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都上齐了,关慧蛾瞧着就知道这些菜老费心思,谁家没事儿在家吃鲍鱼海参的,这些菜在家拾掇挺麻烦,关慧蛾尝每个菜都说好吃:
“我没有这手艺,惭愧的很,周诚从小没吃过几次我做的饭。”
关慧蛾自曝其短,她都不会做饭,当然不会挑剔夏晓兰。有的女人是贤妻良母型,有的女同志大部分心思都干事业去了,还有极少部分女人能两者兼顾,关慧蛾自认不是那极少数,在工作上投入精力,用在生活的精力就会相应减少。
最开始,怕夏晓兰是心机女孩儿,攀着周诚就不放手。
后来又觉得夏晓兰太刚强,知道事业心太强的女同志不可能在家洗手作羹汤,关慧蛾的心理变化也很有意思了。
现在她做不了主啊,关慧蛾管不了儿子,连自己都不太管得住,中肯的说,连她都会忍不住喜欢夏晓兰,难怪她儿子会喜欢。
刘芬就想起来周诚那次到商都,还下厨呢。
那时候刘芬比较慌,认为不该周诚做饭…后来被于奶奶洗脑久了,刘芬都忘记当初的想法了!刘芬虽然没同意汤宏恩,还记得汤宏恩说的话,女同志下厨,男同志就要洗碗。
听见关慧蛾表扬她菜做的好吃,刘芬也没往自己闺女身上大包大揽,顺着关慧蛾的话头就说了:“晓兰啥都会,就是不太会做饭,我都发愁她以后咋办。”
夏晓兰的一双手是拿锅铲的么?
刘芬自己都舍不得。
她恨不得连内衣都帮夏晓兰洗!
关慧蛾听出点意思了,还以为刘芬没心机,其实还是有点小心机的。
这小心机,直愣愣的,让关慧蛾哭笑不得。
“我看晓兰她学的专业,以后工作了也忙的很,周诚也忙,以后请个人照顾下他俩?”
饭桌上,刘芬和关慧蛾一言一句的,不仅商量好了夏晓兰和周诚的婚后生活,连生孩子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夏晓兰一个劲儿低头吃菜,不管两人说什么都不插嘴。
她吃撑了才去反驳两个仿佛一见如故的中年妈妈,生怕战火烧不到自己身上呢!
至于结婚的计划,夏晓兰自然会和周诚商量。
要孩子啥的…还没纳入她人生规划中,总要让她一步步来嘛,走的没学会就想跑?
“周叔叔,您吃菜。”
只能偷偷摸摸和周国斌说话,周国斌不八卦。
下午三点过,关慧蛾和周国斌提出告辞,夏晓兰跟她妈一起,送关慧蛾和周国斌出门。瞧不见人影了,刘芬才差点瘫在地上:
“晓兰,今天妈表现的咋样?”
她是不是说错话了?
刚才是大着胆子说她闺女也是不会做饭的,周诚爸妈有没有生气?
夏晓兰扶着她,比了个大拇指:“给您点个赞,表现的特别好,礼貌客气又坚守底线,没把你闺女打包卖掉。”
于奶奶也觉得刘芬今天超水平发挥了。
换了刘芬刚进城那会儿,待人接物的水平真是稀烂,于奶奶怀疑她除了干田里的活就啥也不会。
今天表现的倒是可圈可点,没有一个劲儿恭维周诚爸妈,又体现出了热情。当然,周诚爸妈就今天看起来确实不难相处,周国斌应该是不管家庭小事的,大部分心思都在工作上,家里决定都听老婆安排。
关慧蛾也有自己的事业,忙起来时也不是天天能回家。
“挺好的。”
挑剔如于奶奶,都说了句好话。
刘芬没搞懂于奶奶这是说谁,夏晓兰想了想:“于奶奶是说你们都挺好的,观念不同不怕,能讲道理就行。”
夏晓兰是觉得,人不要先入为主,多点包容,真正难以沟通的人其实是少数。关慧蛾以前还反对她和周诚在一起,夏晓兰自己做出了改变,对周诚上心了,也愿意和关慧蛾沟通交流后,关慧蛾的态度自己就变了!
也幸好关慧蛾是个事业女性,相对来说更能理解夏晓兰的拼搏心,再说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未来婆婆,眼界就那么大,整天除了干家务就是琢磨身边的人,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呢,舍不得找儿子老公麻烦,当然要挑儿媳妇的毛病。
等关慧蛾走了,夏晓兰让她妈和于奶奶去休息,自己收拾厨房洗碗。于奶奶摸出一双橡胶手套扔给她:
“新社会的科技进步,干家务也能保护手了,当然,最好是别干。”
夏晓兰不和老太太计较,于奶奶都能幽默了是好事啊。
等夏晓兰把厨房垃圾拎出去倒,邻居赵大爷提着鸟笼叫住她:“晓兰,今天家里有客人呀,我看见小车都停在巷口,是你家亲戚?”
周诚父母,也算亲戚?
夏晓兰点点头,“赵爷爷,您这鸟可真精神。”
这话戳中了赵大爷得意的地方,赵大爷拉着夏晓兰讲了半天养鸟心得,顺便鄙视了巷口另一个养鸟的大爷,说的口干舌燥,才放过夏晓兰。
等夏晓兰进了屋,赵大爷才反应过来,明明是要向夏晓兰打听下消息的,怎么说到了鸟身上?
但肯耐心听赵大爷讲鸟经的年轻人,巷子里就找不出几个来。他提着鸟笼子嘀咕了一句“鬼机灵”,到底是心情舒畅的。
鬼机灵夏晓兰回了家,想到自家以后要在京城常住了,邻居们还没认全。赵大爷刚才找她说话,倒提醒了她,是不是该找个时间,和邻居们吃一顿饭?
远亲不如近邻,家里都是女同志,有时候也需要左邻右舍照应呢。
748:讲规矩的新邻(4更)
“晓兰她妈…”
坐在车上,关慧蛾起了个话头,又没说下去。
周国斌看她一眼,“我看人家挺好相处的,都说了能连你儿子一块儿养,你还不满意?”
关慧蛾拿眼白看他,“呸,你好意思叫周诚吃软饭?我是说,她妈妈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一路上都在担心,就怕晓兰她妈是那种自怨自艾的性格,幸好还不是!”
话虽然不多,不是特别外向的,交流起来没问题呀。
说普通话带着很重的豫南口音,关慧蛾都觉得没问题。这些是次要的,最主要还是看人。
关慧蛾生怕周国斌听不明白,特别举了个例子:
“我就怕像那谁,像王广平他老婆那样的,那可就难相处了!”
冉淑玉就是,喜欢和职务比王广平高的人来往,联谊会的时候,拼命往上凑。
但又玻璃心,特别敏感。
言谈中让人觉得她可怜。
关慧蛾后来被提醒了才回过神来,可怜什么了,下放的又不仅是王广平一个人。其他还有一直没能返城的,王广平可怜,别人就更可怜。
以前冉淑玉可不是那么朴素的人,关慧蛾今天看了刘芬,就更不同情对方了。国家会给王广平补发工资,王家怎么着也不至于穷成那样。再说了,晓兰她妈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都能自强不息,冉淑玉要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受穷也是应该的。
“对了,王广平怎么样了,真去了党史办?”
周国斌点头,“年前就去了,上面的调令他还能不去?”
关慧蛾不是关心别人家的八卦,是今天见了刘芬有感而发,想起来王广平的儿子和夏晓兰差点好上。
她颇为骄傲的想,自己的脾气是很好相处的,夏晓兰当初要真和王建华好上,冉淑玉哪有那么好对付?哼,就王家那动不动就推未来儿媳妇出来背锅的做派,选王家就倒霉了!别的不说,冉淑玉一定会欺负死刘芬,哪像她这样通情达理。
周国斌觉得他家夫人莫名有点小骄傲。
女人啊,真是让人搞不懂。
总体来说,今天和未来亲家见面,整个过程比较令人满意。刘芬有点小心思也不奇怪,没有藏着掖着,坦坦荡荡说了,那就是能商量的。
至于夏大军?
连晓兰自己都不认,关慧蛾才不会把那种人当亲家!
要招待邻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夏晓兰受到于奶奶的指点,忙活了两三个小时,揉面蒸了好多牛肉馅的包子,就这条巷子里,挨家挨户的敲门给人送去,拳头大的牛肉包子,还得按照别人家人数送,反正送成双数,情愿多不愿少。谁家有多少人,问的是街道办。
“赵大爷,自己做的包子,您尝尝,指点下味道。”
“杨婶子,后天晚上有没有空,来家里吃顿便饭?”
左邻右舍的,夏晓兰送了快一百个包子,那就证明差不多有一百个人呗。
就按100个人来算,也能坐满10桌,要做10桌人的饭菜,夏晓兰不心疼钱,她心疼自己和刘芬受累。夏晓兰说要从饭店请个厨师回来,或者在附近饭店做好了把菜端回来。
于奶奶让她别急:
“你先等等,肯定有人上门的。”
一百个牛肉包子送出去啥效果呢?这两年改革开放了,大家的习惯却是物资紧缺的时候养成的。
别看夏晓兰家不声不响搬进来,有人一直在背后嘀咕她家高冷小气。夏晓兰要大张旗鼓请客了,明晃晃占便宜的邻居却也不多。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瞧夏晓兰家门。
有人拎来一小袋绿豆的。
有丢下一直鸡的。
有放下一块腌肉的。
晒干的豇豆,家里腌的咸菜,隔壁养鸟的赵大爷给抱来一小坛咸鸭蛋。
“蛋黄个个都流油,用来喝粥最好!”
赵大爷说完了还砸了下嘴巴,“包子的味道确实不错,你家真舍得放肉。”
说完就要跑,没让夏晓兰有机会推辞,于奶奶叫住他:“赵大爷,您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向您打听个事,街坊邻居有谁会做菜的?”
“小谷就挺会做菜的,还带了几个小徒弟,这一片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是小谷出手。你要请他来,桌椅板凳都不用愁,小谷自己有家什。”
赵大爷嘴里的小谷今年快五十岁,哪里是啥小谷,就住在巷口,夏晓兰去送过包子。
到了中午时,夏晓兰和刘芬一起把食材清理出来,凡是接了夏晓兰家牛肉包子的,多少都有点回礼。一堆东西很杂乱,请客吃饭不一定能用上,可也有能用上的,像那在院子里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再买一只凑着,也能算一份菜。
“看到没,没有人回来白吃白喝。等你请谷师傅来,他会帮你计划好再买哪些菜,抠门一点的,请一次客也花不了多少钱。”
动不动就摆10桌饭菜,谁家扛得住?
又不是人人都像夏晓兰这么会赚钱,左邻右舍凑一凑,来吃饭不是把主人家吃穷,是图个热闹。
“受教了。”
人情来往有这么多学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夏晓兰又学到了新的方法。
她去请谷师傅帮忙做饭,谷师傅也没有推辞,亲自来看了她家有哪些材料,问夏晓兰要按什么标准待客,怕夏晓兰听不懂,还给她解释:
“酌情增添食材就行,比如你家里有别人送的绿豆,买几根骨头,能熬一大锅绿豆汤。汤里都带着肉味,自然好喝。”
谷师傅给的是省钱的标准。
夏晓兰没太张扬,鲍鱼海参是不可能,上几份肉菜还是行的。
既要让大家吃好,也要把邻居们送来的食材用上,谷师傅心想,就像别人传的,新来的这家真是不缺钱的。做厨子的不怕搞好菜,有好食材,再差都有几分味道。谷师傅怕的恰恰是只有青菜萝卜,主人家却要搞出一桌上档次的席面,那咋可能呢!
赵大爷提着鸟笼看人下棋:
“我说的没错,是有来历的,讲究规矩的,不是暴发户,你们放心了?”
下棋的俩大爷翻白眼,明明是姓赵的最关心新邻居,吃了牛肉包子,马上就转了口风,你咋不上天呢!
749:一年之计在于春!(补3)
赵大爷是有点讲究,以皇城人自居。
爱吹吹牛,热心肠,好为人师,京城人好坏的特质赵大爷都有。
热心肠也是不掺假的,他给推荐了谷师傅替夏晓兰家置办酒席,等谷师傅从夏晓兰家出来,赵大爷还关心了下菜单。
“是这个呢,阔气还讲究。”
谷师傅卖关子,就是不拿菜单给赵大爷看,赵大爷心里急呢,指着谷师傅骂:
“给你介绍活儿,你马上就翻脸无情了!”
翻脸无情的谷师傅笑嘻嘻走了,冲着赵大爷挥挥手:“赶明儿谢您两斤烟叶,再给您拎一副猪下水来。”
一副猪下水,是猪大肠和猪心、猪肝、猪肺加猪腰子。
这些叫软下水。
猪头、猪蹄这些是硬下水。
京城人对吃下水没意见,炒肝、卤煮这些都是下水做的,有人嫌肥肠臭,有人就好那一口味道。
“到底给了多少酬金啊,舍得送我一副猪下水?”
赵大爷更好奇了,他是给谷师傅介绍活儿的中人,谷师傅给他谢礼是应该的。
但给两斤烟叶就差不多了,谷师傅偏偏还要加一副猪下水。
猪下水肯定没有猪肉值钱,猪肉一块多,一副软下水,怎么也要10块钱往上走…夏晓兰家到底给了多大的红包,赵大爷好奇的想要趴过墙头看一看,这是要准备满汉全席呢?
第二天一早,赵大爷搬了个凳子坐在自家门口,一边逗鸟一边偷瞄隔壁的动静。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各有分工,搭灶台的,搬桌子放椅子的,还有送食材的。
好家伙,肉是用箩筐装的,一头是猪肉,另一头好像是羊肉,还有两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又有一个大木桶用自行车推着来的,鱼尾巴把桶里的水都溅出来了!
就是始终不见夏晓兰。
赵大爷看了半天,回家啥也没说,中午让他孙子只准用小碗吃面:
“你瞎吃,晚上要后悔的。”
夏晓兰只管出钱的,家里待客她真帮不上忙,也没空。
关慧蛾和周国斌上门是3月3日,正月十二。
请邻居们热闹一下是3月5日,正月十四,把正月十五过大年给错开了。
3月5号吧,还是华清大学新学期报道的日子,夏晓兰一早起床就骑着她那伪装过的旧自行车去学校,虽然还是大一,再报道已经是轻车熟路,夏晓兰很顺利就和307寝室的诸位室友顺利会师!
“晓兰,咱们这是一年没见了!”
苏静把夏晓兰的行李往寝室里拖,“咦,你包太轻了。”
“今年我妈也来京城了,周末我就能回家,不用带多少东西。”
夏晓兰随口一说,苏静张嘴:“你家搬到京城了?”
“家”这个字可不是乱用的,要不是自己房子,一般人不会这样说,“回家”两个字特别有归属感,苏静很敏感。
“搬到京城了,我妈不是在开服装店吗,我在京城念书,她干脆就来京城开店。”
周丽敏在收拾自己衣服,闻言立刻凑过来,“你家店要开在京城?天啊,我的零花钱!”
她捂住自己的钱包,动作十分夸张。
夏晓兰受不了戏精,“打折,咱们寝室要买衣服,全部打折。”
衣服什么价位,去年冬天帮周丽敏带鸭绒服时大家就有概念了。对307寝室的女生来说,夏晓兰家的服装店卖的是高档女装,她们基本上是买不起的。
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谁舍得花几十块买衣服?
只有自己工作后,才下得了这个狠手——杨永红在旁边默默听着,她的职业追求是月工资200元,毕业后不知哪年才能拿这么高的工资,就算达到目标,对杨永红来说,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也太贵了。
她老家乡下,都是自己扯布做衣服。
一件衣服,家里的大孩子穿了,还得传给小的,条件就是这样艰苦,杨永红都过惯了。
也是出来上学,她才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那么大,幸好杨永红比较想得开,要是心里偏激了,杨永红肯定过的特别痛苦。
夏晓兰算有钱的,可还有比夏晓兰更有钱的,港商家的儿子年纪没比杨永红大两岁,一出手就几百万捐给华清大学,杨永红要觉得人生不公平,非得自己把自己呕死。
“你们先别惦记着晓兰家卖的衣服,学校评奖学金的名单应该出来了,我听系里师姐说,琤荣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可以重叠发放。”
琤荣集团要发放奖学金了。
杨永红想拿这个,而且它和国家奖学金不冲突,杨永红就更心动。
奖学金这种事,连夏晓兰都没理由拒绝。
难道琤荣奖学金是杜兆辉捐的,她就梗着脖子不要?
傻不傻,钱都捐给华清了,还指定了用途,她要是能选上奖学金,说明她上学期够努力,努力的见证,她为啥不要?反正她妈以前领到安庆一中发的奖学金,比赚多少钱都高兴。
“成绩单出来了?”
“出来了,在班主任那里能查到。”
班主任戴老师神出鬼没,今晚多半要来查寝室,估计到时候就能看到上学期的成绩了。
夏晓兰匆匆把自己的床铺好,“我还要回去一趟,家里有事,我晚上吃了饭再来学校…先通知大家做好准备,这个周末,全寝室都到我家吃饭,我妈亲自下厨。”
307寝室一片欢呼声,闹得隔壁寝室都在探头看。
夏晓兰骑车没有回什刹海,而是去了南锣鼓巷,开学了,她只有没课的时间才能来培训,也不知道这些人学到了多少东西。光死记硬背没用,还得看实际应用。
3月中旬开业,至今也不过只有10天,这10天里,刘芬得南下羊城,和李凤梅一起挑选今年的春装新款。
陈锡良的批发生意肯定要受影响,估计他本人都不太上心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luna的开业上,也就只给陈锡良剩了十来天时间,生产的成品必须要从羊城运到京城,将西单的luna专卖店装满。
搞自己的品牌有多难?
亏得陈锡良有关系,要不第一批货不敢大量生产,一个款只要几十件,制衣厂还嫌麻烦呢。
多了他也不敢下单,一个款几十件,要有两个颜色,数量就翻倍。一个品牌呢,春天的款式有裙子、上衣,裤子,外套等等,怎么样也有几十种单品。
上万件衣服,那是轻轻松松就达到的生产量。
要想在春季把品牌上线,制衣的本钱都是一二十万,还有两家专卖店装修啥的,陈锡良压力很大,夏晓兰同样不轻松,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忙碌的季节30号欠的三更,终于全部补上了,晚安,明天见
750:请客的意义何在(1更)
夏晓兰去了南锣鼓巷,还去了秀水街和西单。
把自己的两家店都转了一圈,她才放心回家。
到家时刚好下午6点,家门打开着,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抬脚走进家门,又和外面截然相反,变得很安静。
“这咋回事儿?”
于奶奶指了指厨房,“你没闻到味儿?”
闻到了啊,就是肉的香气。如果再细分,羊肉的香味儿最突出,其次是猪筒骨和猪蹄炖绿豆的味道,再然后才是红烧鲤鱼。
刚重生那会儿,夏晓兰闻着这些香味肯定要流口水,红薯和肉哪个好吃根本不用说!
但那种苦日子她也没过几天,跟着舅舅回家,开始倒腾鸡蛋生意后,就能隔几天改善下伙食了。家里现在不可能吃不起肉,有时候还要控制着吃,夏晓兰怕自己发胖!
看见邻居们坐的整整齐齐,眼神时不时瞄向后院厨房方向,夏晓兰恍然大悟。
她家日常生活不缺油水,不代表其他人家也这样。
大鱼大肉的刺激,邻居们没法拒绝,这时候哪有心情扯淡,都暗搓搓伸长了脖子等上菜。
夏晓兰决定去厨房看看,谷师傅一见她就精神抖擞:
“小夏,你回来了?那我准备开席了!”
“您这菜早就做好了,在等我?”
谷师傅觉得夏晓兰问的奇怪,夏晓兰请他做席面,那夏晓兰就是家里当家做主的人,哪有主人还没回家,就开席的,没那个规矩!
夏晓兰一秒读懂谷师傅的表情,“好嘞,您开席。”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们配合的很好,报菜名的,传菜的,夏晓兰觉得很普通的一顿饭,连材料和工钱也花不了几个钱,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没让她妈和于奶奶累着,邻居们吃的高兴。
就是吃的太高兴了,很快就熟悉起来,隔壁的婶子向刘芬打听夏晓兰多大。
“今年6月,就要满20岁了。”
“那是个大姑娘了…找对象没?要没找,我认识好几个年轻小伙儿,条件都特别好!”
“有对象的,买房时一起来过。”
呵呵,八卦的大爷大妈们记性都好着呢,巷子里出现个陌生人他们都警惕,周诚也的确打眼,小伙子长得太精神,想忘也忘不了。
还有人不服气,“万一是亲戚呢?”
呸,谁家亲戚两个年轻男女会牵手的,肯定是对象。
刘芬一锤定音,“是有对象了。”
前两天周诚爸妈才上门拜访过,刘芬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该承认就承认呗。
要当介绍人的顿时失望。
又聊到夏晓兰还在念书,是华清大学的,八卦的邻居们这下统一了阵营:“听你口音是外地的,你闺女真有出息。”
至于为啥是老中青三个女同志搬来,瞧在这一顿丰盛饭菜的份儿上,倒没有人刨根问底。
其实都没想到离婚上,现在离婚率本来就不高。
想的是夏晓兰丧父…不敢问,怕戳中夏晓兰一家人的痛处。
夏晓兰要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说“借您吉言”,她家这种情况,丧父真是最简单的解释。对周家不隐瞒,因为周家人将来早晚会知道,但街坊邻居的,第一次吃饭就拿着高音喇叭说她妈离婚了?夏晓兰还不至于傻到那地步!
赵大爷把一块红烧肉夹在孙子碗里:
“让你中午用小碗吃面,没骗你?”
孙子吃的满嘴流油,为啥要用小碗吃面,他爷爷应该叫他不吃啊。
肉比面好吃,可他吃了这么多,肚子好像快装不下了!
厨师和帮厨都是额外吃一桌的,得等所有人都吃上了他们才能上桌。等左邻右舍吃满意了,谷师傅带着徒弟们,三两下就把碗筷桌椅都收拾完,连院子都打扫干净了。
“炤台明天我让人来拆,你们家有人在?”
要不是炤台现在还烫,谷师傅肯定马上拆走。夏晓兰把事先说好的酬劳用红封包了,双手递给谷师傅,“您受累勒!”
谷师傅捏着红封厚度就高兴,“不累不累,以后还有这种事儿,我一定早点到。”
有钱拿还累?
总比又累又没钱好。夏晓兰家的活儿特别轻松,谷师傅就是掌勺,洗菜切菜都有徒弟帮忙,季节也不是夏天,现在靠近灶台是暖和不是闷热,材料上夏晓兰家也大方,直接让谷师傅那边去买,没有扣扣索索的,这样的主顾,谷师傅一年也难得遇上一回,当然十分开心!
花点钱没啥,夏晓兰觉得这钱花的值,也就一顿饭吃完,和街坊之间的关系陡然拉近。
夏晓兰晚上要回学校去,推着车出门儿就碰见邻居。
“你一个大姑娘,大晚上自己骑车去学校?这边有公交最晚9点才收,你坐公交回去。”
几路车到哪里,几点收车,别人肯定比夏晓兰明白。
夏晓兰把自己的破自行车放车里,还真的坐公交回了学校,刚回寝室,就赶上班主任戴老师查寝室,看看她们有没有按时到校报道,晚上是不是都住在寝室,这些事学校管的严格,戴老师也非常负责。
“夏晓兰,你怎么现在才到?”
戴老师在本子上打了勾,307寝室的人都到齐了。
杨永红是土木系的,戴老师顺便帮她班主任查了寝,夏晓兰趁机和戴老师报备了周末不留宿寝室的事。上学期她只有外出时请过假,平时全都住校,周末宿管阿姨也要点人头,去哪里了都要有个说法。
这学期,夏晓兰估计自己会直接住家里,先和戴老师报备一声准没错。
学校管理的严格点,夏晓兰虽然不那么自由,也没觉得反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管理严格,80年代的大学生才能一心扑在学习上,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诱惑——后世大学都不熄灯了,还能随便出去租房住,这些便利条件,并没有让大学生们更爱学习,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通宵不熄灯正好方便他们打游戏,在外租房更方便的是情侣同居。
戴老师也没为难人,特意拿笔记了下:
“你家这是孟母三迁啊。”
肯定是夏晓兰来京城念书,才搬来京城的,人离乡贱,没有谁会轻易离开故乡。从豫南搬到京城,需要勇气,这勇气多半是父母为了孩子,戴老师很是感叹。
夏晓兰当然最能感受到这点,她又不是喜欢家长里短的性格,大张旗鼓请邻居们吃饭,为的就是让她妈能适应京城的生活!
751:学霸之上还有人(2更)
戴老师把夏晓兰的事儿给记下了。
夏晓兰家条件不差,她又没掩饰过这点,后来是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刻意低调,但她也没申请过助学金。
戴老师本着责任心又问了一遍,“这学期你要申请助学金吗?”
夏晓兰摇头。
戴老师就在小本子上打了个叉。
苏静早在旁边跃跃欲试,“戴老师,您手里有成绩单,给我们透漏点情况呗?”
“成绩单明天班会上发,你还怕看不见?你是想关心奖学金…苏同学,除了专心上课,平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多参加各种竞赛,奖学金能加分的。”
戴老师这话,明明就是说给夏晓兰听的嘛,他还生怕307寝室的人听不懂潜台词,说话时都看着夏晓兰。
于是大家知道了,夏晓兰肯定是要拿奖学金的,难道是特奖?
戴老师一走,苏静就躺在床上哀嚎:
“苍天不公啊,为何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杨永红冷冷戳破她的表演,“因为富的人比你更努力,晓兰拿了全国英语竞赛的特奖,评定奖学金当然要给她加分。”
“我开玩笑呢…”
“这种玩笑也不能乱开。”
杨永红趁机在寝室宣布,这学期全寝室的目标是人人都拿奖学金,能考上华清,大家脑子差的又不是太多,第一学期还能说不适应,第二学期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是不够努力。
“我想了个办法,说给大家听听,这学期要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把寝室的卫生都包了!”
现在寝室是轮流做卫生,307寝室还没有特别极品,不愿意轮值的。
轮值是没问题啊,要把整个学期的寝室卫生承包了,夏晓兰打了个冷颤,老大真是狠啊!
这么狠的杨永红偏偏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同意!”
“我也同意老大…”
夏晓兰弱弱的举手,杨永红眼风扫过来,“小六,你有反对意见?”
“不敢不敢,我是说能不能加一个提开水。”
人长得好看,心咋这么黑呢!
不分冬天夏天,女生都要用一瓶开水的,开水房在食堂旁边,一次提两个热水瓶上楼,寝室八个人也要跑4趟,这个绝对比打扫寝室卫生还费劲。
要是拿不到奖学金,就要每天跑四趟开水房。
“图书馆这时候关门了吗,我想去看书了。”
年纪最小的吕燕开了个玩笑,全寝室都说夏晓兰狠。说归说,还是没人反对这个提议。
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会拼尽全力去学习呢?
考上华清大学,不代表将来就真的高枕无忧,毕竟这世上还有太多人比她们有优势,杨永红要朝着200元的月工资奋进,她自然需要更努力。
307寝室的女生们有各自的理想,各自在意的东西,但每个人都不会拒绝变得更优秀。杨永红和夏晓兰的提议被综合一番,写成条款粘在了寝室的卫生轮值表旁边。
在这么明显的地方,每天进出寝室都能瞧见,是一种警醒。
第二天班会,夏晓兰就知道自己上学期的期末成绩了,总成绩年级第二——第一毋庸置疑,宁雪。夏晓兰的英语和高数厉害,宁雪也不差。
宁雪还有个恐怖的地方,她的专业课水平,真是一骑绝尘,吊打84届的建筑系新生。
想要哭唧唧的不仅是夏晓兰,还有班上的男生。
不是说建筑学更适合男生念吗?
骗人的,他们也没比班上女同学优秀多少。
“我看大家都很关心奖学金的评定,那我就说一说这事儿。奖学金的评定,期末考试成绩肯很重要,平时的操行分,有没有拿到竞赛奖项都是要加分的。”
戴老师一说完,都齐刷刷的看夏晓兰。
如果说大一新生参加什么全国性竞赛还拿奖的,班上好像就只有夏晓兰。
戴老师顿了顿,“还有个加分标准,在省部级建筑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这个加分项,目前只有宁雪同学拿到了。”
宁雪**文了?!
这才是闷声扔了个大雷啊,这又不是向报社投稿诗歌,没有专业知识,大一学生连专业的期刊都看不懂,别说写了。大一是打基础的,大二可以接触专业期刊了…什么时候**文?又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文,当然还有牛逼到能在《自然》这样国际顶级刊物上**文的华清学神们。
华清大学里划水的学渣们很少,学霸是遍地走的,学神则超越学霸的存在。
夏晓兰好不容易进化成了学霸,发现自己头顶还压着一个学神,这感觉太酸爽了。学神的进化也是需要时间的,就说**文这事儿,不到大三、大四,正常学生会想到去**文?
宁雪曾经说夏晓兰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无关紧要的事上,夏晓兰抬头去看宁雪,宁雪也抬头,还对她笑了笑。
来自学神的王之蔑视,让夏总比较受伤。
然而让夏晓兰马上憋一篇论文出来是不可能的,她憋不出来,专业知识还不够。
虽然实践上,她已经走到好多同学前面,那些终归是野路子,在乡下修的房子结构又不复杂,就连读书不多的泥瓦匠都知道怎么打地基怎么砌墙,夏晓兰和龚洋设计的“乡村小别墅”,依照的还是上辈子的见识。
用到的专业知识,不足以让她写论文。
想到杜兆辉说没有女建筑师,还有在英语竞赛口试环节时,她自己说要当一个女建筑师,夏晓兰觉得自己在专业上该更用功了——宁雪家学渊源,有宁彦凡当靠山,但也要宁雪本人够努力,才能把与生俱来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实力。
班会开完了,奖学金名单没公布,夏晓兰离开教室的时候,被宁雪叫住:
“夏晓兰,这周末你有没有空?”
宁学神这是有啥指示?
周末的话,说好要请307寝室的室友们去家里玩啊,夏晓兰还没来得及摇头,苏静已经在背后偷偷掐她腰:
“没事儿,她周末可闲了!”
752:宁学神的邀请(3更)
苏静打岔,宁雪根本不听的,她只看夏晓兰的意见。
夏晓兰有点迟疑,“星期六还是星期天?”
宁雪看她一眼,“是周末两天。”
“那不行——”
夏晓兰刚拒绝,苏静掐她更用力了。
宁雪显然也没想到,想起爷爷交待的任务,她耐着性子给夏晓兰解释:“周末我要去现场当助手,他们需要两个助手。”
他们是谁?
又是什么现场?
肯定是和建筑专业有关的了。
“需要两天的时间?”
看见宁雪点头,夏晓兰也只能忍痛拒绝,忍的是苏静掐她的痛,现在还穿冬装呢,苏静这臭丫头手劲真大,隔着衣服都掐的她疼。
宁雪皱眉,眼神也不太对了,夏晓兰觉得学神认为她烂泥扶不上墙。
不过宁雪也没说什么,她也不是勉强人的性格,夏晓兰说没空也就算了呗。
宁雪一走,急坏了苏静,“晓兰,你是不是傻啊,多好的机会!宁雪去当助手的地方,那肯定不是一般的机会,你怎么不抓住?”
苏静压低了声音将夏晓兰扯到一边:“万一能瞧见宁老呢!”
夏晓兰已经瞧见过宁老了,同样两只眼睛一个嘴巴,沾于奶奶的光,她还参观了一下宁老的工作室。
这时候说出来怕被苏静掐死,夏晓兰选择了安静如鸡。
“别掐,我问问宁雪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都约好了周末要去我家,哪能反悔?”
苏静恨铁不成钢,“一顿饭不吃也跑不了,再说我们能自己找着去你家,你该和宁雪干嘛就干嘛去,不耽误我们在家自己玩!”
夏晓兰惹不起苏静这么凶的社会姐,被批评的抱头鼠窜,赶紧要去找宁学神承认错误。
哪知隔壁寝室去问,宁学神并不在。
“阿雪回家了,今天过大年呀!”
305寝室的人说起来很是羡慕,宁雪是本地人,只要没课的时候都能回家,平时不在外留宿,周末却能回家睡觉。夏晓兰也想回去的,正月十五,应该和家里人一起过。
回去也是吃一顿晚饭,夏晓兰自己请了寝室的人周末来家里做客,刘芬一点也没嫌麻烦,反而很高兴。
“周六来?”
夏晓兰点头,“刚开学,周六应该都有空,不过您要去羊城,来得及么。”
“10号走也不要紧,15号我肯定能回来。”
本来是9号出发的,刘芬还没招待过夏晓兰同学,她记得去年去县一中开家长会,那些高中学生对她很友好。
307寝室里,刘芬只见过杨永红。
她是个女儿奴,夏晓兰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她都想认识,这样她能更了解自己闺女。当妈的不怕麻烦,不怕孩子有啥事都和她讲,怕的恰恰是孩子有啥事都不讲,关闭了心门筑起高墙,让家长没办法靠近!
夏晓兰想了想,把宁雪叫她周末去当“助手”的事告诉了于奶奶。
她和宁雪本没什么交情,宁雪要叫她,肯定因为于奶奶和宁彦凡的交情。
“叫你去,你就去呗,你室友们要来,我和你妈给招待好。”
于奶奶没去宁彦凡那里凑热闹的意思,人家是建筑大师,一把年纪还带了好多学生,搞个人工作室。她一个没工作的老太婆,上门岂不是耽误宁彦凡时间。
于奶奶也有自己的事要忙。
除了替夏晓兰培训店员,利用空闲时间,她还在偷偷兑换美元。
银行里有八万块钱,于奶奶都取了两万出来,每次她也不贪心,只在黑市兑换一点点。到京城这么多天,她去过两次,兑换的美元加起来才几百块。
于奶奶怕钱多了被人盯上,她一个老太太又打不过,每次都是小额换,还一次换一个地方。
夏晓兰家三个人,就没有不忙的。
豫南的风俗是“十五扁,十六圆”,正月十五过大年要吃扁的,就是饺子。
夏晓兰在家吃完饺子坐车回学校,校门口碰见宁雪和季江源走在一起。宁雪说什么,季江源好像在反对,季江源真有本事,能把宁雪气的脸发白。
小白脸子,怎么能欺负宁学神!
“宁雪同学,我问你点事儿行不?”
夏晓兰把宁雪给拯救走了,因为季雅闹过的事,季江源在夏晓兰面前抬不起头,面对夏晓兰一直是退让状态,瞧见夏晓兰冒出来,季江源简直是退避三尺。
赶走了小季,夏晓兰忽然又想起来,汤宏恩在追求她妈,这真是理不清的关系。
“什么事?”
宁雪还记着夏晓兰拒绝她的事儿,态度不冷不淡。
夏晓兰厚着脸皮向宁雪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接受宁雪的邀请——宁雪哪里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人,夏晓兰还挽着她的手,她不太习惯和人亲密接触,想把胳膊从夏晓兰手里抽出来,夏晓兰力气特别大!
宁雪试了几次没成功,干脆放弃了尝试,就想赶紧把情况说明拉倒。
这事儿的确是宁彦凡的缘故,让宁雪找夏晓兰去的,宁雪就是完成任务:
“星期六早上8点,我们在菜园街见。”
宁雪低头看了眼夏晓兰脚上的皮靴,加了一句:“你穿一双走路舒服的鞋,晚上几点能回家还不一定。”
菜园街?
夏晓兰觉得有点耳熟,她也没多想,宁雪总不会把她拐去卖掉:
“那说好了,周六我在菜园街公交站台那里等你。”
宁雪也没问夏晓兰为啥又改了主意,宁雪看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原因。现在夏晓兰给她展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她的任务能完成。
夏晓兰还是挺期待的。
和307寝室的室友们也说好了,周六下午她们先去什刹海,夏晓兰把家里地址给了。周六早上,她坐公交到了菜园街,宁雪已经在公交站台等她,先看了她的鞋,见夏晓兰从皮靴换成了运动鞋,还带着纸和笔,宁雪比较满意。
“走,我爷爷他们都在园子里了。”
园子?哪个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