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当他拿起那些信,短暂地忘记兄长,却又总会在放下信之后更长久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梦见兄长的脸。
耳边清亮的女声还在嘀嘀咕咕着——
“本来我也不知道绣什么纹好,看到虎虎在我旁边上蹿下跳,我就绣了虎纹,你以后当了我的郡马,也像虎虎一样只围着我转就好了!”
“虽然这虎纹着实复杂了些,不过这世上就没有我姜稚衣办不到的事,是不是绣得还不错?”
“我还在香囊内衬绣了我的名字呢……”
元策抬起眼,看着眼前这张天真烂漫的笑靥,忽然第一次想知道,倘若她发现这不是新的开始,而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取而代之——
她仍会像现在这样对他笑,还是会吓得转身就跑。


第37章
送完定情信物, 姜稚衣回府又歇了几日,医士再来触诊的时候,说她这脚已不必顾忌, 可像从前那样行动自如了。
这人平常天冷的时候本也爱懒在宅子里, 可自己不想出去和没法出去却是两回事,连着禁足了大半月, 一得到医士的准话, 姜稚衣一刻等不住地派人去沈府送了信,让元策陪她上街出游去。
半个时辰后,姜稚衣第一次青天白日在侯府正门看见了光明正大来找她的元策。
望着这感人肺腑的一幕,姜稚衣近乡情怯般在门槛前一脚停住, 攥在手心的锦帕忍不住挪向了眼角。
元策翻身下马一顿:“?”
姜稚衣掖着帕子揩揩眼角,朝他抬了下手:“想到往后都不必再偷鸡摸狗了,一时有些喜极而泣。”
“……”
不过是外边的事态已无可挽回, 走旁门也于事无补,便没有多此一举。
元策掀眼瞥了瞥她:“那你先在这儿泣会儿, 我去打马转一圈再来?”
“不泣了不泣了, 这便出发!”姜稚衣匆匆收起喜泪, 搭着婢女的手走上前去,提着裙摆踩上轿凳坐进马车,一抬头,见元策还杵在原地不动,“怎么了,上来呀!”
元策皱眉看着面前这辆花里胡哨,丁零当啷的马车:“非要坐你这招摇过市的?”
“你的马车太小,坐在里头行动不开,我这辆里头还有榻呢。”
“……大白天要什么榻?”
她只是为了形容马车之大罢了, 咬文嚼字个什么劲儿:“那你陪人逛街要什么嘴?”
“……”
“你是没坐过这么高的马车吗?我教你,你就踩那个轿凳,垫一脚就可以上……”
元策长腿一跨,一脚登上马车,弯腰进去:“我是你?”
姜稚衣觑觑他,探出窗外朝婢女们道:“今日都不必跟来了,我与郡马要去把臂同游,不想有人打扰,你们将郡马的宝贝坐骑照顾好就行。”
元策:“……”
马车辘辘驶出崇仁坊。年关将至,朝堂之上各部各司为钟家惊天动地的贪污案忙得晕头转向,气氛低迷紧张,却不碍着老百姓们欢欢喜喜过大年,早早张罗起除夕的行头。
大好晴日,长安城中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各家各户高挂起红灯笼、红络子,西市行肆铺坊生意兴隆到掌柜们合不拢嘴,街边卖货郎的小摊前人潮往来不绝。
到了马车无法通行的路段,元策先一步下去,摊开手回头接人。
车夫刚要去摆轿凳,便见郡马一把将郡主竖抱了下来,郡主在郡马手里轻得像一片叶子似的,一眨眼便稳稳当当落了地。
姜稚衣站在人群中理了理头顶的帷帽:“这帷帽你没给我戴好,怎么是歪的。”
要早说陪人逛街就是给人当奴役,何至于放着一堆事不做来这一趟,元策皱眉:“爱戴不戴。”
姜稚衣往四下一看,瞧见街边一小摊上的布衣妇人,摘下帷帽递过去:“送你了!”
妇人一愣之下接过满是金穗子的帷帽:“多谢贵人多谢贵人!”
姜稚衣:“那我便不戴了,若一会儿满街的男子都看我,你别吃醋就行。”
“……”
姜稚衣挽过元策的臂弯往前走去,却很快发现,不光满街的男子,满街的男女老少都在往他们这边瞧,看那惊讶的样子,好像还认出了元策。
……忘了她挽着的,是两个月前刚轰动全城打马游街过的人了。
街边小吃摊上的吃客们三五一桌地窸窸窣窣议论着什么,姜稚衣耳力不够,压低声问元策:“他们在说什么?”
虽然听不清,但不难猜到,肯定有人认出了她——
当初那位茶楼之上趾高气扬挑衅纠缠,被冷漠的将军一句“请问姑娘是”一击毙命的贵女。
很显然,在这段京城贵女和战神将军的风流韵事里,她是那个并不讨喜的反面角色。
元策侧耳听了听,低头看了眼姜稚衣。
姜稚衣一看他这眼神就知道自己猜得没错,脸一点点涨红起来,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都怪你,当初装什么不认识我,脸都给人踩地上去了……我以后再也不上街来了……”
元策慢慢抽出了自己被她挽着的手臂。
姜稚衣使劲把他的手掰扯回来:“他们本就觉得是我纠缠你了,你还这样,我岂不是……”
话音未落,挣扎的手忽然被人握过,姜稚衣蓦地一低头,看见他长指轻轻穿插过她五指,牢牢扣住了她的手。
四面一连叠惊叹之声响起。元策回头扫向那群吃客,一众人吓得一激灵,连忙闭上嘴巴低下头去。
元策:“这样能把郡主丢掉的脸捡起来了吗?”
姜稚衣低头看着两人十指相扣的手,心怦怦跳着抬起眼来:“……你怎知有情人要这样牵手。”
元策朝前一抬下巴。
姜稚衣顺着他目光所指望去,看见前路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年轻的爹爹肩上扛着闺女,手中牵着妻子。
“好吧,只要你今日在街上一刻也不松开这手,本郡主就勉强原谅你当初不认之过。”姜稚衣笑吟吟拉着人朝前走去。
走出一程,那些看热闹的目光落远了去,姜稚衣专心逛起街来,看见斜对面有个糖人摊子,正准备问元策想不想吃,目光划过去,忽然注意到糖人摊边上一道亭亭玉立的身影——
少女站在摊前,却不看糖人,一双眼定定望着她和元策,不知已经看了多久。
是上次书院一别,快有一月未见的裴雪青。
姜稚衣顺着裴雪青的视线,低头看向元策牵着自己的手。
“……有人在看我们。”姜稚衣收了笑嘀咕。
“知道。”
也是,以他的敏锐,肯定比她更早发现。姜稚衣不高兴地撇撇嘴:“都知道我们什么关系了,她怎么还这么看你?”
“我哪知道。”元策一扬眉。
姜稚衣又往裴雪青那儿看去一眼,发现她这次不避不让,也或者是在出神,仍旧一动不动盯着他们交握的手。
“我要吃糖人儿!”姜稚衣一抬下巴。
元策往裴雪青所在的糖人摊望去,又看了眼旁边的祖宗,叹着气牵上人走向斜对面。
眼看两人走来,裴雪青才如梦初醒般收回目光,匆匆去撂帷帽帽纱。
“不必遮了,大老远便看见裴姑娘你了。”姜稚衣笑着同她打招呼。
裴雪青撂帽纱的手顿住,朝两人福身各行了一礼:“郡主,沈少将军。”
姜稚衣向小摊后的卖货郎努努下巴:“买糖人儿。”
“好嘞,”货郎忙活着手艺功夫,一指裴雪青,“给这位先来的姑娘做完便给您做,二位客官一人挑选个式样吧!”
“和这位姑娘一样要那小兔子的,一个就成,我们二人分着吃。”姜稚衣看一眼元策。
元策递去一个糖人儿的银钱。
“好嘞,吃了我这糖人儿,保证二位甜甜蜜蜜,恩爱不移!”
裴雪青眼睫一颤,静静垂下眼去。
姜稚衣看了眼她提在手里的药包:“裴姑娘这是为令堂抓药来的?”
“不是家母,是家兄的。”
“裴公子怎的了?”
元策轻咳一声。
姜稚衣回头看他,小声道:“关心下同窗罢了。”
元策:“嗓子痒罢了。”
“……家兄偶感风寒,并无大碍,多谢郡主关心。”裴雪青挤出个笑来,轻吸一口气,像不愿再在这里待下去,突然匆忙告辞道,“郡主与沈少将军慢逛,雪青先回府去了。”
“姑娘您这糖人儿还没好呢!”货郎喊住了人。
“我家中有些急事,等不了了,反正都是一样的式样,不如就给这位姑娘吧。”裴雪青绕过摊子,低着头疾步往外走去。
“您这银钱我都收了,那您拿包现成的糖走,这是牛乳糖,可不会亏着您呢!”货郎一手做糖人儿,一手拎起一只油纸包,朝走远的人伸长了手递去。
裴雪青一脚站住。
见她刚好停在元策侧后方,姜稚衣轻撞了下元策的胳膊。
元策接过货郎手里的油纸包,转递向裴雪青。
余光里看见那只拎着油纸包的手,裴雪青像怔住了一般,在原地背着身沉默许久,白着脸缓缓回过头来,抬眼看向元策。
那双抬起的眼眼眶微红,眼底湿润。
元策不明所以地一顿。
“我从小便不能喝牛乳,一喝就起疹子,喘不上气——”裴雪青看着他,重重地一字字说。
“她从小便不能喝牛乳,一喝就起疹子,喘不上气——”半个时辰后,辘辘行驶的马车内,姜稚衣眉头紧蹙,“那糖是货郎的,可以跟货郎说,她为何要看着你说?”
元策背靠车壁:“你问我我问谁去。”
“我不问你,我问谁去?”姜稚衣转过头瞪他一眼,“你给我说清楚了,你可是知道那裴姑娘不能喝牛乳,也不能吃牛乳糖?”
“我要知道还递给她?”
“那她为何一副觉得你应该知道此事的模样?”
元策眯了眯眼:“你确定?”
“什么叫我确定?”姜稚衣气笑,“你从前和这裴姑娘是否相识,知不知道她这些私事,你自己不确定?”
“……”他倒是想确定。
“我自然确定,但是——”元策不紧不慢地兜着圈子,试探着看了看姜稚衣,“在你看来,她觉得我应该知道此事?”
“是呀,不然她怎么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像被你欺负了似的,我们姑娘家的感觉绝不会错!”
元策抱臂看向窗外,皱起眉来。
倘若真像姜稚衣所说,兄长本应该知道裴雪青如此私密之事,那兄长与这裴雪青是什么关系?
既然已与姜稚衣私定终身,又为何同裴雪青有如此私交?
“我在问你话,你还想上心事了?”姜稚衣气得涨红了脸,轻砸了下他的肩,“你给我老实交代,当年除了与我,你可是还和别的姑娘有什么私情,到处沾花惹草?”
“没有。”元策回过眼来。
“那你发誓给我听!”
元策默了默,竖起三指:“我沈——”
“嗯?”
算了,他现在对兄长的为人已经不太有信心了。
元策:“我元策指天发誓——”
“怎么还省个姓呢!”姜稚衣板起脸,“你是不是故意把誓发到叫‘元策’的人身上去?”
“……”
“姓氏代表家族,不宜随意拿来起誓,舍姓取名也是一样。”
“好吧,元策就元策,那你发吧。”
元策再次竖起三指:“我元策指天发誓,此生从未到处沾花惹草,从未与别的女子有过任何私情。”
“与除了姜稚衣以外的女子。”姜稚衣提醒。
元策:“从未与除了姜稚衣以外的女子有过任何私情。”
“顺带多说两句,”姜稚衣快快思索一番,“说你日后也只心悦我一人,此生我若不离,你必不弃。”
“……”
元策搁下手,不可思议地一笑:“发誓还有顺带的?”
“怎么没有,”姜稚衣一指车顶外的天,“那老天多忙啊,哪儿有空一次又一次在这儿听你发誓,发都发了,一次发完岂不省事?”
“……”
老天是省事了,他是摊上事了。
“怎么,如今你我二人的关系都已是满城皆知了,难道你还打算抛弃我不成?”
元策想了想,懒懒靠着车壁,再次竖起三指:“我沈元策指天发誓,此生只心悦姜稚衣一人,她若不离——”
“等等,”姜稚衣笑盈盈听到一半打住他,疑惑道,“怎么这回又加上姓了?”
元策斜眼睨他:“那你想要沈元策,还是元策?”
姜稚衣莫名其妙:“不是你自己说起誓不宜牵连家族吗?就只要元策好了呀。”
“哦,是吗。”元策别过头去。
姜稚衣倾身向前,盯住他可疑的唇角:“你笑什么?”
“没什么。”
“那这誓还发不发了?你要不发,我现在就离,你也弃了算了!”姜稚衣瘪瘪嘴。
元策沉出一口气,第四次竖起三指,直起身看向姜稚衣:“我元策指天发誓,此生只心悦姜稚衣一人,她若不离,我必不弃,若违此誓——”
姜稚衣上前一把捂住他的嘴。
“好了,”姜稚衣满意一笑,“看到你的诚意就行了,才不舍得让你天打五雷轰呢!”
元策垂眼拿开她的手,握在掌心:“不生气了?”
“嗯,相信你和裴姑娘没什么了。”
元策点点头,偏头望向窗外湛蓝的天。
她是信了,他倒有些不信了。
这个裴雪青的确古怪,兄长若真是沾了花又惹了草,总不能花与草都要……
元策摩挲着掌心那只手,眯着眼想。


第38章
日后除夕, 姜稚衣一大清早便被院子里熙熙攘攘的笑闹声吵醒。
瑶光阁里当差的下人都知郡主冬日惧冷贪睡,初醒时尤其不喜吵闹,清早洒扫从来都是轻手轻脚, 只除了一年到头的这一日。
辞旧迎新的日子,大家都憋不住喜气, 全院上下大到屋瓦、小到犄角旮旯又都得扫除, 还要贴窗花、挂桃符,早时候有一年他们一边忙活一边说笑, 不小心吵醒了郡主,却没想到郡主起身后非但不生气,还说除夕就是要热热闹闹的,今日谁最热闹,谁得的压祟钱便最多。
他们私下彼此一打听, 才晓得郡主的母亲就是在正旦凌晨故去的, 想来除夕到正旦这两日多给郡主添些热闹喜气,可令她少记起伤心往事。
打那之后,每年这一日,大家便都肆无忌惮叽叽喳喳。
姜稚衣在笑闹声中起身, 看着满院的喜庆,可惜着舅舅今年这一趟差事出得不巧,赶不回来过年,惊蛰也不能陪在她身边。
前些天郑县传来了惊蛰的近况,说她伤势好转许多, 虽还不能下地走动,但在榻上活动已是不碍了。
另还有一桩喜事,听说惊蛰与那医馆里一位学徒看对了眼,竟都不必她派去的婢女时时贴身照顾, 常由那学徒代劳了。
姜稚衣派人提前送了压祟钱过去,连那学徒的份儿一道给了。结果那学徒不收,说怕惊蛰以为自己瞧中了她的家世。
姜稚衣听说消息乐了好一阵,盘算着等惊蛰好全便给两人做媒,到时她与阿策哥哥应当也定下了亲事,便是双喜临门。
心想着这些,忽见谷雨匆匆进来回报:“郡主,小佛堂那边出了点岔子,护卫发现夫人乔装改扮成仆妇想混出府去,不知要做什么。”
姜稚衣正想得和和美美呢,被这一打岔,登时兴致全无,蹙了蹙眉:“现下人呢?”
“郡主放心,护卫已将夫人送回小佛堂了,只是夫人这会儿一直在骂,这大过年的……”
想也知道她这舅母骂起人来多难听。好好逢年过节的日子,真是乌烟瘴气。
姜稚衣烦不胜烦地叹了口气,决定去料理料理这事,拢上斗篷出了院子,坐上步舆往北面小佛堂去。
到了院外,还未进门,便听到一阵咬牙切齿的痛骂——
“这小白眼儿狼,害我们母子分离两月之久,连除夕都不让我们见面,还叫侯爷也回不成京……自己死了爹死了娘,便看不得人家一家团圆……!”
“阿兄下狱也定是被她所害……我现下出不去,你想办法去康乐伯府传信,告诉阿兄是这丫头要搞垮我母家,故意设计陷害他……”
“舅母拜了两月菩萨,怎的菩萨没教您,凡事别把自己想得太要紧?”姜稚衣一脚跨进了佛堂。
钟氏打了个哆嗦,坐在蒲团上回过头去,一惊之下踉跄着撑地爬起。
一旁的通房妾室立马去扶她。
“你——”钟氏跌撞着走上前来,被护卫隔在姜稚衣身前一丈之外,“我要见侯爷,我要见我儿子……我要见康乐伯!”
“舅母想见的人倒不少,可惜他们未必想见您。”姜稚衣看着她,面露同情之色,“您为大表哥深谋远虑,精心筹划,大表哥当初病愈之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却是燕春楼,半步也不曾踏进这佛堂,您心心念念着康乐伯为您去圣上跟前求情,可康乐伯听说您被关禁闭,明哲保身还来不及——”
“我是没爹没娘,但您的一家团圆,看着也不过如此呢。”
“你、你不必在这里逞口舌!不过是你拦了我送去康乐伯府的信,拦着你大表哥不让他来见我……”
钟氏说到这里,想起什么痛心疾首的事,颤抖着拿手指着她:“你个小白眼儿狼,才与那沈元策好上几日,居然支使他打断你大表哥的腿……这么多年,你大表哥与你同个屋檐长大,待你掏心掏肺,竟还比不上一个外人与你两月的情分!”
姜稚衣眨了眨眼:“我与沈少将军何等情分,舅母年前不就知道了吗?”
“什么年前……?”钟氏一愣,“我知道什么……”
一愣过后,又像是反应过来:“你竟年前便与那沈元策有了苟且?!好啊,等我告诉你舅父,看他怎么打断那沈元策……”
“舅母这出戏倒是演得不错,”姜稚衣赞赏地上下打量着人,“您年前偷偷给我与沈少将军使的那些绊子,我可都记着,您大可去同舅父说,到时我们对峙一番,看舅父是觉得我这外甥女出格,还是您这夫人恶毒。”
钟氏愣在原地半晌:“……我年前给你使什么绊子?你休要在这里血口喷人!”
大过年的,姜稚衣也懒得再与她理论下去,叹着气道:“随您怎么说吧,今日来这趟,一是同舅母拜个早年,一是提醒舅母,您喊破天也无用,这佛堂,您是出不去的,不如省点力气少骂两句,还能在菩萨跟前积点德。”
被钟氏闹过一场,姜稚衣无端端吃了一肚子气,用午膳的胃口都没了。
其实原本除夕这等日子,让他们母子团个圆也是无妨,毕竟她与阿策哥哥都快说亲了,这对母子也生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可偏偏眼下钟家的贪污案还在受审中,钟氏人虽蠢笨,却知道她与阿策哥哥许多事,若往外头一通攀咬,非说她与阿策哥哥联手害的钟家,岂不叫她瞎猫碰上死耗子说中了——
上回她已问过阿策哥哥,为何提前查探钟家的罪证,阿策哥哥说,是因为她这舅母待她恶毒,他捏着钟家的把柄,以备不时之需。
钟氏虽无实证,但有些刺耳的话传出去容易左右人心,她不能让阿策哥哥被宣德侯怀疑,所以在钟家的案子有定论之前,必须看住钟氏。
姜稚衣没用几口午膳,到了傍晚,干脆早些时辰去了公主府找宝嘉阿姊。
这除夕夜,她往年或者在宫里吃宴席,或者在侯府与舅父和方家人一道吃年夜饭,可今年涉数百万两的贪污案一出,皇伯伯为做出节省开支的表率取消了除夕宫宴,舅父又不在,她便找自立门户的宝嘉阿姊过年去。
进了公主府,宝嘉一见着她便调侃:“算着这可是你最后一年与我一道吃年夜饭了?”
姜稚衣一愣,还没懂这话什么意思,一旁翠眉笑着附和:“可不是,等嫁了人,自然要在夫家过这团圆夜了。”
姜稚衣脚一跺,在宝嘉旁边坐下:“我这才进门呢,又拿我打趣……阿姊若这么舍不得我,找我夫家的军医做驸马不就行了,到时我们四人一起团圆!”
宝嘉噎了噎,转向翠眉:“瞧瞧这过河拆桥的主,给她出完妙计就这般嘴脸了,还拿她阿姊说上笑了。”
“奴婢倒觉着这提议很是不错呢。”
宝嘉觑觑翠眉,又问姜稚衣:“怎的你阿策哥哥知道你今夜一人,也不陪你?”
“他家中有母亲,虽是继母,没有生恩也有养恩,都年不见了,这种日子怎能不着家?再说军营的将士跟着他背井离乡来了长安,也该犒劳犒劳,他这一晚上已有两顿年夜饭要吃了。是我跟他说,我今夜有你作陪,让他自去忙的。”姜稚衣拿捏着将军夫人的范儿款款作答。
宝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么说……他晚上还要去军营?”
“是呀,我们约好了,等我与阿姊散席之后给他去信,到时守岁可以一道……”姜稚衣说到这里一顿,回过神,“阿姊这是想套我话,看李军医今夜在哪儿吧?”
宝嘉笑而不语地喝了口茶。
姜稚衣叹息一声:“我这底儿都给阿姊揭干净了,却不知阿姊一点内情,真没意思,这团圆饭吃的哪里是团圆,分明是人心隔肚皮!”
“不是我不与你讲,是早都过去了,你不也知道那姓李的离京七年了吗?还能有什么?”
“那他当初为何抛弃阿姊离京?”
“谁说留下的人一定是被抛弃的?不是他弃我,是我弃他。”宝嘉笑着站起身来,“不知你来得这般早,还未来得及梳妆,你在这里与翠眉聊会儿天,晚些一道吃过年夜饭,带你放灯去。”
宝嘉说着便去梳妆了。姜稚衣托着腮看向翠眉:“翠眉,你不会也不与我讲吧?你瞧阿姊留下的话,她叫我与你聊会儿天,便是她不想讲,让你讲,这你应当听得懂?”
翠眉失笑:“公主与李先生当初是如何不欢而散的,奴婢也不知详情,不过李先生离京并非自己选择,是不得已才跟着获罪流放的父亲去边关的。”
姜稚衣一惊:“获罪?获什么罪?”
“您若想听,这还要说到一件旧事。”
“我当然想听,你快别卖关子了。”
翠眉应声答:“那是郡主出生之前的事了,先帝在位时崇信道教,那时有一名号叫‘见微天师’的道长,年纪轻轻却极擅占卜、观星象,据传有预言未来之能,虽不知是否当真预言得准,但先帝是颇为信重他的,郡主可曾听说过此人?”
姜稚衣点点头。
当初钟氏还信口雌黄,骗说那下蛊的香囊是个平安符,为见微天师所赠,可笑的是钟氏不知道,这位见微天师刚巧今年与皇伯伯请辞,已去云游四海了,如今根本没人请得到他的符。
“你继续说,这位天师怎的了?”
“大约一十年前,这位天师夜观星象,观出一大凶异象,预言这年将有双生妖星临世,来日恐动摇国统,危及皇权,所以那一年,从京畿到边地,所有出生的双生婴孩皆被先帝秘密下令处死了……”
姜稚衣背脊升腾起一股寒意,牢牢捧住了手里的热茶,像被吓呆了:“这么多婴孩,才出生,根本什么错也没有,就这样尽数都被杀死在襁褓里了吗……”
“也非尽数,这令既然要层层下达,总有风声漏出去,李先生的父亲当年在太医署任职,便曾发善心,悄悄保下一名官吏家中新诞的一对女婴。八年前,这桩旧事被李太医官场上的对头捅破,李太医便被革职,判处了年流放之刑。”
“那当年那对女婴呢?如今应已长大成人,难道要处死不成?”
“那对女婴当年没活过一岁便双双因病夭折,倒不知若她们还在会如何。不过当今圣上不大信重那些道术,登基后也并未重用天师,只是因李太医忤逆先帝,犯下欺君之罪才惩处他。那对女婴就算还在,女儿身也上不了官场,想来不至于要处死。如今这日子太太平平的,不会再有这样的事,郡主宽心。”
姜稚衣喝茶压着惊,早被吓得忘记关心情情爱爱的风月之事,也忘了问,为何流放只判处年,李答风却整整七年没有回京了。
深夜,京郊玄策营。
一玄一白两道身影并肩站在高耸的哨塔之上,衣袂在风中猎猎翻飞,沉默间碰了下手里的酒坛子。
李答风饮下一口酒,掀袍坐下,长叹一声:“有家室的人,大过年的,在这儿跟我喝什么闷酒?”
元策单手扣着酒坛垂眼睨他:“哪儿来的家室?”
“知道意思就行,你一武人,还与我一文人咬文嚼字?”
元策眺望向长安城的方向:“那你去问问你那位公主为何这个时辰了还不放人?”
“原是没等到人家姊妹散席。”李答风轻笑一声,“那贵人享乐可说不好时辰,通宵达旦也是寻常事——还有,公主就是公主,什么我那位?”
“不是你自己欠下的风流债?”
“又来套话,”李答风觑觑他,“你最近怎么老关心这事?”
元策饮下一口酒:“你当我想?有人让我跟你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