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扒完饭,端起餐具,向晚淡淡道:“下午我还要上庭,我先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程亮忍不住感慨:“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什么消息席家都不再告知她一声,她一定挺难过的…”
简捷笑笑,低头吃饭,“我看她难过的不仅是席家的不告知,还有席向桓的淡漠才对。”

那么,席向晚会不会像电影里的那些女主角们那样呢?心里有了不可告人的心事之后,势必神思恍惚,心不在焉,打翻水杯、拿错文件、开会走神…总之做什么错什么,一副‘我好难过好难过好难过哦’的愁眉苦脸。
其实怎么可能呢,人是超级会掩饰的动物啊。
一连三天,席检察官的表现都正常无比,上庭、对谈、联络,冷静理智,毫无破绽。直到第四天,席家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官方表态,宣布席向桓的订婚宴于下星期举行。
傍晚,向晚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中央广场,大屏幕上正播放着这一条新闻,她一抬眼,就看见席向桓的身影,冷淡严峻,不苟言笑,与记忆中的样子相去甚远,判若两人。

活到二十六岁,席向晚绝不至于单纯到会希冀男女之间没有一丝距离存在,再亲密的两个人,也会有彼此的秘密。
席向桓对外的形象一向是不多言,他自己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本来么,许多人际关系都是在若即若离的距离中维持的,就好比在外面心怀鬼胎的老公应付老婆那样,话不多,就几个字,‘在加班’,不多言,就表示想隐瞒,想隐瞒,就表示还想维持这段关系,老婆呢,也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如果哪天男人直截了当告诉女人‘我背着你有了其他女人’,接受不了现实的女人通常都会这么哭天抢地:‘为什么你要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

思此及,席向晚心里讪讪的。
席母对她没多大感情,说坏不坏,说好也不好。但她肯抚养她十三年,并且没有恶言相向,从不说一句重话,没有像白雪公主里的坏后妈那样整天给她穿小鞋,这真的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这点向晚是明白的。
她不明白的是席向桓。
他对别人保持距离,但对她从不,为什么现在对她也这样呢?而且有过之无不及,半年没有电话,没有邮件,回来了也不说一声,她和他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成长生活了整整十三年,这份亲情是他说弃就能弃的吗。
夜风渐凉,吹皱一池心水。
当年,是谁给了她那样一个承诺,说我不会走,从此以后,你不会再失去亲人。

翻开席向晚的人生档案,就可知从血缘上来讲,此人和席向桓所在的百年席家没有任何关系,十三岁以前,席向晚就是个无忧无虑的乡村小丫头而已。
在那个年代,农村娃娃们的名字已经开始脱离‘大蛮二蛮’‘阿牛二狗’这样的定式了。恢复高考后思想开始进步了啊,男孩的名字普遍倾向于热爱祖国一心向党型,什么‘李建军’‘王国庆’;至于女孩的名字,则随着改革开放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吹进来,普便倾向于柔美型,什么‘红’啊、‘秀’啊、‘艳’啊、‘芬’啊。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可想而知,能取出‘向晚’这样恬淡诗意的名字,取名之人必不是一般的农村人,必定受过高等教育。
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给向晚取名的是向晚爷爷,可就是这样一个留过洋、和蔼可亲的老人却在当地的名声并不太好,直到向晚爷爷去世了,向晚上小学后还能听到同学的家长这么说:‘听说她家里以前祖上出过事呢,好吓人哦,是被下放到俺们这里来了…’
为此向晚小时候就和人打过不少架,而且很多都是以一对多的群架,所以后来多年之后成为检察官的席向晚之所以能毅力于打架高手之林不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她从小实战经验丰富,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练出来的。

终于有一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向晚跑回家‘哇’地一声哭了,向晚爸爸看见她浑身脏兮兮的,知道她又和人打架了,抱了抱她,温和地问:“痛不痛?”
“不痛…”向晚边哭边说:“杜建国他们打不过我,我把他们都打倒了…”
向晚爸爸笑了,“那你还哭?”
向晚心里好委屈啊,又是‘哇’一声,“爸爸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家不在这里…”
大概是她哭得太伤心了,向晚爸爸没有再瞒她,摸了摸她的头,温温和和地告诉她,“因为我们本来的确不住这里,爷爷奶奶是旧社会的资本家。”

听到这样的回答,席向晚这等革命小将顿时连哭都忘记了,‘嗷——!’地一声就叫了出来。
“爸爸你骗人!”怎么可能!资本家?!
对于席向晚这种从出生开始就接受正统爱国教育的人来说,资本家,那是一个怎样贬义的概念!
她不能想象,那么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居然和这三个字划等号。
向晚瞪大眼,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们是不是民族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在抗日战争期间可还是共*产*党极力争取的对象…
向晚爸爸笑了下,笑容有些无奈,“就是资本家。”
最后一点希望破灭,向晚‘嗷呜’一声就蹲在地上,哭丧着脸。
历史书上说了,资本家,都是人面兽心的,坏、阴险、欺压百姓、向敌人献媚、剥削贫苦大众、手上沾满我劳动人民的鲜血…
向晚震惊良久,痛心疾首。

向晚爸爸没有再解释什么,这个问题对小孩子来说根本无法解释。当年运动来时有多少真多少假,有谁说的清楚。唯一的事实就是他们席家也在运动中被打倒了,被下放到这个小村子劳动改造,尘埃落定之后,那些事早已在一句‘历史原因’中渐渐淡去,现在又何必再提呢。
上帝造人,把眼睛按在前面,就是要人往前看,不要回头眷恋过去。
那个时候的人们接受红色教育,毛主席思想高于一切,所以当年向晚妈妈和向晚爸爸结婚时,周围反对声无数,纷纷劝告向晚妈妈‘不要嫁给资本家的儿子,要跟党走才对!’。
向晚妈妈是个性情中人,什么运动什么政治,统统不关她鸟事,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思想落后份子,不求上进,眼里只有向晚爸爸呀爱情呀生活呀,桌子一拍就吼‘我就是要嫁给他!’,向晚外婆一开始也哭过闹过,抓着向晚外公的手泪眼婆娑:“我们要有那样的女婿…老头子,我们的命怎么那么苦…”
还好,向晚外公是个大大咧咧的农民,背朝蓝天,脚踏大地,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政治觉悟也不咋滴高,对什么黑五类之类的名词也不太敏感,直爽性子一个,眼睛一瞪就发了话:“他有什么不好?女儿幸福最重要!闺女!嫁了!爹爹送你上花轿!”

对向晚妈妈,向晚爷爷奶奶半句意见都没有,只觉得对不起她。那个时候向晚妈妈的条件多好啊,三代贫农,根正苗红,正是村里人人争相想要的儿媳妇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