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二叔跟唐三叔脸上的喜色还没来得及发出来,就又收了回去。对啊,不能他们小的歇着,却让年龄大的老爹去累死累活,这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唐二爷说:“这没事,我还能干几年,孩子们多学点东西也是好的。 ”

  唐家的人都紧张的看着唐老爷子,等着他发话。女人们还是愿意男人们多学点东西的。

  不说别的,唐家人本来就与众不同,唐家的女人耳濡目染之下比起同村里的人来目光都要远一些。

  要是男人们念了书,那这书肯定不能白念啊,还能念完继续种地去?到时候还不是得找一份好点的营生,不管是去县里干什么,或者找什么活计,都容易的多了,也都要比种地好多了。说不得将来自己和儿子还能跟着享福,一时的辛苦也不算什么。

  唐老爷子能把话说出来,自然计较过这事,直接道:“往年家里的地咱们家的人也都种不完,得请人来干,如今不过是多请几个人罢了。”

  听到这里,唐瑾发现他到现在还不知道唐家到底有多少亩地。他听到唐二婆开口了。

  “请人不得要钱啊!念书又有什么好,笔墨纸还是一份花销,这下子不但赚不了,还得贴赔进去,家里一年就赚那么一点,能吃得消?”唐二婆知道柴氏是个顺从的,肯定不会说,唐三婆又一向不出声,这话也只能她来说了。

  操持家务要买柴米油盐,哪样哪样不要钱啊?

  唐二婆这么生气,主要是觉得,这样一来,自己家里最是吃亏了!

  本来三弟妹家两个儿子还小,老爷子发话了,不干活她也就忍了,现在一念书,大嫂家三个儿子都闲下来,而自己家只有一个儿子,怎么想怎么都是自己家吃亏。

  唐二婆虽然有私心,不过她的考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反驳他的是唐二爷,眼神严厉的盯着自己家婆娘:“妇道人家你懂什么,家里愿意花钱让儿子念点书将来好找个好营生,怎么着都比种地强,哪里不行了?!有爹教着,不用请先生,能花多少钱?!”

  唐二婆一愣,很不高兴,抿着嘴生气的将头转到一边去了。

  一直沉默着的唐转知道二婶不满,这时开口了,他道:“我爹年龄大了,干不动,我就不跟着念了,有乖乖念就行了。”家里爷和爹都宠乖乖,什么都紧着乖乖来,他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自然希望他越来越好,可家里其他人难免有意见,他不念了,家里以后再偏向乖乖别人也说不得什么了。

  第二惠听了气的呀,伸手在背后悄悄的推了唐转一下,想狠狠的瞪他一眼,不过在大家面前,也不好做,那样太明显了。

  唐转是长孙,唐老爷子让唐三叔不念也不可能让长孙不念,他抬头看了眼三个儿子一眼,干脆道:“那就都别干了,也不是舍不得几个钱,把地租出去。”

  不差钱不差钱!家里一年能有多少进项!这样一年下来,别说赚钱了,少贴一点都是好的!唐二婆心里念着,越发的生气,觉得唐老爷子太不知节俭。

  唐老爷子说了这话,第二惠没什么,反正她也不用下地干活,管好唐瑾就行了。

  唐三婶有孕了,月份已经大了起来,唐家的家长向来体贴,月份大了就不用下地干活,暂时也没意见。

  唐四婶刚有孕,才一个月,为了坐好这胎这个时候也不用下地,等能干重活了都冬天了,事儿不多,过了年月份又大了,还是不用干活,暂时也没意见。

  唐二婶心里就不太乐意了,难不成家里男人都歇着,大嫂歇着,三弟妹四弟妹都歇着,就她一个去地里干活?!

  唐二婶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她心里不满,却不会表现出来,笑着道:“哎呀,念书这是好事呀,不为着考科举做官,就只是去县上找份好营生都简单的多。我平时里见着大嫂,都觉得她与一般媳妇姑娘们不一样,可真是让我好羡慕,也想念一念这书了,这样走以后走出去了也让人羡慕羡慕,也能让老大老二面上跟着增光。”

  唐老爷子把唐瑾换了个手抱着,听着唐二婶这话,心里一动。乖乖以后要真考了功名做了官,那唐家也就与现在不同了,女人们要是不明事理,出去丢的就是唐家的脸,可不能让女人扯了唐家后腿!

  真正的世家大族,有很多家里的女人都念过书识字的,就他娘他媳妇来说,也是如此,再看大孙媳妇,的确是看着比一般人要心胸豁达又见识深远。

  于是唐老爷子点了点头:“好,那就全家一起念!”

  唐二婆吃惊极了,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一地步,她反对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啊!

  别说她,柴氏唐三婆唐三婶唐四婶也都极为吃惊,全唐家人都吃极了!

  念书?!女人念书?!女人也能念书?!

  唐瑾自然也是吃惊的,唐老爷子这决定,放在古代来说,也太有魄力了吧?!不愧是家里富贵过,心胸眼界都与一般人不一样。只是,为什么总觉得全家人一起念书有点怪怪的?因为现代里家长都不是文盲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才觉得新奇吗?

  唐瑾认真的做个旁观者,他知道以唐老爷子的智慧,这样做或许有深意,他只看着就行了。

  柴氏惊愣后,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汗,问:“爹,我也跟着念?”

  唐老爷子点头,柴氏冷静不了了:“我这年纪都这般大了,念了也没用啊!”再说了,女人念书干啥?

  第二惠心里叹气,咋就没用了呢,歇着不好啊,她看爷可不是个会胡来的。他都不心疼钱,娘心疼个什么劲儿,死守着钱,还能带进墓里去,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让自己来了。

  唐家三个婶婶嘴上不说,心里也觉得念书没什么用处。不过能念,那当然是好的,走出去也能对人夸自己是个念过书的人了!

  唐三婶挺着个大肚子坐着,不知是紧张还是天气热,额头上又多出了一层汗,问:“那爷,我也跟着念?”她这身孕都七个月了。

  唐老爷子点头,唐四婶有些为难:“这念书可得费好些年的功夫……”难道一大家子的人都不干活了?这说出去,怕都是以为唐家人疯了吧?!别的人指不定怎么笑话唐家呢。

  唐老爷子摸着唐瑾的头上的薄汗,轻声道:“让你们念,就是让你们学会简单的算数,识些字,又不是让你们去考功名,四书五经都给学了,能浪费多长时间?!”

  一听花的时间不多,几个女人们心里都安定了一些。

  唐家没念过书的几个女人,虽然不懂大道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但都不是好吃懒做的,知道不能做吃山空,要是好几年什么都不干就念了书,怎么活下去啊。

  既然已经定下了决心,唐老爷子也不再多话,抱着唐瑾站起来,严厉的看了大家一圈道:“既然都要学,就要认真,不能半途而废,谁要是偷懒,那以后就别再住在我唐家了!”

  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女人们原本还有些试着念无所谓的心思一下子没了,变得正视起来。

  别住在唐家,那能住在哪里?自然是回娘家住啊,这跟被休回家有什么区别?不,或许就是被休回家也说不定。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能看出家长的重视的态度。

  对女人们都这么严厉,对于男人们来说,更是了。闹着要念书,结果念不好,那后果……

  大家的态度前所未有的认真。

  唐瑾不得不佩服了。他原本觉得他婆他婶可能是一盘散沙学不来什么的,可能刚开始几天还好,后边肯定因为一时学不会不耐烦了跑去做家事去了最后也就识几十个字懂一点小学二年级算术的水平,在看到家里人的态度都为之一变的时候,他感觉唐老爷子真是人老成精。

  也对啊,他都能看出来的问题,老爷子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一箭双雕啊,既镇了婶婆,又警告了叔爷。

  商量好了,唐老爷子吩咐家里人把手里的事处理一下,三天后就开始开课,让人散了,叫第二惠留了下来。

  只有唐二婆很不高兴,一进了二院,唐二婶就笑着跟到了唐二婆屋里。唐二婆看到儿媳妇,横了她一眼,觉得她事太多,刚刚插什么嘴,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哪怕她也不用干活,她心里也不舒服啊。

  唐二婶知道婆婆有些小心眼,凑上去笑道:“娘你心疼什么,爷是个偏心眼,什么都向着大伯一家,到时候留下来的钱也大半分给了大伯家,能给爹分多少?现在花的钱,那也是在花大伯家的钱来让孩子他爹念书,以后能找个好营生,哪里不好?”

  唐二婆一听这话,虽然不满意唐老爷子偏心,到底是一下想开了,笑了出来。

  婆媳两说了一阵话,唐二婆心情好了,唐二婶才出去了。

  一出去婆婆的房门,唐二婶心里就松了口气,小心眼真是难哄,除了乖乖,爷也没哪偏向大伯一家啊,合着好处都该给了自家才是不偏心?

  要是她婆婆能有大娘那样好脾气该多好啊,日子得多舒服。大嫂真是好命,娘家疼爱婆家看重,生个儿子都是个金疙瘩!

  屋里,唐老爷子让第二惠留下来,就是说一些教书的事。

  唐家的人都学习,他一个人也教不过来,课外之余,女人这边有不会的,询问些简单的问题,这些就得靠大孙媳妇了。不然怕是大家都不懂,也不愿意来问他一个老头子。

  第二惠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说完了,第二惠想带唐瑾回房,跟儿子相处一会儿,可看唐老爷子没那意思就走了。算了,天天见,还真能没时间让她疼自己儿子的?

  人走完了,堂屋一下子清静下来,唐老爷子将唐瑾放在一个凳子上,蹲下去,感慨十足的说:“乖乖啊,你可得好好读书,将来重振我唐家昔日荣光!”

第12章 男儿自当有抱负

  12:男儿自当有抱负进可攻退或守,一箭多雕!

  面对长辈的隐隐叮嘱,唐瑾乖乖的点头。不管他能不能做到,他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唐老爷子欣慰的摸了摸唐瑾的头顶,笑容让脸上的皱纹看起来都柔和起来。

  唐瑾微微的仰着头看着唐老爷子,他心里其实还有很多疑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问出来。

  唐老爷子不知道是习惯了对他自说自话,还是看出了他的疑惑,感慨的道:“你爹你叔他们,可算是念起了书了。”

  他的脸上带着欣慰,像是真的想让子孙们念书的,可他的行为让唐瑾更加的不解:老爷子知识很渊博,至少在他看来渊博,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教爹和叔叔以及堂哥他们?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来教?

  唐老爷子摸着唐瑾的头,目光放远,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没有了聚焦。

  小半晌,他才感叹着道:“你三叔是个有志气的。”

  说到这里,唐瑾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他三叔今年二十六岁,听着很年轻,放现代是正要努力的年龄。可在古代平均寿命低又成亲早的情况下,三叔已经有了一个八岁的儿子和一个六岁的女,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过个五六年就可以开始说亲了。

  这种情况放现代早就是人生安定下来的情况,职业生活等很多事不会再轻易变动了,可是这样一个人,十几年都不放弃一件事,这上进之心强烈到都让他吃惊!

  不,或者说,唐家男人的上前之心都强到让唐瑾吃惊。

  不说三叔,他看他爹与他二叔他四叔甚至于他三爷都对于念书一事极为的高兴。

  “怎么不早教他?”唐瑾疑惑的问。

  唐老爷子淡淡的笑了笑,连着凳子将唐瑾抱的放远了一些,免得被太阳照到。

  放好了人,他语气不知道是感慨还是怅然,却是明白的告诉了唐瑾事情的原因:“几十年前,我与你曾奶奶对你爷爷和你二爷爷都极为的用心,想着就算是不能科举,多念点书总是好的,结果……”

  唐瑾吃惊极了,连唐老爷子对亲人的用词变了都没有注意到,只是吃惊于他所表达的意思。什么叫不能科举,为什么不能科举?

  唐老爷子只是感慨了一下,很快就将情绪抛开,平淡的叙述:“没有想到,他们都很聪慧,学习什么都很快,尤其是你二爷爷,因为与你爷是一胎所生又是弟弟,好胜心极强,特别的努力,学习是最好的,好到学识比起那些秀才们都要强。”

  “如果有人的能力能做到一件事情得到宝物,可因为某些原因却被强制不能得到那个宝物,可想而知心里会多么的遗憾与失落。不止是遗憾失落,还会怨恨、会憎恶、会愤世嫉俗,这不但会消磨他们的信心打击他们的荣耀,更会让他们痛苦不堪、最终变的颓废不已。”

  唐瑾明白了。

  因为不曾得到过,就不会有失去的痛苦;因为不曾有过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过后的痛苦。

  如果一样东西子孙注定得不到,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他死心,是让他从来不要对这个东西抱有过渴望,死心也就无从谈起。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所以他的三爷、他的爹、他的叔叔们,都只是会认几个字算个数而已。

  没有念过几本书,自然不会枉想着考个秀才,而是安安份份的过当下的日子。

  可是:“为啥不能科举?”

  为啥?唐老爷子看着眼前小曾孙稚嫩的脸,只是笑了,并没有说出事实,只是他在心里念了一句‘自唐午起,唐家八代以内不得科举入仕’”。这句定了他的命运曾经让他无比痛苦的话,如今想来,已经不是那么的难受了。他有了乖乖,有了希望。

  唐瑾看唐老爷子没有要回答他的意思,就问:“乖乖也不能?”正面问不出,反面问。

  “乖乖能的哦!”唐老爷子说起这个,眉间都多了神彩,疼爱的摸了摸唐瑾的脸。

  “为啥?”答案并不意外,唐瑾早就感觉到了自己的特殊。他能科举,这就是家里人都喜欢他,看重他的原因?那他到底重要在了哪里?

  “因为我的姑婆,她的婆婆当时是大长公主。”唐老爷子并没有明确的回答。

  唐瑾听着故事里这些早已做古的人的,心里算着关系。这个大长公主,是与唐家那个二品尚书的祖先同辈的人,是当时皇帝的姑姑。

  所以,是因为唐家当年出了什么事不得科举了也落魄了,而那个大长公主求了情,他可以科举了?或者说是自他以后就可以科举了?

  为什么不是他的三个堂兄?是因为特殊的是长房长子吗?

  唐瑾猜测着,再追问,就问不出什么来了。唐老爷子嘴紧的很,不想说的事,他怎么都问不出来。

  问不出来就算了,那些往事他总会知道,现在重要的是现在遇到的问题。

  “怎么叫婶婶念书?”不是他认为女人不应该念书,而是这真的有些奇怪。他记得他刚出生的时候,听说以为他娘生了女娃连个鸡蛋都吃不着,以为唐家穷的很。

  事实证明,唐家并不穷,只是节俭习惯了。这里坐月子的女人,能吃饱就不错了,前几天加个鸡蛋,后边就没了。唐家条件好女人坐月子才会舍得给整天吃鸡蛋,不给他娘吃只是她娘生女儿太多怕给吃了会触了家长的眉头。

  而他因为被宝贝着,所以羊奶、蛋、鱼、肉,这些东西都能吃着。比起唐家人成年的粗茶淡饭,简直是奢侈无比。

  只是唐家条件再比村里人好,也就那样,老爷子不顾生计,让全家人跟着念书,怎么看都有些不对。二婆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坐吃山空成么成?这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该做下的决定。

  唐瑾开口的声音软软的,听到唐老爷子心里舒服极了。

  他挪动了一下脚,笑着开口:“家里的女人现在除了你娘外,其他人都有些愚昧,目光短浅,唐家要真是兴盛起来,可不能有这样的媳妇。”好在不是老实温顺就是听话,没有事儿精。

  唐瑾做着大人的样子点头,这也勉强说的通,可这不是他想问的呀!他能说句完整的话还能说早慧,要是长篇大论,肯定不正常啊。

  唐老爷子看唐瑾以为听懂了的样子,呵呵的笑了出来,看了门外一眼,见没有人,才凑到唐瑾面前,做出悄悄的样子轻声道:“不让她们念书,她们就不会知道念书的艰难,也就不能体会我乖乖的辛苦、不会五年十年都一直安静的看着我宠你。”

  唐瑾吃了一惊,听唐老爷子继续道:“这样才能对你心生敬畏,才能家和万事兴。”

  “……”

  读书人社会地位高,那也得你考了童生秀才才能显出差距来,只是念个书,别人最多高看你一眼。尤其是在唐家里,他这样被特殊对待,一两年还可以,时间长了二婆三婆与婶婶们不会是适应了这种情况成为了习惯,只会更加不满。

  只有当她们念不好觉得困难无比时不能继续时,才能显出他的厉害来,才能让别人无话可说。你做不到,我能做到,我当然可以被特殊对待。

  要是有念的好的,那刚好成为榜样,还可以督促自己的孩子。当然,唐老爷子若想让她们念不好也很简单,只要把课上的难一点,她们就会知难而退。想想幼儿学会识字都得学几年,要是直接教《孝经》还不成了听天书?

  二婆三婆年龄大,要是知难而退了,肯定会叫得二婶三婶四婶和他奶奶一起知难而退,老爷子总不可能把全家女人都休回去,最近还不是不了了之?

  从强迫她们接受他的特殊,到心甘情愿的接受他的特殊,他在家里的地位,只会更稳固。

  唐瑾唯有咂舌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进可攻退可守,老谋深算啊这是!

  唐瑾苦着一张脸。

  这样他的地位是稳固了,可付的的代价好像有点大?听说念书很花钱,以后家里没钱了,还要给他读书,家里不还是矛盾连连?

  唐老爷子看着唐瑾发愁的样子,哈哈笑着抱起了他,进了屋里,一手揭开席子,拿出了下边压着的一块沾了土的银叶子给他看:“老爷有钱,好几百两,都给你攒着,足够你念书了,不愁。”

  唐瑾吃了一惊。

  这么多钱!

  这么多钱还过的穷巴巴!

  随后马上明白过来,唐老爷子怕是没让唐家人知道他有这笔钱,这样才能让人不惦记。这是专钱专用啊!

  唐老爷子盯着唐瑾的神色,只是摸着他的头又一次重复道:“乖乖你可得好好念书啊。”

  唐瑾晃然间有些明白,唐老爷子应该已经确定了,他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样,所以才会出这样一招。

  他只能再应一次了。

  准备的三天时间里,唐家的气氛都跟平时不太一样,女人们私下里都嘀咕着这件事。

  唐转兄弟三个却都极为的高兴,就算念书不能科举,多学点找个好营生让家里好过起来才是最实在的事。唐爷爷看到这种情况,想起自己当年的委屈气愤与无力,边欣慰边叹气。

  这种气氛影响到了唐家的萝卜头们,可能有着家长一起上课“监督”的威胁,白天上课的时候都要更认真了。

  唐瑾看着爹和叔叔们精神都要比平时好很多,感受到父辈们求知的那种渴望,身为农民却不放弃的心思,感受到了“男儿自当有抱负”这句话不分年龄,心生敬佩的同时感叹自己的命好,又一次告诫自己得多努力。

  家里的人自是一起上课,桌子都是家里用的凑成的。堂屋的窗户与门大开,光线明亮极了。

  等人做好安静了,唐老爷子第一个就抽差唐三叔的记忆:“《百家姓》里倒数第三个姓的起源记得吗?”

  唐三叔笑着点头道:“记得!倒数第三个是第五姓,源于妫姓。汉高祖刘邦迁六国豪强,齐田族大,赐次第姓,以一至八。”

  唐瑾还是有些吃惊的。他自己都只知道意思,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称帝后把原来战国时六国的后裔豪族都迁到关中房陵居住,因为原齐国的田姓贵族族人众多,所以改了原来的姓氏,以次第相区别开来,分列为第一氏到第八氏。

  他知道,要是一字不差背出来却不可能!他三叔这《百家姓》都学过去多少年了,竟然还记得原话,说明他自己还是不认真,还是得更认真一些!

第13章 正式读四书五经啦

  对于第二这个姓,唐瑾没学过《百家姓》之前原本还觉得稀奇,学过后就知道了原由,第一至第八这八个姓都是齐国田广的后代,属于皇帝赐姓,不像很多复姓是少数民族的姓,这个姓是纯纯的汉姓。

  他三叔到底是求知欲有多强,看过了多少遍百家姓才能背的这么熟?是因为没别的书看,也看不懂,才这样吧?

  想着,唐瑾就有些心酸。

  唐老爷子又检查了唐转和唐二叔唐三叔功课的程度,开始上课。

  从《百家姓》开始讲起,是给大人新教,也是给孩子复习。

  大家都很认真,包括唐家的女人们。

  一早上下来,唐家的男人都很激动,几个女性长辈倒是新奇的多一些。

  下午教算数课,有基础的都表现的很好,婆婆婶婶从一数到十都有些困难。

  晚上是讲成语故事,带着出处,这个大家都爱听。

  第一天下来,大家感觉还好。三天五天后,柴氏与唐二婆开始觉得头疼了,十天半月后,她们就有些吃力,一个月之后,她们真是恨不得去地里干活也不想坐在堂屋里上课!

  唐三婆因为年轻一点,三十七岁,比两个嫂嫂要小十三四岁,还想要给两个儿子做榜样,还能费力的勉强跟上。唐瑾的几个婶婶们倒是比之稍稍好一点,不过也觉得学习真困难,学习真是一件辛苦的事,考科举真难,当官的人真是了不起!

  第二个月柴氏与唐二婆都心生退意不过不敢说,第三个月已经觉得上课是在上刑了。每次提问到她们时都说不对,一大家子看着,想学好却是学不好。

  而当第四个月开始教《孝经》的时候,她们已经是痛苦难当,连唐三婆也觉得十分的吃力。唐家的三个婶婶们只有唐二婶学的最好,不过也是学的勉勉强强。

  而唐瑾的表现就相当的厉害了!

  数数一教就会,再考都能记得,加减怎么难都会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跟他们一起学的,话刚能说顺就已经能背过了!

  唐家的女性长辈们都觉得,念书真辛苦,念书真痛苦,念书真费力,念书真难,念书真累,乖乖他真是太厉害了!所有孩子里最最厉害的一个!!比他的哥哥他的叔叔们都要厉害!!

  难怪老爷子那么喜欢他,连她们都佩服得不得了!

  唐瑾的形象在唐家众人的心里无限拨高,从一个不懂事的奶娃娃到一个天下第一厉害的需要他们仰着头看的好学生。

  大家感叹佩服的同时,也在为唐家有着这样聪明的孩子而骄傲!

  时间在教学中从秋季走到了深冬,雪已经下过五场,每次都让世界一片银装素裹。这个时候快过年了,要大扫除,要缝补浆洗衣服,要祭灶神,要置办年货,还要去娘家一趟送点儿年货,可忙啦!

  柴氏与唐二婆心里都松了一口气,向唐老爷子借着这个借口,从大年二十三起每天都开溜。还个开溜还是受唐三婶十一天前产子做月子要人伺候柴氏七八天没上课启发的。

  这弄的唐二婆都想让媳妇怀一个了。她私下里还严令唐二婶不得开溜,这样她就有做不完的事情了!

  这个年唐家人过的很好,可能是一起念书,竟然显得比平时还要和睦。不和睦的就是,出门时被村里人问起唐家的事,知道念书总要因为羡慕不屑而被人酸两句,引起了一阵惊奇。

  而唐家人在村里就显得更加的特殊了。大家隐隐有冷眼旁观的态度,很多事比赶集啊去沟里洗衣服啊下地干活啊几个人坐一块儿侃啊都不叫唐家人一起走,可惜唐家人忙得很,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一点。

  年后,正式上课,柴氏与唐二婆借着这个机会向唐老爷子开口说她们就不念书了,洗衣做饭点炕,养鸡养猪喂骡子,一大家子的人她们来照顾,其他人就安心念书。

  唐老爷子严词拒绝,她们只得继续上课。

  让唐瑾来说,他奶奶与二婆最头疼上课只有一个原因:态度不对。她们总想着年龄大了学不会了,先从心里否定自己,然后就真学不会了。

  过年后继续教《孝经》,正月底就教完了。

  《孝经》成书于先秦,一般认为是曾子所做。

  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纪孝行章第十,五刑章第十一,后有广要道章、广至德章、广扬名章、谏诤章、感应章、事君章、丧亲章,共十八章。

  听起来很多,其实大多一章就一百来字,有的几十字,全书加起来一千九百多字,唐瑾已经背的很熟了。

  不过他要背的可不止只《孝经》,还有解释和章句啊。

  章句,就是离章辩句,用唐老爷子的话来说,章句就是分析文章章节句读的意思,让唐瑾,章句就是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嘛!

  要唐瑾说,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就是麻烦,要是以前有标点符号那该多好啊!

  唐老爷子之所以教的时间长,一个是教家里的女性长辈背诵,二一个是教他们识字,一起进行才慢。

  唐家人口多,唐老爷子不可能每个人都给笔墨纸砚。

  纸不好弄,直接在去年夏天和了黄泥,放模子里弄成薄薄一块,打瓷实拿出来晒干,看着也是灰白色,可以在上边写字,写完还能拿刀刮掉上边一层的继续写。这个考验功力,刚开始刮不好就会凹凸不平,不好写,不过熟悉起来也快。

  墨好说,全村走一遍,帮大家铲锅墨,把锅墨收集起来,和了水,就能当墨用。不过这个考验和墨的功底,水多了写上去染开看不清,少了墨太干也浪费,开始不好把握。

  砚台?除了唐老爷子,只有唐瑾一个人有。唐老爷子教完九九口决表说谁第一个背会奖给谁,当天下午教了,第二天唐瑾就背过了,让唐家人从上到小从老到少一片吃惊。

  别说唐瑾不要脸欺负小孩子,没办法,唐老爷子先一天晚上就考过他,想要让他赢了,后门开的理所当然。

  其它人没有砚台也没那么多的闲碗和杯子让他们用,用的是鸡蛋壳。

  吃鸡蛋时只打顶部一点不弄碎,和点软泥,在鸡蛋壳四周一抹,底下四周弄平,好了,砚台好了,反正又不用磨墨,刚好!

  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家一起行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家人的感情,还做了课外活动动了手。唐瑾佩服唐老爷子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至于笔吧,谁把三百千全背完了,就奖一只笔,这个背完,指的是不打恰不停顿。教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们都背过了。

  女性长辈里就只有唐二婶背完了,其他人背是背过了,却总是忘记,这一篇忘了这里,那一篇忘了那里,反正都没有得到奖励。

  最后,唐老爷子开了特例奖励了三个儿媳妇一人一支,理由是她们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很辛苦。这听得三人非常激动,很有成就感,也听得唐家的儿孙们都很感恩母亲。

  唐家三位叔叔原本就有笔,剩下没笔的唐三婶唐四婶觉得面上无光,下了狠劲儿的背,也终于在二月里背过了。

  四月里唐四婶如愿生了个儿子,唐老爷子很高兴。

  唐家在唐瑾这一代有点阴盛阳衰,生唐瑾之前有三个男娃,女娃却足足九个。虽说是唐瑾的姐姐就贡献了一半的数量,不过自从唐瑾出生家里连生两个男娃,让唐老爷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兆头,心下欢喜极了。

  如今唐瑾已经快两岁了,也跟着一起握笔写字,不过他的字就难看多了。但再难看,都比小萝卜头们写的好。

  这个时候唐瑾就极为后悔,怎么上小学时写毛笔字时应付差事不好好写呢?捉毛笔都是圆珠笔的姿势,老师也是的,不管学生耍滑,要是严厉一点,总比现在强多了!

  在科举上,写的一手好字特别重要。若是两个人一起考试,考卷答的差不多,教官肯定选字写的好的那个人啊!甚至于就算考卷差上一点点,教官欣赏你的字了都能取你中!

  唐老爷子虽然心急,看唐瑾用功倒是劝着他少写一些,免得歪了指头。唐瑾想着以前小学时用圆珠笔经常把食指指肚都压成三角形,想着他人小骨头还是软的,还真不能太用功,不然长大后手指是个歪的多难看,只能每天少写,握笔用力轻一点。

  《孝经》学完,就开始念四书五经了。

  唐瑾正式念的第一本科举书,就是《大学》。

  拿到书之后,唐瑾有些吃惊。原本看书房里的《大学章句》不薄,还以为大学有多难学,其实,他数了,全《大学》不过一千七百五十三个字!比《孝经》字数还少。

  然后才知道,那么厚是因为里边有“名家赏析”,加起来才厚。

  这么少一下子把唐瑾心理上的那一点点对于科举的畏惧给击散了,愉快的学习起来。

  唐老爷子人老觉少,起的早,唐瑾也跟着起的早,他每天的做息是这样的。

  早上起来洗脸刷牙收拾好,开始读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他一念书,一会儿全家都起来了,小孩子跟着一起念。

  每天早上念半个时辰,然后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下,温书的温书,做家务的做家务,完了后一起上课。

第一节 课上检查昨天的学习情况,再教新的东西,中间休息一下,下来复习上一节课或者上新课,再休息一下,一起练字。

  中午吃完饭午睡,这个他必定得睡,人小觉本来就多,早起不早睡午觉就不能缺。

  下午先检查以前的学习情况,再上算术课,休息一下,然后做唐老爷子出的题,再休息,最后一节课教《千家诗》。教完后大家还温习当天所学,背书、练字、做算数题。

  下课后就算是放学了,自由活动,萝卜头们这个时候最开心,小的能玩的疯起。

  唐老爷子设计了好几个文字游戏,唐瑾觉得挺好,有趣味还能提高记忆力,大小孩子都能跟着一起玩,他也参加。

  等晚饭时家长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了,吃完饭就是听故事时间。唐瑾觉得唐老爷子讲的很多很杂,不止是成语故事,相当于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历史+民俗+加很多小类别的事。

  就这样过了快一年,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唐瑾早已经学完了《大学》和三千五百六十八个字的《中庸》,开始学《论语》了,他感觉《大学》《中庸》学起来也没那么难,至于考试难不难就不知道了。

  有一天早上,唐老爷子将家里人都叫了过来,说有事要说。

第14章 考科举也要学五禽戏

  唐瑾以为是什么大事,唐老爷子却说要教大家五禽戏。

  一听五禽戏,唐瑾眼睛一亮!据说五禽戏是华佗模仿动物动作所创,能锻炼身体,应该比广播体操还要效果好?

  唐家人都嗡嗡议论,唐老爷子点名了:“乖乖,你说!”

  三岁的唐瑾比起一岁时高了一个头多一点,也还是个矮豆丁,他站在唐老爷子身边,声音是孩子独有的清脆:“不干活的话,就不能锻炼身体,老是坐着身体就会变差,就会成为‘文弱书生’。”

  这是一个“孩子”的解释,他不能大道理一堆,只捡最重要的说。

  唐老爷子很满意,在晨光里点着头:“谁不想学?”

  唐二婆如今对学习深痛恶绝,不明说不学,只问:“学这个有啥好处?”念书还有好处,五禽戏是个啥东西?

  “好处就是能长寿。”唐老爷子扫了一眼唐二婆一眼,道:“乖乖哥哥姐姐都得学,至于你们……”唐老爷子扫了一眼柴氏和唐二婆唐三婆,很不满的道:“爱学不学!”

  唐二婆缩一下肩膀,不出声了。

  今年过完年以后,唐二婆借着照顾唐二婶坐月子不上课,月子坐完了还是不肯上课,一副反正我就是不上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大有“我看你还真敢休了我回家”的姿态。

  唐老爷子问起怎么不上课时,她头疼的道:“爹,我真不行了,真学不会你也看到了。”说着,还拉了柴氏一下。

  柴氏也不想学,不过她是大嫂,不能起个坏头,没说,现在唐二婆说了,她道:“我还要照看小五小六,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不太好。”

  唐三婶唐四婶生了儿子停了一段时间的课,过后还要上课,柴氏就自动出来照顾孙子了,也不上课一段时间。

  “不上课,以后笔墨纸可没你们的份。”唐老爷子道。

  他这一松口,唐瑾的婆婆婶婶们都脸上一喜,觉得终于不用再受累了!

  柴氏与唐二婆都连忙道:“不用不用,我们用着也是浪费钱。”唐三婆在一旁跟着点头。

  “买纸买笔买墨的钱也不会给你们了,谁跟我学我给谁。”唐老爷子又声明清楚。

  三人都说是:“不要不要。”。

  “那好,不想学的,以后可以不学了。”唐老爷子下了结论。

  这话一出,真是让柴氏和唐二婆喜得不得了,感觉一下子变的身轻体健,连唐三婆都大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让唐瑾来看,唐老爷子之所以同意了,大概是看大家都是“小学课程上完了”。

  这一年多也不是白学的,成人到底是比小孩子定性一些,认真起来学的也快。就算是学得最差的唐二婆,也背过了九九口决成法表,会了加减乘除,会打了算盘——虽然经常算错,但到底是会了方法。三百千也是背的八九不离十,《大学》《中庸》也是能背一点出来的。

  当然,字也认得一些,就是会写的少。

  柴氏能比唐二婆强一些。

  唐老爷子一发话,晚上唐三婶一想,不上课就得干活,上,不能被大嫂比下去!唐四婶也存着不能差大嫂太远的意思,决定上课。唐二婶也决定上。

  所以第二天柴氏和唐二婆唐三婆就不来上课了,结果连唐瑾他三哥也借着唐老爷子说不想学的可以不学这个借口不想上课,气得唐三叔揍了他一顿。

  不过马上的,唐三婆又来上课了,她发现她不上课,她家儿子就没以前用心了,为了让儿子更用心,她只能上课了。不过跟以前也不一样,不是每节课都上,但每天早上下午总有待在堂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