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郑家的使者还滞留在京城,他们的和谈条件在内阁商讨了无数次还是没有定论,就是一个字“拖”。
北方的满清发生巨变,年轻的顺治皇帝经受不住内忧外患的打击,旧病复发,丢下一个八岁的孩子撒手人寰了,小皇子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在皇祖母孝庄和顾命大臣鳌拜的拥立下登上大宝,改元为康熙,对内大赦天下,免除山西灾区的赋税,对外以和谈为主,据报已经派出了庞大的使团赶往南京。
鞑子还想使缓兵之计。刘子光暗想,山东现在还是阮大铖在当巡抚,山东众军将显然对这样一个弱势的文官更加适应,生怕换来一个强硬的新巡抚而损害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袁崇焕也就没有提议罢免阮大铖,东林党忙于其他省份的千头万绪,也暂时没有精力管这一摊子。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已经疏浚得差不多了,铁路也在建设之中,秋高气爽正是打仗的好季节,只要户部的银子能跟上,北伐随时可以进行。
说道户部的银子真是令人头疼,现在的朝廷是驴粪蛋子外面光,南方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可是朝廷却没多少银子,看来银子都落到那些掌握了经济命脉的豪门大族口袋里了,贪官们当然也从中分到了满满的一杯羹。这点刘子光很清楚,不说别人,就说利国铁厂,去年卖给京城的一百套蒸汽连弩系统,连同安装费一共是一百万两银子,这笔钱还是自己掏要来的呢,这里面的生产成本只有不到十万两,看起来利润极高,可是光前期投入的打点费用就有三十万两,还有许诺事成之后给经手人的二十万两银子,即使这样,这笔生意还是有的赚,所以说,朝廷的钱是被资本家和贪官们瓜分了。
利国铁厂这还算是不过分的正经生意,真正暴利的还要数海州、扬州的盐商,海州黄家就是典型的例子,靠着九千岁的关系大捞特劳,这回锦衣卫去海州抄家,听说收获不小,以至于具体数字到现在都没有报上来。
这回锦衣卫可算逮着了,刘子光遗憾的摇摇头,查抄黄家的任务没捞到时有些可惜,可是人家锦衣卫也要吃饭啊,有财大家发,这一点他还是很明白的,所以在皇上派差的时候并没有和齐振铭争。
要想充实国库,还需从吏治入手,整顿了官僚队伍,减轻了交易成本,使那些原本流入贪官口袋的银子回到朝廷手里,朝廷有了钱,就能收复失地,就能打下更多的领土,为大明的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使百姓更富,朝廷更强。
刘子光以前没想到过这些高深的东西,可是现在位置高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摆到了他面前,不考虑也得考虑。
“从吏治入手,强国强军,但愿我的想法是对的。”刘子光不过是一届财会大专生,对于政治经济没有太深的涉猎,只能凭借学过的政治课本上的知识来思考问题,不过他毕竟是来自于一个更加先进的社会,几百年的知识沉淀还是很有作用的。看问题的思路也比同时代的人更加科学一些。
整顿吏治,先从盐、铁、织造入手,这三样产业利润最高、对税收影响最大,换句话说是,就是明朝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GDP里占的份额极大,盐商的豪富和盐运业的暴利全民尽知,一个巡盐御史一年就能捞百万银子,盐商们富可敌国,一掷千金,简直就是国家的大蛀虫。
铁,包含了利国铁厂这样的煤铁一体行业、各地矿山的采掘业,还有像戚墅堰机器厂、武昌船厂这样的制造业、运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类,这类行业是社会进步的支柱,同时也是对朝廷损害最轻的,他们不像盐商那样靠垄断吃饭,而是用自己的创造来获得财富,对于打击贪官,减少交易环节上多如牛毛的打点、贿赂,想必他们会支持。
还有就是江南的织造业,江南的支柱产业就是丝织业,织造局不仅管理官办的丝织厂,还监督民间的丝织业,收取他们的税金,苏杭一带的织造业及其发达,蒸汽驱动的先进织机多达万张,绸缎通过海运到达外国,赚取的差价高达数倍,也是个油水足足的暴利行业。
江南织造涉及的层面相对简单,可以先从他们入手,想到这里,刘子光拿起硬笔,在卷宗里江南织造总管曹寅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
看完这些,他又拿起一份南厂番子的密报,上面写的是昨天京城各衙门发生的事,事无巨细都有记载,一目十行的看过去,忽然看到一条:巡城御史属下发现被人谋毙老妪尸首一具,深夜借应天府仵作验尸。
妈的,看来被盯上了,街头发现尸体可不是巡城御史的差事。
正想对策呢,外面来了个小太监,恭恭敬敬的说道:“刘大人,皇上口谕,请您入宫叙话。”
刘子光赶忙换了进宫的衣服,和小太监一起赶往宫中,此时皇帝已经退朝,正在乾清宫批阅奏章呢。
看见刘子光进来,朱由校道:“爱卿,看看你昨日干的好事。”说着将一份奏折扔了过来。
刘子光接过来一看,正是巡城御史郭铮参自己的奏本,上面说镇武伯擅离职守,不在皇宫好好当差,带着一干手下在闹市行凶,殴打官差,恃强凌弱,踢断无辜老妪的腿,目无法纪,不把应天府尹和巡城御史放在眼里,更加令人发指的是,居然派人杀害了那个无辜的老妪。
奏折写得很华丽,对刘子光这种残暴猖狂的行径做出了极其严厉的抨击,对无辜老妪的死表达了深切的同情,最后建议皇上罢免刘子光的爵位,将其下狱,交三法司处理,顺带着也参了应天府尹一本,说其畏惧恶势力,已经不适合担当本职工作了。
“这奏折上所言都是真的?”朱由校怒气冲冲的说。
“请皇上明察!”刘子光赶紧跪下说道。头一次被人家参,真的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不过他信奉一条真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第四卷 皇城 第六十三章 风火四轮车
“朕现在问你!奏折上写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朱由校盯着刘子光的眼睛问道。小皇帝的情绪有些激动,都说天威难测,难道年轻的皇帝开始学习为君之道了?
多大事啊,不就是杀了个老婆子呢,如果像借题发挥的话,也不差这一个,既然皇上这么问了,那就证明他对奏折信了八成,刘子光把心一横答道:“此老妪确实死于为臣之手,奏折上所言句句是实。”
“杀得好!”朱由校一拍龙书案叫道,“昨日之事,朕都听皇姐说过了,次等刁民居然敢欺负到长公主头上,不杀她皇家威仪何在,要我说爱卿还是太仁慈了,这样的滔天大罪起码判她个凌迟处死。”
刘子光心说皇上你真狠啊,嘴里却道:“皇上英明。”
“郭御史颠倒黑白,越俎代庖,朕看他不适合做这个位子了,倒是应天府的徐府尹是个明白人,朕觉得他这个府尹干的不赖。”朱由校摇头晃脑的说,十六岁的少年很为自己的分辨能力自豪,从一份奏折就能看出两个官员的能力高下,恐怕没有几个少年天子能做到这一点。
“回头朕给小魏子打个招呼,让他拟旨罢了郭铮的官,爱卿以为如何?”朱由校笑眯眯的问。
“这样似乎不妥吧,郭御史年轻气盛,想博出位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嘛,何况御史干的就是得罪人的行当,如果因为参了陛下的宠臣而被罢官,那以后都察院哪个官员还敢为皇上办差呢?”刘子光心说你罢免了郭铮不要紧,恐怕以后都察院就要和我过不去了,皇上的心意是好的,但纯属帮倒忙。
朱由校想了一下,笑道:“还是爱卿想的周到,算了,不管这个郭铮了,朕最近新搞了一个玩意,爱卿来看看吧。”
其实这才是朱由校把刘子光招来的主要目的,他按照铁厂提供的内燃机图纸,打造出了一辆四轮轻便汽车,做工和用料都很考究,发动机是纯手工打造,结合紧密,操作良好,车体用钢架造成,车厢用红木板榫接,雕龙描凤,外刷清漆,拐角部位用锃亮的黄铜包裹,车是敞篷的,后面带着可以折叠的雨棚,雨棚的材料是用江南油伞的的竹骨和刷油的绢布做成,看起来有一种古典美和机械美混合起来的怪异美感。
“不错吧?朕以后出宫游玩就坐这个东西了,爱卿你坐上去,朕载着你兜一圈。”朱由校抚摸着自己的大玩具,满脸都是兴奋,小魏子不懂这些高科技,钱谦益更是对这一套没兴趣,能和他共同分享高科技的乐趣之人,也只有刘子光了。
“真是巧夺天工啊!”刘子光欣喜万分,他和这些喜欢琴棋书画的古代人不同,作为一个现代人,机械和科技更能吸引他的兴趣,能看到中古时代的汽车让刘子光由衷地感到兴奋,一点作假的成分都没有。
“朕又批奏折,又研究者玩意,每天睡觉时间都少得很呢…”朱由校一边唠叨,一边招呼刘子光上车,自己拿出摇把将汽车发动着,然后跳上驾驶室,开着这辆原始的汽车在乾清宫前兜起了圈圈。
炫耀了一会儿,朱由校又手把手的教刘子光开车,两人玩的不亦乐乎,一直开到午膳时间,中途发动机还出了几次故障,朱由校亲自打开盖子维修,刘子光在一旁递个工具什么的,两人都弄了一脸满手的油污。
“爱卿中午陪朕用膳吧,顺便说说这风火四轮车的优缺点,别光拍马屁,朕知道你的水平。”朱由校跳下汽车,拿过太监献上的手巾把擦擦脸,邀请刘子光共进午餐。
和皇上一起吃饭可是天大的恩宠,可是对于刘子光来说却是稀松平常,他每个月起码有十天是和皇上一起吃午饭的,午餐时间也是君臣二人探讨科技、朝政的时间,刘子光先赞扬了“风火四轮车”的几项开创性的优点,比如采用四个轮子,发明了方向盘,还有巧夺天工的折叠雨棚;听得朱由校心花怒放,然后他又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装电车灯,气喇叭,使用减震性能更好的充气轮胎等。
“爱卿真乃高人!朕怎么就没想到呢。”朱由校高兴的一拍大腿,转头对一旁伺候的小太监道:“都记下来了吗?”
小太监是专门跟在皇上身边纪录他随时蹦出来的奇思妙想的,现在正捧着小本子奋笔疾书呢,而且还是悬腕写字,看来是个经过系统培训的太监。
“皇上,为臣以为这风火四轮车在军事上大有可为,满清、西夏都以骑兵见长,我朝骑兵用的川马、滇马难以与之抗衡,西北、北方的马匹产地又在敌人手中,所以这些年来主要以守为主,有了这风火四轮车就不同了,敌军马快,咱们的车更快,而且不用吃草料,不用生瘟病,再加上飞艇的高空侦察,合围聚歼那些游牧骑兵绝非难事。”刘子光侃侃而谈,将朱由校的注意力从汽车引到了战争上。
“是啊,朕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现在内燃机技术还不成熟,故障很难避免,如果在战场上抛锚了可就惨了,而且野外地形不比皇宫的青石地面,荒郊野外的又是小河又是丘陵,再下点雨成了沼泽,四轮车可就比不上战马了。”朱由校遗憾的摇摇头。
“但是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早晚有一天所有的骑兵都会被四轮车取代的,不能适应复杂地形咱们可以装履带,内燃机技术不成熟咱们可以用蒸汽机。”
“蒸汽机….”朱由校放下筷子,两眼眯起来,若有所思的看着桌子上一盘巨大的菜,那是吕宋国进献的火鸡。“蒸汽机太重了,仗打到哪里,铁轨就要铺到哪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个成本太大了。”
“这些铁轨不光是为了战争服务,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有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粮食、军队的运输都不成问题了,蒸汽机虽然大,但是大有大的好处,技术成熟,载重也大,不要说装上各种犀利兵器了,就是碾也把鞑子骑兵碾死了,成本的问题也好办,咱们大明朝不是没有钱,而是钱都被贪官黑了,只要拿盐、铁、织造开刀,何愁没有大把大把的银子,朝廷纵容了这帮贪官这么多年,如今也该算总账了。”绕来绕去,刘子光终于把话题绕到了自己的目的上。
“银子…钱阁部也说要说过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增加朝廷赋税的,这个朕不管,你们放手去干,只要能增强大明国力,怎么办都成。”朱由校探讨些科技方面的问题还行,一说到朝政方面,顿时没了兴趣。
“这样吧,爱卿查那些贪赃的官员,钱阁部主要负责变法,你们双管齐下,回头朕赐你尚方宝剑,先就近把江南织造给查了,最近织造府进献的丝绸越来越差了,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等的就是这句话,刘子光赶忙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保证帮皇上弄来银子,然后君臣二人又探讨了一些科技方面的事情,计划由工部牵头组织全国的匠人搞一个科学院,统一各种工业标准、技术术语,操作规范什么的。
“这个科学院的院长非陛下莫属啊。”刘子光最后一记马屁把朱由校拍的舒服极了,开开心心的结束了午膳,找了把宝剑赐给刘子光,然后刘子光告辞,小皇帝继续去玩风火四轮车。
刘子光回到南厂衙门之后,立刻将孙纲招来道:“给我查巡城御史郭铮的档案,要详细,家族背景,门师是谁,政绩如何,仇人有哪些,亲朋有哪些,家里几口人,平时喜欢做什么,所有的一切我都要知道,我要他在我面前无所遁形,我要一个完全透明的郭铮。”
干情报工作孙纲很拿手,似乎有一种无师自通的天分,在他的训练下,往日一帮市井泼皮、贫苦车夫如今都成了合格的情报人员,探听消息,跟踪盯梢、散布谣言、监视布控、暗杀灭口都是家常便饭,昨天徐老太的事情如果交给他来做,起码不会把尸体留在大街上。
孙纲领命去了,托老东厂的福,南厂的资料库很完善,各级官吏的底细均有记录。郭铮的档案虽然只有一页纸,但是有用的信息非常多,再加上孙纲派出的探子的一番刺探,次日一早,一份全面具体的郭御史档案就摆到了刘子光的公案上。
刘子光一目十行的将情报读完,啪的一声合上案卷,对一旁恭候着的孙纲说:“没想到表面看起来一身正气的御史大人竟然是这样的人啊,真的很黄很暴力。”
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很黄”,但是暴力两个字还是能听懂的,孙纲一本正经的点头附和道:“是的大人,郭御史真的很黄很暴力。”
第四卷 皇城 第六十四章 很黄很暴力
根据资料显示郭铮不仅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还是一个极尽孝道的儿子和严酷无情的丈夫和父亲。郭铮自幼家贫,被寡妇母亲含辛茹苦的养大,郭母教子有方,从小就用棍棒和圣贤书帮他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郭铮年仅十六岁时就中了秀才,随后又中举人,二十出头就金榜题名,名列三甲,进士出身,因为在京里没有稳固的靠山,所以没能入得翰林,只是外放做了县官,其在担任县令期间,和本县的宦官亲戚起了冲突,因此位子还没暖热就被罢免,后来钱谦益看他正直可靠,又是自己担任主考官时取的进士,隧起用他做了御史。
郭铮这个人不苟言笑,打小就不“戏谑”,总是一本正经,老气横秋,甚至连笑都极少见到。同僚都不愿意和他来往,这就更加导致了他清高孤傲的心理,总是带着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郭铮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徇私枉法,从没拿过人家一文钱的好处,就是同僚家的红白事也不参与,据说家里贫寒的很,老母亲过寿也只买了二斤猪肉而已。
对待自己这样,对待身边的人就更严酷了,郭铮年纪还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娶过三个老婆,纳过两房妾,但是始终无所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第一个老婆就是因为生不出孩子而被郭御史一纸休书打发回了娘家。第二个老婆因为老太君看不顺眼,进门不到一个月就被休了,第三个老婆也没好下场,整日被郭老太君呼来喝去,非打即骂,郭铮不但不护着老婆,还经常用家法痛殴之。两个妾室就更惨了,一个悬梁自尽,一个暴毙身亡,死的都非常蹊跷。
这就是刘子光所说的很暴力,照这样来看,郭家简直就是广大妇女的火坑,偏偏人家郭铮每次休妻还都能引经据典说出一大堆道理,加上他又是官身,所以老婆娘家人也闹不出多大风波。
至于很黄,就是另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了,前东厂对于官员们的侦查确实到了无孔不入的境地,根据情报显示,郭铮每日竟然不和妻子同房,而是和母亲共居一室!
情报上没有更深入的写郭铮和母亲在房里做了什么,但是根据刘子光的推理,此人可能有严重的恋母情结。母子乱伦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
“这小子口味真重啊。”刘子光叹道,随即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对于这种卫道士,就要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立刻派出精干力量监视郭家,想办法和郭铮的夫人联系上,套套她的话。”
“大人的意思是…”孙纲眨眨眼睛,好像明白了刘子光的意思,又好像不是完全明白。
“郭铮两个小妾的死很有疑点,查查这方面的线索,如果这方面无从入手的话,就搞臭他,让他没有脸面为官。”刘子光阴恻恻地说,本来他还对郭铮报有一些好感,觉得他虽然脾气直了些,但总归是个好官,看了这份情报之后印象大为改观,根本就是一个思维畸形的变态嘛,这样的人留着纯粹是祸害。
秋后问斩是朝廷的惯例,最近又是多事之秋,所以待斩的犯人很多,大到谋朝篡位的前九千岁黄金荣,小到欺凌过太妃长公主的洪泽县众坏人,都活不过这个秋天,案件的审理工作主要由大理寺负责,这些都是犯上作乱的钦案,所以结果毫无悬念,只要等着菜市口看凌迟就行了,前洪泽知县苏东山的案子没有再往上追究,因为苏知县在天牢里畏罪自杀了,至于是不是真的自杀就不得而知了,夏金凤被判了斩立决,夏金彪的官职被罢免,流放三千里,夏家算是彻底完蛋了,但是那些卖官给苏东山的高级官员们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大理寺不管这个事,锦衣卫也不用心办差,皇上可能也忘记了,长公主一副仁慈心肠更不会去追究这些她想不到的层面,所以大家乐得糊涂,此事到此为止吧,皆大欢喜。
此外秋闱也迫在眉睫了,朝廷里没有自己的文官力量是刘子光的一大缺陷,单凭工部的宋应星和艾迪生根本不足以形成助力,所以刘子光打算在秋闱中做些文章,从应试举子中培植新生力量。
朝廷考试采取的是洪武皇帝开创的八股文制度,八股文是一种特殊文体,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自由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缺乏实用的价值。
八股文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但是作为目前唯一的一种文官考试制度,还是无人替代的,如果想在这上面尝试改革,必将受到全天下读书人的抨击,刘子光没蠢到那个份上去碰天下士子的逆鳞,所以只能另辟捷径,开创一条独特的门路给自己需要的人才。
有文状元也有武状元,为什么不能有技状元呢?对,就从这方面下手,独创一个技术考试,面向全国各个作坊、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举办考试,不比八股文,更不比开弓射箭,而是比试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杂学,考试内容由工部拟出,皇上批准,考试合格之人授予技科进士的身份,这种学位比常规的八股进士要低很多,甚至不如武进士,但是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无疑还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能穿红袍、戴乌纱,走马夸官的诱惑力相当巨大,不愁各地人才不来投考。
社会上精于技术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类似于宋应星、艾迪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出于对科学的热爱而投身于此,他们本身有资源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富有开创精神,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潮中,这些人是中坚力量,也是刘子光想吸纳的主要对象。
还有一种人是技术纯熟的工匠,熟能生巧,巧能生智,当他们不满于技术现状的时候,就会自发的进行技术革新,人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所以尽管这批人的文化底子相对差一点,技术全凭经验,但还是一批价值不菲的力量,建设工业社会的生力军,大明控制下的疆域有很多这样的匠人,如果能有效的组织起来,整合优势,将来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只是刘子光的初步构想,以后还要逐步形成更规范的取士制度,各地的儒学,京城的国子监都要开设实用类的学科,为工部、户部、兵部提供技术型人才,皇上的科学院则主管科学理论的研究,这一套体系建立之后,就能逐步把八股制度取消了。
这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是对此刘子光很有信心,因为他有科学少年朱由校的支持,而且大明朝在他来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所谓的士农工商四民的排行已经变了,当然读书人的地位依然排在第一,但是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商人和以利国铁厂为代表的工业资本家的地位已经远在农民之上了。这个农民指的不是普通的小农和佃户,而是指以农业为主要财政收入的大地主们。
话说回来,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都是设想中的蓝图,距离实现还有遥远的距离,秋闱就在眼前,务必要弄个监考官什么的干干,收些门生作为后备力量。
自己麾下没有合适的人选推选给皇帝,宋应星学历最高,但也只是举人,李岩和艾迪生都是秀才出身,他们虽然有官职在身,但是没有正牌进士的资格,怎么去当秋闱的考官啊,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自己身上,想当初在玄武湖朱由校拉拢自己的时候,曾经赐了一个进士及第的身份给自己呢…
这进士及第可了不得,所谓金榜题名,是指名列三甲,这三甲之中,唯有第一甲的三个人可以称为进士及第,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状元、探花、榜眼,第二甲的进士们就只能称为进士出身了,而第三甲的进士则更低一等,称为同进士出身。
皇上金口玉言说过的话当然要算数,虽然是没经过考试的特赐进士,但是含金量依然很高,有了这层身份,向皇上讨一个监考官的位子应该不是很难吧。
从山东境地赶来应考的举子有数十人之多,这些人都是很多年前的举人,家乡沦陷之后并没有去参加满清的科考,也没有出任伪官,都是些有风骨的读书人,刘子光的根据地在济南,对于这些老乡那是相当的照顾,特地买了一所大宅作为山东会馆,收留这些人居住并且提供衣食,这种义举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六大帅到底是咱们山东老乡的贴心人啊,当了那么大的官还想着乡亲们。”
满清、西夏统辖地和台湾、旅宋也有举子过来应考,大明进士的身份在各国政府都是吃的开的,所以他们考试的目的未必就是当大明的官,现在也没有一个严格的户籍制度,何况朝廷本来就视西夏、满清、台湾这些地方为自己的领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点小小的气量还是有的。对于这些考生,刘子光命令南厂进行严格的甄别和监视,或许里面就能挑出几个无间道的好苗子呢。
国家用人,文武并重,所以各地的武举也都齐聚京城,其中就有刘子光的老朋友、老战友吴三桂,吴三桂本是南直隶高邮人,十八岁就中了武举,虽然已经在山东军中授了游击,但是武进士的诱惑力还是把他引过来了,反正满清已经派团赴南京请和,山东前线一时也没有战事,不如回京参加考试,顺便省亲会友。现如今刘子光已经是超品的伯爷、皇上跟前的红人了,吴三桂当然要登门拜访。
老朋友见面自然是分外开心,两人都是爽快人,并不将那些官场上的虚套,简单寒暄之后就谈起了共同的话题:怎么打鞑子。说了一会儿山东前线的事情,又谈起最近京城的巨变,聊着聊着天色就晚了下来,刘子光道:“长伯(吴三桂字长伯)不容易来一趟京城,为兄今天作东,咱们去秦淮河畔最好的馆子一醉方休。”
“子光兄美意,做弟弟的一定奉陪到底,不醉不归。”
两人说着话就准备出门了,此时一名南厂番子过来在刘子光耳旁低声说了几句,刘子光笑道:“做的好。”拍拍番子的肩膀让他退下,随即对吴三桂说:“咱们走,过一会儿可能还有免费的好戏看呢。”
郭铮自幼就没和其他的小孩子一起玩耍过,所有童年的记忆就只有母亲的棍棒和枯燥的《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作为一个幼小的孩子他当然无法理解那些晦涩的文字,但是他知道一点,必须背熟这些东西,即使为此牺牲掉所有的玩乐时间都是应该的。
一个没有快乐童年的孩子是极其可怕的,母亲粗暴地捏碎了小郭铮天真无邪的童心,剥夺了他作为儿童的游戏权利。她不让小郭铮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玩耍嬉戏,而是“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
小郭铮只要冒出玩耍的念头,就会遭到母亲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所以,郭铮打小就不“戏谑”,总是一本正经,老气横秋,连笑都不会。在母亲怪异极端的教育下,他形成了孤僻的心理,得上了自闭症,这导致他成人后也总是和别人相处不好。
郭老太君不但用自己的强悍意志始终主宰着郭铮的精神世界,还粗暴的干涉了郭铮成年之后的正常生活,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郭铮第一次娶亲的当晚,洞房花烛夜竟然是陪着母亲度过的,母亲对郭铮的爱已经到了畸形恐怖的地步,甚至将儿媳妇视作敌人,而郭铮由于母亲长期的压制,形成了母亲说什么都是对的的惯性思维,对母亲百依百顺,从不与妻子同床,这当然无法生出孩子,郭老太君干脆借着这个由头让儿子把媳妇休了。
但是儿子身为官员,是不能没有老婆的,所以老太君又象征性的给儿子娶了两次亲,第二个老婆由于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不到一个月就被郭铮休掉了,直到第三任老婆,一个逆来顺受的小地主家的女儿娶进门,郭老太君才稍微满意些,但仍然经常打骂儿媳妇。
为了向外人证明对儿子的疼爱,郭老太君甚至给郭铮讨了两个妾室,这两个妾室明显没有正房那样识大体,对郭铮和母亲同住之事极为不满,扬言要说出去大家一起丢人,结果被郭铮杀死,并且伪造了自杀和病死的假象。对此郭御史并不觉得在法律和道德上应该受到惩罚,反而认为自己保护了母亲,维护了家族声誉。
长期以来的变态生活和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处世哲学养成了郭铮的双重性格,表面上他是不苟言笑,克己奉公的铁面御史,背地里却是疯狂的自虐狂和虐待狂。
郭铮的恋母情结非常严重,这种情结其实用现代心理学很好解释,父亲总是女儿的第一个情人,母亲也总是儿子的第一个恋人,但是那时候可没有人给郭铮讲什么弗洛伊德,所以郭铮很彷徨,很压抑,自以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的御史大人竟然和母亲保持了这样一种不伦的关系,这实在是令人崩溃。
其实郭铮和母亲之间还没有像刘子光想象的那样龌龊和道德沦丧,但是郭铮自己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对母亲的恐惧和爱恋让他无法自拔,唯一发泄的方式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乔装打扮之后,到城南一带的下等妓院去寻找满足。
城南有些档次很低的妓院,都是年老色衰的妓女在经营,一夜的嫖资不过十几文铜钱,一般都是码头工人之类的底层人士前来光顾,郭御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好地方,以后便常常光顾,每次都专门找那些四五十岁的最老的妓女,狠狠地发泄兽欲之后,再拿出母亲的衣服给这些妓女穿,喊她们母亲大人,随即又恶狠狠的将其衣服撕破,绑起来虐待,用鞭子抽,用蜡烛滴。郭御史给的银子很足,所以这些老婊子虽然被折磨得很厉害,但是依然接他的生意。
今天郭铮很不高兴,参镇武伯的折子被皇上留中不发,回家之后老婆不小心说了句:几个月没吃肉了。更惹得他怒火冲天,作为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官,虽然不能家徒四壁,但是顿顿有肉是万万不行的!所以郭铮狠狠地把脾气撒到老婆身上,一顿棍棒打得她跪地求饶。打完之后还是觉得有一股邪火没发出来,于是他等到母亲入睡之后,换了短打衣服,带了十两银子,悄悄的出门奔城南去了。
殊不知这一切都在南厂的监控之下了,一张天罗地网朝着毫不知情的郭御史撒拉下来。
第四卷 皇城 第六十五章 如花
郭御史将头顶的斗笠压低了些,使路边店铺的灯笼照在自己脸上只能看见灰黑的一片,这里是城南一条半掩门土娼聚集的旧街,低矮的房子,简陋的酒肆,来来往往也都是面目黝黑、满脚黄泥的短打汉子。
郭铮尽量使自己走在路边的阴影处,否则被别人看到自己白皙的面孔和飘逸的三绺胡须可就麻烦了,这副读书人的面孔是不属于这里的。他捏了一下怀里揣的东西,一条皮鞭、一根粗大的红蜡烛,还有一枚十两重的银锭子,这些是他每次前来发泄必备的道具,旁边低矮的房子里传出一阵阵粗俗的笑声,那是码头工人们在和妓女调笑,路边还有些没有生意的流萤在漫无目的的转悠着,涂着厚厚脂粉的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对着经过的路人颇具诱惑性的招着手。
郭铮深吸一口气,作为朝廷的御史,洁身自好的清官,他从来不和同僚去秦淮河畔喝花酒听小曲,那些当红的清倌人、这大家、那大家的他更是一概不知,甚至当别人谈到秦楼楚馆风流韵事的的时候,他都要露出憎恶的神色走到一边去。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郭御史是个君子,不贪财不好色的大君子。
可是背地里,郭铮却经常光顾低等半掩门的土娼,玩着其他其他人都不会玩也不敢玩的虐待游戏,每次做这种事的时候,郭铮总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和恐惧感,道德上的谴责和深怕被发现的恐惧折磨着他,但也使这种游戏显得更刺激!在这种地方没有人认识他,年老的妓女只要给钱,什么都愿意做,所以这条破旧的街道远比秦淮河畔更加适合郭铮。
脱下官服乌纱,穿上短打斗笠,郭铮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邪恶、暴虐、变态的嫖客,经常光顾的那家妓院就在前头了,马上就可以释放自己压抑的欲望和愤怒了,郭铮不由得紧走了两步,路边一扇门突然打开,一个醉醺醺的酒鬼冲了出来,一头撞上郭铮,后面紧跟着传来妓女的骂声:“狗东西,攒够了铜板再来上老娘的床吧。”
看起来这是一起简单的劳资纠纷,嫖客没有钱还想爽一把。郭铮厌恶的将那个酒鬼从身边推开,酒鬼醉眼惺忪的嘟哝了一句什么,然后摇摇晃晃的走了。
郭铮下意识的捏捏怀里,皮鞭、蜡烛、最主要还是银子,硬邦邦的三项东西还在,他放下心来,快步走到一所熟悉的房子前,轻轻敲敲门,用刻意压低的嗓音说道:“如花,我来了。”
如花是一个半掩门的土娼,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昔日也曾经在秦淮河畔办红不黑过,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老珠黄的悲惨命运也随之而来,年轻时候没有钱赎身从良,也没有恩主愿意买自己做小,又没有那个本事做老鸨,老了只能退出工作的一线,到这土娼云集的地方做一个半掩门,好歹能糊弄几个铜板维持生活。
如花很可怜,她年老色衰,无儿无女,枯瘦的身材也不被那些健硕的码头工人所认可,他们喜欢的是粗大的腰身,面口袋一样的乳房。所以尽管如花用廉价的脂粉涂满了脸上的沟壑,用桂花油涂满了头发,用甜腻的嗓音和献媚的姿态来拉客,可是依然凑不够每天的米钱。更别说养老送终的棺材本了。
但如花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位奇怪的客人,这位客人穿着打扮象个苦力,说话做事却像个读过书的斯文人,但是进入正题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一样粗暴野蛮,他不象那样工人一样扒了衣服干完了事,而是变换各种花样来折磨如花,比如把她捆起来鞭打,比如拿一根燃烧的蜡烛将红色的蜡油滴的如花满身都是,如果不是看见每次的嫖资高达十两银子的份上,如花还真不敢接这桩生意。
银子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如花不但忍了这个变态狂魔的折磨,在内心深处还有些盼他常来,只是终究有些害怕,所以请了自己的一个老相好来保护,老相好名叫张狗,以前是妓院的打手,现在也老了,只能靠帮这些半掩门们拉皮条为生,整日顶着个绿色头巾在这条街上晃悠。
郭铮别具特色的敲门立刻让如花知道那位奇特的客人又来了,因为半掩门的规矩是直接进门,掀帘子上床,哪有这么假正经还敲门的。
如花赶忙出来迎客,推开门让进客人的同时,也给蹲在对面屋檐下的张狗使了个眼色,张狗会意,等两人进屋边走过来帮如花把屋檐下的红灯笼摘下来,表示这家已经有客人了,顺便往门口一蹲,监听着里面的动静,听说这个客人很古怪,总喜欢玩些没听说过的花样,对此张狗并不在意,管他呢,只要给银子干什么都成,都是稀松干瘪的老邦菜了,哪能象秦淮河上那些当红的姐儿一般讲究,这不让碰那不让摸的。
郭铮进屋之后,大马金刀的往床上一坐,然后掏出怀里的皮鞭和蜡烛,对如花低声道:“脱!”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此处删减13520字,顺便向贾平凹老师致敬)
吴三桂远来是客,刘子光这个当哥哥的为了尽地主之谊,特地把京军中武将请来不少陪吴三桂喝酒,红衫团的老兄弟更是来了好些人,扎木和、李岩等人都到了,大家包了一艘画舫,在秦淮河上一边游览一边饮酒,玩的十分酣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人迷醉,画舫慢慢的驶向西水关的方向,船上众人毫不在意,依然在推杯换盏的喝着。忽然岸边一声惨叫打破了安宁祥和的气氛,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尖锐的中年妇女的惨叫如同彗星划过夜空,那种分贝极高的声音强烈的刺激着人们的耳膜,“杀人了!快来人啊!”
船上客人中有五城兵马司的都指挥李岩,查缉捕盗正是他的责任,闻声赶忙向刘子光请命,要求将船只靠岸,缉拿凶犯,刘子光自然允诺。
船只刚刚向岸边靠过去,一队巡街士兵就及时出现了,灯笼火把将这一带照的通明,众人纷纷把敬佩的眼光投向李岩,自从李大人执掌兵马司之后,京城治安案件的发案率急剧下降,这和李大人的指挥有方、刘大人的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既然船已经靠过去了,大家的酒也喝的差不多了,不如顺便看看是什么人敢在这和谐盛世、天子脚下行凶杀人。
由于南城兵马司巡逻队的及时赶到,杀人凶手没有逃脱,被当场擒住,苦主是个衣衫不整的中老年妓女,正扑在凶手身上撕扯谩骂着,不远处的房门口,一个浑身是血的男子正躺在地上喘着粗气,看样子还没死透。
“快去医治那个男子。把妇人拉到一边去,锁上凶徒。”带队的军官有条不紊的下着命令,并不因为一群高级军官的到来而乱了阵脚,直到处理完这些事宜才过来和大人们见礼。
“卑职见过各位大人,扰了大人们的雅兴,真是罪过。”
“无妨,你做得很好,继续吧。”李岩并不打算越级指挥。
巡逻队里有军医,而且还是经历过山东血战的优秀军医,那名受伤男子虽然身上七八处伤口,但是没有一处是致命的,所以经过军医的紧急包扎止血,那男子如同生命力顽强的小强一样活了过来。
“军爷快抓住那小子,狗操的畜牲嫖娼还不给钱,还把老子伤成这样,我跟他没完!”张狗到底是当过多年打手的,虽然老了但狠劲还在,此刻躺在地上指着凶犯破口大骂。
那名凶徒被几个士兵按倒在地,嘴啃着泥地说不出话来,这会儿被铁镣锁住手才被拉起来。
“本官是都察院官员微服私访,你们谁敢拿我!”那人刚爬起来就惊天动地的来了这么一嗓子。
本想转身离开的众将听到这话不禁又都回头望过去,只见那个一身泥土,狼狈不堪的凶徒正是都察院的巡城御史郭铮郭大人。
事情是这样的,郭铮在如花身上发泄了畸形的欲望之后又玩了几个滴蜡的小把戏,直到尽兴之后才作罢,付账的时候却傻了眼,好好的一锭银子变成了铅块,如花看他拿不出银子来顿时发飚,把门口的张狗唤了进来威胁郭铮,郭铮当惯了高高在上的御史,哪里容得他们俩个小角色在面前耍威风,当下冷了脸,推开张狗就要走,张狗立刻抽出短刀进行威胁,反被年轻力壮的郭铮抢过了刀子,还在他身上捅了七八刀,然后夺门而出,如花一边尖叫着呼救,一边追了出去,正好碰上南城兵马司的巡逻队,及时将郭铮擒住。这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郭铮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今天这个事的性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看怎么处理了,但是如果被抓进牢房明天再一过堂就很麻烦,那相当于进入了正常的司法程序,即使经过自己的诡辩能保得没事,但是名声就坏了。
所以一定要在进入司法程序前脱困!郭铮并没看见船上下来的是什么人,但是听声音感觉是一帮官员,那就好办了,只要亮出自己的身份,何愁这些人不卖个面子给自己,平时他们想巴结御史都找不到门路呢。
果然,那帮人听到自己的呼声以后,立刻回转过来,围拢在自己身边观望起来。
“真的是都察院的郭御史!”
“郭御史怎么沦落到如此境地?”
郭铮刚才被按在地上的就已经想好了对策,此刻他怒喝道:“本官微服查访一件贪赃的案子,走到此地被这两个歹人打劫,被本官抢过凶器刺伤。你们这些军士不分黑白,居然不去捉拿真凶,反而把本官绑了!当真没有王法了吗?叫你们指挥使过来说话。”
旁边的如花和张狗听见官员们认出郭铮是御史的时候,顿时吓得目瞪口呆,原来这位真的是御史大人啊,看来这刀子是白挨了,不过郭铮颠倒是非的一番诬蔑反而又将他们的怒火勾了起来,社会底层的人被逼急了就毫无顾忌了,舍得一身剐都敢把皇帝拉下马,何况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御史。
“什么狗屁狱史,有你这样睡了窑姐还不给钱的无赖御史么?刚才骑在老娘身上滴蜡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这么假正经啊,大家都听着啊,这小子没钱还嫖娼,不给银子还扎人,都来看啊~~~都来看啊!”如花坐在地上撒起泼来,眼泪鼻涕横流,把脸上的脂粉冲出两条深沟来,哭闹声将附近的人都招了过来。
还是张狗有点理智,想到平日里官兵巡逻根本不走这条线路,再加上拿狱史报出名头之后,官兵们根本没有要放人的意思,早年在大妓院里见惯了各种场面的张狗认定这可能是一个局。既然人家摆明了要害这个狱史,自己这个受害者当然要大力配合。
“军爷别听他胡扯,这小子的衣服、斗笠还有随身东西都在如花姑娘的房里呢,他分明就是来嫖娼的,附近几个姑娘都认识他!”张狗忍着身上的剧疼,吃力地说。
“身为朝廷狱史,知法犯法,给我押起来!”李岩喝道。随后对众位将军说:“虽然是个小案子,但涉及到都察院官员,还请大家做个见证。”
刘子光请的这波客人里除了吴三桂,剩下的人都对郭铮没有好印象,这小子平日专门和咱们京军军官过不去,查这查那的,一副正人君子的派头,没想到背地里却专门干这种龌龊的事情。众人听了李岩的话都拍着胸脯保证道:“李大人放心,今天的事大家有目共睹,有需要作证的时候您尽管开口。”
然后众将围着郭铮调侃起来:“郭大人,都说您从不去寻花问柳,原来是因为您口味独特,和大家都不一样啊,专门光顾这样的地方。哈哈。”
“郭御史,没有银子您和兄弟知会一声就是,何苦跑来玩这样的货色,狱史大人还真是两袖清风啊,身上连嫖娼的铜板都不带。”
郭铮怒极,但又无话可说,今天这个事情实在是很巧,银子被调换,巡逻队的出现,还有和这帮武将的巧遇,每一个环节都像是设计好的,就等着他往里面钻了。
“本官是都察院属下官员,你们无权扣压。”郭铮狠狠地挣着身上的锁链怒吼道。
“郭大人,有道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可是您经常挂在嘴上的,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就变了?”李岩冷冷得说道,不待郭铮回答,便一挥手:“押回兵马司的牢房,明天送应天府治罪。把一应人证物证都整理好,决不能放过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
士兵推搡着郭铮走了,受伤的张狗也被抬去救治,案发的地点被封存,凶器等证物也被收集起来,如花和其他几个为郭铮服务过的老妓女作为人证也被保护了起来。
围观的嫖客和妓女们见到五城兵马司的军爷如此秉公执法,不禁喝起彩来。参差不齐的几声叫好和稀稀拉拉的巴掌声响起,李岩安抚了众人几句,便和众人一起回船了。
“唉,没想到郭御史居然是这样人面兽心之人。”
“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这种小白脸其实最闷骚,老子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郭铮的遭遇令他们很开心也很意外,只有吴三桂有些疑惑的看了刘子光一眼,这难道是刘大哥说的让自己看的好戏?
刘子光一脸的沉痛:“本官不敢相信郭御史是这样的人,郭御史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也许是被小人陷害了,本官明日要会同三法司、东厂一起彻查此事,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还郭御史一个公道,决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众人纷纷收拢起戏虐的表情,正色道:“还是大人执法公正,明镜高悬!”心里却都明白,这是要把事情闹大,让郭铮彻底没脸见人啊。这回人证物证都在,还是现场逮的现行,即便郭铮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唉,郭御史这回是栽了。
第四卷 皇城 第六十六章 三堂会审
不用南厂的造谣专家们出面,郭御史的惊天丑闻就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那些妓女和嫖客们传播起小道消息来丝毫不比专业人士逊色,而且还有一帮对郭御史极度不满的武将们跟着推波助澜。
当然也有很大一批人抵死不愿意相信这个传闻,他们认为这是赤裸裸的陷害,持这种观点的人士以文官为主,都察院的一帮人反应最为激烈,虽然这些人平日里和郭铮的交往并不密切,但是郭毕竟是都察院的人,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如果这回郭铮真的获罪了,那御史们以后还怎么执法?怎么参人?
其他各部文官也很愤慨,别说这极有可能是一次构陷,就算是真的嫖娼又怎么了?人家口味重怎么了?杀伤一个下贱的龟奴又怎么了?京城官员眠花宿柳的还少么?行凶伤人的也大有人在,既然同朝为官,谁手上没有点小权力,谁能保证以后没有用到别人的时候?五城兵马司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确实欠妥,那个李岩看起来也是个聪明人,如何会做出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事情?
文官们一致认为李岩背后有人指使,这个幕后黑手就是武将集团,大明朝向来是以文驭武,但是自从满清入关以后,战乱时期武人地位急剧上升,一度超过了文官,阉党后党掌权以来,更是礼乐崩坏,很多地方武将不把同级别的文官放在眼里,东林党上台以后,这股歪风邪气才有所改观,文人出身的兵部尚书袁崇焕配合都察院狠狠办了一批骄横的武将,才把他们的气焰打下去,朝廷气象为之一新,如今出现这桩事就是武将们的反扑,他们的领头者不是别人,正是最近风头最健的镇武伯!
认定镇武伯是幕后黑手不是没有根据的,前日里郭御史刚刚参了镇武伯一本,这件事在都察院是人尽皆知的,报复,一定是报复,前脚被参,后脚就出事,这不是报复还能是什么?
御史犯法是很大的事,正常程序是先罢官再下狱,指派专门的官员进行审理,但是昨晚的事情属于突发事件,所以郭铮的官职还在,却被五城兵马司先扣押了,都察院抓住这一点在早朝上发难,左都御史跳出来参了五城兵马司李岩一本,说他擅自拿人,违背朝廷规矩。理应速速将郭御史释放,由都察院派员彻查此事。其他文臣也跟着附和,朱由校冷哼一声:“郭铮,朕记得他,此案是要彻查,但是不能由都察院来办,交三法司会同审理,南厂东厂派员听审。”
皇上下了圣旨,大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各自去准备会审工作,此次三法司会审的主审官为大理寺正卿徐九经,两个副审分别是左副都御史赵喧和刑部侍郎冯青山,这三个人都是正三品文官,但是徐九经的年龄最长,审案经验也最丰富,所以由其担任主审。东厂和南厂也分别派相应级别的官员听审。
公审这天,大理寺衙门外面人山人海,审御史这种事情可是很稀罕的,来围观的人有很多是娼门中人,变态色魔郭御史的故事已经在京城娼妓界传的沸沸扬扬,并且通过嫖客们的嘴传的更远,作为同行业的后辈,很多妓女们舍着今天的生意不做,也要给原告如花老前辈来捧场助阵,姑娘们一多,泼皮闲汉们自然就多了起来,把个平时门可罗雀的大理寺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
刑部和都察院的两位大人到来的时候看到这么多人围观都很不开心,但是却又无话可说,这件刑案涉及民间,不让老百姓听审说不过去,而且人家大理寺都没说什么,自己又怎么好越俎代庖。
东厂派了一个中年太监听审,这人慈眉善目的不怎么多说话,安安分分坐在一旁喝茶,看起来东厂对这件案子的兴趣不是很大,无心参与其中,而南厂来听审的那位一直没有出现,椅子空摆在大堂一侧让人心里没底。
主审官徐九经是个老官油子,身量不高,相貌也不出众,但却是前朝状元出身,从知县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擅长断案,不畏权贵,也不拉帮结派,大理寺虽然是三法司之一,但是这些年来主要案子都被东厂锦衣卫办了,大理寺只能处理一些普通的民间案件,作为全国的终审机构,徐九经断过不少疑难案子,名声在外,这也是朝廷选他做主审官的原因。
三通鼓罢,大人们升座问案,互相谦让一番,说足了套话之后,还是由主审徐九经开审,他一拍惊堂木:“带原告。”
原告有两人,一个是如花姑娘,一个是张狗,后者因为身受重伤所以暂时不能登堂,如花来到堂前,扑通一声跪倒,拖着长腔就要开唱,徐九经看她红袄绿裤绣花鞋,一脸的脂粉就知道这是个老妓女,当下止住她的哭嚎,喝问道:“堂下所跪之人姓甚名谁?状告何人?”
“奴家姓柳名如花,乃二十年前秦淮河畔赫赫有名的花魁,如今状告的是嫖娼不给钱,还杀伤奴家兄弟张狗的恶人…郭铮。”
外面围观的人听到如花的自报家门,都哄笑起来,徐九经皱皱眉头,问道“可有状纸?”
“奴家有状纸。”如花哆哆嗦嗦摸出一份状纸呈上去,徐九经让衙役转接过来,一目十行的看下去,不禁暗暗称奇,这份状纸写的极好,一看就出自极有经验的讼师之手,字写的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将那晚发生的事情叙述的非常清晰明了。
“请两位大人观看。”徐九经看完之后并未说什么,而是让衙役把状子转呈给另两位副审观看。
“荒唐!一派胡言!”左副都御史赵喧看完状纸之后忍不住一拍案子骂道,“且不说别的,民告官就是大罪,这个刁妇胆敢诬告朝廷命官,理应先打一百杀威棒再说。”
“赵大人所言甚是,没个规矩怎么使得,日后这些刁民都学着一纸状子把官员告了,朝廷的脸面何在,官府的威仪何在?我看不但要打板子,还要滚钉板!”刑部侍郎冯青山也跟着说道,他根本就怎么细看状子,来的时候就打定了决心,一定配合都察院把这个案子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