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留在家中,照顾族人,打点家业,读书的子侄随我赴任燕京,一来在燕京读书,二来预备本届的会试。只要永乐籍的学子在会试中考好了,王道明弹劾我的事不攻自破。”
他好好地主持乡试,竟还被弹劾。
晋、豫、秦三省的学子如何能与永乐府比,可他们竟质疑他放手。
这些举人,皆是靠着真才实学硬考出来的。
加上恩科落榜的二十位举人,此届入京赴任的便有一百多人。
竟永乐府一处,就抵了十几个省,难怪旁人看不惯。
送信的官员回了驿馆,天一亮就去了陈家拜访。
这可是皇后的娘家,陛下对皇后的看重远胜一切。
陛下更是在朝堂上说自己惧内,前儿穿了双新鞋,还夸皇后的女红出色,皇后做了几样点心,他还赏给左相等人品尝。
因着这儿,燕京多有皇后的贤名传出。
陈家、莫家、袁家皆很热闹,自家子侄出息,张灯结彩,永乐府大街两侧,店铺林立,酒旗招展,空气里有茶香、酒香味儿。
天一亮,就能听到孩童的读书声,即便幽深小巷亦有朗朗读书声。
妇人们喝儿起床读书。
陈府,大门外有一对一人多高的石狮,门外种了几棵松柏,树干修得笔直,只上头有一团树桠,就像两面绿色的旗帜。
侍从走近大门,叩开大门,只露出一个门丁清秀的小脸,侍从揖手道:“吏部官员周兴特来拜访贵府老夫人!”
门丁看了看马背上的人,当即道:“大人请稍候,小的这便去禀报。”
莫氏刚起床,陈葳的几个儿女离开后,她很不习惯,将二姑娘唤到身边作伴,偏二姑娘还不乐意,又推了庶出的三姑娘来。
三姑娘乐意了,只一味的奉迎讨好,颇让莫氏瞧不上,用了好些日子,才将三姑娘身上那股子奴婢气给改掉了。
第九百八十三章 燕京来人
三姑娘乐意了,只一味的奉迎讨好,颇让莫氏瞧不上,用了好些日子,才将三姑娘身上那股子奴婢气给改掉了。
这会子,三姑娘正指挥着侍女给莫氏预备热水。
莫松大娘进了瑞华堂,“禀老夫人,燕京来人了,自称是吏部官员,姓周,要拜会老夫人。”
莫氏凝了片刻,是陈葳带来的消息,还是女儿的,“去把大公子唤来!”
莫松大娘道:“不…不请大老爷。”
入乡随俗,以前是称郎主,而今随了北燕的规矩,都称老太爷、老爷、爷、少爷了。
莫氏道:“那个迂腐书呆,请了他来,他还不得把人给得罪了。叫阿阔就行,莫让大老爷出面。”
对于长子那性子,莫氏也是无语了。
只要不捣乱就行。
陈阔要来,陈阅听说来了燕京的客人,也跟着出来见礼。
周兴打量着陈府,府邸的建造颇有底蕴,前朝的颖川陈氏嫡支,如今是永乐府陈氏,皇后娘娘的娘家,也是当朝权贵。
而今,陈氏一门两爵,成了北燕真正的名门世家,加上前朝的底蕴在,这个以武征战立功的名门又有书香底蕴,非寻常门第可比。
两个侍女恭敬地奉了茶点。
莫氏道:“大人在吏部为官?”
“回老夫人话,下官是吏部做七品主簿一职。”
“大人年轻有为,委实不易。”
周兴笑道:“下官亦是永乐府人,只不是府城人氏,是颖川县人氏。”
永乐邑改制成直隶府后,邻近数县也归入永乐府所辖,建府城于永乐县。
莫氏点了点头,“哦”了一声,“大人从燕京来,皇后娘娘可好?”
“娘娘凤体安康,一切皆好。”
莫氏想到陈蘅,这一去有几年没见着了。
她很想女儿。
莫氏又问:“陈葳夫妇可回燕京了?”
“已回燕京,陈将军封了卫国公,袁将军封了穆南候,一门两爵位,最是风光。”
莫氏笑了笑,面上露出欣慰地表情。
周兴揖手道:“下官回了永乐府,就想问问老夫人,要不要下官帮忙捎带什么东西?”
莫氏心下一怔,“这捎带的可多了,前儿阿阔兄弟出门,在森林里打了几张上等的狐狸皮,我让人削制好了,托大人带给皇后,就说是给嫡皇子做皮袄、皮帽的。
秋天时,我娘家的侄儿九郎走了趟江南,得了好些江南的东西,送了我们府一些,我都给皇后攒着。她待字闺中时,就爱这些精细玩应儿,劳大人也给带着。”
陈阔揖手道:“祖母,我着人装箱罢!”
莫氏道:“让莫松大娘去,她比你心细,你派几个小子帮衬。”她又道:“你去莫家问问,看你舅公要不要捎东西。”
周兴来问,原就有想与皇后搭话的意思。
朝中有人好做官。
他虽是永乐府人,但因为不府城、府县人氏,与其他人的关系不远不近。
皇后是永乐府学子有恩惠,学子们亦感激皇后。
榜眼御史最是个难缠的,他弹劾过平王、定王,可从未说过皇后半句不是,任他一张嘴似刀子,这几年也是平安无事。
大家都说,是皇后在背后庇护着他。
无论是真假,至少说明一件事,皇后成了整个永乐府学子的大靠山。
不多时,莫三舅带着莫九郎就到了。
身后的随从抬了好几口大箱子。
周兴不能说不,是他自己来问捎不捎东西,总不能嫌皇后娘家捎的东西太多。
寒喧了几句,陈、莫两家赠了周兴礼物,周兴又雇了一辆大马车,将数口大箱子放到车上,领着随从离开永乐府。
他离开,陈薇带着侍女、仆妇正回来。
一着地,就问道:“那人是谁?”
门丁道:“是二姑太太回来了。”停了片刻,方答道:“从吏部过来的官员,颖川县人氏,说是来给钱知府送升迁文书的,随道来我们府问问,有没有捎给皇后娘娘的东西,这不老夫人与莫老太爷拾掇一大车的东西让他带去了。”
陈薇急道:“给长姐捎东西,怎的不告诉我,难不成我苏家就备不出礼物来?”
“老夫人要陪客人说话,又要问二老爷、皇后娘娘的近况,这一时间将二姑太太给忘了也是有的。”
老夫人忘了,她亲娘怎么能忘。
陈薇心下有些不快,径直去了瑞华堂。
莫三舅正与莫氏在说话。
李姨娘坐在莫氏身后,如同一个隐形人,只听不语。因着陈薇嫁的婆家好,李姨娘穿戴也甚是体面,有时候还帮莫氏带孙儿孙女。
陈薇进了花厅,福身道:“见过母亲、三舅父!”又与生母行了个半礼。
莫老夫人道:“听说冬月时,你们苏家就送了节礼入京,我就没传话问你。”
陈薇愕然道:“苏家给长姐的节礼也送过了?我怎没听说。”
李姨娘斥道:“素日还说,你在帮你婆母打点苏府上下,难不成这事还有假。冬月时,可是浩浩荡荡送了好几辆马车的东西出城。”
送了东西出城,可未必就是有她家亲戚的份儿。
弄不好,就是翁爹送去给大伯兄打点仕途的。
为了做官,翁爹已经魔障了,大笔大笔的银子往外头撒,自家织出的上等锦缎,她没得一身,就全给他送人了。
陈薇道:“不是送给长姐的节礼,是送给大伯兄的,前儿家里还说,待翻了年节,织造坊出的精致锦缎由我带着去探望长姐,若真送了长姐的礼,哪有让我再送一次的道理。”
莫氏心头警惕,苏坊主算得门清,从不做亏本的买卖,备礼让陈薇去见陈蘅,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早前苏坊主为嫡次子求娶陈薇,只当是好的,后来在一旁瞧得久了,才看明白苏坊主就是个老人精。嫡次子苏绩虽谋了小吏一职,实则资质平平,性子也是唯唯诺诺,不如嫡长子有才干、有主见、学识。要不是早前在永乐府谋了个小吏,凭苏绩那点能力,入仕很难。
莫氏问道:“好好的,苏家让你去燕京作甚?”
陈薇觉得这是自家人,说了也没甚,“不就是为了世家的名头,我们陈家、莫家各占一个,而今袁家也有一个。翁爹急了,说苏家一定要成为世家,让我带了厚礼去找长姐说情。”
第九百八十四章 钱武升迁
“翁爹急了,说苏家一定要成为世家,让我带了厚礼去找长姐说情。”
莫氏心下越发不快,苏家这步棋走得真好,这是连皇后也给算计进去了,“你长姐是皇后,哪能插手户部、礼部定世家大族的事?”
“不是说皇帝姐夫惧内,长姐说东他就往东么?”
反正皇帝在朝堂上自己说的事,整个天下都在传,就算是皇帝也有惧内怕妻的时候,有时候做得不对,也被皇后拧耳朵训骂。
莫氏道;“陛下是心疼你长姐,哪里就是真的惧内,这种外头传的话你也信。”
陈薇傻笑了一下,“母亲,我这不是听来的闲话。”
“你也是苏家的嫡子媳妇,怎能听风是雨,苏家人多,小心被人说道。”
陈薇才不惧,她长姐是皇后,二兄又是国公,娘家强势,就算当年的嫁妆簿,但这也够她得意了。
她在娘家用了午食,未正时分才回苏家。
一进家门,就对苏绩道:“燕京来人了,听说钱知府要高升了,三月初一就要赴任。”
苏绩惊道:“真的?”
“送升迁文书的官员叫周兴,是颖川县人氏,离开府城时,特去我娘家拜访。母亲、三舅还备了好大一车礼物,请他给长姐带去。
我也想回家备些送去的,可不是想到冬月时家里刚送了几车去燕京,大伯兄的亲友是亲友,我长姐那儿定也有一份吧,就打消了念头…”
苏绩垂着头,他可不能告诉陈薇,说那几车礼物是为了给长兄打点仕途用的,更不能说是为了稳住内务府的缎绸皇商生意花销的。
陈薇早就猜到了,此刻道:“你不说话是什么意思?家里要送大伯兄的亲友,我长姐就不是苏家亲戚了?”
苏绩道:“许…许是送了的。”
陈薇当即拍了下胸口,“我也这样与周大人说,还让周大人问问长姐,我们家送的礼物欢不欢喜,若不欢喜,下次我就预备些她喜欢的。”
苏绩紧张了,“你让人捎话了?”
年前送的礼物是为了打点,没听说送了东西给皇后。
一国皇后,要什么好东西没有。
苏家还真想送,可一时没寻摸到极好的,就没敢轻易送上门。
医族也是皇后的娘家,人家的宝贝都是存放几千年的好物件,他们是真不敢随便送啊,怕他们认为是好的,送到宫里拿不出手,反惹了笑话。
“你不是说送了长姐年节礼,既然家里送了,我当然是问问。”
苏绩看这惹出麻烦来了,要是传话的人真问了,怕是要闹误会。
一扭头,飞野似地往父母的主院奔去。
陈薇轻哼道:“就大房的亲友是亲友,我家的就不算!想让长姐帮忙,送个节礼也小气吧啦。”
她一扭头,大摇大摆往自家的寝院去。
陪嫁侍女追上陈薇,低声道:“二夫人,你明明没见着周大人,为何那样告诉二爷?”
“叫他们一家子偏心,不吓唬吓唬,下次还这样偏心,要让长姐帮忙,却连个节礼都不送。腊月上浣,长姐送回永乐府的节礼,我也是有份的,偏他们私心眼儿。”
陈薇摇了一下头,想到这事就堵得慌。
她就争爵位了,什么都留给长子。
长子只会花钱,不就考了个进士当了个官,了不得了,成全家的香钵钵。
苏绩找到父母,将陈薇说的话给说了。
苏老夫人将信将疑,“钱武要升迁了?”
“是,阿薇回娘家,正巧遇到吏部来送升迁文书的官员,说是一位姓周的大人,周大人特意去了陈家,陈老夫人给备了一车的礼物,让他给带到燕京送给皇后。”
“阿娘,怕要出乱子,阿薇以为早前我们送出城的几车节礼有皇后,还让人捎话给皇后,问皇后喜不喜欢?”
苏老夫人惊呼一声:“啊哟,这话要带到了,可不是打脸么?”
苏坊主问:“你没给皇后备节礼?”
“那些东西,是用来打点内务府与朝中官员的,你当阿纶升任快是他官运好,这可要花银子。”
苏坊主怒骂道:“这回捅乱子了!”
陈薇搂着小儿子,香了两口,就等着瞧家里的热闹。
不多时,一个仆妇过来,“二夫人,老夫人和家主请你去主院叙话。”
“过了年节,我就去燕京,告诉家主与老夫人,我答应的事自会做到的。”
她心下冷笑,看他们小心眼,这会有乱子瞧了。
仆妇为难地道:“二夫人还是去一趟罢。”
陈薇不快地道:“还有甚事不成?”
既然长辈有请,再不去也不好。
大夫人不就仗着自己是嫡出,比她好吗?
可她娘家能与她的娘家比?
陈薇放下小儿子,叮嘱乳母几句到了主院。
苏老夫人笑了两下,“阿薇,你今儿回娘家真遇到燕京来的官员了?”
“说是颖川人氏,在吏部做主簿,此次永乐府有几位官员升迁,特意来送任命文书的。”
苏坊主问:“钱武升迁了,是什么官?”
陈薇是听莫氏与莫三舅说的,“户部左侍郎!”
六部之中,唯户部、吏部油水多,这钱武还真是能耐。
陈薇补充道:“听说下任知府是定王府的文郡王,听周大人说,好似太原王道明将钱大人给弹劾了。”
苏老夫人连忙骂了句:“活该!”
陈薇又道:“是说他在乡试时放水,又说晋、豫、秦三省乡试只得十来个举人,唯永乐府一地就有八十个举人,这不合情理。”
钱武是因这事被弹劾的,他们武家可出几个举人。
苏老夫人当即不语。
陈薇继续道:“朝中文臣们对此不满,附议者不少。正巧六部院官员调职,又有左右丞相等老臣告老还乡,就空出一些职缺,柳仲原举荐钱知府,吏部送来升迁文书。钱知府可是长姐一手提拔上来的,颇有才干,若他去了燕京,定然前途无量。”
后头说了什么,苏老夫人没听仔细,就听到一句“下任知府是定王府文郡王”,这可是皇亲贵戚,她家的苏绢高不成、低不就,至今还没许人家。
早前不许,是没有满意的。
后来不许,是想着新君登基,说不得要广纳后宫。
可等了几年,朝廷硬是没个动静,只等来皇帝惧内的传闻。
第九百八十五章 小道消息
可等了几年,朝廷硬是没个动静,只等来皇帝惧内的传闻。
陈家的陈蘅又不是什么绝色大美人,有才华,有容貌,哪里就比苏绢生得好,偏人家把皇帝迷得昏头转向,连皇妃都不纳。
这会子,听说文郡王要来做知府,苏老夫人的眉眼弯弯,满满都是笑意。
苏坊主此刻如霜打的茄子,“钱武升迁,以他八面逢源的本事,这世家的名额怕是要落到钱家了。”
苏老夫人道:“我们花了这么多银子,难道就争不过一个钱武。”
“满朝权臣,也不抵皇后一句话。现在就备厚礼,年节一过,让二儿妇去燕京打点走动。”
苏老夫人道:“文郡王要来永乐府做知府,老爷,我们家苏绢有着落了。”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陈薇在心里暗骂了一句,有人嫁就不错,非要挑挑拣拣,还与她同岁呢,她都两个孩子的娘了,可苏绢还未寻着婆家。
苏老夫人就喜欢权贵皇亲,也得人家瞧得上苏绢。
苏绢自视为永乐府第一美人,但凡宴会,一场不落,出门必有一群狂蜂浪蝶环绕左右,不以为耻,反而觉得自己魅力无穷。
陈薇道:“我娘家二兄、二嫂新得了爵位,乔迁了新宅,我是当妹妹的,去了燕京少不得要住到二兄处,这厚礼亦是要备的。节后入京,五郎、七郎我便一道带上,不劳婆母照看,长姐还没见过两个外甥呢。”
她福了福身,退出正院。
苏老夫人看她走远,怒从中来,喝骂道:“庶出的东西,也敢对我趾高气扬。”
苏坊主轻斥一声:“好了!她再是庶出,娘家本事,兄姐又看重她,比商贾人家的嫡女倒还体面些。”
“你看看她,眼里可有婆家,什么好东西都想往娘家扒拉。”
苏坊主道:“她也没扒拉过什么,年节时,陈家不也给我们送了节礼,皇后送回家的节礼,我们苏家也得了一份的。”
“皇后是给苏家的节礼,还不是全被她藏在屋里,瞧也不让瞧一眼,活脱脱是无价宝一般。”
苏坊主轻叹一声,“当初这儿妇可是你巴巴去求来的,也给苏家生了两个儿子,瞧着两个孙儿面上,你莫与她计较。”
“她若像大儿妇一般孝顺、有礼,妾又如何会与她生气。”
大儿妇能比么,出身商贾人家,在商人家学到的就是阿谀奉承,而这一点,最不被正经的书香世家瞧不起。
陈家的年节因谢氏带着孩子去了燕京,一家人聚到一处,算上姨老太太李氏、陈蕴的两房侍妾。几位儿郎、姑娘一处,也没几个人,年夜饭竟有种冷清之感。
莫府甚是热闹,最风光的就算十一夫人陈筝,丈夫封了广宁候,过完年节,她就要带着几个孩子去燕京。
莫十夫人正张罗着饭菜。
莫九郎依旧没娶嫡妻,平妻因有隐疾被剥夺生儿育女的权利,有心疾的女儿在前年冬天时没了,平妻生了一场重病,因膝下还有一子,强自振作,只是人活得没个鲜活气息。
莫九郎已不再去她房里过宿,反而是新添了两房侍妾,又添了两个儿女。
早前,莫老夫人想替莫九郎求娶苏绢,偏苏家嫌弃,说莫九郎后宅的女人太多,儿女好几个,给谢拒了。
莫九郎的婚事就这样不高不低地悬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