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顺失望地叹了口气,情知秦堪所言不假,这本册子是双面刃,一旦将它拿出,固然可以灭掉一部分政敌,平稳度过这次危机,然而以后秦公爷的处境可就愈加艰困了。
秦堪缓缓道:“如今我已陷困局,满朝皆闻喊杀声,不过我尚可支撑拖延十日,丁顺,对福建浙江海商的彻查,十日内必须给我一个结果,我要知道京师哪些官员与商人勾结牟利,将我大好海疆变成了他们的私家后花园。”
丁顺犹豫了一下,终于一咬牙,重重抱拳:“是。”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却是一名锦衣校尉,校尉跪在厢房门口慌张道:“禀公爷,北镇抚司门口出现大批文官,他们穿着朝服,盘腿坐在镇抚司大门前,指着大门叫骂…”
秦堪和丁顺一楞,短暂沉默过后,丁顺眼中忽然迸现杀气,勃然怒道:“向来只有我锦衣卫找别人的麻烦,这帮杂碎竟然欺到锦衣卫门口,都活腻味了么?公爷勿忧,属下替公爷料理了他们!”
“站住!”秦堪冷喝道。
“公爷,别人都打上门了,自洪武年锦衣卫充入天子亲军之日始,我锦衣卫何曾这般被朝臣欺辱过?此事绝不可忍啊!”
秦堪冷冷道:“我说过忍让了吗?就算不忍让也不能似你这般打杀,今日若门口那些大臣死伤任何一个,我可算真正活到头了,那些大臣的小诡计你还看不出吗?”
“公爷可有计策?”
秦堪想了想,许久之后,嘴角忽然浮出一抹坏笑。
“你烧过柴火吗?”
丁顺没答话,老男人摆出一脸纯真问号的模样很恶心,秦堪只好扭过头对墙壁说话。
“你派人去弄点劈柴,记住,要那种久置受潮,烧起来大股大股冒浓烟的劈柴,堆放在咱们镇抚司大门口烧,烧的时候给柴火上均匀撒上一些胡椒粉,当然,也可适量加点砒霜,然后叫十几二十个人站在柴堆后面往门外扇风,那滋味…啧啧。”
丁顺听完后呆立许久,望向秦堪的目光渐渐充满了敬畏,秦堪清楚,这种敬畏的目光绝对跟赞赏无关。
第六百六十四章别来无恙
丁顺的动作很快,坑人这种事他向来干得比正事上心,实在不是什么好苗头。
紧闭的北镇抚司大门内,堆着三堆受了潮的劈柴,高高垒着像三座小山,几名锦衣校尉拎着小竹篮,将篮子里的胡椒粉和少许砒霜均匀地洒在劈柴上,细致得如同外科医生做手术。
大门外盘腿静坐着一群浑然不知霉星当头的文官,来的不仅仅是文官,还有许多国子监的贡生,平日里门前冷落连狗都不敢经过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大门前,今日格外热闹,门口堆积着无数烂菜叶臭鸡蛋,恨一个人就乱扔垃圾的坏毛病不知从哪朝哪代兴起的。
文官们加上国子监贡生,人数差不多四五百人,齐崭崭站在北镇抚司门前的广场上,可谓声势浩大壮观。
四五百人聚集在北镇抚司门前声讨,领头一名年轻的贡生大声数落着宁国公秦堪的款款罪状,如此热闹的情景,京师可是难得一见,于是场外很快聚集了一堆看热闹的市井百姓,幸好百姓比大臣们有眼力,平日里有官员闹事,百姓围观的同时少不得帮着起哄架秧子,唯恐天下不乱,不过今日大臣们围的可是凶名赫赫的锦衣卫正衙,百姓可就不敢起哄了,再怎么澎湃激昂的看热闹之心,也比不上自己的小命重要。
北镇抚司的正门早已紧紧关闭,场外四处散布着许多穿着飞鱼服的锦衣校尉,见大臣和贡生们声势惊人。校尉们有怒发不得,咬着牙忍着气,一手按着刀静静等待正衙内指挥使秦公爷的反应。
不得不说,在秦公爷多年调教下,锦衣卫已渐渐朝大明文明执法单位的方向迈进,朱厚照如果客气一点的话,过年时实在应该给北镇抚司发一面锦旗以示褒奖。
随着声讨的声音越来越大,静坐的大臣们心情也越来越兴奋。
这次真是天赐良机,不仅抓到了秦堪违反祖制的把柄,而且毒死王僚的罪名也不偏不倚地扣在他头上。满朝大臣同仇敌忾的情绪终于被煽动起来。只需再闹几日,便是陛下和秦堪交情再深,恐怕也保不了秦堪周全,最少都是一个流放千里的下场。
看着紧闭的大门。文官们和那些被煽动起来的单纯学子一齐高呼着诛除国贼的口号。然而和学子们不同的是。文官们眼中却闪烁着丝丝森然冷意。
…
一阵微风徐徐飘来,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这阵微风竟带着几许热意。如春风般轻柔地拂上面庞。
一名静坐的文官忽然使劲抽了抽鼻子,惊异地“咦”了一声。
“这味道…不对劲!”
话音刚落,北镇抚司的大门忽然打开,接着一阵人为的狂风卷集着浓烈到不见五指的白烟,铺天盖地从大门内狂涌而出,像一条白色的蛟龙,顷刻间覆盖了门外广场上的四五百人。
广场上白烟袅袅,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仙境般缥缈,然而这股白烟的味道可跟仙境没有半点干系,闻起来简直如坠地狱。
当白烟笼罩广场众人的那一刻,撕心裂肺的呛咳声便此起彼伏传开,刚才还叫骂喧嚣分外卖力的文官和学子们,此刻全都捂着嘴唇掐着自己的脖子,面色通红地大声咳着,姿势也从最初的盘腿渐渐变成趴地。
“王大人厥过去了!”
“曹大人也厥过去了!”
“秦堪好你个竖子,安敢如此待我国之重器!”
“别骂了,赶紧走吧,这股烟分明…分明就是当初陛下太庙请罪时放的毒烟炮仗,这味道…老夫记得很清楚…”
话音刚落,两个引线冒白烟的大炮仗不知从何处非常应景地飞进了人群中,未等众人反应过来,炮仗砰的一声巨响,接着更为浓烈的黄烟在人群中弥漫开来。
人群愈发混乱,又惊又怒的喝骂声不绝于耳。
“对,就是,就是这个炮仗,咳咳咳,就是这个味…味…”
“啊!刘大人也厥过去了!”
“秦堪你这畜生,安敢残害忠良,你会有报应的!”
镇抚司大堂内,秦堪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骂声,脸上露出非常愉悦的变态笑容。
直到最后听见两个大炮仗轰然炸响,秦堪吃了一惊,猛地睁开眼,环顾愕然道:“谁?谁放的炮仗,丁顺,我让你放炮仗了吗?”
丁顺目瞪口呆看着大门外文官和学子们狼奔豕突,神情茫然地摇头。
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忽然从大堂外传来。
“秦公爷既然下了毒手,小女子锦上添花一番又何妨?”
神情呆滞的丁顺猛地一激灵,反应飞快地抽出腰刀挡在秦堪身前,厉声喝道:“何方贼人安敢闯我锦衣卫大堂!来人,拿刺客!”
话刚说完,秦堪便一脚踹在丁顺屁股上,怒道:“别大惊小怪让人笑话!”
丁顺惊愕扭头,却见秦堪一脸古怪,眼中露出惊喜和迟疑,似笑似哭,分外复杂。
“公爷,这人…您认识?”
秦堪叹道:“何止我认识,你也认识…”
说完秦堪拂了拂衣袖,急步走出大堂,面向镇抚司东面围墙,围墙上方横生一根儿臂粗的树枝,树枝上一道袅娜妙曼的黑色身影横坐在上面,黑色的面纱下,一对含情款款的美眸蓄着泪花儿,正痴痴地盯着秦堪。
秦堪仿佛也痴了,站在院中仰头看着那道熟悉的婀娜身影,那双熟悉的深情妙目,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快了许多。
两两相视,千言万语如黄河决堤,在胸腔中汹涌奔腾。
一旁的丁顺警惕地盯着树枝上人影,眯着眼睛打量半晌,接着恍然大悟,无声地朝秦堪傻笑两声,识趣地退下。
二人不知对视多久,终于,秦堪慨然一叹:“一别经载,得无恙乎?”
“一别经载,秦公爷坑人的招数还是那么的精湛…”唐子禾笑着说完,美目一眨,泪如珍珠般滚滚而落。
第六百六十五章无可调和
淡淡一声问候,道不尽绵绵相思。
两个曾经搅动天下风云的人终于再遇,当初霸州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万千将士为了二人的意志而舍命相搏,令大明北地三省风云变色,如今京师再遇,仿若经历了整整一场人生,隔世的喜悦和哀愁在心间萦绕盘旋。
曾经不死不休的敌人,此刻只是一对纯粹的男女,正当芳华的年纪,彼此心慕着一个恰好合适的人,如此而已。
像只穿花的蝴蝶,唐子禾翩翩飞下树枝,莲步轻移款款走到秦堪面前,她想看清他,也想让他看清自己。
“你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使坏的时候右边嘴角还是微微往上扬…”唐子禾笑着流泪。
秦堪不自禁摸了摸右边的嘴角,苦笑道:“藏得这么深的秘密居然被你发现了,我真该杀你灭口才是…”
螓首低垂,掩饰着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唐子禾语气平淡如水:“这一年…你过得好么?夫人可有身孕?”
“聚少离多,想有子嗣怕是还得等一阵子。”
唐子禾笑了,接着咬住下唇,百媚顿生:“国公夫人的身子太金贵,小女子不敢下猛药,只开了一个平和温润的方子,子嗣之事半靠药石半凭天缘,急不得的。”
秦堪笑道:“我不急,其实生男生女真的无所谓,不生也没关系,当初我与嫣儿成婚,不是冲着她的肚子去的…你开的方子不错。除了半夜倒挂房梁令我有点困扰之外,一切都很平和。”
经年未见,二人的相聚却如一碗清水般平淡,平静地聊着家常琐事,一如多年知心故交。
北镇抚司大门外愈发喧嚣,唐子禾朝门外挑了挑眉,好笑地道:“国公爷四面楚歌之下,居然能想出这个损法子退敌,小女子是不是该夸您一句越活越回去了?”
秦堪无奈道:“门外那些人皆是国之重器,打不得杀不得。除了把他们赶走。我能怎么办?”
唐子禾咬了咬下唇,带着几许酸味道:“当初霸州之时,动辄下令万人攻城,手起刀落毫不手软。今日却对几个酸腐朝臣下不了手。秦公爷只对我铁石心肠么?”
“人都喜欢捏软柿子。狗才喜欢啃硬骨头,说真的,我情愿面对一百个像你这样的敌人。也不愿面对一群老谋深算打不得杀不得的老狐狸,太累了。”
唐子禾笑骂道:“你就是只喜欢啃硬骨头的,的…那个。”
为了秦堪的面子,她终究不愿说出骂人的字眼,指了指门外的喧嚣,唐子禾笑道:“你已落到这般境地了,若不大开杀戒,如何化解危局?”
秦堪叹道:“我打算把他们家的祖坟刨开,拿把刀架在他们列祖列宗的骨头架子上向他们喊话,若不悬崖勒马我就把他们的祖宗剁成钙粉喂狗…你觉得这法子怎样?”
唐子禾吃了一惊:“这…这就是你想出来的法子?”
“很消极,对吧?我再想想别的法子…”
唐子禾沉默一阵,忽然笑道:“你知道我来京师做什么?”
秦堪失望地叹了口气,道:“肯定不是来给我送年礼的,这年头识礼数的人越来越少,眼看要过年了,找上门来的全是骂我的,没一个提点东西表示表示…”
唐子禾噗嗤一笑,娇嗔地横了他一眼,道:“你非要给自己安上一副坏人的嘴脸么?”
“好吧,说正题,你来京师做什么?”秦堪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如果是为了我来的,劝你赶紧离开,这滩水太浑了,不是你能掺和的。”
唐子禾轻哼:“自作多情,谁说我是为了你来的?你当你的国公,我呢,当然是江南才子唐伯虎的亲妹妹,我在京师做什么与你何干?”
说完唐子禾深深看了秦堪一眼,轻悄一笑,娇小的身子像一只灵燕,翻过伸进墙内的枝桠,消失在墙外。
秦堪定定注视着空荡的围墙,不知过了多久,墙外传来一道满含希冀的声音。
“喂,当初你在天津官衙里说过,家里还缺一个大夫,你觉得我怎样?养得起我这个大夫么?”
秦堪笑了,朝空荡的墙壁喊道:“如果你吃得不多,我可以考虑一下…”
“不多不多,偶尔可以不吃的。”
“好,我养你。”
秦堪放的毒烟终于还是捅翻了马蜂窝,大臣不是腊肉,熏过以后会出事的。
一阵毒烟将上百名大臣熏了回去,毒烟里面不但有胡椒粉,还有砒霜,味道可谓极好,十几位老臣回去后嗑了药似的栽倒在床起不来。
第二天朝会发生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奇特景象,无数大臣一边呻吟一边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走进宫门,活像一群末日的丧尸,进了金殿二话不说扑通便跪,接着仰天捶胸嚎啕大哭,最后一齐咬牙切齿强烈要求朱厚照严惩虐臣元凶,否则便长跪不起或者一头撞死在金殿上云云…
一群身残志坚的大臣摆出的架势又将朱厚照吓到了,问清原由后,朱厚照心中大感快慰,秦堪总能干出一些他不敢干的事,相比之下人家活得才像是有滋有味的人生,而他顶多像一个憋在肚子里的屁,什么时候想放还得看别人的脸色。
快慰过后,朱厚照犯愁了。
这几日的朝堂原本便是风起云涌,所有的矛头都对准秦堪而去,秦堪又闹了这么一出,文官和秦堪之间的矛盾恐怕已无法调和,这次真的不死不休了。
幸好朱厚照已不是三年前那个刚登基什么都不懂的小皇帝了,这些年除了吃喝玩乐,总算还是学会了一些对大臣的斗争经验,此刻大臣们群情激愤不可招惹,又不能不给他们一个交代,于是朱厚照趁着满殿嚎啕之时,悄悄从袖中摸出两颗早已备好的杏仁扔进嘴里,嚼碎之后满嘴忽然冒出泡沫儿,坐在龙椅上忽然抽起了风,一边剧烈打摆子一边使劲翻着白眼儿,金殿之内皇帝抽风大臣嚎啕,没一个正形,如同进了疯人院。
值日太监见朱厚照这般模样,吓得魂魄出窍,无比阳刚的一声暴喝竟压住了满殿委屈的哭声。
“肃静!陛下被你们气得抽风了!”
殿中一静,泪眼朦胧的大臣抬起头,惊愕地发现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手脚并用,被神雷劈过似的浑身直抽,眼歪嘴斜,嘴里的白色泡沫一阵一阵往嘴外翻涌,如同被人灌了砒霜一般。
这下大臣们慌了,海运利益之争也好,君臣暗里较劲也好,党同伐异也好,终归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别让皇帝出事,皇帝出了事可不会跟大臣们讲道理,谁把皇帝气死了自己回家收十收十,阖家九族一齐位列仙班。
刚才还气焰喧天的大臣们现在惶恐得不停磕头赔罪,战战兢兢目送着气急败坏的太监将朱厚照抬上御辇扬长而去,太医院的十几名太医脸色难看地紧随其后。
一场原本鼓足了劲要将秦堪置于死地的朝会,被朱厚照这一出神来之笔给化解了。
一群哭天抢地的太监抬着朱厚照回到豹房,朱厚照忽然从御辇上弹了起来,动作非常敏捷地跳下地,很不讲究地抬手用龙袍袖子狠狠擦了一把嘴角的白沫儿,嚷嚷道:“快快,给朕拿水漱口!苦死朕了!”
甜果脯,桂花糕,甚至还有几个刚出锅的茶叶蛋,朱厚照一样一样往嘴里胡塞,秦堪阴沉着脸走进豹房主殿时,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幅画面。
惊愕半晌之后,秦堪无奈叹气:“陛下,你又装病了…”
朱厚照满嘴塞满了东西,闻言恨恨瞪了他一眼,张着嘴没法说话,抬手重重指了指他,浓郁的威胁意味。
翻着白眼将嘴里的东西吞下去,朱厚照又灌了一大口茶,满脸怆然地叹了口气:“秦堪呐,朕很忧虑,你看出来了吗?”
看着案上一碟碟狼藉的零嘴儿,秦堪正色道:“臣看出来了,陛下果然很忧虑,有云:‘未见君子,忧心忡忡’,陛下之忧乃未见君子之忧,现在臣来了,陛下可以不必忧虑了。”
朱厚照刚待点头,咂摸咂摸嘴又觉得不对味,寻思片刻后指着秦堪没好气道:“又拐着弯儿的夸自己,你还君子呢,昨日把那些朝臣祸害得十几个躺床上动不得,今日百来人上朝一个个东倒西歪快断气似的,你一个人差点把朕满朝文官干掉了,好意思自称君子?”
秦堪腼腆一笑,道:“陛下这话太过偏颇,说得臣好像不是君子似的…”
第六百六十六章义无反顾
大明朝堂无君子。
虽然是奉儒学为国学的时代,或许贫寒的读书人老老实实奉行着儒家的宽仁之道,但当了官的读书人便不能算纯粹的读书人,他们只是钻营者,为名为利蝇营狗苟,他们的外貌永远道貌岸然,因为长得丑的不能当官,然而一旦有人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为名为利为权,则必然成为他们铲除的目标,下手从不手软,而且虽远必诛。
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存活至今,而且活得位高权重,令满朝文官看不惯他又干不掉他,秦堪都忍不住要佩服一下自己的本事。
“你把他们熏跑了,他们转过身跑朕这儿告状,事情很棘手,一个个趴在殿内哭丧似的,幸好你今日没上朝,否则朕怀疑他们会像代宗年间对马顺那样,当着朕的面活活将你打死,这群打着大义名号的老混帐什么事情干不出来?朕左右没了法子,只好临时在金殿上犯抽抽了…”朱厚照无奈长叹,为了在秦堪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义薄云天,他叹完气后顺便将两手扭曲成一个奇怪的角度,然后眼歪嘴斜浑身直颤,还原自己当时是多么的牺牲形象。
秦堪大赞:“陛下抽抽得很传神,瞧那一双斗鸡眼…一般人能斗得出这水平吗?这哪里是斗鸡眼,简直是将视线集中在一点的龙眼啊…”
朱厚照立马恢复如常,狠狠瞪着秦堪道:“你能正经点吗?朕在金殿里是真的很头痛,真的快抽抽了。”
重重叹气。朱厚照看着秦堪,神情迟疑道:“秦堪,朕知道你胸怀凌云抱负,更知道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朕好,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好,所以你的任何建议朕都是毫无保留支持的,你说过造船出海先谋私利,再谋天下,来日开了海禁,上到商人巨贾。下到平民百姓。皆可驾舟从容出海,与万国藩邦互通有无,唯藏富于民方可称国盛军强,这些道理朕都明白…”
顿了顿。朱厚照神情充满了沮丧:“…可是。如今朝臣的反应你都看到了。朕没想到,只是造几艘船给咱们自己赚点银子,他们都如此不能相容。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势,秦堪,强国之道万千,为何你偏偏选了一条看不见前途的路?…依朕之见,咱们还是打个退堂鼓,悄无声息罢手吧,连朕都察觉到这条路危机重重,识时务者为俊杰,此时罢手其实,…其实并不丢人。”
秦堪脸色微沉,心中泛起无限苦涩。
连最支持他的皇帝都劝他罢手,开海禁这条路难道果真走不通吗?崇明岛上立下的宏愿,此生誓必改变这个世道,如今经过三四年的厚积薄发,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线曙光,如今不知不觉却陷入了绝境,若真的放弃了这条路,以后和其他的大臣一样失去了理想志向,一生只为名利钻营,纵然将来位极人臣又怎样?改变了自己的官运,却改变不了国家的气运,这样活一辈子,有意义吗?
豹房主殿内,君臣陷入长久的罕见的沉默。
这是真正的内外交困,艰难辛苦的时刻,二人仿佛都失去了主张,朱厚照说完后一直盯着秦堪,目光复杂难明。
许久之后,秦堪忽然长身而起,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厚照。
“陛下应知臣当年还只是南京东城一名小小的锦衣卫百户时,曾领麾下百余校尉出南京,登崇明岛抗击倭寇…”
朱厚照点头:“此事朕记得很清楚。”
秦堪的声音带着几分干涩,叹道:“那一仗打得惨烈,十二名倭寇竟追着上千大明官兵满地跑,臣所属锦衣卫督战队阵前连斩十数人,也弹压不住官兵的溃逃,官兵逃散之后,战场上唯剩臣和数十锦衣卫所属,后来臣首先十起了一杆长枪握在手里,当臣心怀必死之志,义无返顾地刺出了第一枪,那一战,我们胜了!”
深深注视着朱厚照,秦堪道:“陛下,今日此情此景,与当年崇明抗倭何异?同样是穷凶极恶的敌人,同样是心怀怯意的袍泽,同样是退无可退的绝境!陛下,臣的选择仍如当年一样,臣,不退!”
“不退”二字,如一道春雷,在朱厚照耳畔轰然炸响,朱厚照猛地站起身,鼻翼快速张合着,稚嫩年轻的脸上浮出一抹激动的潮红。
“陛下,怀必死之志而一往无前,凡阻者无非你死我活而已!臣学识不够,不能效圣人诛心,却能学侠客杀人,大明的海禁,臣开定了!”
“好!秦堪,你既怀凌云之志,朕岂能不如你,你我君臣再联手把这件大事做好,做给他们瞧瞧,且看千百年后,青史如何论断。”*
走出豹房,秦堪的神色带着几分疲惫。
豪言壮语说出去了,正如他刚才所言,自己已完全没了任何退路,退便是死。
丁顺奉秦堪的命令亲自赴江浙一行,查缉当地海商与朝廷官员勾结之事,西华池外,迎上前来的却是当初南京老部下李二。
秦堪在李二面前站定,神情若有所思,怔怔看着李二递过来的马缰绳,却迟迟没有伸手接过。
片刻之后,秦堪这才偏身上马,李二朝周围数十名侍卫招了招手,众人簇拥着秦堪回府。
马蹄声踢踏行在青石铺就的大路上,众人仿佛感受到秦堪阴沉的心情,悄然无息地紧随其后。
骑在马上行了一阵,秦堪忽然淡淡开口:“李二…”
“属下在。”
“派人快马告之天津知府严嵩,加快速度列装八艘战舰,每舰配装三十门佛朗机炮,三日后下水试行,开往倭寇频繁活动的海岛,不管他们是真倭还是假倭,给我将他们的海岛轰平了!”
“是!”
一名侍卫从队伍中匆匆走出,行礼之后往城外朝阳门奔去。
秦堪的心情这才稍稍舒缓了一些,这一记算是敲山震虎,震的不仅仅是倭寇,也是做给京师那些文官们看的。
一行人缓步行至西城,朝阳门已遥遥在望之时,杀机毫无预兆地出现了。
街心左侧一家酒肆的楼上,木制的窗户忽然开了一条细缝,一支泛着蓝汪汪幽冷光芒的利箭从缝隙中伸出,箭尖直指秦堪的脖颈…
第六百六十七章闹市刺杀
这是一次毫无预兆的刺杀,不仅李二和一众侍卫没想到,连秦堪本人也没想到。
锋利的箭尖从木窗里悄然探出,沉稳地指着秦堪的脖颈,刺客的手很稳,眼法也很稳,数丈之遥的距离,他甚至能看清秦堪脖子上隐隐跳动的青筋。
箭尖泛着蓝汪汪的寒光,显然事先淬过毒药,只要擦破一点皮都是命悬一线的下场。
秦堪和李二众人浑然无觉地策马走在街心,秦堪心情有点乱,脑子里不断思索着用什么法子将开海禁的主张推行下去,在达到开海禁的目标的同时,又不能将文官们逼到绝路。
秦堪面临着和朱厚照一样无奈的选择,弘治先帝和诸多名臣花了一生的时间将荼毒百年的厂卫弹压下来,如今的厂卫已不像大明初期那样无法无天,厂卫的嚣张气焰也就渐渐低落下去,文官已成气候,天下人渐渐习惯了文官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厂卫行事便不能不顾忌一二。
秦堪命苦,生不逢时,动辄拿人下狱杂治残杀的幸福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以秦堪想化解这个僵局,只能尽量用斯文的法子。
脑子里苦苦思索着对策,秦堪任由马儿信步而行,冬日里的一阵寒风吹拂而过,没来由的,秦堪后脖颈处莫名冒出一阵鸡皮疙瘩,连寒毛都竖了起来,然后便感到整个世界忽然安静下来,四周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原。
嗖!
破空之声在静谧中那么的清晰。如晨钟暮鼓,悠悠荡荡。
“公爷小心!”李二瞋目裂眦,拔腿便朝秦堪飞扑过来。
秦堪只觉得被一股大力使劲一撞,整个人横空飞起,从马上重重摔落在地,痛得他差点背过气去,惊怒之时抬头四顾,却见李二死死扑在自己身上,而街心左侧一家酒肆的楼上,第二支利箭闪烁着蓝汪汪的寒光。如流星般接踵而至!
变故突生。仅只数个呼吸间!
随着李二扑倒秦堪,身后数十名侍卫也反应过来了,顿时大惊失色,这群侍卫是当初秦堪在南京的老班底。一直忠心耿耿跟随秦堪走南闯北。
第二支利箭离弦之时。数名侍卫脸上露出决然之色。身形闪动间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挡在秦堪面前。
箭矢入肉,沉闷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一名侍卫胸膛中箭。当即便倒地而亡。
“刺客在楼上,快去拿他!”李二从始至终用身躯挡在秦堪面前,他的脸孔迅速泛上一层青灰色,浑身汗出如浆。
侍卫们立马分出十人,抽刀往酒肆楼上冲去。
其余的侍卫团团围着秦堪,将他护送到一个四周皆是青砖墙壁的小巷内。
直到进了小巷后,李二才松了一口气,肩倚在墙壁上喘着粗气,身躯有些摇晃,脸色在暗巷中愈发显得苍白,笼罩了一层淡淡的死气。
秦堪这才注意到李二的脸色不对,强行扒过他的肩,赫然发觉李二的背后中了一箭,箭尖入体二寸余,从他的脸色上来看,李二显然不止是箭伤这么简单。
秦堪当机立断抓住箭杆用力一拔,李二痛得闷哼一声,黄豆般的汗珠从额头滚滚而落,秦堪凝目注视着蓝汪汪的箭尖,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
“拿刀来!”秦堪大吼。
一把小巧的匕首递到秦堪面前,秦堪浑然不顾李二疼痛,命人将李二背后的衣裳割开,匕首狠狠朝他箭伤的位置刺下,然后在周围一剜,一块发了黑散发着腐臭的肉被秦堪活生生从李二的背上割下,李二平时有些油滑,此刻倒真是条汉子,哼都没哼一声,白眼一翻当即便很痛快地晕了过去。
街边酒肆的楼上,已传来侍卫和刺客的打斗声,街上人群愕然注目,见不远处听到动静的巡街锦衣卫杀气腾腾赶来,百姓们吓得一哄而散。
暗巷内,昏迷过去的李二脸色泛起一片吓人的青灰,倒在地上微微抽搐着。
“公爷,李千户毒已入体,怕是来不及了,这毒…见血封喉!”一名侍卫怆然道。
秦堪的表情冷静得可怕,心念电转间,忽然想起一个人来。
“叫一队人散布京师各大街小巷敲锣打鼓,挑嗓门大的人反复喊一句话,‘天津故人速至北镇抚司一会’,快去!”
酒肆楼上,侍卫们已将两名黑巾蒙面的刺客围住,正打得如火如荼,酒肆掌柜见自家楼上竟出现了刺客,而且当街刺杀了当朝国公,掌柜和几名伙计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跪在尘土里磕头如捣蒜。
片刻之后,激烈的打斗声忽然一静,未多时,一名侍卫匆匆下楼跑到秦堪面前抱拳禀道:“公爷,两名刺客突围无望,自刎而死,他们的穿着和兵刃皆为寻常之物,看不出端倪,属下已召卫中刑名百户查验刺客尸首。”
秦堪眼中射出一道冷光:“不论结果如何,给我把这两名刺客挫骨扬灰!”
“是。”*
负伤的李二被紧急抬进北镇抚司,半个时辰后,头戴斗笠黑巾覆面的唐子禾匆匆而至。
后堂内,见到脸色已呈死灰的李二躺在木板上,唐子禾目光一凝,来不及跟秦堪打招呼,取出随身银针当即刺入李二胸前脖颈等好几处穴道,翻过身来仔细查看了李二的伤口,唐子禾微惊,立马取出一瓶药粉均匀洒在伤口上。
接过秦堪递来的箭矢,唐子禾凑在鼻前闻了闻,黛眉微微皱起,语气清冷道:“这是西域曼罗花的汁液和一种名叫乌头的蛇毒混合而成的毒药,中者见血封喉,我幼时随爷爷出诊时见过一例,我若晚来片刻,此人必死无疑,若你将他送到别的大夫那里,他也必死无疑。”
秦堪和身边侍卫们不由大松了口气,面面相觑时彼此一脸庆幸和后怕。
“幸好你恰在京师,李二命不该绝。”秦堪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处理好李二的伤口,众人小心将李二抬出去,厢房内只剩秦堪和唐子禾。
独处静室,唐子禾清冷的表情忽然充满了焦虑,主动拉过秦堪的手,在他身上四下摸索,担忧地道:“你没受伤吧?仔细找找,这毒药非同小可,擦破皮都是生死大事…”
第一次见到她紧张的神色,秦堪心中一暖,忽然反握住她的手,笑道:“我没事,身边的侍卫都是经历过生死的杀才,他们把我保护得很周密。”
唐子禾吁出一口气,神情并未见缓和,语气比刚才更冰冷:“对方竟对你痛下杀手,朝争已激烈到这般程度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