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苦雨的朝堂风暴刚刚降下帷幕,两道不起眼的人事调令走了一遭内阁和吏部廷议的过场。成为了朝廷的正式任命。
原绍兴知府杜宏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领资政大夫衔。
原兵部主事严嵩升任兵部左侍郎。
廷议过后,司礼监掌印刘公公捏着鼻子咬牙切齿在任命公函上盖了大印。
****
乱花渐欲迷人眼。
秦侯爷明里暗里频频出招,打了一通令人眼花缭乱的迷踪拳,效果很不错。
不但白赚了一百万两银子,而且给岳父大人升了官儿,严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六品主事一蹴而升三品侍郎,升官速度比秦堪还快。虽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不过当时刘公公正被秦侯爷活活逼成了疯癫状态,挥舞着屠刀佛挡杀佛,满朝恐慌的特殊时期,谁还在乎严嵩不合规矩的升官速度?
反面效果还是有的,比如秦堪如今更招人恨了,刘瑾与他的关系降至冰点,二人不死不休的局面渐渐形成,还比如挨了不少大臣们的骂,不过想想刘瑾脑门上顶着的满头唾沫,相比之下秦堪表示毫无压力,不痛不痒,吹面不寒。
…
寒风如刮骨刀,在秦府内院呼啸。内院厢房的暖炕上,新任左都御史杜宏和秦堪二人盘腿而坐,温暖如春的屋子里,几样时令小菜,一壶烫好的花雕,翁婿二人对坐小酌。
对秦堪这个人,杜宏是越来越看不透了,当初那个温文儒雅的落魄书生,站在他面前被他罚银子时的悲愤无奈表情他至今还记得,谁知时隔两年多,这个书生不仅拐骗了他的女儿,而且进了官场,升官速度快得令人不可思议,不仅当了大官,连历来朝廷极其吝啬的爵位也被他得到了…
这是怎样逆天的官运啊,如今连他这个岳父的前途,也不得不靠女婿伸手拉一把。
左都御史领资政大夫,掌都察院大权,徘徊在权力边缘的杜宏如今赫然成了朝堂里极具分量的大人物,杜宏想想都觉得自己仿佛做梦似的,充满了不真实的感觉。
秦堪的感觉也有点复杂,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这位岳父本来就是个书生脾气,以前因为太过耿直差点丧命,如今倒好,成了都察院的二号人物,手下一大群无法无天的言官,这群人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以后杜宏成了他们的头目,如同前世基地组织的拉登,领着一帮见人就咬的恐怖分子横行霸道鱼肉朝堂,一句惹毛我的人有危险…
前景不太乐观呀。
秦堪忽然觉得自己失算了,只顾着往朝堂里安插自己人,却没注意到安插的人是个什么尿性,杜宏这种老惹祸精一旦犯了浑,什么事干不出来?他惹出来的祸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秦堪或多或少都要帮他背黑锅擦屁股…
喝得五六分醺然的秦堪斜眼睨着红光满面的杜宏,心中不可遏制地浮起一个很丧尽天良的念头。
——或许,干脆想个法子把这惹祸精再弄下去?他若不愿意就派人打断他的腿,给他办个病退…
第三百八十一章空负凌云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杜宏和秦堪虽是翁婿,但若论共同语言却实在匮乏得很,二人坐在一起各喝各的闷酒,各怀各的心思。
当然,如果杜宏此刻知道他的女婿正怀着怎样恶毒的心思,对酌一定会变成斗殴。
轻啜了一口酒,杜宏的象牙筷心不在焉地翻拣着炕桌上的小菜,道:“贤婿啊,老夫已暮年,原以为仕途再无寸进,只在绍兴知府任上终老,没想到居然有今日,老夫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啊。”
秦堪笑着为杜宏斟满酒,道:“岳父大人忧从何来?”
杜宏望定秦堪,肃然道:“今上昏庸,权阉当道,朝臣敢怒不敢言,百姓陷水深火热,江山社稷飘摇动荡,贤婿难道看不见么?”
“当然看得见,不过权阉深得帝宠,朝臣多保身攀附之辈,时政如此,徒唤奈何?”
杜宏面孔渐渐泛上潮红,也不知是醉意还是激动:“贤婿是个有本事的,老夫当年低看你了,如今若论圣眷,贤婿并不低于刘瑾,何以有力而不为?”
秦堪暗暗叹息,果然是书生脾气,怪不得当了一辈子官也没个后台靠山,这号老愤青脾气谁当他靠山谁倒霉。
“岳父大人,小婿非不为也,是不能为也。”秦堪叹道:“伸张公理正义的前提,必须要建立在有实力的基础上,仅有实力还不够,还要看火候,看时势,等机会,陛下不问政事,朝政军务悉数决于刘瑾,刘瑾乾纲独断,朝臣多攀附于他。其势渐渐坐大,他有陛下的信任,有诸多党羽的拥护,权势如日中天,要扳倒他等于扳倒半个朝廷,岳父大人,你觉得凭一己之力能办到吗?”
杜宏激动的神情顿时有些黯淡,索然长叹道:“难道满朝文武眼睁睁看这阉贼坐大么?”
秦堪笑道:“坐大不了。岳父大人通读史书,当知本朝的阉宦与历代前朝的不一样,如晚唐之时,宫中权阉一手遮天,他们的权力甚至大到可以按他们自己的意思随意杀皇帝,立新君,真正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本朝却大不一样,说来不得不承认,本朝独具一格的内阁制度确实是个好东西。外廷的内阁,都察院。吏部三权一体制衡君权,内廷司礼监制衡臣权,皇帝居中平衡内外,太监掌权或许能够权倾一时,然而若倒行逆施日久,当皇帝觉得不能再留此人时,任太监权势如何熏天。他的覆灭往往只在皇帝的一句话里。”
“本朝的太监,其实就是一只寄生虫,全靠皇权的滋养而存在。一旦皇权觉得不能再滋养他了,皇帝只消伸出一只手,轻轻的,像捏臭虫一样把他们捏死。”
杜宏捋须沉思半晌,摇头笑道:“话是正理,就是比喻太恶心了点,依贤婿之见,当今陛下何时才会觉得不能再留刘瑾了呢?”
秦堪的笑容泛着冷意:“当刘瑾因权势而变得越来越疯狂,越来越残暴,他自己一步一步往悬崖便走去的时候,差不多便是他灭亡的时候了。”
杜宏彻底冷静了:“依你之言,眼下火候未到?”
“不错。”
杜宏目光若有深意:“将来刘瑾灭亡了之后呢?贤婿何去何从?你已贵封侯爵,如今满朝文武皆云你是奸佞,你就不怕刘瑾灭亡之后,下一个会轮到你吗?”
秦堪笑道:“我和刘瑾本质上不一样,至少他干的那些蠢事,我一件都不会干…”
“然后呢?大丈夫醒掌天下权,贤婿可有抱负欲伸展?你不会真打算做个混吃混死的佞臣,守着荣华富贵终老吧?”
秦堪叹道:“我的志向,说出来你不懂…”
杜宏呆了一下,接着大怒:“胡说!老夫只听说有自己无法实现的志向,却从没听说有让人听不懂的志向!”
“岳父大人,不是小婿看不起你,你真的听不懂…”
杜宏真怒了:“你尽管说!”
秦堪叹道:“好吧,小婿先说你听得懂的,…先说大明境内,东南倭寇,北方的蒙古部落,西南的土司频频造反,内地白莲教处处煽动民心,国不富民不强兵威不盛,这些都必须要解决…”
杜宏怒道:“废话,这些老夫都懂。”
秦堪笑道:“那咱们说说国外的事?…岳父可知在很遥远的大陆西方,有一个叫意大利的国度,这个国家出了一个人才,名叫哥伦布,他是个航海家,美洲大陆正是被他所发现,和咱们大明三宝太监不同的是,他率领船队发现了美洲大陆后,并没有向当地土著宣扬自己国家所谓的宽仁之道,而是用枪炮直接征服了他们,这片新发现的大陆,成为了西方的殖民地,而这个名叫哥伦布的人才,也被他们国家的人称之为英雄,今年是正德元年,这个人差不多该病死了,实在可喜可贺…”
杜宏一脸狗看星星的茫然表情:“…”
“既然岳父大人听得这么入迷,那小婿再说说国外的事?…如果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不关咱们大明的事,那么接下来这位就多少跟咱们大明有点关系了,还是在遥远的西方,佛朗机国如今也出了一个人才,名叫达伽马,这人也是个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从欧洲绕经非洲好望角,一直到咱们的邻国印度,从而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海上航线,这条航线可不得了,不知有多少印度猴子会被循航线而来的如狼似虎的大鼻子白种人杀得血流成河,不知多少黄金和人口奴隶会被大鼻子打包装船运回自己的国家,算算日子,这位达伽马如今正好开辟了航线,佛朗机国乐疯了,正在大肆打造海船准备组团去抢东西抢人口,举国上下载歌载舞,实在羡煞旁人呐…”
杜宏茫然的老脸升起一股绿气:“…”
秦堪满是羡慕嫉妒恨地叹息几声,接着怒其不争地摇摇头:“岳父大人,你看,人家隔着大老远的开辟航线,抢得欢天喜地举国欢腾,再看看咱们大明,周边这几个小国隔几年来进个贡就乐得跟什么似的,直以为自己真是天朝泱泱上邦了,若论上进心,别人已甩开咱们好几条街了…”
杜宏张了张嘴,又紧紧闭上。
秦堪扭过头笑看着杜宏,道:“岳父大人,刚才小婿说的这些,你懂吗?”
杜宏铁青着脸道:“这些哥什么布,什么马的…你是如何得知?”
“锦衣卫告诉我的。”
“当老夫三岁孩童么?锦衣卫的手伸得那么长?”
“那就是戴公公的东厂番子,具体是谁我忘了。”
“竖子!嘴里没一句实话!”杜宏怒道:“这跟你的抱负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小婿若掌了权,哥伦布,达伽马他们做的事情,我也想做一遍。”
秦堪说着眼中忽然浮起一种任何人都没见过的激昂之色:“你们眼里的‘天下’,和我眼里的‘天下’绝不是一回事,我胸中的天下要比你们大得多,岳父大人,刚才我说的这些你听不懂没关系,但只要记住,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上,这个球,才叫真正的天下!大明只不过是这个球的几十分之一而已,如今我们已经慢了一步,西方人开始探索整个天下了,我们也不能落后,我的志向,便是这个球!”
杜宏神情愈发茫然。
秦堪忽然觉得自己刚才的激昂很无谓,基本等于对牛弹琴。
很多年没干过这种蠢事了。
是啊,这个年代的人,学问人心里只有孔孟经义,摇头晃脑研究得昏昏噩噩,官员们心里只有争权夺利,为升官为捞银子不择手段,费尽心思,谁能知道天下有多大呢?
西方的皇帝和内阁们大肆鼓励提倡民间航海家们发现新陆地,征服新陆地的同时,煌煌大明至今却仍在奉行着太祖皇帝“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一边是日新月异的科技,一边是固步自封的狂妄,数百年过后,难道还要重复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的历史吗?
这是秦堪第一次说出自己的志向,这个志向显然很遥远,一个人完成不了,甚至一代人也完成不了,不过没关系,有了他这个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历史,一定会不一样。
杜宏踉踉跄跄走了,屋里的炕桌上只留了半杯残酒。
秦堪长叹了一声,一种不被了解的孤寂骤然袭上心头,此时此刻,总算体会到穿越者的孤独了。
执起手边的象牙玉筷,秦堪忽然轻轻敲起了杯碟,一边敲一边放声吟哦:“…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吟毕,秦堪苦笑着端过半杯残酒,仰头一口饮尽,酒已冷,心也冷。
这个世界,他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孤单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国事家事
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都是用来形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比喻。
夸父,愚公,精卫,世人总不吝给予他们极大的褒扬和敬意,然而深究起世人的内心,有几个不骂他们傻的?
秦堪似乎也当了一回愚公,而且这位愚公要移的山很不可理解,至少杜宏绝对无法理解。
秦堪知道自己面前有一座多高的山要移走。
大航海…开什么玩笑!如今权阉当道,边患重重,连大明这块江山都被折腾得有点危险了,谈何航海,谈何殖民地?别说航海了,只消他在朝堂上弱弱发出一句“开海禁”,估计都会被那些文官们骂得狗血淋头。
那些无法无天偷偷打造船只出海与日本,琉球,朝鲜交易的浙商闽商们,谁背后没有与朝中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海禁若开,这些大臣们吃什么?
现状太复杂了,时势太艰难了,秦堪的这些志向权当酒后胡言,能深深记在心里的,只有他自己。
刘瑾上了秦堪一回恶当,背了老大一个黑锅,最近忽然老实了。
他不能不老实,虽然满朝文武背地里叫他“立皇帝”,但大明江山仍是姓朱,而不是姓刘,杀了好几个言官已经将文官集团逼到接近爆发的边缘了,若真的激起众怒,刘公公也吃罪不起的,上次事件过后,内阁焦大学士,张彩和刘宇等人都认真劝过他,刘公公毕竟离纯爷们还有一个器官的遥远距离,实在没那个底气承担来自满朝纯爷们的怒火。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瑾低调地推行他的新政,顺便广收羽翼,再发点横财,对外廷的文官们也很少为难了,户部的钱粮,兵部的械饷,工部的民夫…一应收支呈上司礼监基本都盖印照准,甚少驳回刁难。
如今刘公公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豹房的建设上去了,内库既然不愁银子。刘瑾的工作效率也上来了,不断督促工部派遣官员画图纸,调民夫,一应工程需要的砖石泥瓦源源不断地朝皇城西苑太液池西南岸堆积。
刘瑾做人做事分得清轻重,他的轻重永远以朱厚照的重视程度为标准。豹房无疑是目前朱厚照最关注的一项工程,所以在豹房的修建上,刘瑾出工出力,可谓兢兢业业,勤恳的态度看在朱厚照眼里,于是龙颜大悦,前些日子无故贬谪杨廷和的少许不满。随着刘瑾认真的工作态度,朱厚照也终于彻底原谅了他。
不得不说,刘公公虽不是个低调的人,一旦低调起来简直不是人…是圣人。此时的刘瑾这才多少有了几分大明内相的作派。
秦堪真希望刘瑾能够永远这样低调下去。好好当他的大明内相,以三宝太监,萧敬公公为偶像,为大明王朝事业添砖加瓦。如此,偶尔干点丧尽天良的事也不是不可以原谅的。毕竟在一个有挖过别人家祖坟的前科的人眼里,大家的道德水平相差并不太远。
刘公公老实了,秦堪自然也不会找他的麻烦,侯爷其实很忙,没无聊到那个份上。
岳父跟秦堪聊国事,岳母又找他聊家事。
家事的具体内容是关于杜嫣的,二老刚来时见侯府里徒然多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金柳,嘴上虽没说什么,脸色却很不好看。
后来杜嫣红着脸说了实情,一则秦堪与金柳相识本在她之前,二则…成亲两年了,杜嫣肚里仍不见动静,秦家就秦堪这一支飘摇的香火,说来杜嫣身为秦家主母,暗恨自己肚皮不争气的同时,委实也为秦家着急了,再说金柳自进府以来处处低眉顺目,乖巧体贴之极,也颇得杜嫣喜爱,既然妾室识本分,能拿捏在手里,杜嫣还是乐意让她进门的,于是一场家庭风波这才消弭于无形。
女儿都接受了,岳父岳母自然不好再多说,况且女婿人不错,女儿肚皮没有动静他也没有提出譬如两年无子包退包换之类的混帐要求,善莫大焉。
杜宏二老进府之后,杜嫣在内院给他们专门安排了一个大院落,遣了十余名丫鬟和杂役过去服侍他们,侯府无论衣食住行,但凡最好的东西,皆优先派送给二老,可谓无微不至。
近日杜宏升了左都御史,杜嫣与秦堪商量之后,已派人在京师城里打听,准备给二老买一个靠近皇城的四进大宅子,以后上朝或衙门当差也方便。
秦堪来到这个世界无父无母,不论对杜宏这位岳父瞧不瞧得顺眼,行动上还是将二老当成了自己的亲父母来孝顺,教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女婿如此孝顺,岳母娘瞧女婿自然越来越有趣,于是隔三岔五找上门来跟他拉家常,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杜家女儿一旦泼出去恕不回收,不仅不退货,而且也不保修,绝无售后服务一说,你们夫妻还年轻,平日没事多耕耘,儿子迟早会有的,秦家的爵位也不怕没个承继…
今日杜王氏又来拉家常了,一进内堂便有些古怪地盯着秦堪看。
秦堪对这位岳母委实有点敬畏,不由苦笑着摸了摸脸,道:“岳母大人今日的目光好犀利,小婿被你盯得脸红了…”
杜王氏道:“适才听我家那老不死的胡言乱语,说女婿疯了…”
秦堪愕然:“岳父何出此言?岳母瞧小婿的样子像疯了么?”
“他说女婿你昨日与他小酌,畅诉生平之志,别人的志向不是升官发财便是治国平天下,总算靠点谱儿,而你的志向却是…征服一个球?”杜王氏目光愈发古怪。
秦堪忽然很想骂脏话,如果将来杜王氏出轨谋害亲夫,秦堪一定帮忙按住杜宏的手脚,让杜王氏尽情灌砒霜…
这个球叫地球啊老混蛋!你知道个球!
第三百八十三章谋划辽东
两代人的思想都能产生代沟,更别提秦堪和杜宏差着好几百年了。
见识这东西是环境的产物,换了几百年后,秦堪的见识跟所有人差不多,他知道的东西别人都知道,像秦堪这样的人,无非是一颗沙子融入了沙堆里,泯然于众人。但在这个见识相对落后的大明,秦堪的见识便突出来了,天下究竟有多大,这些只懂得关着门苦读孔孟经义的书呆子们哪里知道?
秦堪懒得跟他们解释关于球的志向,并且决定原谅杜宏这个没见识的老家伙。
岳母杜王氏今日找秦堪不拉家常,目前她最关心的便是杜嫣这个秦府大妇的地位问题,毕竟女儿是她这个当娘的生的,而秦堪的妾室是妾室她妈的生的。
一本泛黄的典籍啪地扔在秦堪的案头上,典籍没有封皮,也没有名字,看得出有不少年月了,整本书毛毛糙糙,非常破旧,这样的书一般适合用来垫桌脚。
秦堪茫然地看着杜王氏:“岳母大人…这是何物?”
“道家房中术。”杜王氏倒不忸怩,大大方方道。
秦堪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岳母大人,小婿和嫣儿只是没有孩子,小婿…可以的!”
杜王氏横了他一眼,道:“谁也没说你不可以呀,这本典籍是当年师祖张三丰留下的,正宗的道家修炼术,你和嫣儿照上面的法子修习,不出三五月,怀个一男半子不成问题,我大明自永乐以后罕有封爵者,而你竟被陛下赐封国侯,秦家兴旺指日可待。偌大的侯府没个子嗣继承那怎么行呢?”
秦堪摸了摸鼻子:“金柳肚里已…”
杜王氏呵呵一笑:“别指望她了,我这几日已仔细看过你家妾室的肚子,她怀的必是个女娃,承继不了爵位的,秦家第一个儿子还得着落在嫣儿身上。”
秦堪奇道:“你怎么知道金柳肚里…”
杜王氏瞪眼道:“男人上马管军下马治民,女人家的事你知道那么多干嘛?我难道还会骗你不成?”
虽说怀疑岳母很不礼貌,但秦堪总忍不住觉得她一定每天躲在房里偷偷画圈圈诅咒金柳生个女儿,而且很有可能杜宏也在一旁手执桃木剑画鬼符…
强自按捺自己的小人揣度之心,秦堪的注意力又放到面前分不清年代的破旧典籍上。
越破的东西越值钱。按这个逻辑来说,这本书大抵价值连城了,因为它实在破得无法形容。
可是…秦堪越看越觉得这本所谓的正宗道家房中术古籍就是那种地摊上十块钱一本的货色,廉价不说,拿到手上以后还得维护世界和平。这笔买卖怎么算怎么觉得被糊弄了。
秦堪现在也有这种感觉。
洞房有危险,练功须小心。
蹙眉盯着这本古籍,秦堪道:“岳母大人,不知您和岳父照书上的法子练过吗?”
“当然…”杜王氏脸一红,道:“…没练过。你岳父是个老顽固,死活不肯练。”
“难道岳母大人认为小婿很奔放?”
“总比你岳父好吧,试试又不会死。”
劈手夺过桌案上的古籍。秦堪匆忙往怀里一塞:“我先让家里养的狗试试…”
当种马也就罢了,居然还要他当实验型种马,练成神经病谁负责?
秦堪决定无视这本古籍,有机会把它卖给刘瑾。就说练了这东西能老树发嫩芽,枯木长新枝,不信刘瑾不买,就算最后真长出来了也没关系。只消向朱厚照一举报,再阉他一次便是了。
朱厚照和刘瑾的注意力已完全放到豹房的修建工程上。秦堪也去工程现场看了几次,工程端的非常庞大,工部目前已调用民夫万人,开始了地基工程,用时不用一年,京师太液池西南岸将会平地拔起一片雄伟的皇家建筑,这片建筑在历史上将留下浓重的一笔。
秦堪最近也忙里偷闲,没去北镇抚司应差,锦衣卫一应公函信书,皆由校尉送到侯府批示。
不过清闲得不够久,在家只休息了几日,北镇抚司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月前天津卫闹白莲教,教徒纠集民众冲击天津卫官府,被贬到天津当千户的原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奉命严查,结果查了半月没查出名堂,反而深夜被刺,锦衣卫飞马禀报,牟斌被刺伤口在小腹,是江湖人士用一种名叫“吹箭”的东西射出,箭矢虽小,但在这个外科并不发达的明朝,小小箭矢完全射入了小腹里无法取出,伤势严重之极。
秦堪颇为愤怒,给天津卫去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训斥信,并且命身边最得力的心腹丁顺亲自赴天津,将这伙无法无天的邪教剿了。
丁顺顶着秦堪的怒火,领着数百名锦衣卫匆匆忙忙离京。
秦府内院里,秦堪眉头紧锁,使劲按揉着眉心,家事国事,都是烦心事,感觉自己像陀螺,不停的转,不停的处理着危机,处理得多了,心里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深深的厌倦。
一双手轻轻按上秦堪的双肩,非常笨拙地用力帮他按揉着,力道很大,秦堪没回头便知道这绝非家里人的手法,杜嫣给他推拿时认穴奇准,力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令人舒服得想睡觉。金柳的力道偏轻,如同杨柳拂过水面,手法与其说是按摩,还不如说是,而怜月怜星…不可能是她们,她们通常都是四手齐上。
秦堪痛得直咧嘴,忍不住薄怒地回过头,想看看是哪个不知死活的下人丫鬟敢如此不敬。
扭过头,愠怒的眼神忽然一怔。
塔娜咬着下唇。用她那双略显粗糙的手一板一眼给他按揉着双肩,神情认真得仿佛在草原上用刀子给牛羊剥皮…
“停!住手!”秦堪急忙道:“想弄死我给我来个痛快的。”
塔娜停了手,一脸委屈:“你家夫人也是这么给你按的,为何我不能?”
“因为你不是我夫人,而且手法也很不对,好像在我身上找地方捅刀子的感觉。”秦堪的回答很不留情面。
对于塔娜,秦堪有着另一种相处方法,那就是直爽,蒙古人喜欢直来直去。一切客气话在他们眼里都是虚伪。
所以秦堪不打算跟塔娜客气。
塔娜只好放下手,垂头时不易察觉地撇了撇嘴。
秦堪好整以暇地瞧着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有什么事直说吧。”
塔娜脸上稍微高兴了一些,道:“我要你在侯府后院开一片草场。我注意看了,侯府厢房后面有好大一片土地荒芜着,撒点草籽下去,明年开春我便可以骑着马驰骋了。”
真是个荒唐却又令人心疼的建议。
秦堪定定注视她许久,缓缓道:“塔娜,你想念草原么?”
塔娜抿了抿唇,却飞快点点头。然后摇头,眼中的哀伤之色一闪而逝。
秦堪明白她的意思,他和她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若说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并不算完全没有,只是二人心里都对这种政治联姻感到排斥,于是他和她索性连那一点点情愫也排斥出去了。
手指无意识地在桌几上敲了几下,秦堪嘴角忽然露出几丝笑容。
“塔娜。我让你回草原怎样?”
塔娜飞快摇头:“我不能回去。”
秦堪笑道:“名义上来说,你已是我的妾室了。你从草原进京是以朵颜卫使节兼我秦堪的妾室的名义来的,进了侯爷已算是我秦堪的人了,所以我这次派你回草原,你便以大明的使节兼花当女儿的身份回去。”
“回去做什么?”
“通婚!”秦堪从嘴里迸出两个字。
塔娜惊讶地睁大了眼:“和谁通婚?”
“汉族和蒙古族通婚。”
“不懂。”
“简单的说,我过几日会提出朝议,允许辽东边境城镇百姓与朵颜三卫牧民之间男女通婚。”
塔娜想了想,疑惑道:“你…到底打着什么主意?通婚对你们汉人有何好处?”
秦堪笑道:“不仅对汉人有好处,对你们朵颜也有好处。如今朵颜部不是与我大明结盟了吗?既然结盟就必须互通有无,‘互通有无’四字,并不仅仅只指稻米盐巴茶叶瓷器这些物质,人口也可以互通有无的,我就不信你们朵颜部的每个牧民人人都能娶到老婆,人人都能把女儿嫁出去,不论任何地方,任何国度,男女过剩的情况总是存在的,大明辽东诸边镇的城乡农户也不例外…”
塔娜毕竟不蠢,稍微一想,便忽然大怒:“你…好恶毒的心思!我朵颜部若与汉人通婚,以后血统怎么算?他们生下来的孩子到底算汉人还是算蒙古人?再说,你说通婚便通婚,你们边镇的汉人农户愿意么?”
秦堪笑道:“辽东如今正大力发展马政,然而每年向朝廷缴纳六匹成年马对农户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若朝廷推行新政,对辽东诸边镇发下布告,许诺每户若能娶朵颜部落妻子一位或嫁给朵颜部落男子为妻一位,则每年免去两匹应缴马匹,并适当给予别的减免税赋政策,你觉得辽东边镇的汉人们会不会愿意呢?至于到底算汉人还是蒙古人的问题…”
秦堪直视着他,缓缓道:“我与你父亲花当当初在草原上指天盟誓,各自向神灵发誓从此互不侵犯,大明与朵颜部亲若一家,往后大明的历代皇帝和朵颜的历代可汗皆遵此誓,违者神明不佑,天共殛之。塔娜,既已亲若一家,血统是汉人还是蒙古人,有那么重要吗?还是说,你父亲花当与我的盟誓只权宜之策,将来说撕毁便撕毁?”
塔娜眼中泛上几分惊慌,急忙摇头道:“不,大明开放互市,朵颜的牧民们有吃有喝有穿,额直革并无半分别的心思…”
秦堪接道:“那不就得了,我提议的汉蒙通婚也完全是一番善意,大明帝国是泱泱上邦,大明的子民并不比朵颜部的牧民低贱,况且这种通婚只是平民之间,并未限制你们朵颜贵族的婚姻,秉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塔娜,男女情爱本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你为何要在里面掺杂许多世俗的桎梏来阻止这种发自内心的情爱呢?”
顿了顿,秦堪继续道:“再说,纵然我不提出这个建议,如今大明已向朵颜部完全开放了三个互市,朵颜部和我大明边镇子民产生交集已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你父亲若强行阻止,失去的只会是部落牧民的人心,这对你父亲的统治地位很不利,只有顺应时势的统治者,才能保住万年久安的王位,世代不衰不竭。”
塔娜的俏脸渐渐涨得通红,她总觉得秦堪这番话是歪理,却也不知道歪在哪里,论口才,十个塔娜也比不了一个秦堪,嘴拙的她顿时急得跺脚,模样可爱之极。
“我…我不知道,但我额直革肯定不会答应的!你,你这狗官一定有诡计!”
秦堪笑眯眯道:“答不答应,总得试试才知道,塔娜,带着秦堪的妾室以及花当的女儿这两个身份回草原吧,我会派人护送你回去,出关后你先到辽阳,辽阳叶副总兵再亲自护送你去朵颜栖居之地,把我今天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你的父亲,事情只是个轮廓,我和你父亲有一辈子的时间来勾画出这个轮廓里的血肉,让它逐渐完善,成为可行之策。”
塔娜怒道:“说来说去,通婚的好处都是你们明廷的,我朵颜部有何好处?”
“肯定有好处,回去告诉花当,就说明廷承诺永远以花当一脉为朵颜正统,并愿意全力维护花当及其后人对朵颜的统治地位,而且我会禀明朝廷,在辽阳城不足百里之地新建一座城,名为朵颜城,你父亲不仅坐拥广袤的牧场和部落牧民,而且还会成为朵颜城的城主,城内一应治军管民的衙门和民居全由明廷帮你们修建,所有的官吏也由花当来任命,明廷绝不插手和委派。”
调皮地朝塔娜眨眨眼,秦堪又开始坏笑了:“喜欢吃大明的稻米大麦蔬菜吗?是不是嫌互市那些商人太黑心,把稻米大麦卖成了天价?没关系,明廷给你们提供麦种和菜种,而且会派官员赴朵颜城教你们牧民开荒种地,全部免费…”
第三百八十四章下诏罪己(上)
如果没有任何条件的话,秦堪提出的建议还是很诱人的。
世代保证花当及其后人对朵颜的统治地位,白给朵颜建一座城,免费给朵颜牧民提供粮种菜种,并派官员免费教他们开荒种地…
诸多好处,关键词全部都是“免费”,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活雷锋的味道,泱泱上邦的姿态摆得十足,换了任何一个人听了都会怦然心动,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并且答应得感恩戴德,痛哭流涕…
可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完不给钱就得留下刷盘子,朵颜部若想得到这些东西也必须付出代价。
代价很简单,汉蒙通婚而已,听起来好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以后完全可以载入趣闻轶史,流传后世。
然而当事人很明显不这么认为。
今年大明户部统计天下人丁,朵颜三卫大大小小的部落加起来共计六千余户,散布在辽阳以北的草原大漠各处,六千余户说起来真不多,由于朵颜这些年来本就贫困,各个部落里的男光棍女光棍肯定也不少,如若与辽东各边镇的汉人通婚或许能解决不少问题,然而这里面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陷阱。
汉人与朵颜部的蒙古人通婚之后,生下来的后代怎么算血统?是算汉人还是蒙古人?十几户上百户可以忽略,可是上千户甚至几千户呢?长此以往,朵颜部的每户牧民或多或少都带着汉族的血统,这朵颜部还算蒙古人吗?这年代讲究的就是血统,以后朵颜部汉不汉,蒙不蒙的,说得不好听就是个杂种部落,拿起刀枪跟谁打仗都犯心虚,想叩边大明,想抢掠边镇,想杀人放火…几千户流着汉人血脉的朵颜战士谁肯干?
更毒的是。大明还给他们筑城,教他们开荒种地,游牧民族被同化成了农耕民族,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日子平静了,肚子喂饱了,谁还肯拿起刀剑跟别人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