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是腊月廿二,我娘一早打发我到谭大夫的生药铺去买些桂皮、甘草。我到了药店,却只见谭承一个人蜷着双手在店中央地上来回走着。我看见他的样子,不由笑说:“你冷就去炭炉边坐着嘛!在这里绕圈作甚?”
谭承抬头看见我:“原来是小月妹妹,咳!”
我说我来买桂皮甘草,他就到药橱里给我称,我站在柜台前:“怎么不见谭大夫?”
谭承啧啧嘴:“昨儿夜里刚躺下,就被姜廪生家的人叫走了,好像说他家娘子昨夜小产了,急得人不得了。”
“吓?还有这等事?”我想起昨天他们家的梅香才来过欢香馆买松子糖。
谭承苦笑了一下:“你不知道,方才寅时我叔又回来了一趟,除了配几帖女人药,还拿了棒创药,我说这妇人小产,怎么还有人跌倒受伤么?你猜怎么着?说是姜廪生家有祖先显灵了!姜老爷昨晚饭后挨在暖炉边打盹,不知不觉就梦见个白胡子老头拄着拐杖气哼哼地走来,二话不说就先拿手里的拐杖追着他打了一身,然后再说自己是他姜家祖爷,姜老爷还不待说什么,那老头对他又紧跟着一通臭骂,姜老爷这一头吓得惊醒了,满身满脑袋疼,仔细一看都是棒打的紫痕。可他这边还没明白过来,外面又听见养娘在杀猪似的喊不好,娘子摔倒流血了……你说这不是大大的邪门事?”
“祖先显灵?”谭承叽里呱啦地说一堆,我还是听得一知半解:“这事姜老爷自己知道罢了,谭大夫怎么还能晓得这么详细?”
“你不知道,我叔叔原也不是那包打听的人,但他去到以后就看见姜家的老狗疯了,在他们家供祖先牌位的桌子前转来转去,谁敢靠近都毫不留情扑上去一顿咬,姜家几个下人都伤的伤、怕的怕,闹得一宿鸡飞狗跳的。”谭承说得板上钉钉那么真,我看他的样子也不像胡编,不过这事虽然蹊跷,但也与我无关啊,我接过他称好的桂皮甘草,付了钱便回家了。
欢香馆里桃三娘也正在熬甘草茶,这腊月三九的寒天,不少街坊没地方去,就有几个也跑到欢香馆里喝茶吃果。桃三娘跟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我正走进门去,就看见路那边有三四个官差走来,每人手上还拿着镣铐枷锁,都是一副急凶凶要去拿人的架势。店里的人不知谁先觑见了,也纷纷伸长脖子出来张望。
有人说道:“这岁末寒天的,如何县太爷还要升堂审案子么?只不知这拘唤的是谁人?”
我看他们去的方向,想起方才谭承说的话,心忖他们莫不是去的姜家吧?我正发呆呢,桃三娘过来一拍我肩膀:“月儿,你快来帮我磨些糕粉,张员外家方才差人来订了十斤上贡的红糕呢。”
“哦哦。”我赶紧答应了去做,看见官差的事也就抛到脑后了。不曾想这一会儿约过了半个时辰,就见那些官差拘着几个人回来,为首的一个竟然就是梅香,其他还有一个男小厮,额头青了一大块的也跟着走,还有个吓得半死、哭哭啼啼的丫鬟随在最末。我惊得张大嘴巴看着他们走过去,这一带有不少人都认得梅香的,因此店里其他客人也顿时炸了锅似的,纷纷跑到门首去看:“那不是姜廪生家的大丫头梅香么?这是怎么说的?官差拘的怎会是她?”
众目睽睽下官差一行人走过去,梅香都是紧抿着嘴、目望前方地走着,神情里强忍着悲恸,完全不去看周遭人的指指点点与说法。他们一行走过去后,人们还没散去,就又看见意态有点颓唐的谭大夫同样从那边走过来,进店门时何大招呼他入座,他累得甩甩手:“快去给我烫壶热酒来罢了。”
相熟的街坊跟他打招呼道:“谭大夫早啊!这是刚出夜诊回来么?也不带上谭承给你跑腿?”
谭大夫挑了挑眼皮,懒说话地道:“莫提了、莫提了!老夫给自己灌饱黄汤便回去好歇了。也不曾见过比那姜家还倒霉的事……罢了、罢了!”
众人一听谭大夫知道姜家的事,立刻全都围拢上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但谭大夫再不肯吐一个字,何大给他上酒后他就自斟自饮开,桃三娘从后院出来给他上了点小菜,他也只是多声谢,喝完整满一壶酒,就醺醺地回生药铺去了。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几乎半个江都城的街头巷尾都有人在议论姜家发生的事。原来在前两个月,这正房的娘子李氏得知怀了身孕,李氏家的娘便携大妗子、小姨子带着活鸡活鸭来探望,梅香自然不敢怠慢,把好酒菜饭都拿出来好生招待着。但可巧这时候就发生了蹊跷的事,在亲家来的第三天早上,厨房里的鸡笼子被发现锁头开了,里面的母鸡一下丢了两只,笼子外面地上还有几把散落的鸡毛,看样子像是来了爱叼鸡吃的狐狸或者黄鼠狼;厨子仔细辨认了一下,说那丢的鸡正是李氏娘家人送来的,并且在院子里到处找了一遍也没找到两只鸡的踪影,各人嘀咕了一会儿也就作罢了。不曾想第四天一早李氏的大妗子早上睡醒从屋里出来打水,一出门就被脚下一滑摔坐在地上,待定睛一看,地上都是鸡毛和一些黏糊糊的血块,大妗子吓得了不得,顾不上衣服脏,爬起来就嚷嚷开来,把姜家上上下下都叫来看。所有人也都傻眼了,大妗子觉得自己受了大大的晦气,便坐在门首地上撒起泼,首当其冲就指着梅香大骂,说她心里妒恨主妇怀了身孕,这是要做妖法整治主家娘子呢!梅香也吓得跪地连连赌咒发誓,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姜秀才左赔礼、右服罪,给大妗子买一匹上等丝绸做衣裳,才算完事。但这怨由终归还是种下了,此后不管梅香再如何小心谨慎地伺候,也再难得到李氏半张好脸,姜秀才又是不管这些小事的,每日只是关在书房背书写字,所以这家里也没人调和。
直到昨晚,李氏吃完饭时走过院子,一个叫杏红的丫鬟在指使一个小厮从杂物房里搬几箱旧东西送出去,那小厮失手把其中一个箱子落在地上,盖子打开,里面居然是一些值点钱的旧衣和瓷器家什,这些东西不大不小,也不常用,所以偶尔不见了一两样也不会引起太多注意。李氏顿时生了大气,觉得拿到贼窝了,这杏红和小厮肯定就是串通好了的,而且杏红平素跟梅香俩人很好,保不准梅香在这其中也有份,于是李氏立刻吩咐自己养娘去叫人把这俩人捆起来,她自己转身去书房找姜秀才,打算这回要大大地发落这帮下人。可谁知那青砖地在先一个时辰曾让人打水洗刷过,天又冷,水就结成冰,李氏走得快,一个不留神摔一大跤,养娘过来扶时,她已经开始作痛得不行,还没回房就发现血顺着裤脚流出来了。姜秀才在那边房里梦到被祖爷爷殴打,醒来又听见娘子小产的消息,自然是惊怒非常,又追问是谁让洗的地,都说是梅香,一顿雷霆迁怒又是加了几层,这边派人找大夫、那边要吊起人来拷打,哪知道后院的老狗突然蹿进姜家供奉祖先牌位的屋里,谁敢靠近就发疯地乱咬。姜秀才本是个守孝道的人,见狗这样行径,想是家里必定有大祸乱了,而不论怎么看,那祸首也像是梅香,虽说向来梅香都分寸得体,没有一丝错处,但怎知她心底是否窝藏祸心呢?况且姜秀才膝下一直无子,好不容易李氏肚里有了喜事,这还没过个安生好年呢,孩子就轻易没了,祸由还是梅香看似无心做下的……再加上失盗一事,最后姜秀才忍痛含悲亲自写下一呈诉状,天不亮就差人送去衙门,于是人们才看到后来官差去锁了梅香等人回衙门的一幕。
欢香馆内客人们一下午呷茶嗑着瓜子,说起姜家近来发生的事时,个个好像都是亲眼所见一般,口手划描得形真情切。桃三娘忙碌着迎来送往,添果加水,听着这些话只是笑笑,也不搭腔。
哪知,世事有时就这么巧的,这时忽然有个小厮模样的人进来欢香馆找桃三娘,我认得他是平时常来的富家主顾绸缎庄赵家的下人。那人传话说,他们家主晚上要请几位客人来这儿吃晚饭,让老板娘将临窗的大桌收拾干净,多烧一个炭盆,并准备几样拿手好菜云云。桃三娘便顺带问他另外几位都是何人,那小厮说了几个名字,其中就有姜廪生姜秀才。这话一出,四下邻座的街坊不禁面面相觑一眼,都不做声言语了。
那人走后,旁边就有讪笑的说那姜秀才也有心情出来喝酒吃饭?旁人搭腔说,他是出来走走散心吧?桃三娘要准备些什么好菜?
桃三娘笑笑道:“我那几下子大家不是早都吃腻味了么?还有什么好菜?”说完就进后院去忙活了。
据桃三娘说,绸缎庄的赵家大爷,早年曾在极南之地的岭南一带行商,因此有吃山槟榔的嗜好,山槟榔也叫“洗瘴丹”,传说南方潮湿山多瘴疠,人们吃它以疏通脾胃时气。恰好前些日子有个常往来湘楚地方贩竹席的客人送给桃三娘一包制干的槟榔,她自己又不爱吃,今天赵大爷来,便正好拿它款待。桃三娘一边说着,还倒出一小把山槟榔来给我看,并把它拿到石磨里反复压成粉末,支起一口小锅,把白糖和槟榔粉以及一些专配做糖用的白细粉一起煮化调和,最后做出颜色偏深褐的糖块,说这是槟榔糖,让我尝尝,我却觉得那甜之中带着一种古怪的味道,一点都不喜欢。
桃三娘准备的凉菜,先是一道冷糟肉,是她早先就用整块连皮煮熟的大方花肉浸入黄酒调稀的香糟里,拿坛子贮存约两三昼夜,这时取出切薄片排在白瓷碟上即可,颜色红白分明,入口即化。
另一道酱风鸡,也是先上的腊菜,是用桃三娘自己初冬时就制好晾干的肥鸡,蒸前以甜酱少许均匀涂抹,再在鸡腹内装花椒、葱把蒸熟即可。
正经的热菜套鸭,是有点考究手法的,把一整只板鸭以好刀工去骨而保留鸭身原形,再另宰一只肥家鸭,鸭身的脊骨去掉,腹内洗净去尽内脏,最后把整只板鸭塞入家鸭肚内,并填以葱头、姜片、少许桂皮、红枣,用棉线将鸭肚重新缝好后入锅整蒸,时间掌控要得宜,肉烂汤香但菜形不塌才是。
做拆烩鲢鱼头,必须是选用至少四五斤以上的大花鲢鱼,鱼头去鳞腮后,砍为两爿,入大锅内,水淹鱼头约一半左右,余下再倒入黄酒盖过鱼头之上,一把葱结和两块拇指大的拍烂姜块,大火烧开,再换小火焖约一小会儿,就用漏勺把鱼头捞出放入冷井水略浸,就可以用手轻轻把鱼面朝下托起,把鱼骨小心拆去,拆完后放竹垫上备用;再烧一口炒锅,化脂油至五成热,下葱、姜和笋尖煸香,再将鱼头放入,以黄酒与事先熬好的肉骨白汤烧滚,加盐、酱油、少量糖后移换小火再烩至汤汁收浓,撒一点椒末与青蒜叶便可出锅。我在一旁看着,只觉这道菜的拆鱼骨法,是最难得的,且要使鱼面不碎,灶膛里火势更要小心,过旺则滚烂了鱼肉,菜相也就不好看了。
此外,桃三娘还用豆腐与蛋白做了假蟹羹,时鲜的冬笋烧火腿,茴香大料与黄豆烹的削碎肉豆,刨丝萝卜扎成的圆子拖粉炸了再加木耳、肉糜焖的砂锅菜等,那客人来到,几色菜肴或刚下锅或出锅,正好热气腾腾地上桌。
一桌客人里,赵大爷坐中间首位,他旁边那着白襟棉袍的便是姜秀才。只见他年纪不过三十上下,个头不高,身量清瘦,枯坐在那里眉头紧锁,满心烦郁的样子。同行几个人都说些寒暄客气的话,他也不多理睬,唯有那赵大爷似与他特别熟络,不时向他提起话头,又叫贴身小厮拿出一把琴,让桃三娘上好酒,叫在座一个人弹琴,大家行酒令取乐。
满桌人吃喝玩了一阵,那姜秀才仍是兴致不高,遇到他行令说辞时,他还是只闷头喝酒,别人追问他了,他便自称想不出辞令,强行夺过别人手里的酒壶连续满斟满饮,赵大爷看不过眼,桃三娘正好端盘上菜来,他就一把拉住姜秀才倒酒的手,大声问:“老板娘,你这道菜又是什么名堂?”
桃三娘上的正是刨丝萝卜的砂锅菜,她笑着放下锅子掀开锅盖,拿汤勺舀起里头的萝卜丝团说:“你们都是读书人,我这粗使活计的人又哪能像你们那样舌绽莲花?说得出什么登名大雅之堂的话?这不过是扎丝的蒲草,”又舀起连汤的黑木耳和肉糜:“这就是偶尔遮日的黑云,我们这种小家人,春时忙割菜子,夏时赶种秋苗,拧一把草苫就盖一蓬簇蚕……可说不出道理。”她一边摇头笑,一边为众人碗里都加一勺汤菜。
赵大爷看了看身边的姜秀才,笑道:“这欢香馆的老板娘就是伶牙俐齿,不过做菜的手艺也是一等,姜兄可尝尝?”
姜秀才面上勉强挤出一点比哭还难看的笑,一手端起碗一手拿筷子,夹起一片木耳正要送到嘴边,突然外面远处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汪汪”的狗叫声,他顿时惊得全身一颤,手里的筷子也“哗啦”一下脱手掉到地上,碗一倾侧,汤都洒到他衣服上,桃三娘连忙拿起桌上的抹布走过去:“哎,客官当心!”
赵大爷也站起身,指着身边小厮:“还愣着干什么?去倒些暖水来给姜相公洗手啊!”
那小厮找不到水盆,还是李二到后院去拿来盛了水送去给姜秀才,桃三娘则走到窗边推开往外张望了一下:“哪儿来的野狗?”
姜秀才的脸色却一阵白一阵青的,赵大爷担忧地问他:“姜兄是否身上不适?”
大冷天的,姜秀才却一额头冷津津的细汗,他抬手用袖子抹了抹:“昨夜家中那狗疯吠了一夜,我……”
赵大爷拍拍他肩头宽慰道:“姜兄昨夜受惊了,惊魂不定在所难免,今日请你出来就是让你喝点定魂酒的。”他说着又给姜秀才的杯里倒上:“来!愚兄敬你一杯!”
姜秀才苦笑了笑,仰脖喝干了。
外面天已经完全黑下来,隔着厚厚的棉套布帘,也能听见外面“呼呼”的北风。我一直坐在柜台边角上的炭炉边看着烧水壶,磨着糯米粉,明天廿三,就是家家户户摆供送灶君的日子,所以欢香馆的红年糕卖得特别快。
打更的声音传来,是戌时二刻。时不时各处的几声狗叫,像是远近每家养的狗都蹲在家门檐内恪守着庭户。我微微打了个呵欠,盆里原本泡得满满的米总算见底了,我揉揉发酸的胳膊,桃三娘拿给我一包刚烙好热气腾腾的火腿葱饼:“月儿累了吧?天这么晚你先回家吧,别耽搁了。”
我向桃三娘道了谢,走出欢香馆时,一股冷气吹得我鼻子里一刺,不禁打了个喷嚏。竹枝儿巷口处黑洞洞的,只有我家那爿矮墙内依稀看到屋里透出的光。我怀里抱着暖呼呼的饼朝那个光走,将到竹枝儿巷口当儿,突然,右近一处暗里有荧绿的光略一闪动,我猛地一惊,然后却听到像是狗喉咙里发出的“嘤嘤哼哼”声,大人们都说狗这么叫是在哭呢!我站住脚步往那暗里看,荧绿的两个光又亮了,我有点害怕,那狗不会扑过来吧?我下意识后退几步,正要避回家门里,那狗就蹭着脚底“沙沙”地走过来了,喉咙里不时仍发出可怜巴巴的哭声。我借着微弱的光,看清这是一只个头不小的大黄狗,尾巴一边摇脑袋一边半耷拉着,倒丝毫没有要扑我的意思,我才松了口气。黄狗到我脚边绕,又抬起爪子在我裤子上轻轻挠几下,我还是怕它咬我,又退了一步,它好像也看出来了,就不再挨近我,只是在那儿摆尾吐舌头。
怀里的热饼犹在散出香气,我迟疑了一下:“你是不是饿了?”
黄狗喉咙里“哼哼”几声,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只好在包里撕下一块饼扔到它面前:“吃吧。”
黄狗向我点几下头,但低下去嗅了嗅饼,又很快抬起头来继续朝我“哼哼”。我心疼那块饼:“你不吃我就回家去了。”我转身要走,那狗却连忙紧跟几步,用头用力在我腿上朝一个方向蹭。我有点不耐烦了,靠边绕开它,它还不依不饶,用牙咬我的裤子,要把我往一边拽似的。我急了,正要强行挣开它时,对面欢香馆里就有人掀帘子鱼贯走出来,是赵大爷和几个人送姜秀才出来,还听得赵大爷说:“姜贤弟为何急着要走?这饭菜才吃一半……”
大黄狗这时猛地就像被抽了鞭子一样,立刻松开我就朝欢香馆飞也奔过去,我看它气势汹汹的样子,不禁大叫:“哎呀!当心……”
那边厢几个人还未明白过来,大黄狗“汪汪”狂吠着,眼看就往姜秀才身上扑去——
就在这当儿,何大突然大踏步从店里闪身出来,徒手一把抓住已跃上半空的大狗,一人一狗失去重心一齐就势滚倒在地。那姜秀才和赵大爷都一时惊得呆立在那儿,还是赵家的一个小厮不知从旁边哪里找到一根木棒,可又怕错打到何大,站在一边看怎么伺机帮他一把。我不敢太靠近,紧追几步又站住,何大生得个头魁伟、腕子力气特别大,这一回也不含糊,看他正一手掐住狗的脖子,一手又制住狗的两只不停抓搔的前爪,狗大张着口露出尖牙,满口唾沫,仍在奋力挣扎。
忽然姜秀才惊呼道:“这不是我家那条狗么?”
赵大爷奇道:“就是昨晚你家里那条疯狗?没叫人打死?”
姜秀才跺足急道:“逮不到它,让下人撵着赶出去了,报我说跳墙逃了……如何会知我在此?”
黄狗全身开始抽搐,眼看就要断气的样子,何大翻身将它按在地上,却松开了它的脖子。黄狗不挣扎了,只是发出哭似的“嘤嘤”声,眼眶里也是湿亮湿亮的。何大脸色阴沉地盯着它,看它老实了,才慢慢放开自己站起身,姜秀才害怕得不自觉就往赵大爷身后躲,桃三娘这时手拿着一方食盒匆匆从店里出来,好像对适才一幕并不知情:“哎?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还说叫姜相公慢点走,这有一盒相公爱吃的糖……”说着就看见一行人都站在那儿,那个拿着木棒的小厮还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何大则满身土,地上又躺着那狗,她便更加诧异道:“哎?大冷天的,你们这是做什么?……何大你杵这儿愣着干什么?既然送客就去帮忙张罗马车来才是。”
赵大爷似乎怕桃三娘要责怪何大,连忙摆手道:“不妨事、不妨事的,因姜兄急着要走,那狗突然冲出来作怪,倒多亏你家何大机灵手快。”他又转向姜秀才,那姜秀才也不知是被北风吹的还是狗吓怕的,脸和嘴都煞白,看那狗眼泪汪汪的样子不由得出神,连赵大爷跟他说话也没听到一般;而更奇的是那狗这时也在望他,鼻子“吸溜吸溜”的,好像哭得更厉害。姜秀才盯着狗好一会儿,看它没有再爬起来扑人的势头,才大了胆子挪过去,口里喃喃地说道:“你在我家也十年有余了,怎的偏在我家多事作乱时发癫狂?你莫不是年老生痴么?”
那狗不知是不是听懂了他的话,望着他更加一味拖长着声“嗷嗷”地哭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并且哽着喉咙干呕起来,呕着呕着,嘴里就“咳咳”地吐出一些东西。赵大爷觉得异样,就招手叫旁边提灯笼照路的小厮过来,待灯笼仔细照看一下,赵大爷奇道:“这狗吐的都是鸡毛,它还偷吃你家的鸡了?”
“鸡毛?”姜秀才凑过去看,脸色凝重起来,若有所思地端详那只狗,那狗用一双爪子在地上刨着,有点急躁,但仍然乖乖地伏在那里没再乱吠乱动。
一阵呼哨的北风陡然吹过,赵大爷打了个喷嚏,终于有点不耐烦,拍拍姜秀才的肩膀:“贤弟,外间太冷……若不急着回去,不如让老板娘先熬碗姜糖水祛祛寒气?有什么事再好相商?”
姜秀才也冷得够呛,但他看着地上的狗,犹在迟疑。赵大爷拿眼去示意站着没做声的桃三娘,桃三娘便识趣地与赵大爷一起将姜秀才半推半拽地拉回到店里。我望着桃三娘转身进去,再看看狗,那狗见姜秀才又不理自己了,就立刻站起来,掉头朝我这边,我整个人本已经冻得发木,见它朝我冲来,脚下也生了根似的抬不动,来不及大叫,那狗就一下子把我扑倒在地上——
狗鼻子喷出“呼哧呼哧”的热气扫在我的脸上,它大张着口在我眼前龇出尖利的犬牙,我只能下意识地把手里抱着的东西挡在我和它之间,但它的爪子已经把我棉衣的袖子都抓出“咝啦”的声音,恐怕里面的棉絮都要露出来了,我想我这趟肯定要被黄狗咬断脖子了……老早以前就听大人说过,某家的某某小孩在家里睡觉时,被家养的大狗咬掉脸上的肉!这个念头一在脑子里闪过,我心里就“咯噔”一下开始想哭,就在这时,耳边猛地响起我爹熟悉的声音:“月儿!”
就听一阵“啪”的钝响,扑在我身上的黄狗就斜刺里地弹飞了出去,我头脑里立时就懵了。
然后就听到我娘的声音在我耳畔喊:“月儿?月儿你伤着哪儿了?”
我眼前一晃,看见我爹严阵以待地拿着一根木棒子站在那儿,我娘急切地摸摸我身上、脖子和脸:“伤到哪儿了?”
但我好像迷迷糊糊有点将醒未醒似的感觉,只看着我爹拿着木棒径直又去追赶,还有我娘的尖叫:“你当心点……”
然后好些人又从欢香馆里冲了出来,憧憧的人影间只有桃三娘的身影是清晰的,我还能听到她的声音唤我:“月儿?月儿……”
我想张嘴答应,但身体完全没有反应,就像身子被什么抽掉了,眼前看到的东西全部晃来晃去,晃到我的脑袋昏得也愈发厉害……一会儿我看到几乎贴脸般近的方砖地面,夜色里上面的青苔都荧荧发绿,又过了一下,突然一堵高大的黑墙挡在前面,可一会儿我好像又翻过了墙的另一边,只是落不到地面。
我脑子里迷迷昏昏的,只觉得颈背像是被什么东西钳住,整个人悬在空中,没有一点踏实感,也不知道自己这是到了哪里。方才,我爹和我娘不是都在我身边么?还有桃三娘,她唤我名字来着?怎么一下子都不见了?
一爿院落里,有两扇窗户亮着,里面依稀传出人声,我想开口叫他们,问一问这里是哪儿,可眼前又一晃,四下里顿时再陷入黑暗。
路阶之下结了薄薄一层冰,幽幽发出银色的光,岁末时分的夜应该很冷吧?但我感觉不到一丝寒意,始终浑浑噩噩的找不到方向。
“沙沙”地穿过一丛草和成山的柴垛,我耳边听到“呼哧呼哧”的气喘声,接着我被拽着凌空跃上台阶,走几步又有一道门,我的鼻子几乎碰到门槛,终于,我模糊地意识到自己颈后的确被什么东西牵着,一切都看着那么高,我却失去了身体,只有一点神识还在。
进了门槛里,屋子都是黑糊糊的,唯一能看清的是两口灶膛中快燃尽的柴灰上几星闪动的火苗……这里是厨房吧?我疑惑怎么会来到这儿。正想着,就看到灶膛口越来越近,我被径直带到火苗跟前,还以为要被投入那堆灰烬,害怕得想喊又喊不出时,却又停住了。然后看到一只毛茸茸的爪子伸进灶膛里面,不顾灰烬的炙热,颤巍巍地在其中扒来扒去,像是在找什么,难道灶灰底下还藏着什么宝贝不成?
突然不知从哪儿“咻”地冒出一股怪异的风,在灶边四周打了几个旋,那只爪子迟疑了一下,从灶膛里扒出一把一把灰渣,然后又用爪子在灰渣里仔细挑拣几下,我依稀刚看清那些灰渣里有不少灰白色的东西,像是些细小的家禽骨头,还有爪子——
我还没反应过来,灶膛里“呼”地蹿起殷蓝的火束,狗吓得连连后退,我也身不由主地跟着它缩到门边。那蓝火像是活的一般,越烧越旺,很快就蔓延到整个灶台上,可那熊熊的蓝火愈发诡异的地方,是连灶边地上的一捆干葱也没有烧着。
狗想逃出门外,但那蓝火和旋风好似串通好一样,故意将火势的苗头吹向门首,狗畏惧得“汪汪”大吠,急得在原地不停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