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或许知道秘术,但不知是否听说过飞风流音术——通习此术修为深厚者,甚至可以听见百里之内一人一物的动静。”她慢慢地道:“我今日能够得知将军在此船上,便是托赖这飞风流音术了。”
叶增未见有多惊讶,皱眉深思之后,竟道:“夫人此言倒是解开了我心中多年来的疑惑。当年夫人千里传谕河南军前,手无先王调兵札子,又称先王曾留密诏与近侍,然王城中人皆被先王长子所杀,故而先王遗命无从得出。其时军情紧迫,我并未追究夫人是如何得知先王欲调河南兵马入都一事的,只是选择相信夫人所言,即刻提兵北上、拱立王上即位——今日想来,夫人当初必定亦是靠这飞风流音术得知王城中事的。”
云蔻点了点头,暗下仔细打量他的神情,又貌似不经意地问:“将军知晓我是一儿的老师,却没有什么想再多问的了么?”
叶增触上她内蕴深意的目光,面色却波澜不起,“并无。”
云蔻不由微笑而轻叹:“如此看来,一儿能够嫁与将军,亦是她的幸事。”话毕,她扬眉,“将军既已问完,便请将军践诺。”
此时风正大,叶增抬手抹去眉头一点凝霜,转而做了一个恭请的手势,“夫人于我淳国有恩,亦曾教养内子多年,此番阵前比武欲以何为试,我叶增皆遵夫人之意。”
“叶将军果然大将之风。”云蔻亦毫不谦推:“既然如此,我愿与将军一试射术。”
叶增闻言不加迟疑,转身冲下方甲板上的亲兵喝道:“呈弓来!”
立时有数名士兵自下步上战楼,将所携弓箭置于二人面前。其中一人上前,将叶增平日里所惯用的佩弓呈上来,又将盛满箭的牛皮箭箙交至他手上。
叶增持弓挎箙,指了指由亲兵搬上来的数把弓,“夫人若不嫌弃,可从中择一而试。”
云蔻上前,毫无犹豫地挑了一把中规中矩的角弓,随即用手轻轻抚摸了弓渊一阵儿,状甚感慨:“将军或许不信,我已有二十年都未曾张过弓了。”说着,她缓缓引弦试弓,动作却如行云流水般娴熟,“倘是一会儿出丑,还望将军莫要笑话。”
“岂敢。”叶增定睛看着她的动作,问道:“夫人意欲如何比试?”
云蔻回头看向他的弓。那弓弓长六尺有余,角筋等处做工极为精良,一看便知是膂力绝人的上军之将所用。她遂笑了下,“叶将军勇武过人,能引十钧强弓;又自幼出身猎户之家,想必射术精湛。我不弹此调已久,若与将军比试射程远近、命中精度,定是置自己于下风。幸而我有良箭,可与将军比试射速。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悉听尊便。”
“那么,便以前方战船拍杆立柱顶端为靶,齐发而先中者胜。”
·
海风挟裹着雪雾从后急荡而来,像要将她掀翻入海一般猛烈。而她依旧站得笔直,不慌不乱地拢过长发,抚平衣袂,然后从腰间取下一只细筒,打开,又从中抽出一支长杆羽箭。
这支箭貌似普通,然而一旦细看,便可发现其用来制造箭杆、箭镞、箭尾所用的木、铜、羽皆与寻常箭矢不同。尤其是那箭尾的三棱雪羽,纤长绒密却又硬削非凡,绝非淳军惯见的羽箭所能相比。
云蔻抽箭的动作很轻,然而搭箭上弦的姿势却利落干脆,开弓一刹的神情更是决然,令周围的淳军士兵们莫名悚然。她微微扬起下颌,待看见叶增亦已搭箭张弓,便偏过头眯起眼,望向不远处的战船拍杆顶端,嘴角轻轻一翘,“叶将军,走一箭罢。”
话音方落,二人便同时松弦放箭。两支长箭迎着海上烈风之势呼啸而出,尖锐的箭镞穿透重重雾障,飞向前方在雾霭之中若隐若现的战船拍杆。
转瞬间,战楼上便有亲兵因太过惊讶而发出了低呼声——若循常理,叶增所用的长弓挽力远远大于云蔻所选的角弓,论箭速应当毫无疑问是他胜出才对,岂料他的这一箭竟会慢于云蔻所射出的三棱羽箭,从一开始便落后约一镞之距,而那支三棱羽箭更是借风速疾,不过是眨眼的功夫,箭尾便已凌跃过另一支箭的镞端。
顷刻之间两支长箭已一前一后地飞近战船拍杆。云蔻似是自负必胜之心,微微笑着转头去看叶增,却见他脸色淡定,目光仍旧不移地盯着那两支箭。
下一刹前方羽箭镞端已触上拍杆立柱顶端,可它并未能如愿地射入那湿冷的重木之中,而战楼上的士兵们更是再度低呼,躁动比方才更甚——只见后面那支长箭的镞端精准地没入前方羽箭的箭尾,而后将它自尾到头地纵贯劈裂,最后狠狠地凿入立柱顶端。
被劈裂的箭杆碎木被海风遽然吹散,飘落入海,而那一根根纤长细硬的轻羽在风中久久地旋舞,不肯轻易掉落。
云蔻脸孔微僵,半晌才开口:“二箭齐发,我的箭虽先至却未入靶,将军的箭虽入靶却算不得先中——这一箭,我与将军算是平手。”她一边伸手欲再抽一箭,一边冷然道:“请将军与我再试一箭,以定胜负。”
“不必了。”叶增却摇头,然后将身上弓箭卸下,令亲兵收走,俨然无意再与她继续比试。
他随即转身,向后问道:“上战楼前,我曾令彭将军去东西两翼收兵,眼下彭将军人在何处?”
即刻有人出列禀报:“方才逻卒回报,彭将军已按将军之令,自东西两翼调兵向前十里,只待将军令下,便可与中军合围羽族船阵。”
闻言,叶增微微点头,士兵便垂首退后。
而云蔻神色已然大变。
“叶将军何意?”她几欲发怒。
叶增道:“我无它意,唯请夫人率船退兵罢了。”
“将军莫不是忘了方才答应与我阵前比武——胜者之军进,败者之军退?!”
“未忘。”
“既如此,为何我未败,将军却要我退兵?”
“夫人亦未胜。”
“我与将军平手,为何退兵之人不该是将军?”
“因眼下将被合围的是羽族船阵,而非淳国海军。”
云蔻冷冷笑道:“叶将军既是早已暗下命人调兵去围羽族船阵,何必又要答应与我阵前比武?仅是为了转移视线、拖延时间么?”
叶增摇头,“是为了让夫人不辱国命。”他神色坦荡,语气淡然:“夫人曾言此番为国不能不战而退,我便成全夫人,答应与夫人阵前比武。如今夫人已战,更不曾输与我,倘是主动率船退军,亦无人能说夫人有辱国命——只要夫人愿意找一个云氏今次不可去攻打鄂伦部南部港口的理由。”
“理由?”云蔻的脸色因周身的寒冷与心中怒意而显得极度苍白,她一手猛地抽出长箭扬起,锋利的镞尖抵上他的喉头,“理由便是将军趁我轻信将军之时调兵设围,又以此为要挟,使我不得不退军——”
“将军!”
亲兵们为她此举所惊骇,却亦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她手腕一动,那利镞便会没入他喉间。
面对愤意难控、咄咄逼人的云蔻,叶增竟面不改色地对亲兵道:“拿舆图来。”
众人不知他意欲如何,然而却亦不敢违抗他的意愿,只得拿来舆图呈上前与他。
金属利器抵在喉间的触感冰凉尖锐,叶增却不曾退避一寸,右手捻住牛皮卷筒边角一抖,一幅清晰详细的潍海海域、军港、航道舆图便迎风展开在云蔻眼前。
他抬起左手,轻点与此处隔着一个天拓海峡的瀚州南部诸港,“这些鄂伦部的军港,夫人今次想要攻打的是哪一个?”不待她开口,他的手指又向西笔直地划入分隔了宁、澜二州的霍苓海峡,“蛮族人的港口易攻却难守,羽族今次纵算得手,却打算如何扼守攻下的港口?靠在潍海那头擎梁半岛的云氏么?”他又指向勾戈山脉东侧,“还是靠远在宁州内陆的云氏?纵使云氏长期派兵驻守港口,只怕夫人亦不会相信羽族能够抵挡得住蛮族人的反攻罢。”
像是本就没有打算让她回答,叶增又径自开口:“无论夫人今次是要去攻打鄂伦部的哪个港口,都不可能守得住。羽族虽不好战,但却不会连这点道理都分不清。那么便唯有一种可能——夫人此番欲领兵北进,本就不在乎能不能守得住鄂伦部的港口。羽族天性并不喜战,逢遇战事往往都是被迫而为,偶有主动对外出兵之举,也多是另存目的,而夫人之前所谓云氏今次出兵仅是为了报仇云云,只怕并非全是实话。”
烈风将舆图吹得簌簌直响,亦将她脸上的怒意渐渐吹散。
须臾,云蔻收回抵在他喉头的长箭,恢复平静的面容更是异常镇定。她轻轻自嘲:“将军乃淳王帷幄之臣,我却欲于兵事之上欺瞒将军,确是欠虑了。”她又扬首,转望远处仍然游弋不进的羽族船阵,语气不无遗憾:“将军用兵筹策几无一失,看来我今日便果真只能率船退军了。”
“夫人倘不介意,”叶增却道,“或许能够向我直言。”
云蔻微顿,答亦坦然:“今次云氏出兵,为报旧仇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羽皇快死了。”
为回避身后众人,她且言且上前,倚立女墙之侧,声音低下去:“将军应当知晓,羽皇一位向来只在羽族最大的三个家族——羽、翼、云之中流转。过去近二十年来,宁州云氏因蛮羽战争之故而势力大减,在羽族之中的声望早已大不如前。如今羽皇将死,云氏亦对皇位存有觊觎之心,无奈羽、翼二大家族势盛,云氏难有匹敌之力。而今日之云氏若想重新树立名望、获取民心,必得做出一些快意众心的事情来。攻打鄂伦部瀚南港口,并非是为了夺取蛮族人的土地——诚如将军所言,便是攻下了,羽族亦不可能守得住——而是为了表明我云氏对抗外敌的决心。因鄂伦部近来北面用兵,南部兵防较之从前削弱不少,而海战更非其所擅长,因此云氏才会决定自擎梁半岛出兵攻打其南面港口——只消能让蛮族人吃吃苦头,而让羽族民众知晓云氏出兵得胜的消息,便也够了。”
她又轻微喟叹:“只可惜此番我奉云氏阿格斯城邦之主之命领兵出海,却在将军阵前受阻,无法如愿横跨天拓海峡,想来亦是天意如此。”
叶增一丝不苟地听完她所有的话,琢磨片刻,方道:“谢夫人肯向我直言。夫人若肯信我叶增,不如听我一策。”他再度展开舆图,指向晋国霍北西北方的海域,“今日羽族长舟虽为淳军船阵所阻、不能自此横跨天拓海峡,但夫人不若顺势率船东归,转道洄鲸湾,然后提军西进,兵叩鄂伦部瀚东港口——彼处与宁州西岸重港遥遥相望,虽不如瀚南诸港兵防薄弱,但蛮族人绝不会想到羽族会舍弃自宁州近港突袭的便利,而由云氏自澜州率船远航来袭。夫人若能善用奇袭之计,必能攻其不备,一役得胜亦非难事。”
云蔻面色不掩惊讶,半晌后又低眼笑道:“如将军所说,淳国今与鄂伦部联姻缔盟,将军却为我出谋划策——此举是忠是义?”
叶增道:“王上仅答应鄂伦部由淳国海军助其控扼天拓海峡、保其南海门户无忧,至于瀚州东部海域,并不在淳国海防之内。夫人于淳国及王上皆有厚恩,倘若我此番令夫人铩羽而归,致使夫人无功而受责,此亦非忠信仁义之举。”
云蔻将他紧紧盯住看了一阵儿,似有所感,可口中终却仅吐出一个“好”字。而她亦无意在楼船之上多加滞停,下一刻便凝翼展翅,沿来时之路向远处羽族长舟飞去。
·
“将军,”这时方有亲兵敢主动靠上前来,近身请他之意,“彭将军亲领右翼于东北方十里处,尚在等待将军帅令。”
叶增回首,“传令彭将军,让他放羽族战船向东退走。”
亲兵有些犹豫,却仍旧领命,欲退之时又被他叫住。
就听叶增在后吩咐道:“再请彭将军另派数艘轻舰,尾随羽族船阵,观其所向后回报。切记莫要让羽族发现。”
·
天册四年十二月初一,淳国大司徒陶询、大司空徐怀常、大司马邓甘谋作乱,为淳王当廷所制。诏夺三公爵禄、私兵、府僚,勒归各第闭省。自是朝中无敢谏阻淳王伐均之议者。
十二月十日晨,晋军兵犯沣峡军港,叶增遣师出海御敌。淳军连舰十余里,旌旆蔽天,士兵皆鼓噪争勇,晋军畏其威,见淳军帅旗乃旋走,未有敢留战者。
淳军未归即逢羽族来犯,叶增会羽军来使于帅舰之上,约以阵前较射,后以一箭退其兵,淳军皆勇之。
是役晋军未损一兵一卒而还,晋王以兵败不敌报天启,而裴沂竟不罪之。
天册五年正月初八,叶增引兵还毕止,入见,淳王劳之甚厚,并赐金帛、将甲、玉剑、宝鞍诸物。
叶增辞曰:“臣受命出征,未斩一敌首,何功之有!且臣将兵在外,凡镇戍京畿、供给所需、使军粮不乏,皆在都诸臣之力也,臣安敢独膺此赐!”淳王遂遍赐都中重臣,与叶增如一。
淳王犹欲特赏之,叶增再辞曰:“运筹建画,出于王上;御敌战斗,在于将士;而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请并赏北海大营将兵。”淳王乃从之。
正月十二日,又以叶增功高,议令其加领北面诸军,叶增固拒不受。十三日,除叶增淳国马步军大都统、开府仪同三司,得专辟召。王诏既下,叶增不得已而受之。
【十八】
时入六月,叶府花苑池间莲荷正盛,翠柳枝下轻风习凉,池水波光粼粼,偶有锦鲤甩尾,溅起点滴水花。
宽长的藤椅上铺了丝枕丝褥,秦一倚在上面小寐,面色恬然安宁,高隆的腹部随着她的呼吸而上下轻微地起伏。
近处有几个婢女持扇侍立,皆不敢出声打扰好不容易才入睡的她。
然而这短暂的宁静并未能持续下去,伴随着不远处传来的孩童嘻笑声,秦一悠悠转醒,蹙眉睁眼。
一个幼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地闯入她的视线之内,径直向她所在蹒跚而来,可却没走几步便狠狠地摔了一跤。
婢女们倒抽一口气,纷纷上前,意欲将孩子扶抱过来,谁知却为秦一出言制止:“他自己会走。谁都不许碰他。”
果不其然,那个幼小的身影在地上滚了半圈后又哼哧哼哧地自己爬了起来,步子虽仍蹒跚踉跄,可却没过多时便挪到了她的藤椅旁。
·
“娘,娘!”他扒在藤椅边上叫道,意欲引起她的注意。几番未果之后,他黑亮的眼仁儿一转,便开始手脚并用地抓着椅腿儿向上爬,重重努力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一头栽进那柔软的团花丝褥之中。
他圆嘟嘟的小脸从褥中探出来,双眼笑得弯弯,而两只小手更是放肆地摸上了她高高隆起的腹部,小嘴一开一合地乱叫:“妹妹!妹妹!”
秦一任孩子胡闹,目光却探向不远处的男人身影,不禁无奈轻笑,“我还当是乳娘今日抱病,才叫他能自己闯入花苑之中。原来是你带进来的。”
叶增走近,挨着她身边坐下,将犹在乱摸娘亲腹部的儿子一把提过来,按住他不叫他再滚动,道:“你知道妹妹是什么意思?便张口乱叫。”
孩子吮着手指,眨巴了一下眼睛,又试图去摸娘亲的腹部,发现不成之后便不再嘟囔,转而聚精会神地开始挣脱叶增的钳控,拼了力地想要从他掌中脱身出去。未几闹了一身大汗,却是寸功未成,他登时便将小身板绷得硬邦邦的,动也不动地赖在椅上,好似睡着了一般。
秦一只觉好笑,道:“嚣儿也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成天嚷嚷着要妹妹。倘是此番给他生了个弟弟,只怕会被他欺负死。”
叶增毫不避讳周遭婢女,探手轻轻抚摸她的腹部,良久未言。
她怀存嚣之时他人在边军,竟不知女子有孕会是这般艰辛,而她今次又是令他如此担心——连郎中来诊脉时都说,叶夫人此胎孕象略奇,才不过七个月,腹部便如寻常女子将要临盆时一般大。
秦一见他一直沉默,心知他在想些什么,便握住他搁在她腹上的手,轻声道:“你放心。生嚣儿之时你不在身边,我不是一样无碍?何况王上举兵之日尚且未定,你未必不能陪在我身边。依我看来,王上必然要等到齐凛回都之后,才会决定究竟何时出兵。”
自年初叶增从北疆拥功归都、被除淳国马步军大都统后,举朝皆知淳王此举意味着什么;而鄂伦部答应供给淳国的北陆战马自缔盟之日以来已陆续运来了近两万匹,这两万匹战马已被叶增尽数送往南面五大边营,并派专吏统管驯养诸事,将来一旦发兵,这些战马每一匹都将以最剽悍的姿态出现在战场之上。
如今孟守文所唯一要等的,无非便是齐凛出使宛州三国的结果。
提到齐凛,叶增不禁摇了摇头,“王上近来越发沉毅寡言,想来一半是因举兵南伐诸事,另一半则是因王后。倘若齐凛人在毕止,或许还能劝慰王上一二,他看男女之事向来明彻,胸中亦不乏奇谋善策。”
“我看却不然。王上与王后之间的事情,绝非旁人所能帮得了的。至于齐凛,”秦一忍不住微笑,“他自诩阅女无数,可将来亦难保不会栽在哪个女子手中。世间诸事本就难测,更何况是这情之一字?”
·
岂料秦一当日的这一句玩笑话,竟会一语成谶。
八月初,齐凛自宛州出使归都。而这个往日里神清俊朗、睿智善辩的年轻男子,今次竟是狼狈至极地回到毕止的。
而他在入城的当天,竟顾不得先入宫去谒见王上,便急匆匆又毫不避嫌地前来叶府、求见秦一,声称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叶夫人帮忙。
是时秦一本在歇息,但下人回报得急,她亦不好推诿不见,只得勉为其难地披衣而出,想看看究竟是何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叫一向处惊不变的齐凛都如此为难。
人至前厅,便见齐凛站在正当间,容貌身量一如往昔,唯神色透着一丝狼狈不安,竟与从前不像是同一个人。
然后秦一看见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女子,年龄估摸不过十六、七,模样姣好,此时正安安静静地站在原地,动也不动。
齐凛一见秦一,活像是苦难之人终于看见了救星一般,上前匆匆施礼道:“叶夫人。我今日冒昧前来,乃是有一个天大的麻烦,还望夫人千万帮忙。”
秦一止住他的大礼,挪步进去,心中亦有些好奇起来,“请说。”
“这个女人,”齐凛连头都不愿回,仅用手指指身后,微微咬牙道:“还请夫人留在叶府。”
“她是何人?与你又有何干系?”秦一睹他此刻神色,不由更加好奇。
“我不知她是何人,亦与她毫无干系。”
“那她为何会被你带回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