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上一章:第69章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下一章:第71章

  若此举是朱元璋所做,张昶并不惊讶。可一黄口小儿?张昶真是对这个陈标好奇极了。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张士诚已经褪去了以前的英雄豪气,张昶不再认为张士诚可能会危及大元。

  此次为了替大元挡灾,张昶决定让张士诚自立为王,吸引朱元璋的仇恨。

  哪知道,张士诚倒是如他所愿称王,陈标又中途插手,让张士诚和朱元璋签订了短暂的停战协议,共同将矛头对向大元。

  张昶真是亲手杀了这个叫陈标的孩童的心都有了。

  “不知道他究竟是师承何方。”张昶看着书信,喃喃道,“他的师承,为何要掀起乱世,导致这民不聊生?”

  宋末乱世如何,难道那些人没在史书中读过吗?

  只有一个稳固的王朝,一个和平的环境,才能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些人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就掀起乱世,导致群雄争霸。

  群雄倒是争霸了,百姓何怜?!

  ……

  “阿嚏。”陈标揉了揉鼻子,“廖永安将军应该已经被放出来了吧?”

  朱元璋赶紧替陈标披上毛茸茸披肩:“应该吧。”

  陈标将毛茸茸披肩丢开:“这个时候就穿毛皮了,冬天的时候穿上了?我套个棉外套就好。”

  朱元璋锲而不舍把毛茸茸披肩往陈标脖子上套:“冬天就多穿几件。快穿上,别感染风寒。”

  陈标使劲逃跑:“不穿,不穿,哎哟……”

  他一头撞到满脸怒气的李善长身上,被李善长扶起来。

  朱元璋看到满脸怒气的李善长,立刻神色慌张,转身就跑。

  李善长提着袍角跟在后面追:“你给我回来!赶紧回去干活!”

  朱元璋突然打下了很多地盘,李善长车马劳顿在各地出差,亲力亲为统计了各地情况之后回到应天。

  他一回来就发现朱元璋居然把公务都堆到柜子里,上面张贴了一张纸条,“李百室亲启”。

  李善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勤劳的主公,何时变得如此惫懒了?!这天下都还没打下来,主公先把勤政的优点丢了?

  岂有此理!

  李善长气得七窍生烟,若不是怕吓到陈标,他已经提着自己的几米大刀,当街表演一个弑主了!

  朱元璋心虚。

  陈标被困洪都府,他担惊受怕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父子俩团聚,朱元璋就想多享受一下父子温情、天伦之乐。

  公务嘛,紧急的他已经处理了。这些不是很紧急,等李善长回来,李善长多熬几个夜就能做完。

  我朱元璋没有偷懒!

  先跑了!

  陈标歪头:“爹这是怎么了?李先生为什么会如此生气?”

  李贞抱起陈标,道:“你爹把他该做的工作推给了李先生。标儿,风大,回房。”

  陈标下巴一缩,面露嫌弃的神情:“啊?爹怎么能这样?”

  他双手在嘴边做喇叭状:“爹!你别跑啊!你有本事把工作推给李先生,你有本事挨李先生的揍啊!”

  朱元璋一边逃跑,一边大喊:“坏标儿!等会儿我就过来踢你的屁股!”

  陈标大笑。

  李善长本来满肚子气,听了陈标和朱元璋的对话,气消了,还忍不住笑出声。

  不过主公还是得抓回去加班的。不能纵容主公把工作推到别人身上的坏毛病!

  李善长拖着朱元璋离开,朱元璋没能踢到陈标的屁股。

  朱元璋这一走,就几日没能回家。

  陈标已经习惯朱元璋的忙碌,何况他最近有些嫌弃每日在家和弟弟们吵架的幼稚老爹,并未想念朱元璋。

  他安心待在家中,一边张罗扩建印刷工坊,一边教弟弟。

  陈标看到家中又有小孩用的东西被他娘支取出去,心头一梗,但还是给了他娘一箱子家里工匠新做的绘本和玩具。

  “让人好好教他们,我不想为他们收拾烂摊子。”陈标沉着脸道,“娘你盯紧他们,如果他们被仆人教导成有飞扬跋扈的苗头,可以把他带回家,我来教。”

  陈标已经接受了自己封建家族嫡长子的身份,接受了自己会被庶出的弟弟妹妹拖后腿的现实。

  与其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累赘甚至敌人,陈标愿意培养他们。

  马秀英露出欣慰的笑容。

  她揽住陈标,道:“你如今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那个庶出的妹妹该启蒙了,我才在家里拿了一些东西。不过明年或者后年,你可能会有更多的弟弟妹妹出生。待他们成长到需要你教导的时候,你估计都十五六岁了。”

  陈标疑惑:“为什么是明年或者后年?算了,无所谓。十五六岁?娘你要帮我挡这么久?不需要,我现在就已经接受现实。”

  马秀英哭笑不得:“不是你接不接受现实……标儿啊,虽然你从你弟弟刚出生便带起,但我怎么可能让你这样费心费力照顾其他女人的孩子?他们需要启蒙读书的时候再由你教导,刚好合适。”

  陈标心头舒服了一些:“也对。不过娘,三岁看老,这群人小时候就不能娇惯他们,否则将来他们会看到我的手段。”

  陈标做出了一个超凶的表情。

  马秀英道:“放心,她们不会。如何教养孩子,由我说了算。”

  马秀英底气十足。

  因朱元璋将自己分成了朱元璋和“陈国瑞”,小家变成“陈家”,所以去见其他女人的时间很少,见面也就是睡觉。那些女人连争宠的机会都没有,每日战战兢兢,哪敢有一点跋扈?

  马秀英尽心尽力照顾这些妹妹们,让她们颇为依赖自己。

  马秀英甚至怀疑,或许自己在妹妹们心中的地位远远高于朱元璋。每次妹妹们见到她,都抱着她的手臂不撒手,恨不得贴在她身上。

  陈标听娘亲这么说,立刻把这件事丢到一边。

  六七年后的事,六七年后再说。既然他娘说他不用管,他就不用捏着鼻子委屈自己了。

  不过陈标还是在疑惑,为何明年或者后年,爹就会有新孩子出生?

  很快他就不疑惑了。

  正月,陈标还在睡梦中,被鞭炮声吵醒。

  他听周围人欢呼的声音,才知道朱元璋在正月初一正式自立为“明王”,以李善长和徐达为左右相国,置百官。

  明王?这是什么鬼?

  陈标疑惑极了。

  李贞为陈标解惑:“这是明王与吴王约定中附加的条件。主公放弃‘吴王’的称号,不与张士诚争抢。”

  陈标挠了挠头顶的毛茸茸小帽子。

  朱元璋是先称明王,再建立大明朝吗?呃,脑子中空空如也,不知道。

  不过这不重要。

  “我爹得了什么官?”陈标激动道。

  他爹的官职关系他之后的生活质量!

  李贞的表情略有些尴尬:“国瑞……啊,国瑞没有官职。”

  陈标激动的表情僵在了脸上:“嘎?我陈家为主公出生入死殚精竭虑赴汤蹈火,为何我爹没有官职?!”

  李贞为朱元璋打圆场:“可能国瑞的职务特殊,不好安排明面上的官职。再等等,国瑞肯定会有官职。”

  此刻,刚就任明王的朱元璋双手托着下巴,语气幽深:“你们想好没有?我给我自己安排个什么官?”

  李善长无语道:“什么你们?就我们三个人!主公,你能不能写信让其他人也参与此事!”

  现在朱元璋的心腹们都还在各地打仗的打仗,屯田的屯田。应天中能给朱元璋出主意的知情人,只有李善长、朱升和季仁寿。

  李善长一点都不想自己在百忙之际,还要为朱元璋的私事出谋划策!

  朱升按着眉头道:“主公,你忙着筹备称王的时候,就没想给自己什么官职吗?”

  朱元璋讪讪道:“这不是太忙了,所以忘记了吗?我今天回家,听标儿哭诉,为什么咱没有当官,咳,才想起来。”

  季仁寿总算知道为什么自家师弟每次提起这个主公就满脸嫌弃。

  他本以为主公如此优秀,是师弟自己的问题。

  现在……

  季仁寿也忍不住露出了嫌弃的表情:“主公,标儿本就心思重,你这样,让他如何不乱想?”

  李善长双手按住额头:“唉,标儿又要操心一些功高盖主的事了。”

  朱元璋摆摆手:“没事没事,只要我没砍了你和徐达,标儿就不会太害怕。”

  李善长忍不住磨牙:“那我真是谢谢你了啊,主公。”

  朱元璋用傻笑蒙混过关:“所以我给陈国瑞一个什么职位好?现在什么职位都需要出现在人前啊。”

  三人想了想,都扶额叹气。

  最后,朱元璋只能写信找刘基帮忙。

  这种偏谋,是刘基最擅长的方面!

  正在广东海边撬生蚝吃食的刘基狠狠将生蚝壳子丢到地上:“偏谋?!主公管这个叫谋?这是什么谋?这就是给他收拾烂摊子!”

  徐达哈哈大笑,差点被生蚝肉呛到。

  刘基骂归骂,最终还是帮朱元璋出了主意。

  于是陈国瑞摇身一变,变成了太子太师。职位高,和太子绑定,很符合陈家现在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

  但因为明王世子不知道在哪,所以陈国瑞也可以不出现。

  对了,朱元璋的儿子“朱大”已经被册封为明王世子。

  陈标笑破了肚子:“主公的儿子就叫这个名字?”

  朱元璋心虚道:“等、等主公登基的时候,才会给儿子正式取名。民间说,贱名好养活。越晚取名字越好。”

  陈标笑得前俯后仰:“主公的儿子好倒霉!就算他以后改了名字,肯定后人都会叫他朱大,哈哈哈哈,朱大这个蠢名字,他不仅要背一辈子,还要背负千秋万世哈哈哈!”

  朱元璋心虚地移开视线:“嗯,好倒霉。”

  手足无措,手足无措。

第88章 如何迅速扩充文官

  陈标笑完之后,问朱元璋:“爹,都说主公那个明王和那个明教有关?不会和我说以后主公会建立大明朝,你和主公提议的吧?”

  朱元璋连忙摇头:“标儿,我怎么会出卖你?主公称‘明王’,有吸纳红巾军的意思,但主公当皇帝后,肯定会禁止那玩意儿。”

  朱元璋自己都是红巾军,还不懂弥勒教白莲教是个什么鬼东西?他对其一点好感都没有。

  难得在儿子面前卖弄一下,朱元璋得意洋洋解释道:“标儿,你知道大元的国号来历吗?”

  陈标道:“不知道。”

  朱元璋惊讶了:“标儿,还有你不知道的事?!”

  陈标无奈:“我学过的知识才会知道。没去关注过,怎么会知道?大元为什么叫大元,和我什么关系?”

  朱元璋失笑:“好好好,你说得对。大元国号的来历,出自《周易》对乾卦的解读。”

  陈标:“哦。”

  朱元璋:“……哦?”

  陈标疑惑:“怎么了?”

  朱元璋更疑惑:“标儿,我不信你背不下《周易》。我都告诉你大元国号来历的范围了,你不是应该立刻答出他们用的哪一个典故吗?”

  陈标懒洋洋地抱着暖手炉道:“爹,精准调动记忆力的东西要耗费精力的好吗?谁会在日常聊天的时候动脑子?”

  朱元璋:“呃……”总觉得该对儿子这懒惰的状态说些什么,但又一时半会儿想不出说什么。

  懒得动脑的陈标不断催促:“爹,你愣着干嘛?继续说啊。”

  朱元璋:“哦。大元国号的来历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陈标:“嗯。”

  朱元璋无语。我都说了上句了,你接一下下句,能动多少脑子?

  他在陈标的眼神催促下,叹了口气,失去了向儿子卖弄的乐趣:“大明的国号取自于,‘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陈标抱着暖手炉点点头:“哦,主公承认大元为正统王朝。”

  朱元璋笑了笑,道:“虽然现在我……我们打着的是驱逐蛮夷的旗号,但其实在咱底层百姓看来,什么鞑子啊,汉人啊,其实没那概念。我们想的就是,谁能让我们活下去。”

  陈标知道自家爹要忆苦思甜,忙将暖手炉放在膝盖上,捧起一杯热牛奶,用眼神示意朱元璋继续。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抢过陈标的热牛奶,一口喝掉半杯:“你爷爷就是在元朝的庇佑下活着。”

  陈标眼皮子跳了跳。他安静地听完朱元璋的话,明白了朱元璋话中的含义。

  “华夷之辩”是士大夫提出的概念。老百姓连不冻死饿死都难,没那么多闲心思索汉人或者元人的事。

  他们只知道跟着宋朝的时候日子过得特别惨,忽必烈当皇帝之后日子好起来了。所以他们就怀念忽必烈。

  从制度上,元朝整体上对汉人的压迫十分严重,把汉人划分为最低等的种族。

  但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底层老百姓而言,根本不存在上升渠道。所以元朝的“歧视”,在他们眼中就等于没有歧视。

  无论是汉是蒙还是其他民族,最底层的百姓过得都一样惨。

  甚至汉人能种地,而蒙人底层百姓因为元朝皇帝防止汉化,不准其种地,过得比汉人还惨。

  特别是元朝战乱后,蒙古人被大量征集去打仗,武器马匹都要自备,不去就要杀全家。大批蒙古平民卖掉自己的妻女换装备,甚至连自己都卖掉为奴。

  在如烈火燎原的起义中,北方起义军有许多穷苦蒙人参与。红巾军中也有虽是汉姓,但看个头就知道是蒙人的将领和士兵。

  陈标伸手,朱元璋把一口闷了一半的牛奶还给陈标。

  陈标嫌弃地用帕子擦了擦杯沿上自家爹的口水,小口小口喝着牛奶。

  喝了几小口后,陈标舔了舔嘴角的奶渍,道:“主公是不是还认为,元再不好,幅员至少广阔。说政权继承自宋,有些没面子。”

  朱元璋被陈标窥破了小心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主公可能也有这个想法。”

  陈标道:“主公能想到老百姓其实并不在乎当皇帝来自哪个民族,这就是主公出身的优越性了。元朝统治者的罪责不在于他是蒙古人,只在于他没有当一个好皇帝。若这天下海晏河清,百姓不说温饱,哪怕只是不饿死冻死,那么他的统治就能持续下去。”

  说完,陈标讥笑了一声:“元朝国祚不过百年,有大半部分都处于极端混乱的情况。百姓能过的安稳好日子,能有十年吗?就这十年,百姓都会怀念,都会认可,这明君真是太好当了。”

  元朝真的好吗?好个屁。

  忽必烈打仗是厉害,但统治上完全被士绅忽悠瘸了。别的王朝是皇权不下县,元朝是皇权不下省。

  经济上执行包税制,税率还特别低。元朝就算是自称盛世那十几年,爽的也只是统治者和汉族大地主。

  陈标恶狠狠地将牛奶一饮而尽。

  士绅豪强维护元朝的统治,比蒙古人自己还积极。若不是现在元朝已经式微,他们知道大势不可逆,要摇身一变投靠下一个王朝,延续自己的富贵生活。指不定现在他们还在为元朝呐喊助威。

  陈标突然问道:“对了,之前邓将军的老岳父家如何了?不会不了了之?”

  虽然不明白陈标为什么突然问这个,朱元璋立刻回答:“都杀了,全部都杀了,一个都不留!”

  陈标眉头皱了皱,没有再多问。

  抄家灭门在这个时代很正常,但他总归是不喜欢,所以就不去听了。

  这也算是“君子远庖厨”。

  他放下牛奶杯,用手背擦了擦嘴唇,道:“主公承认元朝为正统,也有分化北方元朝官吏,希望他们能投降的意思吧?毕竟这仗能少打就少打,乱世早一天结束,百姓就多过一天好日子。”

  朱元璋笑道:“标儿,什么都瞒不过你。”

  陈标叹气:“我真讨厌政治,比经商麻烦多了。爹,你要提醒主公小心。现在大地主大豪强已经被元朝的皇权不下省给惯坏,习惯了当土皇帝。他们就算投靠主公,也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延续元朝的制度。我看啊,很快就会有人来接触主公了。”

  朱元璋挠头:“不会这么快吧?我……们也不是很厉害。”

  陈标道:“已经挺厉害了。不过爹,你突然拉着我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是有什么话中话吗?我懒得思考,你直白一点说出来行不行?”

  朱元璋看着完全不想动脑子的儿子,开始双手加倍功率挠头:“儿啊,你就不能自己想吗?”

  陈标模仿朱元璋的语气:“爹啊,你就不能直接说吗?”

  朱元璋愁眉苦脸:“儿啊,你能不能动动脑子?”

  陈标摇头:“爹,有你在,我为什么要动脑子?我还小,我还是个不到十岁的黄口小儿,总角少年。我甚至还没断奶。”

  陈标指了指牛奶杯:“我现在正是依赖爹的时候。爹有脑子就行了,年幼的儿子不需要脑子。”

  朱元璋:“……”盯。

  陈标盯回去。

  朱元璋陷入沉思:“标儿,这对话有点耳熟。”

  陈标乖巧笑:“爹,绝对是错觉!”

  朱元璋再次开启二倍功率挠头,然后深深叹一口气,道:“我这不是……我这不是怕你对主公的妥协不满吗?我看你提起元朝和蒙人贵族的时候,语气非常愤怒。”

  陈标愣了一下,然后笑得直不起腰。

  原来他爹今天罗里吧嗦难得说了元朝这么多好话,是在担心这件事啊。

  这完全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代沟。

  现代年轻人都是嘴强王者,但实际上,除了脑子有问题的人,基本都将“民族平等”印在了心底。他们的不满只是不满“不平等”,而不是想让汉族“高人一等”。

  “爹,你想多了。”陈标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道,“爹,你知道在唐朝时,皇帝其实不喜欢‘汉人’的称呼吗?”

  朱元璋摇头。还有这事?他真不知道。

  陈标笑道:“我以前和你说过,汉朝给了百姓几百年的安稳生活,所以在之后漫长的乱世中,百姓们自称汉人,是怀念和认可汉朝的体现。唐朝的君王其实是很想用‘唐人’取代‘汉人’的称呼,可惜凡事有个先来后到,而唐……没能达成在乱世中给了百姓二次盛世的奇迹。”

  朱元璋眼中慢慢浮现激动的光彩:“标儿,你的意思是……”

  陈标伸出双手:“元朝让少数民族的百姓知道,就算换了少数民族的皇帝,对他们的压迫还是一样的重。这个时代是缓和民族矛盾的好时机,就看主公有没有本事让他统治下的人都自称‘明人’了。”

  朱元璋使劲点头,心中兴奋不已:“对,对。汉朝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称什么汉人!以后大家都是明人!呃,标儿,你伸手干什么?”

  陈标理直气壮道:“困了,要午睡。天气太冷,穿得太多,不想动。”

  朱元璋无语极了:“懒死你!这么大的人了,还让人抱,你害羞不害羞?”

  朱元璋虽嘴里抱怨着,但行动上还是非常利落地把裹得圆滚滚的陈标抱去卧室午睡。

  路上,朱元璋道:“标儿,你自从回应天后就越发惫懒,我看你是不是变圆了?”

  陈标缩缩脖子:“我没有,别胡说,爹闭嘴!”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肯定圆了!”

  陈标磨牙。他悄悄捏了捏自己软乎乎的脸颊,考虑重新把习武拾起来。

  唉,这个身体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容易发胖?一定不是我最近吃太多懒得动的锅。

  朱元璋把儿子抱去午睡后,立刻兴高采烈地回到改名叫明王府的元帅府,召集智囊讨论“如何让百姓自称大明人”的办法。

  朱元璋的智囊仍旧只有李善长、季仁寿、朱升在应天。他们三个人现在都因为朱元璋称王改制的事忙得焦头烂额。

  朱升:“主公,你先把天下打下来再考虑这件事好吗?”

  季仁寿:“主公,你的想法很好,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

  李善长最不客气:“忙。自己想。”

  朱升和季仁寿“唰”地扭头看李善长,表情震惊极了。

  李百室不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吗?他居然对主公这么不客气?

  朱元璋搓手手:“现在咱打下了这么多地方,已经需要治理。确实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所以就要从现在开始走啊!百室,我知道你事情多,但这件事很重要!你想想,多想想!”

  李善长揉了揉自己的黑眼圈和眼袋,强忍住哈欠,道:“我想不到,你写信给刘伯温他们,我的文书还没处理完,先走一步。”

  朱元璋赶紧上前揽住李善长的肩膀:“文书我帮你处理,快想想!”

  李善长怒极:“什么叫帮我处理!主公!是我在帮你处理!你非说现在与张士诚的谈判最至关重要,你要静下心来思考这件事,把庶务都推给我!”

  朱元璋心虚道:“确实至关重要,要不,要不我把标儿借给你?标儿最近太过惫懒,都发胖了。”

  李善长沉思了一会儿,道:“成交。”

  朱元璋松了一口气。

  李善长虽然不擅长排兵布阵,但在关乎百姓民生的庶务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这时候没有李善长献策,是真的不行啊。

  李善长要了一杯浓茶,一边喝一边思索。

  朱元璋安静地等着,没有催促。

  季仁寿和朱升对视了一眼,也要了一杯浓茶,开始思索。

  文人这无缘无故的攀比心又来了。李善长要献策,他们也要献策。

  当一盏茶喝完,李善长长舒了一口气,道:“主公,其实模糊民族的事,你早就在做了。这件事,常将军做得很好。”

  朱元璋道:“你是说,分田?”

  李善长点头:“常将军眼高于顶,恃才傲物……”

  他笑了笑,继续道:“所以也可以说,他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他主持分田的时候,可没有因为谁的身份地位不同,就高看或者低看别人一眼。标儿也早就做了准备。出自标儿之手的劳动改造制度和流民积分制度,都对所有百姓一视同仁。”

  朱元璋若有所思。

  李善长道:“当初苗将叛乱,苗兵没有一同跟着叛乱,便是这政策的好处了。只是当时我们并未觉察,直到今日主公提起,我才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主公不必着急,将百姓变成明人的事,我们已经在做了。”

  朱元璋不知为何,有些怅然:“原来我已经在这么做了啊。”

  朱升拱手道:“主公,现在你只需要将已经在做的事整理好向全天下公布,并颁布法令将此事固定下来。布告可由宋景濂经手,法令刘伯温最擅长。”

  季仁寿拱手道:“主公,教化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标儿已经印刷了许多识字识数卡片和课本,虽先满足军中,但也可在民间推广。农闲之时,当地官员或许能召集百姓,教导百姓识字。有黑板和识字识数卡片,只是教导简单文字数字,应该不难。”

  朱升想了想,又道:“秦时达成书同文的壮举,或许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推广官话。让百姓之间交流更加顺畅。”

  季仁寿看向朱升:“推广官话需要更简单的代表读音的符号,如今的切字法恐怕有些困难。”

  朱升道:“大元带来了许多外文书籍,我看外文基本都是只有读音的文字,我们根据他们的文字自创一套表音的符号即可。”

  季仁寿想了想,点头:“我大明将来定是万国来朝,天下万国都要学习我大明语言。用番邦类似的读音文字,正好便于他们学习我大明雅言。”

  两位文人你一言我一语将此事定下,然后看向朱元璋,询问朱元璋的意见。

  朱元璋的意见是没有意见。

  他和李善长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冒出了一头冷汗。

  他们只是想着怎么让治下百姓变成大明人,这两位大文人都想着让天下万国学习大明话了。

  这就是他们和顶级文人的眼界差别吗!

  李善长决定今后要更加努力,追上顶级文人的脚步。

  朱元璋……朱元璋当即回去向儿子炫耀。

  看,主公多厉害!他都想着推广官话了!

  被朱元璋戳破最近长胖了的事实,正努力练武的陈标差点腿一软,从梅花桩上掉下来。

  用外文来表音?这不就是拼音吗?

  其实陈标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但一直没有告诉其他人。因为他想着,用别的国家的文字来表音是不是不太好?会不会以后别的国家说什么我们汉字读音是照抄别的国家?

  听完自家爹对当时会议众人谈话的复述,以及爹那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陈标不由有些恍惚。

  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仰头看了看光圈特别大,但屁用没有,完全不温暖的太阳,不由咧嘴一笑。

  朱元璋疑惑:“标儿,你笑什么?”

  陈标笑嘻嘻道:“没什么。好了,我继续练武了,别打扰我练武。不然我长胖了都是你的错。”

  陈标只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不同。

  他虽然来自于一个比这个时代优秀许多的现代社会,但他那个社会中,华国还在努力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

  所以,他才会犹豫,才会瞻前顾后。

  而这个时代虽然是乱世,时人心中却认定即便华夏再乱,也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国。

  所以,朱先生能毫不犹豫地借用别的国家的文字来为汉字注音。

  在朱先生等人看来,我华夏借用你们的文字,是看得起你们。将来你们都是要来学习我华夏文字,这正好减轻你们学习华夏文字的困难,是我天朝上国对你们的恩赐。

  这个时代华夏就是如此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