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唐老爷子一说爱学不学,唐二婆就不敢出声了。
最后当然是跟着一起学了,因为能长寿啊!
学了后觉得这比上课简单多了,更是乐意了。
不过这只是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很多人都懒了,不是每天都锻炼,唐老爷子也不强求,只是要求孩子每天都跟跟着练。在唐老爷子眼里,没成亲的都是孩子。当然,太小的例外。
教五禽戏的第一个晚上,睡觉时唐老爷子对唐瑾道:“乖乖要好好的学五禽戏哦,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考场上吃不消的。”
唐瑾很乖的点头。哪怕现代离这个世界几百年,他也听说过有些人下了考场累病了,有运气不好的没治好就死了,没死的身体也差下来,几次下来,举人进士没考上,倒是垮了身体,拖累了家庭。
《论语》是去年冬天就开始教的,让唐瑾来说,比起《大学》《中庸》来难度差不多,不过《论语》字太多,他也没数,只是问唐老爷子:“《论语》总共多少字?”
唐老爷子笑道:“《论语》共一万一千多字,《孟子》共三万四千多字。”
一个比一个字数多了。
唐瑾又问:“那五经呢?”
唐老爷子好笑的问:“你问这个做什么,怎么,怕难了?”
唐瑾摇了摇头,才念一年多,他还不到三岁,还没厌学。
唐老爷子高兴极了,道:“《周易》两万四千多字,《尚书》两万五千多字,《诗经》三万九千多字,《礼记》九万九千多字,《春秋左氏传》十九万六千多字。”
唐瑾心里快速的一算,共三十八万三千字,再加上四书的四万七,它共总共要背四十三万字!
好多,不敢想像!
“老爷全背过了?”唐瑾疑惑的问。
“老爷全背过啦!”唐老爷子叹息着道。
唐瑾:“……”好吧,早知道要背的很多啊!上小学一二年级肯定觉得文言文是天书啊,等到了学天书的时候,用心也能学得会,他现在担心字数多背不完太早,万千人都能背得过,没道理他背不过!
背不过最多多背两年!
学习学习,他要好好学习!
等唐老爷子的《论语》教完的时候,唐瑾快要过三周岁的生辰了。比起家里别的人生辰时一碗长寿面加鸡蛋,唐瑾的生辰可谓隆重。自家做了六种菜,有荤有素,围了四个拼起来的桌子在院子里,男女各两桌,吃的小孩子们都特别开心。
生日过后,就开始教《孟子》了。
《论语》一万一千多字教了七个多月,当唐瑾背过的时候,竟然不敢相信自己背过了!其实背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难的,每天学一点背一点,不知不觉一半背过了,再一眨眼,全背过了。
其实一算,大概学了两百二十多天吧,按两百天来,二十天一千一,二天一百一,一天也就五十五个字。
谁一天背不下五十五个字,一首七言律诗还要五十六个字呢!背起来不也挺简单。
所以他背的挺熟的。
每天背上一百多字,第二天背新的,再把昨天、前天、大前天、四天到七天之前背过的再背一遍,忘记的补充;有时不背新的,温习前几天学过的或者全部温习一遍。
教这么长时间,主要的原因还是要学习文言文每一个字和词的意思。要说成语精简,那文言文的字和词就是精简加生僻。
以前想要阅读和写作文,不是得把每一个字的意思和词的意思弄明白了,你才能看懂别人写的,也才能在自己写的时候有词可写,所以唐瑾现在处于一个打基础的状态。
等教到《孟子》的时候,唐瑾明显的能感觉到自己学起来简单了一点,很多字和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理解了,都能看个半懂。
唐老爷子教起来时比教《论语》时就快了一点,一万一千多字的《论语》教了七个月,三万四千多字的《孟子》只教了一年。
唐瑾满四岁的时候,四书已经学完了,不说背的滚瓜烂熟,至少熟记于心,一般背个一两字都不会停顿的,停顿了也会马上想起来,不会停住就忘记了。
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学的非常熟,学完了扔过手,那样太浪费时间,而且以后容易忘,还是要复习的,这样才能长久的熟记于心。
这两年里,他的婶婶和三婆基本都不来上课,只有闲的时候偶尔会听一些,目地还是为了监视处家孩子。他爹他叔他哥他姐们都在跟着学,大人们可能是有点基础,再加上上进心强,都跟上了唐老爷子的进度,不过学的都没有唐瑾好。
唐瑾他以前听人说,小孩子记忆力超好,在他觉得他比起以前来能更快的记住东西时,以为不是他变聪明了就是小孩子的记忆力好。后来一想,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他用心。
因为想着念好,很用心,比以前念书时都用心多了,因为用心了,才能更容易记住。
四岁生辰过完,开始教《易经》。
上课这一天,唐瑾很是兴奋。以前也是看过相师啊算命啊那一类的东西,觉得那种人都超牛,现在他正在学习以后怎么牛!
第15章 开始学《易经》啦
刚开始时他看过这里的《易经》,跟前世一样,有看没懂。
后来再看时,有些字词的意思就能看懂了,不过那时被老爷子逮住了,说了一通,让他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不准他看。
整天在唐家里待着,也没个机会偷看,再加上忙着念书写字,也就没管了。
“《易经》又称《周易》,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在菱里七年时所作……”唐老爷子开始上课。
上完了唐瑾才发现,一堂课讲的就是前情呀、阴阳呀、八卦口诀呀、乾坤震艮gen离坎兑巽xun、天地雷山火水泽风这些的,他想听的都没有。
唐瑾反应过来,唐老爷子讲课从来不是对着书念一遍解释意思,而是灵活多变。像现在,第一节 课讲起了卦象这些,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然后再上课,但很有可能,他一直讲课,而不教你算卦,吊着你自己认真学习到时候想做什么自己做。
眼看着没教到自己想要学的,唐瑾一想,这书教完还不得几个月,他可不想等那么长的时间。
中午吃完饭后,唐瑾讨好的凑到了唐老爷子的面前,拿了个扇子给他打扇,嘴里叫得甜极了:“老——爷!”
唐老爷子斜眼看了唐瑾一眼,摸了摸白胡子,故意不吭声。
吊人胃口!
明知道是这样,唐瑾也不得不上勾啊,围着唐老爷子转圈儿个打扇,还跑去给他端了凉开水来喝。
唐老爷子慢悠悠的喝了水,再吹着扇来的风,乖乖这么孝顺,他觉得夏天燥热的天气一下子就凉快极了。
“做什么?这么殷勤。”
“我一向都很殷勤啊!”唐瑾笑道,凑过去问:“老爷你《易经》都背过了,是不是会算卦?”
唐老爷子伸出干瘦的手,在唐瑾头上轻轻拍了一下,佯怒道:“什么算卦,那是占卦预测,叫占卜!你不要说的跟江湖骗子一样好不好?”
好好好,占卜,占卜!
唐瑾立刻改口:“那老爷会占卜,给我占一卦呗!”只要他占了,自己在一边看着,也能学会一点,就算学不会,他还可以问啊!他有学习上的问题,老爷子必答!
以前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机会来了,还不抓紧了。
“你想占什么?”唐老爷子看着唐瑾头上出了汗,夏日里身上穿的汗衫都薄,一会儿要是汗湿了再吹个风凉生病了可不好,拿过他手里的扇子,又给他扇着。
这个唐瑾还真没有想好,想了想,突然有了注意,笑道:“那就占五叔会娶哪里的姑娘为妻?”最近五叔在说亲,他都看出来他春心萌动了。
唐老爷子拿扇子轻轻的拍了一下唐瑾的头:“不诚不占!”
明白是什么意思,不过做学问可不能自己觉得是什么意思就当是什么意思,那样会误会,唐瑾还是问:“什么叫不诚不占?”
“不诚不占就是没有诚心不要占卜,随口说的这叫有诚心?这还不明白?”
“明白明白!”唐瑾应着,一时想不起来有什么事要问,再想了一想,又凑过去道:“那你占一下我什么时候能考上秀才?”这个应该是老爷关心的事了吧?!说不定都偷偷的算过,说出来十拿九稳。
谁想到,唐老爷子又是拿扇子拍了一下他的头,笑骂道:“占个屁!不疑不占!”
不疑不占?
唐瑾前世里也没有真正接触过《易经》,不过听唐老爷子这话说的也很对,就问:“是没有疑惑不要占卜吗?”
“没有疑惑,没有解决不了或左右为难的事,都不占!你真的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考上秀才吗?”唐老爷子反问。
唐瑾连忙摇头,他五经才刚开始学,担心这个还早。等他学完了,要考试时,怕是会想知道考不考得上了,而不是什么时候能考上。
那问什么?这时想到刚才两个问题太简单了。
第一个问题唐老爷子完全可以告诉他,会娶本县的姑娘为妻,反正这里交通不便嫁娶都是附近的人家,家里的长辈们,只有她娘是娶的最远的,其他人不是县上就是离县很近的地方。
第二个问题唐老爷子也可以回答他十年之内,反正他觉得他基础扎实,童生又是最好考的,十年之内也没什么错。
很可能两个都碰上对的了。
他要问一个难一点的。
想起前几日邻居跟村里人吵架,声音大的都在他家能听得清楚,后来男人还动了手,他就有些八卦的问:“你说唐老二到底打了牛犊叔几拳啊。”
唐老爷子曲起食指在唐老爷子额头上敲了一下:“不义不占!”
不义能听懂啊,可是放到了这里有些不懂,这个怎么是不义呢?
看着唐瑾睁着一双黑净的眼睛望着自己,面皮白嫩嫩,头发黑亮亮,整个人被养的极好,唐老爷子心里软极了,忍不住解释:“不该是你管的事不要管,不要占。管别人打架,管别人家里藏了多少粮,管别人赚了多少银钱,这些不该你管的,还有不道德的事,都不要占!”
唐瑾:“……”大道理,他又不是要去做什么坏事,只是好奇而已,又不是问什么大事。
好吧,读书明智明理,做为一个有气节的读书人,的确不应该管一些别人家的事。
那怎么问?要一个诚心想知道的、疑惑的、正面积极的事……
唐瑾突然想到了一件事,眼睛一亮,问唐老爷子:“我知道了,我想占一下十一妹什么时候病能好。”
唐二婶去年生了一个女儿,上一个月就生病了,一直断断续续的好不了,把唐二婶急的。唐瑾也担心那个妹妹,那可是他现在唯一的一个妹妹!
“这个可以吧?”唐瑾认真的问。
唐老爷子听了这个,心里也一动,本来不打算占的,还是起了身去了书房。
唐瑾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有些激动。
唐老爷子拿钥匙打开了书房门,一进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唐瑾心里的问题,一直感觉书房要比家里所有的地方凉快一点。
唐老爷子装好钥匙,打开了一个书柜,在柜子最底下拿出一个半指多高二寸多宽五寸多长的长方形的檀色盒子,唐瑾踮起脚尖仰头看,也没能看个清楚上面。
看到唐老爷子拿手指轻轻的在盒子上拭了拭,唐瑾飞快的跑出去拿了一块抹布过来,伸高手递过去。唐老爷子接过,擦干净了盒子,坐到了书桌前。
书房光线明亮,唐瑾迅速的踩到了书桌旁的一个专为他设置的小木墩上,双手扒着书桌边沿看,这才看清盒子上中间写着“易经筹策”四个字。
唐老爷子打开了盒子,唐瑾看到里边竟然放了很多筷子,还没来得及惊讶,就看清了那并不是筷子,要比筷子短一点,是个扁平的,厚度挺薄的。
心下好奇,唐瑾伸手就想去拿,被唐老爷子一手拍在了手背上:“洗手了没就碰,这是你能碰的吗?”
唐瑾噘嘴表示自己的不满,稚嫩的声音里充满了不服气:“你也没洗手。”
“我饭后洗过手。”唐老爷子为自己辩解了一句,将盒子盖上,离开桌位道:“走,带你去洗手。”
还好是洗手,不是沐浴更衣,唐瑾决定他还是愉快的跟过去洗手吧。
堂屋前南侧的台阶上放了一个水桶,上边漂着木勺,还有一个木盆。这是唐老爷子准备的让大家下了学堂洗手用的。
舀了两勺,用了皂粉洗干净,唐老爷子又跟着洗了一次,再打了水净过一次才算完。从这上边可见,唐老爷子对于占卜很认真,不是随意的态度。
重回了书房,唐老爷子打开了盒子,从里边取出东西,对唐瑾道:“古人用蓍shī草来占卜,最早的时候是用龟甲,现在可以说没有人用龟甲了,我手里拿的是竹质的筹策,也是用来占卜用的。”
唐瑾跟着点了点头,唐老爷子看了一眼唐瑾的态度,不是当有趣的好玩事儿,而是在认真听,继续道:“筹策共五十根,占卜前要洗干净手,古人态度诚挚的,会沐浴更衣以宁心静神。”
唐瑾原本还觉得前边这话他都知道,急着听下边的,没想到沐浴更衣不是为了表示隆重,是为了宁心静神吗?
他没说话,静静听着,怕一说话话题又叉开了。
“占卜前,要心中明确自己所要占的是何时。先取出一根放在上方,”唐老爷子说着取了一根放在了桌子最上方,对唐瑾解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一根,象征太极。”
第16章 算卦算卦学算卦
唐瑾心里默默的记着,唐老爷子看了他一眼,唐瑾一愣,见唐老爷子神色不对,才明白过来,跟着念:“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应该是易经相关的了,以后可能要背,唐瑾更加用心的记着了。
唐老爷子将剩下的分成了两份,手用指着左边和右边道:“‘分而为二以象两’,这象征天和地。”
唐瑾跟着念。
念完,唐老爷子从右边取了一根出来,夹到了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对唐瑾道:“‘挂一以象三’,三指三才,天才、人才、地才,用来象征人。”
随后,又用右手数左边的筹策,四根为一组。数完后把左边剩下的最后一组三根挂到了中指跟无名指中间,又数了右边的,把剩下的一根夹在了左手食指跟中指之间。
最后把左手上夹着的所有筹策取了下来放在开始时最先取出来象征太极的那一根下边左侧,侧头道:“‘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四个一组象征四时,余下的象征闰月。”
听着唐瑾跟着念完,唐老爷子又道:“从分二到归奇,为‘四营’,是‘一变’,称为‘一变四营’。”
唐瑾跟着念完,又嘴里说着自己理解的:“分二、挂一、揲之以四、归奇于扐,这四步是一变,就是说一变四步。”
唐老爷子点了点头,把除过最上边象征太极的一根与刚才一变得出来的五根之外的四个一组的筹策合起来,:“一变完成后,接下来要做二变三变四变。”
他把合起来的筹策又分开,取右边一根挂一,再从左边开始四个一组的数,边说边做边讲,把一变重复了三次后,唐老爷子对唐瑾道:“四变后得出来一爻yáo,第一爻即为初爻yáo。你看桌上剩下了几组?”
唐瑾低着头数了数:“七组。”
唐老爷子点着头:“四变下来,剩下的筹策或为六组,或为七组,或为八组,或为九组。其中六八称为阳爻,七九称为阴爻。阴阳分老少,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少阴少阳为不变爻,老阴老阳为变爻。”
前边唐瑾还能记住,到了这里就有些跟不上,反应慢了一点。
他快速的记着,问:“变爻不变爻有什么区别?”
唐老爷子笑了:“这世上的事,都是活的,没有什么是定死了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走向另一端,繁华到了极致,就会衰落,占卜出来的卦象也是如此。若占出来的卦象有老阴老阳,就说明这个卦象有变数,老阴可能会变为阳,老阳可能会变为阴,而有一爻改变,这个卦象也会跟着改变,六爻里老阴老阳越多,变数越大。”
唐瑾看唐老爷子平静的讲述世事规律,想着他亲身体会过唐家繁华到了极致后的衰落,心里有轻微的触动。
他点头,再在心里记了一遍,唐老爷子看他大约记下了,才继续道:“得出初爻后,再做五次四变,得出二爻、三爻、四爻、四爻、六爻,这个时候,就占卜出了一个卦象。”
唐瑾心里一算,一卦六爻,一爻四变,一变四营,六乘四再乘四,二十四乘四,九十六,一卦得出来得九十六步!
不,还得再加一步,至少九十七步!
他只有一个感觉:好麻烦,没想到占一卦竟然这么麻烦。
现在只得出了一爻,唐老爷子再继续了五次,每一次都将前边的再讲解一次,好让唐瑾加深记忆。
第二爻剩下八组得出来的是少阴,第三爻剩下七组得出来少阳,第四第五第六爻得出来的都是少阴。
占完了以后,唐老爷子就道:“《易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
唐老爷子这是教学为主,唐瑾跟着念一遍,唐老爷子才满意的道:“六爻组成一卦,易经中有六十四个卦象,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是什么卦。”
唐瑾已经拿右手食指在左手心里划着,唐老爷子拉开他的手指,从下边往上划:“初爻在下,不在上。”
啊,在下?
唐瑾有些意外,不是初爻么,怎么在下而不是在上?
意外了一下,他想着这一定有讲究,他以后也会知道,先记着就行了。
唐老爷子拿着唐瑾的手指划了三爻后,突然不动了。唐瑾抬头看去,看到唐老爷子怔住了,脸色也不再带笑,而是有些严肃,他心里一紧,问:“怎么了,老爷?这个卦象不好吗?”
没想到随便一占就占出来了这个卦象,唐老爷子回过了神来,道:“这是个明夷卦。”
“明夷卦是什么意思?”唐瑾问,有听没懂。
唐老爷子不出声了,他没有回答唐瑾的问题,而是将筹策全部合了起来,坐在椅子上的身子转了转,有些不舒服,随后他道:“乖乖,你先出去。”
这态度不太对,如果卦象好一点,那应该不会是这种态度,唐瑾道:“我不出去,你心里不好受,我要陪着你。”
这样一说,唐老爷子的脸色好了一些,微笑着想要摸他的头,手放在半空时想起什么,怕手上沾了灰尘,反倒是没摸,将手收了回来说:“不出去也行,那就乖乖的待在一边。”
唐瑾很乖的点着头。
唐老爷子敛息凝神,这次不再理唐瑾,而是用心的又占了一卦。
夏日明亮至极的光线从窗户里照进来,远处传来蝉鸣声,书房里幽静极了,让人忽视了空气里的热度,唐瑾看着唐老爷子一步步的动作,看到初爻跟上次一样,是少阳,不变爻。
他不懂这些,不过他看出来了,这次占的跟上次占出来的卦一样,都是明夷卦,差别就是这次是有变爻的。
“老爷……”看着唐老爷子沉默,唐瑾有些担心,伸出自己的手放在了唐老爷子有干瘦的手背上。
唐老爷子低头看着,乖乖的手又白又嫩又小,跟他的手比起来差别太大。他心里感慨了一下,握住他的手捏了捏,松开后,将筹策都收了起来,放进了那个盒子里,起身了。
“那个明夷卦,到底表明了什么意思?”唐瑾跟着唐老爷子身边走,又问了这个问题。
唐老爷子轻叹一口气,伸了食指出来给唐瑾握:“想知道自己就好好学,不要什么都问我,我能教你一辈子?”
唐瑾:“……”不想说就不想说,说这么一堆道理,我要是现在能懂,还能问你不成?
两人锁了书房门,到了二院里,唐老爷子叫了唐二叔出来,问他孩子的情况,唐二叔说好了很多,过些日子可能就好了,唐老爷子就放了点心,嘱咐唐二叔:“一定要认真的看顾着,有不对马上请大夫。”
唐二叔有些惊讶,还是点了点头。
唐瑾不明白,问唐老爷子,也问不出来,唐老爷子还对他说:“你别担心,不是算出来不好就是真的不好,卦象有时候会指引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看着反正问不出来了,唐老爷子也不再问,自己去把《易经》和《易传》翻出来看,不过哪怕他学过四书了,也看不懂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看感觉不太好。
第二天,唐老爷子没有上课,让大家自习,第二惠监督,他带着唐二叔唐二婶和十一丫一起出门了。
当天并没有回来,第二天晚上的时候才带着人回来了。
晚饭时唐瑾看到唐二婶脸上带着笑容,饭后找个机会悄悄跑到她房里凑过去问:“二婶你们这两天去哪里了?”
唐二婶正坐在炕边上歇着,含笑道:“去给你妹看病了,这次请的大夫好,吃了药就有用,我看过不了几天她就好了。”
“去哪里看病了?”唐瑾追问。
唐二婶顿了一下,想着这事也瞒不了,就道:“去了省府,这省府的大夫就是好。”就是诊费和药太贵了些,足足花了一两多银子。
后边的话唐二婶可不想说出来,被追问到底多贵不好回答,也容易引发问题。
唐瑾点了点头,看了看十一丫,坐在炕上自己玩,人的确是比前几天精神多了,就放了些心。
从唐二婶房间里出来,就遇到了唐老爷子,他看到自己进了唐二婶的屋子。
唐老爷子将唐瑾拉回了自己的屋子,低声训斥:“我说的话都忘记了?!告诉过你多少次了,不要和生病的人相处,往常听话,这次怎么犯糊涂了?过了病气给你可怎么好?!”
唐瑾这几年也生过几次病,每次生病家里都一阵紧张,不过他吃的好营养跟的上,身体素质很好,生了病吃了药一般一两天最多三四天就好了。
其实唐瑾觉得也没多大问题,又不是感冒传染之类的病,接触一下怎么了?知道唐老爷子是关心他,清楚他要的是万无一失,也乖乖认错:“那我以后不会了。”
唐老爷子这才满意了。
过了几天,十一丫的病果然好了,唐二婶人都精神了起来。
等到深秋十二月底时,家里上下人的衣服都从夏衣换成了厚了好几层的棉衣。
这六个多月里,唐瑾已经学完了《易经》。
他用心,当然也背过了,每天也就背一百五个字左右,这两年已经适应了这种强度的唐瑾觉得不算难。
但明显的,他不像《论语》《孟子》那样背的非常熟。一个是《易经》本来就难学,也难背,再一个就是老爷子课上的比《孟子》能稍微快上一点点。
学完了以后,唐瑾也会占卜了,也明白了明夷卦是什么意思。
第17章 唐瑾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易经》中说:明夷利艰贞。
易经诂中说,明夷卦象征晦暗,利于在艰难苦困之中守持正道。
诂,一般称训诂。训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是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训诂一起成书。这个学起来是最轻松的,像在看现代的课文,不费脑子,唐瑾最是喜欢。
他如今已经学完了《易经传》《易经注》《易经章句》《易经训诂》。
五经都有传、笺jiān、注、疏、训诂、章句、解这种帮助学习的书。训诂一般简称训,章句、传、注、训,这四种唐老爷子是必教的,和本经一起教。其它的,恩,先没有学那么深那么细,让唐瑾来看,以后要是考了秀才,还得继续学。
分篇为章,析章为句,章句就是分篇数段落和语句的。
传呢,直白一点理解,就是解释经文,相当于文言翻译成白话,侧重于思想的引发。
注呢,是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解释,侧重于文字的解释。
笺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
疏是在注的基础上对经传进一步的说明。
解是集解,包集注集传等这一类的,是一本经书最全面的学习工具。
让唐瑾来说,除过本经之外,这些都相当于翻译和参考书这一类的书籍,对学习帮助很大。
可即使他把最主要的都学过了,他还是真不懂明夷卦!
是的,他把《易经》学完了,背过了,可是学完了背过了不等于学会了。
物理老师一学期期末时把物理课本上的课讲完,学生们一起学完了,可是学完了的人都学会了吗?学完了不代表学会,物理公式都背过了也不代表什么物理题都能会做!
他就是这样的状态。
《易经》要是你把他学完了背过了这么简单,那也不可能成为五经之首。多少人终其一身都在研究《易经》,有几个人又敢说自己懂《易经》会《易经》?
占卜,只是《易经》的一小部分而已,它能成为五经之首是因为它被称为大道之源,内含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并且有着周密严谨的理论构架和系统精辟的哲理智慧以理论深刻的人文思想。
这么一部深刻的经书,不是唐瑾学六个月就能学会的,他现在只是初窥皮毛,整个吃进肚子里,还没消化呢。
所以他对明夷卦也只是一知半解,从中并不能看出与十一丫的病有什么联系,只能从“晦暗”两字里感觉到透出来的负面信息。
老爷子不说,《易经》他以后还得继续学,等到了时候他自然就会了懂了。
唐瑾并不急,急也没有办法。
《易经》学完了以后,第二天整体复习了一遍。吃晚饭之前,唐瑾坐在堂屋唐老爷子身边,伸出手在火炉上烤着火,问他:“下来学《尚书》吗?”
冬天里,堂屋烧了火炉,比别的房间都要暖和,里边坐满了人,都是唐老爷子的“学生”,有的在复习功课,有的在玩。柴氏唐二婆她们六个正在厨房里准备一家子的饭。
听了唐瑾的问话,很多人的目光都转到了唐老爷子面前,唐三叔也热切的望着唐老爷子。
从学习《论语》之后,家里学生的水平一下子就显了出来,有的学的快有的学的慢,水平一下分出三六九等来。
像唐瑾和唐三叔唐二叔唐五叔都属于学的又快又好的人属于第一等;唐爹爹唐转和唐四叔唐二哥属于第二等,他们学的也很好,悟性勤奋都有,相对来说比起唐瑾他们也就差了那么一些。这两等都是属于特有悟性又特别踏实勤奋的人。
像唐六姑就是第三种,属于有悟性也踏实的人。
像唐四叔,唐五姑,唐大哥,唐三哥,唐六叔,唐大姐,唐五丫这种,就属于悟性也有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踏实肯学的那种中,勤奋上要差一些,结果就比起唐瑾来差的有点远。唐老爷子说这种是第四等。
第五等就是唐二丫唐三丫唐四丫这种就是很有悟性但是特别好动,勤奋起来很勤奋,偷懒起来很偷懒,又不踏实的人。这种人,运气好了考试比第三种人都厉害,运气不好那成绩就不敢看。
唐家的人念书还都是很勤奋的,说不勤奋也只是相对于勤奋的人来说。
第六等,不是没悟性的就是不勤奋的,不是不踏实的就是年龄还小的,或者几者皆有,全被归到了这一类。
所以,一年多以前的时候,他们就分开来教了。
前边三种一起上课,后边三种一起上,唐瑾惊讶的发现给跟不上唐老爷子进度的人授课的竟然不是他娘,而是他爷爷与他二爷。
刚开始上课时他爷与他二爷都不说话,只听着,老爷子也不提问他们。
后来家里有些事必须得男人去干,比如交粮啊,雇佣长工啊,磨面啊,带着家里女人去赶集啊这一类的事,都要有人,他们慢慢的就来的少了,只有闲时了才听。
唐瑾这才发现,他爷爷与他二爷的学识可是比他娘高多了!
一当了老师,感觉他们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唐瑾奇怪自己以前怎么半点都没有看出来他们的不同。再一想,其实整个唐家与村子里的人都不一样,他觉得唐家人正常,怕是在村子人眼里,他爷爷二爷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他明白,其实真的不一样。现代的人说话经常用成词,大家都能听懂,他与家里长辈交流无障碍,没意识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学识的体现。放了在村子里,有时候说话大家听不明白,因为他下意识的用了成语,别人听不懂成语什么意思,也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
唐老爷子一发话,大人们想知道接下来学什么,孩子们只是纯粹的好奇。
“接下来要学的就多了。《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一起学。”
唐老爷子还没有说完,唐四丫在一旁吃惊的叫:“哦~!这么难!”
唐二叔狠狠瞪了女儿一眼,唐四丫就不出声了。
唐瑾对于这一点很理解。
反正字都识的差不多了,意思也懂,基础打好了,现在上“初中”的课程了,当然会比“小学”的课程难很多。
其他人也没有反对的意见。等年后的时候,八个人一起上课,也只有唐六姑一个女孩。
虽然年纪不一辈份各不同,不过大家一起读书有竞争,家里学习的气氛很好。
四门课一起上,虽然每节课讲的没有以前那么多,唐瑾还是明显的感觉到了压力。
他每天早晚各背一个时辰的书,也开始正式练字,早中晚加起来至少要练一个时辰,除过吃饭睡觉那真是天天时时的都在学。
学的快了,很多地方不理解,他就能与一起念书的他爹他三叔他姑他们讨论,讨论出来了也好,讨论不出来了一起去问唐老爷子,气氛还挺好的。
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天气已暖,棉衣换春衫,这一日唐瑾没听唐老爷子的话早睡,而是问了他几个问题,结果第二天早上到自然醒的时候没有睡醒,不想起来。
唐老爷子叫他,唐瑾钻在被窝里,两手拉着被子道:“哎呀,老爷,能不能再睡一会儿,我昨天没有睡好。”
唐老爷子严厉的拒绝了他:“每天按时起,不可养成坏习惯。”
“可每天都上课上课,我都上烦了,就不能休息一下,休息一下也没什么问题嘛!”唐瑾开始耍小孩子脾气。
“一下也不行,有了这次,以后就有下次下下次,不能给你开一个坏的头。”唐老爷子拉了拉唐瑾的被子,没拉动,说:“我去茅厕,快起啊,一会儿我要是回来了你还没有起……”
大手在被子上拍了拍,唐老爷子话也没说,就走了,未表明的后果其实更让人担心。
道理唐瑾都明白,可身体都不听他的话呀!
平时也不是没假,现在每上四天课,第五天就只上半天课。可就算上半天课,也不代表他可以闲下来不用温书习字了啊。
正闭着眼呢,突然听到外边唐三叔念书的声音。
唐瑾脑子里不自觉的跟着念,清醒了很多,一想起他三叔的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明明不能科举却如此勤奋,唐瑾就有些羞愧。有种他得到了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却不知珍惜的惭愧感。
于是他一翻身,马上从炕上爬起来,找衣服来穿。
正穿着,唐瑾突然停下了动作。
春日里的日光刚亮起,屋里点着一盏灯,虽然是舍得用油用了粗的灯芯儿,是家里最亮的一盏灯了,不过跟现代的灯没法比,屋子里的光线还是有些昏黄的。
在这昏黄的光线里,他察觉他似乎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