“这么说,画廊最近生意有好转了?”
“狗屁!”郗萦皱着眉头,粗鲁地嘟哝。
宗兆槐放心地笑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告诉郗萦,有家公司想收购永辉,找了中介跟他接触。
郗萦诧异,“是什么人想买你们?”
宗兆槐犹豫了一下方说:“宇拓。”
“那不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嘛!”郗萦重又把脑袋歪靠在他肩上,“他们买永辉干什么,产品线都一致,你们的开发能力还不如他们呢!”
“我也觉得纳闷…可能是被永辉追烦了吧。”宗兆槐笑着调侃。
“那他可以把你们的销售精英挖过去呀!犯不着把公司买下来吧,成本得多大——哎,你打算卖吗?”
“当然不卖。”宗兆槐说,“卖了我不就无所事事了?”
“你可以跟我学画画呀!虽然我水平不怎么样,但教你应该足够了!”
宗兆槐撂下餐叉,擦了擦手指,将郗萦拖进怀里。
“我对画画没兴趣,你有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教我?”
撩人的前奏结束,郗萦忽然推开宗兆槐,她跪在床上,缓缓扭转脸,眼神迷蒙而妖媚,直勾勾盯着他——她在诱惑。这是宗兆槐最喜欢的交合姿势,但郗萦很少让他得逞,除非心情不错。
宗兆槐深吸了口气,这十有八九是郗萦的诡计,也许他爬上去的瞬间郗萦就会改变主意,欣赏他狼狈而失落的表情,但他并不掩饰此刻贪婪的眼神——他心甘情愿上当,他喜欢看她征服自己后得意的笑脸,在床上,郗萦永远是女王,而他乐意俯首称臣。
然而这次郗萦没有耍弄他。宗兆槐抓住她的腰,长驱直入。两具身躯朝着同一方向紧紧贴合在一起。
宗兆槐的手摸索向前,很快握住郗萦胸前那极富弹性的柔软。他感觉浑身每个细胞都崩裂开来,这是血脉贲张的时刻,也是最危险的时刻,他缴械投降,连一丝防备都没有。
郗萦却还觉得不够,她一边承受宗兆槐的冲撞,一边转过脸去,四目相对,彼此的眼神里荡漾着赤裸裸的情欲。郗萦张开嘴,伸出红色的舌尖,一下下舔自己嘴唇,她的身体柔软得不可思议,在低吟中扭动,如狂风下摇曳的纤细树枝。
宗兆槐的手沿着她的皮肤一寸寸游上去,直抵她头部,他俯首的同时,已将郗萦的脸扳向自己,随后深深吻住她,舌尖在郗萦嘴里嬉戏、缠绕。现在他们有了两处结合的地方,一样湿润、火热,每一次深入都勾起炸裂头皮般的心火。
这姿势很别扭,但他们坚持了很久。
做爱常常会让郗萦产生人格分裂的错觉,她的灵魂逸出肉体,在远处幽幽望着沉湎于肉欲中的自己——每当此时,她便感觉自己是如此清晰地捕捉到存在于人身上的动物性。
有时郗萦也觉得荒谬,明明她平时很正经,从不看黄片(她相信宗兆槐也是,他的克制力曾令郗萦叹为观止),然而一旦上了床,他们总能投入巨大的热情,花样百出,而且时常会无师自通地创新。
她认真反思过这件事,结论是,也许她对宗兆槐的爱从未消失过,它被扭曲、压抑了,或是更多地转变为了恨,但无论如何,她对他依然存在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而在床上,他们理性世界中的恩怨得以暂时屏退,一切变得纯粹而简单——这就是渴求欲望得到满足的一男一女,她可以没有心理负担地释放自己,在男欢女爱中,那于实际生活中无法达成的眷恋得到了变相的满足。
这也是为什么她在高谦的床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而在宗兆槐的床上,她却喜欢掌控主动的原因。
她相信宗兆槐的感受与自己类似——他每次都尽心尽力,毫无保留。
之后,两人分开。
宗兆槐汗意涔涔地躺下,不理会郗萦推搡着要他去冲洗,手搁在前额,叹着气开玩笑:“早晚我会死在你手里。”
郗萦睥睨他,“现在知道后悔了?”
宗兆槐的眼睛一半被手臂遮着,他暗戳戳地盯着郗萦,牵起嘴角,仿佛在笑,“死不悔改。”
“嘴硬!”郗萦一把握住他那里,“敢不敢再来一次?”
宗兆槐口气放软,央求似的笑,“至少让我休息一小时。”
郗萦松开他,哼一声,“服老了吧?”
宗兆槐忽然翻身坐起,推到郗萦并再次将她压在身下。
“谁说我老了!真的还想要?”
郗萦被他触到痒处,大笑着躲闪,“别闹!好好躺着说话。”
宗兆槐把脑袋移到她小腹上,“这里舒服,让我枕会儿。”
郗萦宠孩子似的由着他,又拿了两个枕头垫在自己脑袋下面,一只手轻轻揉弄宗兆槐的头发,他的头发发质硬,又剪得短,像把刷子。
“等我五六十岁做不动了,你会不会把我甩了?”
“有可能哦。到时去找块小鲜肉,我也吃回嫩草。”
“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不被甩?”他虚心向女王请教。
“吃药喽!”
“我是认真的。”宗兆槐嗓音低沉了些。
这种试探以前也有,不过没这么直接,也许今晚他们之间有些什么正在悄悄转变,而宗兆槐最擅长钻头觅缝这种事。
郗萦的确没有如从前那样不加节制地挖苦他,静默片刻后,她说:“你把公司卖了,跟我一起隐居山林怎么样?”
“你真这么想?”
“如果我说是,你愿意跟我走吗?”郗萦神色也认真起来,“咱们把现在的身份都去掉,到山里做一对全新的野人,这主意不错吧?”
宗兆槐面露难色,“能不能缓几年?我还有些事没办成,如果半途而废,这辈子总有点不甘心。”
郗萦冷笑:“我就知道,生意对你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算了,强扭的瓜不甜。我们还是维持现状好了,什么时候想分开了就清清爽爽分开,谁也不欠谁的。”
宗兆槐欺身上来,缠着她问:“还有别的办法吗?更可行点的。”
郗萦蹙眉推开他,“你当我是贩卖办法的吗?别犯傻了,去洗澡,然后睡觉!”
可宗兆槐固执地搂紧她,不让她动弹,两人在床上僵持了好一会儿,郗萦才听到他又说:“我从没想过和你分开。我不想哪天......落得跟叶南一样的下场。”
他嗓音闷闷的,略含沙哑。
郗萦沉默着,她的心此刻是软的,但她给不了承诺——她心里有个死结始终解不开,她怕将来有天会恨自己。
据说时间是医治创伤的良药。两年过去了,她心中却残恨犹存,时不时像毒针一样刺痛自己。郗萦意识到,时间治愈不了任何伤口,只能让记忆变淡。
更让她害怕的是,在彻底遗忘后再次被推入深渊。谁能保证那样的事一定不会发生,谁能保证两年足以看透一个人?
读书会设在一家颇具特色的书店二楼,临窗,光线很好。靠墙一整面都是书架,书架前摆了两张椅子,分别给主持人和讲谈者坐,邓煜占据了其中一把。其他人与他们隔开两米左右的距离,座位分散而随意,呈散射状围着他们。大约来了二十多个人。
郗萦到得有点晚,椅子都被坐光了,一个扎马尾辫的女孩给她从楼下搬来张简易塑料椅,安排她在最外沿坐下,还热情地问她喝什么,这里有咖啡和茶,茶歇处还摆了点心。郗萦怕打扰别人,摆手谢绝了。
不过邓煜还是一眼就看见了她,顿时眼眸闪亮,显出很惊喜的样子,郗萦也朝他点头致意。
主持人正在朗读书中的一段摘录,听上去像一首诗:
“你可认得我们?我们是聚居区的绵羊,
一千年来被剪了毛,放弃了勇气。
我们是裁缝、书记员、领唱人,
在十字架的阴影之下枯萎。
而今我们认识了森林的小径,
我们学会射击,我们直直瞄准。
我若不为自己,谁会为我?
若非这条路,哪条路?若非此时,何时?
…”
会后郗萦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若非此时,何时?》,讲述二战末期一群犹太武工队人员从俄罗斯一路走向巴勒斯坦,准备在那里建国的故事。
讨论异常热烈,参与者争相提问。郗萦没有举手,但别人发言,她都会认真听,尤其是邓煜的观点。
不久,话题从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延伸至日本侵华时所持的立场与心态。
“日本在二战时一直宣称要把欧美殖民者赶出亚洲,他们把美国当作头号敌人,而非中国,这跟咱们对抗战八年的普遍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日本人荒谬地认为,既然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没被殖民过的国家,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工业革命,那么它就理所当然是亚洲老大,有责任领导亚洲其他国家一起抵抗欧美的殖民侵略,而中国人显然没理由反对日本的这种大东亚共荣政策——当时日本政府就是这么给民众洗脑的。”邓煜在台上解释,“说白了,日本就是想独占亚洲资源,尤其是中国,对他们来说,中国是战略资源的储存场,是保证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基础,必须打下来。”
后来,他们又讨论起中西文化的差别。
邓煜说:“民主自由的概念不是舶来品,庄子就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西方很多观念其实我们都有,但更为含蓄,而且也没那么多暴力色彩,东方人更注重自身修养,不强求别人,有知识分子的清高。”
再后来,是关于艺术电影。
邓煜被问及想法时说:“艺术电影喜欢强化极端情绪,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着很强的实验性——往往脱离讲故事的基本原则,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些都造成了观众对艺术电影的接受障碍。不过我个人对艺术电影还是抱支持态度。它是对个性化的尊重,也就是说,它把人——无论这个人有多渺小——当成独特的个体来研究,而未来,这种尊重会逐渐消失:人人都追求相似的幸福,吃千篇一律的健康食品,想要什么,按键就能满足。个人越来越用不着思考,思考会变成某个精英群体的专利。到那时,艺术电影就算彻底死亡了。当然也有种说法,艺术电影早已死去多年…”
读书会结束后,郗萦本想跟邓煜打声招呼再走,但好多人围着他讨论,看样子他一时半会儿脱不了身,郗萦跟谁都不熟,傻傻地站在人群后面很无聊,她决定先离开,反正邓煜知道她来过了。
出了书店,她沿人行道慢慢走,这一带是新吴的文化商业区,书店、影院、购物中心鳞次节比,还有一座影视城基地。
她站在影视城巨大的拱形门廊下朝里张望时,邓煜喊着她的名字追上来。
他先向郗萦道歉,刚才人太多,他都没办法顾及郗萦。
“觉得怎么样?我是说这样的交流形式。”
“很不错。”郗萦诚心诚意夸赞,“我平时喜欢看看书,但找不到什么人可以深入谈谈——光坐在那儿听你们聊就觉得收获很多。”
邓煜特别开心,“这样的读书会经常有,如果你喜欢,我把时间表发你一份,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随时可以去听。”
“好啊,先谢谢了!”
“那么,明天你有时间吗?”邓煜盯着她问。
郗萦诧异,“明天就有新的场次吗?”
邓煜笑道:“不是,我想约你吃饭,不知道你肯不肯赏脸?”
“什么事呢?”郗萦照例微笑着,神情中不自觉地含一丝警觉。
邓煜支吾一会儿,忽然顽皮地做了个鬼脸,“没什么事,就是想请你吃饭,可以吗?我实在找不出借口。”
郗萦本来是想拒绝的,但邓煜的直率一瞬间触动了她,她跟着笑笑,点头答应了。
那顿饭他们从中午直吃到黄昏,菜盘子撤下去,又换上来茶盏和点心碟。
郗萦从来没有一次性讲过那么多话,嗓子都快哑了。可她又觉得很开心,仿佛许多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这些问题如果说给别人听难免会有傻气的嫌疑,但邓煜不会,他从学生直接过渡到老师,也就是俗称的那种半辈子都没走出过象牙塔的人。
很多人在工作以后,不得不褪去或掩藏掉身上的学生气,时间一长,那股单纯的味道消失了,他/她也得以将纯粹的社会属性粘贴在自己身上——世俗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郗萦也曾是其中一员。
换作两年前,她是绝不可能谈论这些学究气浓重的问题的,如果旁听别人这样交谈,她大概也会投过去嘲弄的一瞥。
但两年边缘化的闲适生活,物质世界中的种种角逐对她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淡,另一个世界则逐渐清晰起来——事情往往如此,只有放弃近处,才能看得更远。
“长久凝视深渊,深渊也必回之以凝视。”
深渊如何凝视,深渊是否有思想,被深渊凝视者命运如何——他们可以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争论很久,并从中获得很纯粹的精神上的满足。
对郗萦来说,谈论实际生活,比如工作、前途、恋爱、婚姻这样的话题是沉重的,而哲学、人生终极意义,存在合理性这种形而上的问题则很安全,也令她愉悦。
人终归是需要朋友,需要倾诉的,那种天马行空式的的交流以及来自异性视角的启发,和性爱、同性友谊一样重要——这一点在她遇到邓煜之前压根就没意识到。
现在,郗萦只要一得闲就埋头于书本,而她的空闲时间往往很多。
她读的书五花八门,没有分类,多数是邓煜推荐的,也有她自己挑选的。每天去画廊,她会随手带上一本,在无人的店堂里独自品读,一天很快就过去了。
以前郗萦一本书要读很久,现在一两天就能搞定,因为想着读完后还有个人可以聊聊心得,读书的主动性也就上来了。
怕自己有遗漏,她还会做些摘录:
“绝望比疾病更可怕…抵御绝望的两种方法:工作和战斗。”(郗萦备注:所以工作狂就是这么来的,因为绝望?)
“你被教导的观念十分简单,而世界万分复杂。”
——普里莫.莱维《若非此时,何时?》
“和平时期绝不能够无所事事,相反,应该努力地利用这些时间,以便在命运逆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厕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做任何事,都永远不要完成。不断追求完成,并让自己一直处于此状态,是最美好的!”
——荒木经惟《天才写真术》
“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无意识的深层区域,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那里形成。而那些不断重复的说法最终会进入这个无意识区域。到了一定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认为它来自自己的判断,最终对它深信不疑…广告的威力就在这里。”
——勒庞《大众心理研究》
“昔日已是异国他乡。无路可寻。”
——南丁.戈迪默《达观女人》
有时,她连上床都捧着本书,迟迟不肯放下,即使和宗兆槐在一起。
宗兆槐洗完澡,走进房间前就听到郗萦的笑声。
“看什么呢,这么高兴?”
郗萦正在读安迪.威尔的畅销小说《火星救援》。
“这本书里有个搞危机公关的美女嘲笑五个 NASA 的天才,因为他们连最冷僻的知识都能搞得一清二楚。她问这几个家伙,高中里是不是只会做题,从没睡过女生?哈哈!”
宗兆槐爬到床上,先看看那本书橘红色的封面,再盯着郗萦,她则笑嘻嘻地捏住宗兆槐的下巴左右晃了晃,“哎,你怎么样,高中里有没有睡过女生?”
“女生是什么?”宗兆槐一脸茫然,“一种床垫品牌?”
郗萦大笑,手上的书很快让宗兆槐抽走并扔到一边,他的吻云山雾罩般落下来。
宗兆槐对她突然而起的求学精神不太理解,但也不反对,人活着是该有所追求,不管这追求是务实的还是虚幻的。更何况读书让郗萦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待人处事上也比从前柔和了不少,喜怒无常的频率显著下降——而他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郗萦频繁地与邓煜见面,有时是在读书会上,有时邓煜去画廊找她,有时两人就在外面找个地方吃饭喝茶。
邓煜不是新吴本地人,但他在此地已生活了五年,对这座城市的熟悉度远高于郗萦,他总能找到一些别出心裁的消遣场所,有些很热闹,有些则人寂寥落,但无一例外的,都是些精致而且独特的去处。
他们聊天时特别投入,内容也非常广泛,从伊朗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区别,到以色列建国中种种惊心动魄的意外。
“我同情犹太人在二战时期的悲惨遭遇,但他们在巴勒斯坦建国后,原来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反而变成了流民,被赶来赶去,真叫人说不出来该同情谁。”郗萦说。
“所以你看到了,英国是根搅屎棍,欧洲人在中东就没干什么好事。”
“政治上的问题不说,反正战争中最倒霉的永远是底层百姓。”郗萦叹息。
他们有时也会谈及生死,而郗萦对于活着的意义始终心存怀疑。
“既然人终归都会死,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邓煜说:“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至于我,既然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与死亡,而且活着的感觉还不赖,那就在生命还存在的每一天,尽情享受生活吧。人生到头来的确就是虚无。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就没必要为了琐事生气,反正都会过去。”
“你倒是挺有甘地精神的。”郗萦不认同,“可忍受本身就是件很痛苦的事呀!如果是我,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我还是会选择反击,才不会逆来顺受!”
她的观点又引起关于“以暴制暴”是否合理的讨论。
邓煜说:“我读过路内写的一本小说,叫《慈悲》,书中的男主角劝他老婆别动不动就操菜刀,人一旦习惯了暴力就不大肯讲道理了——以暴制暴很简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新的暴力,比如武侠故事里为父报仇的例子,只要双方还有子嗣,报仇模式可以无限制地重复下去。”
郗萦说:“我忽然想起来一个电影情节,《辛德勒的名单》里的,哎,这电影你看过没?”
“当然!”
“里面有这么一段:辛德勒向纳粹头子阿蒙解释 Power 的涵义,他说真正的 Power 不是我可以随便杀人,并且真的去这么做了,而是我有权杀人,但我选择不杀,宽恕对方比杀掉对方更能显示 Power 的力量。”
“嗯,我记得,阿蒙的确是被这些话触动了,所以他放过了给他洗浴缸的男孩。”
那男孩因为没按正确的方法做清洁工作而被纳粹头子训斥。
“要照阿蒙从前的脾气,肯定当场就一枪把他崩了。”
郗萦撇嘴,“可他并没有真的放过那孩子啊!等他发现自己的指甲被磨坏是因为那男孩把浴缸刷毛了,他不还是端着枪从阳台上把男孩给射杀了——对这样的魔鬼,我不知道除了以暴制暴还能怎么办?我坚信人性本恶,而且在可恶可善时,通常会选择恶。”
邓煜争辩道:“阿蒙那么做不完全是人性善恶的问题,还因为习惯。他在极权制度下放肆惯了——这就是人类需要法律来约束行为的原因。”
他们聊得深入后,分歧也愈加凸显。
邓煜发现,郗萦内心始终怀着一种愤恨,他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造成的,但这种情绪令她看待问题充满偏激,而且不管他怎么劝导,她都很难真正放下。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她也会自嘲。
而多数时候——两人观点不同时,郗萦是不容易被说服的,邓煜出于职业惯性,也不会轻易放弃立场,他们互不相让,并为此争论不休。最严重的一次,郗萦竟然一赌气,起身拂袖而去。
邓煜惊愕之余,难免会在私底下猜测是否有什么东西触及到了郗萦的底线或是昔日伤口。不过他只是想想,不会主动去试探。
下次再碰面时,郗萦已心平气和,而且有些不好意思。
邓煜朝她竖起大拇指,“好个爱憎分明的姑娘!”
两人笑着,互相道歉,冰释前嫌。
“我回去后好好想了想,你是对的。”郗萦说,“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身上有股可怕的戾气,想改又改不了。”
“慢慢来,自我改变可没那么容易。”
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郗萦的过去仿佛触手可及,邓煜也绝不轻易打听。
他拿出做老师的耐心来开导郗萦,对此郗萦是感激的。
邓煜身上有一种格外平和的气质,那是郗萦最缺乏也最羡慕的。有时她会不无功利地想,如果能经常听邓煜说说话,自己有天是否也会获得那种波澜不惊的宁静?
郗萦经常会把自己和邓煜交谈的内容转述给姚乐纯听,次数多了,姚乐纯难免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