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西游便成精 作者:御风楼主人
内容简介
《西游记》仅仅是一本神魔小说还是另有玄秘?孙悟空为什么大闹天宫?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太上老君、如来佛祖为什么不杀孙悟空?孙悟空又是怎么死的?玉皇大帝是怎么坐稳帝位的?观音菩萨为什么受如来恩宠?西天取经的真相是什么?唐僧是如何被选为取经人的?孙悟空为什么不杀唐僧?菩提祖师和乌巢禅师到底是谁?谁是妖魔道里的君子,谁是妖魔道里的奸雄,谁是妖魔道里的蠢材,谁是妖魔道里的太监?谁算计了泾河龙王,谁调戏了李世民,谁的取经意志最坚定,谁在女儿国动了凡心?谁是道教里的亲佛派,谁是佛教里的亲道派?谁是最成功的小三,谁是最苦闷的女公务员?…当你读过本书之后,《西游记》里的一切因果,原本扑朔迷离的诸多谜题都将大白于天日,各种阴谋阳谋、鬼蜮伎俩也都将一一展现!


引言
再没有一部剧集比《西游记》带给我童年的快乐更多,再没有一部名著比《西游记》带给我现实的思考更多。
在我小的时候,娱乐业不如现在这么发达,电影、剧集的产量很少,质量上乘的就更少;电子产品也没有今天这么泛滥,在我生活的那个物质匮乏的贫民村里,不要说接触不到手机、计算机了,即便是随身听和录音机也很少见到,家中唯一可以用来娱乐的东西就是一台十七寸的凯歌牌黑白电视机。
但就是那一台黑白电视机,在每年暑假时,都会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愉悦,那愉悦是终身铭记的,直到如今,我仍忘不了一层又一层浪水拍打海岸,山石崩裂,一个猴子冲天而起的镜头,它就像是我童年的一个符号,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
央视以及各地方台,每年都会重播《西游记》,但十五岁之前的我似乎每年都看不够,虽然那时候日式、欧美的动漫已经开始泛滥,动漫里的英雄也让人热血沸腾,但它们一旦和我的偶像孙悟空相比,便都成浮云了。就连我最喜欢的动漫《七龙珠》,也是因为里面有个孙悟空存在。
其实,童年时期的我是一个比较早熟的人,我五岁就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犹记得那时候抱着一本《说岳全传》,似懂非懂,却看得津津有味,之后又看了《说唐全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杨家将》、《水浒传》、《三侠五义》以及《聊斋志异》等,而第一次阅读《西游记》原著则是在我年龄比较大的时候了,那年我是十一岁,读初一。我读的《西游记》还是以五元钱的价格从一个地摊上买来的盗版货,每天早读、上课或者下课的时候,我都把书放在课桌上,用课本稍稍掩盖,然后一边做贼心虚,一边激动不已。
我之所以读《西游记》原著读的比较晚,是因为我认为自己看电视剧看的次数已经够多了,里面的故事情景几乎不假思索都可以回想起来,书看不看都无所谓了。但是当我真正看到原著时,翻到第一回,我立即就傻眼了。第一回的回目是“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么一句满是古朴禅意的话,立即把我从电视剧的浪漫中拉了出来,再看开篇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这一大段诗,除了有几句可以读懂外,整体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这样,我怀着惊愕的心情开始通读原著,之后,我越来越发现《西游记》原著是一本从回目到内容都难懂的书,它远比《三国演义》、《水浒传》更难读懂,甚至比《红楼梦》也难读懂,说它是“四大名著”中最难读懂的书,也不足为奇。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你可以反驳我,如果有理,我也虚心接受。
说到“四大名著”,我还想起一个说法,很多人都说“看完《西游记》,说话如放屁”,不少人认为《西游记》就是一本荒诞不经、胡扯八道的无聊书籍,根本不足以并列四大名著。
说这种话的人,往往是不了解“四大名著”,更不了解《西游记》的无知人士。

“四大名著”之称,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时期的册封,而是从明朝中叶到如今数百年来,经无数读者、学者研究、评定出来的。
“四大名著”之称谓源自“明朝四大奇书”,而“四大奇书”的称谓则形成于明末清初。“四大奇书”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到了清朝,《红楼梦》横空出世,以其天下无双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立即取代了《金瓶梅》的地位,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此也即“四大名著”之滥觞。
如果说《西游记》真的是一本荒诞不经的无聊著作,那岂不是说数百年来将之奉为“四大奇书”或“四大名著”的人都是吃饱饭没事儿干的人?它既然能把赞誉甚高的《金瓶梅》给比拼下去,那就说明了它的成就更在《金瓶梅》之上。而明清两代也着实出现了很多不俗的小说,比如说《封神演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镜花缘记》等,为什么这些书都没有顶替《西游记》的位置?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不如《西游记》。明朝学者李卓吾曾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怫,未佛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此《西游》之所以作也。”这是对《西游记》一书的艺术性之肯定,而对于《西游记》的普世作用,李卓吾更是给了极高的评价,他甚至说:“今日雕空凿影,画脂镂冰,呕心沥血,断数茎髭而不得惊人只字者,何如此书驾虚游刃,洋洋纚纚数百万言,而不复一境,不离本宗;日见闻之,厌饫不起;日诵读之,颖悟自开也!故闲居之士,不可一日无此书。”此言可谓是对《西游记》推崇备至。
因此,《西游记》是一部奇书,是一部难以揣摩之书,以等闲姿态观之当然处处是荒诞,甚至漏洞百出。那《西游记》究竟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它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作者吴承恩曾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此言至关重要,一语揭示了《西游记》的创作初衷。而文坛泰斗如陈寅恪、胡适、鲁迅等也曾推研《西游记》不断,并给予其极高的评价,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还说:“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由此可见,鲁迅是将《西游记》定性为一部假借神魔小说之名,实则行反抗谴责之事的文学作品。
虽然鲁迅这么说,但是历来学者对《西游记》一书的定性之争,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明朝学者陈元之为《西游记》作序,他说:“披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遭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以明意。”陈元之之意即《西游记》作者之所以作此书,乃是以此讽刺当时的君臣黎民,表明自己不与俗世混同之意。
清代学者张书绅说:“《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所以,在张书绅看来,《西游记》是一本教人修心正德明善恶的小说。
北大学者白化文说:“《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所以,在此学者看来,《西游记》是一部劝勉人积极拼搏奋斗的励志小说。
而《法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所以,法国人将其视为一部类似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小说。
除此之外,或许还会有人将《西游记》视为现代神魔小说、玄幻小说的开端,这当然也毋庸置疑。

学术的研究抛开不说,《西游记》所表达的政治意义也十分丰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就对《西游记》非常喜爱,他读《西游记》和常人不同,他从中悟出了许许多多革命斗争的道理。一九五三年九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期间,在谈到梁漱溟的问题时,毛泽东说:“冒充的事,实际上是有的,现在就碰到了。那些人有狐狸尾巴,大家会看得出来的。孙猴子七十二变,有一个困难,就是尾巴不好变。他变成一座庙,把尾巴变作旗杆,结果被杨二郎看出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呢?就是从那个尾巴上看出来的。实际上有这样一类人,不管他怎样伪装,他的尾巴是藏不住的。”到了建国后的六十年代,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封锁,国内不稳定因素作乱时,毛泽东对孙悟空的“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作风称赞不已,甚至激情“欢呼”。一九六一年年十一月,在观看了“三打白骨精”的戏剧后,毛主席更是写下了的著名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这正是毛泽东借赞扬孙悟空的诗句表露自己将不惧艰难,扫清一切发展的障碍之决心。在和苏修做斗争时期,毛泽东曾对安娜?露易斯?斯特朗说:“从那时起,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 一样。我们丢掉了天条!记住,永远不要把天条看得太重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同的人心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西游记》,有人视之为神仙传记,有人视之为宗教百科,有人视之为谴责小说,有人视之为神魔玄幻,有人视之为修心之作,有人视之为励志佳品,有人从中读出了官场秘诀,有人从中悟出了职场之道,还有人从中看出了商人所需…这些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我喜欢《西游记》,喜欢原著更甚于电视剧,套用一句比较俗的话就是电视剧演不出原著的精髓。但也有很多人说原著中前后不符,漏洞颇多,比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战无不胜,取经途中却处处受挫;比如太上老君的法宝众多,且都厉害非凡,却收服不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比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幻象,但取经途中却多次失误;比如唐僧屡屡被妖怪抓住,却一次都没有被吃掉…
其实,我在看书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诸如此类的疑问,须菩提祖师为什么昙花一现?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孙悟空大闹天宫为什么会失败?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为什么不杀孙悟空?真正的孙悟空到底死了没有?力量弱小的玉皇大帝是怎么坐稳帝位的?观音菩萨为什么受到如来佛祖的恩宠?地藏王菩萨又为什么被如来冷落?西天取经的真相是什么?唐僧是如何被选为取经人的?孙悟空又是如何被选为取经队伍的一员?神通广大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谁是最会说话的神仙?谁是最会做官的神仙?谁又是最悲惨的基层公务员?谁是妖魔道里的霸主,谁又是妖魔道里的奸雄?谁是妖魔道里的蠢材,谁又是妖魔道里的太监?谁算计了泾河龙王,谁又调戏了李世民?谁的取经意志最坚定,谁在女儿国动了凡心?谁是道教里的亲佛派,谁是佛教里的亲道派?我甚至还在《西游记》中看到了“二奶”现象、“官二代“现象、“认干爹”现象等等等等,总之,妖怪神灵各种潜规则,天上人间都需体制内,《西游记》里一切一切的因果都让我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所幸,以我有限的智慧,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自以为还算圆满的答案,于是便有了此书。这也算是对自己钟爱的作品所奉献的一点点微薄力量吧。
或许你看完此书会觉得我心中充满了鬼蜮伎俩,全是阴谋阳谋,但我却自信能自圆其说,而且不乏阳光善良,如果你能看得进去,看得下去,我坚信你一定有收获。

第一卷 《西游记》的大佬们
第一章 孙悟空——生死之谜
一、孙悟空的生死迷局
孙悟空在整个《西游记》中是最重要的角色,也是独唯一一个贯穿全书始终的角色,笔者认为,吴承恩塑造这个角色,意在把自己的理想寓意在孙悟空身上,而孙悟空由生到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者的理想由生到死的过程。
或许,很多人会问,孙悟空不是长生不老、金刚不死之身吗?他怎么会由生到死?他什么时候死了?
各位莫要着急,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孙悟空与寻常生灵不同,他无父无母,出自山石,随风而化,成一猴形。这种传奇的出生方式,亘古未有,闻所未闻,但它却恰恰就是孙悟空的生!孙悟空的生代表了一种绝对自由力量的诞生,无君无父无母,无祖无兄无弟,因此他不会受到任何世俗礼教、三纲五常的约束,他本身就是自由!
众所周知,《西游记》作者所处时代为明代,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这四朝是汉人所建且最受后世追捧的四朝,而其中的明朝却是上述四朝中最严酷的朝代,朱元璋剥皮萱草,朱棣嗜血成性,而到明朝中后期,厂卫横行无忌,阉患此起彼伏,那是天下臣民极受约束的时代,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整个明朝政府几乎就是一个巨大的特务机关,无形的枷锁时刻笼罩于万兆黎民之上。
在那种时代里生活的吴承恩,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形象,完全是在寄托自己对解放思想、解放身体的理想。
这便是孙悟空被塑造出来的缘由,明白这些,我们对孙悟空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
孙悟空在做美猴王时期,曾经说:“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由此,他泛舟出海,游遍天下,寻得须菩提祖师学艺,之后又大闹幽冥界,勾销生死薄,这些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摆脱死对他的约束;而闹上天宫,请官拜职也不是孙悟空贪图名利富贵,而是因为上天有个天皇老子管着,就是不服,就是不爽,因此他才要挣“齐天大圣”的名头,与天等高,与地同岁,无拘无束,有生无死,这才是孙悟空真正的追求。
再进一步分析,孙悟空所追求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全民的自由、绝对的自由!首先,他在阎罗殿生死薄上把所有猴类一笔勾销;其次,他要打破原始的统治制度,想赶走玉帝,轮流坐庄;再次,他无视三界已有的层级制度,对诸神诸仙,不论地位高低,一律称兄道弟。
这便是孙悟空所向往的全民自由、绝对自由,也正是这些引起了当时统治力量的巨大恐慌,由此道祖、佛陀齐齐出动,一定要把孙悟空扼杀在绝对自由的摇篮里。
因此,孙悟空若生,则必自由,若不自由,则其必死!
生而自由的孙悟空,为了更加的自由拼搏奋斗,大闹天宫是孙悟空生的巅峰,腐朽的天宫力量在孙悟空面前不堪一击,太上老君八卦炉之火狂烧四十九天,最终功亏一篑,玉皇恐慌无状,诸神消弭无形,西天佛老方急急赶来,三界的统治者对悟空或愤恨,或恐惧,或敬服,但谁也不能容忍其生存!
可以说,孙悟空最终是被如来给一步步消灭的,而如来消灭孙悟空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施展大法力,山压悟空身。如来用五百年的束缚消磨孙悟空的意志,借此让孙悟空明白,绝对的自由不可得,你最多是能拥有相对的自由,比凡人多一点点的自由,肉体不腐,精神常在而已,其他的,等级还在,尊卑还在。
在这个过程中,孙悟空的意志超强,即使是五百年的压迫,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自由的追求!他依旧桀骜不驯,见到观音时,敢大骂如来;他依旧率性不羁,拜唐僧为师后,辣手诛六贼!略受唐僧的一点责备,马上甩手不干,被戴上紧箍咒的时候,几乎要干掉自刚拜的师父,由此可见,这时候的孙悟空,内心并未死亡,在统治者看来仍然胆大妄为,顽固不化。
第二个过程,发明紧箍咒,锁在悟空头。如来派观音寻找取经人的徒弟,把紧箍咒传授给观音,再由观音传授给唐僧,当唐僧把紧箍咒戴到孙悟空头上的时候,孙悟空内心的死亡才正式宣告开始。
在这个过程,孙悟空对紧箍咒的束缚,先是极端愤怒,无法忍受,情到急时,差点要一棒打杀救自己出山的唐僧,但后来却开始畏惧,甚至慢慢习惯。可以说,如来用唐僧束缚孙悟空的心,用紧箍咒束缚孙悟空的身,孙悟空在不知不觉或者无计可施中一步步走向身死心灭的境界。
第三个过程,如来施威压,悟空除心魔。孙悟空内心死亡的确切时间,就是他向统治力量彻底屈服妥协的时刻,那一刻也就是他打死六耳猕猴的时刻。在笔者看来,六耳猕猴实际上就是孙悟空的内心,也即整部书中吴承恩时时刻刻提到的心猿。
关于六耳猕猴,在后文中笔者有详细描写,此处就不过多阐述了。

二、孙悟空和唐僧的“父子”关系揭秘
既然说清了孙悟空的生死,下面,笔者将进一步分析一下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笔者认为,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实质上是“父子关系”。
为什么说父子关系呢?孙悟空是天生的石猴,无父无母,被风化成了猴样,但是命运偏偏又给他弄了一个师父,而这个师父几乎可以说就是他的父亲。
孙悟空自被如来压到五行山下后,悲剧的命运就开始了,他丧失了自由,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一个被山压着而不能动弹的猴子,谁也不会认为他真的活着,即便是曾经的齐天大圣,也很快会被人们遗忘。孙悟空如果要想要重生,那就必须脱离五行山的束缚,重获自由!所以,对于孙悟空来说,谁给孙悟空自由,谁就是孙悟空的再生父母!
这个伟大光荣且极富挑战性的使命最终被金蝉子十世投胎后的唐僧完成了。
先问个问题,十世投胎大概有多少年?
你可能会想,是一千年。
不会那么久,在古时候,人活五六十岁就是高寿了,正常的话,十世有五百多年就很了不起了,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压了恰恰五百多年。
所以,金蝉子的转世和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是处于很接近的时间,由此,笔者大胆推测,金蝉子转世不是偶然,而是有人可以安排,甚至可以推测,金蝉子是带着任务投胎的,任务之一就是解放孙悟空。
唐僧解放了孙悟空以后,就成了孙悟空道义上的父亲。
而如来也终于成功地用紧箍咒和唐僧困住了孙悟空的身和心。
终取经一途中,孙悟空对唐僧始终不弃不离,从未主动离开(第一次杀掉强盗愤而出走的那次,只能说是一时赌气,孙悟空也就是耍耍性子,在东海喝了一杯酒就回来了),而且唐僧驱赶孙悟空两次,孙悟空最终都能不计前嫌,重新皈依。
这种近乎“父子”的深厚感情当然就是源自两界山的那一次放行。本来没有什么情感羁绊的孙悟空开始有了值得牵绊的关系,他对唐僧犹如子对父一般,他才是唐僧真真正正的徒弟,一心帮唐僧取经,完唐僧的业,报自己的恩,而猪八戒、沙和尚和小白龙都不是,他们是为了赎罪,或者也可能有其他的打算。
孙悟空唯一一次想下手杀掉唐僧那次,也是因为唐僧重新又束缚了他的自由——骗他戴上紧箍咒。
这等于是唐僧亲手解救了他,又亲手杀了他,这让他在心理上无法承受,所以他才会一时激愤,要下手杀掉唐僧。
但是这次没杀之后,孙悟空再也没有对唐僧动过杀心。
这并不是因为他害怕唐僧念紧箍咒,他能杀唐僧的机会太多了,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他完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施展一个手段,比如隐身法,比如定身法,干掉唐僧这个肉眼凡胎、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和尚。
孙悟空不杀就是感恩之心在作祟,他拿感恩束缚了自己,从此,孙悟空成了一个不独立的孙悟空。
绝对的自由下,孙悟空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十万天兵天将的败北就是例证。
但是,在取经一途中,孙悟空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孙悟空出手没有像大闹天宫一样干净利索,畅快淋漓,甚至还屡次搬救兵,不断施展阴谋诡计。

孙悟空之所以如此表现,有五层原因。
第一,紧箍咒的束缚。紧箍咒不但对孙悟空的自由进行了束缚,也对孙悟空的法力进行了束缚,因为这是如来的法器。如来想以此束缚孙悟空的身心,既然想抒束缚孙悟空的身心,就不可能让孙悟空毫无顾忌,大加杀戮,所以,孙悟空的法力在紧箍咒的束缚下会大打折扣。
第二,唐僧的束缚。孙悟空的性格是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但是唐僧强制性地舒服了孙悟空的这种个性。在孙悟空两次痛杀强盗以及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不但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和愤慨,而且两次差点把孙悟空咒死,这让孙悟空在战斗的时候不可能不有所顾忌。
第三,心理的束缚。从前的孙悟空在战斗的时候一般是心无牵挂,而一旦心有牵挂就容易降低战斗力。大闹天宫之时,二郎神纵草头神兵四处缉拿孙悟空的猴子猴孙,以至于孙悟空不能专心和二郎神放对,这是实例之一。在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同样心理有负担,除了担心唐僧被骗、被吓死、被抓走、被吃掉以外,他还得担心那两个脓包师弟的安危,就算有十成本领,也只能使出五成。所以孙悟空常对猪八戒、沙和尚说的话就是,只要你们能保护好师父,我就能干掉妖怪。不怕虎狼一般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帮手啊,偏偏猪八戒就是个猪。
第四,取经的考虑。整个取经过程的基调就是历经劫难,孙悟空对此十分清楚。因此,孙悟空才会对猪八戒说,那个老和尚步步遭灾,处处有难,没有我老孙,他就去不了西天。所以孙悟空不可能像大闹天宫对付天兵天将那样,使用雷霆手段,直接干掉,然后走路。
第五,对统治阶层的顾忌。孙悟空在取经途中碰到的大多数妖怪都是有深厚背景的,每当孙悟空快干掉的时候,总有某某出来说,别打,他是我宠物,他是我徒弟,他是我亲戚!这让孙悟空情何以堪啊?所以说,孙悟空打妖怪时往往充满了矛盾,打还是不打,心中忐忑,这么一犹豫,出手当然不利索了。
第六,客场作战。对于这一点,笔者无需多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孙悟空在取经道路上与众妖的对抗均是客场作战,妖怪们在自己的地盘,带着自己的小弟,饿了可以吃,渴了可以喝,没事挖挖陷阱,有事躲进洞府,胜算自然大大增加。
所以说,当一个人被各种主客观因素束手束脚时,能力往往会大打折扣,这毋庸置疑。

三、启示
孙悟空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你是什么出身,无论你有什么传奇经历,即便是天纵英明,神武不凡,即便是能力惊人,本事滔天,你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可以追逐,你在你生存的环境之下,必须讲规则,必须遵守规则!你是一个生灵,而并非救世主,一个人拯救不了大众,一个人更改变不了环境,如果棱角过于分明,迟早会被磨平。
即使你强大如孙悟空,你也要知道,你的领导或者你的上司一定会强大如太上老君或者如西天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