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若皎只得搁下手里的账本,含笑问他:“父皇留下你说了什么?”

  太子殿下顿时消停了,神神秘秘地附到姜若皎耳边说起他爹和自己取经的事。

  太子殿下说道:“他以前整天在外面打仗,这些事还没我懂得多!”

  姜若皎笑睨着他:“你确实懂得挺多。”

  太子殿下一咂摸,这话好像不太对味,有危险!他立刻说道:“不多,不多,我都是特意去问高驰他们才晓得的,我自己一点都不懂来着。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洞房时多生疏啊,都是和你一起学的。”

  太子殿下如今自觉雄风大振,再不在意洞房时差点出糗的事了,还煞有介事地搬出来自证清白。

  姜若皎自然知道他什么脾性,就他那臭脾气,旁人想爬他床,他还觉得自己吃亏了!

  她与太子早就成了真夫妻,聊起天来并不避讳这些话题,笑着说道:“女医说生孩子太晚和生孩子太早都不好,既然父皇都开口了,你就多给父皇他们准备一些。”

  太子殿下道:“我晓得的,我还心疼我娘又要遭罪呢。”

  两人下午照常上过课,夜里太子殿下便生龙活虎地要继续和姜若皎探讨钻研夫妻之间最要紧的大事。

  姜若皎有些吃不消他这好学不倦的劲头,不由说道:“写那些话本子、画那些避火图的人,自己还不一定成亲了,你别看到什么新鲜的都想学。”

  太子殿下说道:“我又不是傻子,都试过了哪会不知道哪些能成哪些不能成?”他还和姜若皎怀念起自己当初被没收的那本十分大胆的“处女作”,和姜若皎说起自己那会儿的许多大胆想象,“要不是真成了亲,我还不晓得很多姿势根本摆不出来,还好我没画成。要是我真画成了,还叫人印出来刊行天下,那不得祸害掉不少人的老腰?”

  姜若皎:“…………”

  姜若皎想想太傅都一把年纪了,应该没有太子殿下这种旺盛到什么都想试一试的劲头,也就没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明儿是休沐日,不必去早朝,小夫妻俩研究了半宿才沉沉睡去。

  不想第二天万子兴那边就派人回来说社日近了,苞米也可以吃了,问他们有没有空过去看看。

  姜若皎两人睡饱了懒觉,听到秋社将近便拾掇拾掇,跑去和卢皇后她们吱了一声,又出宫直奔太傅家,亲自寻太傅告假去,说自己要去清平县验收验收苞米试种成果,不知道要去多少天,所以先来请个假。

  太傅家中正好有客人,是司农寺少卿,姓赵,是太傅的得意门生。

  司农寺这衙门顾名思义就是管农事的,听太子殿下说新作物种活了,还能去试吃,这位赵少卿顿时就来了兴致,提出要和太子殿下一同过去。

  太子殿下向来爱热闹,有人想要同行他自然欣然答应:“当然没问题,我们这就出发,参加完秋社再回来!”他说完自己的出行计划,才发现太傅还在旁边看着,赶忙又询问起太傅的意见来,“太傅,我们能去吗?”

  太傅说道:“既然是于民生有利的事,殿下亲自去一趟也无妨。”

  太子殿下得了太傅点头,也不管赵少卿还有没有话要和太傅聊,兴冲冲地拉着赵少卿就跑。

  上回他们去清平县时高驰他们都有要事在身,如今画展开完了,流言也平息了,太子殿下立刻就把他的狐朋狗友全部喊上,邀他们一起去清平县玩耍。

  姜若皎把姜映雪和裴柔也捎上了。

  裴徵正是备考的要紧时刻,把妻子和妹妹托付给姜若皎便要回去继续读书。

  太子殿下见裴徵得埋头苦读,很是得意地跑去拍拍人家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劝告道:“妹夫,好好准备啊,以前你可是我们西南最出色的年轻人,要是没考上可就太丢人了!”

  裴徵能怎么说,裴徵只能温声答应。

  太子殿下成功达成学渣鼓励学霸的巨大成就,美滋滋地呼朋唤友一同往清平县出发去。

第88章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清平县。

  姜若皎本以为她们这一大群人过来会太过招摇, 不想到了地方竟发现清平县中车水马龙、人潮涌动。

  竟是不知怎地来了这么多人。

  太子殿下这次是来验收成果的,没有动用太子仪仗。

  他们穿得都是便服,算是微服出巡。

  见还没进县城就碰上不少满面笑容的游人, 太子殿下不由拉了几个路人询问是怎么回事。

  “你是外地来的吧?你是有所不知,这次万家商会下了血本支持办秋社!”

  “对啊,不仅出表演的村子有奖励,看表演的人也有不少活动可参加,连带各村货郎都贩了不少货物过来清平县卖, 你看看这城里城外卖什么的都有, 热闹得很。”

  “没错,得亏你们提前一天来, 要不然到时候你们连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哩!”

  太子殿下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解释,总算明白是谁搞出这样的大阵仗来。

  想来是卢家二老想要热闹热闹, 万子兴就掏钱支持。

  姜若皎听了只觉卢家二老的运气真不错,随手帮个人就帮到万子兴这种有良心的。

  不过想到卢家舅舅头疼的模样, 就知道卢家二老应该是常年广发善心才偶尔捞到这么一两个知恩图报的人。

  也幸亏他们捞到了, 要不然卢家舅舅得更头疼。

  姜若皎见太子殿下很有直接冲进城看看到底有多热闹的架势, 忙拉着他劝道:“我们先去找外祖母她们吧。”

  太子殿下一听,也是, 来了得先去看看长辈。

  两人直奔万子兴在清平县置办的别庄。

  人没见到,连片的苞米地倒是先映入眼帘。

  他们一路走来也看到不少田地上倒着苞米杆, 这边的应当是晚熟种,都还直挺挺地立在地里。

  一群人都没见过长在苞米杆子上的新鲜苞米。

  他们都下马停了下来,齐齐对着苞米摸来摸去,连绿油油的苞米杆都觉得挺新鲜。

  太子殿下动手能力挺强, 无师自通地掰下一根苞米, 拨开外皮看里头的苞米粒。

  新鲜的苞米比起晒干的苞米棒子诱人多了, 瞧着就很好吃。

  太子殿下拿着自己掰下来的苞米跑到姜若皎身边献宝:“你看,原来新鲜苞米长这样!一会我们试试看好吃不好吃!”

  姜若皎也觉稀奇。

  姜若皎接过苞米,弄下一颗苞米粒观察里头长什么样,末了还送到嘴里尝了尝味道。

  太子殿下瞪圆了眼。

  姜若皎也是见猎心喜,见太子殿下直直地看着自己,她不得不解释道:“看到新鲜食材不得尝尝?”

  哪怕是嫁入东宫,她也没放弃磨练厨艺,闲暇时会在东宫小厨房研究研究新菜。有时候读书或者想事情想得头疼,她都会拿出耗时比较长、非常考验耐心的菜色或点心来打磨打磨心志,借此撇去心头的烦闷。

  有时候听太傅他们夸东宫的饭菜和茶点好吃,她也会有当初在食肆听人夸奖的成就感。

  太子殿下很有警惕心地说道:“外面的东西可能这么乱吃,地里长得也就算了,要是经了别人手的,谁知道里头有没有加什么东西?”

  姜若皎道:“这不是你递过来的我才直接尝吗?”

  太子殿下立刻就不教育姜若皎了,心里甚至还有点美滋滋。

  一行人见到新鲜事物都手痒得很,齐齐上阵掰了不少苞米。

  到了别庄内,卢家二老正好都在家。

  他们见姜若皎两人来了都很高兴,先让人把苞米拿去厨房煮熟,又叫人生了火说要教他们另一种吃法:烤苞米。

  烧烤架摆上,一排口味各异的酱料一字排开,种类多得叫人瞠目结舌:光是口味就有辣酱、甜酱、沙茶酱等等,更别提各种奇奇怪怪的酱汁。

  饶是姜若皎于调料方面还算精通,见了二老准备的这些酱料还是吃了一惊。

  卢母见姜若皎对他们烧烤用的酱料感兴趣,热情地说道:“这些都是子兴搜罗回来的,你要是想要的话可以带一些回去。你看这沙茶酱就是子兴他们学了外邦人的做法,吃着和别的酱料很不一样!”

  姜若皎知道万子兴常年与外邦往来贸易,却不知他们连外邦吃食的做法都学了不少。

  姜若皎说道:“那我就不和您客气了,我平时就喜欢捣鼓些吃的。”

  卢母两眼放光:“我们也喜欢,以后找着什么好吃的我们得多交流交流!”

  姜若皎点头应下,学着卢母她们开始烤苞米,没一会就掌握了诀窍。

  卢母赞不绝口:“你学得可真快,不像我们一开始烤的时候接连烤焦了许多根!”

  姜若皎笑着说道:“都是您教得好。”

  卢母一见她笑,就觉得越发喜欢这个外孙媳,积极地给姜若皎分享起刷上哪种酱料更好吃。

  卢父在旁边看得发酸,转头一看外孙也在旁边巴巴地看着,顿时觉得不应当。

  这小子才成亲没几个月,怎么就连媳妇都看不住呢!

  一老一少相互瞪眼,最后无奈地跟其他人一起安安分分烤苞米。

  现烤的苞米鲜嫩可口,配上各有滋味的酱料,着实是唇齿留香,每个人都恨不得多吃几根。

  等厨房那边煮好一锅苞米,众人又尝了个鲜,才发现这个苞米的诸多妙处。

  烤的好吃,煮的好吃,晒干了还能磨碎煮粥或者磨成面烙饼。

  简直是怎么吃都没问题!

  姜若皎和万晴父女俩问起苞米的产量。

  得知苞米这玩意差不多亩产六七百斤,不仅姜若皎被震住了,连对数字不甚敏感的高驰等人也呆住了。

  亩产六七百斤啊,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水稻和麦子亩产两百多斤已经算是良田里的高产情况了,许多中下等的田地一年只能出一百多斤!

  今年清平县这种情况,属于连年旱灾、地力奇差的大灾之年!

  这种情况下还能亩产六七百斤,要是地力好的地方不得亩产千斤?

  太子殿下顿时停下了啃手中苞米的动作,只觉自己吃掉的每口苞米粒都是好几斤粮食!!

  姜若皎也问:“这些苞米能直接留种吗?还是得继续从外邦购买苞米种子?”

  万晴说道:“可以留种。”

  赵少卿比所有人都激动:“那我们还吃什么,不行,不能在吃了,统统留下来当种子!我回去后立刻就给陛下写折子,让陛下下令推广这种作物!”

  姜若皎说道:“我们只在这边试种过,不知道别的地方适不适合,要是想推广的话应当在每个地方选几处田地试种,看看在当地产量如何再做打算。”

  万晴点头:“同一种作物,种在不同地方,情况不一样。”

  太子殿下道:“这个我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姜若皎赞许地看了太子殿下一眼,意思是“很不错你现在读的书还挺多”。

  太子殿下被姜若皎给看恼了,冷哼道:“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不能用老眼光来看人,我现在知道的可多了。”

  本来只是想解决旱情,没想到竟试种出这样一种高产作物,每个人都高兴不已。

  等尝完了苞米,众人又去看新修的农渠。

  看着农渠里接过来的潺潺活水,姜若皎和太子殿下不免又提及出力不小的张家娘子。

  张家娘子在她舅舅身边耳濡目染都能学到这么多,想来她舅舅兴修水利更有一套。

  他们上次回去后已经奏请开泰帝把她舅舅调来京城,以后张家娘子也是有娘家撑腰的人了,再不用指着张家那边为她出头。

  张娘子舅舅要是能在朝中立足,往后东宫在朝中也能多一位能办实事的得力能臣。

  柳春生和杨峰清他们还是太小了,今年才刚准备和裴徵他们一起下场应试,将来到底表现如何还不一定。

  姜若皎一行人游游逛逛到傍晚,回到别庄歇下了。

  赵少卿根本睡不着,点起灯写信回京城,准备明天一早就会去给开泰帝递折子,让开泰帝注意一下清平县试种出来的高产粮种。

  翌日一早,赵少卿辞别太子殿下,没留下来看社戏就走了。

  太子殿下倒是兴致颇高,早上起来就与卢家二老一同出发进城,看看卢家二老组织起来的社戏是怎么个演法。

  社戏是清平县底下各个村子准备的,表演起来很有乡土特色,演的戏也很接地气。

  比如演《金榜题名》演的是秀才公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时众人热热闹闹相迎的场景,期间蹦出来的各种俚语俗言句句都逗趣得很,不同角色的情态也各不相同,看得众人捧腹大笑。

  这是城里的戏班子演不出来的感觉。

  太子殿下看得津津有味,也从众人在戏里戏外流露出来的各种情绪看出“金榜题名”这件事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有多重要。

  这可是为数不多能让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的机会啊!

  再往后看,有演迎娶新妇的、有演再婚追爱的、有演金刚伏魔的,也有演《力士脱靴》《桃园结义》《河伯娶亲》这些经典戏目的,各村各显神通,把现成的、现写的戏本子都演得一口乡音,添了不少笑料。

  太子殿下看得意犹未尽,小声和姜若皎嘀咕道:“真该请他们去给满朝文武演一演,好叫他们知道百姓平时都在想什么,而不是天天为了那些个微末小事在朝堂上吵来吵去。”

  姜若皎没想到太子殿下能有这样的感悟。

  姜若皎笑着说道:“他们未必就不知道,只是心里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罢了。”

  太子殿下不吱声了。

  他生来就万般富贵,太子之位来得也轻松,根本不必和旁人争来抢去,自然体会不了旁人的追求与旁人的艰辛。

  太子殿下说道:“我看这边的农渠修得不错,不如去找县令问问其他县的情况。”

  姜若皎点头,随着太子殿下一同去了县衙。

  清平县县令见了太子殿下夫妻二人,自然毕恭毕敬地把邻县的情况都给他们讲了。

  有太子殿下居中调停,他们这几个堪称难兄难弟的县算是握手言和了,往来比过去密切了许多,是以县令对周围数县的受灾情况也一清二楚。

  太子求来了那场及时雨,各县都把粮食补种下去了。

  今年的收成虽然比往年差一些,却也足够让他们活下去。

  唯一让他们捶胸顿足的,就是没有和清平县一样试种苞米,现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清平县大丰收!

  姜若皎两人都放下心来,又在别庄歇了一宿,得知卢家二老想在清平县定居后便与其他人一同启程回京城去了。

  两人才刚挥别好友们踏入东宫,就听人说卢皇后那边派人来了两趟,都是来问他们有没有回来。

  姜若皎和太子殿下对视一眼,不知卢皇后找他们有什么事。

  想到卢皇后正怀着身孕,小夫妻俩也不耽搁,换下身上的便服就径直往中宫去寻卢皇后说话。

第89章

  中宫之中人还不少。

  坐在卢皇后下首的是个四十出头的妇人, 一身命妇打扮,瞧着端庄贤淑,只一双狭长的眼透露出她的几分精明。

  那命妇身侧还坐着她的一双儿女, 儿子约莫二十岁,年方弱冠,俊逸非凡;女儿约莫十五六岁,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机灵讨喜。

  瞧见太子二人进来了,那少女便用雀儿似的声音喊道:“见过太子表哥。”她长得甜, 笑得甜, 说起话来更甜,甘泉似的嗓儿叫人对她生不出恶感来。

  太子殿下向来喜欢美好的事物, 听了这声“太子表哥”不由多看了对方几眼,只觉过去没见过这种甜滋滋的女孩儿。

  姜若皎看在眼里, 没说什么,上前朝卢皇后见礼。

  卢皇后让他们夫妻俩坐下, 给他们介绍起今儿入宫觐见的都是谁。

  原来这母子三人是范阳卢家二房的人, 过去与他们往来虽不多, 却也是实打实的亲戚。

  他们二房的人与大房不亲近,以后也没什么机会成为当家人, 所以早早便出去自己打拼,如今调任回京便携儿女来拜见卢皇后。

  卢皇后虽被兄长告诫过不要与本家的人走得太近, 可听这位堂嫂的说法,感觉他们与本家关系也不算太好。

  刚才她听堂嫂说朝中这几日有人旧事重提,又劝说开泰帝纳妃,便想着给东宫拉些助力。

  这便留她们在宫中用了午膳, 两次派人去探看太子夫妻俩回来没有。

  卢皇后是不知晓卢重英暗中资助过的开泰帝的, 只知卢重英职位不高不低, 只是个侍郎,手中没多少实权,想帮外甥怕也无能为力。

  朝中多一个舅舅,东宫就多一份依仗。

  瞧着开泰帝在床上如狼似虎的架势,如何能忍着一整年不碰女人。

  她要是拦着不让他碰,那就是善妒不贤了,怕是要连累东宫。

  卢皇后抚着肚子对太子说道:“你们表哥表妹刚来京城,没几个相熟的朋友,你们平日里多带他们一起玩儿。”

  太子殿下不疑有他,见卢皇后这般吩咐便点头应下:“没问题,以后表哥表妹可以多来东宫玩玩。”

  他说完又给卢皇后说起这次去清平县的见闻来,对苞米这种新作物更是大夸特夸,直说已经吩咐厨房去煮了,一会就拿来让她们尝尝看。

  卢家表妹似乎对太子殿下说的东西格外好奇,听完后还感慨说道:“要是我们也能去清平县去看看就太好了。”

  卢家表哥也说道:“叔祖父和叔祖母都在那边吧,我们合该去登门拜访的。”

  太子殿下说道:“这有何难,下回我们去清平县时捎带上你们就成了。”

  卢家表妹惊喜地望着太子殿下:“真的可以吗?”

  太子殿下觉得这么件小事,哪值得这么激动。他说道:“反正也不远,有什么不可以的。”

  苞米煮熟送上来后,年轻一辈已经混得很熟了。

  主要是卢家表妹很给面子,太子殿下说什么都表现得非常感兴趣。

  卢家表哥又见识广博,太子殿下随口一提的事他都能扯出段典故来,让太子殿下听得津津有味。

  姜若皎却是被卢皇后和卢三嫂拉着讨论生育问题,大体内容是让姜若皎要抓紧些要孩子,不能让人非议东宫久无所出。

  姜若皎含笑应下卢皇后的教导。

  小夫妻俩回东宫时,太子殿下还很有些意犹未尽,与姜若皎说起卢家表哥的博学多才来。

  他们到底是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见识果然不一般。

  为人也不讨厌,和裴徵那家伙大不相同。

  姜若皎刚才被卢皇后她们拉住说话,没有分神听他们都聊了什么,便问卢家兄妹俩都说了什么有趣的事。

  太子殿下兴致勃勃地给姜若皎复述了一路。

  姜若皎听了一路,回到东宫后听说御厨那边送来一筐大闸蟹,便手痒地把太子殿下打发走。

  她挑出一批肥美的大闸蟹,仔仔细细地把它们逐个拆开,取出里头的蟹黄蟹膏,混着姜葱爆得喷香,又取出上好的黄酒将蟹黄蟹膏浸透,浇高汤、淋猪油,做好了满满一坛子秃黄油。

  秃黄油拌饭拌面都老香了,可以把大闸蟹的美味存着过冬。

  姜若皎忙忙碌碌许久,眼看马上快到晚膳时间了,又取来几个卖相相当漂亮的贡橙。

  她熟门熟路地剖开橙皮、取去橙瓤,做起了江浙名菜蟹酿橙。

  蟹肉、橙肉、荸荠以及许多种复杂调料在鲜橙之中齐齐蒸熟,约莫两刻钟之后就齐活了,端上桌后像个齐齐整整的新鲜橙子,得打开一看才知道内有乾坤。

  这样做出来的蟹肉十分鲜美。

  就是做起来比较费功夫。

  剥离蟹肉得花不少时间,把鲜橙处理成精巧漂亮的临时炖盅又得花不少时间。

  太子殿下回去读了半天书,没瞧见姜若皎回来,又跑到小厨房前探头探脑。

  姜若皎正好把蟹酿橙做,瞧见太子殿下跑过来找人,让他自己端一个出去尝尝。

  太子殿下嘟哝道:“你想吃什么让别人做就是了,哪用自己费那么多功夫?”

  姜若皎道:“我挺喜欢做菜的。”

  她过去的规划就是为妹妹找个好归宿,自己嫁不嫁人都无所谓,守着父母留下来的食肆一直开下去也不错。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瓜果,不同的时令适合吃不同的禽畜鱼虾,每一天都可以尝试去做全新的菜肴。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她站到了更高的位置上,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想要抓住的东西便多了。

  只有回到厨房里,回到灶台前,感受着柴火燃烧带来的热意以及各种食材散发的香气,心情才能慢慢重归平静,仿佛又变回儿时趴在灶台旁看父母忙忙碌碌的那个小姑娘。

  姜若皎笑着仰头看太子殿下:“你不喜欢吃我做的菜?”

  太子殿下想也不想就说:“当然喜欢!”他伸手捏玩着姜若皎因为过去常年握菜刀磨出了薄茧的指头,补充道,“可我不想你太辛苦了,偶尔做个菜打打牙祭就好,不要闷在厨房太久。”

  姜若皎笑道:“我今儿也是见到秋蟹肥美,想着做些秃黄油冬天也能吃。白乐天都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每每吃着好滋味的时候,不免想着吃不到的时候得多惦念,能留住几分味道总是好的。”

  太子殿下听了这诗觉得不大吉利,不以为然地说道:“吃不到就吃不到,明年秋蟹肥的时候不就又能吃了,哪用得着心心念念惦记着。”

  姜若皎不和他辨,与他一同坐下吃起了蟹酿橙。

  太子殿下嘴里说让姜若皎别太辛苦,吃完自己那份却还想再吃,要不是姜若皎说没有了,他能一口气吃许多份!

  接下来几天夫妻俩每日读书听课,一如既往地忙碌。

  姜若皎不时从邸报和太子殿下口中了解前朝的事。

  因着赵少卿的极力推崇,太子殿下如今声名大振,人人都说太子殿下是吉星降世,要不怎么去赈灾赈出这样的好结果来:先是祈雨得雨,接着又是种出高产新作物!

  朝野之中关于太子的非议之声渐渐少了,倒有把太子夸上天的趋势。

  姜若皎皱起眉头,不知这是不是又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想要把太子捧得高高的让太子以后下不来台。

  不过眼下更重要的还是另一件事:等过了中秋,秋闱就该开始了。

  今年是开泰帝登基后第一次正儿八经展开的科举考试,为了保证前几年因为时局动荡而被耽误的考生们能参加科举,开泰帝特意允许考生们就地科举。

  只要能找到愿意相互作保的人,他们可以不返还原籍参加秋闱,以免他们错过这次科举又得再蹉跎三年。

  裴徵和柳春生他们就是靠着这道诏令在京城安心备考的。

  太子殿下对这次秋闱也很感兴趣,以前他不喜欢读书,觉得读书一点意思都没有,读书人自然也不在他的交游范围内。

  可他在鹤庆书院待了小半年,感觉便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发现有学问的人玩起来花样更多。

  眼下有不少士子特地赶来京城参加秋闱,考过了明年直接考春闱当官去,考不过也可以安安心心扎根京城再温习两三年争取下次金榜题名。

  太子殿下对于这些或年长或年轻的读书人都很感兴趣,碰上休沐日便约上三两朋友去和考生们偶遇,听听他们是怎么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

  姜若皎也有自己的事要办,休沐日没与太子殿下一起行动,而是与柳先生一起去看女子学堂的筹备情况。

  姜若皎一行人在女子学堂前下了马车,正好碰上许久不见的樊延领着人准备出城。

  樊延顿住,上前朝姜若皎见礼:“见过娘娘。”

  姜若皎道:“又不是外人,哪用那么多虚礼。”既然碰找了人,姜若皎就想起下个休沐日正好是樊延生辰,她也不好送什么给樊延,便邀请道,“下个休沐日你若是得空的话,中午就来这边一趟,我给你下碗长寿面。”

  樊延点点头。

  两人说话时坦坦荡荡,没特意避着谁。

  姜若皎挽着柳先生入内。

  等左右都离远了,柳先生才说道:“你约樊统领在宫外见面会不会不太好?”

  姜若皎道:“又不是单独见面,先生你们不都在旁?总不能我成亲了,就连给义兄过个生辰都不行吧?回头他要是外出打仗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

  柳先生想想也对,樊延既是开泰帝义子,又是和姜若皎一起长大的义兄,两人光明正大地往来也没人能说什么。

  姜若皎与柳先生一起绕着女子学堂走了一圈,看着亮亮堂堂的讲堂和藏书楼都十分满意。

  柳先生说道:“既然这边已经修缮好了,我得开始忙学堂的事,接下来还是住在宫外方便。”她抬手轻抚姜若皎的鬓发,“你若有什么事不要藏在心里,就算我们帮不上什么忙,能把心事说出来也会舒坦些。”

  姜若皎笑道:“我能有什么事,不知多少人羡慕我这样的好际遇。”

  柳先生没再多说。

  姜若皎陪柳先生验收到傍晚,眼看宫中快要落锁了才启程回东宫去。

  不想她才出女子学堂的门,就见太子殿下迎面跑了过了。

  “你怎么这么晚都没回来?我左等右等没等找人,就直接过来找你了!”太子殿下拉着姜若皎上了马车,嘴里忍不住抱怨道。

  姜若皎道:“试了试这边的新灶,一时忘了看天色。”

  太子殿下道:“新灶有什么好试的,你莫不是还要来这边做饭不成?”

  姜若皎反问道:“你遇到没见过的新纸,难道不想画上几笔?”

  太子殿下语塞。

  那还真忍不住!

第90章

  一路上, 太子殿下和姜若皎说起自己白天听来的趣事,说着说着又提起晌午遇到卢家兄妹俩的事。

  “没想到表妹也女扮男装出来玩儿,不过她穿起男装来没你像男孩儿, 我一眼就能认出她是女的了。”太子殿下和姜若皎点评起卢家表妹差劲的女扮男装水平来,说她这里漏了陷那里也漏了陷,只有瞎子才看不出来。

  姜若皎笑盈盈地道:“你看得倒挺仔细。”

  太子殿下直觉觉得这话有点危险,答不好会出大事,立刻矢口否认:“没有的事, 我就是一眼扫过去发现的, 绝对没有仔细看,你可要信我!”

  姜若皎没说信, 也没说不信。

  他们都在外头吃过了,回东宫后也就没再用晚膳。

  夜里, 姜若皎在侧间由着宫女帮自己擦干乌黑如瀑的长发,太子殿下则是在书房挥毫疾书。

  赶功课。

  没办法, 太子殿下出去玩得忘了时间, 回宫后才想起自己落下许多功课没做, 只得挑灯补功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