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不是我姐,我们连京城在哪儿都不知道。借我姐的光,我们还不得赶紧去。”
“腊月这话说的对。你们都应该跟腊月学。”夏至就笑,腊月或许不是姊妹中过的最富足的,但绝对是过的最省心的。
腊月和钱月来成亲,钱家一如定亲的时候所承诺过的那样,就在临水镇上给两个人买了房舍。腊月嫁过去就当家,不用伺候公婆,也不用跟妯娌小叔子小姑子们相处,有空了尽管回娘家,跟出嫁之前没什么两样。
但腊月也很知礼,逢年过节往婆家去不说,平时有了好东西也不忘让人给婆家捎去,因此虽然不在一块,婆家众人却都赞她。到了生儿育女的时节,她婆婆也过来尽心照顾,但还是夏三婶给她伺候的月子,两个孩子也多是夏三婶给带大的。
腊月十足是个幸福的小女人,就是夏至也有些羡慕她。
正因为幸福,所以腊月才越发开朗,说话做事有时候还露出孩子气来。
“你们没出过那么远的门,到时候我让人安排,你们跟着田括送货的车队走,保证样样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大家都放心。”
一会的工夫,夏至和腊月已经将进京的细节都商量妥了,只差定个具体的日子。
“你们姐俩还跟小时候一样,说一出是一出的。”夏老太太在旁边笑道。
“奶,我们在你老跟前,那可不是还跟小时候一样吗。”夏至和腊月都笑着说道,把夏老太太又给逗乐了。
夏至又问月牙儿:“姐,我几次写信让你去。姐夫都去了,你都不肯跟着去。”
月牙儿就有些不好意思,夏至在京城几年,她都没有亲自去探望。月牙儿也不是不想念夏至。
“实在脱不开身,都有缘故,你也知道。”
“大月儿是个知恩的孩子。九姑太太算是没白养活她一场。”夏老太太叹息着说。
不用说,月牙儿如今还是以九姑太太为天。
大家不免又说到了九姑太太。
夏至闹了一回退婚,九姑太太发愿说她也不要嫁给刘举人了。最后夏至没有退婚,九姑太太也在当年二月按照约定跟刘举人成了亲。
九姑太太成亲之后,就在刘府上待了两个月,然后就和刘举人带着月牙儿夫妻一起回到了府城居住。
九姑太太和月牙儿婆媳两个自然相得。之后是月牙儿怀孕生子,这期间自然不能往京城去。再之后,九姑太太也怀了身孕。这在刘家和田家都是了不得的大事,月牙儿连自己的孩子也顾不得照看,只一门心思地服侍九姑太太。
结果却不幸的很,九姑太太的身子毕竟虚弱,而且还长了几岁的年纪,因众人照料着,虽是生下了孩子,却是胎里弱,生下来没过满月就没了。
九姑太太伤心的吃不下睡不着,月牙儿又衣不解带地照料开导,然后是继续为九姑太太调理身子。
这些事情月牙儿不放心别人做,非要自己亲力亲为。
调养了两年,九姑太太再次怀了身子。月牙儿甚至比九姑太太还要高兴。不过这一次九姑太太却没能生下孩子来,在怀孕四个月的时候就小月了。
九姑太太伤上加伤,月牙儿也伤心,又是精心照顾九姑太太。
这期间,刘举人父子都曾经到过京城。九姑太太是因为身子不好不能去,月牙儿则是为了照顾九姑太太而不能去。
到现在,九姑太太自己已经想开了,也不再指望自己能够生儿育女,反倒是月牙儿还想着这件事。
“我想九姑那么好的一个人,这辈子不说儿女双全,起码能有一个亲生的骨肉,才不枉了这一世。”月牙儿说着,就替九姑太太伤心起来。
夏至等人都叹息,只能安慰月牙儿。
“九姑虽然没有亲生骨肉,可比起旁人来也不差什么。不说别人,就说你跟姐夫,难道不像是九姑的亲生儿女。九姑在的时候不用说,有你们近身服侍着。就算是百年之后,你们还能怠慢了她的身后事!”
就是亲生的儿女,还有不孝顺的呢。要不然也不会有人骂儿女是讨债鬼了。
“话是这样说,我只是替九姑伤心,老天没眼。”月牙儿就说。
夏至暗叹月牙儿的心太实。
然而,心实有心实的好处。九姑太太虽然怜贫惜弱,但也不是对谁都全心照顾的。九姑太太之所以那么看重月牙儿,也是因为看出月牙儿这份真心和实心的缘故。
“九姑自己都看开了,月牙儿姐,你也想开点儿吧。你想不开,九姑就看的出来,反而惹她也不自在。”夏至劝月牙儿。
“真的吗?”月牙儿吃了一惊。
夏至认真地点头:“当然,九姑是多么聪明的人,她有多知道你,你还不知道吗?”
月牙儿就踌躇起来:“那我往后…”
“人的命天注定。”夏老太太也劝月牙儿,“九姑太太那么好的人,老天不可能会亏待她。这件事上亏待了她,一定会在别的上头找补。九姑太太的享福的日子还在以后呢。”
被众人这么说着,月牙儿就有些信了。
“九姑的身子好了些,等开春你们都进京来住些日子,散散心。”夏至跟月牙儿说。
月牙儿心头的疙瘩解开了一些,也笑了:“前些日子九姑还说什么时候出去走走,还想去江南看看。”
“那都是容易的事。刘先生或是今年高中,或是活动个一官半职,想去哪里都行。…你和姐夫应该跟着对吧?”
“九姑去哪里,我们就跟去哪里。”月牙儿笑着说。
“我听说九姑很溺爱孙子,姐,你得管着点儿。”夏至又说。
月牙儿笑,说九姑太太并不溺爱孩子,有时候比她管的还要严格些。
姊妹几个,只有她是没带孩子来的。一个儿子都留在九姑太太身边。夏老爷子大寿,九姑太太也要来拜寿,到时候再把孩子带过来。
九姑太太自己没有儿女,愈发将月牙儿当做亲生的一般,对月牙儿的孩子更加疼爱,一直亲自带着教养。
“九姑带着,比我带着好。九姑多有才学,比我公公不差什么,两个孩子跟着祖母,比跟着我和他父亲有出息。”
九姑太太虽然对于孩子的事情想开了,但母性泛滥,对月牙儿剩生下的孩子就跟自己的一般。实际上,她对小孙子其实有些霸着。好在月牙儿温柔和顺,从不多心,一家子和乐的很,九姑对月牙儿是一点儿嫌隙都没有。
说着话,奶娘就抱了小奶娃还找夏至。小奶娃刚才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哥哥姐姐们都不在,就找妈。
夏至就抱了小奶娃,又问李夏去哪里了。
李夏不讲究抱孙不抱子,他有空了跟夏至一样带孩子,所以孩子都很亲他。
李夏、刘奉采、小黑鱼儿、小树儿、小夏林几个带着一众小娃们出去玩了,当然还有夏三叔、夏桥等人陪着。
夏至也不问他们究竟去哪儿玩了,左右不过是在河套里,更远的也就是进山里头去打猎了。
“都是你老叔。”夏老太太就说,“多大的人了,还跟小时候似的,把孩子们都给带坏了。”
“奶,你可别这么说。”夏至笑,“包括我们家这几个,都和他们小姥爷最亲。有了小姥爷,把亲爹妈都能给丢了。”
孙兰儿和腊月也说自己的孩子见了小黑鱼儿最亲。
夏老太太不以为然:“那敢情。你们不让他们玩的,他带着他们玩。小孩子都是那样。”
众人都笑。
“我二叔还没回来?”夏至就问了一句。
大家伙都来给夏老爷子拜寿,夏二叔和夏二婶却不在家里,他们那一股现在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夏老太太的神色就淡了下来。
番外三
神色虽然是淡了些,但夏老太太说起夏二叔的话题来,还是一如既往地委婉。
“五月那儿有点儿事,你二叔、二婶过去看看,也是怕耽误给你爷上寿的意思。”
五月那儿能有什么事,明知道大家今天都来,也不在家里等等,反而巴巴地跑了过去,夏二叔和夏二婶不是不明白道理。即便是他们两口子不知道,夏老爷子也得教给他们。
夏二叔和夏二婶这分明是想让大家难堪。
不过他们还是高估了自己。
这一股人不在,夏至他们谁都没有觉得难堪,里外一应事体也没有因此而耽搁了。
有夏二叔这一股人是这样,没有他们还是这样。
夏二叔他们这么做,除了让人说他们不知礼之外,也就是告诉大家伙,夏二叔和夏二婶这是心里有所不满了。
“他们还有啥不足、不满的!”腊月不以为然地说道。
夏老太太叹气:“十六,你知道你二叔那个脾气。这些年啊,他是不惹事了。你爷也看开了,对他啥要求都没有。你二叔这年纪大了大了的,哎,他这也就是闹小孩子脾气…”
夏二叔兄弟几个,分家另过之后就是几股人了。这些年来,夏二叔这股人的日子也过起来了,但是比起其他的几股人却还是差了很多。
夏二叔和夏二婶不检讨自家的不足,只抱怨夏家其他人,其中包括夏至,也包括夏老爷子。夏二叔觉得大家伙没有尽力帮助他们,才让他们的日子不如人。
心中常怀着这种念头,夏二叔就在夏老爷子面前露出口风来。夏老爷子没惯夏二叔的脾气,反而数落他。不过显然夏二叔并没有听进去,平时小打小闹的见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正好就趁着夏老爷子七十大寿,夏家几股人齐聚一堂的时候,用了这么一个法子来表示他的不满。
夏老爷子当然说了夏二叔,可夏二叔打定了主意,夏老太太等人又怕夏老爷子生气伤了身子,平时都不成,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更不能让夏老爷子出事了,所以见拦不住夏二叔,也替夏二叔遮掩。
“我二叔这个人…”夏至苦笑,心中寻思着夏二叔这是越活越回去了。“夏杨两口子也跟他们一块去了?”
“嗯。”夏老太太点头,“你二叔说非要带上他们俩,他们俩也就跟着去了。”
“夏杨也是没出息。”腊月就说,“他小时候咱们大家伙没少带他,他就听他爹娘的。”
对此夏至也很无奈。本来他还指望着夏杨能明白些,出息些,没想到夏杨会是个糊涂人。
“我看他随他姥家人,浑。”腊月不客气地说。
夏家子孙不说个顶个地聪明,但却没有愚人,偏偏夏杨却是个例外。夏杨并不傻,但还是比一般人差上一些。
“下生的时候挺好的,我估摸着还是那一回在府城里给吓着了。”夏老太太就说。
夏至没有纠缠这个问题。古代不讲究优生优育,而且夏杨也算不得有什么都大缺陷,就是不大分得清楚好赖。
“他定的这个媳妇也立不起来?”夏至问。
夏杨定媳妇的时候夏至已经在京城了。夏老爷子和夏桥在给她的信中通知了这件事,也不能细说。山遥水远,夏至和李夏当然不能单为了这件事回来,却打发人送了丰厚的贺礼。
夏杨定媳妇的事,夏至从头到尾也没有机会参与。
“你二叔和你二婶相中的。”夏老太太再次告诉夏至。
腊月嗤笑:“就相中人家有钱,带的嫁妆多。”
夏二叔一股虽然不大发旺,但毕竟有夏至这样一门亲戚,而且他们还一直傍着夏老爷子一个院子里住着,所以等夏杨长大议亲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家愿意把闺女说给夏杨。
这其中还不乏有小官人家。
夏二叔得意的不行。夏老爷子却是清醒的。夏杨文不成武不就,虽然多方尽力拉扯着,可说到底还是个庄稼汉。官宦人家的闺女为什么赶着要给夏杨做媳妇,无非是看中了夏至以及夏至背后的李夏和李家。
在北镇府做官,如果有了李家做靠山,那就能横着走了。
齐大非偶,夏老爷子果断地出面,从此断了夏二叔和官宦人家联姻的美梦。夏至知道这件事,背地里跟李夏说夏老爷子英明,否则还不知道以后会给夏家和李家惹出什么样的祸事来。
夏二叔却因为这件事心里很是抱怨夏老爷子。这个时候他还说都是夏老太太背后挑唆的,但是心里头却是明白的,拿主意的是夏老爷子。
不能跟官宦人家结亲,夏二叔也没打算给小儿子娶什么门当户对的亲事。夏二叔自己还是个庄稼人,却早已经看不上别的庄稼人了。
不做官,有钱也好。
夏二叔相中了几户人家,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遭到了夏老爷子的反对。
夏老爷子一片痴心为了儿子孙子。他知道夏二叔的脾气,也知道夏杨有些立不起来,所以满心打算给夏杨定个门第低一些,家境贫寒一些,但女孩子朴实能干的。夏二叔不能理解夏老爷子的苦心,反而觉得夏老爷子偏心,不仅看扁了他们一股人,还想压制他们这一股。
闹了几回,最后夏二叔就相中了这户人家。
夏杨的媳妇娘家姓田,却跟府城的田家并没有任何粘带(虽然他们私底下总说跟府城的田家是同宗)。这个田家很有些钱财,但并没有什么出息的子弟。他们不知道怎么跟夏二婶的娘家攀了亲,继而搭上了夏二叔。
因为田家人奉承的好,又许诺了丰厚的嫁妆,夏二叔就铁了心要做这门亲事。
夏老爷子对这门亲事并不满意,觉得田家不是正经的庄户人家,田家的闺女也过于庸碌了一些。但这次夏二叔很坚持,夏老爷子也有些灰心,考虑到之前已经驳回了二儿子几回,而且这次的亲事虽然他不中意,倒也不会为自家和亲戚们惹来什么祸事,最后就点头答应了。
“你爷原本打算定个聪明能干的小媳妇,往后能领着小杨过日子。定了这门亲,你爷半夜睡不着就跟我说,这闺女跟小杨倒是挺般配,真要定个灵透能干的,小杨配不上人家,让人家闺女受屈…”
夏至知道,这不过是夏老爷子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罢了。
“咱说话凭良心。这个媳妇其实也没啥毛病,就是不干活,讲究吃穿,别的事一概不管,也挺省心的。”夏老太太又说。
不管事,也不惹事,讲究吃穿也吃不到夏家什么,反正人家带来的嫁妆多,平时还能沾娘家的光。连着夏二叔和夏二婶也跟着沾光。
夏二叔和夏二婶虽然心中还有不足,但大概也过得去了。
“你爷说了,这几口人也就那样了,不惹事就行。”夏老太太叹息。
夏至微笑:“我爷算是想开了。”
夏杨和媳妇都听夏二叔和夏二婶的,夏二叔和夏二婶带了他们去,他们也就跟去了。
“五月那儿应该确实有点儿事。”夏老太太又说。
“他们家哪天都有事。”腊月说。
五月和张家老夫人还是处不好。
这两婆媳的事,可以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五月进门之后一心想着当家,偏偏张家老夫人也是个控制欲很强的女人。她不仅不让五月当家,还将五月管的死死的,两人每天都要闹气,五月大部分的时候都落在下风。
后来五月被夏二婶开导了一番,暂时偃旗息鼓,一心一意地想要生个儿子好母凭子贵。可惜她又迟迟没有怀上身孕。一年之后,张家老夫人更有理由嫌弃、辖制五月了。
五月就这样熬了三年,终于怀了身孕。她本以为终于熬出了头,可张家老夫人实在是个狠人,五月怀着身子,张家老夫人面上虽然慈和了很多,但私底下对待五月依旧苛刻,对人说的缘故还是为了五月,为了五月肚子里的孩子好。
五月怀孕的日子,几乎被张家老夫人管的足不出户。
十月怀胎,五月生了个闺女。
一心想要儿子的五月大失所望。不过张家老夫人倒并没有嫌弃这个孙女,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她儿子的亲生骨肉,是她的亲孙女。张家大宅中是多年没有听见婴儿哭声了。
五月第一胎,又因为心情抑郁的缘故没有奶水。张家老夫人更加有了理由,说是怕五月第一次当娘没有经验,直接将小孙女带在自己的身边养活。张家老夫人待这个孙女如珍似宝,带到现在,小姑娘跟奶奶最亲,跟亲爹其次,最后才是她娘五月。
“那孩子跟五月一点儿都不亲,平常连声娘都懒得叫,就比仇人稍微好点。”夏老太太、腊月、孙兰儿几个都跟夏至说。
这显然是张家老夫人的手段。
五月生下闺女之后又怀了一胎,却是小月了。她膝下空虚,又看见亲闺女被婆婆调教的跟她疏远,这才回过味来。五月想要弥补,但那小姑娘已经只听张家老太太一个人的话,让五月越发的含恨。
张坊一脉单传,如今只有一个闺女。
张家老夫人虽然因此经常给五月脸色瞧,却并没有让张坊纳妾。
“也还是个正经人。”夏老太太就说。
夏至却有另外的想法。
张家老夫人并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应该知道张坊的身子并不大健壮,而且纳妾进门,老实的还好说,如果是个淘气的,就不仅是五月要糟心,一家子也不得安宁。张家老夫人凭如今的手段已经稳稳地拿捏住了五月,犯不着用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
再有一件,五月和张坊都还年轻,想生儿子总是有希望的。就是再多等些年,五月不能生了,张坊再找个女人生儿子也是容易的事。
又退一步说,即便是张坊终究无子,有夏家这样的姻亲,张家老夫人也不担心家产会被族人瓜分。他们家总可以学着族中跟夏家有亲的另外一户来给孙女招赘。
这并不是夏至的凭空猜测。实际上这些年来张家老夫人跟张霞、钱二郎一家走的越来越近。
张家老夫人那么疼爱孙女,如果孙女不用去别人家做媳妇,只在家坐地招夫,那可是一辈子省心享福的事。
“五月婆婆对咱家还行。”夏老太太还告诉夏至。
张家老太太瞧不上五月,对五月私底下苛待,但表面上都是为了儿媳妇好,不过是管的严些的意思。而对待亲家,张家老太太一直都是以礼相待。她跟夏二叔和夏二婶说不上什么话,但逢年过节的礼物都是中规中矩。
“人不到礼到。你们那股,还有你三叔这股有啥事,人家都上头份儿礼。”张家老夫人不仅上礼上在众人头里,还会亲自来。
人家将心意和态度表达的很明白,就是看不上夏二叔和夏二婶这样的人,但对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对夏家其他人却是相当敬重的。
人们都挑不了张家老夫人的礼。
夏至暗自摇头。五月也算是精明拔尖儿的,心里嘴上都很来得,可偏偏碰上这么个手腕高超的婆婆,总是被压制的死死的。
不过五月也没让张家老夫人省心,每天都跟张家老夫人争斗不绝。
“也就是她们婆婆媳妇那样的两个人,就算是小打小闹的,心总不净,咱们一般人谁也受不了。”夏老太太说。
腊月和孙兰儿深表赞同。
“那样日子我一天也过不了。”这是腊月。
“我宁愿吃糠咽菜。”这是孙兰儿。
“人和人不一样。”夏至只说,这世上还真就有天生好斗的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那样的日子她们不仅不觉得烦,还乐在其中呢。
“我二叔往张家去,张家老夫人那么知礼,肯定得催五月和张坊上咱们这来。”夏至就说。
夏老太太点头,她也想到这一点了。“最晚傍黑儿的时候五月她们就该到了。”
夏二叔一股还有其他人。
番外四
六月、七月还有夏柱都没到。
六月的公公没了,今天正好是七七的日子。六月夫妻俩倒是想早点儿来,不过夏老爷子知道之后就让两个人不要来。
夏老爷子让六月今天在婆家尽孝,明天正日子的时候来就行了。
其实按照夏老爷子的本意,六月两口子这回不来都行。
“两口子说一定得来。他们不来,六月的公公在地底下都得不乐意。”夏老太太跟夏至说。
这些年六月一家的日子也过了起来,其中当然少不了夏家人的帮助。不过夏家并不肯因此而居功,那都是六月一家人勤快、肯干的缘故。
六月的公婆一家却深感夏家人的恩典,夏老爷子这样的大日子,是无论如何都要来磕头拜寿的。
六月是有情可原,但夏柱那边却有些说不过去。
“肯定是我二叔提前打了招呼,这是统一行动啊。”夏至笑着说。
“听说也是有个缘故,夏柱两口子这几天身子都不大好,怕过来把病气传给你爷。”夏老太太说。
大家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都心照不宣地对视而笑。
夏柱一家这些年又开了个杂货铺子,日子过的可以说是很不错。当然了,那是按照普通人的标准来说的,跟李田两家是没法比的。郭喜两口子,夏柱和郭玉环小两口少不得有些心大。有那么有权有势有钱的亲戚,却不肯带着他们发财、发达,简直是不能原谅。
然而实际上这些年李家和田家没少看着亲戚的份上给夏柱他们好处。不过郭喜做事投机取巧,夏柱也跟着郭喜的脚宗儿,李家和田家办事的人倒是一直容忍,但有一回被夏至知道了。夏至发了火,干脆地传下话去,让李家和田家人对夏柱一视同仁。
“我就是不想惯他们这个脾气,我看不上他们行的那些事。”夏至直接跟夏老太太说,“我宁愿自己拿出钱给他们,也不能让他们坏了风气。”除此之外,夏至还觉得很丢人。
夏老太太点头;“你爷跟你是一个意思。你爷恨他们不成器。十六,你做的对。可惜你是离的远了,要是你还在跟前,平常多教训教训他们,他们应该还能好点儿。”
夏柱和郭喜一家子都怕夏至。
他们也怕小黑鱼儿。不过小黑鱼儿并没有夏至的耐心,虽然他的教训同样让人畏惧。
“不惹事,凑合能过日子就行了。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他们自己不争气那也没法子。”夏老太太转述夏老爷子的话。
更何况夏二叔这股人也不是吃不上饭,或者受了什么苦。实际上,他们的日子都可以说是很富足了。
“七月的女婿我还没见着过。”夏至又说到七月。
“七月的女婿还行。”夏老太太说的。
“脾气挺好,听说七月咋闹腾他都不生气。”腊月说,“看着可老实,也不咋说话,心里头有数。”
人的名,树的影。七月的婆家离着临水镇不远,七月女婿的为人行事腊月他们都很清楚。
七月的婆家也是富户,据说现有子弟在读书,而且还颇有些指望。
夏至又笑:“那他们可不该不来。”
“估摸着是你二叔说啥了。”夏老太太就说。
“二叔肯定蒙人家了。我看一会人家吴春林就能到。”腊月说。
孙兰儿又低低的声音告诉夏至,说吴春林一个小兄弟,还有一个侄子都在私塾念书,而且念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