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历史上刘知远的心腹,后来刘知远当皇帝时的宰相,再后来刘知远驾崩时的托孤大臣么!
这位宰相可是出了名的贪诈无行,喜为杀戮,不过是因为最后后汉林从看的不大仔细,一时没想起来。
等想起来之后,林从惊了一身冷汗,历史上后汉隐帝杀郭威一众功臣,好像除了被他舅舅唆使,就是这个苏逢吉在里面挑拨,好像就是为了郭威的枢密使之位。
想到这,林从一身冷汗,不过林从知道这个人爱挑拨是非龇牙必报后,林从面上也没敢显露,等过了些日子,正好河东有个铜矿,主管的太监去世,林从就以苏逢吉精明能干,深得他心,派他去铜矿做管事。
铜矿油水极丰,是难得一遇的肥差,苏逢吉贪婪爱财,忙不迭去上任去了。
林从这才松了一口气,终于算把这人打发了。
在送走苏逢吉过程中,林从又召见晋阳户司杨邠,这位老头真是和传闻中一样古板,不过好在打理河东的国库还不错,林从也没对其有过高的要求。
因为林从也想起来了,这位也是刘知远的托孤大臣之一,这位就是因为不通情理,直接拒绝了后汉隐帝给自己舅舅峰官,导致隐帝不满,最后被国舅和苏逢吉挑拨,引起隐帝忌惮,最后导致自己和史弘肇被杀,郭威和柴荣留在京城的妻儿全被一锅端。
这位用自己的战绩告诉林从,想说动他,门都没有。
最后林从还见了河东节度使判官苏禹珪,这位出身名家的世家子,和传闻一样,林从接触下来,性情谦和,虚襟接物,也才学不错,林从好奇这样有身份有才能的人才,怎么埋没在河东,没有跟着他姐夫石敬瑭进京,毕竟是他原来手下的节度使判官,结果翻了翻宗卷,林从才知道,这个家伙在河东节度使判官是,节度使判官掌管人事升迁,这个家伙说的好听点叫不拘一格降人才,说得难听点,叫想怎么升怎么升。
林从看着他以前的政绩都无语了,虽然大家都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可官场上升迁,还是稍微得有点规矩,要不让旧人心里怎么想,政务这个事,虽然得努力提拔人才,可也得维持稳定,这样随心所欲,难怪还留在河东。
再想到之前刚刚因为一个矿产打破头的河东太监们。
林从扶额,他突然发现他和他的掌书记之前对河东判断有误。
他们之前觉得河东因为几朝更迭,身为龙兴之地,晋军老巢,肯定势力错综复杂,里面各种厉害角色满地爬,可来河东一个月,林从才发现,这河东哪里有什么藏龙卧虎,这就是一群歪瓜裂枣。
苏悦年老无能,全靠枪手,苏逢吉狡黠贪婪,排除异己,史弘肇虽然带兵不错,但不通情理,杨邠虽然清廉但性情古板,还有那个随意发挥世家才子苏禹珪。
这还是能数得着的,剩下的虾兵蟹将都不用提,只是在衙门贪点钱争点权。
林从开始还怀疑,是不是这些人太过狡黠,故意藏拙,或者装傻充愣,不过很快,林从就发现,这些人是真的就这个情况。
而林从也很快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河东在李存勖登基前时代,作为中原和梁对峙的存在,确实几乎笼络了整个北方人才,可李存勖去邺城登基后,就把这一茬人才带走了。
而其后每一个从河东走的皇帝和将领,都带一茬人才走。
河东就算有再多的人才,也经不起大家这么薅啊!
而最后的一茬,就是他大姐夫石敬瑭带走的那一茬。
想想,但凡好的,前面那些皇帝又不眼瞎,怎么会带不走,能被这么多皇帝薅剩下的,他能不是歪瓜裂枣么!
而林从和范质,对河东的印象只怕还在以前,那个人才济济,随手掉块石头都是武将的黄金时代!
林从不由想起,同样是从河东节度使起家的后唐,后晋,后汉,历史上后唐是是十年,后晋是十一年,而后汉,才年。
林从以前还好奇后汉怎么这么差,可现在看着这群河东本来应该是刘知远班底的官员,林从就知道后汉亡的一点都不屈。
就这年,除了第一年,后面两年还是郭威给强行续命,要不是郭威亲自领兵西征王景崇,东打赵思绾、中踹李守贞,忙的和救火消防队一样,在后汉第一年刘知远去世时,后汉就亡了。
林从叹了一口气,对郭威有一瞬间深深的同情。
一人拖一群凤雏卧龙,这家伙后来登基不到年就驾崩了,不会是被累死的吧!


第176章 整顿河东(二更) 可很快,林从就……
可很快, 林从就没心情同情郭威了。
因为现在接河东的,是他啊!
先别管以后郭威会不会累死,身为北京留守, 他如果指望这群歪瓜裂枣, 他得先累死啊!
而且林从,可没郭威那种做牛做马的精神, 他还得好好活着孝敬他娘了!
林从痛定思痛, 决定得处理这事。
于是,林从从来到河东,真正开始干活了。
林从第一步先抓了河东的兵权。
毕竟在这个武德充沛的时代, 兵权才是一切的根本。
他无论干什么, 得先把兵权把在手里, 别人才能忌惮,才不敢动, 他才能实施新的策略。
好在这个并不算难, 河东的兵权以前都是牢牢把持在河东节度使手中。
他大姐夫石敬瑭登基之前一直在石敬瑭手中,后来登基后, 他大姐夫安排了侄子石重贵镇守河东,兵权就到了石重贵手中,后来石重贵回去,他来了,自然兵权就到了他手中。
由于整个交接比较清楚,所以河东兵权并没有太大问题。
他一来, 身为北京留守, 就成为河东军的最高统帅。
而河东军兵力大约三万多,不过其中一万零散的分布在晋阳周围的其他州的刺史手中,只有两万多, 在晋阳城内,其中史弘肇身为都虞侯还掌了大约五千兵马。
那剩下的一万五兵马,林从就自己和郭威分了,不过练兵的管理的事,林从就全权委托给郭威了。
毕竟他现在还有一大堆活要忙。
郭威也很是能干,林从把他放在河东军中,虽然郭威以前没在河东军中待过,但很快和河东军打成一片。
除此之外,林从还给郭威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翻翻河东军中的档案,把那些以前打仗不错,但由于各种原因赋闲回家,或者请辞回乡的将军都给翻出来。
林从发现他大姐夫把最后一波将领带走后,河东居然出现了将领空白,整个河东,除了史弘肇还瘸子里面拔将军,算是个能打的,其他的,就连点名声都没有了。
这怎么行,要知道河东可是抵挡契丹的边关。
虽然如今中原和契丹在蜜月期,耶律德光还正被燕云十六州糊着眼,可林从知道这蜜月期很快就会过去。
契丹目前还没法管理中原地区,他自从得了燕云十六州后,还是每次等打了粮食都拉回契丹,并且吃相很难看,燕云十六州的刺史已经多次表示想回归,因为契丹剥削太过,只是石敬瑭为了不起战火,才压着。
可谁都知道,这一纸盟约压根撑不了多久。
林从比别人知道的更清楚点,知道他大姐夫一驾崩,两国立刻撕毁盟约就开战了。
如今算算,也就三四年的时间。
而到时,河东和河北就会是契丹南下的第一波冲击点。
而凭现在河东这名将凋零的样,别说抵挡了,能不能撑过一波都是问题。
安排好了武将这边,林从就开始着手其他方面。
首先,就是官员的调整。
苏悦身为长史,林从没动他,毕竟他这个年纪,过两年也该回家养老了。
林从就把苏禹珪提了上来,他虽然在提拔官员时有点问题,但才学还是可以的,所以林从干脆就没让他管官员升迁,而是把他升为行军司马,以后处理衙门的事。
这家伙既然历史上能当宰相,那起码处理政务的才能还是有。
行军司马虽然主武,但他是个文职,是节度使手下打理军务政务的,让苏禹珪当也合适。
然后河东的库房,本来杨邠管理,这老头人虽然古板,但很是清廉,从不贪墨,林从就没有动他,不过林从把府衙的账目和钱财,交给了柴荣。
林从之前看账本,发现衙门穷的叮咚响,如今急需柴荣发挥一下他财神的功能。
林从以前在他大姐夫石敬瑭贿赂契丹用燕云十六州时,就知道河东没钱,可没想到河东的库房这么空,林从之前去看,看到库房里的老鼠都是瘦的。
而等柴荣解决了河东库房赤字问题,林从打算在晋阳城开设学堂,设立文学堂和武学堂,由衙门支出一定费用,请大儒和武师傅坐堂,给河东养点韭菜,不,好苗子出来。
当然,这得等柴荣解决完库房赤字,否则没钱就不用想了。
不过除了这个,林从还想到一个不用花钱的法子,就是在军中进行大比武。
过一个月举行一次,赢的头名可以给升一级,这样既不用花钱,还得捞一捞看军中有没有好苗子。
所以林从立刻把这个建议给了郭威,并且每月大比武,他都亲自去,对于大比武头名进行亲自授官,嗯,既显得重视,又不用花钱。
而最后,就是范质,林从正式任命了范质作为自己掌书记,不过还是特地给他说了一句,让他及时更新一下知识储备库,就例如这次河东的事,范质表示羞愧万分,打着包票保证下次一定亲自调查再呈报。
林从虽然本来不想直接说范质面上,不过想到这位历史上就是因为他只是听说契丹来袭击,就把兵权给赵匡胤,没有详查,而导致后周丢了天下,林从觉得还是很必要的。
好在范质有了这次教训,后面做事细心谨慎了许多。
经过林从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调整,整个河东虽然暂时没看出什么变化,不过好在河东本来已经这样,也没什么退步的空间,所以林从打算等一段时间看看结果。
*
晋阳城中,一座宅院前。
林从看着身边的郭威,“就是这?”
郭威点头,“郭从义将军之前辞官后,就回晋阳老家归隐,我特地问了军中知道的,应该就在这。”
林从听了说:“那叫门吧!”
郭威上前拍拍大门,“郭将军,郭将军在吗?”
门内传来门房的声音,“谁啊?”
“有故人来求见。”郭威说着,把一张赤金大红名帖从门缝塞进去。
门后传来脚步声,听着是有人拣起名帖,然后传来一声惊呼,“北京留守?!”
然后里面立刻说:“大人稍后,我去通知将军。”
说着就跑了。
郭威看了好笑,“这门房,倒是先开门啊!居然光忙着跑去禀报,把我们给忘了。”
“看来郭将军已经久不待客了。”林从笑着说,同时看着这普通的宅院,也有些噫吁,“谁能想到这里面,住的是庄宗(李存勖)昔日宠信的养子。”
李存勖当年好在帐下收名将,这郭从义的父亲是李存勖麾下亲兵,郭从义自小跟在李存勖身边,打小就勇武过人,李存勖见了心喜,就收了他做养子,按李家排序起名李从义,养在宫中。
说起来若不是李存勖死的早,这李从义如今也该是朝中炙手可热的名将。
林从正想着,里面传了一阵脚步声,很快,门被打开,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从里面出来,见面就对林从行礼,“不知留守亲来,草民不曾远迎,还请恕罪!”
林从却一把扶住郭从义,亲切地说:“大哥这是说的什么话,都是自家兄弟,哪有这么见外的,是我初来,听到大哥在这隐居,就厚着脸皮不请自来,还望大哥不要见怪。”
青年将领一愣,被林从的热情弄得有点不知所措。
林从却已经扶着郭从义,自来熟的说:“大哥,我们先进去吧,这快到饭点了,小弟既然来了,就厚着脸皮来蹭饭的,大哥可不要小气啊!”
说着,林从对郭威使了个眼色,就扯着郭从义进去了。
后面,郭威嘴角抽了抽,和门房一起关上门,然后也跟了上去。
他突然发现,他家郎君每次只要挖人时,就特别热情,特别放的下身份。


第177章 林从治河东(一更) 林从一路跟着……
林从一路跟着郭从义走到正院, 看着不大的宅子,哪怕他曾听郭威说郭从义过的有些不好,依然有些唏嘘。
林从以前是见过郭从义的, 不过那时郭从义还是李从义。
李从义由于父亲是李存勖亲卫, 自小就跟着其父在李存勖亲军中,后来李从义父亲战死,李从义还很小, 李存勖就收了李从义做养子,并且按李家辈分排的,养在宫中, 一应待遇和自己儿子一样, 所以李存勖虽然收了不少名将在自己帐下, 但李从义还是稍微有些不同,和那些成年的名将不同, 李从义这样的, 其实是真养子。
而且当年林从在宫中宴会见到李从义时,李从义也是和他大哥还有一群皇子在一起,待遇并没什么差别。
当时的李从义性格张扬, 意气风发, 再加上武力过人,耀眼地很。
可如今,看着眼前内敛沉默的青年, 看着这不过两进的小宅子,林从都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林从正感慨着,进了屋,郭从义拿出茶盏,沏了茶, 端上来,有些尴尬地说:“家里久无人来,没准备什么好茶,还望留守不要嫌弃。”
林从笑道:“大哥不用忙乎,我向来也分不出什么茶好坏,你弄点热水就行。”
郭从义给林从奉了茶,林从忙双手接过,喝了一口,看着空荡荡的院子,忍不住问了一句,“大哥就一个人住吗?”
郭从义沉默了一下,“家母几年前去了。”
林从忙说:“是我失言。”
郭从义在林从对面坐下,“没什么,家母已经去了三年了。”
林从没有说话,他还没傻到说“那还好”。
只是看到郭从义如今的样子,林从就感到后怕,又有些庆幸,李存勖死时,他帐下那些大将,几乎没受太多影响,毕竟大多已经是一军主帅或者藩镇节度使,有兵权,而郭从义当年年纪小,才十七,虽然已经跟着李存勖上过战场,但毕竟年纪小,只是有个将军头衔,而李存勖一死,过时的凤凰不如鸡,郭从义也不好在京中,就去了地方,再后来凭着战功在军中自己也做到了团练使,可这已经是一落千丈。
后来他因母亲丁忧回晋阳守孝,守孝完却不曾再起复,而是在这隐居,八成也是受不了这个落差。
林从忍不住想,如果当初他后爹活着的时候他没有积极谋划,那当年他后爹一去,没几年,他只怕也落得和郭从义如今一样的下场。
想到这,林从对郭从义的同情又多了一分。
“大哥这里如此冷清,也没想着娶个嫂子么?”林从问道。
郭从义叹了一口气,“我如今这样子,又有哪家好姑娘愿意嫁我。”
林从又一阵沉默。
是啊,昔日郭从义为皇帝养子,京城世家女子趋之若鹜,可如今,就郭从义眼下这情景,别说世家女,只怕一般官宦人家庶女,都未必愿意嫁给他。
而寻常小官的女儿,就算愿意嫁,曾为皇帝养子的郭从义又如何看的上。
林从现在无比庆幸他娘当初盛宠时还脑子清醒给他定下小公主,否则如今他能娶什么样的,只怕也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