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上一章:国士
  •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下一章:倭寇的踪迹

军刀开刃,孔鼎义抄起旁边一支铁铲。给树根松土用的,柄短,未足两尺。

长刀秘诀是打转,与敌兵器碰上,不作回撤,以碰触点为轴,转劈敌面。短兵器破长刀之法,也是打转,比长刀先转――军刀达三尺二,一转便至咽喉。铲子不够长,要迈步补救,总是稍慢――

挥铲迎击,军刀一碰后常人般回缩。孔鼎义顿时放心,不容它再劈,铁铲旋转,拍在二堡额头。元姑惊叫,鸟鸣般清脆,女人的气血与男人如此不同。

“晕个把时辰。自己会醒。”

“噢,你手下留着分量。”元姑背蹭树皮慢慢站直,悠悠整衣。地上的二堡,如一块海中的老礁石,孤苦无依。

她是个漂亮女人,孔鼎义转身上坡。将入自家林子,回身见她跟在十步外,对上眼光,她便不走了,道:“说说话。”背身坐于坡上。

她的背影,庙里神像般端庄。孔鼎义莫名气弱,走去蹲在她身侧。元姑:“你家林子多几亩,愿不愿意?”

孔鼎义:“能么?”

元姑:“我的卖给你。”

孔鼎义:“你要去找你男人了?”

元姑:“他要活着,早回来了――待在这没意思。”

孔鼎义:“要走也别卖,女人得有个家底,我帮你养林子,卖得了钱给你留着。”

元姑:“你是个忠厚人。出去,手里得有现钱呀,你不买,我就卖别家了。”孔鼎义叹口气。

元姑身子挪开半尺:“你要真心疼我,也可以不卖,咱们两家的林子合一起。我长你四岁,说大也不大,你爷爷我能照顾好。”

孔鼎义无声,元姑抬头,见他表情,随即一笑,唇齿鲜艳:“我的忠厚人,你是真没懂呀。”孔鼎义反应过来,下巴轻颤,一个遥远的记忆,1934年刀破衣裤后她坦然而立的身姿。

男人喜欢女人,瞒不住。她松快了,扬手将一粒石子扔下坡,石子无声而落,觉得自己像那粒石子,平淡地有了着落。

十多年没撒过娇,一阵腰酸缓缓袭来,她掏上他脖颈,脸缩在臂弯里:“你闲了这么多年,是等着娶养大的女孩吧?”

惊觉被一下抱起,本要挥拳抵挡――她压住动势,任他抱着,只觉越走越快。孔鼎义少年时便有正经人的英俊,没几年长大,果然堂正,武人家女子喜欢男人有仁义相――

心思正乱,猛地摔下,睁眼,被扔在了二堡身上。孔鼎义的堂正脸被怒火扭曲,吼了句:“骚货!”

返身上坡,山猫般急速。

正午刀光灿,元姑入迷地摆弄军刀,二堡醒后,见她双眼盲人般失神。她:“我男人上战场,不知弄死了几个日本兵,他不是机灵人,弄不死几个一以后再烦我,一定弄死你。”

【四】

午时日烈,村头砂石滩来了辆大篷骡车。没有篷布,蓬架上挂满日军用品,后面一辆挂车,篷布严实。法币废止,金圆券不敢用,乡镇仍是以物易物,挂车里是换来的实物。

做这生意的青年,弥勒佛般矮矮胖胖,引来整村老小,其中有青青和爷爷。他人称“老安”,老是尊称,对穿乡卖货者,村人多称老。

此趟有新货――军用披风,风衣雨衣两用,价廉,改做桌布窗帘也合算。

孔鼎义下山吃午饭,见爷爷套土绿色披风坐在门口,如一个放哨的日本兵。青青没做饭,等了半晌,她回来了,抱着一叠披风。她给爷爷换了一件后,觉得便宜,又去换了。

披风有土绿和咖啡色两种,她给孔鼎义换了件咖啡色的,咖啡色质地更好代价更高,仅换此一件。老安换货是赊账,一件二十斤核桃,讲好入冬核桃熟了再取。

女人天性喜欢做生意,快感比男人大,她沉浸在一次完美交易中,容光焕发。不想扫她兴,午饭后,孔鼎义套着咖啡色披风上山了。

待在核桃林里,是习惯,他没别的地方可去。待得久了,能听出核桃生长的声音,小猪吃奶般叭叭作响。也觉得满园核桃在吸收自己精气,曾恐怖想到,会老的。

后来,也不这么想了,掩埋了此念。他没别处可去。

晚饭回家,挂了土绿色窗帘,铺了土绿色桌布,炕东墙贴墙悬了一片大布,数件披风合成,以为做墙纸,防墙灰脱落。房子确实老了。

不料,入睡前青青将大布拉开,罩住了自己睡觉范围。越过爷爷,孔鼎义望去,炕上如立着一尊出嫁的花轿。

手工不细,大布上存着单件的领口、扣子。

“她到岁数了――”孔鼎义莫名难过,似被万物隔绝。

老安在村口多留了一夜,支起座军用帐篷。隔了夜,村人想出披风另有的种种用途,第二天又来换货,青青带爷爷也来了,她没再要,看热闹消遣。

近中午,村人回家做饭,青青扶爷爷最后离去。老安:“再待会儿,给你看样好东西。”从挂车里搬出一只手摇留音机,摇出《人海漂航》,男女对唱,上海调调的拉美风情。

少女对男性特有的警觉,令青青阴下脸,扶爷爷走了。

孔鼎义回家用过午饭,又上山去了。青青端碗盛了几块煮白薯,到村口老安处,冷眉冷眼递上“什么玩意儿,再给听听?”

帐篷里有张折叠行军床,马扎式结构。老安介绍,探戈歌调是拉丁美洲舞厅的伴奏乐,不登大雅之堂,一个音乐学生被说成“你能当个探戈乐手”,等于说没有音乐天赋,听了会哭的。

但中国人拯救了探戈,《人海漂航》的演唱者白虹、严华,是上海的歌王歌后,将大红大绿的探戈提纯为水墨画。听此曲,须放松,半梦半醒,滋味方真。

青青躺在行军床上,老安摇起留声机。床面绷得紧,布料厚实,如躺在人身上,肉乎乎的――

老安如痴如醉,端着留声机,向行军床靠近。青青骤然惊醒,张臂拍打,却给留声机阻隔,老安骑在她腿上,一手压着留声机,一手撩开她腰间衣襟,向上掏去。

青青觉得胸口被握住,整个人攥成一团。女人屈从本能的表情,最为动人,老安撤去留声机,伏下来,却脖颈一冷,如遭刀锋。

抵在血管上的,是掰断的胶木唱片,裂口如锯。

老安:“小心。会出人命的。”青青将另一条胳膊从老安身下抽出,抡圆了一记耳光。

青青跑回家里,在阴绿绿的布帷里,捂着被老安握过的左胸,单盘腿坐着,两耳血红,心口渐酸。

下午四点多钟,老安抱一箱军袜军鞋寻到孔家,向青青致歉:“送你的,遮遮羞。”青青凉了眉眼,道:“拿回去吧。你要真有诚意,把留声机抱来吧。”

老安抱纸箱回去了。

再来时,孔鼎义已归家。除了留声机,还有三张胶木唱片,青青问那张掰断的呢,老安:“坏了,听不成。”青青:“在我这,坏不了东西。”

老安又去取了。热汗淋漓地回来,展示了留声机用法,青青学会后,孔鼎义出于礼貌要留老安吃饭,青青:“不用。”

临睡前,孔鼎义问换留声机得多少斤核桃,绿幔里应一句“没多少”。之后无声,他也没话了。

次日,孔鼎义早早上山,望了眼村口,砂石滩上的骡车帐篷还在。中午归家,见爷爷拿出多年不用的锔缸工具,在锔掰裂的胶木唱片。

青青在旁看着,入迷的眼光,孔鼎义蹲到她身侧。拉弓旋钻的频率,似能影响人身血速,他自小一看便迷。

锔子与锔缸的不同,给金碗用的,不足一寸,细如初生婴儿的指甲。金碗,不是整个金质,是碗口镶了金边,大富之家方有。锔缸人到一村做活,雇主不管食宿,吃了住了要给雇主家小孩买糖,以示谢意。锔金碗,则雇主管食宿,还需好酒好菜。

直径二十五厘米的唱片,用了两颗金碗锔子,当年四尺高的大缸亦不过三锔。孔鼎义些许哀伤,爷爷脑子坏了而手艺未衰。

青青无此概念,尽是喜悦,要孔鼎义和爷爷躺到炕上,摇起留声机。自虹严华的对唱,流畅无阻,拉美妖气经过上海式简约,格外轻佻。

孔鼎义莫名的喘不上气,难受异常。很久。辨清,是杀人放火的念头。他忍了一会儿,终于跳下炕,不及看青青表情,奔去了林子。

套着咖啡色披风,蹲在核桃树下,觉得自己像座坟。谁想老安敢找来,背个军用挎包,张口叫“大哥”。

他以势在必得的自信,表明心意,看上了青青。他是山东人,家里有老婆,娶青青,按上海话讲为“两头大”,都是夫人,不分妻妾。不要女方嫁妆,他的聘礼为二百斤上等面粉、二十个翡翠刀把。

刀把已带来,解开挎包,抖落在地上。

各色均有,翡翠价跟军衔对等,蓝色最高,绿黄居中,红色最低。蓝的占了半数,诚意十足。翡翠可做首饰,刀身不值钱,所以截去。翡翠刀把在乡镇,相当于清朝的银元宝。

孔鼎义:“厚礼啊。”拾起个刀把,“你过手的刀多,没见过刀法吧?刀法真传――以身就刀。”

就,北平土语,逆反之意。以身就刀,身体跟刀反着来。剑和枪是进攻性武器,身体和兵器对成一条线,便于冲刺发力。而刀是防御性兵器,敌人兵器袭来,身体要从刀后闪开。

孔鼎义握刀把,如刀刃仍在,砍向老安,身体与刀如扇贝开合,敏捷漂亮。七八刀下去,老安看得血热,不禁叫好。孔鼎义止住,将刀把塞入他手:“你没懂我意思。”

老安:“――要砍我?”

孔鼎义蹲下,两膀兜起,将头罩入披风。

披风褶皱,如龟甲纹路。再抬头,地上没了刀把。去林子高处,见村口砂石滩上帐篷已撤,过一会儿,车也去了。

白砂石在夕阳光照下,紫色阴影,似黄金万两。

【五】

老安驾着骡车,两辆美国别克轿车转过山道,风驰而过,两枚黑色鱼雷般射向西河涝。

孔鼎义中午回家,见青青拆了披风改的窗帘桌布,说村里来了位怪人,县长陪着。此人一见村人的日军披风,就盗汗气喘,停在村口石滩上,要高价收购,卸了全村的披风,才进村。

“能有多高?”

“不论好坏,一件122块金圆券。”

122块是天津大学教授月工资,等于36600万旧币,数目太大,弥盖了乡镇对新币的不信任,村人都卖了。

逢当交易,她便神采奕奕。孔鼎义褪下咖啡色披风,去了屋里,炕上清爽,不见了青青遮身的床幔。

忽然,有兴趣看看那怪人。

穿浅灰色中山装的是县长,怪人披美军骑兵的黑色披风,宽大飘逸,相形之下,日军步兵的紧凑型披风更像农家雨衣。

他携钱而来,两大皮箱。付钱时,亲切叫出两位老汉的名字,惊了村人。他叫沈飞雪,依稀记得,是元姑男人的名字。

男人在村里练刀一年,少交往,但都见过他,相貌大不同――十几年过去了,也该有变。得了好处,便觉亲近,村人认了他。

披风买尽,堆在一块烧了。黑烟冲天,旗杆笔直。众人簇拥着他,入村寻元姑。

元姑少出门,是病了。半村人促到院门口,她散着头发,在给药炉煽火,眼睑如将腐苹果般灰黄。

听到男人回来了,她怔怔站起,理了下头发,即被沈飞雪抱进屋。县长招呼村人离去,边走边说,还有好事。

闭上门,沈飞雪便放开元姑,退后鞠躬:“嫂子。”他是个冒名者,元姑男人未立战功,武汉会战时,死在他身边,两人是普通士兵。

溃败中,部队间相互收编,他报自己是沈飞雪,曾传授二十九军“破锋八刀”。1933年,喜峰口长城与日军的肉搏战,是中方不多的胜利,全面开战后,尤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