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言小说上一章:后宫升职专家 顾四木
- 古言小说下一章:白眼狼我不爱你了(快穿) 萧小歌
到了北城大学,苏驭还帮着把行李给她提进宿舍,又跟她的舍友们打了招呼才下楼回家。
“阿娉,”短发女孩见她在铺毯子,往她这边凑,小声道:“这也是你哥哥啊?”
“是呀。”苏娉把毯子铺好,行李都分类拿出来整理进柜子,“这是我自己制作的安神香包,送给你们的。”
她拿出五个精致的小香囊,分别递给舍友们。
“哇,这香味是干玫瑰吧,还有决明子。”
“是,希望你们喜欢。”小姑娘笑容温软,唇角下陷时,嘴边有两个浅浅的小梨涡。
“喜欢呀!”短发女孩宝贝似的把香囊收到自己枕头下面,搂着她的胳膊撒娇:“好阿娉,如果你能把笔记给我抄一下就更喜欢啦。”
徐老师不喜欢上课走神的学生,他在黑板上写的纪要如果你发呆来不及抄,很快就擦完了。
苏娉抿唇笑,打开书桌抽屉找出笔记本递了过去。
“谢谢阿娉!”短发女孩直接拉开椅子坐下就准备抄,她从农村过来上学的,家里还是用煤油灯,学校是电灯。
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这么好的同学舍友,她觉得自己一定会成为很好的药剂师。
“阿娉,”另外一个脸盘圆润的女孩拉着她在床边坐下,悄声问:“那天你哥哥到礼堂找你,我说你被你堂姐叫走了。”
“后来这几天你就没来过学校,是出了什么事吗?”
苏娉不想在学校说这些事,她唇边笑意柔和:“不用担心,没事的。我家里有些事耽搁了,所以请了几天假。”
那晚文艺汇演结束后,表演的学生大多在后台卸妆,校友们则是回了宿舍,没有什么人看到她失控的一面。
就算有,也只能看到一抹侧影。
“这样啊,”女孩又说:“外语系那个沈娇你知道吗?这四天假她一直没回去,待在图书馆,疯了一样看书。”
“也不知道是不是魔怔了。”
“不清楚。”苏娉轻轻摇头,她拿出毛线球和毛线针,葱白指尖勾着灰色的毛线,开始起针。
“诶对了,我今天去图书馆找书嘛,正好碰到周老师,他说下个月月底学校有个什么考核,每个系前三名可以去东城大学交流学习。”
“那边的老师可都是国家级的,咱们的教材都是他们编写的呢。阿娉,你想不想去呀?”
苏娉动作停顿,敛眸看了眼手指上缠绕的浅灰色毛线,她无意识勾起唇角:“想。”
第34章
晚上八点,她收起毛线团,上床睡觉。
她怕熏香会影响到舍友,就没有带。
把安神香囊握在手里,侧身躺着,手指抵着鼻尖。
短发的女孩叫夏莹,厚厚的笔记抄了很久,看着还剩两页的娟秀字迹,她有些震惊。
其中很多知识不是徐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而且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标注。
很多不明白的一看就通透了。
宿舍里的同学都差不多睡了,她甩了甩手腕,靠着椅背往后面倾,侧身问身后床上的小姑娘——
“阿娉,你这些笔记是哪儿抄的呀?”
她嗓音很轻。
浅眠的苏娉迷迷糊糊,桃花眼朦胧:“唔……笔记?有些是我小时候外公说的,记了下来,剩下的是问过我妈妈。”
她用胳膊挡住脸上的光线,软声道:“莹莹你快睡啦!”
“不是,你家干什么的啊?我记得上次来礼堂找你的那个哥哥是军人?”夏莹揉揉手,随口一问。
见小姑娘半天没应声,她偏头一看。
好嘛,睡着了。
她知道苏娉容易醒,也就没有再出声了。
过了几日。
一大早,苏娉洗漱完去和夏莹一起食堂吃饭。
同学们都穿着绿军装,脸上笑容洋溢,手里拿着铝饭盒,三三两两成群结队。
经过楼梯转角的时候,夏莹停下脚步:“阿娉你看这期板报,冬季野营拉练?那不是马上要开始啦?”
每年春冬,部队、机关、大学、还有工厂都会组织为期十来天的野营拉练,北城大学也会由青壮年老师带队,分批带着同学们在附近城市徒步。
学生们按照部队的编制,分成班排,带着锅碗瓢盆,在沿途的供销社买米面肉自己做饭。
现在是十一月初。
“是呀。”苏娉眉眼弯弯:“十一月七号立冬,还有一个星期。”
夏莹顿时垮下脸。
她们每天都有训练任务,出操这些都是基础,还有各种锻炼体能的。
因为老师知道苏娉的身体情况,很多剧烈运动没有让她跟上,苏娉就主动接过帮训练中受伤同学包扎的事。
看了会儿板报,夏莹拉她去食堂:“不知道今天早上有没有苞米碴子粥,我最爱喝这个啦,咱们快一点,免得一下就被抢完了。”
她这真不是夸张,北城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很大,今年来报到的新生就有七千多人,加上之前的一万,现在大概有一万七千名学生。
教职工有三千多名,有个说法是一名教职工保障六个学生。
“来啦来啦。”苏娉笑容温软,“现在还早,会有粥的。”
“你好同学,麻烦……”佝偻着身子,左手提着撮箕,右手拿着棕扫把的瘦小男人在走廊扫地,因为被人挡住了,他才开口说话。
没等他说完,女孩抱着书本面无表情从他旁边过去。
瘦小的男人动作停顿片刻,自己笑了一下,又继续把灰尘扫到一堆。
“这个沈娇最近真不知道怎么了,上次文艺汇演在台上还能说会道讨人喜欢,现在有点阴晴不定了。”夏莹嘴里嘟囔了一句。
见苏娉还在看那个瘦小的男人,赶紧把他拉到一边——
“阿娉,你知道这是谁吗?”她悄声道。
苏娉摇头,“没见过。”
学校老师很多,她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校领导和中医系的老师。
“他是外语系的李教授,”怕被人听到,夏莹声如蚊呐,贴在苏娉耳边:“他们这种是‘有问题’的老师,要在学校进行劳动的。”
“咱们中医系也有个教授,下了课还要去传达室工作,他们这个还算好的,中文系还有个系主任负责扫厕所呢。”
苏娉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事,黑如点漆的眸子里带着些许微怔。
“走啦,我们去吃饭!我都闻到香味了哎,好像有泡豇豆?这酸味儿。”夏莹半推着苏娉往食堂走。
走了一段距离,苏娉下意识回头看一眼。
几个学生围着瘦小的教授找茬,他也只是笑着点头,然后继续垂头扫地。
抱着教材路过的主任看到这一幕不由蹙眉。
“干什么呢?不去吃饭在这瞎闹什么?”
学生们顿时一哄而散。
苏娉也收回目光。
主任走到瘦小教授的旁边,拍拍他的肩膀:“老李啊,都是小孩子,不懂事,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他们已经年近半百,鬓边有霜染白发。
李教授自嘲笑了笑:“没事,习惯了。”
再多安慰的话都卡在嗓子眼,主任叹了口气,原本挺拔的身影,如今肩膀微塌。
早上第一节 课就是中药,中医系中西中药知识都要学,徐思远是教中药。
“同学们好。”徐思远嗓音淡漠清冷:“今天我们来学中药的四性——”
他指尖捻着粉笔,在黑板上不急不缓写下四个字。
寒、热、温、凉。
苏娉看着讲台上神情从容的老师,心里还是有些不自在。
她的老师是沈娇的爸爸。
原本因为小叔叔和他是同学,苏娉也把这位老师当成叔辈看待,徐思远因为她的好学,也愿意倾囊相授。
可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有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老师。
“苏娉同学。”徐思远看向她:“请你回答,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哪些。”
苏娉站起来,见老师神色平静,和平时无异,她也放松下来——
“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沉浮。”
“以及有毒无毒。”
小姑娘说话轻轻柔柔的,她在提及中药知识时眼底闪闪发亮,似有光芒要溢出来。
夏莹悄摸向她竖起大拇指,无声开口,用唇形说:“棒哎阿娉。”
徐思远也略微颔首:“回答得很好,坐下吧。”
“理论终究是理论,希望同学们在课上摘抄的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止于纸上。”
“下课。”
中午吃完饭,苏娉想去图书馆借阅中药学的书籍,夏莹自然陪同。
她上课容易走神,每天都要借苏娉的笔记抄,她也很喜欢抄苏娉的。
注解实在太细致了,她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学了一遍,抄的时候又温习了一遍。
图书馆很安静,都是低着头的同学。
要么看书,要么笔尖唰唰,没有荒废时间的。
他们心里都清楚,能来大学的机会多么不易。
全国这么多厂,每个厂推荐的工人名额就那么多,真算得上挤破了脑袋才进来的。
至于军人,是上级首长直接推荐过来的,他们大多是学外语,为战备做准备,方便以后用外语喊话,以及情报侦查。
农民就比较多了,他们成份好,大多数文化程度都不高,很多人都不会说普通话,学校有专门的老师从头给他们教导普通话以及语法。
校园里一片和谐,农民、工人、解放军战士,作为同学都相处的很好,互帮互助。
苏娉捧着书在看,察觉到有人在观察自己,她抬眸寻找。
循着视线过去,对上女孩意味不明的眼神,她看了一下,平静地收回目光。
“阿娉,”夏莹也发现了,“沈娇好像一直在看你哎,你俩之前同台主持过,关系好吗?”
苏娉温声笑了笑,指尖抵着书页,缓缓翻动:“不是很熟。”
“这样呀。”夏莹也没多想,“待会儿陪我去传达室取东西吧!我妈昨天在大队部打电话给我,说寄了我爱吃的霉豆腐,还有辣椒酱,可下饭了,咱们晚上一起吃?”
“好呀,那我就不客气了哦。”
“咱俩谁跟谁,不用客气。”夏莹豪气一挥手。
苏娉笑容清浅,唇边小梨涡若隐若现。
沈娇看了一会儿,收回视线。
在她们看完书抄完笔记出去的时候,徐思远正好进来。
苏娉有些不自在:“徐老师。”
“徐老师!”夏莹跟着喊了一声,她嗓音清亮。
“嗯。”徐思远随意应了一声,错开她们往另一边走。
夏莹眼看着他在沈娇旁边坐下,傻眼了。
“阿娉,这徐老师是咱们中医系的吧,那个沈娇是外语系,这也不应该有交集啊。”
她忍不住多想:“听说徐老师一直没有娶妻生子,这沈娇不会……”
“他们是亲戚。”苏娉看了下外头黑压压的乌云,以及图书馆上方被吹的摇晃的灯,“我们快去传达室吧,要下雨了。”
“哦哦。”夏莹最后一丝疑虑被打消,她出了图书馆,仰头看:“还真是要下雨了,可能还是大暴雨。”
“宿舍外面的走廊还有药材没有收!”她突然想起这件事,火急火燎:“阿娉,快快快,拿了东西赶紧回去,收了药材正好上课了。”
……
“夏莹同学?”许教授核对信息后,让她签个字,把东西给她:“这是你老家寄过来的。”
“谢谢许老师。”她拿了东西,连忙道谢。
别人对这些“问题”老师尊不尊敬是一回事,她从农村来的,能有入学的机会就已经不敢想象了,她妈也反复叮嘱过,一定要尊重老师。
许教授认出她们是中医系的学生,脸色和缓下来,对一旁试图帮夏莹提东西分担重量的小姑娘说:“苏娉同学,有你三封信。”
第35章
外面下着丝丝缕缕的雨。
她们头上戴了绿色的五角星帽子,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滴,军绿色的外套全部沁湿,一片暗沉。
苏娉把信封护在外套里面,双手抱着胳膊略微弯腰跟着夏莹往宿舍楼那边跑。
校园东南角,一个身穿黑色布衫满头银丝的老先生,拿着手杖不紧不慢在雨中走着,蒙蒙细雨落在他肩上,转瞬消失不见。
很快,雨势变大。
狂风掠过树梢,骤雨敲打,他依旧身如磐石,不为所动。
步伐沉稳地往教职工办公室那边走。
到了走廊下,他停住脚步,与弯着腰扫地的李教授说话。
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原本佝偻着身子的李教授腰杆慢慢挺直,身材板正。
风骨无双。
“阿娉?”夏莹见她愣神,吼了一声:“雨越下越大了,咱们赶紧回宿舍!下午第一节 课怕是赶不上了。”
“……好。”
苏娉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是把走廊上晾晒的中药材收了,因为雨势太大淋湿了不少。
重新收拾了一下,她取过毛巾擦干身上的水珠,换了一身干衣服。
因为要上课了,来不及阅读信件,只好暂时搁置。
苏蕊最近没有出现在她面前,偶尔遇见了也立马躲开,苏娉也权当没有看见。
今天最后一节课结束,夏莹揉揉发僵的脖子,松了口气。
余光瞥到旁边女孩,她愣了一下:“阿娉,你脸色看起来好苍白啊,是不是淋雨着凉了?”
苏娉神色恹恹,她轻轻地“嗯”了一声,“没事的,待会儿吃剂药就好了。”
说完,立马打了个喷嚏。
她揉揉发红的鼻子,神情有些呆。
夏莹嘴里嘟囔:“……你这身体也太弱了吧。”
她整理好书本和笔记,装进军绿色的挎包里,“你这是风寒感冒初期症状,咱现在去食堂吃饭,我去要块姜给你弄生姜水。”
阿娉现在症状比较轻,疏散风寒就够了。
“好,谢谢莹莹。”苏娉说话带着轻微鼻音,有些闷。
两人一前一后从教室出去,外面雨已经停了。
现在是六点半,天边灰蒙蒙的,仅有的光亮也逐渐散去。
学生们也陆陆续续往食堂走,井然有序打饭。
苏娉没什么胃口,只盛了份清粥。
“阿娉,吃这个不会觉得嘴里没味吗?”夏莹冲她神秘一笑,从绿色挎包中摸出一个罐头坛子。
她的筷子没用过,是干净的,打开瓶盖夹了点香辣干萝卜条到铝饭盒盖上:“这是我妈寄来的,还好我带了。”
中午她从宿舍出来眼疾手快摸了一瓶放在书包里,下午上课的时候她闻到这股味道口水差点没忍住。
苏娉吃了一点,辣得直吐舌。
她赶紧喝了点粥压压味。
夏莹看得哈哈大笑,她夹了一大把塞嘴里,脆萝卜条嚼得嘎嘣作响——
“吃点辣多出点汗,感冒很快就好啦。”
苏娉雪白的脸被呛得通红,一双明眸无奈地扫了眼坐在对面的女孩,见她吃得欢,心里叹了口气。
真的太辣了。
苏蕊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看着这一幕,她抿唇。
“同学。”有个鹅蛋脸的女孩端着铝饭盒过来,指着她对面的空位:“请问我可以坐这里吗?”
苏蕊下意识沉默,余光瞥到周边有说有笑的同学们,她鬼使神差点头。
“谢谢你啦。”女孩眉开眼笑。
苏娉也看到了这一幕,她很快收回目光,继续和夏莹说话。
有些事情做过了就是做过了,当时苏蕊是带着恶意的,现在想起来还是无法原谅。
妈妈说过,不用顾及亲戚情分,从她决定伤害你的那一刻起,幼时的情谊就都断了。
等她喝碗粥,夏莹抢过她的铝饭盒一起带去洗,没多久又用铝饭盒装了姜汤过来。
“这个得趁热喝,不能等它完全凉了,待会儿回了宿舍你喝完赶紧在被子里捂一宿,出一身汗就好啦。”
苏娉颔首,看着女孩真挚的笑脸,诚恳道:“谢谢你呀,莹莹。”
“嗨,咱俩是朋友嘛。”被她这么一说,夏莹挺不好意思的,把铝饭盒装进挎包。又把萝卜干瓶盖拧紧,她说:“如果不是你的笔记,在课堂上被徐老师点到名字我就完了。”
“月底的考核咱们系有三个名额,我觉得你一定能去东城大学交流听课。”
中医系有十个班,开学以来共有两次考试,苏娉都名列前茅。
小姑娘眼尾泛红,她捧着姜汤水,温声道:“你也一定可以的。”
本来完全没信心的夏莹被她温柔话语感染,“我可以的!”
苏娉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力,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话,夏莹完全相信,甚至觉得自己能做到。
两人说着话,从食堂往宿舍楼那边走。
遇上迎面而来的沈娇和徐思远,苏娉脚步停顿。
徐思远也看到她了,他对沈娇说:“你先去图书馆,我等下过来。”
沈娇没有说话,径自捏着挎包带子往另一边走。
这些天她和徐思远一直没有交流,休息时间就往图书馆跑。
徐思远总是不远不近坐在她周围,像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她想说自己并不需要可怜,忍了又忍终究没有说出口。
等放了假就要去处理户口的事,徐思远说会把她的户口落在他名下。
她对所谓的生父生母并没有任何感情,她有家,她是沈家的女儿。
等妈妈回来,她要去找妈妈,这么久没见,妈妈一定也很想她。
见沈娇走了,夏莹察觉到徐老师和苏娉有话说,很有眼力劲:“阿娉,我先去宿舍抄笔记。”
苏娉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的,她轻轻点头:“好。”
夏莹一步三回头消失在走廊转角。
徐思远语气平静:“药材基地的申请批准了,每周三周五,你可以自由进出基地。”
“徐老师……”苏娉欲言又止。
她心里自然是开心的,药材基地里面有很多种草本植物,大多是精心培育的。
每一个中医系的学生都渴望能去药材基地,这是少有能辨别大量中药材的机会。
看出她的想法,徐思远波澜不惊,示意她跟自己来。
苏娉跟着他到了学生进出不多的地方,徐思远身如青松,笔直挺拔。
“你是觉得我因为娇娇的事对你做出补偿,还是和苏诚是同学所以作为长辈对你多有照拂?”
苏娉哑然。
“看来你是觉得两样都有。”徐思远难得笑了一下,他扶了扶眼镜,嗓音清淡:“首先,娇娇这件事确实对你有亏欠,她是我的女儿,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她虽然年幼,但她是得益者。”
“我是她的父亲,这件事我也脱不了干系。”
“但这并不是我让你去药材基地的补偿。”
“其次,苏诚虽然是我大学舍友,我和他关系也很好,不过不管是他还是我,都不是公私不分的人,他给我写过信,说你很聪慧,是天生学中药的好苗子。”
“对于好苗子,我能做的只有引导和磨砺,引导你要去的方向,中药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磨砺心性沉下心来认真学习。”
“还是那句话,你虽然有家里传授的理论知识,终究缺乏实践。”
“七号野外拉练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苏娉呆愣愣看着眼前的老师。
“苏娉同学,你很有天份,作为你的老师,我很荣幸。”徐思远看着天边渐沉的乌云,他说:“中药学不会辜负你的热爱。”
他背着手,往图书馆那边徐徐而去。
背影从容坚定。
思及方才老师提及中药学时,平静眸底的狂热波澜,苏娉心中震撼,好半天才回神。
她心中的方向越来越清晰,回宿舍的时候脚步都轻快了起来。
喝完姜汤,裹着被子坐在床边。
她开始拆信封。
第一封是南城寄过来的。
信封外面写着外孙女亲启。
阿软吾孙:
几月未见,不知近来可好?外公在山上挖了些野生黄精及太子参,本想亲自给你送去,奈何医院事务冗杂,实在脱不开身。
外婆又给你绣了布鞋,是你最喜的郁金香,嚷着让我一同带来,可惜难有空闲。
北方多干燥,注意多喝水,多吃润肺食物,寄去军区的信件月余没有回音,外公实在心焦。
上次炮制的补气益血丸还有无?请及时回信,外公早做准备,望注意身体。
容如是
苏娉看着遒劲有力的落款,忍不住泪湿眼眸。
她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其中感情自然是十分深刻。
小心翼翼捏着信纸,她起身走到书桌前坐下,开始写回信。
夏莹在看书做笔记,见她再三斟酌才下笔,知道是极其重要的人,也没有出声打扰。
写完回信,收入信封,她开始拆阅第二封信。
阿软:
东城已降温,北城想必更冷。
我在百货大楼看到一件羊绒呢子衣,忽觉很适合你,替你和青雪各买了一件,昨日通过邮局投寄,不日将到。
千言万语,止于唇畔,唯愿你安好无虞。
遥祝你诸事顺意,学业有成。
哥哥,沈元白。
苏娉又看了一遍,眉眼一寸一寸软了下来。
第三封,来自北城。
信封上写的是本县,邮费四分。
后面紧跟着几个笔锋内敛的字——
侄女苏娉收。
第36章
苏娉:
我是小叔,近期家中发生的事已由你父写信知悉,爷爷奶奶那边自会有长辈解释,切勿忧心。
前些时日收到徐思远的信件,言辞之中对你尤为赞赏。他为人清高孤傲,性格耿直不讨喜,难得能有看上眼之人,你的优秀毋庸置疑。
对于你坚定不移选择中医系,小叔自当大力支持。
得知北城大学即将考核去东城大学交流听课的名额,相信你必然顺利过关
东城大学中医系副主任张轻舟是我高中同学,其父是东城中药院院长,家传渊源,他本人热衷中西医结合,对此研究颇深。我与他曾有同窗之谊,如有困惑之处可找他,已写信打过招呼,无需多虑。
科研所不方便寄收信件,此信由人代笔,勿回。
苏诚。
苏娉捏着信件,一股涓涓暖流无声滋润心房。
爸爸总说小叔叔是个闷瓜,三棍子打不出两个屁,跟他说话都是白搭。
可小叔是真心敬重哥哥们,也待她很好。
在入读北城大学之前,小叔就仔细问过她心仪的专业,想学的东西,告知她学习路上将会遇到的的艰难险阻。
中秋在老家那两天,小叔也耐心询问她以后的打算,并且给出建议。
这些天她很忧心,爷爷奶奶和小叔叔得知这件事会怎样做,现在算是放下心来。
“阿娉。”夏莹抄完笔记,揉揉眼睛打了个哈欠:“看完没?我都写完了,你现在还有哪不舒服吗?”
“看完了。”苏娉收好信件,妥帖放入抽屉:“喝完姜汤好受多啦,你早点休息吧。”
“好,我去洗把脸,你赶紧睡啊。”
很快到了十一月七号。
一大早,广播就在播放——
“请各系各年级的师生到学校东侧操场集合,带好防寒衣物、脸盆、被褥。”
“请各系各年级……”
因为实在带不了这么多东西,苏娉和好友商量:“莹莹,我带一床厚被,你带一床垫被,咱们晚上挤挤睡,这样都能轻松些。”
夏莹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哎。阿娉你带垫被,我背着厚被,你身体太弱了,我打小上山下田,力气比你大!”
“可是……”
不等她说完,夏莹利落把棉被绑好,背到身上。
她把身前的绳子打结捆结实:“别可是了,我听老师们说咱们这次要围着北城绕一圈,你轻装上阵还能多走两步路,不然我还得扶着你。”
苏娉也不是个磨叽的人,想了一下也就应了:“我带点常用的药材。”
也不用太多,带一些少见的就行。她们这次肯定是要走山路的,其余常见的可以去山上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