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丁顺的少年时期一定是不完整的,长了肌肉的同时却忘了长点心眼。
做事虽粗糙,但秦堪那句损他的话丁顺还是听懂了,于是露出万分委屈的样子。
“公爷,属下听出来了,你在拐着弯儿骂我…”
秦堪叹道:“你又错了,我这是直来直去的骂你,大家这么熟了,我拐着弯儿骂你你能听懂吗?”
转过身往回走,侍卫将马儿的缰绳递到秦堪手上,秦堪上马,脚跟轻轻夹了一下马腹,马儿慢悠悠地在雪地上走了起来,丁顺和一群侍卫紧随其后。
策马行了几里路,秦堪若有所思,偏过头来淡淡道:“天津东港不能停工,丁顺,你派人去天津告诉严嵩,银子我来想办法,让他安心做事,如今他虽是天津知府,但也挂着一个兵部侍郎的衔,过两年他若将天津打理好了,我会把他调进京师,说什么也得给他谋个尚书之职。”
丁顺羡慕地道:“公爷对严嵩可真是恩重如山,不过天津缺的银子却是一桩麻烦,这动辄数十上百万两银子,总不能让公爷自己掏腰包吧?”
“我哪里还敢自掏腰包,家中夫人最近的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若再从家里往外掏银子。她非得抄起菜刀跑去天津把严嵩剁了不可…”秦堪悠悠一叹,道:“既然出海行商一事是我和勋贵们的合伙买卖,自然不能让我一人出钱,回头你派人给京师那些勋贵们送上我的名帖,就说我有事与他们相商。”
“找勋贵是为了…”
秦堪冷笑:“贼要想吃肉,就得先挨打,现在是我在挨打,他们却躲在一边等着吃肉,凭什么?”*
一切都在和风细雨的节奏下缓缓进行着,开海禁是大事。容不得半点激进冲动。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文官集团和大明百年祖制,古往今来敢这么干的人很少,就算有人做了,下场也很凄惨。
京师连下了三日大雪后。竟意外地放晴了。散朝之后秦堪没回锦衣卫北镇抚司办差。而是直接回了府。如此难得的和煦温暖的日子,若不好好享受一下冬日的暖阳,活着跟死了有何区别?
秦堪并不算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他手上少说也攒了几千条人命了,不过他很尊重自己的生命。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宁国公府内院水榭里,秦堪半躺在水榭凉亭中间的铺着狼髦褥子的胡床上,胡床左侧摆放着小红炉,炉上的沸水里正烫着一壶女儿红,右侧放着几道精致的小菜,脚下一个硕大的铜炭盆,火烧得正旺,映得两位妻妾的俏脸红红的。
金柳垂头做着绣活,一幅喜鹊闹春栩栩呈现在绣布上,杜嫣坐在秦堪的另一边,嘴里塞着果干零嘴儿,一边吃一边不安分的弯腰搓出个雪团,朝水榭外一棵萧瑟的槐树奋力扔去,一只觅食的寒鸦不幸惨遭毒手。
好一派鸡飞狗跳的温馨画面…
怜月怜星穿着淡绿色的对肩夹袄,像两只粉雕玉琢的瓷娃娃,一左一右聚在秦堪腿边,嫩嫩的小粉拳轻轻在他大腿上捶啊捶…
秦堪半眯着眼,顺手取过桌上的酒盏,小小啜了一口,然后清了清嗓子,继续给妻妾们讲故事。
“…哪吒虽年幼,却颇有担当,但见东海龙王即将水淹陈塘关,当即拔剑怒曰:‘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我打死了敖丙,该当由我偿命,龙王何须累及我父母?’于是哪吒当着东海龙王的面断臂剖腹,剜肠剔骨,从此魂归离恨,东海龙王这才放过了陈塘关的百姓…”
杜嫣和金柳听得入了迷,怜星也是一脸戚然,眼眶泛红。
“后来呢?后来呢?哪吒就这么死了不成?好不公平,换了是我,我先一剑把那该死的东海龙王劈了再说!”杜嫣气得娇躯直抖,有发飙的趋势。
秦堪慢吞吞地啜了口酒,正准备继续说下去,大腿却忽然抖了一下,秦堪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却见盖着腿部的毛毯下,一双小巧的纤手轻轻在他腿上揉捏,可部位却越揉越不像话,越捏越伤风败俗,眼看已快揉到大腿根部,只是水榭中众人被他说的故事所吸引,没人注意到毯子下面的小动作。
强忍着腿部传来一阵阵舒软愉悦的感觉,秦堪垂头看去,却见那双纤手的主人正是怜月,小妮子垂着头,只看得到她的侧脸和嘴角那一道悄然勾起的美丽弧线,或许是心有灵犀,怜月忽然抬起头,恰好瞧见秦堪意味深长的目光,怜月眼中闪过几分慌乱和羞涩,像只受惊的小鹿似的赶紧垂下头,那双纤纤小手也变得和秦堪的为人一样正经,只是她的耳根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充血,渐渐通红。
秦堪无声地笑了。
小妮子居然学会勾引他了,今晚必然不饶她,顺便株连她妹妹…
“相公,你发什么楞呀!后来呢?哪吒果真死了吗?”杜嫣不满地推了他一下。
受了刚才悄然无声的刺激,秦堪有点心不在焉了,于是决定烂尾:“后来…后来翠华山太乙真人感其至孝至诚,施法召回了哪吒的魂魄,以莲叶为衣,莲花为亵裤,莲藕为身,为哪吒重塑身躯…”
水榭内众人大喜,连连追问:“后来呢?”
“后来…太乙真人下山买了几根骨头棒子,把哪吒扔进锅里,炖成了一锅莲藕骨头汤,香喷喷爽歪歪,营养价值极高…”
“啊?”
众女大惊,水榭内沉默了许久,杜嫣终于忍不住恨恨捶了秦堪一下,怒道:“会不会讲故事?哪有你这样的,好好的故事生生叫你糟蹋了!”
“炖成莲藕汤正是物尽其用,怎能说糟蹋?如果太乙真人用一堆屎来重塑哪吒身躯,相信他一定没那么好的胃口…对了,很久没喝莲藕汤了,怜月,等会儿你吩咐厨子,今日炖莲藕汤尝尝…”
杜嫣气道:“定是你胡说八道杜撰出来的烂故事!”
一旁默默做着绣活的金柳噗嗤笑了一声,无限风情地瞪了秦堪一眼,轻轻道:“姐姐,相公倒也不完全是胡说八道,故事朝代大抵应是上古商末,前宋有一个话本名曰,说的便是这个故事,不过这个话本里面可没有哪吒其人,更没有…嘻嘻,更没有那锅煞风景的莲藕汤…”*
ps:求月票…保底月票…手里还有票的拜托投出来吧…请你喝莲藕汤…
第六百五十二章东阳致仕
最煞风景的不是莲藕汤,而是明明只开个玩笑,别人却将这个玩笑出自哪里,人物是真是假,有什么典故一五一十全晒了出来。
秦堪老脸有些发红,哪吒的故事在前世可谓人尽皆知,黄口小儿都知道,也知道来源于封神演义,却极少有人知道封神演义是根据宋朝一本名叫的故事衍生而来,当然,这类无知的人里面也包括绍兴院试案首出身的秦相公…
没好气地白了金柳一眼,秦堪决定今晚惩罚过怜月怜星姐妹后宜将剩勇追穷寇,再接再厉摸进金柳房里,给这个女人一点教训。
想着想着,秦堪的笑容迷离起来。
今晚…似乎很忙啊。
似乎收到了秦堪那道充满了炽热**的目光,金柳的俏脸刷地一下红了,尽管已是一个孩子的娘,可她仍保持着少女般娇嫩的肌肤和完美无暇的身材,除此更多了一种独属于少妇的成熟风韵,此刻那一低头的娇羞平添了愈发动人的妩媚,令秦堪的心头渐渐火热起来。
水榭内,一股莫名的气氛悄然生起,在秦家几个女人之间弥漫,游走,一语一笑都充满了旖旎。
唯有秦家大妇杜嫣神经最粗,什么都没察觉到,仍旧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抬头见天色不早,杜嫣吩咐下人准备晚膳,当然,秦公爷想喝的莲藕汤更是特意叮嘱好了。
“相公今日没应差,用过晚膳便早早安歇了吧…”杜嫣说着脸蛋忽然一红。声音压低了一些:“…晚上多用把子力气,就不信不能给你秦家留个带把儿的种。”
秦堪嘴角一垮,歉意地瞧了金柳一眼,对秦家男主人的使用权这个问题上,秦家大妇无疑有着贵宾待遇,一直优先,从不排队…
芙蓉帐暖,红绡浪被,裹挟着两条白花花的人影,不知过了多久方才云住雨歇。厢房内的春情余韵仿佛还在悠悠回荡。
杜嫣满足地最后呻吟了一声。脸蛋儿透着嫩红的水色,仿佛还在回味刚才攀上高峰后的狂烈,一双堪比后世模特的修长白腿不住地在秦堪的腿上摩挲,像一只慵懒的猫刚刚享用过一顿精致的美餐。
“相公。京里那些官宦大户人家的夫人跟咱们家不一样…”杜嫣的声音仍带着几分喘息。
“怎么不一样?”
“相公伴驾出征江西的时候。我跟京中保国公朱家和武定侯郭家的夫人多有来往。每次我进他们家拜访时,那些夫人妾室们总是露出很不敢置信的模样,一副见了鬼的样子。真的好奇怪…”
秦堪懒洋洋地撇了撇嘴:“她们当然奇怪,除了咱们宁国公府,天下哪个大户人家准许正室夫人到处溜达?换了别的官宦人家,早就一纸休书把你踢回娘家去了,所以说,你嫁给我实在是你杜家祖上积德…”
杜嫣噗嗤笑了,一记粉拳捶在秦堪光洁的胸膛上。
秦堪吃痛咧了咧嘴,补充道:“…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祖上没积德。”
又是一记粉拳。
夫妻夜话,絮絮叨叨,没有明确的主题,全凭信马由缰,想到什么说什么。
说了一会儿闲话,杜嫣忽然直起身子,神情变得愤怒起来。
“对了,相公,我爹被人欺负了!”
秦堪一楞,心头也冒出了怒火。
尽管和老丈人相看互不待见,平日里能坑则坑,不过自家人关上门怎么掐都可以,被外人欺负就说不过去了。
“岳父被谁欺负了?”秦堪沉声问道,俊秀沉稳的脸上闪过一丝杀机。
“被我娘欺负了!揍得很惨。”
秦堪脸上的杀机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态度也完全掉了个头,甚至脱口赞了一声:“岳母大人威武!不瞒夫人说,这事我早想干了…”
杜嫣又笑了一声,接着想到此举很不孝,又恨恨捶了秦堪一下。
“相公别闹,这事有蹊跷,我娘已经很久没揍过我爹了,这回事情却有些古怪…”
“岳父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就在前几天,我爹和几位朝中同僚约好饮酒论诗,本是一件雅事,晚上我爹回来时已微醉,我娘给他梳洗时发现他的腰带后面塞着一块香喷喷的丝巾,上面绣着一行表露女子情意的诗句,我娘当即大怒,当场便翻了脸,也不管我爹醉得迷迷糊糊,拎起来便是一顿痛揍…”
秦堪呆住了,久久没出声儿。
这桥段…好熟悉呀。
琢磨了许久,终于想起来,前些日子伴驾归京,百官城外被迫接驾,当时杜宏对他甩了脸子,弄得秦堪心情很不爽,发泄般给丁顺下了这道命令,没想到丁顺这家伙居然真干了…
“相公,我觉得我爹这次可能是被人冤枉了…”
秦堪心虚,声音都低了很多:“何以见得?”
杜嫣的表情分外笃定:“以往我娘揍我爹时,我爹只是双手抱头护住要害,不争也不吵,这次我爹却大喊冤枉,可见我爹是真被冤枉了…”
秦堪想笑,老家伙够窝囊的。
“不知京里哪个混帐东西不长眼,对我爹下此黑手…”杜嫣咬牙切齿,接着语气一顿,声音变得软软糯糯:“相公,你手下锦衣卫无孔不入,能不能帮我查查这事?”
“查!必须查!明日我便吩咐下面的人查个清楚,夫人放心,定还岳父大人一个公道…”秦堪表情和语气都充满了正义。
“相公真好,上天有好生之德。抓到那个杀千刀的家伙略施薄惩便好,挫骨扬灰吧。”
秦堪头皮一阵发麻,急忙道:“夫人啊,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岳父性子颇为风流,寻花问柳的勾当也干过不止一次,难说这次是不是真被冤枉了,诏狱里关的犯人还个个都喊冤呢,审一次什么都招了…”
“相公的意思是…”
秦堪的目光亮闪闪的,充满了真诚:“叫岳母大人再揍他一次。有需要的话。锦衣卫愿无偿提供刑具和用刑老手,如果岳父还喊冤,说明他是真被冤枉了…”
朝堂大部分时候是风平浪静的,每日波澜不惊的进宫朝会。不咸不淡的商议国事。一团和气的拱手作别。
大明的官员里面。除了少数几个内分泌失调的人经常大吼大叫情绪激动以外,绝大部分是正常的,或者说他们在绝大部分时候是非常理智的。可以理解为等待技能冷却,只有在真正惹到他们的时候,才能有幸看到他们面目狰狞的一面。
出海行商的事一直在秘密进行着,节奏不快也不慢,秦堪像一个独力推动巨轮的挑夫,用自己的力道和速度推动巨轮缓缓朝自己预期的目标前进。
不过还是无法避免地露出了一些迹象,比如最近从辽东运巨木至天津的车船多了起来,北镇抚司里秦堪的南京老班底也频频在京师和天津之间来往,传递着一道道命令和消息,行踪诡异得连本卫弟兄问起来都摇头沉默以对,而万众瞩目的秦公爷这几日则与京中勋贵们的来往也愈发密切。
有的消息根本无法隐瞒,天津东港太大了,大得藏不住秘密。
当东港的 第 692 章,京师城内风平浪静的气氛被打破,城中暗流涌动,气氛诡异。
就在这个敏感得一根针掉地上仿佛都能惊得旁人抄刀砍人的时候,朝堂忽然又爆出一个惊天消息。
内阁首辅,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上疏请求致仕。
朝野哗然,议论四起,鄙夷者有之,嘲讽者有之,也有惋惜者,失望者。
内阁首辅致仕不是小事,李东阳事先也未曾与朱厚照沟通,突然一道致仕奏疏递进了豹房,冷不丁吓得朱厚照一脸苍白。
大明的官场风气很虚伪,说穿了就是矫情,一件直来直去的事非要绕好几个弯子,比如请辞致仕这种事,大部分时候请求致仕的官员内心里不是真的想走,而是皇帝因为某些事情与他政见不合,或是惹到他了,心下一横索性上疏致仕,然后皇帝挽留,大臣再辞,在这一留一辞的过程里,君臣之间完全相背的政见慢慢地扭转方向,经过一番含蓄的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一致,君臣皆大欢喜之时,大臣则悄悄地拿回自己的致仕奏疏,聪明一点的皇帝则微微一笑,当作什么都没瞧见,君臣依旧一团和气,演技好一点的干脆再来一出抱头痛哭,以示君臣基情澎湃,鱼水情深。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既虚伪又矫情的官场成规,居然贯穿整个明朝的历史,只有变本加厉,从无改善。
所以朱厚照看到李东阳的致仕奏疏后, 第 692 章了上百位大臣,各自穿着厚厚的皮髦,站在寒冷彻骨的亭外。
李东阳的身躯微微佝偻,卸下朝服的他已不复当初内阁首辅,柄国执宰的威严形象,此时的他只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会老,会病,也会毫无意外地走到人生的终点。
送行的人群里有李东阳的门生,有相厚数十载的同僚,甚至连朝中曾经势不两立的政敌都亲自来与他共饮临行酒,一笑泯恩仇。
在其位时不共戴天,离栈归乡不寻仇,大明朝堂的君子政治此刻正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不知领受了多少祝福,不知悄悄用衣袖擦拭了多少次眼泪,不知喝了多少杯临行酒,李东阳已然微醺,脚步踉跄。
直到临近午时,李东阳才告别了同僚和门生,家仆赶着近十辆大车,在朱厚照特赐的禁中武士护送下,李东阳登上马车,浑浊的目光似乎在人群中寻找某个熟悉的身影,结果一无所得,怅然若失地叹了口气,吩咐马车上路。
十里亭往西三十里,当车队行至一个名叫雁翅镇的地方,官道旁一座久已废弃的凉亭内忽然传来一声朗笑。
“西涯先生临行磨磨蹭蹭,可是在等我吗?”
第六百五十三章城外送别
车队停下来了,李东阳掀开车帘,却见官道旁废弃的凉亭四周散布着许多侍卫,秦堪独自一人坐在凉亭内,破败的石桌上已摆满了精致的小菜,红泥焙炉上正烫着一壶酒。
秦堪一袭青衣素面,玉冠金带,静静坐在凉亭内,含笑注视着李东阳,永远不愠不火,儒雅翩翩,眼睛仿佛有一种化雪成春的魔力。
李东阳眼眶一热,哈哈笑了两声,下了马车便往凉亭走去。
秦堪笑着站起身,朝李东阳拱手:“西涯先生此去一别,相见无多,今日晚辈在路边野亭置一杯薄酒,西涯先生满饮之后再上路如何?”
李东阳大笑:“宁国公的酒老夫怎能不喝?”
说罢抬手取过桌上的酒盏一饮而尽。
“好酒!”李东阳大声赞道,赞完还不够,连干了三大杯,今日城外百官送行,李东阳本就喝了不少,此刻三杯下肚,身形顿时有些摇摇欲坠了。
秦堪笑得尔雅,嘴下却丝毫不留情:“西涯先生口味真独特,其实这酒是临时从福宾楼买的,半两银子一坛还搭送俩猪蹄,晚辈实在喝不下如此粗糙的酒,只好将它拿来待客,难为西涯先生赞它‘好酒’了…”
李东阳闻言差点吐出来,立马便瞪起了眼睛:“果然是个混帐,临走还坑老夫一道!”
秦堪叹道:“晚辈不才,却也自认为算得上先生的忘年知己了,时下有风有雪有知己。就算是醋也应该是人间 第 694 章乃见’。”
秦堪犹豫了一下,叹道:“但愿天下从此太平,不再有时穷之时。”
二人饮尽,长长舒了口气。
李东阳沉思片刻,道:“老夫知你最近很忙,锦衣校尉频频来往于京师和天津,天津东港造船造得热火朝天,这些已是朝中皆知,当初天津扩城建市之举,只为开海禁做铺垫,今日时机成熟了么?”
第六百五十四章我已入局
李东阳问这句话显然不是闲聊,大家都很忙,没空做这些无谓的事。
秦堪顿时打起了精神,看着李东阳古井不波的表情,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暗暗思量片刻,秦堪回答时语速很慢,显然每个字都经过了斟酌:“世事从无绝对成熟的时机,总是一边徐徐而进,一边寻找时机,大抵有了六七分把握,差不多可以出手了。”
李东阳笑道:“如此说来,你如今造船也好,与勋贵频频来往接触也好,这些作为是因为你对出海行商一事有了六七分把握?”
秦堪愈发觉得李东阳话里的意思不同寻常,他皱了皱眉,道:“不仅如此,我把陛下也拉了进来,陛下受户部的气久矣,内库所入者甚少,他也很需要银子…”
李东阳狠狠瞪他一眼:“陛下这个昏君都是被你带坏的,出海行商之事天下谁都做得,唯独陛下不能做,这是太祖皇帝亲自下的旨令,片板不得下海,祖制绝不可违,陛下倒好,被你撺掇得偷偷凑了份子,坏了祖制不说,这等藏头露尾鬼鬼祟祟之举连君子都不屑为之,更何况堂堂九五之尊,此事若传了出去,满朝文官会放过他吗?陛下耳根至少半辈子清静不了。”
秦堪被训得眉梢直跳,盯着石桌上的女儿红满脸遗憾,表情充满了肉包子打狗后的懊恼…
幸好李东阳及时转了话锋,连表情也忽然变得和蔼许多:“这事若能守得住秘密的话。对你们勋贵造船出海之事颇有助益,你说有六七成把握倒也并非胡说八道,只是此事重大,动辄有杀身之祸,哪怕你如今贵为国公也一样,如今不是世家门阀的年代,而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江山,可不能小看这个‘共’字,君臣虽有尊卑之别,但若从权力上来比较。皇帝和大臣是平等的。有时候皇帝的权力甚至不如大臣,这一点相信你早就清楚…”
秦堪颇为无奈地看着他,叹道:“老大人,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晚辈实在不知该怎么接话。晚辈只问老大人一句。您觉得造船出海这件事尚欠火候?”
李东阳叹息着点头:“你一直是个很沉稳的人,不过这一次你有些急躁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开海禁也是,按老夫的想法,你这几年应该着重将天津繁荣起来,待到天津城扩十里,商贾云集之时,再私下命天津知府严嵩,还有天津市舶司,以及锦衣卫等等衙门暗中向商贾鼓吹海运的好处,商贾皆重利之辈,有了这些衙门暗里的支持,必然大肆造船蜂拥而出,只待一两年之后,出海与藩国贸易之事便是大势所趋,任谁也无法阻挡了,那时再提出大开海禁,天下商贾和他们背后的官员焉有不从之理?至于那些藩国,日本战乱不休,琉球对我天朝毕恭毕敬,朝鲜亦只奉我大明为宗主,他们皆甚缺我大明物产,只要大明开了海禁,他们只会比咱们更求之不得。”
到底是老成谋国的首辅大学士,一番话将海运一事说得四平八稳,言下之意,秦堪这次造船出海的举动过急了。
秦堪只好苦笑,他何尝愿意这么急躁?然而天下虽靖,但各地造反屡剿不休,北方蒙古对大明虎视眈眈,国中官员贪腐,军制糜烂…太多的事情要解决,秦堪不想将毕生精力全部投放在开海禁上,正如没有哪个厨子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只烹一锅汤,纵然这汤是一锅天下绝世好汤,对厨子来说,他的存在价值并不高,秦堪不想做这样的厨子。
除此之外,秦堪内心还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想法,那就是…谁知道酒楼的老板会不会突然把厨子开了呢?圣眷这东西说有就有,说没就没,更何况历史上的正德皇帝只活了三十岁,朱厚照之后,天恩仍会对他秦堪浩荡吗?
有了这些担心,秦堪不能不急。
在李东阳面前,这些话无从解释,满腹心思只好化作一声苦笑。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做了,也由不得后悔了,如今天津东港已造大福船五艘,还有八艘一千料的战船正在建造之中,通过御马监向造作局要的佛朗机炮和各式火器已准备妥当,即日将运往天津,新募的水师官兵也正在日夜操练之中,老大人,如今我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李东阳沉声问道:“你可知文官会有何反应?”
秦堪冷笑:“参劾,跪谏而已,最后免不了对我这个国之佞臣破口大骂。”
李东阳摇头:“你错了,老夫敢断言,这一次文官的反应会比你想象中大得多,以往你和文官们吵吵闹闹皆不足一提,因为那时你们的争斗并没有触到文官们真正的利益,但你若串联勋贵们拧成一股绳造船出海,无异于在他们脖子上架了一把刀,他们岂能容你?”
秦堪拧眉:“我只是和勋贵们出海与藩国贸易,并没有直接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反应是不是有点过了?”
李东阳叹道:“海疆之外好比是一块肉,吃哪一部分,谁吃肥的,谁吃瘦的,百年来已形成了规矩,这块肉已被大家分得一丝不剩,若中间突然多了一个人插进来,连招呼都不打便蛮横地捧起肉大嚼,换了是你你能容得下这个无礼的人吗?”
秦堪呆住了,他没想到一件看似不招谁不惹谁的事情,结果却惹了一个庞然大物,明明想着与文官们井水不犯河水,各发各的财,谁知他们比土匪还横,偏不准任何人染指海洋…
秦堪沉默许久,苦笑道:“换了是我,我应该会把那个抢肉的人大卸八块吧…”
李东阳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笑道:“现在你知道惹到麻烦了,接下来怎么做呢?”
秦堪也笑,但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杀机:“我已入局,覆水难收,接下来我打算把他们大卸八块。”
第六百五十五章风暴来临(上)
秦堪的态度很强硬,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已不能再跟谁讲道理了,混迹朝堂这些年,秦堪早已看清了文官是什么嘴脸,他们残暴蛮横的本质永远藏在一张讲道理的脸皮里面,舌灿莲花的表象下反映出胡搅蛮缠的灵魂。
看着秦堪带着杀气的面庞,李东阳欲言又止,深深叹了口气。
或许这世上最能看清秦堪真面目的只有李东阳了,他知道这个看似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年轻人骨子里有着怎样暴戾的性格,事实证明他并没有看错,大部分时候秦堪是非常儒雅而且很讲道理的,然而一旦碰上不讲道理的人,秦堪会表现得更残暴,无论任何纷争,发展到最后往往只有你死我活这一种结局。
李东阳之所以叹气,是因为他从秦堪眼里看到了杀机,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会不惜一切代价达到开海禁的目的,而所谓的“一切代价”,往往代表着无数人命,尽管李东阳对秦堪这个后辈晚生很欣赏,但不可否认他是文官里的一员,他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悲悯之心。
相对李东阳的复杂心情,秦堪的心情更沉重。
他没想到不仅开海禁不易,连他参与出海行商亦不易。这块蛋糕经过百年的争夺,它的份属早已划分好了,谁吃哪个部分,吃多少,怎么吃,都已有了不成文的规矩,这块蛋糕根本没有他的份,哪怕他位至国公也不能参与进来。
连游戏的参与权都没有,更别提更改游戏规则了。秦堪现在才发觉开百年海禁的想法是多么的艰难。
“该说的老夫都说了,今日别后,朝堂再与老夫无干,秦堪,你好生珍重。”李东阳摇摇头,他已致仕,不再谋其政,这个难题只能让秦堪自己解决。
秦堪搁下满腹心事,展颜一笑,朝李东阳举起了酒杯:“山高水长。后会有期。晚辈祝老大人一路顺风。”
二人饮尽,相视一笑。
喝完最后一杯饯行酒,李东阳带着七分醉意摇晃着登上了马车。
秦堪站在寒风中,静静注视着李东阳的马车远去。良久。忽然整了整衣冠。朝马车的背影长长一揖。
三帝元老,四朝开济,李东阳。你必将青史留名。
诡异的气氛仍在京师朝堂蔓延,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经过与李东阳一席相谈,秦堪愈发明白出海行商一事的艰难,这几日一直在思量权衡。其实如果这个时候秦堪下令叫停,一切即将发生的风浪皆会消弭于无形,秦堪仍会做他的太平国公,手握滔天权势而家有万贯钱财,有权有钱什么都不缺。
然而秦堪几经思量后,终于咬了咬牙,决定继续准备出海一应事宜。
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态已发展到这个程度,可以说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这个时候叫停,一切便前功尽弃,蛰伏中等待下一个机会却不知又是何年何月了,秦堪虽然年轻,但他等不起,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
阻力再大又怎样?碾过去便是。
…
天津东港开始建造八艘千料战舰的同时,秦堪在北镇抚司约见了御马监掌印苗逵,二人关上房门密议许久,也不知秦堪给苗公公许下了什么好处,苗逵出来时喜气洋洋,两腿打飘,如同喝了三斤陈年老酒般晕晕陶陶不知南北。
第 696 章在承天门外等待宫门开启时。一乘官轿引来的诸多目光的注视,目光有鄙夷,有愤怒,也有冷漠。
官轿前的侍卫打着两盏昏黄的灯笼。白色的灯笼纸皮上书一个硕大的“秦”字。京中稍有见识的官员都知道。这是宁国公府的轿子,秦堪这竖子今日竟上朝了。
寅时一刻,钟鼓楼钟声大作。沉重的宫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
秦堪面无表情站在勋贵班中,与众勋贵交换了一下眼色,沉默地往宫内走去。
也许是快过年了,朱厚照这小昏君难得勤快一回,竟然接连几日没有称病罢朝,时已腊月廿三,再过几日便该到了罢朝休沐之时,所以早朝之上大臣们禀事的效率也提高了许多,一桩桩一件件国事走马观灯似的一一道来,内阁和六部大臣们处理起来也非常简洁,不知是在等待即将到来的休沐年假还是等待即将到来的风暴,朝会开始后几桩不起眼的小事接连通过,毫不拖泥带水,喜气洋洋的气氛里带着几分诡谲的意味。
坐在龙椅上听着百官禀奏各种国事,睡眼惺忪的朱厚照强捺住满心的不耐,举袖捂嘴悄悄打了个不文雅的呵欠,不停地看着殿外黑漆漆的天色,显然他比大臣们还急,只想赶紧散了朝会回豹房睡个回笼觉。
半个时辰过去,诸事禀奏完毕,闹哄哄的金殿忽然变得鸦雀无声,静得落针可闻,而殿内气氛也徒然一变,仿佛不知从哪里吹来一股阴风,连温度都莫名降低了许多。
神经向来粗线的朱厚照这时也察觉到不对了,不禁坐直了身子,缓缓环视殿内众臣。
“今日可奇了,朝会才开了多久,你们无事可奏了?”朱厚照眼里露出新奇,这位昏庸数值高得令人发指的皇帝自然不会犯贱没事找事,见殿内无人说话,朱厚照喜滋滋道:“既然无事可奏,那么诸卿便各自回衙理事,散…”
散朝二字还没说完,一道沉稳的声音传来:“陛下,臣有事奏!”
秦堪心中一沉,该来的终究会来。
昨日王僚参劾造作局官员一事他早已知道,略一琢磨便知这道参劾不寻常,里面暗藏杀机,所以今日他才起了个大早赶来参加朝会。
朱厚照有些不悦,目光狠狠瞪向那个打扰他睡回笼觉的杀才:“有事快说!”
杀才名叫王僚,昨日参劾造作局的兵部给事中,有着典型的大明言官的尿性,官儿不大,脾气不小,专管各种闲事,人见人憎,花见花凋。
王僚拂了拂衣摆,不急不徐走出朝班,站在金殿中央躬身道:“臣向陛下请罪,昨日臣所奏造作局官员监守自盗一事并不切实,造作局确实少了四百门新制佛朗机火炮和若干弹药火器,但并非造作局官员所为,臣一时不察,冤枉朝中同僚,请陛下降罪…”
说到这里,连秦堪都不禁暗暗钦佩这个王僚了。此人深谙说话艺术,一件泼天的大事从他嘴里说出来竟是春秋笔法一带而过,却给满朝文武留足了悬念,仿佛说漏了嘴似的,没指名没道姓便把这件大事给捅了出来。
按说王僚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朱厚照如果没昏庸到丧心病狂程度的话,便该闻弦歌而知雅意了,毕竟人家话里虽然明着请罪,但悬念却是非常吸引观众的,构陷造作局官员是小事,四百门火炮不见才是大事,是个人都应该问一句的。
然而朱厚照的表现却不像人,至少不像正常人。
坐在龙椅上的朱厚照飞快朝人群中的秦堪扫了一眼,然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你主动认了错,朕岂能不依不饶?这事朕原谅你了…诸卿还有事奏吗?没事散朝。”
“啊?”无数官员惊愕地看着朱厚照。
皇上这反应…不对呀!江山是你的,朝廷是你的,火炮自然也是你的,你家东西被人偷了,身为主人怎么表现得好像只是借给邻居一瓶醋那般轻描淡写?
四百门火炮啊,一字摆开几轮连击,京师城都足够被轰成渣了,岂能真如借瓶醋出去那么儿戏?
站在殿中的王僚惊愕之后,顿时脸孔涨红,有些气急败坏了,朱厚照的反应显然超出了他的计划。
“陛下,四百门新制佛朗机火炮不见了啊!”王僚大急道。
满殿忽然一静,站起身准备闪人的朱厚照不得不再次落座,心虚地摸着下巴含糊其词:“四百门火炮…从造作局消失了?这个…是不是你们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