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许愿 柿橙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我真没想过赚这么多钱
“我乃一州长史!”魏寂从泥地里挣扎着抬起脸来,目眦欲裂地看着姜稚衣和裴子宋,“你们一个不干政的郡主,一个未入仕的白身,何敢对我用刑!”
“你一个五品长史,有本郡主送你上路,就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三七!”
三七一把拔刀而上,忽然脚步一顿想起什么,看了眼手里的大刀,转头望向裴子宋那柄文人雅士的剑,伸手过去。
姜稚衣一愣,压低声问:“换刀做什么?”
三七用气声答:“少将军说的,在您面前杀人文雅点,不能吓到您。”
“……”
像被动摇了军心一般,姜稚衣鼻头酸意上涌,眼眶发热,强忍着将泪逼退回去,冷声道:“……我现在命令你吓到我,吓不到我,军法处置!”
三七敛了色,颔首应是,点了几名玄策军一同上前。
“郡主饶命——郡主饶——”
十几柄亮晃晃的弯刀高高举起,重重落下,十几颗血淋淋的头颅滚落四散。
姜稚衣浑身一颤,望着那些血流如注的豁口怔怔垂下眼,盯着滚到自己脚边的那一颗头颅一阵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几欲呕上嗓子眼。
惊蛰悄悄抬起手,支撑住了她的后腰。
裴子宋呼吸一滞,也在这杀戮场里也感到了窒息,片刻后握紧了手里的剑,稳了稳神转头看向姜稚衣,轻声道:“你去马车里吧,接下来交给我。”
他们拿出这样的阵仗,自然并非为了处决魏寂这么简单。
魏寂方才将大批玄策军拖在粮仓,一则为减少他们身边的守备,二则必定也趁机在军营散播了动摇军心的言论。
当着全营的面,一句句将是非分辩清楚,是为了把涣散的军心揉起来。
血腥味在热夏的空气里四溢弥漫,姜稚衣屏息缓过这一阵眼冒金星,朝裴子宋轻轻摇了摇头。
既然她来说最好,那就她来。
姜稚衣指尖掐紧了掌心,努力提上劲来,慢慢抬起靴尖,往前迈了一步:“这就是叛徒的下场,诸位都看清楚了吗?”
少女声色泠泠如泉,轻似浮雾的裙裾飘飘然拂过脚边那颗头颅,如见天上的仙娥举起屠刀,全营士兵目光震动地看着这一幕。
“魏长史方才有一句话说的对,永盈郡主从未见过战事,但是,玄策军的少夫人见过。”姜稚衣双手交叠于身前,目光缓缓扫过这一张张蓬头垢面的脸孔。
“哪怕朱刺史遇害,魏长史投敌,下一拨敌军或许很快就要到来,我亦不惧,诸位首战告捷,城中尚有曹司马主持大局,营里剩余粮草仍可支撑数日,难道要比我先退缩吗?”
“诸位以为叛贼要得民心,便不会屠城,投降是条活路,对于别州而言或许是的,但对杏阳而言,河东既然要拿它当作抵御河西援军的堡垒,那么一座堡垒里,岂可容下两种颜色的旗帜?即便诸位将这座城池拱手相让,叛军入城的第一件事也是屠光当地所有守军,以绝后患!我父宁国公与河东节度使为旧识,我曾称范德年一声范伯伯,知他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错放一个之人,所以诸位与我一样,没有退路可言!”
一众士兵牢牢捏紧了拳头。
“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拼尽全力守住杏阳,等待河西援军抵达。今夜,诸位与我河西玄策军并肩作战,当亲眼见证过玄策军的能力,这仅仅是我军中一百名将士,此刻正朝杏阳日夜兼程赶来的,还有数以万计的玄策军,还有曾千里奔袭,孤身深入北庭的沈少将军。”
“沈少将军于敌境尚可逆风奔袭千里,何况从河西至关内一路,所有关卡城池都将为玄策军开道让行,诸位将士——”姜稚衣一把抽出裴子宋手中那柄剑,“可愿与我一同相信沈少将军,可愿与我一同共御外敌?”
第80章
回官衙的路上, 姜稚衣听裴子宋说起方才带兵搜寻朱刺史下落时,顺道从同行官吏那儿打听来的情况。
原来朱逢源是去年才调来杏州任职刺史,前任杏州刺史因养匪自重, 有反上之嫌而被问罪罢免,魏寂本以为自己有机会升迁上任, 结果朱逢源突降, 又是个不肯放权的, 反令他这个二把手渐渐有名无实,所以他一早便心生不满,大概是因为这样, 才叫河东的人钻了空子,收买了去。
想起朱逢源和妻女的死状,姜稚衣闭了闭眼, 让人将三具尸首收殓,待战后好好安葬。
到了官衙,姜稚衣被惊蛰搀下马车,还没来得及换下染血的裙衫, 听说曹司马有事请示, 又和裴子宋一起匆匆赶到正堂。
堂中三十许的中年男子听见脚步声回过头来, 刚要上前, 一眼看见姜稚衣,对着她的脸一愣, 出神般站在了原地。
姜稚衣跟着一愣,望着对面人发直的眼神, 奇怪地偏头看向身边的裴子宋。
裴子宋上前一步,挡在姜稚衣身前:“曹司马何事请示?”
那头曹沉猛然回过神来,颔首拱手:“下官曹沉, 见过郡主、裴公子,城西粮仓只抢救下十分之一粮草,城中另一粮仓存粮六月里抽调了半数去南面,此前又在魏长史鼓动下开放给了流民,如今亦仅余三成,还需要供给城中流民,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未雨绸缪筹措补给,所以前来请示郡主,等天一亮是否向城中百姓征收物资,除口粮外还有铁器、刀具等装备,石灰、灯油等家用,以及下官想动用金汁。”
姜稚衣和裴子宋可以抓细作,振军心,但落实到具体事务还得依靠当地官吏,像曹沉所说的这些,他们便还未想到。
听见“金汁”这熟悉的词,姜稚衣微一恍神,想起了四月在玄策大营观摩过的那场攻守城战。
那次观摩之后她问过元策,原来金汁如果用金银铜铁等物烧炼,杀伤力更强,但这些物资贵重稀少,不易筹措,所以通常以廉价易得的粪水为替。
“曹司马身为一州上佐,如今自可代行刺史之职,这些事尽管放手去办。”裴子宋代姜稚衣答。
姜稚衣在裴子宋身后补充:“我听说金汁里若加入金银铜铁烧炼威力更大,我随身携带有金银器物,一会儿请人送去军营,这城中应当也有富户,可否向他们也征收一些?”
曹沉诧异抬起眼,像在意外她竟懂这些,忙道:“城中确有世族富户,但征收起来恐怕会有阻碍,毕竟都是身家,万一征收不成,反引起民乱……”
姜稚衣摆摆手:“这个不必担心,我请人拟好欠条,盖我私印,凡捐贵重器物者,皆记下价值数目,今日拿出多少,战后可从我这儿得两倍,本郡主别的不说,钱是真没地方花!”
裴子宋:“……”
曹沉:“……”
“得郡主慷慨解囊,此事定可办成,下官这就去安排。”曹沉告退。
等曹沉走出正堂,姜稚衣问裴子宋:“你看这位曹司马可不可靠?”
裴子宋回想着道:“此人行事老练,十分缜密细致,今夜朱刺史失踪的消息一来,他第一反应便确认刺史印可有丢失,得知粮仓被烧,又第一反应派人去查看军械库是否出了岔子,听说前任刺史被罢免之后,当地山匪也是他一力清剿,只不过他只干实事,不曾居功,明面上政绩和功劳都是朱刺史的……总之目前看来应当是个可靠的,不过……”
经历过魏寂的事,裴子宋和姜稚衣都有点杯弓蛇影,毕竟一开始他们也觉得魏寂看起来是个可靠之人。
裴子宋垂眼看着姜稚衣:“这位曹司马看你眼神古怪,还是由我去打交道,如今刺史长史都不在了,之后你便坐镇官衙,我跟着曹司马去外头,能做的你都已经做了,好好睡一觉吧。”
听见“睡一觉”这三个字,压了一整夜的疲倦如潮水涌向四肢百骸,姜稚衣强撑的意志坍塌下来,眯缝着眼点了点头。
拖着沉重的腿脚回到后院,姜稚衣被惊蛰伺候着换下一身染血的裙衫,走到面盆架前洗手。
面盆里盛的是纯净的水,看着看着却好像成了浓稠的血,还有一颗头颅浸泡在里头。
姜稚衣一个激灵收起手,急忙退后,喘着气盯住了那盆水。
“怎么了郡主?”惊蛰吓了一跳。
眼前猩红的画面消失不见,分明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面盆。
姜稚衣颤动着眼睫,摇摇头示意无事:“就是有点——”话未说完便转头扶着架子干呕起来。
惊蛰慌忙去拍抚她背脊。
胃腹空荡,姜稚衣一连吐了几次,只吐出几口酸水。
惊蛰心疼地递上一盏热茶,眼看郡主没哭,她都想哭了。要震慑动摇的士兵,非斩首酷刑不可,郡主为表决心也不能露怯,竟直到此刻才将这酸水吐出。
姜稚衣接过热茶捧在手心,漱过口缓了缓劲。
“郡主,您没事吧?”惊蛰看着她白得像纸一样的脸色。
“他不在,我不能有事的……”
姜稚衣抬起眼望向窗外西北的方向,夜色深浓,黎明未至,当真是好漫长好漫长的一夜。
她今夜在军营说的话看似底气十足,却没敢加上一句时限。
三七与她说了,玄策军的骑兵在一人多马、舍弃辎重的情形下,一昼夜至多可急行三百余里,然而那是一昼夜,不可能连续三昼夜如此不眠不休地急行。
所以,即便元策在京畿落难的当日得到调令,从姑臧到杏阳这一千来里,最快也要六日。
六日都已是掉队、损耗七八成兵马的代价,也就是说,一万骑兵从姑臧出发,真正能在六日之内抵达杏阳的人马最多只有三千。
更何况玄策军根本不可能那么快得到调令。
她相信他一定会全力赶来,可是万水千山,鞭长驾远,她和杏阳要撑过的日子……恐怕还有很多。
翌日午后,姜稚衣在一阵号角长鸣声里惊醒过来,蓦地从榻上坐起。
耳边嗡嗡作响,一瞬间竟不知是梦境还是现实,因为这样的梦在这一觉里,姜稚衣已经做了太多太多次。
怔神间,惊蛰的声音在外间响起,似乎在问三七“多少人马”。
姜稚衣清醒过来,掀被下榻:“叛军打过来了吗?”
惊蛰闻声快步入里:“郡主,应当是附近州治被攻陷,叛军腾出兵力集结向我们,眼下约莫两万人马在攻打南城门。”
姜稚衣脸色发白地扶住了手边的床柱。
“郡主别担心,三七说曹司马曾有过守城经验,从昨夜到今天白日已经带人做足准备,能扛得住。”
姜稚衣抿着唇点点头,飞快穿戴洗漱,匆匆用了几口饭食出了厢房,去前院官衙坐镇。
裴子宋去了外头和当地官吏一起清点物资,今日只剩她一人等在这里。
或许是南城门离官衙近,也或许是敌军兵力翻了倍,再次坐在这里已经听得见城头的喊杀声。手边茶盏里的水也比昨夜波动得厉害许多。
姜稚衣闭眼听着那些巨浪滔天般的动静,仿佛置身于一叶扁舟之上,一颗心汹涌起伏,始终落不到实处。
日头从正当空慢慢西斜,喊杀声却依旧震天动地。
金乌西坠时分,几道脚步声响起,姜稚衣蓦然睁眼,看见三七带着几名驻守在官衙的玄策军走了进来。
“战况如何?”姜稚衣起身问。
三七摘下头盔夹在臂弯,满头的汗如雨而下,喘了口气道:“少夫人,叛军昨日被我们重创,今日新到的援军战力格外凶猛,眼下两边僵持不下,为减少我军损耗,小人想声东击西,率兵往北城门攻出去打一场奇袭战,乱敌人阵脚,您这边留的几人擅奇袭,小人过来与他们商议战术,也向您请示是否可以参战。”
“你们可有把握?”姜稚衣蹙眉看着三七,一指桌案,“先商议,若有把握便去。”
几人铺开地图,头碰头商讨起来。
“走这个水关是最快的。”
“但如果这边杀出一支队伍就没有后路了。”
“可能让斥候侦察到这一片的敌情?”
“不行,是个死角。”
“绑绳索沿城墙下去侦察呢?”
“天还没黑,目标太明显。”
姜稚衣听几人来来回回说着,分辨着他们的意思,最后的问题似乎在于斥候无法确保某个死角的敌情,所以会有些冒险。
商议陷入僵局之时,有人感慨了一句:“要是‘棘竹’在就好了……”
众人在沉默间抬起头,灰暗的眼里生出光来,面露向往之意。
忽然有人期待着问:“我们队伍里会不会跟着‘棘竹’?”
姜稚衣听着他们古怪的对话,疑惑道:“队伍里谁在没在,你们不知情吗?”
一名士兵答:“少夫人,‘棘竹’是我们玄策军最厉害的斥候,从没有他侦察不到的敌情,不过斥候不露真容,不对外道名姓,我们只知道他这个代号,也只有少数几人见过他,还只是见过他戴面具的样子,所以……”
三七叹了口气:“‘棘竹’不在队伍里,若是在,这仗早打赢了,另想他法吧。”
姜稚衣看着三七这副知情的模样,对上他的眼色,眨了眨眼。
三七仿佛看懂了她的疑问,对她点下头去。
策字一分为二,竹字当头,双朿为棘。棘竹,节皆有刺,可破以为弓,种以挡万千兵卒。
这位在他们眼中如同神祇一般存在的斥候就是元策,是元策十八岁以前在玄策军里的身份。
听着城头传来又一阵厮杀声,不知又有多少人倒下,姜稚衣轻轻闭上了湿润的眼。
不止她一个人在想他。
他们都,很想很想他。
第81章
众人改而商议出了第二个计划,兵分两路彼此策应以规避风险。只是这样一来就必须从眼下正在激战的南城门调取兵力。
但南城门本是两军相持,调兵易打破平衡,反令南城门身陷囹圄,何况一旦敌军发现南城门减少兵力,再听说北城门有人出城偷袭,自然猜到是虚晃一枪,也就乱不了阵脚了。
“其实眼下城头形势尚稳,就是堵城门的腾不开手,如果能填上这些人力,两边就能继续相持,敌军一时半会儿也发现不了咱们调兵,可以打个时间差。”有人提议。
姜稚衣重新打起精神来:“所以不一定要是兵力,只要是人力?”
“对,但人力恐怕也没处调,咱们河西倒是家家能出兵,这里的百姓没有战力,上阵太危险了。”
姜稚衣点头:“我们是没有退路的人,但百姓有,不能让他们冒险。”
堂中再次沉默下来,眼看这一个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玄策军,姜稚衣蹙着眉踱起步来,过了会儿忽地一顿,回想着喃喃道:“没有退路的人——城里好像还有一批。”
众人面带希望看向姜稚衣。
“昨夜我听说,前任杏州刺史养匪自重,后来那些山匪都被清剿,”姜稚衣一指地图上牢狱的位置,“眼下应当关押在城中牢狱等待秋后问斩。”
三七眼睛一亮:“山匪可是绝佳的战力!“
“昨夜我听说,前任杏州刺史养匪自重,后来那些山匪都被清剿,”姜稚衣一指地图上牢狱的位置,“眼下应当关押在城中牢狱等待秋后问斩。”
三七眼睛一亮:“山匪可是绝佳的战力!”
姜稚衣思索片刻,决断道:“派人去跟曹司马通声气,是否能够下令囚犯戴罪立功可得从轻发落,若可以便分配武器,让大家一同抗敌!”
曹沉那边很快给了肯定的答复,牢狱放出囚犯,连带狱卒也一并到了南城门,久未见天日的囚犯得向死而生之机,手握大刀,群情激越。
南城门腾的兵力交给了三七。
三七有了人手,一声嘴哨唤来战马,摩拳擦掌准备大杀一场。
姜稚衣在官衙门口送别几人,看着他们一个个利落上马,紧了紧衣袖下的手:“你们是我带来的人,我答应你们出战,你们也要答应我平安回来,知道吗?”
几人异口同声:“是,少夫人!”
目送他们策马离去直到看不见,姜稚衣继续不安地坐去了官衙正堂,过后不久,听说伤兵数目激增,军医人手不够,又派衙役将城中各个医馆的医士请去军营,回了趟后院,将照顾裴雪青的冯军医也暂时调了过去。
西厢房内,裴雪青似乎也听到了外头的动荡,眉头紧拧,不时惊悸,睡得十分不安稳,却一直紧咬着牙关,像在梦里也不敢喊出那个名字。
看着裴雪青潮红不退的脸,想起冯肃说的心病,姜稚衣深吸一口气做了决定,让裴家婢女和惊蛰去外头守好门窗,勿令人靠近。
两名婢女退了出去,姜稚衣坐在榻边,握过裴雪青的手,轻声道:“雪青阿姊,不知你能不能听见我说话,你心结难解,许是自疚于无法改变至爱之人埋骨荒山的命运,但倘若我告诉你,这世上尚有你能为他做的事,你可能好起来?”
“雪青阿姊,你意中之人并非报国而死,而是遭人暗害。”
“大仇未报,仇人的铁骑眼下就在离你很近的地方,你不可以倒下,你振作起来,我们一起打赢这一仗,好不好?”
*
当日傍晚,两军相持之下,叛军忽闻杏阳城北守军杀出,自西南两面兵分两路朝己方后路包抄而来,大乱阵脚,仓促退兵。
南城门守军反守为攻,冲出城门追击撤离的叛军,再次拿下一战,暂得喘息。
连续两日鏖战过后,杏阳守军伤亡过半,城西军营医士脚不沾地,奔走彻夜。
次日,六月二十九,叛军心知前日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主将苍鹰怒火中烧,下令继续往杏州调集精兵,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杏阳。
六月三十黎明,隆隆战鼓声响,杏阳守军于一日两夜休整过后,再迎第三战。
从黎明战至黄昏,两军再次陷入相持,叛军久攻不下,军心浮动,忽逢天降暴雨,不得不三撤其兵。
然天时利弊,福祸相依,暴雨之下,杏阳城亦受其扰。
当夜,为流民搭建的临时避所垮塌,大量流民无处可去,涌入街巷,内乱纷起。
与此同时——
军中粮草告急。
箭支消耗殆尽。
守军只余一千战力。
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到了姜稚衣的耳朵里。
深夜,城西军营,营中士兵们汗雨交加、伤痕累累地瘫倒在雨棚下,一副副担架抬着惨无人状的伤兵匆匆来去,一盆盆血水从营帐里端出来泼进泥地,连玄策军也已无余力,转移完流民回来,一个个在雨里支着剑低头喘气。
姜稚衣站在惊蛰撑起的伞下,听着头顶噼里啪啦的雨声,眼睫发颤地看着这一幕一幕。
惊蛰劝道:“郡主,今夜怕是无眠,先进营帐保存体力吧,等曹司马到了一起商议对策。”
姜稚衣点了点头,失神地踩着血泥一脚脚走进营帐。
忽而帐外白光一闪,一道惊雷打下。姜稚衣猛地一颤,扶住了帐中桌案,像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脱了力似的撑着膝盖缓缓蹲了下去。
“这么多乱子,只要一样解决不了,都能要了大家的性命……”
“惊蛰,怎么办……我们还能撑多久,我们还能撑下去吗?”
惊蛰将伞收去一旁,跟着蹲下来拍她背脊:“郡主,总会有办法的,一定会有办法的。”
帐外忽然传来三七喊曹司马的声音,姜稚衣飞快起身,揩了揩眼角正起色来。
曹沉和三七穿着蓑衣掀帘而入,一眼看见她擦泪的动作,脚下微微一滞。
姜稚衣若无其事一笑,伸手一引:“曹司马来了,请。”
曹沉大步进帐,后头一男一女跟了上来。
“稚衣妹妹。”一道熟悉却久违的女声响起。
姜稚衣一抬眼,看见裴雪青跟着裴子宋进来,惊讶地走上前去,握过她手:“雪青阿姊,你能下地了!”
裴雪青反握住她手:“你那日说的话我都听到了,我不会再倒下,这一仗,我也要陪你们,陪大家一起打。”
姜稚衣为着这连日以来的第一个好消息忍着泪点了点头。
裴子宋看了眼她发红的眼圈:“别担心,我和雪青前段日子一直在给流民施粥,尤其雪青还给许多流民看过诊治过病,这些流民想来肯听她的话,一会儿我们便过去稳定人心。”
姜稚衣看着两人点头:“幸亏有你们。”
曹沉:“箭支短缺一事,下官心中有一计,也与部下商量过了,我们打算赶制一批草人,披上戎装,趁夜鸣战鼓佯攻,夜雨里对面视物不清,见我们上城头,必定以箭射之,如此我们便可借到叛军的箭来用……能撑一时是一时,撑过一时,沈少将军便近一程。”
“太好了……”姜稚衣看向曹沉,“多谢大家愿意相信沈少将军。”
“大家都是城破便无出路之人,本是一体,众志方可成城。”裴雪青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曹沉点头:“郡主不必言谢,下官这条命本就是十一年前宁国公护下来的,如今可报以与我当年一样身陷囹圄之人,报以郡主,下官万死不辞!”
姜稚衣一愣:“你与我阿爹相识?”
曹沉拱手:“下官原籍轻州,十一年前是轻州刺史府一名小小衙役,所学守城之道皆来自当年力守轻州的宁国公,宁国公在天有灵尚在保护郡主,郡主千万不要气馁。”
难怪那日曹沉看见她的第一眼便愣住了,她与阿爹眉眼肖似,曹沉定是看着她想起了故人。
在别州都已相继沦陷的时候,杏州仍能坚持在这里,原也有阿爹为她留下的生机。姜稚衣一瞬间眼眶发热,泪光闪动:“好,眼下还有粮草的事没解决,城中百姓家里可还有余粮?”
“有,只是连日战火不断,前段日子百姓们也都见多了吃不上饭的流民是什么模样,想来心中不安,生怕拿出口粮,下一个便轮到自己,筹措军粮若硬来易引起城中动乱,还得好言相说,请百姓相信援军已在来的路上。”
“那便交给我,”姜稚衣用力抿了抿唇,“这军粮,我便是求,也会为大家求来。”
*
六月三十夜,杏阳守军发动佯攻,以草人借箭,获箭支五万。
七月初一,雨过天晴,叛军主将苍鹰为再次中计怒发冲冠,然一日下来却始终按兵未动。
七月初二,大军压境的步伐震动全城,又五万人马逼近杏阳。
至此方知,方圆数百里之内,各州尽数沦陷,杏阳已成孤城一座,叛军集结,向这座垂死挣扎的孤城全军出击。
七月初二午后,第四战爆发。两军交战,从烈日当头一直到月升中天,仍未停歇。
即便入夜后黑灯瞎火不利攻城,叛军也没有丝毫退意。
因为杏阳在等待的生机就是他们的死境,若无法在这一战拿下杏阳,他们面临的,很可能就是河西玄策军的铁骑。
无论攻城方还是守城方都确信,这就是最后的决战了。
当夜,叛军围三打一,断了杏阳城东南北三面的生路,两军决战于西城门。
杏阳守军激起斗志背水一战,城中百姓亦为连日来守军的拼死抵抗、当朝郡主与相国子女不眠不休的奔波所感,壮年男丁自愿穿起亡军们的铠甲,拿起武器,前来西城门参战。
城门一次次将破,又一次次被顽强抵住。夜从未如此漫长。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军营内灯火通明,城头的战鼓声、号角声、喊杀声,声声入耳,姜稚衣坐在营帐桌案边铺开宣纸,执笔蘸墨,正落笔书写什么,忽然看见三七走了进来。
“少夫人,”三七抱拳,面色肃穆,“三七及玄策军一百名弟兄向您请战!”
姜稚衣笔尖一抖,抬起眼来。
“被动固守城内,杏阳至多再撑半个时辰,若小人带弟兄们杀出去,扫清眼下这一批敌军,或可再为杏阳争取半日生机。”
姜稚衣缓缓从座椅上站了起来:“杏阳若得这半日生机,你们呢?”
“我等死犹未悔!”
姜稚衣撇开头去,轻轻吞咽了下:“我不同意。”
“少夫人,一旦城破,开始巷战,我们的战马便毫无用处,只能与敌军贴身肉搏,根本杀不了几个敌人便要束手就擒,如果半日后少将军便可抵达,而我们却在黎明前城破了,那么这些天所有的牺牲都白费了,眼下能多撑一刻便是一……”
“我说,我不同意!”姜稚衣打断了他,“临行前少将军说了,我的命令视同他令,你们要违抗军令吗?”
三七弯了弯唇:“就知道少夫人您会这么说,但您忘了吗,少将军的第一道军令是让我们护送您平安回京,这道军令高于一切。”
姜稚衣眼眶热意沸腾,一双手撑住了桌案:“你们是我带来的人,我们要一起平安抵京……”
“少夫人,这些天大家看您挑起大梁,当着所有人的主心骨,已经打心底里认您是我们的少夫人,大家也很想跟您去长安,很想喝上您和少将军的喜酒,可战火不饶人,总有人要牺牲,我们与这里已经牺牲的杏阳守军并无不同,我们的性命并不比他们珍贵,我们同样不畏牺牲!”
“我们不畏牺牲——!”帐外传来齐声高喊。
姜稚衣眼睫一颤,迈着走了出去,看见一百名玄策军身披玄甲,手执长剑,列队在前,已然整装待发。
“你们不要这样……”姜稚衣眼眶里满溢的泪水潸潸落下,别过头去,“你们怎么能让我……”
……下一道送他们所有人去死的命令。
三七站到这一百名玄策军前,面向她扬首一笑:“少夫人,我们并非只为了保护你,杏阳若失,不仅您将落入敌手,待玄策军更多弟兄抵达这里,还要有更多流血牺牲,让我们眼睁睁看您被擒,看同袍死在自己守不住的城下,便是死也无法瞑目,不如眼下冲出去多杀几个敌人逍遥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