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绚痛得面目扭曲, 抡拳就想打人,看到是宁王, 又生生地收了手。殴打亲王,可是要下大狱的。
众人跟着新郎新娘穿过好几重院子,终于到了赖瑾居住的院子。
一排身穿皮甲的近侍手按在腰刀刀柄上, 面无表情地守在门口。
不大的院子,里里外外站了三十多个带刀的侍卫。满院的红绸、红灯笼、大红的喜字, 喜庆的气氛生生地让这群侍卫满身肃杀的气息压了下去。
赖瑾到院门口, 对侍卫说:“只让女眷进来。”
一群侍卫立即上前把院门堵得严严实实的, 连宁王和赖琦都没放进来。
宁王巴巴地看着妹妹进入院子,再看到侍卫把院门关上,眼睛一下子就红了,扭头就走,走得飞快。
屋里挂满红灯笼,屋子里满点红烛,照得一片通明。
赖瑾牵着萧灼华进屋,喜娘在旁边好话不要钱地往外冒。各府的夫人、千金俱都跟了进来,把屋子都快挤满了。她们俱都对满京城闻名的赖瑾的婚房带着好奇,想从房中摆设看出是否真有那么不堪。
屋子干净整洁,哪怕满屋喜庆的布置,也丝毫不显乱。可要说寒酸,那真不至于,一应用度样样精致讲究。
喜娘对赖瑾笑着说道:“新郎官,揭盖头啦。”
揭盖头喝交杯酒,到最后环节了。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他俩就是夫妻了,无从反悔更改。赖瑾有点紧张,还有种成家后身边多出个人,且这人还不是很熟的陌生和压力感。
他定了定神,去揭盖头。
他怕扯乱萧灼华的头发挨打,小心翼翼地掀开她面前的轻纱和珠帘,与萧灼华抬眼望来的目光对上。
这一眼望去,让赖瑾不由得愣了下。
萧灼华的眼睛极其好看,清澈剔透像镜子似的能把人照进去,那眼神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天真活泼,而是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冷冽,清泠泠的让人看不出半点喜悦之情,一看就是过得不好。
赖瑾突然就有点难受起来。说到底,萧灼华不过是他和皇帝争斗的牺牲品,这桩婚事对她而言,像是场灾难吧。
这么好看的人,配自己这么一个没爵可袭得去边疆开荒的武将,还是要到半路去送死……换成是他,成亲?啊呸!阿爹你自己嫁去吧。
喜娘瞧见他俩对视的表情不太对,有点像仇人见面,特别是赖将军,先是愣住,再是吵架切齿,眼看就要打起来的样子,赶紧笑着说:“哎哟,新郎官都看呆了,新娘子真好看。”
赖瑾回过神来,对萧灼华露出一个笑容。
喜娘怕出变故,赶紧把交杯酒送到两人面前,说:“喝了交杯酒,夫妻同心,一辈子和和美美。”
赖瑾接过两杯酒,递了杯给萧灼华,两个人手挽手地喝光杯子里的酒。
喜娘暗松口气,又是对着他俩一通夸赞。赖瑾拿出早准备好的锦囊,散喜钱。
他还得出去待客,在跟着众人出去时,扭头对阿福低声吩咐句:“把膳食给宝月公主送去,别让她饿着。”
萧灼华等众人走后,便让嬷嬷把她的头冠卸了下来。
嬷嬷把头冠放在桌子上,回到萧灼华的身边劝道:“天无绝人之路,或许有转机呢。”
萧灼华轻声道:“我明白,不必劝我。”她的话音一转,说:“方才我瞧见那些侍卫不像是为拦闹洞房而临时备的。”他们的反应、走位、配合都有着长久磨合形成的默契。
屋外传来敲门声:“公主殿下,将军吩咐我来送晚膳。”
嬷嬷略带些诧异地看向萧灼华:赖瑾能想到送晚膳?
萧灼华说:“去吧。”
嬷嬷打开门,便见一个小厮模样的人端着装有热腾腾饭菜的托盘站在外面,瞧那衣服料子是绢布的就知道应该是赖瑾身边的贴身小厮。
她接过托盘,问:“外面一直有这么多的侍卫吗?”
阿福说:“平时只有一半,今天成亲,怕有人捣乱,才把近侍们都调来了。”
嬷嬷道:“原来如此。多谢你了。”把晚膳端进屋。
阿福带上门以后,又继续守在外面。
嬷嬷的眼中有着困惑,低声道:“别的府邸顶多就是安排些人守着前后门和巡逻的,这种小院子平日里能派两个人守门都算看管严的了。这护得也太严实了。”
萧灼华也觉奇怪。
赖瑾一个不能袭爵的嫡子,妨碍不到谁,竟然在自家府里如此小心。
赖瑭有军功傍身,在朝十年,地位稳固,根本不需要担心赖瑾动摇他的世子之位,成国公府的子女齐心更是满朝皆知的事,府里应该不会有人要害他。
那就是防外面?他不能袭爵执掌不了成国公府,身份地位不会给人带来威胁,那威胁当是来自于他自身的本事。
他在长郡一日拔一寨,连收七千山匪,不费吹灰之力攻下防卫森严的坞堡,像是有将帅之才。可有将帅之才也不必藏拙。有赖瑭珠玉在前,再有一个赖瑾也不过是锦花添花。
萧灼华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赖瑾还有别人不知道的本事。父皇或许已经瞧出端睨,方才连边郡都不想让他去,迫不及待地想要除掉。
嬷嬷说道:“公主,用膳吧。”
萧灼华应了声,移步到圆桌前,瞧见上面一个比巴掌稍大点的汤盅里装着拳头大的肉丸子,不由得愣住:武将之家的丸子都这么大颗的吗?一颗丸子便把汤盅装满了。
嬷嬷也愣住了,这几道菜,竟然是她都不认识的。
萧灼华看见菜,抬手指了下门外。
嬷嬷会意,去到门口把阿福叫进来,问他这都是些什么菜。
阿福应道:“是!”他指向汤盅说:“这叫红烧狮子头,是我们将军最爱的菜之一,用煽过的猪肉剁碎后做成的。这叫松鼠桂鱼、文思豆腐、蟹黄虾饺、蒜葱粉丝。”
豆腐?蟹黄?粉丝?萧灼华头一次听到这些菜名,也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菜,她的心头微动,问:“这些菜都是你们将军让做出来的?”
阿福说:“将军就好吃食,经常自己下厨琢磨怎么弄吃食,烧过好几回厨房。”
萧灼华微微点头,示意阿福退下。
她试着夹了一筷子,比宫里的膳食还要美味。
赖瑾用掺了水的酒敬了一圈,便装醉叫阿贵扶着他撤了。
他回到自家小院,突然又有点紧张起来。虽说年龄小,不用洞房,但总不能直接把人撂那儿不管,自己直接就去书房了吧,总得把该说清楚的说清楚。
那么大一个活人住在一个院子里,避是避不开的。他先把衣服整理好,又把帽子扶正,这才去到门前,敲门,唤道:“公主殿下,是我。”
嬷嬷打开门,将赖瑾请进去。
赖瑾进去,见到萧灼华刚吃完饭从桌子前离开。
他把阿福叫进来,收拾好桌子退出去后,才在离萧灼华一米远的地方坐下,说:“我要过几天才满十三岁,你才刚满十五,这……呃,等你二十二,我二十我们再圆房吧……行吗?”
嬷嬷:“……”圆房有这么晚的吗?
萧灼华:“……”你能活到二十吗?
赖瑾看她俩的样子,又赶紧解释句:“太早圆房对身体不好。”
嬷嬷回过神来,赶紧说:“将军说的是。”
赖瑾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摆,眼神到处瞟,不敢看萧灼华,也不知道自己心虚什么。大概是因为他把萧灼华坑了?
他想扔下句你早点休息就赶紧闪人,又觉得太渣,总得给点保证让人安心吧,可又不知道说什么,犹豫半天,最后还是只有一句:“那我先行告辞。”抱抱拳,灰溜溜地往外去。
他看到阿福站在门口,说:“这门不用再守,让萧灼……公主殿下自己派人守,你守我屋子。”
阿福顺着赖瑾所指的方向,看了眼书房,应下。
赖瑾紧张兮兮地回到书房,想到隔壁的萧灼华,满心的惶惶不安。这算是添了个大麻烦吧?还是自己招惹的,谁叫自己乱看呢。
事情都这样子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吧。
可要怎么跟萧灼华相处啊!相敬如宾?不合适吧!保持距离?这都成亲了,把人谅着像什么话。好好照顾萧灼华?从来都是别人顾照他,他就没照顾过人。
娶个公主干嘛呀!赖瑾烦完了!他决定先把这事抛到脑后,不想了,以后再说呗!
第二天,天朦胧亮,赖瑾起床准备去后院,就见萧灼华也出门了。
她换下华丽的喜服,衣着素淡了很多,但衣裙上面依然用金丝线绣有凤凰,用腰带收了腰,袖子又长又飘逸,颇有种广袖流仙裙的美,再衬着那亭亭玉立的身姿,仿佛随时要迎着晨风飞去,是真好看。
萧灼华走到赖瑾身边,说:“走吧。”
赖瑾震惊了:“你要去后院练武吗?”穿成这样子去?
萧灼华愣住 ,道:“不是该去你母……母亲那请安吗?”皇后在时,诸宫后妃、公主、皇子们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请安,请安完才能回宫吃饭。她忽地反应过来,问道:“你去后院练武?”
赖瑾说:“对啊,不去要挨打的。你会武吗?”
萧灼华说:“不会,未曾学过。”
赖瑾真想问一句,你不是你爹亲生的吧,连防身术都不教点的?就不怕哪天又被人杀进府给剁了?
他说道:“我们家不用请安,你要是不会练武,可以回房睡回笼觉,过一个时辰再去前院用早膳就成。如果不习惯大家一起,我有小厨房。”他指向旁边的小厨房说:“这几天都有开火,柴米油盐都有,缺什么让厨子去大厨房拿。”
萧灼华:“……”这是什么惬意日子?她愣了好几息时间,看赖瑾好像是忘了,提醒道:“今日是成亲第一天,要去拜见公婆。”
不圆房,给忘了。那可以不去练武吗?赖瑾犹豫了下,还是去吧。练武是为自己好!他说:“那你先回房歇着,过半个时辰,我来接你。”说完,带着自己的侍卫走了。
萧灼华呆呆地看着赖瑾离开的身影,委实想不到治家严谨的成国公府是这样子的。不用请安?有自己的小厨房,可以不用去陪父母用膳?
她是出宫开府后才有自己厨房的。父皇到母妃宫里来得勤快时,衣服用度样样皆好,但若是父皇隔上一阵子不到母妃宫里,便又是另一副景象。
萧灼华略作思量,说道:“嬷嬷,你去找母亲院里的人问问,莫要失了礼。”
嬷嬷没一回儿,回来了,告诉她:“夫人去后院练武了,早膳时再过去便成。”
萧灼华沉默了。她略坐了一会儿,说:“去看看他的小厨房。”
她出了正屋,沿着赖瑾所指的方向,看到一扇耳门,走过去是一座小院,所谓的小厨房比赖瑾住的正房还大。三口大灶,旁边有长长的案台,肉菜俱全,但都是刚买来的生鲜食材,没见到厨子、厨娘,只有几个扫洒小厮在扫地擦桌子。
扫洒小厮见到萧灼华立即伏地跪下叩首行礼。
萧灼华问:“为何没做早膳?”
扫洒小厮一听吓坏了,说:“回殿下,往……往日都只做午膳和晚膳,厨子要到辰时才来。早膳都是在前院吃,只偶尔公子……将……将军病了……不给……不能起床,才……才在小厨房用早膳。小……小的这便去叫厨子。”他差点把那句“不给钱不能好”说出来,吓得直哆嗦。
萧灼华说:“不必了,我只是问问。”她顿了下,问:“午膳?”不是一日早膳、晚膳两顿膳食么?
扫洒小厮说:“正午时分,有顿午膳。”
萧灼华长见识了。成国公嫡子养得娇贵,名不虚传。


第39章
赖瑾在清晨操练结束后, 便回书房先让阿福打来水擦去身上的汗,再换上干净的衣服去接萧灼华吃早餐。
萧灼华到前院里,成国公夫妻、昭姨娘、许姨娘、赖琦夫妇、赖瑗、赖琬都已经坐在堂中。
成国公已经换上朝服, 显然待会儿还要去上朝。赖琦穿着铁甲, 亦是要去军营的模样。其余几位女眷已经换回常服,正翘首望向耳门方向。
众人见到萧灼华与赖瑾并肩过来,纷纷起身, 抱拳行礼:“见过公主殿下。”
萧灼华说道:“免礼, 请起。”又向成国公夫妻行礼:“见过父亲、母亲。”
成国公夫人把萧灼华扶起来,道:“自家人,不必拘礼。若没有外人,便怎么自在怎么来。”
萧灼华恭敬地应道:“是。”
成国公夫人瞧她拘谨,只安抚地拍拍她的手,没说什么。萧赫的后宫, 不提也罢。且不说胎死腹中的, 活到满三岁上过皇家牒谱的就有三十多人,如今还活着的不足一半。一步行差就错, 稍微有点忽略大意, 人就没了。
成国公夫妇落座,桂婶将茶端来。
萧灼华端着茶上前, 先敬成国公:“请父亲用茶。”
成国公接过茶,咕咚一口喝个底朝天,再把一个让金稞子塞得胀鼓鼓的红色锦袋给萧灼华, 道:“若是赖瑾欺负你,尽管来找我和你阿娘, 保管抽去他三层皮。”
赖瑾站在一旁, 表情都是麻的。天天打孩子的, 成亲了还打!
萧灼华应道:“谢父亲。”又向成国公夫人奉茶。
成国公夫人将茶一饮而尽,给了萧灼华一个同样装满金稞子的红色锦袋,道:“你不擅拳脚,若赖瑾欺负你,切莫与他动手,叫府兵。”
萧灼华应了声:“是”。她不知道是赖瑾行事过于恶劣,还是成国公府与别家不同。
成国公夫人又向萧灼华介绍家里人口,最先介绍的便是许姨娘和昭姨娘。
若是寻常妾室,自是连到萧灼华跟前的资格都没有。
许姨娘和昭姨娘却是例外,她俩有诰命在身。昭姨娘因为儿子赖瑭官拜太尉,其诰命为一品夫人。许姨娘的儿子北卫营二品卫将军,诰命为二品夫人。
萧灼华对着二人,行半礼:“见过二位姨娘。”
两位姨娘不敢受公主大礼,在萧灼华刚抬手便已经将她扶住,各塞过去一个巴掌大的红锦袋子。
嬷嬷端着萧灼华放锦袋的托盘,只觉份量越来越重,沉甸甸的,显然都是金子,绝非铜钱。她不知道是该感慨成国公府阔绰,还是该说成国公府实惠。
赖琦夫妇、赖瑗、赖琬更不敢受萧灼华的礼,纷纷抱拳自我介绍,主动把备好的礼物送上去。
赖琦拍着胸脯道:“殿下,往后谁要是欺负你,尽管来找我。”
萧灼华应道:“谢谢三哥。”
半盏茶的功夫不到便敬完了公婆茶,什么公婆给下马威、妯娌刁难通通没有,一家人和和气气吃过早膳,便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
成国公夫人对萧灼华和赖瑾说:“你俩随我来。”
萧灼华跟在赖瑾身边,去到主院,进入正堂。
成国公人对桂婶说:“阿桂,去把东西抬出来。”
桂婶进道:“是”,领着两个侍女去到后屋,不一会儿抬着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出来。
成国公夫人说道:“清郡和尚郡,紧邻东陵,时常发生战事,两郡儿郎常有战死。为防家中男丁战亡后留下妻儿无人庇护,产业被夺无处申冤,房产、田地、铺子等俱都是两份契约。一份由所有者自行保管,一份由官府衙门保管。若谁家田产家业被夺,哪怕被人夺了手里的契书亦都不怕,官府调出存契,一查便知。”
萧灼华有封地有田产。她在封地是收税贡,并无田产屋舍,京城附近的两处庄子,只是一纸契书,在官府没有存契,大盛朝许多地方都是如此。如果契书遗失,又找不到作保和作见识之人,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确实有可能叫人夺走庄子。她心道:“如此安排,确实周到。”
成国公夫人继续说道:“如此做虽然能保产业不被人所夺,但变更是桩麻烦,得派人到产业所在地的衙门过契。赖瑾上次离京前,府中便已分家,那些该由他继承的田产、铺子、房屋还在我和他阿爹名下。前阵子派人回去把过契手续办完,新的契书送来了。清郡沐氏留下的家业,以及他在尚郡的那份,俱都在此了。灼华,你收下。”
萧灼华眼带诧异,颇外意外地道:“我?”
她才刚进门第一天,她父皇把她嫁进成国公府的目的是为了要赖瑾的脑袋。以成国公夫妇的谋算,想必早已猜到,竟然叫她掌管家业?萧灼华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成国公夫人点头,说道:“赖瑾是儿郎,要上战场的。家中产业,自当由你掌管。”
还真是如此!萧灼华满脸恍惚地看着成国公夫人,说道:“母亲三思。”这一家子的行为怎地都如此怪异!
成国公夫人说道:“你既与他成亲,便是夫妻,这些都是你们的。”她顿了下,又接着说:“你若是看不上他,不愿与他过下去,悉数归还便是。他若生异心,对不住你,你不愿与他过了,带上人证、物证拿着你们的婚书到衙门过契,分走一半,往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他在外征战,你为他守家,这些是你应得的。抬走吧。”
不仅萧灼华呆住了,站在萧灼华身后的嬷嬷也都呆住了。
赖瑾从呆滞中回过神来,说:“竟然还有产业?封地跟产业是分开的啊?大哥袭爵掌管清郡、尚郡只得税收啊。”哦,还有兵。
成国公夫人满脸无语地看着儿子:“爵位封地是朝廷给的,田地庄子屋舍是自家的。”兵和封地都已经给了你大哥,钱财总得给你留着。她问:“莫非你以为只给你两万兵,一点金子铜钱?”
赖瑾说:“当时阿爹说完分家就只给了我两万兵,一百多车贵物财物就把我打发了啊。那我还去边郡奋开什么荒呀,清郡那么多现成的地是我的,我可以去清郡的,阿娘。”
成国公夫人说:“你自己先回去看看诏书,再好好想想是要去清郡,还是要脑袋。”
对哦,皇帝还等着要他脑袋呢。况且清郡、尚郡都归大哥管,自己过去只是当个富家翁,无论怎么发展,地位都不会比大哥高,去边郡虽然苦,却有无限可能。
赖瑾对萧灼华说:“那我们抬回去吧。我觉得我现在养你没压力了。”
萧灼华看向成国公夫人,又看向赖瑾,脑子懵成了浆糊。这可是成国公府大半的家业,她父皇做梦都想收走的,这会儿成国公夫人竟然一股脑地交给了她。
萧灼华不敢接。
赖瑾起身,看萧灼华还愣着,把阿福、阿寿叫进来,说:“把这箱子抬到公主房里。”
萧灼华扭头看向赖瑾,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赖瑾忽地想起一事,问:“阿娘,账簿呢?”
成国公夫人说:“账簿和去岁的进项都在库房。地里产出的粮食俱都卖到军中折成了铜钱布帛,待会儿你俩叫人抬回去。”
她看萧灼华明显没回过神来,对萧灼华身后的嬷嬷唤道:“玉嬷嬷,你跟阿桂带人去搬。陛下有诏,赖瑾不日就要离京,你们尽快把东西清点完装车。”
嬷嬷应道:“是。”
萧灼华见赖瑾身边的小厮已经把装有契书的箱子抬出去,再想到成国公夫人只有赖瑾这一个儿子,明白这事已经定了。她强行稳住心神,起身,向成国公夫人告辞。
一大箱子契书抬进萧灼华的房里,装有账簿、铜钱、布帛的箱子把院子都快塞满了。
萧灼华站在窗前,看着满院的财物,又再掀开装契书的箱盖,见到写在布帛上的契书装了满满一箱子,心情复杂至极。
嬷嬷的手脚都在微微颤抖,唤道:“公主!”这成国公府委实吓人,上来就是这么大的阵仗。
萧灼华扣上箱子盖,手轻轻地按在箱子上,已然明白成国公府的用意。成了亲,他们家,是真的把她当成成国公府的人了。从此后,她掌财,赖瑾掌兵,夫妻一体,共掌权势富贵。一如,成国公与成国公夫人。
她沉沉地呼出口气,说:“我去见赖瑾。”她去到书房,就见到赖瑾正在翻帐簿,算盘拨得噼里啪啦作响。她唤道:“赖瑾。”
赖瑾听到萧灼华的声音,手上的动作立即停住,下意识望向门口,待看着萧灼华站在那,立即起身把她迎进来,说:“你坐。”去给她倒了杯水放在旁边,有点小紧张。
萧灼华接过赖瑾递来的水,双手抱住,压住紧张和复杂的情绪,说:“我们才成亲第一日,如此,不妥。”
赖瑾问:“这亲事能反悔吗?”
萧灼华说:“不能。”
赖瑾说:“那不就得了。”
萧灼华说道:“你……”赵郡之事,无法宣之于口。哪怕她心知,成国公府的人亦心知。
赖瑾知道萧灼华的担忧,说:“我手上有兵,这就是我的底气。我能护好你,也能护好我自己。”
他果然知道!萧灼华望着赖瑾,说道:“你们既知,为何还让我掌财?”
赖瑾说:“在家听父母的,出了门,那就自己当家做主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亲慈待子女,子女方才孝顺,兄长友爱弟弟,弟弟才能尊敬兄长。人心如镜,人以善相待,当以善相报,人以刀兵相向,当刀兵以偿。人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要走什么路。我袭不了爵,但我可以选择自己去开辟自己的领地。”
他顿了下,又说:“只是让你保管契书,即使你扛着契书跑了,我再派人回去补办一份就是。我们不在清郡、尚郡,那些地和产业能留多久都很难说。”他指向外面的钱财物什:“那些才是握在手里的实惠。母亲此举是想叫你安心,让你知道,往后你就是我们家的人了。她虽然脾气不好,但最是护孩子。”
萧灼华微微颔首,什么都没说,起身离去。
赖瑾目送她离开,心道:“成天心思重重想东想西,也不怕掉头发。”
账目太多,他只能粗略盘个总账,对自己名下的产业心里有个数。边郡跟清郡,一个在大盛朝的最西边,一个在最东边,相隔天远,根本没法自己管。他决定分别承包给大哥和二哥,让他们把每天的进项派人送来,这样萧灼华坐等收租就成了。有这些租金,足够养她了。
赖瑾熬夜盘完账,第二天便开始写信,派人给两个哥哥送去。
二哥在清郡当郡守,打理产业方便。大哥带兵去了东安关,老婆孩子都在尚郡,打点产业也方便。京里的铺子就包给三哥好了。
赖琦在军营,赖瑾去找的三嫂,跟她商量。
亲兄弟,又是现成的赚钱买卖,三嫂自是一口应下。两人当场拟契,各自盖好印章,又去找成国公做了见证,把这事敲定下来。
赖瑾从成国公那里出来,便把契书给萧灼华送去。
萧灼华正忙着盘点院子里的财物,见到赖瑾又递了张写满字的绢布过来,粗略一扫,视线在将租金交给宝月公主萧灼华上面停顿几息,便把契书放进盒子里收了起来。
短短一日时间,她心头的惶恐不安已然全部消散。
她忽然觉得,即使到了赵郡对上威远侯,赖瑾手里的两万精兵绝不会坐以待毙,打回去才是成国公府的一贯作风。
萧灼华心头的阴霾散去许多,觉得这门亲事,似乎挺不错,便是担些性命之险,也值。
连三朝回门之期都没到,有宫侍来传皇帝口谕,限他们三日内离京,尽快赶赴边郡,不得逗留。
宫侍还给萧灼华带了句话:殿下不必担心娴妃娘娘,尽管放心去。
萧灼华什么都没说,与赖瑾各自忙碌,将要带走的东西全部装车后,拉了三百多车,在一百骑兵和她的五百府兵的护卫中踏上离京的路。
她有八百府兵,剩下三百留在公主府里守宅子,由宁王替她照看一二。养府兵的钱财,由她庄子和封地的出。
成国公夫妇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一直送他们出了京城城门口,望着他们越走越远,直到看不到影了,才回去。
沐真是真舍不得让儿子去那么远那么偏的地方。可清郡、尚郡已经有赖瑭和赖瑛,兄弟俩已经站稳跟脚。赖瑾回去,要么被压一辈子,要么同他哥哥们争。他那性子,连亲爹都不服气,连皇帝都能骂,岂能乐意让哥哥们压在头上。兄弟相残,则更是所有人都不愿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