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
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
“北洋,你终于来了。”对方竟认得秦北洋,目光幽怨却也殷切,徐徐伸出手来,“朕等得你好苦!快带朕逃出樊笼,此地绝非宫殿,分明坟墓也!”
秦北洋不由自主地说:“好,我带你走,我带你飞出这座坟墓。”
虽然男人浑身散发腐臭之气,秦北洋还是把手伸出去。这两双手即将触及时,斜刺里出来个身着清宫大袍的老头,赫然是今晚所见的老太监,身后还跟着个脸贴银粉的男童。老太监嘴巴大张,却说不出话,喉咙里喷出一大团水银,直冲秦北洋的面门……
这是一场噩梦。他害怕自己将长梦不醒。秦北洋渐渐明白,梦中所到之地,便是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自称“朕”的男子是光绪皇帝,而他所吟诵的诗,乃是写给珍妃的诀别词。
是夜,秦北洋做梦的崇陵地宫侧畔,不到二里地的梁各庄行宫,停放着光绪帝的梓宫。死亡半年的爱新觉罗·载湉,躺在金丝楠木的棺材里,据说彻夜发出古怪的声响。有在大殿外值班的太监为证。有人说,其实光绪皇帝当时并未死,他是生前被装入棺材,隔了数月才活活饿死的。
此说是否属实,那你得去问皇帝本人了。


第13章 不疯魔,不成活!
这是秦北洋一生中最漫长的一年。
整整三百六十日,未能见着一次天日,更无半点星辰月光。
光绪帝崇陵地宫,平常有少许民工进出,但只负责运送物料和工具,安装大型部件,比如墓室门和铜管扇。至于地宫内部的精雕细刻,全得由秦海关负责完成。每天有人送来食物,顺便带走排泄物。
秦北洋已满十岁,个头也长高了,只是墓里不能有镜子,不晓得自己长成了啥样。还得靠父亲空口描述一番,无奈秦海关不善言辞,开口闭口只三个字:好汉子!
借着地宫里的油灯,他能看到父亲的络腮胡,脑后发辫已乱成麻团,原本剃得光亮的额前,长出厚厚一层板寸。
长夜漫漫的“监狱”内,秦北洋想出各种方法打发时光。他的皮箱里只有德国学校的教科书,这还远远不够。秦海关向陵墓监督打报告,说要采购一批书运入地宫,竟被批准。
秦北洋提笔列了个书单:《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孙子兵法》《周易》《中庸》《春秋》《左传》《史记》《新唐书》《旧唐书》《杜工部集》《酉阳杂俎》《太平广记》《金刚经》《传习录》《法兰西革命史》《日本变法史》《天演论》……
这些书加在一起,价值不菲,秦海关每月可领五块银圆薪俸,反正地底下无处可花,全部贴出来给孩子买书。秦北洋先得到《三国演义》,依然从第一百零四回 ,诸葛亮星落秋风五丈原读起。
日日夜夜,一穗灯芯,长明灯似的光,照亮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武侯显圣定军山,北地王刘湛哭祖庙,一片降幡出石头,降定三分归一统。
先是一夏,又是一秋。在秦海关的锤子与錾子敲敲打打声中,秦北洋身边的书本已堆积如山。他剪下的灯芯也可以成捆了,时常在睡梦之中,高声诵读孙武子六如兵法“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寒冬徐徐降临,地宫里头返潮,结了厚厚一层冰碴子。祖制严禁在地宫取暖,秦氏父子只得穿着厚厚的棉袄干活,累了就钻进熊皮袄子里睡觉。
春寒料峭,见不着三月桃花,瞅不到新燕北归。秦北洋把大清皇帝死后的万年之地,当作自家的书房,要了笔墨纸砚,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又是眉批,又是注解,有时憋出几句古言七绝,甚至写几个德语单词,免得日久天长忘了。
每当深夜里胸口的暖血玉坠子发热,他就会梦见养父母仇德生夫妇,天津徳租界的灭门之夜,那一老一少两个刺客的脸,血滴飞过自己的睫毛掩盖月光,插在养母胸口的匕首,象牙刀柄上的那颗彗星……
他发誓自己将为复仇而活下去。
在这十二个月里,秦北洋并非四体不勤。他时常在墓道中奔跑锻炼,发泄小孩子的精力。唯独地宫中央的那一穴金井,他绝不敢触碰,光绪皇帝才没再来托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成为出色的工匠,必须先掌握工具——开山大锤和楔子,砸线的二锤,撬石头的钢钎。无论剖、削、镂、铲、磨,錾子必不可少。錾子还分长錾、短錾、扁錾。尖錾口加工大型器具以及打窝和镂空,平錾口为后期铲平所用。
秦北洋学得极快,老秦大喜过望,儿子是天生的工匠料,遗传了祖祖辈辈的慧根。别人学一个月才能掌握的技巧,儿子三天就能融会贯通。上阵父子兵,有了这孩子做帮手,秦海关如虎添翼,工期加快了许多,地宫日渐成形。须弥座上的雕花,墓室门洞里的雕龙,都是秦北洋亲手完成的。
最后两月,秦北洋连铉錾子都学会了。
錾子用多自然会钝,让其再度锋利叫铉錾子。话说石匠出门干活,第一件事儿便是搭个泥巴炉灶点火拉风箱,把尖錾子埋入木炭中烧红,再使锤子打磨,反复放入水中淬火。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冷淬才能确保钢质。这最考验石匠能耐,火候必须分毫不差,火过了则会脆而易断,火不够又太软,打眼易劈。
地上的春天就要过去,秦氏父子在地宫中拉风箱铉錾子,干得热火朝天,乃至于一年期限已到,他俩竟浑然不觉。
“孩儿啊,爹爹只跟你说一件事儿,人这辈子,无论干哪一行当,无非是六个字儿——不疯魔,不成活!”
不疯魔,不成活!
十岁的秦北洋反复念了几十遍,突然跪下磕了个响头:“爹爹!这六个字儿,是您赐给孩儿的至宝,永世难忘!”
这孩子头一回叫了“爹爹”,秦海关感动到老泪纵横,搂着儿子念叨:“不疯魔,不成活!”
过了七天,陵墓监督久等未见秦海关出来,才派人下去通知他们解禁了。
走出地宫墓道,老秦给儿子与自己都扎上蒙眼布,以免被太阳刺坏眼睛。被人牵着在阳光下走了好久,眼皮渐渐适应光线,他俩才重见天日。
秦北洋眯着双眼,先看到久违了的大地,居然长满绿草与小花,两只蝴蝶追逐着飞过,一行小蚂蚁爬上脚面。平视陵墓工地,民夫们仍在营造祾恩殿与明楼。仰望天穹,一朵宝蓝色吉祥云朵,被微风吹拂徐徐降临,仿佛老天爷派来祝贺他第二次出生。
“我来也……”
男孩顶着一头乱发,仰天狮子吼,浑身无穷无尽的力道。秦北洋一气冲到小山上,俯瞰整个西陵的风水宝地,一一数出雍正、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大墓。前头有易水源头环绕,背后是太行群山,满山松柏苍翠,三皇五帝以降,赤县神州,江山大好,却已金瓯残破。
秦海关拜见了陵墓监督,并收到摄政王的手书。自此日起,他受命正式开始镇墓兽的建造工作。十岁的秦北洋,作为这一工匠家族的唯一传人,被特许可以参与全程。
虽说,父子俩已重获自由,但仅限于西陵方圆几十里内。他们不准请假离开,更不能去临近的易县或保定府。
秦北洋打听过阿幽的近况,陵墓监督说她在京城府邸里做小婢女,长得越发漂亮了。
春日将逝,老秦时常回到地宫,点上蜡烛,闭目养神,如同古代遁世的隐士。秦北洋靠着最后一道墓室门说:“爹爹,究竟何为镇墓兽?”
宣统二年,西历1910年,夏至节气,他终于问了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14章 弯弓射日(一)
“北洋,你可知为何这皇陵要深埋于地下?为何这四周岩石砖土固若金汤?为何这墓道又务必秘不示人?”
老爹环视地宫道。
北洋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怕被几百年后有人盗墓啦!皇帝陵墓里必有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是三岁小孩也明白的道理。”
“不错。”秦海关向墓道外瞄了一眼,“你说这大清的江山真的会天长地久吗?”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秦海关倒吸一口凉气,捂住儿子的嘴巴:“北洋啊,此话千万莫要跟任何人说,否则我们父子二人项上人头都保不住拉,说不定,祖坟都得被人刨了。”
“等到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我们亲手建造的这座皇陵,免不了要被盗墓贼光临。你给我找来的史书上记载,三国曹操为筹措军费,特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掘汉梁孝王刘武陵墓,破其棺椁,收得黄金数万。曹操自己死后,为防被后人盗墓,还设了七十二疑冢呢。”
“孩子,你怎会懂得这么多道理?可你才十岁啊!”
“爹爹,你给我买的那些书册中,不都白纸黑字写着吗?孩儿全记着呢,不会白费这一年的地宫光阴。”秦北洋茫然地瞪了瞪双眼,躺倒在地宫之中,好像这里才是天然的家:“不过,好像自打记事起,我的脑子里就灌满奇奇怪怪的东西。我能理解别人所不能理解之物,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之诀窍。有时候,我会像老头子一样思量;有时候,又像一个长不大的顽童!有个德国老师说,我的脑子有病,应该送到维也纳,给佛洛依德大夫看看!”
老秦暗自思忖,越想越有些后怕……会不会是这孩子诞生在唐朝地宫棺椁上的缘由?因而天赋迥异于常人?
“听我说,三千年来,若要保护君王的陵墓,最厉害的并非铜墙铁壁,而是镇墓神兽。”
“镇墓兽真的存在?”
“不仅是防备盗墓贼。有的皇朝灭亡后,新朝会破坏前朝陵寝。而镇墓兽也不仅是防备活人,在地底下还有许多亡魂,也与墓主人有仇怨。你读过史书就知道,凡是能做皇帝成就大事之人,必然心狠手辣。不知有多少人惨死在其手中,想要弑君复仇的鬼魂,多了去了!”
“就像雍正帝?”
秦北洋又想起一年前的夜遇。
“休得胡言乱语!我们只说前朝历代,绝不评定本朝。”
“好好好,你说下去——镇墓兽不但能防活人挖墓,还可以防死人鬼魂前来复仇,对不?”
“嗯,除了寻仇的冤魂,地下还有无数孤魂野鬼。有些来自三千年前,有些可上溯魏晋唐宋,甚至前明历年战乱的死者。他们并不认识墓主人,但也会危害地宫清净。有些并无实体,尸骨早已化为齑粉,但怨念历久弥新,挥之不散。唯有镇墓兽,才能彻底慑服这些残秽。”
秦北洋的胃口被他吊得不行了,看着黑魆魆的地宫深处说:“别卖关子啦!爹爹,你就说,到底要如何才能制造出镇墓兽?”
这是秦北洋人生最重要的一段问答。
光绪帝陵墓的地宫深处,秦海关端起油灯,照着儿子双眼:“三十多年前,我跟着你的爷爷,为同治帝修造镇墓兽,同样被关在地宫里。人一辈子能造的镇墓兽相当有限,我自己独立制造的镇墓兽只有一个,在慈禧太后的陵墓里。大清祖制,镇墓兽只能给皇帝配备,皇后除非是给皇帝陪葬,否则无资格享用镇墓兽。”
“当今的太后娘娘,将来也会葬在这个地宫中吗?”
秦北洋说的是隆裕皇太后,光绪帝的遗孀,两年后她亲自签发了清朝的死亡通知单。
“是。”
“慈禧太后怎么会有自己的镇墓兽?”
“老佛爷是凤在上啊!她的权势,超过乾隆爷以来任何一位皇帝。她要破坏祖制,谁也拿她没办法。”
“女人的镇墓兽,该是怎样的?”
“我不能说。”秦海关守口如瓶,“这是家族的规矩,亲生儿子也不能说。镇墓兽的秘密,必须藏在地宫中,除非是你亲手所造。”
“凤凰?”
“别再猜了,猜中了,我也不会说的!北洋,好好跟着我学习,你就知道光绪帝的镇墓兽长啥样了。”
“好啊,这太有趣了!”
一年前,他刚来到这座陵墓,还想逃回天津去读书,幸好没成功,否则还不是关在学堂背课文做作业交考卷,或被那三个刺客所杀——哪能比得上建造镇墓神兽刺激好玩呢?
“你看着!”秦海关拿起一根树枝,在地宫的黄沙上画了九宫格,“建造镇墓兽,总共分为九个步骤,亦称‘制兽九宫’。每个步骤,就是一宫。”
“第一宫——”
秦海关在左上角的第一格内,写了四个字——起愿奏表。
当日,地宫内摆出香案,虽无帝后棺椁,但有龙穴金井,替代皇帝之灵。秦海关请皇陵中的九品笔帖式,也就是文案秘书,抄写了一纸表文。他带着秦北洋跪地磕头,徐徐上了三炷香,高声念诵——
臣秦海关、秦北洋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帝德遍乾坤,中外睹中兴之盛,皇恩弥宇宙,遐迩承熙皞之隆,辑瑞五瑞,百辟咸瞻,有道圣人玉帛万方,八方共仰太平天子,普天庆溢,率土欢腾。臣谨遵圣命,欲制镇墓神兽一尊,今发愿起誓,念兹在兹,同心戮力,天地可鉴。待神兽既成,葆陵寝亿万年不改,护江山千百世永固。臣敬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仅奉表起愿以闻。
宣统二年五月十六日奏
念完,秦海关点火焚烧表文,送给地府里的光绪皇帝。再叩首,他带着儿子退出地宫。
走出墓道,秦北洋望着朗朗乾坤,低声耳语:“我不喜欢跪地磕头,哪怕是给皇上。”
老秦脸色一变:“既要做镇墓兽,我们的命和魂都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死去的皇上。”
“爹爹,你念的这个起愿奏表,是祖上留下来的吗?”
秦北洋心想奏表里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根本不像光绪,简直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我们家从唐朝起就这么念,管他是太平盛世还是改朝换代呢。”秦海关搔搔后脑勺,“这是九宫格的第一道程序,第二宫,就是画设计图纸。”
“嘿!这个我最喜欢啦。从前在德国学校,机械老师和校长经常一起画图纸,有画机器也有画马车的,甚至还有武器。我照着他们的样子画过好多图纸,还用透明纸贴上去描摹。”
“莫心急,我们不能凭空乱画,必须根据墓主人生前的特征。”
光绪皇帝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
秦北洋想起了一年前,刚被关进地宫那一夜的梦。


第15章 弯弓射日(二)
七日后,从紫禁城送来一个木匣子,快马运到西陵。
匣子在陵墓监督面前打开,先是光绪帝的生辰八字,再请出一幅画像、一卷轴御笔画、一册御制诗集、一条皇帝用过的檀香木手串,还有一张洋人拍摄的御照。俱要秦海关签字画押领取,限三十日内归还内廷。
地宫就是设计室,秦海关说必须在此幽暗环境中,金井龙穴的灵气加持下,方能设计出最完美的镇墓兽。秦北洋第一次见到光绪皇帝生前画像和照片,跟一年前梦见中南海瀛台的男子一模一样。皇帝穿着大褂,戴着黑便帽,面容清癯,目光幽怨,不禁心脏一抽。
翻开御制诗集,开头是光绪帝十五岁时的御制文“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即民所不能致者,即竭诚尽敬以致之”。
还有一首:“金井一叶坠,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沟水空流恨,霓裳与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看来眼熟,秦北洋仔细回想,原来也是梦中所闻。
御笔画是假山石上的菊花,盖有“光绪御笔之宝”印章。彩色工笔,石头青色,菊分黄、粉、红、白四色,再配上绿叶,五彩斑斓,煞是好看,又不艳俗。
秦北洋握住檀香木手串,顿时打了个激灵。掌心涌过一道热流,顺着右半边经络,渗透全身每根毛孔。日日夜夜被光绪帝摸过之物,也残留着君主前半生的宏愿与后半生的怨念。放到鼻子前嗅了嗅,檀香混合着一个男人临死前的气味,冲入十岁男孩肺叶,似乎幻化为人形。秦北洋猛烈咳嗽,将手串交还给父亲。
“你明白皇上的特征了吗?”
“嗯,我看到他了!”秦北洋指着地宫金井,那一团幽暗的光线中,升腾起另一个世界的尘埃,“非常清晰!不但是外表,还有他的内心、呼吸、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我不是看到他,而是他就在我身上。”
男孩发出呻吟,倒在地上打滚,仿佛中了砒霜之毒。他乱蹬着腿,剧烈痉挛,口吐白沫,秦海关根本无法靠近。忽然,金井中升起一团烟雾,秦北洋平静了。
未及擦去额头汗珠,秦北洋即刻坐到书案前,就着油灯,铺开图纸。按照在德国学校上机械课时所学的画图纸方式,先用笔直的几何线条,勾勒出一个模糊的人形。
头顶画出两个弯曲的山羊角,人形的上半身直立,左手往斜上方四十五度伸直,右手弯曲拉到耳后,呈现弯弓射箭的姿态。他又画出了一张雕漆角弓,长长的箭矢直指苍穹,那还是他从画本里看飞将军李广射虎得来的灵感。
老秦急忙搂住儿子的肩膀:“你在画什么?”
“光绪帝的镇墓兽!”
秦北洋丢下画笔,身体绵软无力,似乎虚脱了。
“为何画一弯弓射箭之人?头上又有羊角?”
“爹爹,你想想看,光绪帝这一生,最恨的应当是哪个外国?”
“八国联军……听说还不止八个外国,到底是哪个呢?”
“哎呀,甲午之战,《马关条约》,日本人割去中国的台湾一省,奇耻大辱!丢失了疆土的皇帝,是不能立功德碑的。皇上必将这一怨恨带入墓中。”
秦海关恍然大悟:“不错,这也是你妈妈的怨恨,你的外公就因此而战死在刘公岛。北洋,你的名字,也是为了纪念覆灭的北洋水师。”
“爹爹你看,我画的这个镇墓兽,正是弯弓射日!”
“射的是日本!有道理。光绪帝殚精竭虑于北洋水师,也有在海上骑射之意,你用射手来做皇上的镇墓兽,正是恰如其分!”
不错,光绪帝曾为甲午海战殉国的邓世昌题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至于为何射手头上要长羊角——是我看到了皇上的生辰八字。”
案头摆着内廷送来的光绪帝八字:辛未丙申丁亥壬寅。
“皇上辛未年生,属羊,五行属土,路旁土命。因此要给他加羊角。”秦海关上下打量儿子,喜不自禁,“孩儿,你果真是天生的镇墓兽工匠!但你尚未学习周易,不可操之过急。我先告诉你,皇上这个八字是从衰格,缺陷是亥水七杀被寅木印星泄,七杀为吉受制。亥水七杀恰是印星,代表母亲一辈。”
“慈禧太后虽非光绪帝生母,但一直作为养母,压制了光绪帝一辈子,正好暗合这个命格。”
“举一反三!”秦海关继续分析,“皇上的生辰八字,乃是体弱多病之兆,春秋仅有三十八岁。八字无食伤星,以寅木印星为替神,寅木为凶神不受制,命中无子。申金财星为吉虽占月令,但被未土煅,财星受制使婚姻也不幸。听说皇上很不喜欢皇后,他的珍妃又被老佛爷投井害死。”
“他自己也是被毒杀的。”
“别瞎说!”
“爹爹,我只会画这么多,接下来,就要靠你啦!”
“好。你看,你只画了上半身,你不晓得镇墓兽的下半身。虽说是镇墓神兽,最终还是一个‘兽’。所谓野兽,必是四条腿的动物,哪怕上半身是人形。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猛禽、巨蟒等,但那是极少数。”
“所以,你还要给它画上四条腿?”
“对,四条猛兽之足。”
秦海关接过画笔,在图纸上简单画了几笔,人形四足羊角射手镇墓兽,呼之欲出。
不过,这只是打了个草稿,要真正完成图纸,还须耗费大量时间。父子俩关在地宫中,彻夜画着图纸,设计镇墓兽的各种细节,比如人脸尺寸、眼睛大小、鼻子长短,究竟是唐风还是明风抑或本朝风格?颜色也很重要,每个部件都要有相应色彩,最终必是五彩斑斓。
三十日内,秦氏父子准时完成图纸。光绪帝的物件送还内廷。秦北洋不知道,那张照片,已是光绪帝存世的最后一张,其余均被慈禧太后销毁,为免皇上御照流传民间,或被康有为等立宪党人利用。
秦海关说,镇墓兽决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古老而漫长的工艺。画完设计图纸,接着便是第三宫:选材。


第16章 镇墓神兽(一)
宣统二年,初秋。
西陵永宁山的万株松柏背后,太行山脉层层叠叠色彩渐变。满山秋光,赏心悦目。光绪帝镇墓兽的制造,已到第三个环节。征得陵墓监督的特批,秦海关带独子上山,寻找最重要的原材料。
山上有狼,或许还有盗匪。父子俩都背上猎枪,挂着腰刀,鞋帮里插着匕首。秦海关先教会儿子使用这些武器,猎枪是前装滑膛的鸟枪,打仗早就被淘汰了,但吓唬熊瞎子还行。
上山第一天,秦北洋亲手用猎枪射杀了一只兔子。他们在山间点起篝火,将兔子烤着吃了,虽无盐巴等作料,却是到西陵以后,最大快朵颐的一餐。
秦海关告诉儿子,选择石料绝不能懈怠,稍有不慎,便可能闹出人命。好看的石头未必好用,更得看硬度与纹理,全凭经验,许多人干一辈子也未真正入门。再说石料大小,原始状态往往有几千几万斤重,必须一分为二,再分成四,以此类推粗加工,否则无法运输。他指着路上的石头,说明每一种特性及用途。太行山盛产上等石材,明清皇家御用的房山汉白玉就来自其余脉。
这一路崎岖险峻,爬上半山腰的悬崖俯瞰,数座皇帝宝顶,竟变成了几个小不点。秦北洋寻思这些君主在世时的威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但与亘古不变的苍茫天地相比,不过是春生秋落的叶子。
在深山中寻觅七天,转过一道山梁,进入幽深的峡谷,这里藏着湍急的山涧。秦北洋脱了衣服,跳进去洗澡,泉水冰凉彻骨。他在陵墓地宫里待久了,不畏寒冷,反而觉得痛快。
冲洗完上来,十岁男孩光着膀子,躺在一块大岩石上晒太阳,忽觉后背心发慌,有股热流,自地下升腾而起,跟地宫金井异曲同工。
秦海关将儿子从岩石上拽下,观察此处地势,但见一道山脊,蜿蜒曲折到此,径直没入大岩石下,双手击掌:“这不是龙脉吗?”
“我们所要寻找的镇墓兽材料就在此?”
“凡帝王陵墓,左近必有龙脉。凡有龙脉,多有灵石。”老秦把后背心贴在岩石上,顿感心跳加快,气血脉搏异常,“灵石能吸收天地之气,将之储藏于石体之内,又能在一定条件下散发,我们现在感受到的,就是灵石的力量。对挑选石材来说,灵石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镇墓兽的心脏?”
秦海关不置可否,他在岩石底下仔细敲打,发现一个天然石缝。父子两人用工具挖掘半日,开了道可容一人进出的口子。一阵腐臭之气,扑面而来。老秦让儿子守在外面,他缩起高大的身子,艰难钻入地缝。
隔了好久,父亲没任何动静,秦北洋等得心焦。他也仔细查看了一下所谓“龙脉”,并不觉有何特别之处。
“爹爹!爹爹!”
眼见得天要黑了,秦北洋先将两把猎枪、弯刀和各种工具,先行塞入石头缝隙,随后如泥鳅般钻进去。
这是个山洞。点上火烛,他不忘背上武器和工具,小心翼翼往里走。那股强烈的气流,无声无息注入体内,让人燥热不安。前头越发狭窄,地上许多碎石,应是父亲路过的痕迹。
尽头有个深深的地窝子,他才见到父亲跪在地上磕头。而在石壁角落,躺着一具残破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