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o玉陷

淫雨连绵将近三月,到十月里方才渐歇,正是秋收时节。好在救灾及时,并采取了许多防涝措施,今年的庄稼倒还不至于颗粒无收。雨虽停了,防护却还得做,新粮收上来,仓廪存储也花了不少力气。菡玉这几个月里几乎一直在京郊野外跑,连京兆府也很少去,有时甚至在外头停留过夜。

当然也是怕遇到杨昭。

菡玉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在岔路口犹豫着是去京兆府,还是回相府去休息。她又连着好几天没有回去了,之前偶尔回一下也是早出晚归,连明珠小鹃都没碰过几面。这几日在外头日夜劳碌,身子已是精疲力竭,这时合该回屋去好好睡一觉。但是这个时辰,正值下班,若是回去碰见了他……

她想起那日与他同乘一车,一路被他盯着,如芒在背、坐立不安的情状,心里打了个突。她害怕他的眼光,总觉得自己像俎上鱼肉,像虎狼爪下的猎物,任人宰割,也许下一刻那刀子就要砍上来,利齿就会把她撕碎。从那之后她一直避着他,眼不见心不烦,躲得一时是一时。还有一年,就这最后一年了,只要在这一年里办成了事,她就大功告成,可以了无牵挂,天高地阔任意来去了。

她揉着眉心,抬头看了看天。天空乌沉沉的,像被久雨的天气霉坏,狂风一扯,便化作碎絮飘下来,又是雪。十一月了,往年这个时候早已天寒地冻。今年因为有闰月接着,时日还早,下雪还要过一段时间。

最后一个平静的冬天了……她得留住它,留住这太平盛世,留住千千万万黎明百姓的安居乐业、平安康泰。

眼睛又酸又痛,被天光一照,几乎落泪。才过了三四个月,这具身子已经开始疲软退化了,连平常人的体力也不如,几天没睡好觉便疲惫不堪。哪像原来,常年在外漂泊,风餐露宿担惊受怕,哪一日睡得好觉,却从来没觉得疲倦过。她揉着眼,决定还是回去补眠。

刚往回相府的路上走,突然从京兆府衙那边传来隆隆的擂鼓声,隔了两条街仍清清楚楚地传到她耳中。府衙里只有一面大鼓,便是衙门口的那面,五尺见圆,用整张的熟牛皮制成,声可传至皇城,诉鸣冤情,上达天听。

菡玉听到突然有人击鼓鸣冤,也顾不得回去了,立刻调头往府衙而去。赶到府衙门口,只见那面离地六尺的大鼓旁放了一张破板凳,鼓槌扔在一边。不远处两名衙役架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往旁边街上拖去,小女孩手舞足蹈拼命挣扎,却敌不过两名牛高马大的衙役的气力。

“小玉!”菡玉吃了一惊,急忙追上去,“住手!这是怎么回事?”

衙役见是少尹,停住脚步,一人按住小玉,另一人回道:“禀少尹,这小丫头顽皮,来衙门捣乱,胡乱击鼓。”

小玉停止挣扎,站直身子,气鼓鼓地道:“我有冤情!”

菡玉悄悄瞪了她一眼,对两名衙役道:“这事我来处理,你们回去罢。”

衙役道:“遵命。”又对小玉说:“这位是京兆少尹,你有什么冤情只管对他说,少尹会为你做主,可别再随便击鼓了!”

孩子眼睛一亮:“你升官了?京兆少尹是什么官,有宰相大吗?”

等两名衙役走远,菡玉才道:“你真胡来,这鼓是能随便敲的么?要不是我从旁经过听见,过来瞧了一瞧,说不定还要让你吃板子!”

小玉噘起嘴:“我要见你,他们总不让,说我捣乱,我只好敲鼓把你叫出来。”

菡玉嗔怪道:“这就真成捣乱了!你要见我,去我住处找便是,你不是认得的么?怎么闹到这里来?”

“我去过了,还两次遇见那个臭宰相大伯,他说你一直不在家,就算在也不会帮我,叫我别去烦你了。我能找到这里来,还是门房大哥告诉我的呢。”小玉气哼哼的,“我就知道他最坏了,挑拨离间,还故意不让我见你。”

她皱起眉,问道:“你突然找我,是有什么事么?”

小玉嘴一瘪,眼里渗出泪光:“娘!你让我……让我和你在一起吧,让我留在你身边,我不要离开你!”

菡玉叹了一口气,扶着小玉肩膀:“小玉,你要听话。我不是不想和你一起,而是……实在不便。上次你爹做寿,请了众多宾客,大家都看到你了,知道你是他女儿。我名义上和你非亲非故,怎么能把你留在身边呢?”顿了一顿,她接着说:“咱们不是说好了么?你要是想我了,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小玉突然往前一扑,抱住了她的腰,脸埋在她胸前,声音带上了哭腔:“要是能那样就好了!可是……可是……以后我怕再也见不到你了!”

菡玉吃了一惊:“出什么事了?”

小玉放开她,抹了抹眼泪:“是爹,爹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当官,不留在京城了。那地方离这里有两千里路,我不想跟他去,去了就见不着你了。”

最近数月她一直忙于救灾,竟然把这件事忘了,只是,怎么会这么快?按理不应该是这时候……

她拍了拍小玉的肩,安慰道:“你别哭,我想想办法……”

孩子眼中露出希冀的光:“对了,你不是升官了么?京……京兆少尹,对,京兆少尹!这个官大不大?比不比得过宰相?”

“不是很大的官,当然比不过宰相。”菡玉苦笑,笑容忽地一顿,“你说宰相?”

小玉恨恨地咬唇:“我听爹对……对那个女人说的,就是臭宰相大伯搞的鬼,故意要把爹赶出京城,赶得远远的,不让他回来。我就知道,他一心要当我后爹,早就想把亲爹除掉。爹不在京城,我们不在你身边,他就方便了。”

菡玉喝道:“小玉,不要胡说!”内里却已明了。原来是杨昭,早该想到是他。他趁着她忙碌奔波无暇他顾的几个月里,又悄悄动了什么手脚?

小玉不服气地噘着嘴,却不敢顶撞她。忽听得远处传来妇人的喊声:“可找到你了!我的小娘子喂,你叫我找得好苦哇!”

菡玉和小玉一起回头望去,只见旁边街道上一名高壮的妇人急匆匆地向她们跑来,正是吉府的仆妇吴妈。小玉一见她,嘴巴立刻翘得可以挂油瓶,拉住菡玉道:“娘,我们走,不要理她。”

吴妈一气奔到两人面前,双手撑住膝盖气喘吁吁,还不忘向来路喊:“阿郎,这边!找到小娘子了,她在这里呢!”

菡玉步子一滞,回头一看,吉温已经赶了上来,看见小玉和她在一起,也是愣住。

小玉攥紧了菡玉的手,看他俩出神的模样,十分不情愿地开口:“吴妈,我爹都来了,我不会再逃,你可以回去了。”

吉温回过神来,清清嗓子,吩咐吴妈:“有我在,你先回去罢。”

吴妈点点头,狐疑地瞄了菡玉一眼,转身离开。

吉温走近来,斥责小玉:“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要来找……吉少尹,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菡玉问道:“七郎,究竟是怎么回事?你犯了什么事,突然要贬官出京?这两月我也在京中,怎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如此突然。”

吉温低下头,抓住小玉袖子:“吉少尹,这件事你就别过问了。反正事已至此,陛下也已知晓,贬我为澧阳长史,不日朝廷便要发下委任状,要我离京赴任,都成定局了。”

菡玉急道:“七郎,你和我怎还如此见外?你还当不当我是……当不当咱们是一家人了?既然委任状还未下达,兴许还有希望,你告诉我,我看看能不能再想办法……”

“素莲!”他忽地抬高声音,“我为什么瞒着你,不就是怕你要‘想办法’么?你不过是文部郎中、京兆少尹,你能想什么办法?还不是要去求……”他猛地打住,不愿说出那人的名姓来。

菡玉讷讷道:“七郎……那你让我知道由来始末,总可以罢?”

半晌,吉温叹口气:“这里不方便,我们找个僻静的地方说话。”

三人拐到偏僻的街角,吉温才一一道来:“说来也是我不小心,才被他钻了空子,抓到把柄。上月御史台受理一桩地方官员贪污的案件,道是苦主进京告御状,被文部知晓,查出牵连众多朝中官员,连陛下也被惊动了,命右相彻查此事。”

菡玉想起以前见闻,插话问道:“莫非是河东太守韦陟?”

吉温诧异:“你也知道?”

菡玉道:“进宫见驾时偶然听右相提过,但那是三月里的事了。”

吉温摇头苦笑:“原来他那时候就开始布置了,我还道是近两三个月里他见你忙于赈灾、不顾朝中之事,才想出这条一石二鸟的毒计!”

菡玉心下一片纷乱。三月,那会儿他就准备着要害七郎了么?那时他对她不假辞色冷若冰霜,难道……难道都是装出来的?好不容易让他死了心念,斩断这不该有的情丝,原来还是白忙一场?她想起那次雨中两人共用一伞,他片刻的情急失状,和郊外田地里他为她驱虫拭足的情态,心头忍不住微微发起颤来。

吉温接着讲述,菡玉大致弄清楚了个中来去。河东太守韦陟文雅而富盛名,其弟韦斌在京中也多方为其周旋,指望有朝一日能入京任职。皇帝也听闻韦陟之名,十分欣赏,曾对韦斌戏言说要征韦陟入朝为相。杨昭忌其盛名,恐他当真入相,便先下杀手,闹出这桩贪污的案事来。韦陟情知为杨昭所忌,朝中唯有吉温敢与之抗衡,又有安禄山的势力支撑,下御史台按问之后便贿赂吉温为他讼冤,向安禄山求援。谁知这件事又被杨昭知道,捅到陛下面前去,吉温不但帮不了韦陟,连自己也赔了进去。

菡玉听完,凝眉思索片刻,问道:“那你有没有收受他的贿赂?”

吉温微露赧色:“他是向我许以重酬,但我并未答应。”

菡玉立刻明了。虽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尚在考虑之中,便让杨昭揭发了。有道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要害人,不会凭空陷害,总是瞅准别人犯错的时候添油加醋借题发挥,打在那人软肋上,叫人家吃了亏还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以前他陷害王鉷,不就是用的这等伎俩?

吉温又道:“只怪我太大意,韦太守是杨昭交到御史台来的,我早该想到他会在其中动手脚……韦太守都跟我说了,他的确有不是之处,但绝不是那进京告御状的苦主说的那般。那人定是受了杨昭指使栽赃诬陷。我正是不忍韦太守枉受冤屈才意欲替他讼冤,谁知……”

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出连环计,最后收起的那个圈,套住的竟是他自己。菡玉皱眉道:“他可有实证?”

“实证倒没见他拿出来,才只把我二人贬官了事。只是,陛下心中的那杆秤是翘是平,又哪需要真凭实据?几句话许就叫他变了对一人的观念。”

一旁一直沉默不言的小玉突然插嘴道:“那就去说呀,让他变回来。”

吉温斥道:“你懂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别乱插嘴。”

小玉撇嘴:“谁说我不懂?皇帝陛下耳根子软,那个臭宰相大伯在他面前说了几句鬼话,他就相信爹是坏人,要把爹赶到老远的地方去,不就是这回事吗?既然他能在背后说爹的坏话害爹,那就再找一个人,比他还厉害的,去说爹的好话,不就成了?”

吉温怒道:“小孩子家就会胡说,你当朝政和你玩过家家似的简单?”

菡玉拍了拍小玉肩膀:“其实小玉说的也不无道理。既然并无凭据,只凭右相一面之辞令陛下生疑,那只要右相改口,还是有挽回的希望……”

“不许你去求他!”他面色转厉,“我还不知道他的心思么?他其实有证据的,但是没有拿出来,故意弄得模棱两可,他就是等着你去求他!等着你送上门去,以此要挟,任他予取予求!韦太守是个诱饵,他设了圈套引我入瓠,而我又何尝不是另一个饵?他从来不曾把我这个政敌放在眼里,他这样费尽心思地害我,还不是为了……为了……”他气极怒极,实在说不出自己被人陷害只是因为妻子遭人觊觎,恨恨地别过脸去,咬牙切齿。

菡玉尴尬万分,嗫嚅道:“右相他……何至于此……还不是因为你明里是安禄山那边的人,才千方百计除你。七郎,是你多心了……”

“我也希望只是我多心,”他笑得凄然,眼里却是满满的恨意,“可是,素莲,你心里想必也早就有数。”

菡玉握住他的手:“七郎……”自己心头也是百味陈杂,一片纷乱,更不知如何安慰他好。

吉温静默片刻,怒气稍平,反握住菡玉双手:“素莲,你不能再呆在他身边了,你跟我走吧,你、我、还有小玉,咱们一家人,远离这是非之地,好不好?”

她摇了摇头:“不行,我还有事没有办成……”

“你是指安禄山么?”他双眉微蹙,“素莲,你不过是个妇道人家,为何要掺和到这朝廷中来,还非要取安禄山的性命?你离开我的那几年里究竟碰到了什么奇人异事?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啊。”

菡玉含糊道:“这……实在是一言难尽。”

他也就不再多问。“说来说去,都只怪我没用。既不能救你脱离杨昭,也不能助你除去安禄山。素莲,”他沉下声来,凑近了她,“安禄山已有异动,只怕安分不了多久了。陛下赐他的郡王府内,平时只有一些仆佣看管打扫。其实那些下人里头,好多都是他的门客,与其子安庆宗一起留京做他的眼线。上月他刚刚授命安庆宗等人查探京城地形和禁军守卫分布,绘制成图,想趁着明春献捷之际带兵袭京。你若是能在安庆宗成图送出之时,把这些地图缴获,就是安禄山意图谋反的明证。”

菡玉肃容道:“此事当真?”

“安庆宗身为质子,范阳有什么消息命令都是先送到我这里,再由我传给他,假不了。”

如果能拿到安禄山谋反的实据,陛下就不会再说她信口雌黄,许能一举铲除这个祸根。明年春天,还来得及,还来得及……“你知道确切的时间么?”

吉温答道:“说是四月底送出,入京大约是五月末、六月初。”

菡玉点了点头,手心里微微出了些汗。吉温又道:“安庆宗在京为质子,王府几乎没有卫兵,你现在又是京兆少尹,可调动京兆府数百衙差,不必依靠杨昭也能办成这件事。这也是我能替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菡玉回过心思:“七郎,还是不成,你不能去澧阳。”

吉温自嘲地苦笑:“陛下的旨意,还能挑三拣四不成?澧阳地处荆楚鱼米之乡,也是不错的地方呀。”

菡玉问:“七郎,你可还记得赞善大夫杜有邻?”

吉温面露愧色,点一点头。杜有邻是太子杜良娣之父,其婿柳勣与妻族不协,便散布岳父谋逆的谣言,翁婿两人一同下狱受审,结果都受刑不过,被吉温杖死狱中,不了了之。这已是天宝五载的旧事了。

菡玉道:“澧阳上属澧州太守杜邕正是杜有邻之子。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到他下属郡县任职,只怕……只怕会有杀身之祸啊!”

吉温道:“这我也打听过了。杜邕为人尚称刚直,其父之死,罪魁当属柳勣,不能完全怪到我头上。他对我固然有怨恨,但应不至于会故意害我,我小心行事便是了。”

菡玉急道:“七郎!我……我曾为你卜过一卦,此次南行会有血光之灾!你千万不可大意呀!”

他微微一笑:“素莲,这你可蒙不了我。别人都道你进京前是衡山中的隐士,号莲静居士,有诸多异能。但我知道得清楚,你一直和我在一起,怎会是衡山隐士。你哪里会卜什么卦?”

“七郎!是真的,你且听我一言罢!”

他挑起眉:“那你倒说说看,究竟是什么血光之灾,我也好及早避开。”

菡玉努力思索,却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急得敲自己脑袋:“我……我不记得了!好像不是澧阳,要再往南,那里气候比澧阳热很多,农户都栽种荔枝……”

“那就是岭南了。”他拨开她的手,“你这卦还真奇怪,算不出时候地点,却能算出农户栽种荔枝。”

菡玉见他不信,愈发着急:“七郎!我说的都是真的,那个……卦很准的,你一定要相信我,千万不要再往南去!”

他握着她双手,包在自己掌中:“好了素莲,我知道你是关心我,我信你,我会安安分分地留在澧阳,不再往南去了。”他拾起她的手来,放到唇边轻轻一触,“我就在澧阳等你,哪儿也不去。等你办完了事,就来澧阳找我和小玉,咱们一家人团聚,再也不分开了,好不好?”

她眼眶微湿,哽咽着点头:“好,我一办成立刻就去。你凡事小心为上,若真有什么为难就派人送信给我,我好歹能帮上点忙……”

他却摇头:“素莲,你也得答应我一件事。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不要去求杨昭,千万不要求他,不要让他有任何机会要挟你,知不知道?不然,他一定会……”他说不下去了,只握紧了她的手,幽幽叹了一声,“其实最让人放心不下的,还是你呀……”

她低下头,看着身边的小玉。孩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哭出来,实在忍不住了,一把抱住她,脸埋进她腰间,只看到她瘦小的身子微微抽搐,隐约可闻隐忍的抽泣声。而七郎,虽是七尺男儿,也不由两眼泛红。

小玉,七郎……为了他们,让她做什么都可以……脑中来来去去转着七郎的那句话,千万不要求他,不然他一定会……她又想起杨昭那肆无忌惮的眼光,仿佛自己是他利爪下的猎物,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随时都有被撕碎的危险。她感到自己仿佛身处漆黑的深夜,摸索着一步一步往前走,不知下一步是不是就会一脚踏空,坠入无底深渊。然而远处忽然又燃起了一星光亮,照见安禄山的脸,混着血光和狼烟,让她立刻又生出满腔的勇气来。

一八o玉激

京城这边安庆宗暗渡陈仓悄悄准备,范阳那头安禄山也是蠢蠢欲动,渐露端倪。天宝十四载春二月,新年刚过不久,安禄山便遣副将何千年入朝奏事,以胡人作战勇猛、以胡治胡为由,请求以蕃人将领三十二人取代汉人将领。此前他为笼络人心,破格提拔手下将领,越级嘉奖,于中受益的有百千人之多。这回又把手下汉人将领换成与他同出身的蕃人,更是让他所领的军队全然向着他,巩固内部势力。若有朝一日他举兵反叛,汉人将领或许会出于对唐皇李氏的忠心而不听他号令,蕃人将领却不会有此顾虑。叛唐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以胡治胡是皇帝自己想出的主意,对待胡人向来是此政策,因此皇帝仍然不疑,立即准奏,命中书省立下敕书,皇帝亲自签署,并发给何千年委任状,带回范阳加以任命。左相韦见素知中书省事,朝上皇帝下的命令,当日下午便要韦见素奉上敕书。韦见素情知此举无异于为虎作伥,想要劝阻,无奈自己势单力孤,无力回天。他再三推托,才让皇帝勉强同意延至第二日,争得半日转圜余地,立刻赶往尚书省院来向杨昭求助。

刚进省院,正好撞见菡玉急匆匆地从旁边走廊上出来,看见他过来行了个礼,问声安好,便又侧身疾步离开。

韦见素心里没底,正自忐忑,也是病急乱投医,一把拉住她:“吉少尹,遇见你正好,随我一同去见右相罢。”

菡玉因怕见杨昭,偶尔一次回文部叙职都是故意避着他,悄悄而来匆匆而去。这回她也是刚办完了事着急走,不想碰见韦见素,竟要拉她去见杨昭,连忙摇头:“左相见谅,下官……下官在京兆府那边还有要事须办,得尽快赶过去,下官先行告退……”

韦见素好不容易抓到一个能帮忙的,哪里肯放,死死攥着不松手:“少尹,我这回有事要求见相爷,只怕相爷不肯。你陪我进去,也好帮我说话。”他虽当上了左相,可一点都没有和杨昭平起平坐的自觉,还是和原来一样软善可欺。

菡玉道:“下官哪能帮左相说上什么话。”只想抽身快走。

韦见素转念一想,道:“我来寻右相,是要向他求教有关安禄山的事。”

“安禄山”三个字果然吸引住菡玉的注意,她停下步子问:“安禄山?左相有何事要求助于右相?”

韦见素放开她道:“安禄山副将何千年奏请以三十二蕃将代汉将,你也知道罢?”

菡玉点头:“不就是今天上午的事,我正想着怎么劝诫陛下收回成命呢。”

韦见素道:“那还不赶紧随我去见相爷,再晚可就来不及了!陛下命中书省立进画,我好不容易才拖到明日交付,趁此机会劝说陛下。我一人人微言轻,陛下未必肯听,才想来请右相助力。”

菡玉道:“如此是刻不容缓,下官也定会为左相尽绵薄之力。只是右相此刻恐怕不在省院内……”她就是打听了杨昭去了兴庆宫视察修缮工事,才悄悄过来的。

话还没说完,院门处便有了响动,杨昭只身一人大步流星地往院内走来,看到韦见素和菡玉站在院中,立即顿住,脸上似乎有松了一口气的表情一闪而过,转瞬便换上客套的笑容:“左相怎么突然有空来尚书省走动了呢?”

他刚站定,身后又有一人追来,气喘吁吁地喊:“相爷,你慢点,还来得及……”正是他贴身的仆从杨昌,追到他身边才发现院里还有旁人,立刻噤声退后。菡玉瞅他一眼,见他表情虽不动如山,脸色却微微泛红,几缕汗湿的发丝粘在鬓边,好像刚刚急跑了好大一段路似的。她还想细看,冷不防他视线向自己投来,目光如炬,立刻低下头去。

韦见素还是像以前一样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下官是有一事有求于相爷,才冒昧前来打扰。”

“有求于我?左相实在是太客气了,你我还说什么求不求的呢?”他转而去看菡玉,“那吉少尹呢?你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放着文部的职务不闻不问,今日突然大驾光临,不会是有事需要我效劳才想起我来了罢?”

菡玉被他一刺,因着那句“有求于我”,又想起七郎临走前嘱咐她的话,低头拜了一拜:“下官才能低微,一身难料两职,是以荒疏了文部的事务,一直倚靠右郎中照拂。今日是偶遇左相,听他说起安禄山以蕃将代汉将之事,也想搭个顺风船,一并听听右相的意见,倒不敢因私劳烦相爷。”

杨昭也不指望她能说出什么好听的话来,指了指尚书都堂的门:“里头说话。”

三人进了都堂内室,韦见素开门见山,将安禄山所求、皇帝急令说了一遍,准备明日觐见时进谏劝诫。“安禄山久有异志,这次又提出此等要求,反意已明。明日我入宫面圣,当极力向陛下陈言,若陛下不听,相爷再继续劝说,以为襄助。不知右相意下如何?”

杨昭却不答话,觑着菡玉:“这事吉少尹也有份?”

菡玉道:“下官当然愿鼎力相助左相,不可让安禄山阴谋得逞。只可惜下官职分低微,说的话没有分量,先前也曾多次进言安禄山有反状,陛下从来不听。但右相就不一样了,陛下尽以朝事相付,可谓信爱有加,放眼朝中,谁人能出其右?便是安禄山本人也及不上右相在陛下眼中的分量。左相若得右相在后协助,便是只言片语,也好过我等说破嘴皮。”

杨昭还是头次听她这么奉承夸奖自己,扯出一抹笑意:“少尹言重了。我还从来不知道在少尹眼中我竟有这般了得。好,既然少尹都这么说了,我哪有再推拒之理。就按左相之计,明日咱们三人一同进宫见驾,跟陛下说说这件事情。”

韦见素喜出望外,心道幸亏把吉少尹叫上,就知道有他出面,右相定会答应。菡玉却是心中一凛,没想到他把自己也拖上了。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何尝不想阻止陛下再纵容安禄山,原本还没有进言的机会,与左右相一起倒是因利趁便。于是也就答应下来。

第二日韦见素协同杨昭、菡玉三人一起进宫,入见圣驾。皇帝本是等着韦见素带敕书来签署,一见他两手空空,身边还带了两个人,心里头便明白过来了,笑道:“韦卿,昨日下午让你拟好敕书,你却推三阻四拖到今天,让朕干等着。现在仍没看见敕书的影子,你不会是还没办好,怕朕怪罪你,就故意拉杨卿和吉卿来帮你说情罢?”

韦见素背上一凉,皇帝虽是谑笑的模样,却叫他暗生冷汗。皇帝先给他铺个台阶,他若是不识抬举,只怕要触怒圣颜。他侧过脸看了看身边的杨昭,他半眯着眼,表情冷淡,不知在看何处;他又回身看了一眼菡玉,她站在他身后,双眉紧蹙,目光却是坚定地盯着自己。他顿时生了勇气,清清嗓子,回奏道:“启禀陛下,这敕书臣并非来不及写,而是实在写不下去呀!”

皇帝敛起笑容:“你堂堂当朝宰相,连区区一纸敕书都写不出来?”

韦见素硬着头皮道:“安禄山领东北三镇,厉兵秣马蓄藏兵锐,其麾下精兵天下无人能及。他胡人出身,少有战神再世之名,诸胡莫不敬畏。现今三镇军中胡汉杂处,相互制衡,尚可相安无事。若以蕃将替代汉将,三军胡人居主,则禄山一声令下,军中莫敢不从。届时还有谁能牵制住他呢?”

皇帝道:“将帅治军,本就该上下一心,方能百战百胜。若是将帅的命令下属都敢不遵从,处处牵制,不就成窝里反了,哪还能一致对外全力杀敌?”

韦见素道:“陛下所言极是,将士的确该同心戮力,方能制胜。这‘同心’,同的就是保家卫国、效忠陛下之心,而不是效忠将领,否则……”

皇帝反问道:“卿的意思莫非是禄儿要造反?”

韦见素拜答:“臣只是劝陛下防患于未然。”

皇帝冷声道:“朕虽要守护这祖宗传下来的江山,但也懂得体恤臣子,知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朕能稳坐这太平江山,靠的是满朝文武辅佐协力,若是因为哪个文臣手里掌了大权、哪个武官手下兵力雄厚就妄加猜疑,削职夺权甚至害其性命,那还有谁肯为朕效忠?天下十五道,哪一处不有士卒护卫镇守,哪一处不是将帅统领管辖,朕要是都去猜忌怀疑,成日也可以不必做其它事了。”

韦见素对道:“普通将领所辖不过数千人,多不过万余,不足为惧。如今安禄山麾下军士足有十万之众。这么多的人,又都是雄绝天下的精兵,同时听命于一人,难道陛下不害怕么?”

皇帝大怒,拍案而起:“大胆!你身为宰相,本该以德度处世,天下人对‘宰相’这二个字是何等景仰?你却在朕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用这等诡谲阴险的话语来恶意中伤忠臣良将,哪有半分宰相的德行可言?”

韦见素吓得跪倒在地:“陛下息怒!是臣一时情急失言,陛下恕罪!陛下恕罪!”一边叩头一边向杨昭使眼色。

杨昭却不按约定继续劝诫,反而落井下石责怪起韦见素来:“韦相,当初陛下曾有意拜武部侍郎吉温为相,但因吉侍郎德行有亏,而你素有雅名,才转而加你左相之职。谁知你一着急起来竟然大失仪态身份,对陛下说出如此无礼的言语。”

韦见素瞠目结舌,连叩首求饶也忘了。

一旁菡玉上前一步为韦见素辩解:“陛下,韦相在朝任职十余年,为人和雅,众皆德之。若不是安禄山反状日显,令他寝食难安心忧焦急,今日何至于御前失仪,言语冒犯陛下?望陛下念在韦相一片苦心,谨察其意,恕其罪责!”她不顾杨昭如芒刺一般的目光逼视着她,跪下叩求皇帝饶恕韦见素,心中直怪自己居然异想天开与虎谋皮。他从小小的金吾兵曹参军,能坐到今日右相之位,这揣度迎合皇帝心意的招数可起了不小的作用。皇帝大发雷霆,他怎么还会帮着韦见素说话捋虎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