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这样的会议中发现有人与自己的立场相近,就会察觉“啊,我平常在会议中就是这种模样呀”,或是“原来如此,也有这样的做法”,借此机会改正或学习。
另外,如果有人的发言跟自己一样也遭受攻击,就会明白“就是因为说了这种话才会被攻击的呀”。从下次会议开始,就能够改善自己的发言方式了。
由于能够俯瞰整个会议状况,我们甚至能想出会议应该进行的方向或解决对策。
由于我们的建议而有利于遗产继承的案例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出现在讨论现场。
从陪伴身体状况不佳的总经理出席董事会议,到是否要让儿子出国留学的家庭会议等,会议规模有大有小。
当然,在这样的会议中没有我们说话的余地。不过,由于我们的工作是支持所服务的人,所以如果发现有利于雇主的情况,我们就会在会议后提出建议。
例如,遗产继承。名人的遗产金额都非常庞大,所以家人或亲戚之间经常会为了遗产的分配而发生纠纷。
当然,就算我们被要求出席这种家庭会议,我们也完全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过,如果客观观察,就能看出家人或亲戚之间的权利关系,发现说出意见一定会遭反对的人,理清敌人是谁、同伴又是谁等各种状况。
这么一来,大脑中就会浮现对雇主有利的想法,然后就能在会议之后提出“可以如此进行”的意见。
结果没想到这个想法反倒成为一个妙计,使得亲戚之间的权利关系改变,或是继承遗产的条件变好,等等。实际上真的发生过这样的案例。
应该观察的是人际关系
本单元强调的大前提是出席与自己无关的会议。别因为工作忙碌或担心遭受异样眼光就犹豫不决,请积极参与吧!
在会议中要观察的重点是人际关系。
了解与会者所提的意见或会议内容固然重要,不过如果注意与会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则更有帮助。例如,无论A说了什么意见,B一定会同意,或是D部长一定会反对C部长的发言,等等。
更进一步要注意的是:有人提出重要意见后,其他人的后续反应。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参加会议时千万别错过了。
别错过重要发言“之后”的发展
有人提出重要意见之后,马上就有人赞成或反对。观察接下来谁会说什么,就可以了解这场会议中的人际关系了。
某人发言之后有人立刻表示赞成,证明此人与发言者具有密切关系。例如发言者是部长而其亲信是科长的话,科长为了阻挡他人的言论攻击,会立刻补充意见。
相反的,发言后立刻提出否定意见的人,或是无论发言者说什么都会讨厌,代表此人真正讨厌的是发言者。
以上两者皆非,会稍等一下之后才简短说些什么的人,可以推测此人想表明自己的中立态度。
就像这样,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也可以训练自己的观察技巧。
接下来把观察、分析的数据化为固定模式,然后试着建立假设,例如“如果提出这样的意见就会被那样反对,所以应该这么说才对”。
作者的自言自语有人说参加与自己无关的会议没有必要,既浪费时间又牵扯精力,其实这是片面的想法。我们偶尔参加这样的会议可以使自己冷静地思考问题,客观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我们再去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的时候,也就可以通过之前的训练想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来了。
作者的自言自语做会议记录的目的在于训练我们自己的预测能力,通过记录理清自己的思路。
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的预测能力和判断能力才会有所提高。通过做记录也可以写下我们迸发的想法创意,也能起到启发自己工作的作用。
恕我冒昧来为各位做个总结在发生争执的会议中,以体育解说员的心态进行观察、分析只有能够客观且冷静观察会议流程的人,才能够提出精辟的见解。若要俯瞰整个会议状况,就必须像体育解说员那样提出客观的看法。
是因为参加会议的人心情越来越激动,所以不容易提出好的想法吧。
参加与自己无关的会议,不仅能够训练观察技巧,还能够使自己在参加与自己有关的会议时保持冷静的态度。
场景006 通过会议锻炼分析力
做笔记就能看出本质来不及写下来……把所有人的发言都写下来,这我很难做到啊!
不用写下每一字每一句。而且,一字不漏地记录会议内容,无助于观察技巧的训练哦。
利用笔记就能够消除会议中的杂音
这里所谓的“笔记”,指的是会议记录这种非常简单的内容。
其实,写会议记录需要具备某种能力。
那就是删除不必要的内容的能力。
会议中除了重要的意见之外,也夹杂着情绪性发言、废话或是不必要的补充等各种内容。会议记录不会留下与会议主题无关的内容。因此,写会议记录的人,必须能够分辨必要与非必要的意见,并舍弃无用的内容。
消除杂音,只留下必要的内容,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够看出会议的本质。
换句话说,如果写会议记录就能看出本质,那么这样的形式就非常适合用来锻炼观察技巧。
只是,不是每家公司都要求做会议记录,而且自己也不见得会被指定做会议记录。更何况明明公司没有要求,自己还要写会议记录,万一有一次没写,还可能会被视为偷懒呢。
因此,有时无须做正式的会议记录,只要以写笔记的方式试着写出会议内容即可。若是在容易做得到的范围内,就应该能够持续下去。
写工作日志也有效
提到与工作有关的文件,还有一种是工作日志。新进员工特别容易被要求写工作日志。
公司让员工写工作日志的目的,是让员工报告该日的工作内容,如此主管就能够掌握下属的工作状态与进度。
不过,除此之外,工作日志的最大目的,是帮助每位员工回顾今天一天是否确实做好工作,具有自我启发的作用。
“仔细思考之后,发现自己一天下来也没做什么事。”像这样反省自己的工作,隔天员工自己就会有意识地督促自己努力工作,让写在工作日志上的内容更加丰富。
工作日志与会议记录一样,都具有训练观察技巧的效果。
利用会议记录达成双方的共识
我们公司与客户见面洽谈时,一定会做会议记录。这不是小题大做,只是总结洽谈内容,把当天讨论的结论寄给客户确认“这样的内容是否正确无误”。
寄送会议记录的理由之一是,这样客户就能够清楚知道对我们的要求。通过会议记录,能够有逻辑地整理客户带着情绪述说的内容。
寄送会议记录的理由之二是,让我们与客户的理解达到一致。就算是同一句话,有时候双方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最好通过文件让双方达成共识。
巧做会议记录的秘诀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会议记录呢?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方法作为参考。
常规记录方法:对于一个部门或者多个部门召开的会议,我们要重点记录会议主要发言人的名字、所属的部门、发言的内容。这是会议记录的重点。同时可以用笔圈出参加会议的几个主要发言人的名字,这样下次可以快速地回顾起这次会议的内容。而对于次要的发言人选取其中有建设性的发言内容就行了。
会议开始后,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记录了。可以在笔记本上给几个主要发言人保留一定的空间,用以记录他们的发言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多种颜色的笔来给不同的发言人做会议记录。比如使用黑色的签字笔记录总经理的发言内容,用蓝色的签字笔记录部门经理的发言内容。这样对于每个人发言内容的多少也可以通过颜色的不同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当一次会议有明确的议题和进度,并且事先通知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打印出来,用来替代笔记本。这样开会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将会议的要点记录在打印的表格上,也会方便很多。
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在以上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优化。在记录会议内容的时候,我们可在笔记本的边栏里记录我们的想法,例如,随时想到的点子、对于会议有疑问的地方以及会议的要点、关键词,等等。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栏迅速回顾会议的内容,准确抓住要点。同时我们可以在笔记本下方的栏目写下会议的要点,这样等下次再翻看的时候,看一看下方栏目里总结的要点就能回忆起会议的主要内容了。
这样做可以训练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从而在开会的时候省时省力地做好会议记录。
拍照记录会议内容:当我们在开几个人的小型会议的时候,一般进行口头的决定就结束了,但最好做一个简单的记录。我们可以借助相机和题板做简单的会议记录。因为是只有几个人的会议,我们可以将会议讨论的问题、最终的决策、使用的方法、人员的安排等几个主要的方面在题板上做一个记录,同时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来。这样既节省时间,也方便我们及时回忆会议内容。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拍照的内容打印出来粘贴到笔记本上,作为工作记录。
成功人士有写日记的习惯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写会议记录之类的文字报告,不过,个人生活中应该不太有人会这样做吧?
其实,许多名人就算是私人生活也会做记录。“谈论了那么多,结论到底是什么啊?”为了避免产生混淆,名人会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也有人会在买房子或买车时先做笔记,日后再整理成会议记录的形式。
就像这样,平常习惯做笔记,能自然地训练自己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特别是白手起家的名人,多半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这类的行事风格。而且,实际上他们也非常擅长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善于看清事物本质的名人,会像写笔记那样随手记录一下,就算是记录在私人的博客里也可以。
还有,我的客户中有许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们不是写长篇大论,只是简单写下标题并得出结论。通过书写反省自己,重新检视事物的本质。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习惯竟也是成功的秘诀呢。
尽量简短归纳
笔记本的上方有空白的空间,大部分人很少使用这块地方,其实它可以发挥大作用。我们可以在空白处给本篇笔记写上标题,这样下次再翻看笔记本的时候,看到标题,就会马上想起这部分笔记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尽量简短地归纳。
一字不漏地记录会议中的所有发言,将难以看出会议讨论的重点。因此,若想要锻炼看清事物本质的分析力,诀窍就是要尽量简短地归纳内容。举例来说,无论决定事先讨论了多长时间,最后的归纳内容要控制在一张A4纸的范围内。
如果事先决定好书写内容的篇幅,自然就能有意识地去除不必要的杂音,只留下重要的笔记内容。总之,会议记录是透过书写过程,从掺杂着本质与杂音的发言内容中,抽取出会议的精髓。我们可以利用会议记录练习,也可以利用与客户洽谈的内容练习。
还有,我们可以像本节介绍的名人那样,采取记录与店家交易的过程、自己的想法或是写日记等方法,来训练我们的观察力。
作者的自言自语通过做会议记录的方式可以消除会议中与议题无关的杂音,留下与会议相关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也就在无形之中锻炼了我们筛选信息、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同时还为我们提炼出了会议的本质。
作者的自言自语书写的一个作用就是理顺我们的思维,回顾事件前后过程,归纳提炼事件的要点。在写日志的时候还可以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举止。每天反省还可以促使自己第二天积极改正错误,更有效率地工作。
恕我冒昧来为各位做个总结通过书写习惯培养看出本质的眼光就算是需要、不需要的意见夹杂的会议或讨论,利用记录内容的方式,就能够看出容易被忽略的重点。甚至,如果培养书写习惯的话,也能够逐渐锻炼看清本质的观察力。
如果是做笔记这种程度的记录,感觉我也办得到啊!
就算只是记录声音或文字,也能够区分本质与杂音的不同,做笔记时请尽量简短归纳吧!
场景007 通过照片锻炼假设力
在目光所及之处贴满对方的照片摆客户的照片吗?感觉不是很想这么做……也有人这样做啊。摆放客户的照片不仅有助于训练观察技巧,也可能对工作产生正面影响。
因对方的影响而提出最好的假设
在日本,应该没有人会在办公桌上摆放家人的照片吧!其实这在欧美社会极为常见。若是在办公桌上摆放家人的照片就会经常想到家人。
许多人摆放家人照片,是为了激发工作动力吧。
不过,应该很少有人发现,在工作中思考对家人的贡献,将有助于维持家庭的和谐关系。
同样的道理,在办公桌周边贴上重要客户的照片的话,有望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在办公桌周边贴上客户的照片,无论起身或坐下都会看到客户的脸。这么一来,每每看到照片就会想到这位客户,进而经常在脑中思考:“对了,关于下个月的新产品,如果是他的话应该会这么想吧?”“搞不好对方希望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等等。
就算以前思考时从来不曾与照片中的人相关,摆设相片后脑中就会自然地联想“假如是那个人的话,他会……”如果像这样经常建立各种假设,实际见面时就能够提出最好的假设,工作就容易顺利进行。
照片会帮助你想到对方
贴照片会带来两种效果。
首先,如前所述,照片会帮助你想到对方。
进入社会工作后,每个人每天都过着忙碌的生活,忙到连思考一件事情的时间都没有。
然而,如果在目光所及之处贴上照片的话,每次看到照片就会想到对方,思考与对方相关事物的时间自然地也会变多。
其次,通过照片会想到对方的思考方式、说话内容、行为、语气,等等。由于一边想到对方的细微动作,一边思考假设情况,这样就能够建立更接近真实的假设。
虽然这样的说法不是很贴切,不过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就好像在房间里看偶像的海报时胡思乱想的情况一样。
在客户手册上贴照片以提高服务水平
我自己也会贴客户的照片。看到客户的相片回想客户的声音特征、思考模式或说话方式等,借此假设“下次若提供那样的服务,对方搞不好会很高兴”。
其实,我的公司针对每位客户制作的手册封面就贴了客户的照片。
为什么客户手册要贴客户照片呢?那是因为如果标出客户姓名的话,万一手册的信息遭到泄漏,外人就知道这是谁的信息,这样可能会给客户带来麻烦。
因此,我们不会写出客户姓名而是以照片代替。
虽然,最初只是单纯的个人资料保护对策而已,但是在客户手册贴上照片之后,其他同事也变得经常想到他们服务的客户,服务水平开始提升。这让我们确实感受到:“原来如此,贴照片还有这样的效果啊!”从那时起,我公司的客户手册不仅会贴客户的照片,每位员工也都会随身携带自己服务的客户照片。
大方地贴上照片吧
若想要充分达到效果,就在目光所及之处都贴上照片吧!例如,从计算机屏幕抬起头来就能看到照片的办公桌(可能你并不愿意),就是理想的位置。
放照片时,不要感到害羞非常重要。如果老是在意他人眼光就无法继续。
如果办公桌周围不方便贴照片,也可以在手机桌面放客户的照片。若是手机桌面的话,只要自己不主动拿给别人看,别人几乎不会有机会发现。
当然,也可以贴在家中。不过,如果不是电视旁、客厅时钟附近等眼睛经常能看到的地方,贴照片就没有意义了。
还有,就算不是客户的照片,家人的照片也能够训练假设力。把家人的照片摆放在办公桌上,偶尔想想家人的事情:“这孩子不是想学骑自行车吗?今年圣诞节就买辆自行车当礼物吧。”“最近下班都很晚,老婆一定希望我偶尔早点回家帮忙处理家事吧!”此类的想法也能够当作练习。
就像这样,除了锻炼“直觉”的习惯之外,像欧美人士那样,试着通过贴照片的方式,提高工作动力与充实个人生活吧。
作者的自言自语使用照片锻炼自己的假设力,这个方式可能有的人不太接受,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我们的假设力。每天都可以看到客户照片,自然就会去想客户对于产品的意见,从而改善产品,让客户满意。所以不要顾虑,去行动吧!
作者的自言自语有一种理论,认为人对于图片和视频的理解能力要强于文字,所以这也是我提倡使用照片锻炼我们假设力的原因。当我们面对照片,就会产生联想,更多考虑客户的想法。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从而提升我们的假设力。
恕我冒昧来为各位做个总结与其贴偶像或韩星的海报,不如贴客户的照片吧通过贴客户照片的方式,可以提高想到客户的频率。这么做不仅可以增加思考假设状况的频率、锻炼观察技巧,也容易提高工作效率。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贴偶像的照片。
我要立刻把家里《初音未来》的海报换成客户的照片。
若是上班族,有时候主管就像是客户一样,所以我想应该也可以贴主管的照片。
场景008 通过自掏腰包锻炼
自掏腰包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就会严格地分析对于我来说,就是雇佣老师您来为我提供服务。哈哈哈,好像很有趣啊!
真不敢想象……先别说这个。如果自掏腰包买自己公司提供的产品,将会改变原来的观点。
一旦掏出钱来就会质疑商品的价值
人们很容易忽视自己公司售卖商品的价值。就算自家公司的商品排列在店面的商品架上,标示着一百元的价格,通常自己也不会真正质疑卖这个价格是否恰当吧!
然而,如果试着自掏腰包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看待产品的观点就会立刻改变。然后脑中会开始思考:“这个商品真的值我出的这个价格吗?”或是:“卖这个价格适当吗?”像这样思考后,如果觉得“不,我觉得没有这个价值”。接下来就要开始思考:“那么该怎么做才能以这个价格销售呢?”“什么样的人才会以这个价格购买呢?”提供服务的公司也是一样。“自费投宿自己服务的饭店,感觉舒适度还不够呀。”“没想到我们公司的出租车清洁得很彻底,果真是高档出租车。”就像这样,自己会以非常严格的标准检查本公司的产品。
反过来想,如果公司员工会自发性地购买公司商品/服务的话,表示员工认为公司产品有这个价值。
只是,由于是自掏腰包买的,所以太过昂贵的商品/服务就不太适用这个方式。
所以这个训练方式只适用于针对一般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服务。
名人也会购买自家公司的产品
我有一位客户是某大型连锁超市的创业老板。
据说这位老板每天都会在自家的超市买午餐吃,然后思考“这道菜值不值得花几十元买呢”。
假如老板只考虑公司利润,想法可能就会变成:“一份菜卖几十元,就算减些份量应该也不会被发现吧;把菜量减少以降低成本,这样就能够多赚一点了。
”不过,如果有钱的名人自掏腰包购买产品,站在消费者立场思考,思考方向就会变成:“该怎么做才能让消费者愿意花几十元买我们的产品?”有一位客户经营自用发电机维修公司,他在家里设置了大楼用的全套自用发电机。
这么一来,他就是花自己的钱接受自己公司的维修服务。结果他发现:“明明也没有发生什么问题,每个月还要从户头扣服务费,这样客户也会无法接受吧。”因此他指示业务员:“自用发电机坏了时维修人员出现本来就是应该的。重要的是,就算发电机没问题也要登门拜访。”多亏他下了这个命令,客户的续约率因此而提高了。
立场改变,观点也会改变
与自掏腰包购买自家公司的商品/服务具有相同效果的,还有立场的改变。
怎么说呢?比如,设想一下制造公司的员工因人事交流而派驻销售公司的情况。
总之就是从制造方转变为销售方。
制造方与销售方的观点完全不同,所以思考方式或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天差地别。
位于制造端时,总是想着“一定要做出好产品,这样就算不用大肆宣传也一样能够畅销”。然而,当自己处于销售端时就会明白,“无论多好的产品,如果消费者难以了解产品的好也是卖不出去的”。于是,日后制造方的员工就会研发出业务员容易宣传优点的产品。
就像这样,转换立场与自掏腰包一样,也会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
最好以其他公司为练习对象
这里的重点是自掏腰包。如果商品/服务的金额不构成负担的话,自己就先掏钱购买吧。
自费购买的话,自然就会以消费者的立场分析自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也就能够自然地锻炼分析力了。
不过有种情况是,就算消费金额不高,有时候就是无法下手购买自家公司的产品,或是就算买了也很不容易以消费者的眼光观察。
例如在咖啡店工作,如果店里所有的人都是平常一起工作的同事,这样无论如何都很难从消费者的角度客观分析。
还有,在所有员工都是熟人的店里,就算以消费者的立场点一杯咖啡,也不会观察到这家店平常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
像这样的情况就要试着去竞争对手的店里消费。也就是在与自家公司相近的价格区段中,购买类似的商品/服务。
还有,购买公司的商品/服务时,不能因为自己是公司员工,就要求以员工价打折。若想要以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就必须以消费者的价格购买才行。
作者的自言自语认真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购买过自己公司的产品呢。如果没有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产品没有认同,也没有自豪的感觉。
所以开始行动起来吧,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仔细分析,然后改进它!
作者的自言自语换位思考常常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当我们从一个产品提供者变成使用者的时候,就会发现产品的不足之处。所以这就是我们购买自己产品的必要性。这就是自掏腰包,马上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
一旦自掏腰包,观点就会改变以往只从销售方的角度看待的商品/服务,通过购买的行为,就会以消费者的立场看待。如此一来,就会看到位于销售端时没发现的各种问题。
如果是竞争对手的产品我或许会买,而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可能会有盲点。
这只是针对一般消费者的商品/服务的做法。不过,看到以往不曾意识到的盲点,这种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去大阪帮我捡垃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