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扶起高丽王,微笑道:“这是圣人和圣上教导我的美德,我不过照做而已。”
于是此事定下,高丽王将岛屿上十几户渔民送给明军干活。另外,高丽王也命令人带来许多物资帮明军安营扎寨。
不仅高丽王以高丽的名义送来了物资,高丽官宦们也以自己名义送来不少好东西。新鲜的蔬菜瓜果肉类等食物不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也不少。
新鲜的食物自然是吃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朱标全部交给四位商人。
“只允许你们拿两成,剩下的我要分给将士们。此次出航,他们立下了大功劳,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朱标半开玩笑道,“这个就不收你们税了。但你们购买高丽的货物,回大明销售的时候,可不要忘记交税。”
四位大商人立刻连连道“知晓”。
晚上,四位大商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抱团经商,一边嘲笑高丽人。
“他们还以为我们是来帮知省赚钱呢。”
“他们自己贪婪,就因为人人贪婪。我们知省的高德大义,他们懂个屁!”
“是啊,就算我们愿意分给知省部分钱财,知省也不要,只叮嘱我们缴税。唉,知省为大明、为百姓之心,燕雀安能知之?”
“他们配当燕雀吗?就是一群井底之蛙而已。”
“知省对我们这么好,回去之后除了缴税,我们也该做点其他事。再者,知省仁德,也喜欢仁德之人。诸位意见如何?”
“我当然没意见。只是我们的供奉捐赠,知省不收啊。”
“笨,知省不收,但我们可以自己施粥施药,出钱安置流民做工。”
“说得对!唉,知省把这些事都做了,我都忘记以前我们每年对百姓生出恻隐之心时会做的事了。”
“这才是好官啊。”
商人们感慨,决定回去就看怎么自发帮衬知省。
什么好感不好感,利益不利益,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帮助一个好官。
嗯,就是这样。
……
“原来标儿你和他们说了这些啊。”廖永忠感叹,“真没想到这么容易。”
朱异也点头:“还有那大元皇帝……我相信燕王肯定能获胜,但就算仗还没打完,大元皇帝也确实是病死了。”
这是他们快离开北京的时候,曹国公派人传回来的消息。
廖永忠再次感慨:“没想到高丽王还是个痴情种。完成了对亡妻的承诺,他才愿意投靠大明。”
朱标不由翻了个白眼:“他确实对亡妻有感情,但可不是为了亡妻才犹豫!”
廖永忠:“啊?”
朱标又道:“而且别看达成这个目标用时很短,一点都不容易!”
大概是为人师长太久,朱标立刻就进入老师状态,给两人剖析高丽的事。
元朝打败高丽后,高丽虽为藩属国,但基本王位更替和重大内政都由元朝决定。
元朝皇帝多次决定将高丽废藩立省,但因为高丽往元朝皇帝后宫送去了许多美人吹枕头风,再加上收买朝臣,以及元朝皇帝想励精图治者皆短命,高丽国王之位才得以保全。
现在的高丽王王颛在元朝当了十年质子,在当质子期间娶了元朝宗室女当妻子。
你要说他们俩感情好不好?那肯定还是有感情。但王颛在至正十六年杀亲元大臣奇辙,恢复高丽旧制国号的时候,可没想过王后该如何自处。所以王颛不是什么恋爱脑。
“王颛对元朝并不亲近。他趁着红巾军起义,想要脱离元朝。但之后他遭遇国内大旱、红巾军进攻高丽、国内大地主大豪强反扑后,对改革心灰意冷,重新回归元朝。”
“但他决定叛元时处死的大臣奇辙是奇皇后的兄长。他杀了奇皇后的兄长,灭了奇皇后的家族,在奇皇后的枕边风下,元朝皇帝要罢黜他,立德兴君为高丽王。”
“于是王颛再反元朝并且成功打退元朝一万骑兵。之后他又打退红巾军,再次踌躇满志,却因为亲信谗言屠戮四大将领,还遭遇政变。”
“四将被杀和兴王寺之变后,王颛亲信几乎全部被杀。此时王后又难产而死,王颛便借此事颓废了。”
朱标有点口渴,廖永忠和朱异赶紧为他倒水,两人差点撞一块儿去。
朱标喝完温水,润了润喉咙,继续道:“不过他也就颓废一阵子而已。大家世族亲元,儒士新秀抱团,他谁也不信,就任用了贱民僧侣辛旽为国师,重启改革,自己以情伤为名退隐幕后。辛旽干的不错,但权势俱增,两者又起了冲突,恐怕辛旽也快死了。对了,辛旽就是之前那个在我和高丽王说话的时候插嘴,被我用燧发枪吓了一跳的人。”
“这个人啊,雄心壮志他都有,但怯懦多疑、志大才疏,让他成为不了雄主。我先用明军火力吓唬他,然后告诉他奇皇后的儿子要当残元的新皇帝,最后给了他台阶下。这三点,缺一不可。”
朱标无奈:“要总结出这三点,我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去打探消息,又花了多少精力梳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别看我不到两个时辰定乾坤。这和唱戏一样,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啊。你们二人也是有名的文臣武将,怎么会说出如此幼稚之话?更让我惊讶的是,你们出使高丽,居然一点准备都没有,全靠我来说吗?!”
廖永忠惭愧:“我确实对高丽并无太深了解。”
“我不是文臣,我只是个商人。”朱异理直气壮。
朱标:“我回去就和朱老先生告状。”
朱异:“知省我错了!”立跪!
廖永忠无语极了。朱异这家伙真的能和高丽谈好贩卖废旧武器的生意吗?
第181章 为废藩立省打基础
朱标说的这些道理,廖永忠和朱异不是不懂,只是在面对高丽的时候,他们无意识地忽视了。
以廖永忠为例,身为身经百战的水军大元帅,他难道不知道不打无准备之仗?
哪怕朱元璋下了紧急任务,让他立刻拔营出发,他也会在船上赶路的时候,尽可能的了解更多情报。
但朱元璋告诉廖永忠去打高丽,他就脑袋空空,直接上阵了。
说这是愚蠢也不对,只能说这是根深蒂固的轻视。
哪怕高丽趁着元朝内乱打退过元军,趁着红巾军内讧和被元朝两面夹击打退过红巾军,高丽是真的有胜绩。廖永忠还是看不起高丽。
不过廖永忠这样的轻视,强大的明军和火力足以支撑住。
其实稍微强大一点的中原王朝割据势力的军队,都能在高丽打个几进几出——高句丽不是高丽。然后留下一堆废墟让高丽王室重新修建都城。
所以朱标并不认为廖永忠愚蠢,只是不如徐达他们那样真正的大元帅一样聪明。廖永忠虽然头上有个“水军大元帅”的头衔,实际上只是一员厉害的大将而已。
打仗的最高境界,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战场上轰轰烈烈打来打去看似豪迈,但就算死伤比例是十几个人比几千上万,这十几个人的命也是命,是大明的百姓大明的兵。
何况打仗要消耗大量武器粮草。
现代战争基本都以情报战为起手,最好能在谈判桌上一击制胜;其次也要在情报战中得到对方的要害然后尽可能让其要害瘫痪。
这就是朱标对今后大明大部分战争的追求。
在王朝内部稳定后,水军一般都会衰落,甚至直接裁掉。
但大明的水军会变成海军,廖永忠身为水军大元帅,将成为第一批海军大将。
以后廖永忠要面对的敌人,都是以前他看不起的蛮荒之地的人。这些人会抢劫大明的商船,骚扰大明的海域,阻拦大明的航线。如果廖永忠不改变他的想法,将来大明海军会吃大亏。
看着廖永忠脸上不作假的羞愧,朱标松了一口气。身为优秀的将领,廖永忠很容易就听进去了自己的劝导,很好。
朱标只点明了廖永忠、朱异两人在这次行动中犯的错误,没有继续唠叨,然后就去休息了。
廖永忠继续对着朱异嘟嘟囔囔,问朱异能不能行。
朱异好脾气地应着,谦虚地说自己会尽力。
朱标离开前担心朱异自己也怀疑自己,特意告诉朱异,自己观察过朱异做生意,以朱异的能耐,只要拿出平常的水平,诚信地做生意,就不会有问题。
朱异虽然只做送上门来的生意,但他的生意经确实念得不错,而且是个良心商人,每个人和他做生意,无论赚钱赔钱,都不会说朱异一声不好的话。
朱异把大儒亲爹朱升所教授的程朱理学完全运用在了经商上。
什么?程朱理学和经商有什么关系?当然有!没听过儒商吗?圣学岂是如此不便之物!——朱异如是说。
朱升气得拎着拐杖,追了他两条街,然后把他送给了叶铮当徒弟。
所以朱标对朱异很放心。
朱标此次前来和高丽做生意,不是为了坑高丽。他是真的想站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用贸易来解决高丽现在民不聊生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历史研究的定论上,国外和国内双标很严重。
比如历史中公认的幅员辽阔X大帝国的地图,里面都是大大小小分封国藩属国。
如果以明朝举例,那就是使用明朝年号、向明朝朝贡、明朝可以决定其国王更替、国王登基需要请明朝天使来参加典礼才算合法的国家,按照他们的标准,就是明朝的疆土。
但在国内,算历代领土的时候,领土小一点的时候可以按照同款外国标准;领土一大,历史研究界就不认了,只能算中央直属。
再比如元朝设立了征东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王担任,名义上高丽已经是元朝直辖,且内政外交都由元朝决定,高丽王只能娶元朝宗室女为后。就这样,后世元朝的地图上也没有高丽,还有一群国内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绞尽脑汁寻找高丽不是元朝领土的理由。
如果说“你他丫不是双标吗”,他们就会回答,我们的历史研究需要严谨,和西方不一样。
但那是后世。
现在,人人都知道征东行省和岭北行省一样,都是元朝的领土。
洪武皇帝雄心勃勃,他的制度大部分都沿袭自元朝,掺杂一部分盛唐强汉,就想搞出个“最强大王朝大杂烩”。
明初初的各种军事行动,都是冲着继承元朝的领土去。
无论是征东行省还是岭北行省,亦或是名为吐蕃的宣政院辖地,在洪武皇帝的心中都已经是大明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洪武皇帝早期的军事行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只是后期为了让百姓能活下去,洪武皇帝只能休战,转攻为防,并设置“不征之国”(但洪武皇帝默许了代表更亲近大明势力的原元将李成桂夺得政权)。
永乐帝也继承了洪武皇帝这个思想,并且有继续扩充领土,比元朝更强的愿望——他对海洋很感兴趣,并目光卓越的发现了南洋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设置了三宣六慰和旧港宣慰司。郑和下西洋期间,南洋和南越还有大明驻军。
但很快,永乐帝的儿子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永乐帝的孙子是从深宫里长大的孩子,眼光确实不如洪武永乐二帝卓越,迅速放弃了南越,撤回了驻军。朝中名臣为防“奇技淫巧”“好大喜功”,烧毁郑和下西洋几乎全部技术资料。
那之后,三宣六慰和旧港宣慰司基本形同虚设。几十年朝贡一次,明朝皇帝问出了比清朝道光帝同款(甚至更傻)的话,三宣六慰和旧港宣慰司在哪?
现在朱标所在时空的历史还没行进到这一步,洪武皇帝和满朝文武都认为继承元朝的广袤土地是理所当然——武官还认为,如果能比元朝强,自然更好。
因此高丽在目前满朝文武心中,属于“内政问题”。
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改土归流的好处已经初步体现——一年两熟乃至三熟的地区,已经产出了第一批粮食。根据地方官员报上来的统计数字,最迟明年年底,这些地方就不需要朝廷再支援粮食,甚至可能向朝廷提供粮食。
高丽王反复无常,朝廷不信任将高丽交给高丽王。朝中主流意见是,要么不打,要么换一个高丽王,最终的计划是完成元朝对高丽未竟的废藩立省。
当蒸汽船出现后,从海津镇港口出发,只需要一日就能看到高丽半岛的海岸线,到达开京附近的海运不到三日。
这还是廖永忠第一次率领蒸汽战船出征,小心谨慎后的结果。多练习几次,大明水军能在两日内把船开到能看到开京前方的入海口。
等这个消息带回去,朱标相信朝中的意见立刻就会统一——高丽必须废藩立省!
离京城不到三日距离的地方是个自治藩国?大明的君臣在北京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时候,还要防着高丽?大明君臣的脑子没病。
如果在陆地上只有三日距离,恐怕都归入直隶省了。
既然肉眼可见的未来,大明将要派官员去高丽屯田、教化,救济百姓维持秩序,朱标先就要埋下一颗种子,让高丽不至于太烂,以免大明派去的基层官员活活累死。
等高丽和大明海域放开之后,海商能为百姓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百姓还能来到目前急缺人口的大明做工或者加入屯田迁徙行列。
不必担心语言问题。大明的百姓也不是都能听得懂官话。现在对基层的控制都是先使用文字,然后由当地看得懂的人去传达命令。
这一点在高丽也一样。因为高丽的官方文字就是汉字。
朱标睡觉前,不由轻叹了一声。
藩属国等于“随便它烂”,变成行省后就要考虑民生经济教化等一系列问题,怪不得历朝历代行事都如此谨慎。
甜蜜又沉重的负担啊。
朱标在到达高丽的第一日就完成了大半既定目标,剩下的几日就往返于宴会和游历中。
无论收集了多少信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朱标要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高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才能为接下来的经济政策做决定——高丽离北直隶就只有蒸汽船一日航程,朱标预计“高丽省振兴计划”,很可能会由他主导。
宴会中,朱标以严苛的士大夫道德,拒绝了饮酒和美色,只愿意和武将谈论行军打仗,和文臣谈论四书五经。
辛旽掌权之后,高丽朝迅速培养了一批科举上位的儒士。
高丽朝的大地主大豪强都是依靠元朝发家,想要在改朝换代中更进一步的中小地主士绅的代言人就是这群儒士。
这一点和华夏王朝基本一致。
为了扳倒高丽国内的“大世家”,这些儒士和新晋将领基本都倾向大明。他们讨好朱标,希冀成为华夏新王朝在高丽的代言人。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真正的希望高丽的百姓过得如同华夏百姓一样富庶的有识之士,即便朱标不认为华夏的百姓和富庶有什么关系。
有识之士的理念更激进。当年推动元朝对高丽废藩立省,就有这群人先辈的影子。
高丽很早就是华夏的藩属国,高丽包括官制、衣冠、文字、习俗等所有和文明相关的东西,都与华夏一致。
现在高丽既然离华夏王城的京城如此近,那么成为“直隶省”也不是遥不可及吧?
他们就能一跃成为靠近华夏京城的贵族了!
朱标笑着应付这些人,不断说“高丽王既然已经降服,大明肯定要保证他的王位”等符合道德的话。
不过朱标也承诺,高丽和大明以后联系会紧密。以后他们不必再担心高丽的百姓因为大世家大豪强圈地而饿死,因为大明有大量的土地急需开垦。
“云贵两广一年能收获两次到三次粮食,他们迁徙到了南方,只要勤于耕种,肯定每年家里都会有余粮。”朱标微笑道,“不仅是屯田。燕王和曹国公打下岭北行省之后,那里的草原,我们也需要人放牧养马。如果他们留在高丽,待受灾的时候,他们身为大明的百姓,自然也会受到大明朝廷的赈济。”
“放心吧,以后高丽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朱标安慰道,“这一路走来,连开京都如此荒凉,让本官实在是心中难忍。所以本官不怪你们僭越之语,你们都是为了百姓着想啊。”
偷偷前来求见朱标,向朱标坦明心声的郑道传、赵浚、尹绍宗等儒生皆泪流满面。
朱标一边拒绝这些新兴士大夫阶层的请求,一边对他们表示赞扬;另一方面,他也接受原本站在元朝那边的大世家的邀请,夸奖他们对元朝的尽忠并无过错,只是遇到改朝换代了而已,让高丽大世家的代表惴惴不安的心也平定下来。
这期间,朱标除了带着廖永忠和朱异,还轮番带着军中的年轻将领和年轻文人,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教导他们应该如何与高丽人打交道,并在回到住所后抽查他们对今天一天观察的成果。
几日后,军中年轻将领文人私下不再称呼朱标的官职,而是以“先生”称之。虽然朱标并未收他们为徒,但他们心中接受了朱标的教导,认朱标为师。
不过军中年轻将领在军中接受启蒙教育的时候,用的都是朱标撰写的课本和教学大纲。他们确实可以厚着脸皮称自己是朱标门生。
廖永忠有些担心:“标儿,朱将军让你出门休息,你怎么还这么累?”
朱标疑惑:“累吗?不累啊?”
廖永忠更疑惑:“你又要应付高丽人,还要教导军中那群小兔崽子,这还不累?”
朱标比廖永忠更疑惑:“这哪里累了?挺好玩啊,我就是在休息。”
廖永忠:“……”我从未见过如此的休息。
此刻,他想起了洪武皇帝那可怕的精力。只能说,不愧是皇上的太子?
朱标没说谎,他真的很放松,很自在。
朱标只有在肩负自己视野内的百姓和将士性命的时候才会累。出使高丽,顺便指点一下“后辈”,这不就是放松吗?
谁不喜欢站在高高的立场上被人吹捧着侃侃而谈啊?不费心的事,当然不累。
何况高丽虽苦,苦的是百姓和没有权力的皇室。无论是大世家还是中小士绅,家里都有充足的山珍海味。
这些大世家和中小士绅已经包揽了明军的日常开销,朱标过得比在北京还奢侈。
难得享受啊。
第182章 大元的新贵朱文正
朱标白天和高丽上流社会推杯换盏(喝的是白水,朱标声称白水养生),晚上把人物和消息记录下来,整理自己手下的探子探听不到的消息。
当他的老下属杨宪在他向大明递送了此次行动的消息,主动请缨来高丽帮忙当情报递送员的时候,朱标已经将与他见面的大大小小贵族官吏和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理清楚了。
杨宪看到了朱标列出的表格,一眼看下去有点晕。
“希望皇上能看得懂。”朱标道,“虽然直接看结论也行,但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啊。皇上得自己学会梳理这些,在朝中才不会被蒙蔽。”
杨宪欲言又止。
他憋回去的话是,皇上看到这令人头晕的图表,恐怕会直接放弃思考,让太子你代替他思考。
“标儿,结论是什么?”廖永忠看了许久,已经放弃思考。
朱标道:“王颛这个高丽王当不了多久了。无论是大世家还是中小士绅,都想杀他。”
大世家憎恨王颛的改革,哪怕王颛妥协了;中小士绅憎恨王颛的改革不彻底,哪怕王颛是提拔他们的人。
王颛在明面上没有子嗣,又已经年老体衰,还沉迷男色。华夏王朝都已经改朝换代,高丽贵族们也想改朝换代,自己当上这个新的王朝在高丽的代言人。
朱异疑惑:“高丽王没有子嗣,又已经年老,他们连这点时间都等不了吗?”
朱标道:“高丽王在失去拥有子嗣希望后,就会从宗室过继……或者找一个私生子回来继承王位。有了合法继承人后,他们再要谋夺高丽王的位置就会难一些。不过最主要的是,利益不等人啊。”
朱标轻笑一声,道:“现在高丽兵权不在王颛手中,等王颛彻底和大明理清利益关系后,大明就会支持王颛一家的统治。他们再做什么就迟了。所以他们要赶着除掉王颛,代替王颛投靠大明。”
杨宪装作自己看懂了图表的样子,道:“随他们狗咬狗。反正赢的人我们再册封就是了。”
朱标摇头:“一旦王颛被杀,大明就要出兵了。高丽王朝没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那么这个王朝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杨宪问道:“标儿,你支持废藩立省?”
朱标叹气:“离北京就只有不到五日路程的地方,不废藩立省,让谁当藩王?燕王吗?我看正哥这个燕王当不了多久了。”
北平都成北京了,北京城怎么能是藩王的领地?朝中大臣们已经在磨刀霍霍向燕王,准备给燕王挪地方了。
既然燕王戍边,那咱们的边界往北移动了,燕王就该去更北边。
杨宪又问道:“标儿,你认为燕王该如何处理?”
朱标笑道:“正哥本来就只喜欢打仗,不喜欢治理。现在我都不知道我是燕王还是他是燕王。所以燕王可以像一个普通官员一样,该领兵领兵,该当文臣当文臣。不设常驻藩国。设置藩国是因为有些地方朝廷不好管理。但有了蒸汽机,内燃机就不远了。更多更小型的像战船一样的交通工具就会出现……”
朱标感叹:“大明现在的领土,没有哪个地方是朝廷的军队在一个月之内到达不了的。那么藩王就没有必要了。”
廖永忠和杨宪听着朱标轻描淡写的话,不知道为何,心中涌出一股不知名的澎湃之情。
这种感觉,和皇上称帝时一样。
“趁着现在只有正哥一个藩王,撤了就撤了。正哥心里不舒服,等大明有钱有粮了,别说岭北行省,还有瓦剌的祖地准噶尔,以及蠢蠢欲动的南洋,正哥有的是地方撒欢,他就高兴了。”朱标皱眉,“唉,结果还是要转到钱粮上。”
众人失笑。
虽然朱标显得非常头疼,但他们心中想着朱标所描绘的未来,就不由生出笑意。
朱标瞥了几人一眼,道:“我现在是休假,不想那些令人头疼的事。”
“好好好。”杨宪道,“我不问了,你好好休息。”
朱标于是好好休息,连夜约了一个叫李成桂的将领吃烤肉。
李成桂从高祖父李安社起,就入仕元朝,家族世袭元朝双城达鲁花赤一职,并改蒙古名字。李成桂又名咬住,他爹李子春又名吾鲁思不花。
李子春在元朝式微、高丽脱离元朝控制时投靠高丽,李成桂继承父亲职位后,现在是王颛手中一员悍将。
朱标并不知道这位李成桂在十几年后会成为李氏王朝的开创者,他找李成桂来,只是因为李成桂虽然长期在高丽北方,但家族是全州李氏,对全州很了解。
高丽全州如今已经改名叫完山。作为高丽半岛最南边的州,在倭患四起时,全州多次遭遇倭寇骚扰。李成桂对倭寇咬牙切齿。
完山下方有一个岛屿叫济州岛,它离倭岛的九州群岛只有三四百公里,九州岛就是倭寇盘踞最大的大本营。
济州岛原本是元朝直辖,元朝军队就在济州岛上磨刀霍霍向倭岛。可惜忽必烈之后,元朝皇帝除了目前已经病逝的老皇帝,没有一个长寿的,结果他们就磨了几十年的刀,没能一雪前耻。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一死,元兵从济州岛撤兵,济州岛就归高丽管辖。
济州岛还有个小国王,号称“星主”,据闻此称号是新罗某个国王所赐。
因为倭寇肆虐,高丽又自顾不暇,济州岛十分混乱,包括国王在内的岛民的生活都类似于原始部落。
“倭寇骚扰大明海域,大明迟早会对倭寇出兵。济州蛮荒之地,原是元朝为攻打倭岛的驻兵之地,大明应该也会选在这里驻兵。”朱标没有说“询问高丽王是否能驻兵”这种话,十分轻描淡写地决定了这件事,“你对倭寇和倭岛了解多少?为何倭寇在洪武元年突然犯边?”
李成桂也没有对朱标突然要在济州驻兵表示异议。
第一,这本来就是元朝军队驻扎地,元朝能来,大明当然也能来;第二,济州一片蛮荒,高丽对其并不上心。
后世有许多人吹高丽水军,其实高丽有许多水手和渔民,但水军其实很烂。他们内部官吏明目张胆的贪污比华夏王朝最烂的时候都更垃圾,就算给蒙古人造战船都能偷工减料,何况自己的战船。他们的战船,也就能沿着海岸线跑跑。
忽必烈远征倭岛时,因为蒙古人不懂海军,带的是南宋内河水军和高丽海军造的船,结果台风一来,船全翻了散了。这就是倭岛的“神风”庇佑。
高丽海军如此没用,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远航执行任务,也就是出几艘船运陆军而已。所以他们对岛屿就更不重视了。
全州离倭岛近,就算不特意打听,全州李氏对倭岛政权的了解也比较详尽。
听了李成桂所说的几个人名后,朱标脑海里立刻闪过“聪明的一休”几个字,然后瞬间明白,现在正处于“室町时代”的前期,南北朝之乱。
“原来倭岛正处于乱世啊。”朱标叹气道,“怪不得了。那些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倭寇,大概就是南逃战败贵族的私兵吧。”
李成桂道:“是的。如果皇上要出兵,我全州李氏定效犬马之劳!”
朱标摇头:“不用了。你们高丽连年兵灾,怎么还经得住远征?你们好好恢复经济和生产,扫灭国内匪患,防备北方就好了。再给你们增加负担,圣上于心不忍。”
李成桂表现得感动不已,立刻对朱标说了一个隐秘的消息,博得朱标好感。
大明要卖更先进的火器给高丽,高丽君臣都很高兴。但有一位叫崔茂宣的小官说自己从一个叫李元的焰硝匠手中掌握了火药的制作方法,不用向大明购买,可以自己研制火器。高丽朝臣皆不相信崔茂宣的话,纷纷嘲笑他。
李成桂也不相信。但他还是把这件事说出来,以防大明天使得知后,心生不满。
没想到朱标却失笑道:“他确实有可能学得到。毕竟民间焰硝匠很多,算不上什么秘密。只是军队用的火药配方和民间在节庆日燃放的烟花爆竹肯定不一样。这个你是将军,你肯定很明白民间铁器和军队兵器的区别。”
李成桂连连笑着称是。
其实李成桂已经相信了崔茂宣的话。但崔茂宣投靠的是崔氏,而崔氏和全州李氏并不和睦。如果崔氏掌握了火药,恐怕会单独禁止完山使用。李成桂才向朱标告密。
他见朱标毫不在意,心知那民间火药配方恐怕在大明官府眼中就是个变戏法的道具,顿时心头一松。
只要他向大明购买足够的火器,崔氏哪怕得到了元朝民间火药配方,又有何用?
李成桂满意而归,将这个消息带给了自己一方势力。
很快,朱异就和李氏做成了一笔双方都很满意的大生意。
崔氏知道此事后,也立刻放弃崔茂宣,转而向朱异寻求合作。朱异和气生财,来者不拒,又和崔氏做了大生意。
高丽王王颛得知消息后,只要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削减了宫中部分美少年的开支,增加了好几笔订单。
其他世家贵族也纷纷跟进。
朱标喝茶。
这就能看出高丽王对朝中掌控力很差的好处了。高丽从国王到小贵族,都得咬牙向大明购买火器。
元朝曾经对高丽的火器输入卡得很严,高丽君臣也不重视这个。大明是个好宗主国,只要高丽国王允许,就毫不吝啬敞开了卖。大家的武器都更新换代,岂不美哉。
“该去济州看看了。”朱标自言自语。
高丽王对明军驻扎在离开京如此近的地方还是很担心。当听说明军要在济州安营扎寨,对付倭寇,立刻又咬紧牙关拉来了一批物资送给大明,全力支持明军驻扎济州。
明军既能离开开京,又能帮高丽抵挡倭寇,高丽君臣乐坏了。
朱标带着高丽王朝上上下下的不舍,留下了一艘船保护继续做生意的朱异,和廖永忠登船驶向济州岛。
朱标都完成在高丽大半战略目标,去济州岛查探倭寇情况了,朱文正和李文忠这仗还没打完。
陆地打仗,就是这么麻烦。打仗一整天,行军一个月。
李文忠好不容易找到朱文正的消息是,朱文正已经扮做某不知名小部落蒙古贵族光明正大地进入了蒙古贵族驻扎的帐篷去,和其他蒙古贵族一起吃着烤肉跳着舞,好不快活了。
甚至有几个蒙古大贵族看中了朱文正,都考虑收朱文正当养子或者女婿了。
朱文正得到李文忠消息之后,居然率领他的“蒙古骑兵”,把李文忠打跑了,还抢了李文忠几匹马。
李文忠:朱文正!我凸(艹皿艹)!听到了没有!我凸(艹皿艹)!
朱文正用这个功劳,终于得以见到马上要登基的残元新皇帝,也就是奇皇后所生的皇太子,然后皇太子看重,成了皇太子的近卫。
朱文正非常担忧道:“殿下,小股明军出现在附近,肯定大军就在后面。我们应该放弃这个营地,离开这里!”
皇太子身边将领看不惯这个突然出现的没有大根脚的小贵族,纷纷道:“草原是我们的地盘,明军来了又如何?我们大可以诱敌深入,一举消灭!”
皇太子游移不定。
一边他看朱文正很顺眼。他曾经仪仗过的扩廓帖木儿就是没有大根脚的悍将,朱文正可能是第二个扩廓帖木儿。
但正因为朱文正无论是军事才华还是根脚都太像扩廓帖木儿,让鞑靼的大根脚贵族们十分警惕。
他们都不乐意一个“泥腿子”再次跳到他们头上。
皇太子一边要仪仗草原上的大根脚贵族,一边又想把朱文正培养成亲信,进退两难。
皇太子只好折中问道:“如果我给你足够的兵马,你能打赢明军吗?”
朱文正苦笑不已:“殿下,我给你说实话,我就在大明那个燕王抢我牛羊的时候和他打过几次,还被他打跑了。这次我遇到的明将看上去是个没用的废物,我才赢了一次。如果面对明朝大军,我真的没信心啊。”
站在朱文正身后冒充亲卫的“没用的废物明将”李文忠:???
为了大局,我忍!
李文忠忍耐着听朱文正狂吹燕王有多厉害,如果带兵的是燕王王庭还是继续北逃吧。明军不都是他遇见的那种废物将领,还是小心为上。
李文忠觉得,今天比瞒着标儿,更锻炼他的忍耐和演技。
第183章 朱家驴儿不负所托
因为新秀朱文正坚定不移地劝说即将登基的皇太子赶紧离开这里,所有蒙古大贵族都站在了朱文正的对立面上。残元王庭最终决定备战,不迁徙。
不过皇太子将朱文正和他的人安排在守卫王庭最内部的防线上。
皇太子对朱文正说:“贺兰,你的谨慎很有必要。如果战争走向不对,立刻护送王庭亲属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