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上一章:第6章
  • 金吾卫之风起金陵下一章:第8章

他用手轻轻划过水桶的水,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翻起一层层碎光:“一开始给你们准备的水是城内青藻井里的井水,水质纯净,色偏青。而你们这三桶却是山下明镜湖中的水,水质略微浑浊,还有些许腥气。你说你未曾更换水,岂不是笑话?”

他又指了指第四桶水,道:“你这桶又不一样,是山脚柳树林下的阳溪水。溪水虽然性活无腥气,但桶底会有肉眼不可分辨的些许细沙,水味还略有涩感,不信你自己尝尝。”

到了薛晋的水桶跟前,那名观水师沉吟了片刻,用指头蘸了蘸水舔了下,就冷笑道:“你这小子倒也狡猾,知道各处水皆有不同气味,就到山寺蓄水池中打了一桶山泉水,只可惜这山泉和井水焉能一样,泉水向阳,井水背阴,阴阳二气一尝便知。”

薛晋懒得背水,一路空桶行进,最后到了山顶才装了一桶泉水,原以为是瞒天过海没有问题,没想到观水师一番话把他们几个人桶中水之源头说得一清二楚,来龙去脉分毫无差,不能不叫人惊愕。其实,这个环节上,他叔叔薛仁德早已提醒过他,叫他切不可耍奸猾之举,只是薛晋并不信真有眼神这样凌厉的人,所以便明目张胆地偷换了水。却不想,还是被观水师看得一清二楚。

一眼观之,能分辨十方之水,这正是观水师的第一道本领。

薛晋虽吃惊,但眼下他如何能示弱,狡辩道:“你说的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什么阴阳二气、甘甜苦涩,除了你谁还分辨得出来,根本就不能令人信服!”

观水师脸色一变,怒道:“我易家的观水秘术传了近千年,岂是你们随随便便能看懂的,你自己作弊,还要污辱我的技法,岂不可恼!”

薛晋冷笑道:“传了千年也未必就是真的,总之这证据叫人难以信服,我没有作弊!”

观水师气得胡子都竖了起来,他从怀中掏出一包东西,愤慨道:“你想验明我观水之术的真假吗?我就让你心服口服!”

另一名年轻的观水师见了,急忙低声劝阻道:“易叔,何必如此执拗呢,此人乃是薛千户的侄子薛晋,薛千户昨日就打了招呼,我等还是卖他个面子好些。”

这位被称作易伯的观水师虽然年纪大了,但性子却如血气方刚的少年般倔拗。他一把推开劝阻之人,喝道:“小六,你不必劝我,他薛千户虽是辟火司的主事,却也管不得我幽潜司,我今日便要叫这小子见识见识何为观水秘术!”

“易伯!”众人再度劝阻道。

“易前辈何必为了一个无赖浪费了自己的分水散,据我所知,分水散要用十方水秘炼多年才能得少许,只要少许粉末,就可以区分十方水的差别,只是如此用了当真太可惜了。”站在一旁的白齐道,“我倒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可以证明这人换了水。”

薛晋回头一看,这说话的人正是今早自己推的那个穷书生,不由得冷笑起来:“是你!怎么,小爷的事你也敢管吗?”

白齐道:“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他指了指薛晋的水道,“你自己看看你的水与其他四人有何不同。”

薛晋看也不看道:“有什么不同?”

“烟尘!”白齐道,“金吾卫在半山腰设了烟雾迷阵,你的水桶没有覆盖,必定会落下一层薄薄的雾草烟灰,雾草的烟灰细如水汽,正面根本看不见,但你若从侧面看就会发现,水面上会有状如细小浮萍的烟尘,但你的水面上却干干净净,显然是后加的水,这证据确凿,你如何狡辩。”

易伯一直都是从水桶的正上方细细观察,没有从侧面去看,所以未曾发觉这水面上的烟尘之别,他呀了一声,笑道:“这少年说得不错,老夫过于倚赖于自己的秘术,只想着观察这水底之色,却忽视了这最明显的水面烟尘。薛晋,你是练武之人,眼力自是过人,这烟尘你不会还看不见吧,这次你还有何话可说?”

薛晋脸色变得极为尴尬,他还要再说话。

秦明却几步踏前,赳着头叉着腰高声道:“啧啧,你说你,都来报考金吾卫了还要偷奸耍滑,不知道这个金吾卫是最重品德二字的吗?背这半桶水都要行骗作假,日后真遇到水火之灾还不早就逃之夭夭?这种人还招来做什么!快快走吧!不要再丢人现眼了!”

这几句话说得声如洪钟,若是外人听了见了,定是觉得这少年正气凛然,不得不叫人为之起敬。但是白齐却是知根知底的,这秦明自己就是个喜欢行骗的家伙,方才要不是自己阻拦,他早就第一时间倒了桶里的水,现在倒好,一脸雄赳赳气昂昂地跑过去怒斥薛晋等人,还说不出的慷慨激昂。

秦明卸下背后的水桶,得意道:“做人呢就得诚实!俗话说得好,诚实价万金,易老爷不如看看我们的水,是不是如假包换,一滴未换!”

观水师见这两名少年一个器宇轩昂、一个文质彬彬,与旁人大为不同,登即就有几分喜欢,走过来再一瞧看二人水质,澄清透亮,无泥无沙无浮萍,确实是今早从井里汲上来的水,不由得更敬佩几分,点头赞道:“你们二人的水确实未曾换过,小六,快收了这二人牌号,记录在案。”

那名叫小六的金吾卫低声问道:“那薛晋……”

易伯立即就换了脸色,冷冷道:“这规矩便是规矩,自然不能破。”

小六只好点头道:“是!”

薛晋大怒:“好!有种!你们几个都等着瞧!竟然合起来整我,我叔叔乃是辟火司千户,我就不信我还进不了这金吾卫!还治不住你们几个小校。”

易伯不屑道:“你能不能进金吾卫那是你叔叔的本事,只是今日这第一局却是由我易伯说了算,请回吧!”

薛晋见无可扭转,气呼呼地踢翻了水桶就扭头下山,秦明龇牙咧嘴地做了个鬼脸,笑道:“怕你个屁呀!门都进不来!”

白齐故意问道:“我听说他父亲亦是百户,禁军历来可以世袭,你不怕他今后来找碴?”

秦明叉着腰道:“呸,怕了就不是我秦明!”

白齐点头笑道:“你倒是个有趣的人!不过明日笔试是你的弱项,你一切须按我要求来,可保你顺利过关。”

第六章 偷梁换柱

翌日,阳明院。

艳阳芭蕉,翠竹清风,端是一派夏日美景。

这南京城阳明院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名气虽不如茅山、明道、南轩、江东等书院,但却有一段颇为奇异又不为人知的故事。

传闻,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刘伯温等在旧城东钟山之阳兴建新宫,扩建明都城。世人都知道修建皇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便是查清龙脉,确定龙穴,绵延皇室气脉。世人未见龙脉,总想得过于神奇,其实在术士眼里,所谓的龙脉不过是畅通风、水、气、运的一条或者几条渠道罢了。整个京城就像一座巨大的法阵,选定龙穴就好比确定好这个法阵的穴眼所在,从风水学上讲,这些地方可以藏风聚气,平顺阴阳五行,进可以快速更改法阵的运行轨迹,退也可保证这些根基不被破坏,只要悉心维护,就能确保龙气绵绵不断。

而这寻找穴眼,用的自然是常说的堪舆术,观山势、察水流、望星轨、明气象,但这种办法只能确认出大致的一个范围,相当于一种粗糙的术数,可以算出大致的数值区间,至于最后准确的一点在哪里,还要用到另一种不为人知的秘术,叫点睛术。

世人皆知堪舆,却很少有知道点睛的。

须知寻龙点穴,便在这个点上,这点就犹如画龙点睛,只差最后一点,便能神龙抬头、起死回生,只是这点睛术并非单纯的某种算法,而是具体的阴阳五行应用,要利用一些很独特的道具,非经验丰富之人不能掌握。

刘伯温依据风水的势、形、气三象,确定了明都城六个穴位,名曰六脉,这其中的一处就在阳明院。此处当年还未修建书院,不过是一片乱石岗,荒凉异常。刘伯温定下大致范围后,便叫人搬运走石块,理出平地,而后密集地播撒草籽。这草籽叫归阴还阳草,不是普通的草种,而是阳地所生,又以阴法提炼,是半生不死的种子,若遇阴阳二气聚集,便能借气而生,分现墨绿、鹅黄二色,借以观察阴阳二气的具体情况。

草籽播下后,刘伯温就叫人守好此处,不再让外人入内。十日后,他再来察穴,这平地上已经长出了参差不齐的草芽,色泽青青,鲜嫩可爱,其中有一处青草最是茂盛的,已有寸许,仔细分辨,隐约还能看出八卦之形。刘伯温当即明白此处便是穴眼,因其所长阳草茂盛,所以取名为阳明二字,定为阳明穴。

这六大穴眼关乎明朝江山龙脉,自然是要严加看管,但是这穴眼分布太散,若是直接派兵驻守看管,反倒是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所以刘伯温又在这六脉之上兴建了六座不同的建筑,分作不同用途,暗中各有相应的势力进行守护,这最初的阳明院传言便由礼部尚书崔亮负责。

世事更迭,明朝从洪武到建文,再到永乐,虽然不过短短的三四十年时间,但对于市井百姓而言,早已是进入了太平盛世,这龙脉二字就久远如亘古的传说般,信者有之,不信者也有,真真假假最后都化作茶余饭后的闲聊谈资罢了。不过,这阳明院从朱棣登基后,就不再招收生员也不对外开放了,而是转型为各禁军、官员考试的场地,负责的官员也由原先的礼部尚书换为临近的兵马司负责了。当然,它的后院确实也有一处常年关闭的禁地,只是究竟是不是龙穴所在,就不得而知了。

眼下,阳明院内,黑瓦朱柱的回形长廊下,一张张暗红色的长案整齐地摆放,案桌上笔墨纸砚亦是规规矩矩地放在左侧,整齐划一,墨香弥漫。

六十余名选手顺利通过了第一轮体试,获得了此次笔试的资格。

秦明和白齐早早入了阳明院,二人原本是想挑临近的位置便于抄袭,却不想座位都是打乱的,这计划自然落空了。

秦明原本对金吾卫一职可以说是毫无概念,但是经过昨日测试,逐渐对这个岗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竟金吾卫每月可得俸禄五石,收入稳定,出门又有地位,尤其是赌坊、青楼、酒肆这些夜营性的场所,哪个不得让自己三分薄面,这等好差事何处去寻?

只不过,眼下这笔试似乎是个大麻烦了!

白齐与自己几乎是遥遥相对,中间隔了五六个位子,这距离远得,就算自己眼力再好也看不清楚啊!

考生入座,考官分发试卷,却是白纸一张,上面没有任何考题,不知道要考什么题目。

众考生面面相觑,都有些诧异。

不多会儿,这考官站立在回形走廊的天井内,这个位置,所有的考生都可以清楚地看见他,他从袖子里拿出几张纸,上描五颜六色的怪异图案,说道:“此第一道题,请诸位考生看清楚了!”

说罢,他抖了下纸张,彩纸突然无火自燃,火光迸发而出,从血红到橙黄再转青绿,而后还有紫蓝、亮黄等迸现而出,五彩缤纷,煞是绚烂。

考生一个个刚要惊呼,考官就压了压手掌,道:“这一题,请诸位考生根据火焰的颜色,写出纸张上所涂抹的矿石种类。”

话音刚落,众人皆哗然,若是寻常观焰火辨别燃烧物质倒也不难,只要稍有经验的金吾卫大都分辨得出,但这纸张上的矿石粉末毕竟量少,铜矿、铁矿、长石、朱砂、硫矿,五种矿石与纸张一同燃烧,焰火串色,持续时间极短,这就很难辨别了。

此谓,眼识五味火。

紧接着,考官又出第二道题,却是蒙眼听音辨位题,考官道:“金吾卫者,时常要身处黑暗无光之地,若眼不能识,便要靠双耳定位,此题考察诸位耳力,耳不聪者,自然要被淘汰。”

考官蒙上众人眼睛后,安排了五十余人在考场内不停地来回走动,最后从八个门分别退出,考生要根据听到的脚步声辨别出人数,以及退出的准确位置。

此谓,耳辨八方音。

第三题,是一道关于大明律中失火、纵火、遇火情不施救该当如何处罚的问答题,此题考察生员对法理的认知,也是大有必要。

最后,还有一篇关于安邦护国的策论,这自不必说。

这四道题,除了第一道、第二道还尚能猜测一番,其余两道对秦明而言,简直难上青天!他急得抓耳挠腮,两只眼睛骨碌碌地四处瞧看着,却不想监考的考官一戒尺打了过来,清喝道:“不许左顾右盼!不许交头接耳!凡是发现抄袭者,一律逐出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