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老者暴怒如狂,奈何寡不敌众,数十招过去,腿上中了一刀,跌倒在地。弘王冷笑一声,“此人意图闯宫行刺,来啊,就地正法!”

数名羽林军提起手中刀剑,便欲砍下,忽听一声怒喝,“慢着!”伴着这声怒喝,一道蓝色身影电射而至,手中长剑幻出数十道寒光,呛啷连声,将羽林军手中刀剑一一拦下。

羽林军见来者武功更胜这白发老者,竟有些微的胆怯,有个别人认得来者,惊呼道:“薛阁主!”

一听来者竟是名满天下的天清阁阁主,围观人群更加激动了,后面的纷纷往前面涌,一时间,玄贞门外乱成了一锅粥。

弘王隐觉不妙,冷声道:“薛阁主,莫非你也想擅闯皇宫不成?!”

薛蘅转身,还剑入鞘,平静地看向弘王,缓缓道:“弘王爷,元宗皇帝曾有圣旨,鱼符在身者,面圣领旨无需下跪、有罪也不下狱。请您先下令,放开谢老夫人。”

弘王犹豫片刻,冷哼一声,挥了挥手,羽林军将太奶奶推至薛蘅身边。

薛蘅忙扶住太奶奶,关切问道:“谢老夫人,您没事吧?”

一个月来,虽然被软禁,又日夜担心着谢朗,但太奶奶始终是谢府最镇静的一个。可这刻见到薛蘅,她再也控制不住,老泪纵横,紧攥着薛蘅的手臂,颤声道:“阿蘅,明远他、他已经到刑部投案了!”

薛蘅一行甫入涑阳城门,便见大街上的人纷纷往北面皇宫方向跑,还有不少人叫着“谢老太君闯宫了!”薛蘅一听便急忙赶往玄贞门,看到单风与羽林军激斗。她一看便知谢朗的枪法乃他所授,自然出手相救。这刻听到谢朗还活着,她悬了大半个月的心一下子落了地,双足竟忽觉有些虚软无力。

她轻拍着太□手背,片刻后,才出言低声劝慰,“谢老夫人,您放心,明远会没事的。”

她又抬头望向弘王,“弘王爷,天清阁阁主薛蘅,求见陛下。”

弘王一笑,“薛阁主,父皇早有口谕,不接见任何外臣,有事都由本王转奏。薛阁主有事请说,没事的话,就请回吧。”

薛蘅转身扶起单风,点上他左腿穴道,血流渐止。单风呵呵大笑,“你就是季兰那丫头的女儿?”

薛蘅不及回话,哑叔负着薛忱,分开人群冲进来,他忽然“啊啊”大叫,放下薛忱,扑向单风。

单风听到风声,欲待闪开,哑叔“啊啊”连声。单风听得一阵,嘴角抽动,继而哈哈大笑,一把将哑叔抱住。

薛蘅“啊”了一声,道:“您是‘朔北铁枪’单老前辈!”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听到‘朔北铁枪’四个字啊。”单风感喟万分。

弘王也不欲将动静闹得太大,免得惊动了景安帝。他使了个眼色,方直会意,上前喝道:“此处乃玄贞门,闲杂人等统统退开!”

薛蘅抬头望向弘王,弘王脸上犹自带着一贯示人的温和笑意,但他双眸之中的冷酷与得意之色,却遮掩不住。

薛蘅想了想,向单风道:“单老前辈,您还能不能动?”

“小丫头太小看我单风了啊。难道你娘没对你说过?当年我只剩一口气,也能横扫朔北五虎!”

“那就好。”薛蘅附到单风耳边,用极低的声音说了一句话,再大声道:“单老前辈,劳您现在就去德郡王府,将这句话转告给德郡王,请他老人家到玄贞门来一趟。”

弘王面色微变。景安帝得以继承兄长之位,德郡王功不可没,景安帝对这位叔父十分尊重,特旨允他任何时候都可直入宫禁,无需奏闻。

薛蘅究竟说了句什么话?能在这种形势下,请得动德郡王?

薛蘅目送单风远去,转过身扶住太奶奶。太奶奶不停轻拍着她的手背,二人目光交触,没有说话,又同时转头,毫无惧色地与弘王对望。

玄贞门前,上万人有一刹那的鸦雀无声,继而象煮沸的粥一样,“嗡”地一声议论开来。

六十、对质

内廷显然并没有被玄贞门的风波惊扰到,到处寂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由珠帘望进去,殿内的兽炉中,烟雾袅袅娜娜溢出,令整个内殿看上去氤氲飘缈。

内侍象猫儿一样轻步出来,在太奶奶和薛蘅面前躬下腰去,尖细的声音压得低低:“陛下有旨,宣二品诰命谢崔氏、天清阁阁主薛蘅觐见。”

又有小内侍打起珠帘,将二人引至御案前,为太奶奶搬来椅子。薛蘅扶着太奶奶在椅中坐下,二人同时望向早已坐在一旁的德郡王,点头致谢。

德郡王端着茶蛊,细细地端详着薛蘅,却没有说话。

弘王随后进来,负手立于一旁,嘴角上挂着一个有淡淡讽刺意味的微笑。

屏风后,有人在低咳,薛蘅不由用心凝听。

半透明的屏风上,影影绰绰地映出两个人影。其中一位,似是妃子装扮,正为另一个身形高瘦的人披上外袍,这人显然是景安帝。只是不知这位妃子,是贵淑贤德四妃中的哪一位。

“明知陛下龙体微恙,还闹这么大动静,真是…”那妃子压低声音,忿忿地说了句。

景安帝抬了抬左手,止住她的话语。再过了一阵,他缓缓地从屏风后走出来,步履蹒跚地走到御座前,双手撑着扶手慢慢坐下。

薛蘅跪地叩首,“臣薛蘅,叩见陛下!”

“罪妇谢崔氏,叩见陛下!”太奶奶拄着拐杖,俯下身去。

一瞥之间,薛蘅觉得景安帝消瘦了许多。景安帝的声音也显得有些虚弱,“老太君何出此言?薛先生请起。”

接着,他又用拉家常的语气向太奶奶说道:“朕看老太君身子十分康健,朕心甚慰。若是太皇太后还在世…”他喘了口气,没有说下去。

太奶奶等了一阵,才道:“罪妇叩谢陛下隆恩。罪妇教孙无方,致使其放荡游嬉、大胆妄为,未经允许就私自出京,有负当年太皇太后的殷殷期望,望陛下恕罪!但罪妇敢以性命及谢氏一族数百年的荣誉担保,谢朗绝非杀害御史之人。请陛下明察!”

景安帝眉头微皱,道:“老太君爱孙之心,朕能体谅。但谢朗一案,朕已命三司会审。如果谢朗是被冤枉的,朕自会还他一个公道。但若真是他做下的罪行,即使太皇太后在世,此事也只能依国法处置…”他一长串话说下来,明显有些吃力,停顿下来,细细喘气。

屏风后的妃子低声吩咐了几句,便有内监端着药汤出来。弘王急步上前接过药碗,满面恭谨之色地奉至景安帝面前。景安帝就着他的手喝过药,气喘才渐渐平息。

弘王转过身来,满面不悦之色,道:“谢老太君,国法不容私情。你为了这等小事,居然惊扰父皇。万一影响了父皇龙体康复,你担当得起吗?!”

“小事?!”太奶奶冷笑一声,瞪着弘王,大声道:“忠臣蒙冤下狱,真凶逍遥法外,陛下受奸人蒙蔽,这还是小事?!老身若再不上达天听,日后真相大白,又将置陛下于何种境地?!”

她苍老的声音震得殿外一只正在打盹的鹦鹉猛然惊醒,在铁架上拼命“扑愣”闪着翅膀。

弘王被太□气势震得愣了片刻,回过神后森然一笑,“蒙蔽?呵呵,老太君,恐怕你才是被蒙蔽的那个人,你看看你那宝贝重孙子做下的好事吧!”

他拿起御案上一本奏折,在手中晃了晃,道:“这是三司会审的案词。人证物证齐全,都证明谢朗因暗中策动神锐军哗变,被铁御史查出蛛丝马迹,他为毁灭罪证,暗下剧毒、杀人灭口!”

太奶奶今日正是收到柔嘉公主收买了禁军后,暗中派人传来的密信,说三司会审时,谢朗虽然不承认是他杀了铁御史,却对出京之后的行踪讳莫如深,对那一夜为何去找铁御史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无论怎么审问,他都只有几句话:神锐军“哗变”另有内情,他出京是为查清“哗变”真相,铁御史非他所杀,凶手另有其人。

反之,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所掌握的证据,对谢朗极其不利,三司已在谢朗拒不认罪的情况下,定了他“图谋不轨、策动神锐军哗变、谋害御史”之罪!

太奶奶今日拼着性命,持鱼符闯皇宫,早已抱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此时听弘王这么说,她双目圆睁,踏前一步,怒道:“神锐军哗变之时,谢朗尚在涑阳!哗变一事,与他何干?!”

“他既图谋不轨,暗中策划,自然表面上要撇清了。”

太奶奶将拐杖一顿,“荒唐!我谢家世代忠良,何曾出过一个乱臣贰子?!谢朗又蒙圣恩,得陛下将公主许配,他为何要图谋不轨?!神锐军区区三万人哗变,就能撼动我大殷根基?谢朗难道就不顾在涑阳的上千族人吗?!”

御座上的景安帝默默听着,露出思忖之色。

弘王看得分明,急急道:“那为何谢朗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他的清白?!”

“那说谢朗杀害御史,又有何证据?!”太奶奶寸步不让。

“铁思证言,铁御史被害时,正在与谢朗谈话。安南道县令、十府捕头证言,他们赶到时,铁御史已死,身边只有谢朗一人!”

薛蘅凝神听着,等弘王一停,马上问道:“可有人亲眼看见谢朗杀死铁御史?”

弘王一顿,“这个…”

“既然没有人亲眼看见铁御史是谢朗所杀,为何就说人是他杀的?铁泓与我谢家乃世交,谢朗为何要杀他?!杀人动机何在?!”太奶奶紧跟着大声逼问。

“铁御史死之前写的字笺,有‘神锐军、哗变、谢朗、裴无忌”等字!足以证明他查出了谢朗策动神锐军哗变,所以才被谢朗杀人灭口!”

太奶奶冷笑道:“那若是老身今日一命归西,死之前写下字笺,上有‘禁军、谋反、弘王’等字,就能证明是弘王爷策动了禁军谋反吗?!仅凭区区几个字,就能定杀人大罪,三司就是这般审案的吗?!”

弘王被逼问得有些狼狈,一时说不出话,殿内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屏风后的那位妃子似有些不安,从腰间取出丝帕,不停地按拭着嘴唇。

弘王憋了一阵,道:“如果人不是谢朗所杀,他当晚为何要逃?还伤了数名捕快!这不是做贼心虚又是什么?如果不是父皇圣明,将你谢府之人软禁,他还在畏罪潜逃!”

太奶奶仰头怒笑,将拐杖用力一顿,上前两步,猛地将左袖挽起。她的皮肤已经如松树皮一般粗糙,但手臂上一道陈年的疤痕如同一条巨大的蜈蚣,仍清晰可见。

“当年元宗皇帝入京承继大统,老身陪在宝贞皇后身侧。阉逆白峤行刺元宗,老身之公公谢璆谢澄德公拼死护住御驾。白峤继而刺向宝贞皇后,老身挡在宝贞皇后身前,连中三剑,这只是其中一个伤疤!”

她目光自殿内诸人面上一一掠过,傲然道:“三年征战,谢朗身上也留下无数这样的伤疤。我谢氏之子孙,个个可以为国家社稷百姓舍去性命,绝不是图谋不轨、畏罪潜逃之人!”

她这番话说得气势十足,有如波涛汹涌,令众人都仿若看到当年元宗入京时,谢氏满门舍命护驾、搏杀奸逆、浴血长街的情形。

弘王吞了口唾沫,无言以答。

太奶奶看了薛蘅一眼,又转向景安帝,躬身道:“陛下,谢朗一案疑点甚多,后面必有隐情,三司显然受人影响,匆匆结案、仓促定罪。老身恳请陛下,另行委派不牵涉朝廷政局的中立之人来查案,以免忠良蒙冤、小人得道!”

景安帝正要说话,殿外忽然一阵骚乱。柔嘉公主挣脱内侍的阻拦,冲进殿来。她扑到景安帝身前,跪在地上,紧紧揪住他的龙袍,哭泣道:“父皇!明远哥哥是被人冤枉的!求父皇明察!”

薛蘅一怔,只见柔嘉比上次见面时消瘦了许多,瓜子般的脸庞上,泪水汪汪的大眼睛深深地凹陷下去。

她心中一酸,低下头,不敢再看柔嘉的伤心模样。

景安帝被柔嘉一番摇晃,话都说不出来,连咳数声。弘王走过去扳开柔嘉的手,轻拍着景安帝的背,又看向柔嘉,责备道:“父皇接见臣子,你来凑什么热闹?谢朗犯下滔天罪行,父皇已褫夺了他的驸马身份,自会给你另寻一位如意郎君,你怎么这么不知自重?!”

柔嘉跪坐在地上,仰望着弘王,满面泪痕,泣道:“父皇既已将我许配给了明远哥哥,那我就生是他谢家之人,死是他谢家之鬼!我的驸马遭人陷害,我岂能袖手旁观?!我又哪里不自重了?他、他若死了,我便也随他而去…”

“不知羞耻!”弘王眉头一皱。他还待再说,景安帝举起了右手,他便只得收住话语,退开几步。

景安帝看着嘤嘤哭泣的柔嘉,沉吟片刻,再望向一直坐在一边一言不发的德郡王,和声道:“四叔,您有什么看法?”

德郡王慢悠悠地饮了口茶,方才开口道:“谢朗是不是清白的,臣不便断言。但他是曾经立过战功的大将军,若要明正典刑,总得卷宗不留任何疑点才是。”

“嗯,四叔言之有理。”景安帝微微点头,道:“只是三司会审,谢朗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他的清白啊。”

德郡王瞥了薛蘅一眼,道:“老太君的建议也有道理。既然三司会审已审不出什么来,不如另行委派不牵涉朝廷政局的中立之人来查案,比如——薛阁主。”

薛蘅忙踏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微臣愿意彻查神锐军哗变、铁御史被害一案,绝不让真凶逍遥法外!”

弘王连忙道:“不可!谢峻乃天清阁弟子,薛阁主也未必不偏私…”

德郡王忽然清了清嗓子。景安帝犹豫片刻,缓缓道:“将老太君送回谢府,薛先生留下。其余人等,统统退下。”

德郡王亲自上前扶起太奶奶,和颜悦色道:“老太君,先回吧,陛下自有圣断。”

太奶奶还欲开口,薛蘅上前扶住她,在她手臂上重重地按了一下。太奶奶看着她沉静的面容,张了张嘴,终什么也没有说,在德郡王的搀扶下,出了殿门。

弘王盯了薛蘅一眼,万分不甘地退出大殿。柔嘉则满面央求之色,薛蘅看着她,微微点了点头,她这才低声抽泣着离去。

细碎的脚步声响起。薛蘅忙低下头,退后几步。屏风后走出来的妃子在她身前顿了一下脚步,冷哼一声,领着内侍和宫女们出了殿门。

那宫裙如流云般拂动,裙边上绣着三只朱红色的凤凰。

朱红色、三只凤凰。一切都昭示着,她就是弘王的生母——俞贵妃。

作者有话要说:太奶奶当年也是一代风流人物啊。

下章两只见面。

六一、相逢犹恐在梦中

看着太奶奶在单风和禁军的簇拥下离去,德郡王转身望向薛忱,上下打量了他几眼,闲闲道:“薛二公子,薛神医?”

薛忱在哑叔背上微微点头,“不敢,郡王过奖。”

德郡王却不再说,站在玄贞门前,负起双手,望向因为浓云密布而逐渐晦暗的天空。薛忱也没有开口,只在一边静静地坐着。玄贞门前的围观百姓见已经没有什么热闹可看,逐渐散去。

空中飘下瑟瑟寒雨之时,薛蘅才匆匆出了玄贞门。她看了薛忱一眼,走到德郡王面前,低声道:“陛下有旨,命薛蘅和二哥薛忱往枫泉谷一行,请郡王带路。”

德郡王看了哑叔和小坎小离一眼,薛蘅忙压低声音道:“施针用药,需他们相助。”

德郡王缓缓地点了点头,便有内侍拉过几匹御马,几人上马,疾驰而去。

待几骑都去远了,弘王缓缓从宫门后踱出来。玄贞门石柱的阴影投在他脸上,让他紧抿着的嘴角显得十分阴郁。

薛蘅是第二次来到枫泉谷,当看到从谷内迎出来的人是吕青时,也未感到惊讶,只向他微微点了点头。

吕青面上仍是那似笑非笑的神情,他向薛蘅点头致意,再替德郡王挽住座骑。德郡王下马,回身笑道:“薛阁主,薛神医,请。”

薛蘅上次在谢朗的陪同下夜探枫泉谷,当时只觉山谷幽深僻静、庄园神秘飘缈。这日看得分明,这庄子是根据地形依五行八卦所建,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大有祖师爷青云先生之风,她心中一动,明白了为何世子要移来此处静养。

此时已近黄昏,雨虽收了,却愈觉寒冷。但当五人随着德郡王走过狭长的石板道,眼前豁然开朗时,便顿觉浑身一热,但见白雾缭绕、热气蒸腾,显然这是一处温泉。

温泉四周都用汉白玉砌了围栏,沿着围栏种了许多奇花异草,葳蕤芳洁。有的开着小小的白色花朵,有的结着朱红色的小果子。薛忱拍了拍哑叔的肩,哑叔负着他一路细看,看罢,薛忱抬头微笑,“药都齐了。”

德郡王挥了挥手,温泉四周的侍从都急急离去,只剩温泉边亭子里的锦榻上,还躺着一个骨瘦如柴、双目紧闭的年轻人。

德郡王慢慢走入亭子,低头看着那个年轻人,面上露出伤感之色,许久才叹了一声,道:“纵是天之骄子,纵是集四海之力,也救不了我的展儿!”说到最后,他已声音哽咽,忽然又转过身,向着薛蘅与薛忱长长一揖。

薛蘅连忙将他扶住,道:“郡王,我们自当尽力!只是不一定…”

德郡王见她露出为难之色,急问道:“你不是说能救展儿一命吗?难道都是骗本王的不成?你们并没有炼出琅玕华丹?”

“不不不。”薛忱忙插话道:“琅玕华丹是初步炼成了。只是,《内心医经》中虽然记载,此病以此处的各种药材,用琅玕华丹为引,再加以针法便能治愈。王爷虽已差不多把药材都找全了,但用药的顺序如何,书中却未提及。所以,一切都只得试一试。三妹是恐世子的身体受不住,所以…”

“不妨。”德郡王缓缓道:“若你们再不来,展儿他…”他下了决心般一甩手,转过身去,“你们就死马当成活马医吧!”

“怎么样?”

见薛蘅从枫泉馆脚步蹒跚地出来,已等候了三日三夜的德郡王将茶盏一丢,迎了上去。

薛蘅三日不曾阖眼,这刻疲倦至极,低声道:“世子他…”

德郡王见她的脸苍白憔悴得可怕,实在说不出话,便也不再问,直接冲了进去。哑叔背着已沉沉睡去的薛忱出来,将他放在椅中,满面不悦之色,冲着薛蘅“啊啊”连声,双手不停比划。

薛蘅见左右无人,提起最后一口真气,虚弱地说道:“哑叔,我们只是辛苦一下,没事的。可若不这样做,只怕天清阁都要保不住了。”

哑叔顿时不再比划,怏怏不乐地坐回薛忱身边,满面担忧之色地看着他。

薛蘅再也支撑不住,靠着椅子咳嗽几声,喉中腥甜,眼前一阵黑晕。

“蘅姐!”

那双炽热的眼眸越发清晰。

她慢慢地伸出手去,仿佛想触摸那张面容,可手伸到半途便无力地滑落,陷入无边无际的沉睡之中。

再恢复意识时,双眼还未睁开,薛蘅便闻到了浓浓的天竺葵香。耳边也依稀听到德郡王与薛忱的对话。

“薛阁主何时能够醒来?”

“唉,三妹这几个月为了炼制琅玕华丹耗尽了心血,她内伤未曾痊愈,又这般劳心劳力…若再不静心调养,只怕…”

“真是有劳薛阁主和薛神医了。”德郡王的声音饱含忧切。过了一会,他又犹豫着问道:“仰仗二位先生,展儿已经醒来,也能够在别人的搀扶下坐起来。可为何…”

“这三日,我们已将所有用药的顺序都试了一遍,世子有了起色,说明最后定下来的用药顺序没错,我们觉得问题还是出在琅玕华丹上。毕竟时间紧迫,炼出来的丹药,与书中记载的成色还是有一点差别。这段时间,世子仍然按这次的方法用药,病情不会恶化的。我和三妹继续炼药,只要能炼出书上所写‘其色赤红,如流火当空’的琅玕华丹,想来世子便可康复如初。”

德郡王大喜,“如此,便有劳薛阁主和薛神医了!”他又颤声道:“本王即刻去禀报陛下!”

薛蘅听着,心头一松,又在天竺葵的清香中沉沉睡去。

“二哥,我睡了多久?”醒来时只见窗外大亮,薛蘅忙撑起身子。

薛忱看着她,半晌才硬梆梆说道:“两天。”

薛蘅一惊,低头间见衣襟上一缕已转为暗红的血迹,再想起昏迷前那抹腥甜,于心底暗暗叹了口气。

薛忱正不知如何开口,德郡王已大步进来,脸上满是笑意,和声道:“天清阁阁主薛蘅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命天清阁阁主薛蘅为御派特使,彻查渔州兵乱、御史台大夫铁泓遇害一案,所经州府悉力配合,不得有误。但薛蘅需于两个月内查清真相、回京复命,否则谢朗仍由三司会审结案定罪。钦此!”

“两个月?”薛蘅猛然抬头。

德郡王面上带着和蔼的微笑,“薛阁主,陛下已经给了你足够的时间了,接旨吧。”

薛蘅只得叩下头去,“臣薛蘅接旨!谢陛下隆恩!”

待她站起,德郡王拈须笑道:“陛下知道炼丹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那么薛神医是一定要与薛阁主一起北上查案的。薛神医行动不便,两个药童又得留下继续为展儿煎药,陛下怕人照顾不周,特拨仆射堂吕青协同北上,助二位一臂之力。陛下还给了薛先生一块令牌,紧急时可以出示,请沿途州府协助。”

薛蘅双手接过小小的碧玉牌子,沉默片刻,轻声道:“郡王,查案一事,我想先去天牢,提审谢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