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上一章:第214章
  • 慕南枝嘉南传小说下一章:第216章

但他也没有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在他看来,左以明为人谨慎,对他摆出这样的一副阵势也是有可能的。

两人热情地说着话去了书房。

赵啸直明来意:“…皇上是不是想封姜律为异姓王?若是这样,若是以后也有人立下如此战功,是不是也可以照例封为异姓王呢?”

现在唯一的异姓王就是李谦了。

他这么问是怕李谦占了他的风头吧?

左以明在心里暗自好笑,眉宇间却一派正气凛然,道:“我倒没有听说过。不过,当初李谦能封异姓郡王,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仪宾,以立有奇功。姜世子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及李谦。不过,侯爷的担忧我已经知道了,定会竭尽所能让皇上打消这样的念头的。”

赵啸迭声道谢,感慨道:“皇上身边要都是像大人这样明理事的人就好了!”

“事在人为。”左以明微笑着道,“我们慢慢来。烹小鲜如治大国。有些事只能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

赵啸直叹气。

左以明好酒好菜地招待了赵啸,之后又亲自送了赵啸出门,对赵啸非常的恭敬。

赵啸觉得左以明太客气,并没有多想。

左以明却是松了口气。

他是那个坚定支持皇上封赏姜律的人。先不说他之前就认识姜律,自认为熟知姜律的为人,镇国公忠君爱国这么多年,不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一高丽王封号就改变主意,而且他和赵玺想的一样——李谦和姜律再壮大,那也在千里迢迢之外,来来往往都不方便,肯定不会主动攻打金陵。可赵啸却不一样。不管怎样轻手轻脚,也在臣榻之旁守着,这要是行宫里有个什么变化,谁知道赵啸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他必须安慰好赵啸。

说到姜律的爵位,八字还没有一撇,等到姜律打下了高丽再议也不迟。

两个人就这样各怀心思地道了别。

高丽那边的捷报传过来,赵玺果然再不提赏封之事。

赵啸松了口气。

李谦这边却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太皇太后的棺椁送入陵墓后的第三天,姜律就匆匆赶回了辽东。

如今在辽东主持战役的是他这几年提拔起来的几个将军,虽说都能独当一面了,但姜律还是有点不放心。

李谦送走了姜律之后则拉着姜宪去看了从潭柘寺带回来的东西。

饶是姜宪这样见惯世面的,面对满室的金银珠宝,也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她要是没有记错,孝宗在位的时候就开始拖欠各地的军饷,开始是苏浙一带,之后是两湖两广,再后来才是九边。

有一段时间宫里的用度非常的紧张,慈宁宫的宫女们的鞋袜都自己动手。她虽然没有印象,却常听那些老宫女们说起,忿然孝宗皇帝的不平,紧着太皇太后也要纵容着贵妃那边。

姜宪此时想起来,只觉得满心的嘲讽。

是不是因为这样,太皇太后才会从中截了这笔赏赐?

太皇太后已经不在了,谁也不知道当初太皇太后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的,是怎么想的了。可太皇太后的心愿却像根刺扎进了姜宪的胸口。

她紧紧地拽着李谦的手腕道:“我们一定得帮太皇太后单独修座墓。”

“当然!”李谦不明白姜宪的悲恸,以为她是意外这笔财富如此丰厚,紧紧地搂了搂姜宪,道,“你放心!那是太皇太后的遗愿!”

何况,就算是没有这笔财富,就凭太皇太后临终前对他说的那番话,他觉得他也应该给太皇太后重新修座单独的陵墓。

李谦沉默了半晌,心中的念头七转八回了好一会,突然正色地对姜宪道:“保宁,我有话跟你说!”

姜宪愕然。

李谦已经有好多年都不曾这样严肃地跟她说话了。她不由紧张地道:“可是出了什么事?”

第1099章 轻松

虽然觉得这是个好时机,但真正开口,李谦还是又斟酌了一番,低头亲了亲姜宪的指尖,徐徐地温声道:“去年姚先知来的时候,曾经很委婉地告诉我,皇上想把西北甚至是北方的官员都动一动!”

毕竟是做过摄政太后的人,他只一句话,姜宪就懂了。

功高震主,赵玺这是要玩藏弓那一套。

不过,姜宪还是能理解的。

可怎么收场,就要看到时候赵玺派往西北的官员都是些什么人,具体的会调动哪些人的职位了。

不过,李谦选择在太皇太后去世了之后才告诉她,可见心里早已有了主意,甚至是和太皇太后临终前单独召了李谦说话有关。

只是她和李谦过了这么多年,她早已相信李谦对她的感情,心中虽有困惑,却也没有过多的猜疑,而是直言道:“你是不是继续镇守京城?”

继续镇守京城,就意味着继续节制一方,意味着会不听朝廷的调任,甚至会割据一方。

姜宪说得明白,李谦也听得清楚了。

他迟疑了片刻,抬起眼睑来,真诚地望着姜宪,道:“所以我很犹豫,想听听你的意见!”

所以李谦一直不知道该跟她怎么说?

姜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并朝着李谦眨了眨眼睛,道:“你怎么会觉得我会把赵玺看得比你,比慎哥儿更重要?还是我做得不对,给了你这样的错觉?”

也就是说,就算有一天他和赵玺之间有了矛盾,甚至是他有一天不再遵照金陵的旨意,姜宪也不会责怪他,也会站在他这一边!

他想到从前姜宪曾经去捉赵翌的奸,想到姜宪曾经拿着赵翌的遗诏千里迢迢支持赵玺上位…他感觉到轻微的昏眩。

幸福来的是如此猝不及防!

李谦一把举起了姜宪,忍不住去胡乱地亲着姜宪的面颊:“保宁!保宁!保宁…”

姜宪惊呼一声,紧紧地拽住了李谦的结实的手臂,这才有了一点安全感。

“你快把我放下来!”她娇嗔道,“我头昏!”

李谦一听,忙把她放了下来,心里却满是不舍,不仅没有放开她,还把她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你这又是怎么了?”姜宪不由笑着摸了摸他乌黑的亮泽的头发,忍不住在他的额头连亲了几下。

李谦呵呵地笑。笑得有点傻。道:“我就是高兴!”

姜宪这才回过神来,不由笑骂道:“之前不是跟你说过一回吗?赵氏虽然重要,可你和慎哥儿更重要。”

李谦连连点头。

他当然相信。

不过,相比皇权,身份,地位,他还是没有想到姜宪没有片刻的犹豫就做了决定。

毕竟赵氏王朝存在一天,姜宪就是尊贵的郡主。跟着他,姜宪不过是李氏的长媳。姜宪的自尊心又特别强…

李谦不禁低声对她道:“保宁,我会对你好的。一辈子都对你好。让你快快活活,无忧无虑…”

“嗯!”姜宪轻轻点头,温柔地依偎在李谦的怀里。

事情从来都是变化的,从前的李谦肯定没有想到他会走到这一天。

可姜宪想到了。

她早就有了心里准备。

当权力的游戏玩到顶点,能站在上面的,只有一个人。

姜宪道:“你还是想办法多存些粮草吧!最好的办法是别在北边开战。”

一旦开战,就会影响粮食的收成,会让百姓流离失所。战场不在北方,至少那些妇孺活下来的机会更大。

“我知道!”李谦说到这里,放开了姜宪,牵了她的手重新坐下,正色地对她道,“所以我想把七姑调回来,看看能不能在京城附近再建一个善堂。”

这几年,李谦军营中的小旗、总旗多半都是善堂出来的,这才是李谦的自己人。

姜宪笑道:“你是想我主持善堂吗?”

不然怎么一副要向她借人的样子。

当年七姑可是他安排在她身边的人。

李谦含笑道:“你要是去主持善堂,我看那善堂迟早得关了。我是想向你借人——你不是常说,人给你了,我的人就是你的人吗?怎么?现在我可以随意调遣你的人了?”

姜宪“扑哧”笑,觉得李谦有点掩耳盗铃,笑道:“刘冬月你不是想用就用吗?这个时候又来装什么装?”

李谦只是笑,道:“那你就是答应了?”

“自然是答应了。”姜宪笑着,笑容却不知不觉地敛了,肃然道,“我知道你跟我说这番话的意思。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到了生死关头,我不会妇人之仁,让你放过谁,让你顾及谁。你最要紧的是要保着我们一家人。”

“我知道!”李谦又亲了亲姜宪的指头。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都非常佩服姜宪的一点。

关键的时候总能抓住重点。

“你放心,我行事有分寸!”他喃喃的道。

但和姜宪的谈话顺利还是让李谦时不时地会莫名地露出笑容来,这让和他议事的谢元希心生惊恐,还特意抽了个时间去找云林喝酒,问他是不是又出了什么事。

云林毕竟从小就跟着李谦,又一直帮李谦和姜宪俩口子做事,对李府内宅也很了解,他也隐约感觉到了李谦和从前的不同,可要是具体地说有什么不同,他一时又说不上。

好像自从太皇太后殡天之后,李谦就像一只装成小鸟的鲲鹏,情绪高涨不说,还突然伸展亮出遮天蔽日般的翅膀,更威严,更强大,更震摄人了。

王爷…不会是觉得郡主没有人帮着撑腰了,要立威了吧?!

云林想着姜宪的模样,止不住就打了一个寒颤。

王爷这要是真的和郡主有了矛盾,北边恐怕要飞沙走石,日月无光了!

到时候他们是站在王爷这边还是站在郡主这边呢?

要不,都不站?

直接跑到西北去,能避开一时是一时?

或者,把慎哥儿拉出来顶着。

反正以后这些产业都是慎哥儿的。

想到这里,云林不由暗暗庆幸李谦和姜宪只生了慎哥儿这一个儿子。不然他们就算是躲,也不知道躲到谁麾下好。

他道:“三奶奶有没有说来京城看儿子?”

谢元希不解,道:“这与三爷有什么关系?”

他们所说的三爷,就是李驹。

云林嘿嘿地笑,总不能说郡主和三奶奶最能说到一块儿去,三奶奶又是个伶俐通透之人,这种家务事,还是需要三奶奶这样的人去调停才好。

第1100章 真傻

云林的不说,在谢元希的眼里就变成了不能说。

而有什么事是云林不能说的。

那当然是李谦的家务事了!

不过,李驹如今管着天津卫的那一摊事,而且还做得可圈可点的,就算是李谦有用着他的地方,也不可能因此就一副海阔天空任我翱翔的模样吧?

谢元希想了半天也没有想个明白,索性不去想了。

这些年来他为李谦的事兢兢业业,姜宪对他也以国师之礼相待,不仅为他娶了妻,还为他的长女淼淼保媒,与北定侯府的子弟订了亲,女婿不仅长得相貌堂堂,而且还人品端方,聪慧持重,他非常的满意。

谢元希也就不再问李谦的事了,反而和云林商量起另一件事来:“…前两天我那亲家请我吃饭,提起一个人来,我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好今天和你说起这件事来,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云林非常的惊讶。

他们虽同为李谦做事,可管的事不一样,怕有时无意间透露了不该透露的消息,私底下来往并不多,更不要说因为对方的事而彼此商量了。

可谢元希并不是一个没有分寸的人,谢元希找他说这件事,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云林犹豫了片刻,就坦诚地道:“先生有什么话直管说,我见识浅薄,也不知道能不能给您拿主意。”

谢元希知道云林是个很慎重的人,轻易不会答应些什么。这样的回答恰恰说明他很重视这件事。他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一半,道:“你可还记得原山西总兵杨俊杨大人和原浙江总兵李道李大人?”

云林心中一跳,想起李驹,想起了天津卫,道:“我记得。我还记得杨大人后来进京勤王,被留在了京卫。”

当然也记得杨俊后来做为御史到江南和李道剿倭,因战事不利被人赵翌革职,永不录用。

李道因此也没有了消息。杨俊却被赵玺起用,如今管着金陵水师,据说风头直逼靖海侯。

当然,这都是些表面上的消息。

在他们这些内行人的眼里,如今能打水仗,会打水仗的,除了靖海侯府出身的那些将领,就是杨俊和李道了。

谢元希不由俯身,压低了声音对云林道:“杨夫人携李夫人带着家眷来了京城,就住在城北的高升客栈里,深居简出的,说是来给慎哥儿拜寿的。不曾想遇到了太皇太后殡天,他们也就不好提这事了。如今两位夫人已经在京城住了快两个月了,回也不是,留也不是。杨俊和定北府的一位爷有旧,就通过他找到了我,想我探探王爷的口吻…”

李家暂且不说,杨俊是和李谦、姜宪有旧的,他的夫人若是想来拜访姜宪,姜宪无论如何也会见上一面的,更何况他们是打着给慎哥儿拜寿的名义。

这样藏着掖着,显然别有所图。

云林和谢元希都想到了天津卫的水军。

谢元希把自己调查到的消息告诉云林:“杨俊就不用说了,自他起复,当年发生的事都已经被大家传了个遍。到是李道,一直隐居在江南,又突然间和杨夫人来给慎哥儿拜寿。要说他想起复,大可走杨俊的路子。若说他想投靠王爷,天津卫的兵力不到一千,根本不可能成什么气候…”

鄱阳湖那边到是有五千水军,可这五千水军就是李谦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李道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两人心中也不由升起几分忐忑来。

如果万一那李道真的是冲着鄱阳湖的五千水军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所谓的保密根本就形同虚设,除了李道,肯定还有其他人知道,他们所谓的部署,已如同一纸笑话。

云林感觉到事态的严峻,他想也没想地道:“这件事必须告诉王爷,由王爷来判断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李道真的想投靠王爷,我们的水军就有了主心骨,假以时日,说不定真的能和靖海侯一战。”

谢元希抓了抓脑袋,道:“可这样一来,我们怎么向郡主解释鄱阳湖的那五千水军?”

他们在北方军,以骑兵见长,训练水师,岂不是司马昭之心,人尽皆之?

云林道:“那也是王爷的事!我们听命于王爷。”

谢元希急起来,道:“万一王爷和郡主意见相左呢?”

云林不说话了。

两人沉默良久,最终还是决定让李谦去伤脑筋。

夫妻和别人不同。有时候床头打架床尾和。李谦这些年来总能哄得姜宪高高兴兴,说不定这次也能在姜宪面前自圆其说。

李谦知道后却流了一身的冷汗,不由暗暗庆幸太皇太后提醒的及时,也更敬佩太皇太后目光如炬。

他一直想寻了李道过来帮他管理水军,一来是李道是被革职的正三品大员,不管他住在哪里,当地的父母官都很了解他的行踪,万一打草惊蛇,不仅会暴露他的野心,还可能给李道带去灭家之灾,二来是他当时还在犹豫不决,没有拿定主意,当李家和赵玺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他是俯首称臣,想办法保全李家,还是拥兵自重,一力降十慧,和朝廷对着来。

李谦望着自己两个忠心耿耿的臣下,笑道:“这件事就交给郡主吧!毕竟对方来的是女眷,我也不好多说什么。”

两人纵然诚腹再深,此时也止不住面露诧异。

李谦想到刚才两人说起这件事时满脸的凝重,此时再看两人的表情,他莫名其妙的陡然间变得十分愉悦,说话的语气也轻快起来:“你们也知道,郡主性子随和,并不太管军中的事。鄱阳湖的水军倒不是我不告诉她,是她根本就没有问起。这件事交给她,她不会生气的。”

两人恭声应诺,走出书房的时候腿还有点发软,觉得像做梦似的。

这么重要的事,就这样完结了?

他们可是要请个水军教头,是准备和靖海侯府开战,准备南下的?

难道郡主早就知道王爷的野心?

云林和谢元希面面相觑。

谢元希觉得自己真傻。这么简单的事就应该直接和李谦说才是,找云林商量什么?白白让云林觉得他做事也不是那么没主见的。

云林也觉得自己有点傻。这是谢元希的事,他陪着来干什么?王爷不会觉得他多管闲事吧?

两人出书房的院子就分了手。

云林回了家,谢元希则让小厮拿着自己的名帖去了北定侯府。

虽说这件事交给了姜宪,可姜宪对一些礼节很是随意,杨、李两家的女眷以什么名义来拜访姜宪,怎样拜访,他还得安排好了才是。

第1101章 赏花

只是谢元希没有想到,他的一张名帖,就让杨、李两家的家眷热闹起来。

杨夫人一大早就起了床,和随身的嬷嬷商量着去拜见姜宪时所需的衣服首饰。

李大太太还有些恍惚,听着隔壁厢房的动静,悄悄地和自己体己的嬷嬷道:“我们都等了两个多月了一直也没有动静,怎么突然就这么快了?会不会是那中间人说了大话?”

不到京城还不知道李家在北边有多显赫!

那天他们在客栈里遇到的小姑娘不过是李谦身边一个幕僚的女儿,走出来却比正经的王公贵族家的大小姐的排场也毫不逊色。听说还许配给了北定候苗二爷。

那北定候府是什么样的人家?

那可是开国功勋,自立朝以来就一直屹立不倒。苗二爷可是正正经经的嫡支,北定候同胞弟弟的次子。居然就娶了一位幕僚家的小姐,还并不觉得有失体面。

嘉南郡主是天之骄女,又嫁了李谦为妻,恐怕更不容易见上一面。

那白大人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得其门而入,反倒是求到了那位谢先生面前就立刻有了机会…难道北定候府还不如那位谢先生吗?

李大太太有些拿不定主意,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先给那位谢先生备一份礼品?”

她这贴身的嬷嬷这几年一直帮她管家,也算是有点见识的,闻言道:“夫人考虑的周祥。不过,我们是跟着杨夫人过来的,还是要看看杨夫人是怎样打算的?我们照着做就是了。等会儿我就去见见杨夫人身边的管事嬷嬷,看看杨夫人是怎么准备的。”

李大太太点头。

她的女儿欢快地走了进来,还没有行礼就嚷道:“娘,我们真的能去拜见嘉南郡主了吗?我听人说,她巾帼不让须眉,是女中豪杰。我也想做嘉南郡主那样的女子!”

京城卧虎藏龙,杨、李两家寻了这个看上去很一般的客栈落脚,就是怕无意间冲撞了贵人,惹出些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各自约束下人,轻易不出门。那些家仆还好,李大小姐却总是忍不住想上街去看看,有几次还成功地扮成了小厮偷偷地溜了出去。

李道向来把女孩娇养,觉得女孩若是脾气太软弱,嫁了人也难有主见,主持不好中馈。因而对李大小姐比对儿子更娇惯。因有李道撑腰,李大太太对女儿的顽皮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对李大小姐时不时地跑出去玩耍的行为,除了安排了几个得力的护卫,还悄悄地叮嘱了李大小姐身边服侍的人,若是看着情况不对,就把李大小姐拎回来,不必顾忌主仆尊卑。

好在是李大小姐虽然顽皮,却很有分寸,出去也不过是到处逛逛,到茶楼订个雅间听听书。她因此也发现了京城中很多小茶馆都喜欢说嘉南郡主智斗辽王的故事,反而是大一些的茶馆不敢说这些事,据说是临潼王府不让说。

李大小姐暗中称奇,回来后就喜欢把听到的这些消息说给李大太太听。

李大太太看着她额头上还冒着的汗,不由嗔道:“这一大早的,你又去了哪里?”

“我哪里都没有去!”李大小姐忙道,“我见杨家的仆妇都在整理东西,说是过几天我们就能去拜见嘉南郡主了,特意跑来问您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李大太太帮女儿擦了擦额头的汗,叮嘱女儿这两天不要乱跑之后,道,“等会儿娘也给你打几件首饰,到时候去参加北定候府的花会!”

李大小姐不解。

李大太太笑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接去长公主府不成?是北定候府那边得了两盆墨菊,说是马上要开花了,就办了个赏花宴。正巧嘉南郡主无事,会和清蕙乡君一块儿过去看看,我们正好趁机拜见郡主。”说到这里,她沉思了片刻。

据说郡主自己就很喜欢养花,而且很喜欢那些罕有品种。家里种了几盆琼花,也算是稀罕之物了。只是这次进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曲折,没有带一盆上京来。若真是和临潼王府搭上了关系,还得写封信回去,带两盆琼花过来才是。

她想着,杨家就有丫鬟过来,说是请了永丰银楼的师傅过来打首饰,问李大太太要不要一起挑个花样子。

李家不缺这点银子。

李大太太忙应了。

等到永丰银楼的师傅走了,也到了用晚膳的时候。她贴身的嬷嬷告诉她:“客栈看我们请了永丰银楼的师傅过来打首饰,眼睛都直了。说这家银楼早些年还给嘉南郡主打过首饰。总店就在山西。这几年经营得越发好了,把原本在京城生意最好的庆泰银楼都压下去了。庆泰银楼的东家急得不行,正在到处找关系,想搭上临潼王府的路子。”

有时候有些事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大太太并没有放在心上,随口笑道:“那如今永丰银楼的生意最好了?”

“也不是!”她贴身的嬷嬷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八卦,兴致勃勃地道,“要说做生意,最厉害的还是董家。据说他们家当家的大姑奶奶因为在嘉南郡主面前特别有体面,因而董家没有把她嫁出去,而是留了她在家里招赘。”

李大太太不免撇嘴。

商人就是重利轻骨肉。这样的事也做的出来。

不过,能在嘉南郡主面前有几分体面,这样的人走出去也的确是谁都不敢得罪的。

李大太太用了晚膳,留身边服侍的人交待着那天去北定候府应该注意的事项,李家大爷突然过来了。

她忙打发了屋里服侍的,迎了丈夫进门说话。

李家大爷却把她留下来服侍的人也都打发了,这才拿了一封信出来,低声对妻子道:“还好我们跟着杨家的人来了京城。我刚刚收到爹派管事专程送过来的信,说是靖海侯去了金陵,说的话皇上很不喜欢听却又不得不听。爹的意思,让我们若是能见到嘉南郡主,就想办法留在京城。我们哥儿几个当初也跟着爹在帐下效力,若论水战,我们哥儿几个不比靖海侯府的那几个将军差!”

李大太太心中怦怦乱跳。

公公留在江南,却把得力的儿子遣到了北边,还想投靠临潼王,这分明是怕世道大乱,在安排后事了。

她忍不住道:“还不至于如此吧?”

来之前公公还只是想试探一下临潼王府这边的动静,不过眨眼的功夫,公公就决定让他们想办法留在京城了。

“爹做事从来不曾出错。”李家大爷低声道,“有些话怕是爹也不好写在信上,我们只管照着爹他老人家的吩咐行事就是了。你这次去赏花,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和嘉南郡主说上话才行。”

李大太太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1102章 梧桐

等到去见姜宪的那天,杨、李两家都有点兵乱马乱的,这个怕要带的东西没有带齐全,那个怕要准备的礼品

有遗落,出行的行程反反复复的检查了好几遍,这才放心上了马车往北定侯府去。

孝宗皇帝和曹太后摄政的时候北定侯府都不怎么受宠,战战兢兢低调行事,就算后来白愫进了宫,北定侯府也丝毫不敢大意,在京城的功勋世家中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直到白愫嫁给了曹宣,曹太后又很快失势,北定侯府这才成为京城功勋世家的焦点,可这焦点也不是什么好事,多半都是议论北定侯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个好好的嫡长女嫁给了曹宣没讨点好曹家就没落了,觉得北定侯府没什么眼光,白家的子弟也因此走出去不怎么受人待见。

可这世上有利就有弊。白家的子弟因此自省,这两代的子弟不管是人品还是学识、修养,在京城的世家里都能算得上数一数二了。

等到李谦镇守京城,有姜宪和白愫的关系,李谦又重用曹宣,大家这才仿佛看清楚北定侯府的隐忍和聪慧,对北定侯府一下子熟络起来。北定侯府虽称不上门庭若市,可每天也够热闹的,想搭上他们家认识李谦和姜宪的人那更是络绎不绝。但北定侯府始终不急不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和从前并没有两样,反而让京城的很多人家心生佩服。

因而这次北定侯府开赏花宴,请了京中各大世家赏花,没有不来的。甚至会尽可能地带上自家的女儿或是媳妇,在这种场合和北定侯府混个脸熟,或是认识一些显贵。

杨夫人和李大奶奶就被眼前北定侯府门前的车水马龙吓了一大跳,彼此悄声道:“不是说只请了几家相熟的吗?怎么这么多人?”

北定侯府门前沿墙角一溜全是马车,而且一辆马车比一辆马车奢华。

给他们赶马车的是他们临时从街上雇的,见状忙道:“夫人、大太太,这里只怕没办法停车。要不您先下车,我们等会找好了停车的地方再过来?”

像北定侯府这样的人家宴请客人,都会给下人安排休息的地方,他们只要报了东家姓名到指定的地方安歇,等着东家应酬完了再找他们就行。

杨夫人想了想道:“行!那你们就去找地方停车好了。走的时候我让婆子们去叫你们。”

那车夫十分的高兴。

别的说不,至少能在像北定侯府这样的地方好好的吃一顿了。

一行人簇拥着杨夫人进了垂花门。

立刻有管事妈妈上前迎接,把她们领到了不远处的一座暖房。

里面已经站了好些个贵妇人,看见她们进去,那礼宾的就唱喝了她们的身份。

杨夫人还好些,有些人家在应酬的时候见识过,李大太太就满脸的惊讶了。

他们这还没在大厅里站稳呢,那些丫鬟婆子都已经知道来的是什么人了,可见待客之真诚,还真让她挺感动的。

花会的主人北定侯夫人亲自迎接,和她寒暄过后引荐她们去见了安陆侯夫人等人,并笑盈盈地向她们解释:“郡主和县君还没有来!要等一会儿。”

杨夫人和李大太太连声应“好”,北定侯夫人已向来客介绍她们俩位:“…杨大人和我们家七老爷曾经在西山大营共过事,这些年都常有来往。李家和杨家是通家之好。这次杨夫人路过京城,我们家七老爷知道了,特意派人请到了家里来做客,正巧我们府上办花会,也请了来一起热闹热闹。”

没有介绍李家女眷是什么来历。

李大太太心中一动,觉得公公的主意好像不是空穴来风——北定侯府不可能不知道李家的来历就请了他们到家里做客,而当着众人的面重点介绍杨家却对李家不提,以白家和嘉南郡主的关系,说不定嘉南郡主也想见见她们。

她思忖着,半晌不露地跟在杨夫人身后应酬,见来北定侯府的人虽多,可有资格站在这大厅的,全都是和北定侯府交好的,可见北定侯府也不是什么人都招待的。

她心情更为笃定。

李家大小姐的一双眼睛却骨碌碌转个不停。

她记事后李道已经被革职,并不常参加宴请,更何况是像北定侯府这样的。

李家大小姐的眼睛很快就被不远处一盆开着不同颜色的茶花吸引住了。她悄悄地拉了拉母亲的手,想问问李大太太那是不是传说中的“十八学士”的茶花,就听见外面一阵喧哗,有仆妇匆匆走到了北定侯夫人跟前几声耳语,北定侯夫人立刻面色一亮,笑道:“郡主和乡君到了。我去迎迎。”

屋里的女眷都站了起来,表示应该和北定侯夫人一起去迎接才对。

北定侯夫人也没有客气,笑着邀了大家一同前往。

杨夫人和李大太太交换了一个眼神,不声不响地跟在了众人的身后。

她们刚刚走出厢房,就看见一群丫鬟婆子拥着两位丽人走了过来。

走在前面几步的穿了件墨绿色近似乎黑的素面褙子,戴了对流银银杏叶的耳环和簪子,长眉如月,面目姣好却又隐隐透着几分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杨夫人猜着这应该就是嘉南郡主了。

果然,和北定侯府夫人一起迎出来的女眷们都纷纷给那女子行礼,称着“郡主”。

杨夫人也跟着屈膝福了福。

姜宪就叫她们起来了,并笑道:“大家这是怎么了?可不能因为我来了就扫了大家的兴致!”

太皇太后去世,别人都可以守二十七天,她却决定守一年。若不是为了见杨俊和李道的家眷,她是不会来参加这次花会的。可就算是这样,北定侯夫人也知道她的心结,见过众位夫人之后,就安排姜宪和白愫去了后面的偏厅,只领安陆侯世子夫人金媛等几个人去拜见姜宪。

姜宪这才松了口气,觉得北定侯府不愧是白愫的娘家,镇国公府一直庇护的功勋之家,任何时候都善解人意。

她对白愫道:“也不知道宗权在顾忌什么?这是北方,若是有心人,我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见了杨俊和李道的家眷,难道就没有其他人知道不成?”

白愫知道她这些日子不太愿意应酬人,忙笑道:“王爷派了人在福建,靖海侯肯定也派了人在京城。这不是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吗?何况我们还不知道杨、李两家到底是什么意思?若是想投诚,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处置家中的琐事吧?”

第1103章 引来

白愫那口吻,好像杨、李两家就一定是来投靠李谦的。

姜宪有意和白愫别扭,道:“若是有事来求呢?”

这些年来求李谦的人也不少,像这种由女眷出面相求来的,通常都是姜宪出面接待。

白愫笑道:“就算杨、李两家是有事求王爷,可王爷想栽株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也不假。”

她衣饰也很简单,她和姜宪一样,决定守一年的孝。

姜宪抿了嘴笑。

丫鬟给她们上了热茶和素点心。

两人一面说着话,一面等着北定侯夫引荐杨、李两家的女眷。

没一会,定北侯就带着几个女子走了进来。领头的是杨夫人,姜宪在山西的时候就见过,因而没等定北侯夫人开口说话,姜宪就笑盈盈地站了起来,道:“杨夫人,我们好些年没见了。不曾想在定北侯府见着了。人生何处不相逢。这可真是难得的缘分。”

她笑容甜美,语气和顺,和平时大相径庭。

白愫眼底闪过一底惊愕,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姜宪比平时讨喜多了。

难道平时姜宪和那些官家太太应酬是这个样子的?

她笑吟吟地跟着站了起来,眼角的余光却不住地打量着姜宪。

姜宪不过是拿出了当年做太后时召见外命妇的架式。这对她而言非常的简单的。

杨夫人和李大太太却非常的激动。当年在山西时李谦不过是个都指挥使,姜宪虽贵为郡主,但到底是出了阁的女儿,妇随夫显,和杨夫人平辈而交也没什么,可现在李谦主宰一方,姜宪还能这样待杨夫人,杨夫人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兆头,至少李谦对杨俊心存善意。

“郡主!”杨夫人就更恭谦了,笑着屈膝行礼,道,“是我听说郡主会过来赏花,特意请了北定侯夫人帮着引荐,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郡主还记得老妇,老妇甚感荣幸。”

“怎么会不记得!”姜宪客气地道,亲自请了两家的女眷坐下来说话,笑道,“当年拙夫和杨大人曾经是同僚,皇上登基,杨大人进京勤王,有从龙之功。怎么可能忘记。只是这几年南北相距甚远,道路不便,这才少了来往。还好杨夫人还记得我,否则今天恐怕是有缘相逢无缘相见了。”

“郡主客气了!”杨夫人应着。

两人叙了半天的旧,直到丫鬟们重新摆了茶点,这才暂时打住了话题。

姜宪感觉一道视线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身上。

她趁着这机会就望了过去。

只见李大太太身后站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正好奇地望着她,非常的可爱。

她不由笑着问道:“这是?”

李大太太忙起身道:“这是小女。痴长几岁,顽皮的很。带她出来见见世面。”说完,催着李家大小姐给姜宪和白愫请安。

姜宪和白愫受了她的礼,一个送了一对南珠珠花,一个送了对五福金手镯给她做见面礼。

杨家的大奶奶等人也趁机见过了姜宪和白愫。

大家谈起京城的风物来。

李大小姐则眼睛也不眨一下地盯着姜宪和白愫看。

两个人她都喜欢,一个干脆利落,一个温柔娴静。

她学着做哪一个好呢?

李大小姐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那边杨家大奶奶却要带着她陪白愫去院子里赏花。

李家大小姐莫名其妙,看着母亲给她直使眼色,她只好跟着白愫等人出了偏厅。

李大太太这才道:“太皇太后殡天,大家都很伤心。家翁还曾写信给我,太皇太后出殡的时候让我设路祭,好好的祭拜祭拜她老人家,说她老人家历经几朝,一心辅佐几位皇帝,却能淡泊名利,能谨守德懿,是世间少有的贤德之人,让我等都要向太皇太后学习。”

姜宪听着晃了晃神。

李谦也这么说。

所以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李谦愿意割利给赵玺。可现在她仔细想想,也是因为太皇太后在的时候还能庇护她们的缘故吧?

如今没有人为她们说话了,她们也已为人父母,有了需要他们庇护的人,她们也该打起精神来保护自己了。

“是啊!”明知道是应酬话,但姜宪还是忍不住感慨了一番。

李大太太道出来意:“我们家几位爷都是从小跟着老爷子在军营里长大的,也没有其他活计,听说天津卫这边在造船,就想来京城看看,寻思着能不能在天津卫谋个差事。正巧杨夫人进京访友,我们就厚着脸皮跟了过来。居然得了郡主召见,我老了倒可以和孙子孙女人说说旧事。”

这就是要来投靠李谦了。

姜宪想着云林告诉她的鄱阳湖那五千水军,帮他松了口气,道:“天津卫正差这样的人,只要李老爷子舍得。”

李大太太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的顺利,忙笑道:“老爷子正为几位爷的生计发愁,若是知道能去天津卫,还不知道会怎样的欢喜呢!”

既然话已经说开了,再兜兜转转就没有诚意了。姜宪当即道:“老爷子是什么打算?是让你们先在京城暂居下来,还是准备阖家搬往天津卫?天津卫自不如江南水乡温柔,可也有自己的特色。老爷子若愿意前往,照例浙江总兵的待遇。若是老爷子依旧想在江南养老,看看你们家几位大爷里老爷子定了谁当家作主,这待遇就给谁。以后若是有人有了功劳,再论功行赏。”

李大太太嘴角翕了又翕,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不是爷们的事吗?

郡主这样大抱大揽的,王爷能同意吗?

承诺的条件能兑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