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小说上一章:我从另一个世界归来
- 恐怖小说下一章:骨怨:西游记里的恐怖
抵达这家死人客店时,已快天亮。
我与田古道将两死尸停靠在客店漆黑的大门背后,让他们面壁而立,我们则轮流休息。不敢两人同时入睡,主要是担心客店有狗鼠闯入。大概是连日赶路劳累,加上这些天受了些惊吓,田古道落脚即倒地和衣而睡,顷刻就鼾声四起,犹如一架破落漏气的风箱,毫无乐感可言。
鬼崽妖的表现总是不同寻常,他似乎永远没有睡眠,好奇地探视店内的一切,并爬到门前逗玩,拿着檀弓弹射门前的树叶。
不觉,天色已亮。
远处,十丈开外,一群赶早的过往路人侧目探视,那眼神胆怯而又好奇,我立马将鬼崽妖拎进屋内。
响午时分,我叫醒田古道,交代几声,和衣而睡。
一阵酣睡,畅快淋漓,一觉醒来,已是暮夜,发现外面下起大雨,那雨下得不徐不疾,看来一时半会是停不下来了,我们索性计划休整一天。
遇上因天气原因不能前行,田古道大多埋头猛睡,我则读读圣贤书。
赶尸的活计需日夜兼程,基本没什么闲暇时间,但我还是不忘在包裹里夹着几本圣贤书,可以随时温习功课,为科考作准备,也算是学业与赚钱两不误。
看到我展卷览读,田古道便讽刺我:“秀才,你们读书人的祖师爷孔老夫子说不能谈论鬼怪,而你一介秀才却以此为生,不觉得荒唐吗?”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我答道。
“简直是自圆其说!我听说孔老夫子还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倒觉得还不如赶尸来的实在,这赶尸,我们可以捞到实实在在的银子……”田古道历来认为读书人徒有一张空嘴,酸腐得很。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我反讽田古道资质不高。
不过田古道说的也不无道理。
我曾读《论语?述而第七》,书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从来不谈论含有怪异乖戾、暴力血腥、悖乱反叛以及神鬼离奇的东西。我自幼熟读经书,对三纲五常之理自然明白。不过,孔子却没有办法帮助我继续我的学业,而赶尸正是帮助实现我梦想的技谋,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言极是。赶尸还可以帮助客死他乡的人魂归故里,应算是一种仁爱,这与孔老夫子的思想还是搭点边,如此一想,也就释然。
赶尸时读书是有讲究的。绝对不能读鬼怪之卷,否则会引来不干净的东西,尤其在半夜不能浏览这样的古籍。有时,觉得自己经常在死尸下面读圣贤书,又不免觉得荒唐。当然,秀才赶尸,只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觉又是一日,雨歇天开。一觉醒来,月亮已在半空,草草食了些干粮,趁着月色准备上路。
我嘱田古道更换辰州符,赶尸的符有两种,一种是行符,贴上死尸即可行走,另一种为止符,贴上死尸即止步。
田古道撕下两具尸体的止符,换上行符,我们施法念咒,敲响阴锣,扬起手中的引魂幡,起尸而行。
那两具死尸却一动未动!
“奶奶个泡菜,难道又遇鬼扯脚啦?!”短短的几天时间,经历了几场折腾的田古道有些沉不住气,不禁骂开了。
我看了一眼身边鬼崽妖,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异常反应,稍感放心。
我亲自逐一检查了新换的辰州符,没有发现问题,心头不禁纳闷。
这时,我不由想起了前一天晚上做的一个怪梦:
昏昏沉沉之间,发现李小姐的尸体突然冒出一股轻烟,那烟袅袅升起,最后在空中变成李小姐的模样,那李小姐对我施礼道:师傅,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将我夫妇的亡魂超度回故土,我等本该鼎力配合,但是我们血冤含身,致使归途步履沉重。那铜仁狗官不但污辱于我,还将我丈夫害死,此等仇恨足可六月飞雪,我们就算到了阴曹地府,也会死不瞑目。今至灵官渡,受冥府灵官指点,如果越了贵州地界,灵官就管不了湖南之事。此时冤仇不报,只怕日后就没了机会,请师傅容我们三天时日,回铜仁报了仇,诛了那淫官,自然会回魂归体,然后再随你们魂归故土。李小姐怜楚无比,苦苦相乞的样子。我感到奇怪,不待我作答,李小姐已化成一股青烟,飘然而去。田师爷见了,也化成青烟,随之而去……
我醒后并未在意这个怪梦,觉得不过就是南柯一梦而已。
现在两具尸的异状,使我开始在意这个古怪的梦。于是向田古道说起,哪知田古道大声道奇,连称自己也做了同样的梦。
两人不禁愕然。
我们感到奇怪,死尸的三魂六魄都已用辰砂镇住,魂魄应该不能出窍。田古道也觉得不可思议。
我把眼光投向鬼崽妖。询问田古道,在我睡觉的时候,鬼崽妖是否接近了尸体。田古道说鬼崽妖在尸体脚边玩耍过。
我马上检查两具死尸的脚部,发现两具尸脚掌处的神符已经被撕裂,辰砂也漏在一旁。这时,我已经猜了个十有八九,准是鬼崽妖搞的鬼。我盯着鬼崽妖看了几眼,那鬼崽子露出诡异的笑容,讨好地朝我发出几声嘻嘻的笑声。
尸的魂魄已经出走,纵有万般法术,也无法赶动死尸,必须等游魂归位回体后,才能重新作法赶尸。
我责备了田古道不该大意,没有看管好鬼崽妖。事已至此,除了等候李小姐夫妇游魂归来,也别无他法,只好再等一天,到时再作计议。
赶尸本已寂寞,干等更是无聊。趁着难得的空暇,我开始整理与反刍一路上发生的怪事。
我是一个喜欢琢磨的人,不弄出个水落石出不甘罢休,在别人眼里这是一根筋,我觉得这是韧劲。一路上,我对九龙洞老尼给鬼崽妖护身符上“一四二八五七”的神秘数字就耿耿于怀,这里面到底隐含了什么玄机?
我在心里头已经无数次考证,也没有看出这个看似平凡的数字,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不过,在我蹲茅坑的时候,突然灵感迸发,我把它从“一”乘到“六”,居然发现每一次得出的结果总是都由“一四二八五七”这六个数字组成,得出的结果只不过调换了位置而已。难道这预示着佛教的生死轮回,或者太极八卦的阴阳无极?除此之外,我没有新的发现。
通于天地,应于物类,大概是我对此的理解。
这样的逻辑,似乎对鬼崽妖在九龙洞里的表现可以解释得通。
我认为他身体内,有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闸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阴阳之仪。如果阴气太盛则变为阳,如果阳气有余则盈阴。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
鬼崽妖阴阳调理之变幻,可以呼应天地日月之盈亏。大概即《易经》所说的“是故易有太极,一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此次途中生出的鬼崽妖,尽管他来得不明不白,总归也是幸事一桩。至少他可以帮助母亲李小姐夫妇游魂出走,看来这鬼崽子果然有神异之处,不但通阴阳,还通人性。
静等。又是几天。
“三日期限已到,李小姐夫妇的游魂应该已经归位。”田古道提醒我。
我与田古道赶紧检查了一下李小姐的尸体,发现她之前一直睁开的眼睛居然已经闭合!从死不瞑目到双眼闭合,莫非是仇恨已报?
我与田古道重新封尸作法,两具死尸果然可以行走,且步伐轻盈不少。
行至灵官渡渡口的时候,我们听到众人在大声议论上游放排人带来的消息,好似炸了锅。
我们侧耳一听,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原来,铜仁知府近日接到了升官的喜讯,于是大宴宾客,一时府中商绅云集,辖内各地官吏也结伴前来道贺。铜仁知府大喜过望,大宴宾客,三日不绝,歌舞升平,一时好不热闹。可就在昨天的酒宴上,那知府被一根鱼刺卡住喉咙,一口气上不来,暴毙于桌上。喜宴变成了丧宴……
我与田古道听后,啧啧称奇。如此看来,田师爷夫妇游魂出窍,真是寻仇去了,那铜仁知府暴毙定是他们所为。
俗话说,近乡情怯。而那两死尸过贵州,入湖南界,进凤凰,脚步却变得异常轻巧,我与田古道暗下称奇。
尸体走得快慢与否,主要取决于赶尸匠的法术高低。
要想赶得动死尸,一个赶尸匠至少要练三十六种功,比如封尸功、哑狗功、站尸功、转弯功、上坡功、过沟功、软体功等,而最重要的是还魂功,魂魄附身越完整,那么赶起尸来就越顺畅。如果魂魄游离于尸体之外,则影响赶尸匠对丝尸的操控。而魂魄的收拢程度则与赶尸人的道行高深息息相关。
我与田古道入行不久,当然还是新手,应该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这两具尸体过贵州的表现,明显已经达到这种境界。我心下不免纳闷。
一路寡语,不日即至凤凰直隶厅黄丝桥。
死者家眷早已背好棺椁寿服,见亲人灵体进屋,顿时唢呐齐鸣,燃香点炮,哭声不绝。田师爷和李小姐的两具死尸闻到亲人的哭声,绝地而倒。由于魂魄的阴阳感应,站立行走的死尸,只要沾上故乡的泥土,闻到亲人的气息,听到亲人的哭声,接触到亲人的泪水,就知道自己已经到家,顿时扑地而倒,不再行走,此时,就连法术最高的赶尸匠再也赶不动尸体了。这个场景,也是丧家验收尸体的正要依据。
亲友立即扶尸,更衣,入棺。家眷一阵撕心裂肺的数落,平静的村寨顿时笼罩着丧气……
更为诧异的是,那已经可以站立行走的鬼崽妖,见到这种场景,居然也面呈悲色,流下两行热泪。
我与田古道领了剩余的酬劳,田古道将银子在手里掂了掂,我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感到自己离长沙府的距离又近了一步,然后带着鬼崽妖赶回师父住处。
临出村口,鬼崽妖面朝灵场,驻足徘徊,似乎恋恋不舍。
我与田古道再三催促,鬼崽妖一声长啸,转身随我们向师父交差而去……
第一卷 出师堪考 第九章 死人谷渡灵小庐
辰州府,沅陵县。
死人谷不是谷,而是一条毫无章法的漭漭山沟。
从外围看,这里群山起伏,古树参天,一条清水河蜿蜒抱山而过,成龙盘虎踞之势,吸引着历代风水师前来探寻龙脉。由外入谷,必经一收口瓶颈,瘴气弥漫,穿颈口而过豁然开朗,却是刃石林立,再纵深进去,则是悬崖绝壁,错综复杂,满目狂乱之象,章法之乱,以至于很多风水师在这里罗盘失灵,轻则迷失方向,有的甚至染了瘴气伤寒而亡。
死人谷并非徒有虚名。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发生的安史之乱波及这里,声援安禄山的地方武装被朝廷追杀至此,隐匿于谷中,最终被官兵全部诛灭,一律割下首级以示惩罚,尸体堆积如山,光是处理尸体就动用了孔明车百余架,打扫了三天三夜,最后成乱葬岗。
又传,崇祯元年(1628),苗族首领“飞天王”张五保在这一带附近率众起义,遭辰沅参将邓祖禹镇压而失败,当时血流成河。
再传,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入川先遣队500余人,在这里遭清军围攻,全军覆灭,横尸遍野。
正因如此,死人谷也被当地人唤作“杀人冲”。
附近一带山民关于谷内的闹鬼传闻,令人谈之色变。有人信誓旦旦拍着胸脯发毒誓,说夜晚时分,山谷会传出木头手推车的声音。更有人说,在月色之下看见过有一队载着堆满人头的木制手推车经过,而推车的都是无头人,断头死尸更是流出一阵有血腥味的液体……
由于闹鬼传得很凶,以至于这里的山民口口相传,留下很多约定俗成的忌讳。晚上不要随便和推孔明车的陌生人答话,那可能是灵界来的勾魂鬼。
在谷内有事故发生的地方能看见奇怪的战马,如果没有神明护身的话,千万不要好奇去窥探,更不要靠太近,小心被亡死鬼带走。
天不下雨又没太阳,看见有人还撑着伞蓬,特别是黑色的伞,最好不要搭理;兴建土木时,要是挖出骨瓮之类的东西,尤其是兵戈器物,一定不能随便丢弃。因为你已经惊动了他们,要是不烧香请一下神还要随意丢弃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更不能随便将这些东西带回家,否则就将灾难带回了家,要找个地方安置好,并撒上几把米;不要收藏谷中挖出的古董器物,每一个古老的器物都有可能掩藏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上面可能保留着主人生前未完成的遗愿及冤气;在路边看见有女的或者小孩在哭,不要因怜悯之心上前去安慰,可能是不干净的东西;做梦梦到有人跟你说话,不要随便答话,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带来灾难,特别是要求你跟他走之类的话更是要小心。
时过境迁,这些充溢着血腥味的故事和恐怖传说虽有所淡化,但阴气一直未散,这里一度曾是一个无人出入的死谷。
久而久之,也有不怕死的来这里定居藏身。不过大多是迫不得已,有官府通缉要犯,有古怪隐世居士,更多的是躲苛捐杂税,避兵乱匪灾的人们。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村落,村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下逃湾。下逃湾位于高山之下的悬岩绝壁,四周悬岩绝壁,高达数百米,形如桶,一两百人聚居。像井底之谷的村庄,人如猴一般攀沿上下。
死人谷地势之恶险,连土匪都不愿来此抢东西,抢了也很难背上去。正因如此,衙门也没人来此收捐税,蛰居于此的人们,无非就是为了求个安宁。
师父向天师,是死人谷里的怪人,独居一处,素不与人往来。我当初拜师于此,他就死活不肯答应,后来见我在门口长跪三日不起,才收我为徒。
过下逃湾,再行七八里,寒气渐浓,上一陡坡,沿峭壁而行,拐过三道坡,转过五道弯,进入一小片难得的盆地,一座乱石堆积而成的房子豁然入目,屋顶由茅草松枝搭成,那外墙的乱石,像一把把张挺的尖刀,亦如刺猬喷胀的箭毛。石屋左侧五十步之遥,一山溪呈瀑布状飞流而下,以舍命之势,一头撞在盆地的岩石上,溅起玉珠一串串,一股股水雾腾空而起,然后再跃下悬崖绝身而去。瀑布与石屋之间,有一篱笆围成的菜园,郁郁葱葱,给眼前绝杀地势增添了些许生气。
距石屋右侧不过十步处,有一木质凉亭,亭子顶部由树皮覆盖而成,亭子横梁上书“渡灵小庐”四个大字,两根柱子上刻一副楹联:“不问生界事,只引阴曹魂”。舍名与楹联行书而成,是吾师向天师亲书墨宝。
我与田古道、鬼崽妖临近渡灵小庐的时候,远远就闻得古筝之声。
《十面埋伏》的曲调铮铮入耳,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像号角声,震撼山谷……犹如跟随楚霸王身临其境,似乎见到了两军决战之时,声动天地。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初闻激奋,继而惊恐,涕泣无从……
师父《十面埋伏》的古筝声,回荡在山谷之中,久旋不绝,简直惊天地泣鬼神!
多年前,此处山脉发生地震,山崩地裂,乱石横飞,蛇鼠獐豹等凶禽猛兽纷纷挤避于渡灵小庐前的小盆地,铺天盖地,欲与师父夺抢藏身之宅。吾师向天朴神符封庐,拨动古筝,那些野兽闻声之后竟相互残杀,一曲《十面埋伏》尚未弹罢,众禽兽早已横尸遍地,无一生还。那最后死亡的几样动物被当地一老妪拣回去作了苗蛊的引子。
自此之后,除了向天朴,这里难以看到其他生灵的迹象。
我多次发出感慨,要是师父向天师坐镇挥师,定是无人能挡的常胜将军,虽然赶尸路上,他亦如镇定从容,收放自如,但这毕竟只是等雕虫小技,真是大材小用了。
等我们来到门前,那古筝声嘎然而止。
进得石屋,师父已经正襟围坐,看来早已知道我们的归来。
我正要给他老人家介绍鬼崽妖,他打断了我,显然,他对一切都了如指掌。
鬼崽妖对这里的一切很是新奇,四处乱蹦。师父吩咐我们歇了,也不多话,出门而去……
沉默寡语的向天师,犹如一棵饱经风霜的苍松,默默地守着渡灵小庐,他淡看风卷云舒、宠辱不惊的境界,非常人能及。
从我学艺以来,零零碎碎知道师父的一些片段经历,串起来大致如此:同治初年,向天朴出生于乾州一商贾望族,家业虽不是富甲一方,倒也颇为殷实,自幼即由其父母与当地一个卜姓盐运司库大使夫妇指腹为婚。后来卜夫人果然生下一千斤,两家一直互通往来,甚是和睦。向天朴自幼聪颖,识文断字知书达礼,琴棋书画亦样样懂得。向天朴与卜小姐两小无猜,情趣相投,待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双方家长准备给他们举礼完婚。
就在这当口,却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某总兵的儿子也看上了貌美如花的卜小姐,并承诺卜父,一旦结为亲家,即可为他的职务升迁提供方便。做了一辈子盐运司库大使还是正八品的卜父为名利所诱,决定悔婚,单方面撕毁了与向家的婚约,并逼着女儿与总兵公子成亲。
卜小姐对父亲的攀附权贵很是不满,且与向天朴感情笃深,百般无奈之下,她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傍晚,纵身一跃,跳进了激流奔涌的峒河。她的尸体随水流而下,一直没有找到。
向天朴万念俱灰,沿着峒河往下游而走,四处打听,苦苦寻找了一个多月,直至峒河汇入沅水处,依然没有发现卜小姐的尸首。心灰意冷之际,他在沅江边的一个悬崖之上,撕心裂肺地喊着卜小姐的名字,然后纵身跃下,殉情而去……
当向天朴醒来的时候,却发现一个白须老叟在给自己敷草药。原来他跳下悬崖的时候,被下面的树枝托住,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身上却遍体鳞伤,脸上也被划得鲜血直流,皮肉外翻,惨不忍睹。刚好遇上白须老头赶尸途经崖谷处,将他救起,开导一翻,带回自己住处疗伤。
向天朴伤势痊愈后,心里已然厌倦人世冷暖,想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甚至连尸首也找不到,任她成了孤魂野鬼四处飘荡,不禁悲从中来。又想着帮助那些亡魂游魄返归故里也是善事一桩,就一直留在白须老叟身边学习赶尸,怕归乡触景生情,从此隐姓埋名再也没有回过乾州老家,终身不娶。
向天朴原本不姓向,姓穆,向天朴这个名字就是学赶尸之后,他为自己新起的,至于何意思,没人知晓。我猜想这是怀念卜小姐,在我的家乡湘西一带的方言里,朴和卜发音相同。
他将住处取名为“渡灵小庐”,我想一定是一辈子在为卜小姐做超度。渡灵小庐两根柱子上刻着的楹联“不问生界事,只引阴曹魂”更是他心如死水的写照,只有拨弄古筝的时候,才可以感觉到死水深处有波澜翻涌。
不到一个时辰,下逃湾的封尸翁一瘸一拐跟在师父身后,赶着两头猪崽往回赶。
封尸翁大名封施闻,瘸子,是下逃湾的鳏夫,懂得一些医术与江湖方术。据说那瘸脚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以前行走江湖时,与人斗法时落下的。年老之后他不再出去飘荡,在下逃湾办了个郎中铺子,专门给人疗伤开药,一般的跌打刀伤、伤风病痛准能药到病除。大概是也懂些方术的缘故,平日与师父有些来往,师父赶尸生意忙的时候,也会叫上他帮忙打下手。
可能这个缘故,大家取封施闻的谐音,叫他封尸翁,久而久之,也就叫顺口了。由于师父深居简出,且住处森然,又不愿别人打扰,就将生意联络处设在封尸翁的郎中店,凡是丧家需要赶尸的,只需到封尸翁的郎中铺子知会一声即可,再由他转达给师父。封尸翁干脆在郎中铺子顶上的“诊”字大旗旁,又竖起一面“祝尤科”的杏黄幡旗。在他的门庭贴着这样的楹联:
上联:跌打损伤风寒病痛药到病除
下联:移魂走魄穿针引线绝无闪失
横批:关乎生死
这副楹联出自师父向天朴之手。据说封尸翁看到渡灵小庐前师父撰写的楹联,也想附庸风雅,缠着师父也给他写上一副,师父信手拈来,封尸翁高兴坏了,甚是喜欢。
闲暇时节,封尸翁很喜欢仰望自己屋顶两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此时总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涌上脸来,麻花似的老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有时眼睛盯着“关乎生死”几个大字久久不动,犹如自己就是一个掌管生死的要人大员。
封尸翁这个独特的店铺,倒也并未影响他的生意,反而招来湾里不少闲谈客。这些闲谈客的胆大可能与他们祖先血液里流淌的野性有关,没事就在一起天南地北相互吹牛胡侃,闲聊一般以封尸翁的名言“老子是管生管死的人”为结束语,这时大家就哄笑而散……
第一卷 出师堪考 第十章 恩师向天朴赐宝
看到封尸翁与师父赶着猪崽而来,田古道充满憧憬地对我说:“秀才,估计师父要摆乳猪宴,庆祝我们出师!”
亏他想得出,这小子的心思除了吃就是晒鸟,他还指望着师父让他出师。其实师父没有追究他的所作所为就算很仁慈了,现在他只是挂名弟子。本想给他泼点冷水,看他天真的样子,却于心不忍。
不过,师父赶来两头小猪崽到底有何用,我也不清楚,我想总不至于再让我们赶猪做实验吧。以前我们刚入门练习赶尸时,因为找不到死人作道具,用的就是小猪小鸡作替代品,拿来练习赶尸技艺。
师父近了,我们与封尸翁打过招呼。鬼崽妖见了小猪崽,很是兴奋,把其中一头当成了玩物追逐,并拿出檀弓,对着小猪一顿弹射。檀弓的石子打在小猪的屁股上,小猪发出一阵嚎叫。鬼崽妖的追逐与小猪的叫声,使鬼寂的山谷顿时有了生命的迹象。
此时,师父神情庄穆,把我叫进里屋,然后上香开坛,双手合拢,面朝本门祖师爷柳祖神像,两眼闭合,嘴里祷告:“起眼观青天,师祖在身边……”
一切妥当,师父在蒲团上盘腿坐了,脸色肃然:“异才啊,你跟随为师学艺已经期满,经这些时日的堪考,为师还算满意,该是你出师自立门户的时候了。你天资聪颖,是可造之材,今日就将移尸奇术悉数传你,希望你不辱师门,将移尸技艺发扬光大……”
异才是我的名字,我大名冷异才,字异才。父亲当初赐字异才,就是指望着我身怀惊世异才,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圆了五叔祖的夙愿,没想到,这惊世异才竟然是赶尸之奇门遁术,老天爷这个玩笑开得够大了。我当初来学艺,并未向师父挑明是为了赚取参加科举乡试的盘缠,谎称是为了糊口营生,难得师父如此器重我。真是有些对不起他老人家了,不免心生愧疚。
“今天我要传给你两样法宝,这两样东西都是跟随了我很多年的宝物,我把它们传给你,希望能在你手里发挥更大的效用。第一件是虎牙紫檀镇尺。此虎牙取自澧州石门山十龄虎,有慑噬厉鬼、维护尸体之功用;镇尺乃一云游印度和尚所赠,材质是为产于印度的小叶紫檀木,亦称青龙木,多系印度高僧之镇寺法器,可以使死尸聚魂拢气,同时也可驱邪镇鬼。此镇尺见妖镇妖,见鬼镇鬼,跟随我二十余年,已镇鬼怪五百,每镇一鬼,镇尺法力就会增加一分。镇鬼怪一千,则众鬼不敢近尸勾魂作祟,赶尸人可随便出入鬼邪之窝,如若探囊取物。”
师父从怀里取出镇尺,郑重移交给我,就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在移交那发号施令的令符,神情沉穆复杂。师父冷峻的脸上忽然闪过一丝温情,爱抚中夹着不舍,那神色如闪电,瞬间不见。
我双腿跪地,双手过头接捧过来,虔诚而凝重,生怕亵渎了师父与这神物。
只见那物什长不过一尺,宽约四指,滑熟可鉴,幽光内敛,深沉古雅,显露出一种咄咄逼人的雍容华贵。过细一看,霸气外泄,不怒自威,尽显王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