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爽文女主拒绝美强惨剧本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这个文豪来自地球
“那可不?”
赵桂枝想起来了:“那今个儿早上,小姨父是不是拉了一对父子俩去了镇上?就是我公公和大伯子,他们说是要趁着农闲去镇上打零工。”
豆腐张回忆了一下,点头道:“原来不知道两家是亲戚,我还收了他们两文钱。下回再搭车,绝对不收钱。”
又说了几句,眼见天色是真的晚了,虞三娘恋恋不舍的坐上了牛车。及至牛车都往前走了,她还在这儿挥手:“桂枝你要常来找我啊!姨家旁的没有,豆腐管饱!”
赵桂枝也很是舍不得。
人嘛,都是这样的,原先以为天地间只剩下了自个儿一人,好坏都得自己担着。那样反倒是没啥,可一旦发现还有亲人可以依靠,就恨不得跟着走了。
只这般,赵桂枝站在院坝上,一直看着牛车拐过弯儿,消失在了村道口。
说不失落是假的,可日子总得过下去吧?
赵桂枝正准备回屋去,却一眼瞥见有个人走到了院坝下的小道上,定睛一看:“三郎?三郎你怎么回来了?”
江三郎原还纳闷呢,心说这条小道上只有他们一家,怎么会有牛车驶过去呢?难不成家里来了客人?
才这么想着,他就听到有人唤他:“二嫂?我下学了。”
噢!
赵桂枝想起来了,尽管家里如今供了两个读书人,可二郎和三郎是不一样的。
她男人江二郎是在镇上的私塾念书的,已经通过了童生试的前两门考试,只差临门一脚了。
而三郎却还在学基础部分,打算抓紧时间再学两个月,就去镇上试试看。甭管怎么说,镇学总归是要比村学强上很多的。
这么说吧,三郎是每天早出晚归的,中午那顿凑合着吃点儿,一般都是江母帮他准备个干饼子,或者干脆带个大地瓜过去。
但人家每天晚上都要回来的!!
赵桂枝笑得尴尬极了,眼见江三郎就快上院坝了,她忙冲着屋里喊:“娘,三郎回来了!”
因为吃太撑,而在堂屋里绕圈圈的江母,顿时僵住了。
如果说,赵桂枝先前还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那么江母则是彻底将这个小儿子忘到了脑后。一方面是没想到豆腐西施虞三娘会是赵桂枝的娘家亲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虞三娘口中说的娘家底子极厚给了她巨大的冲击。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比不上那一桌子的好吃的……
“咳咳,桂枝啊,你累不?要不再给三郎做点儿吃的?”江母笑着凑了过来,脸上都快笑出包子褶了。
这可把已经走上院坝的江三郎唬了一跳,满脸震惊的看了看他娘,又瞧了一眼他二嫂,完全不明白自己不过是离家一天,怎么就变天了?
赵桂枝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她边说着“不知道幼娘把火熄了没”,边就往灶屋去了。
火当然还没熄,这大冬天的,不得烧点儿热水洗漱一番再睡觉?江家到底是殷实人家,没的天天吃肉,但每晚用热水洗脸洗脚还是做得到的。
灶屋里,江幼娘也听到了外头的声儿,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等赵桂枝进来后,她凑过来小声的说:“我就说怎么今晚吃撑了,原来忘记把三哥那一份留出来了。光想着今晚来了两个客人,早间爹和大哥去了镇上,所以饭菜的份量就跟往常差不多。”
“不打紧的,我煮点儿大杂烩好了。”赵桂枝顿了顿,问幼娘,“你三哥吃辣不?”
“吃,怎么不吃?我们全家都爱吃辣。”
那就没问题了。
赵桂枝指挥幼娘将灶屋寻摸了一遍,将能吃的东西都找了出来,包括虞三娘送来的那些个豆腐制品,林林总总的归到了一起,煮了一锅特别随心所欲的大杂烩。
其实就是简易版的麻辣烫,多放了点儿辣,哪怕还没出锅,那股子味道也已经飘了出去。
此时,三郎已经放好书奁进了堂屋,正在跟江母说话。他告诉江母,村学的老先生给他写了推荐信,因为束脩是按季交的,所以他准备这个月上完就去镇上找他二哥。最好是能进二哥那个私塾,两兄弟在一块儿也好有个伴儿。
江母也告诉他,今个儿傍晚来了两位客人……
她才刚说到赵桂枝的娘家有多殷实时,就闻到了一股子比晚间更香的味道,哪怕已经吃撑了,她还是忍不住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
这江母尚且如此,江三郎如何能忍得住?
原本,正在长身体的少年郎就特别容易饿,他早饭也就吃了一碗地瓜饭,中午吃的是一块杂粮饼,傍晚下学后又赶了两刻钟的路,半道上就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直到这会儿,闻着从灶屋里传来的香味儿,他是第一次知道,食物的香味居然可以如此霸道。
殊不知,幼娘也快流口水了。
“好香啊!二嫂,这怎么那么香呢?我从来没闻过那么香的味道……”幼娘忍不住连续深呼吸,那种扑面而来的香味,让她不由自主的开始分泌口水。
赵桂枝也有些意动。
主要吧,她做的这一小锅大杂烩,香味可以说是结合了麻辣烫和方便面的。真要吃起来,其实还是晚上饭菜好吃,至少她是这么认为的。可闻起来……
确实很香。
“你要喜欢的话,明个儿我做给你吃。今晚还是算了吧,吃得太撑晚上要睡不着的。”
“嗯嗯,明天吃!”幼娘狂点头,随后不等赵桂枝动手,拿了个大海碗盛好就端过去了。
堂屋里,江三郎早就已经忍不住了,二话不说立刻开吃。
刚出锅的大杂烩肯定还是烫的,好在这会儿也才春耕刚过不久,又是入夜了,饭菜凉得很快。
三郎大口大口的吃着,一旁的江母看了一会儿就忍不住了,转身就出去洗漱了。至于幼娘更是放下碗筷后就跑了,她可不想待在这里经受考验。
吃着喝着,三郎热出了一头的汗,冷不丁的听到有人咽口水的声音,他扭头一看……
小虎头站在桌边上,眼睛盯着桌上的大海碗,哈喇子却已经流淌到了前襟上了。
“你怎么还没睡?饿了?”三郎挑了一筷子豆腐干,送到了虎头嘴边。
虎头把嘴巴张得老大,啊的一声,豆腐干就进了嘴里。
然后……
“哇!哇呜呜呜!”
刚给后院的两头猪喂完夜饭的薛氏,听到儿子的哭声,忙不迭的跑到了前头:“虎头怎么又哭了?这一天哭了几顿了?”
“娘,嘴巴疼。”虎头哭着从堂屋里出来,指着自己的嘴哭诉道,“好辣好辣,舌头咬破了,好疼啊!”
刚洗漱完毕准备回屋的赵桂枝忙道:“三郎那碗吃的里搁了辣椒。”
薛氏顿时急了:“那你吐出来啊!”
吐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虎头边哭边吃得飞快,吃完后又跑进了堂屋里:“三叔,再给我吃一口。”
紧随他进屋的薛氏毫不留情的拽着他走了。
这一晚,虎头痛并快乐着。
结果,第二天薛氏起了个大早,麻利的生火煮粥。略慢一步起身的幼娘失望极了:“大嫂,二嫂她说今天给我们做昨晚三哥吃的那种好吃的。”
“没事儿,白粥是给虎头煮的,他舌头咬了个小豁口,又吃了辣椒,昨晚哭了半宿才睡着。这两天都叫他吃白粥,养一养再说。”
幼娘满意了。
江家的灶屋是有两口大锅的,白粥熬得慢,幼娘就先烧了一大锅水,大冷天的,还是热水洗漱舒服。
……
等赵桂枝起身时,外头的天色已经挺亮了。
赵桂枝原先真不觉得自己懒,她一直就有极为健康的作息。每晚十点前必睡觉,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用她小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提前过渡到老年人的生活。
然而,从穿越之后,最开始的那七八日里,她是一直躺在床上养病的,自然不算在内。后头她可就苦了,每天早上,她都是全家最末一个起床的。
问题是,她上辈子的作息太健康了,而且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了,直接导致她完全抵抗不了自己的生物钟。哪怕再努力,最多也就提早个一刻钟起床。
“要是有闹钟就好了。”
江家倒是养了大公鸡,还有一条老狗拴在院子里。然而没用的,无论是鸡鸣还是狗叫,都唤不醒睡得死沉死沉的赵桂枝。她需要的不是自然界的声音,而是咣当响的大闹钟。
飞快的穿衣穿鞋,赵桂枝出门一看,全家都在等着了。
“桂枝起了啊!”
“二嫂咱们昨晚说好了,今天吃那个什么大杂烩?”
“你慢慢来好了,横竖是农闲了,咱们也不饿,等得住。”
赵桂枝看了一圈,讶道:“三郎呢?”
“他喝了白粥走了。”江母满脸慈爱的道,“我还给他煮了一个鸡蛋,让他中午吃。哦对了,还给他拿了一包黄豆糕,就是你姨昨个儿拿来的。”
这么听着,就感觉三郎也挺可怜的。
在简单的洗漱之后,赵桂枝开始做早饭。
早饭吃大杂烩有点儿过了,因此她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烧一锅子的胡辣汤。
胡辣汤是传统小吃,历史可悠久了。又因为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发展到后来,那是掺什么的都有。但它又确实是属于早餐类别的,满满一碗吃下肚,能热得额间冒汗,一整个上午都是暖洋洋的,舒坦极了。
问了一声,得知家里有地瓜粉条,赵桂枝就放心了。
又拿了虞三娘昨个儿带来的豆制品,统统放了一遍,当然没忘记最重要的辣椒。
原本,胡辣汤中的重要食材是牛羊肉汤做底,不少地方还会在汤里放牛肉粒和羊肉片。但对于赵桂枝来说,这一道程序是可以省下来的,她做的饭菜,除非是什么调料都不放,不然就是自带肉味儿的。
上辈子,靠着这一手素变荤的厨艺,赵桂枝简直就是制霸朋友圈。
凡是想要减肥又管不住嘴的,都会下单购买她做的各种素食小零嘴。她做的小零嘴,那可是能卖出高价的。牛肉味道的豆腐干,卖的比人家真正的牛肉干还贵。哪怕这样,也有的是人愿意买。
像她小姨,就是每次减肥都靠她做的饭菜撑下来。
唯一的问题是,素菜吃多了一样会变胖,这大概就是她小姨多次减肥都失败的根本原因吧。
这辈子,想把素菜卖得比荤菜还贵,大概是不可能了。但往好了想,这年头肉价贵得很,她做的饭菜起码可以解解馋。
就在赵桂枝忙活时,院坝外头来了人。
来的是江家的大伯娘。
江父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除了老四多年前没了之外,如今还余兄弟四个。而住在大坳子村的,却只有长房和他们三房,两家平日里的关系也是最为亲近的。
大伯娘是过来问要不要去赶场子的,结果还没等走近点儿,就闻到了一股子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
“咋的你们还没吃朝食啊?”
这会儿其实已经不早了,这年头的人本来就起得早,乡下人更是不论农忙农闲都是卡着鸡鸣声起来的。按理说,这个时候就该上山打猪草、下河洗衣裳,甚至有那勤快的,这个点儿都已经从地里绕回来了。
江母忙招呼她过来:“大嫂你来得正好,吃过早饭了?那也没啥,吃不下尝尝味儿也成呢。桂枝啊,等下匀一小碗出来,让你大伯娘也尝尝你的手艺!”
赵桂枝在灶屋里答应了一声。
“啥手艺啊?你昨个儿不还说你家这个倒霉媳妇儿,连火都不会生?”江大伯娘也是个人才,半点儿都没有替妯娌掩饰的意思,叭叭的就说开了,“你还说你不该心软点了头……”
“来来,开吃了!”江母一声吆喝,直接打断了她的话,“快尝尝,你倒是尝一口啊!”
就算江母不说这话,江大伯娘也是要尝的。
好奇心当然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胡辣汤太香了。
江大伯娘也不客气了,横竖在场的都是自家亲戚,又不是什么外人。等她一口下去,顿时惊得差点儿把眼珠子掉到汤里去。
这时,江家其他几人也围成一桌坐了下来,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就开动。
一时间,屋内香味扑鼻,所有人都在埋头大吃。
呃,倒也不是所有人。
虎头扶着门框站在门槛边上,一秒两秒三秒……他很努力的想要憋住不哭,但这个真的没办法。
五秒钟后,他破功了。
“哇——”
赵桂枝是对美食的抵抗力最强的那个,这是她自个儿做出来的,上辈子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她当然可以控制得住。
循声一扭头,她懊恼的拍了拍额头:“我把虎头给忘了,可这汤里加了不少辣子。”
可胡辣汤也不能不放辣啊,不放辣的胡辣汤,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薛氏抽空抬头,飞快的说了一句:“不用管他,他早上跟三郎一起吃的白粥。”
满满一大碗呢,绝对饿不着。
饿当然是不可能饿的,可虎头他馋啊!
眼见没人搭理自己,虎头哭着哭着,拿袖口一抹眼泪,转身一屁股坐在了门槛上:“欺负小孩,你们尽欺负小孩!坏蛋娘,虎头要告诉爹!坏奶奶,虎头要告诉爷爷!”
赵桂枝想到灶屋里还剩下好多的嫩豆腐老豆腐,她当即许诺道:“虎头别哭了,中午给你做红烧豆腐吃,那味儿跟红烧肉一模一样。”
虎头两眼放光的转过身来。
薛氏咽下了碗里最后一口豆皮,打了个饱嗝:“弟妹你别忙活了,他舌头咬了个豁口,先吃三天的白粥再说。”
虎头:……
气哭。
作者有话要说: 三郎:我好惨QAQ
虎头:我更惨o(╥﹏╥)o
第5章
眼见要不到好吃的了,虎头一气之下就跑远了。
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眼不见为净,可与其待家里闻着味儿却不给吃,还不如去找小伙伴们玩呢。
……
堂屋里,第一个吃完放下碗筷的人却不是薛氏,而是江家大伯娘。
没办法呀,江家其他人吃的是朝食,独独大伯娘是来“尝尝味儿”的。别人那是一大碗装满了料的胡辣汤,她只有一小碗还没什么料的汤底。
将最后一滴汤都喝下肚后,大伯娘怨念的盯着江母。
江母无知无觉,仍旧埋着头呼哧呼哧的吃得贼香。
陆续的,其他人都放下了碗筷。
赵桂枝略慢一些,这倒不是她吃得太快,而是其他人整一个狼吞虎咽,就跟饿了好些日子一样。她吃过之后,就伸手准备去收碗筷。
“放着!”江母眼角瞥见赵桂枝的动作,吓得她赶忙出声阻止,“桂枝你去歇着吧,让幼娘收拾。”
江母可没忘了昨个儿虞三娘那话。
赵桂枝娘家的底子极厚,这又是粗使婆子又是小丫鬟的。她就觉得,既然赵桂枝从没生过火,搞不好也从没洗过碗。万一把碗给摔烂了,心疼的还不是自己?
一旁的大伯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你转性儿了?”
“啥?”一直到幼娘将碗筷拿出堂屋,江母才总算放下心来,扭头问,“你说啥呢?不是在说赶场子的事儿?走不?”
大伯娘一大早的过来找江母,是想约她一起去赶集的:“走走,有话边走边说。大郎媳妇要一起去不?”
“去啊,怎么不去?大郎媳妇你去把我攒的鸡蛋拿过来,我回屋拿钱。”
“不用拿鸡蛋了,回头都卖我。”大伯娘忙阻止,“你家去年冬天养的老母鸡都杀了?我记得是留了几只的,对吧?”
“那不然鸡蛋是谁下的?”开春刚抱的鸡崽,这会儿才刚褪了一身绒毛,起码还得等一两个月才能下蛋。
说话间,江母已经从屋里拿了钱出来:“大郎媳妇你去拿个篓子,幼娘你要啥东西来着?绣线?”
“嗯,我都跟大嫂说好了。”幼娘从灶屋探头道。
江母又冲赵桂枝招了招手,笑容满面的道:“桂枝还没去过集市吧?走走,正好你屋里啥都缺,娘给你置办点儿东西。”
赵桂枝也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份儿,高高兴兴的跟了上去。
大伯娘愈发的稀奇了。
“你还说你没转性儿?昨个儿还在我跟前数落二郎媳妇儿,说她哪儿哪儿都不衬你的心意,还说要不是二郎铁了心要娶,你一准儿不答应。”
江母是想阻止的,却没来得及,气得她当场跳脚:“大嫂你可不能这么污蔑人!我啥时候嫌弃过桂枝了?我呀,待桂枝比待我亲闺女都好!”
“那还能不是因为你对幼娘不咋好?”大伯娘寻思了一下,让亲闺女收拾碗筷,让儿媳妇歇着,从这一点来看,江母说得倒也是实话。
“大嫂!”江母拔高了音量,“你早间吃的饭菜还是桂枝做的呢,咋样?好吃吧?对胃口吧?”
大伯娘:……
你不说我都忘了,就那么一小碗底,两口下去就没了!
乡下农家做饭菜都是有定数的,一般都是算准了各人的胃口,不存在吃不完剩下的情况。当然,赵桂枝是肯定没那个能耐的,可她是负责做饭的那个,洗菜切菜的却是薛氏,当然帮着掐量的也是薛氏了。
薛氏倒不会在伙食上克扣家里人,可她也没想到,大伯娘突然来了呢。
本来一人一大碗的,后来就变成了从每个人的碗里舀了半勺出来,真就让大伯娘尝了个味儿。
……还不如不尝呢!
“倒是没看出来二郎媳妇儿还真有一手。”大伯娘想起刚才吃到嘴里的美味儿,要不是想着两家关系近,想蹭饭随时都可以,她真的会崩了心态的,“对了,二郎媳妇儿是想起来呢?原先不是说啥都忘了?”
“对了,你还不知道。我给你说啊……”
尽管谈论的话题一直围绕着赵桂枝,但事实上她完全不用插话的,江母和大伯娘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等他们一行人走到村口时,已经提到了虞三娘昨个儿那吓死人不偿命的话了。
大伯娘讶道:“那也不对啊!你说虞三娘是二郎媳妇的亲姨,那她俩咋能是一个娘家呢?虞三娘的娘家不得是二郎媳妇的外祖家?”
赵桂枝是走在后头的,她是跟薛氏并肩前行的,前面是江母和大伯娘。听得这话,她顿时头皮一紧,发现有个漏洞没打补丁。
江母也意识到了,停下脚步扭头问:“桂枝,你姨说的娘家,到底是她的娘家,还是你的娘家?”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赵桂枝露出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我也不知道。娘,你忘了吗?我落水以后就迷了心智,什么都不记得了。昨个儿去豆腐坊买豆腐,也是我姨先认出了我来。我呀,根本就不认得她。”
“你不认得她就由着她说?”江母也惊了,她突然发现,认亲这个事情,一直都是虞三娘在自说自话。
但还好,这个问题赵桂枝是提前思量过的。
示意边走边说,她慢吞吞的解释道:“我姨一看到我顿时就惊得摔了盆,眼泪立马就出来了。后来,她又说了我身上的几个特征,还一口叫破了我的名儿……我是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儿的。再就是,她说我特别会做饭,那要是压根就不认识我,她怎么知道那么多的?”
“那就不能是她认得你,可她根本就不是你姨呢?”江母忧心忡忡的问道,“万一她骗你咋办?”
“她骗我做啥?”赵桂枝突然想起一事,忙从兜里摸出了五文钱,“对了,昨个儿我要付豆腐钱,我姨说什么都不要。这五文钱还给娘您。”
江母望着伸过来的五文钱,陷入了沉默之中。
也是哦,赵桂枝确实没什么好骗的。况且,豆腐西施的名声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她总喜欢跟买豆腐的客人眉来眼去的,旁的坏事确实没听说过的。
“你收着吧,回头在集市上看看有啥要买的。”江母又回头去跟大伯娘说话,“就那么一回事儿,得空了我跑一趟豆腐坊,再问问虞三娘好了。昨晚时间太紧了,我连桂枝娘家在哪个村都忘了问了。”
赵桂枝:……
一首凉凉,送给小姨。
不过,赵桂枝也不担心就是了。她没接收到原主的记忆,可她小姨却是有的,想来要糊弄过去应该不算难吧?
失忆就是这点好,什么问题都可以说不知道。
“嫂子,咱们去哪儿赶集呢?”见前头那俩又聊嗨了,赵桂枝也不闲着,她跟薛氏聊了起来。
薛氏告诉她,这一带各处都有集市,不过既然大伯娘特地找来了,那多半是去钱家村那头的。钱家村也就是江母钱氏的娘家,喊上江母方便还价。
赵桂枝:……
这位大伯娘也是个人才。
“那边的蔬菜种类会不会多一些?我看咱们家,粮食是够的,菜却不多。除了白菜和地瓜数量不少外,也就只有青椒辣椒葱蒜姜了。”赵桂枝叹了一口气,“食材太少了,妨碍我发挥手艺。”
薛氏不知道什么叫做凡学,她只觉得这话听着有点儿不太对劲儿。但砸吧了下嘴,早间吃的胡辣汤还有余味,她便顺势道:“每个村里每家每户种的蔬菜都不一样,别说买了,换都成。就是才刚开春不久,估计没啥东西。”
妯娌俩随口聊着,主要是赵桂枝在问,薛氏作答,说的也是关于赶集的事儿。
赵桂枝很快就知道了,甭管是去钱家村赶场子,还是去别的地儿,乡下的集市都差不多。卖的不是自家地里出产的,就是像刚才江母那样,准备把攒下来的鸡蛋拿去卖的。还有大姑娘小媳妇,会得空了纳个鞋底、打个络子,攒到一定的数量也拿去换几个钱。
用薛氏的话说,集市上那是要啥有啥,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啥都有。
可赵桂枝听着……
还不如她上辈子小区里的便利超市呢。
“啥?秀儿要嫁人了?”前头一声惊呼,当然这话是江母说的,哪怕没看到她面上的表情,也能从她的语气里听到满满的惊讶,“啥时候定下的?原先不是说要等年底吗?这才三月呢!”
“秀儿是谁?”赵桂枝悄声问道。
“是大伯娘的闺女。”薛氏也有些惊讶,答了一句后,就凝神听前头的话。
很快,她们就通过前头的一问一答,大致上拼凑出了真相来。
简单地说,就是大伯娘的闺女前两年就定亲了,去年年关那会儿定下了出嫁的日子,也就是今年的冬日里。谁知,亲事突然就提前了,至于原因,江母自然也问了,可大伯娘只含含糊糊的说是那边的老人不太好了,想提前,左右只差半年光景了,江家大房也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亲事就定在了月底。
“这也太着急了。”江母倒是没对提前成亲的事儿做出什么评价,主要是事情已经定下来了,眼下说什么都晚了,她只道,“时间这么紧,席面上的肉菜准备起来可不容易。”
“不然我拽你出来干啥?还不就是想让你帮我去钱家村,挨家挨户的问一问,看谁家的老母鸡没杀完的,最好是猪。唉,早知道我去年就不把那头大猪卖给陈屠夫了,原想着到年底才嫁闺女,一年光景怎么着也够我把小猪养到出栏了。”
薛氏悄悄的跟赵桂枝说:“大伯娘可稀罕秀娘了,不过也是,她连生了三个儿子才得了这么个闺女,长得又那么好看,脾气好又孝顺,难怪这么宝贝。”
“咱娘不也是连生三个儿子才得了幼娘的?”见薛氏面上有异,赵桂枝又问怎么了。
迟疑了一下,薛氏还特地放慢了脚步,才小声的叮嘱道:“你刚嫁进来不知道,幼娘上头还有个孟娘,只比我家大郎小两岁,早几年就嫁出去了。不过,她跟家里的关系不太好,你千万别在娘跟前提她。”
赵桂枝:……
那你何苦说呢?
不管怎么说,赵桂枝确实对江家又多了几分了解。像大伯娘疼小闺女,正好闺女又高嫁了,她便牟足了劲儿想要将嫁女的宴席办得体体面面的。偏因为亲事的日子提前了,弄了她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