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稚衣惊地睁大了眼:“竟有这样的事……?”怔怔品了品这话,又看向元策,“所以你是真的不知道……”
元策看了那嬷嬷一眼。
裴雪青并未与他商量此事,应是回府之后细想,猜到他会在姜稚衣这里遇到麻烦,担心因她今日这一出而暴露他的身份,便请信重的乳母过来编造了个半真半假的说辞。
对上那嬷嬷暗示的眼神,元策朝姜稚衣点点头:“是,我不知道。”
“那、那玉佩是怎么回事?”
那嬷嬷颔首答:“我家姑娘或许在哪里看见过郡主那枚玉佩,这便叫人打了相似的另一块。”
元策迅速接上:“我修补那玉时曾叫匠人看过,可能是那时泄露了出去。”
姜稚衣千想万想,也没想到这事会是这么个缘由,回忆着捋了好一会儿,想起裴雪青现出异常正是在她的玉佩摔碎不久之后,时间确实对得上。
再看这位乳母,眼见得礼数周到,举止得体,定是相府里德高望重的人物,也不像为着这种事扯谎的人。再说,谁会骗人家说自己得了臆病?
姜稚衣:“原来是这样……”
“我家姑娘身在病中,自己也不知为何做出有违常理之事,还请郡主勿怪。姑娘今日回府突发高烧,无法亲自前来,老奴代我家姑娘向郡主与沈少将军赔个不是。”嬷嬷说着弯下身去。
姜稚衣回过神,连忙抬手请起:“既是误会一场,清楚了便好了,不怪罪她,倒是裴姑娘如今这状况,可请医士看过?”
“郡主放心,想来今日闹过一场,姑娘应当也醒神了。”
姜稚衣回想起今日书房里与裴雪青的几番对话。
“可我今日好像对她说了些重话,”姜稚衣看向元策,小声道,“是不是我把人气病了?早知道我光骂你就好了……”
元策:“……”
“郡主不必多虑,这人心里头装着事,久不发泄容易憋出病来,您今日点醒了姑娘,姑娘如此高烧一场,兴许反倒是好事。”
“我知与至亲至爱天人永隔是何打击,她定是实在太不好过才会得这样的病……”姜稚衣出神地碎碎念着,想起什么,问元策,“李军医医术高超,要不请李军医过去看看?”
元策看向嬷嬷。
“多谢郡主美意,此事不宜宣扬开去,便不再请旁的医士了,郡主与沈少将军若能帮我家姑娘保守这个秘密,老奴感激不尽……”
“这说的什么话,不必你说,自然要保密。”姜稚衣想了想,“既然如此,回头你家姑娘若愿意见我,我去拜会她,我与她有些相似经历,兴许可开解开解她。”
“多谢郡主,那老奴这便回去照顾我家姑娘了。”嬷嬷与元策对了个眼色,退了出去。
厢房里只剩两人,姜稚衣细想着裴雪青的经历,也忘了生元策的气,自顾自喃喃着:“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行了,别想了。”元策打断了她。
姜稚衣抬起头来:“你这人怎么如此无情?”
“我无情?”
“这即便只是个故事也叫人触动,何况是发生在你我眼前的事,你怎一点也不在意?喜欢一个人,喜欢到在他亡故之后,仍臆想着与他在一起,得是多深的感情才会如此,这不叫人感怀吗?”
不过谎话一桩,元策正要打消她多余的感想,忽然一顿:“……喜欢一个人,喜欢到臆想着与他在一起?”
“是啊,裴姑娘不就是这样吗?”
裴姑娘是不是这样,他不知道。
但姜姑娘看起来好像很理解这种事。
穆新鸿的声音忽然在耳边重新响起——
郡主与大公子所谓的私情,根本就是郡主伤到脑袋以后产生的臆想!
无论如何,臆想的产生总有个缘由,记忆可以颠倒,但不能凭空冒出来,她心底既然有一个如此详尽的故事……
“你若是喜欢一个人,也会这么臆想?”元策盯住了她。
姜稚衣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我喜欢的人不就在我眼前,虽然今天刚吵了一架……”姜稚衣冷哼了声,“但我用得着臆想吗?”
“那若是你喜欢的人并不喜欢你,甚至另有心悦之人,而他对你的态度十分恶劣,你可会生出臆想?”
“不喜欢我就算了,还有人敢对我态度恶劣?”姜稚衣蹙了蹙眉,“你这假设根本就不成立!”
怎么不成立?兄长从前便是这样对她的。
照兄长真正的性情,也许过去并非刻意得罪她,只是为扮作纨绔,在外行事不得不过分出格。
但姜稚衣并不知情,假若她其实喜欢兄长,臆想出一个——他与她在外故意扮作死对头,实则与她相好的故事做做青天白日梦,岂不合情合理?
且她还不光臆想两人是相好,甚至都臆想到了兄长亲她这一步……
什么仲春二月草长莺飞,什么纸鸢挂在树上,什么一个回头一个低头……简直目不忍视。
“姜稚衣,想得还挺美?”元策眯起眼,抱着臂凉凉看着她,“你的美梦从今天开始,到头了。”


第43章
姜稚衣被这阴恻恻的目光盯得头皮发麻, 一头雾水了半天,懵懵地看着他:“你在说什么……”
元策斜眼睨着她。
她也有如此丈二摸不着头脑的日子。当初满嘴叽里咕噜全是他听不懂的话,他无数次想问“你在说什么”的时候, 可曾有人想过他。
姜稚衣惊疑不定地看着他中邪了一般的神色,伸手上前来摸他额头:“你这胡言乱语的, 不会也得病了吧?”
温软的手抚上额头,元策顺着这熨帖的触感闭上眼, 头靠上床柱, 沉出一口气。
他是快病了。
陪自己的“寡嫂”折腾了这么久, 日也操劳夜也操劳, 白天扮演兄长, 夜里被兄长约去梦里谈话。
想把她赶跑, 兄长说长兄如父, 长嫂如母,不要伤害她。
那不赶就不赶吧, 可人非草木,与她朝夕相处之时动了不该动的念头,兄长又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为兄很是心痛。
……好一个长嫂如母, 好一场无妄之灾。
姜稚衣随着他后靠的动作跟过去, 手心手背来回探着他额头:“好像是有点烫, 是不是烧着了?”
元策靠着床柱掀开一丝眼皮,刚想说没有,一垂眼,见她为探他额头爬出了被衾,此刻跪坐在榻上, 身体微微前倾,单薄的中衣衣襟松散,露出鹅黄色心衣一角。
雪白的柔软从漏缝溢出,元策目光一顿,话到嘴边忘了答。
“哎……怎么突然更烫了!”姜稚衣摸着他额头大惊。
元策飞快移开眼,抬手扣住她手腕,顺势将人往后轻轻一推,把人推正回去:“回你的被窝去。”
姜稚衣一个踉跄撑住床榻,皱起眉头:“……我这不是关心你吗?”
元策别过头,余光瞟见她一动没动,像在气她一番关心换来他冷脸:“先顾好你自己,天冷不知道?”
姜稚衣哦了声,钻回被窝拉起被衾:“那你不舒服要请医呀。”
“……知道。”
想想今日之事他同样蒙在鼓里,与她大吵一架必定也是身心俱疲,姜稚衣心软下来:“好了好了,反正今日是个误会,我也不同你吵了,就跟你和好吧。”
元策半背着身,回头看她一眼:“睡了一天不饿?”
“饿——”姜稚衣答到一半一惊,张望向窗外,“等等,我都睡一天了,那陵园那边?”
“让婢女替你过去了。”
今晨姜稚衣醒得早,想着坐等也无事,便来找元策接头,结果到沈府附近恰好碰上来报信的沈家下人,说公子要迟到一刻,往前一望,发现裴家女眷的马车停在沈府门前,她便怒气腾腾杀了进来。
后来她在书房晕过去,元策看她今日不宜再出行,吩咐谷雨和小满将祭品带去陵园,算替姜稚衣祭拜过母亲。
姜稚衣看着外边擦黑的天色,面露懊恼:“我这一觉怎么睡了这么久……”
“放心,你母亲怪不了你。”要怪也是怪下狠手给她点了一整天安神香的人。
元策从床榻起身,到茶桌边倒了盏凉茶喝:“你那两个婢女脚程慢,不知几时才回,我让人拿晚膳进来,你就在这里吃。”
“那你会陪我用晚膳吗?”姜稚衣眨着眼问。
元策看了眼窗外,从一刻钟前起,穆新鸿就一直在廊子里来回踱步徘徊,似乎对他们随时会败露的前程大业很是忧心忡忡,也对他这位流连香闺的少将军十分痛心疾首。
“我一个人可吃不下饭,一定要有人陪我才行!”见他不语,姜稚衣又补了句。
窗里窗外,元策与穆新鸿的视线隔空相遇,穆新鸿目光焦灼,求神拜佛般双手合十,无声催促他快快去商议正事——再不想办法就完了!
元策张口:“陪,怎么不陪?”
穆新鸿:“……”
得了,完,怎么不完?
戌时末,书房里,穆新鸿和李答风在罗汉榻上一人一边对坐着,下起了今夜的第十九盘棋,从来没见过能吃这么久的晚膳。
这晚膳吃的,是去地里拔冬笋了呢,还是去河里摸鲤鱼了呢?
要像在边关时,这么多时辰,少将军二十顿晚膳都吃完了。
有这功夫,还可以射两百支箭,跑三十圈马,排演十场军阵……
穆新鸿对着面前这一团乱的棋局,落一子看一眼窗外。
侍候在旁的青松也愁得晚膳都没吃下,一面为着裴姑娘和大公子的事大受打击——之前说郡主和大公子有私情,他好歹还晓得这两人相识,那裴姑娘和大公子,他甚至压根不晓得他们何时说过话!
一面又担忧如今的公子身份暴露——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公子甘愿死在郡主手上,倒是做鬼也风流了,他却既没得风流,也保不住小命了!
正是青松和穆新鸿焦心不已之际,廊下脚步声响起,元策一把推开了书房的门。
穆新鸿屁股燎了火似的飞快离榻起身。
“……少将军,您可算来了!郡主回去了吗?”穆新鸿瞅了眼窗外,见郡主的两名贴身婢女到了,却正往浴房的方向去,瞠目道,“郡主今晚还要留宿?”
“我留的,”元策坐上座椅,“怎么了?”
“……”
“少将军,眼下正事要紧,不可在儿女情长之事上耽搁啊!”穆新鸿上前去关拢了窗,指了下气定神闲喝着茶的李答风,“李先生说,郡主这血瘀经上次用药之后便在慢慢消散,如今几时会彻底消除是没有定数的,说不定郡主一觉醒来,突然便记忆清明了……”
“所以,把人留在这里不是最安全?”
穆新鸿一愣。
元策看向李答风。
李答风:“又要拉我做有悖医德之事?”
“她这状况,若不用药尽快消除血瘀,可会对身体有所损伤?”
“不会,别再磕着碰着第二次就行。”
“那今日你就当什么也没查到,交还侯府医案之时,说她一切如常,身体无碍即可。”
李答风叹了口气。
穆新鸿一看元策有所打算,立马重振旗鼓:“李先生,麻烦您了!”
李答风:“习惯了。”
他养了半年的活死人,这位杀神说杀就杀,几息就给人断了气,那些入了军营刑房的犯人,这位杀神打到快断气了就送给他医,等他医好接着打到快断气——为人医者,摊上这么一位少将军,实乃不幸。
元策吩咐完李答风,一指穆新鸿:“你去探探永恩侯到哪里了,派人尽快护送回京。”
“得令!”
“你——”元策一指青松,“跟夫人打听清楚三书六聘的章程,请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妥当。”
“好嘞!”
青松和穆新鸿嘴比脑子快,应完一个愣神,缓缓抬头看向元策:“……您这是要?”
元策:“不是说等她醒过神来,会去跟她的皇伯伯告发我吗?”
既然握着沈家最大的秘密,就别出沈家的门了。
在她醒过神之前把该办的事办了,看看到时候,是她木已成舟的夫婿重要,还是她的皇伯伯重要。
从热雾腾腾的浴房出来,姜稚衣涂过润肤露和润甲露,一身香气萦萦地回到西厢房,刚一进门,就见元策也已沐浴完毕,穿了身随意的燕居服坐在榻沿等着她。
谷雨和小满对视一眼,齐齐捂起嘴偷笑出声。
不愧是小吵怡情,今日的沈少将军简直热络得像换了个人,先是方才用完晚膳主动留宿郡主,又是如此急不可耐一刻也不愿与郡主分开。
姜稚衣也是意外,歪了歪头看他:“你怎么又过来了?”
“不欢迎?”元策眉梢一扬。
“就是看你今天怪怪的……”姜稚衣回忆起方才用膳时,他又是给她夹菜,又是给她剥虾,上回陪她逛街,分明还不稀罕做这些下人的活计呢,“你是不是其实还是做了什么对不住我的事?或者——有求于我?”
元策看了她一会儿,瞥开眼吩咐两名婢女:“下去吧。”
谷雨和小满十分乖巧地退了出去,替两人阖拢了房门。
姜稚衣古怪地皱皱眉头,拿手指了指他,笃定道:“你有事,你肯定有什么事。”
“站那么远做什么?”元策侧了下头,“过来。”
姜稚衣穿着身单薄的寝衣走上前去,刚要在榻沿落座,见他一抬下巴:“坐这儿。”
姜稚衣顺着他下颌所指低头一看,看见他的膝盖,迟疑地抬起眼来:“哪、哪儿?”
“就是你想的。”
“……”
“我没想啊!”
“那我想了,行吗?”
姜稚衣眼珠子转向一旁,目光闪烁:“你想——什么了?”
元策懒得再动嘴,握过她手腕往怀里一拉。
姜稚衣像朵轻飘飘的云,软绵绵落到他腿上,半身一个不稳人一歪,一把搂住了他的脖子。
四目咫尺相对,姜稚衣呼吸一紧,脸热地稍稍松了松手,往后退了些。
元策一手按在她腰后,把人揽回来,一手抬起,将她松掉的手臂圈回他脖子。
姜稚衣呼吸彻底闭住,牢牢盯住了他。
“以前这么坐过吗?”元策问。
“怎、怎么又问以前?”姜稚衣瞅瞅他,回想了下,“我记不清了!”
很好,看来还没臆想到这一步。
走了这么久的歧路,今日他就替兄长挡了这朵聒噪的小桃花,还兄长在天一个清净安宁,在夜长梦多之前,把沈家未来最大的威胁提早收入囊中,以绝后患。
“你今天到底……”
“你不是问,我是不是有求于你?”
姜稚衣气哼哼别开头去:“我就知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今天就是要求我办事!”
“是,”元策点点头,“我想跟你求个亲。”
姜稚衣一个石破天惊般的愣神,鼻子眼睛眉毛神情全暂停,对着虚空缓缓眨了眨眼,犹疑着回过头去,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我说——我想跟你求个亲。”元策放慢语速重复了一遍。
仿佛除夕夜的爆竹突然炸在耳边,姜稚衣脑袋里噼里啪啦作响,看着他磕磕巴巴:“求、求亲是说——”
元策抬起头,回看着她的眼睛:“是说,你姜稚衣,要不要嫁我元策为妻?”


第44章
元策问完后便耐心等着她作答, 不再说话。
厢房里静得落针可闻,脚边的炭炉熏得人晕乎乎像醉了酒,姜稚衣与他对视着, 人是安静没动,心跳却快得要蹦出嗓子眼儿去。
这些日子分明是她一直将亲事挂在嘴边, 可眼下侧坐在他怀里,反过来听他亲口问她,竟慌乱得头脑发热, 说不上话来。
明明三年前也私定过终身了, 怎么似乎没有过如此热烈的印象……
到嘴边的“要”字已是呼之欲出,临到出口关头, 姜稚衣紧张地吞咽了下, 微微瞥开眼定了定神。
片刻后,端起架子回过眼,扬扬下巴:“答你之前,我要先提你一问——”
“你是只有求亲这日才对我如此体贴关照,还是今后日日都会待我好?”
元策眼底浮起笑意:“你想日日,那便日日。”
“我当然想要你日日待我像今日这般热络了……”
元策一扯嘴角:“这可说不准, 天长日久,也或许……你哪天突然就不想了。”
“别拿你那小人之心度本郡主之腹,我才不是那等见异思迁的人!只要你日日待我好, 我岂会对你生厌?”
“是吗?”元策紧盯住她眼睛,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是我说的,怎么,你也想让我发个誓?”
“也不是不行。”
姜稚衣十分干脆地松开圈着他脖颈的手,学他上回起誓那样三指指天:“我姜稚衣指天发誓,只要今后阿策哥哥日日待我好, 我也必与阿策哥哥恩爱如初,绝不厌弃他,若有违此誓……”
“若有违此誓——”元策突然打断了她,慢悠悠道,“就绑了你的手脚,半步也别想逃。”
姜稚衣眨了眨眼:“不是都说天打雷劈的吗?”
“我要那个做什么?”
姜稚衣抿唇一笑:“舍不得就说舍不得嘛!绑我手脚,你也不可能舍得……”
“那你这是嫁,还是不嫁?”
姜稚衣笑着重新将手搂上他脖颈,凑上前去,在他脸颊飞快亲了一下:“嫁!这就嫁!”
元策一愣之下偏过头,见姜稚衣已经红着脸把脑袋埋进他肩窝,抬起手,掌缘轻轻摩挲了下她发顶,唇角一点点弯起来。
翌日清晨,姜稚衣从震天响的唢呐声中苏醒过来,一睁眼,一看身下这张榻,立马披头散发坐了起来:“呀,完了完了,来不及了!”
不远处正在备茶的谷雨和小满一愣,连忙上前:“郡主,什么来不及了?”
“你俩怎么回事,什么时辰了,外边唢呐都吹半天了,怎的还不叫我起身换喜服!”姜稚衣匆匆掀开被衾就要下榻。
谷雨和小满一呆,站在原地对视了一眼。
谷雨:“唢、唢呐?”
小满:“喜、喜服?”
姜稚衣也是一愣,看了眼窗外的冬日艳阳天,又看了眼这间虽然放了许多她惯用的摆设物件,却并不是她寝间的厢房,面露迟疑之色,昏昏然道:“今儿个什么日子……”
“跟你求亲的第二日,”元策一脚跨进厢房,眼神奇异地上下打量着她,没想到看见个比他还急的,“喜服还没做上,这就听着唢呐声了?”
“……”
姜稚衣悬在榻沿的一双腿一僵,终于回过魂来,脚趾一根根尴尬蜷起。
都怪昨晚睡前想了太多成亲的事,与他聊着,说她的喜服要几十个绣娘绣上百天,凤冠霞帔得是大烨朝除皇后以外最最尊贵的规格,又说亲迎的日子得挑在不冷不热的好时节……
元策一句句应着,一直应到她说累了睡过去。
这一睡就梦到了亲迎的日子,听着外边爆竹唢呐齐鸣,锣鼓喧天,而她竟在榻上睡过了头,这可不得着急了吗!
姜稚衣默不作声看着元策,两条腿一条条怎么下来的怎么回去,回到榻上一个背身侧躺下,缓缓拉起被衾,蒙住了头脸。
元策无声笑着,走上前在榻沿坐下,把她的被衾拉下一截。
“没睡醒呢别吵我……!”姜稚衣拿手盖住脸。
元策挑了挑眉:“昨天发的誓,这么快就忘了?”
“……你今日对我哪里好了,一早就来下我脸,我烦你也是应当!”
“我是来问你,早膳就在这儿用,还是去饭堂?”
姜稚衣一愣,偏过头来:“去饭堂不就被你母亲看……”
“就是她让我问你的。”
姜稚衣虽已来过沈府多次,却从未出过东院。最初元策是为稳住大局不得不认下这段关系,便让继母装聋作哑,不必理会东院的动静。如今要说亲了,继母说她再不出面实在失礼,回头也会令永恩侯不快。
姜稚衣反应过来如今已是此一时彼一时,眨眨眼问:“所以是你母亲想见我?”
“想见就见,不想见不必勉强。”
“有什么勉强的,那就去饭堂吃。”姜稚衣大场面见得多了,岂会在这等小事上畏怯,起了身让两名婢女快快伺候她梳洗。
元策倚在窗边等她穿衣,梳头,点妆,等到一阵奔命般的脚步声响起,青松踉跄着扶住门框:“公子,大事不好了!永恩侯来了!”
姜稚衣蓦地转过头,惊讶道:“舅父到京了?”
元策还没得到穆新鸿传回的消息,也有些意外:“所以大事是——”
“是永恩侯脸黑得像要杀人,一进府二话没说只问您在哪里,这会儿马上就要杀到……”
“沈元策呢!把那小子给我叫出来!”一道低沉的中年男声逼近而来。
姜稚衣飞快起身,元策手一伸没拉住人,眼睁睁看着她欢欢喜喜探身出了厢房:“舅父!”
长廊下,一身仆仆风尘的永恩侯脚步一顿,惊疑地往这边望来,瞪大了一双圆眼——
数月不见的外甥女,依旧打扮得漂漂亮亮、光鲜亮丽,却在这一大清早理应刚睡醒的时辰,出现在别人家的府邸,身后正站着传闻中那个就快与他外甥女喜结连理,而他毫不知情的,未来外甥女婿。
他初次听闻此事,还是回京途中的某个驿站里,一名从京城往外地去的官员看见他,向他道喜,说恭喜恭喜,沈少将军与郡主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赶回长安之前,他是千百个不相信自己不过出了趟差,怎么一向眼高于顶、这两年给她挑了几十门亲事都看不上的外甥女突然就有了天作之合。
甚至方才回到侯府发现姜稚衣不在,瑶光阁的下人说郡主昨夜并未归宿,他仍旧抱着一丝希望,觉得孩子可能是去陵园祭拜母亲,没赶回来便宿在了外边,也说不定是回来后心情不佳,便去公主府找她宝嘉阿姊谈心了,直到此刻,亲眼看见了这一幕。
永恩侯一手按在心口,一手托住后腰:“哎哟哟……”
跟在后头的侯府护卫急忙扶住人:“侯爷!”
“舅父!”姜稚衣脸色一变飞奔上前,搀住了永恩侯的另一边胳膊,“怎么了舅父!”
永恩侯缓过这一阵眼黑,满头虚汗地抬起眼,看见元策走到他跟前,不紧不慢地朝他拱手行了一礼:“元策在此,见过永恩侯。”
……不紧不慢?他还敢不紧不慢?
在此,他还敢在此?
永恩侯伸出一根手指,颤抖地指了指他,转向挽着他胳膊的姜稚衣:“衣衣,是不是这小子把你掳到这里来的?”
姜稚衣后知后觉过来,方才她喜极忘形冲出去之时,元策为何要拦她一把了。
她和舅舅是久别重逢了,她的未来夫婿可能要久别于人世了。
姜稚衣慌忙摆手:“不是不是,舅父,是我自己过来的。”
“哎哟哟……”永恩侯顶着个大肚腩往后倒去,眼前更黑了。
“舅父,您别误会,我与阿策哥哥——”
永恩侯眼一瞪,人直了回来:“阿什么?什么哥哥?”
“……我与沈少将军,”姜稚衣抚着他后背给他顺气,“我们并非胡来,是正经准备议亲的,就等着您回——”
永恩侯一竖掌:“不必议了,这门亲事,我不同意!”
半个时辰后,姜稚衣坐在瑶光阁暖阁下首,两根手指不安地对绞着,绞几圈看一眼上首的舅父。
该解释的,她方才一路上都已经解释了,说她没有与阿策哥哥同宿一屋,阿策哥哥也早已不是原先那个吊儿郎当的纨绔,如今建了功立了业,已是国之栋梁,待她更是一心一意,见她受人欺负,便为她出头,不管她脾气多么挑剔,他都愿受。
总之说了一路阿策哥哥的好,说了他们如何如何情投意合,口都说渴了,舅父却始终没有好脸色,反倒从一开始的激愤变成了现在这副更为头疼的模样。
永恩侯闭着眼,手扶着额头,半晌没有说话,再开口长叹了一声:“他若还是原先那个纨绔,只要你们情投意合,舅父也不是不能答应这门亲事。”
姜稚衣抬起眼来:“舅父这是说的什么话?他若真是个纨绔,我可瞧不上他!”
“可他这么能干,能长久地陪你留在长安吗?来日他回河西,你是想与夫婿分隔两地,还是跟着他去受苦?”
“沈节使生前治理河西有方,姑臧城的繁华如今可与江南扬州齐名呢,没有您想得那么苦……”
“那不提这个,你可是忘了你阿娘?打仗多凶险的事,他一个出生入死的将军,你是想步你阿娘的后尘吗?”
姜稚衣低下头去:“他武艺高强,不会的……”
“那就当他有金刚不坏之身,他若如此百战百胜,你可知你皇伯伯如何看他?沈节使还在时,他是沈节使留在京中的质子,将来你与他有了孩子,你们的孩子能留在你们身边吗?”
“舅父,这个、这个我还没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