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对陛下读心后发现他是恋爱脑 沙雕甜文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动心你就输了 重金求子被套路
王绾也明白过来:“律法向来只能治人而不能治国,可其他圣人典籍,朝廷并未命人抄录下发给各个郡县,百姓穷困,自己无力花钱购买也无处接触,没有给百姓提供条件,百姓自然无法长成陛下想要的模样。”
李斯补充道:“而且想要学到可以治国……不,哪怕仅仅只是治理一个郡、一个县的程度,也需要十好几年时间学识与见识的积累,可若是进入学室学习秦律,聪明的百姓甚至一两年就能达到合格标准,成为让人艳羡的小吏。在兵役的威胁下,不太可能有人愿意让自家孩子去学前者。”
毕竟说不准什么时候,孩子上了战场就回不来了。
王绾点头:“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如今的秦国只怕是培养不出陛下想要的人才。即便攻打下其他国家,为了最大限度地吃下他国土地与人口,推行秦律与军功制度也势在必行。”
除非,秦国废除如今的军功制度。
可偏偏军功制度才是秦国强盛的关键,若是废除,无异于主动拱手奉上大好局面。
嬴政皱眉:“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李斯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李斯主动开口道:“也许,只能等天下安定之后,才能着手培养其他人才。现在最要紧的,应当是秦国储备的小吏不够用……”
若是够用,也不至于连一个小小的颍川郡(韩国)都必须启用旧贵族管理一方百姓。
嬴政不是不明白李斯三人的话,但他看得更远,他完全可以想象,若是无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取代旧贵族,以后即便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只怕也没办法真正的掌控他国土地与百姓。
几位大臣说起国家大事时整个人都像在放光,林阡下意识就选择了安静。
如今几位大臣说完了,一直安静磨墨的林阡才像是解脱了什么束缚一般,整个人都变得活跃起来。
当然,她也不敢在这种严肃的场合贸然开口,只是在心底隐隐为刚才听到的话感到新奇:她以前可从不知道秦国还有专门学习法律的地方,更不知道只要认字儿的百姓都能去里面学习,学成后就可以立刻走马上任。
不过也有问题……
【那些百姓认识一些字后倒是有了去学室学习律法的出路,可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关键也最困难的地方,应该是从无到有的认字吧?这年头又没有拼音,更没有声律启蒙等帮助认字的书籍,我要不是有前世的基础在,没个正经的老师教导,指不定现在连“一”都不认识。】
【如果所有秦国百姓都认识字,也都可以进入学室学习律法,哪怕有战争这个人命收割机在,秦国也不至于这么多年一个能臣也没出啊。】
【秦国现在最应该做的,明明是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
嬴政忍不住看了林阡一眼。
林阡反应过来,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一句:【嬴政你如果真听得到我的心音,就当我刚吐槽的话是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啊!我前世就是个普通人,对政务一窍不通,刚才就是胡说八道你千万别当真!】
==·人口·==
林阡倒是想过借此机会再次试探嬴政——
上次试探半路夭折,可不代表她就真的相信了嬴政没有类似于读心术一样的异能。
林阡至今也对此半信半疑。
但此事毕竟是国事大事,决策本身涉及一国百姓,她还是不要瞎掺和比较好。
嬴政无奈:他又不是蠢的,怎可能听风就是雨?
如果自己真决定采纳她“让所有人读书识字”的“建议”,肯定也只是因为这个建议真的有用,而不仅仅只是因为她提出了这个建议。
但问题是,“让所有人读书识字”对现如今的任何国家而言都不现实。
其他国家不愿让百姓读书识字,或许还是因为贵族阻挠,秦国却并非如此,历代秦王没有“让所有人读书识字”以培养属于秦国自己的人才,仅仅只是因为……
让所有人读书的成本太高而已。
竹简、木牍等记录文字的载具太厚太重,传播不便;布帛等记录文字的载具堪称价值千金;可以写在竹简木牍与布帛上不晕染的墨同样昂贵;毛笔最容易得到,但吸墨性好的毛笔也并不易得……
更不要说,书籍一向被贵族视作传家宝,轻易不会让其他人抄录借阅。
若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让所有人读书识字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除非能降低读书的成本,否则即便是秦国也有心无力。
但林阡方才的心音,也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
林阡的想法是,只要读书认字的人多了,进入学室学习法律的人也会相应增多,而那些了解法律的小吏们日后成为嬴政所需的能臣、谋臣的可能同样会跟着增多。
嬴政确实没办法让更多人读书识字,但林阡的想法未必没有另外的操作可能。
他看向李斯几人:“若没办法直接培养出秦国需要的人才,那么增加人口呢?秦国推行军功制度究其根本也是为了能征召到更多的兵力,培养出更多勇武善战的士兵。若是秦国人口有所增加,以至于兵力过剩,那么,至少之前无法免除兵役的小吏就有了不上战场的可能吧?”
李斯一顿,点头:“若是兵力充足,自然可以免除小吏的兵役。”
然而……
王绾提醒:“陛下,您忘了自商君变法以来,秦律一直在鼓励生育?”
嬴政看向王绾:“寡人自然清楚。但人口的增加除了每年增加的新生儿,不也可以向其他国家招揽?除此外,颍川郡既然已经设立,颍川郡的人口也该利用起来,你们可曾调查颍川郡有多少人口,其中有多少孩童又有多少可以服兵役的青壮男子?这些人入伍后,能否缓解一部分秦国兵力的需求?”
王绾看向尉缭。
尉缭开口:“回陛下,颍川郡设立后,百姓积极报名入伍,似乎并抵触从军挣军功。但颍川郡百姓之前较少训练,体格不比秦人健硕,又无老兵带领,想要投入正式战场只怕还要训练个一两年。”
全是新兵蛋子的队伍拉到战场上,基本等于送死。
嬴政再次皱眉。
这事不但王绾尉缭没办法,李斯也没办法。
而且可以想见的是,在一统天下之前估计同样没办法,因为战争会损耗人口,所以即便有着源源不断的他国百姓补充进来,但想要达到嬴政希望的,兵力多到可以让人数颇多的小吏免除兵役也不太可能。
因为真要这样做了,只怕会有更多的人想要去当小吏。
林阡看了嬴政一眼。
又看了一眼。
又又又看了一眼。
嬴政:你眼睛抽筋儿了?
他无奈问道:“夫人可是有什么想说的?”
林阡瞬间来了精神:【你们要是问其他的问题,我一个普通老百姓还真没什么有用的见解。但你要是问人口的话的,这问题的答案,我知道啊!】
她小心地看了李斯三人一眼,见他们都好奇地看向自己还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
林阡轻轻咳了两声后,道:“如果你们只是希望能有更多可以做事儿,尤其是没有兵役限制,能在学习这件事上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的人口的话,秦国……不正好有一半人口没被重视起来吗?你们只需要给一个机会……”
别说是嬴政了,就连李斯几人也都来了兴趣。
“秦国竟然还有不曾被重视利用起来的人口?夫人的意思,不会是各位贵族家的奴隶吧?”尉缭皱了皱眉,“但夫人你要知道,以秦国现状,那些奴隶中真正有本事,身体强壮之人估计都已经选择入伍参军了。”
其他人一听尉缭的话,便跟着皱紧了眉头。
如果林阡口中不受重视的人口真是奴隶,那她其实不如不说……
林阡扯了扯嘴角,略无语:“我……在秦国长大,怎可能不知道奴隶也能参军挣得军功改换户籍?我要说的不是奴隶,而是女性!”
李斯等人眉头皱得更紧了。
尉缭开口:“您这提议简直比说奴隶还荒唐!女子在家相夫教子,织布做饭便已经用尽全力,再无余裕关注其他,从未听说有女子习得本事,入朝为官的。”
林阡当即倒吸一口气:“您这是欺负我读书少呢?还是自己读书少见识短呢?”
尉缭眼角一抽:“夫人慎言!”
林阡无语:“本来就是!距离周朝建立也就几百年时间,我就不信商朝的事迹没有流传下来。就算商朝的女将军女首领妇好(zi)的事迹没有流传下来,巴郡寡妇怀清从亡夫手中接手后蒸蒸日上的丹砂生意你们也不曾放在眼里,咱们秦国不还出了一位宣太后?”
“秦国在宣太后治理下难道变得民不聊生了?国力衰弱了?根基受损了?若没有,其存在本身就证明了女子也有不输于男子的智慧,一直没有其他女性出头,只是因为没人给她们机会罢了。”
“男子比女子优越的,从来就只有先天的体力差距。”
尉缭愣住,下意识看向嬴政。
林阡懵了一下,缩了缩脖子,也忍不住将视线转向了嬴政。
嬴政却并未生气,反倒点了点头:“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王绾有些急了:“陛下,当年武王伐纣,便曾提及‘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让女子掌权不但贻笑大方,还是祸国之源啊!”
林阡本来没想和他们辩论,但一听这话,嘿,她可忍不了了。
她直接冲着王绾道:“你们都把周朝掀翻了,还拿周武王的话当金科玉律呢?”
嬴政没忍住,噗呲一声笑了出来。
他一笑,尉缭与王绾二人便不好再开口了,只是眼里仍是满满的不赞同。
李斯一直关注着嬴政,见状不由陷入了深思。
林阡撇了撇嘴,算了算了,她本来就只是试试嬴政态度而已,和其他人争执根本没必要。
【唉,嬴政你可真是空有宝藏不会用。】
【女子能做的事情绝对不只是相夫教子与生育子嗣而已。我前世所在的国家从建国之初就一直宣扬“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事实也证明这话没错。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当时落后其他国家几百年,却硬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就追赶上了其他国家,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解放妇女,直接为国家增加了一半的劳动力。】
【就是打仗,女子也半点儿不差的。】
【当年赫赫有名的红色娘子军同样让敌人闻风丧胆,秦国如果真觉得人不够用,给女子更多的机会与权利,让她们站出来肯定没错。】
【现如今可是最好的机会,如果等战争结束了,你再想要解放女性生产力受到的阻碍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然而嬴政还是毫无反应。
林阡突然就对嬴政能听人心音没有半点儿抵触,反倒希望这是事实了。
唉……
==·规则·==
那天的谈话似乎并未带来任何影响,嬴政仍旧每天沉迷政务,林阡也只能每天上值,为嬴政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小事。
一开始林阡还有些失落,但很快,她就被其他事转移了注意力。
说来这事儿还与死去的赵高有关。
赵高当时突然求见嬴政,又提及了华阳太后与林阡二人,林阡担心赵高想要算计自己,所以提前找到另一个世界的花,想要拿制作土豆粉的配方与花交易更多的土豆,当时林阡考虑的是,如果赵高真给自己挖了什么解决不了的坑,她就直接把土豆拿出来换自己活命。
毕竟人都要死了,什么秘密也都不重要了。
可后来赵高不是与嬴政见了一面就直接无了吗?林阡的计划就没用上,从花那儿提前要来的土豆也都还给了她。
花却对林阡口中的,保存妥当可以存放一年的土豆粉上了心。
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花所在的世界了。
花的世界至今仍处于原始文明阶段,没有发展出城池、国家的概念,人们仍旧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
嗯,值得一提的是,花的世界仍旧是母系氏族占据主流,而花正好是他们部落的祭祀。
所以花与林阡的交易不但非常方便,她大部分时候还可以全权做主。
而在林阡提过一嘴土豆粉的存在后,花就对其念念不忘,只是担心林阡忙,所以才一直没主动找过来。
但是,花的部落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她不得不找上林阡——
花所在部族之前挖出来的土豆因数量太多,全都堆放在了同一个山洞里面,所以即便他们按照林阡的意思选了一个阴凉通风的山洞,两个月过去也仍旧有大量的土豆开始发芽。
那一个个土豆芽肥嘟嘟胖乎乎,白嫩可爱,可林阡提醒过,土豆发青发芽后不能吃呀!
但发芽的土豆太多了!
花赶紧找上了林阡:“林阡林阡,你之前和我提过的土豆粉到底是什么东西?真的能保存一整年吗?你现在还缺土豆吗?我和你换土豆粉的制作方法啊!”
林阡一直到吃晚膳的时候,才看到这条消息。
她同林陌说了一下,便问道:“土豆我可不嫌多。但你怎么突然急着要土豆粉?”
若真的想要,之前她提起的时候怎么不问一句?
花苦笑道:“还不是我们放在山洞里面土豆很多都发了芽不能吃了,我很担心再不将剩下的土豆处理了,保不准剩下的土豆也都发芽了!”
林阡疑惑不已:“怎么会发芽呢?”
“可能是一个山洞存放得太多了?而且前些天刚下了几次雨,山洞里面也变得潮湿了。”
“那你们分开放?”
“没有多余的山洞了。”花不好意思,“最大的那个山洞要住人,第二大的那个也要用来存放玉米,没有多余的山洞存放土豆。”
说到底,土豆到底能不能跟玉米似的储存到过冬,花他们也没自信,所以一整个部落的人商量后,还是决定紧着更熟悉的玉米来。
谁能想到,这么早就发芽了?
林阡愣了下,突然想起一件事:“说起来,你们那边是不是温度开始降低了?”
“嗯?”花不明白怎么突然换了话题,却还是回答了她的问题,“对,最近不是下了几场雨吗?确实比之前冷了一些,但今天出了太阳,温度好像又开始升高了。”
那就没错了。
花那边的世界,应该是要进入秋季了。
而秋季,正适合种秋土豆。
林阡将这事儿告诉了花:“现在种下去的话,差不多十二月……额,也就是冬天收获。所以发芽的土豆别丢,可以当种子。”
花一下就高兴起来了:“你说真的?”
林阡笑道:“我也没骗你的必要。”
花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部落其他人,消失了一段时间才出现:“那个,虽然土豆可以现在种下去,但是……那个……土豆粉……”
林阡被逗笑了:“你想要土豆粉的制作办法的话,用什么来换呢?”
没想到花早就有了答案:“我分你一半土豆!你如果不喜欢,可以换成一半土豆粉!”
林阡瞬间想起了土豆粉的味道……
吸溜……
好想吃啊……
但想到这些土豆可以种出更多的土豆,她还是选择了拒绝:“你还是给我土豆吧。对了,我之前不是想请你帮忙找一下红薯吗?我记得好像差不多一两个月……也就是……四十多天的样子,红薯就要成熟了。如果发现的话,还请你们帮忙挖出来,我可以用其他东西和你们交易。”
说完,林阡就再次将之前装玉米和土豆的箱子找了出来。
不一会儿,花就发了一个传送文件。
林阡接收后,一堆土豆咕噜噜地从林阡的手心“冒”了出来,然后滚到了箱子里面。
装满了一个箱子,林阡赶紧将手放进了第二个箱子。
但没想到的是,花他们部落几乎将周围所有的土豆都找到并挖了出来,以至于即便只有一半的量,两个箱子也完全不够装。
林阡不得不跑到墙角,将剩下的土豆全堆在那边。
等堆到差不多大腿高的时候,花的土豆才终于全部传送完毕。
林阡看着所有土豆,一股满足之情油然而生。
她也不含糊,马上就将土豆粉的做法告诉了花:“你们需要将发芽发青的土豆挑出来,剩下的土豆切成碎渣,越碎越好,然后倒入水中搅拌过滤澄清……”
“做出来的土豆粉可以加料煮来吃,土豆渣也可以和玉米面搅拌后做成土豆饼,在薄薄的石板上用动物的肥肉煎出油脂,然后将土豆渣与玉米面的混合物放上去煎……煎到两面金黄就可以吃了,咬进嘴里又脆又香……”
说着说着,林阡发现花不见了。
她翻找了一下聊天记录,才发现花早在自己说土豆粉可以煮来吃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发了条自己要去做土豆粉的消息。
林阡忍俊不禁,笑着关上位面交易器后准备睡觉。
但躺在床上许久,她突然又坐了起来——
刚才一顿输出,花是没听到,她自己反倒被说馋了,一闭上眼睛就满脑子的前世美食,完全睡不着!
这时候起来读书认字又伤眼睛,林阡便干脆打开位面交易器,准备看自己有多少积分。
然后!
林阡看着【积分】后面奇迹般的【185】,简直要喜极而泣。
要知道她之前与花交易了那么多的玉米,她面板上的积分数值也只有一个可怜巴巴的【1】,其中的【0.9】还是第一个玉米和火折子赚来的。
林阡兴奋地点开积分,查看后才发现,原来这185个积分里面,足足有150个积分是她之前告诉花的烧陶工艺赚来的,4个是她与花交易大量土豆赚来的,剩下的30个积分则全靠了土豆粉的制作办法获得。
很明显,这个位面交易器觉得技术更值钱。
她翻了翻位面交易器的详细介绍,发现只需要一千积分就能升级到E级,到时候自己就能连接第二个位面了。
之前林阡与花交易了那么多的玉米,也只获得了可怜巴巴的1个积分,林阡还以为这一辈子都没办法将位面交易器升级到E级呢,没想到峰回路转,突然就有了希望。
林阡突然干劲满满!
她也许没有太多如烧陶工艺那样的技术,但菜谱这东西,林阡可背了不少——
当年生病,什么都要忌口,她只能看菜谱与美食视频解馋。
==·疯狂·==
在林阡为突然发现的积分规则而高兴的时候,卫国却传来了噩耗——
卫国的国君卫元君,薨了。
卫国本只是个弹丸小国,但因为受秦国保护,卫国一直不曾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即便在七国争雄争霸天下的时候,也一直保持了岁月静好的状态。
对卫国人来说,国君薨逝,便已经是许多年难得一遇的大事儿了。
卫国给各国送去了消息,并邀请各国国君前去参加卫元君之子【子角】的继位仪式。
理所当然,不会有国君前去。
毕竟卫国……
真的,太小了。
就算卫国同样是诸侯国,其他国家国君却从未将其视作与自己地位相等的君王。
但最基本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嬴政直接派了李斯前去参加子角的继位仪式,也算给足了卫国面子。
其他国家派来的人就算不如李斯官职高、身份重,却也都还算拿得出手的人物。
唯有两个例外——
一个是国君至今还病着的楚国,因楚王病重,朝中但凡有点儿地位的官员全都离不开国都,只能派了个内侍过来。但好在,那内侍据说是楚王心腹,勉强也算说得过去。
另一个是赵国。
赵国嘛,直接没派人来。
李斯倒是对此有所预料,其他国家派来的使者就不免觉得奇怪了。
“难道,赵国连最后一点儿面子都不愿意给了?”
“虽然国土面积小了点儿,历代国君不中用了点儿,官员无能了点儿,百姓少了点儿……但人家好歹是一方诸侯国啊哈哈哈……”
“你这人,找死可别拉着我!”
“就卫国这弹丸之地?”
“卫国有秦国护着,你当着李斯的面儿嘲讽卫国国君,不怕人回国后禀报秦王,立刻派兵攻打你们国家?”
“诶,不说了不说了!”
……
李斯并不在意那些人的话,而是耐心等到子角的继位仪式结束后,其他国家的使臣都先后离开了,才带着人快马加鞭离开了卫国回到秦国。
刚回咸阳,李斯便入宫求见嬴政:“陛下,卫国国君继位,赵国不曾派人前去!”
嬴政来了精神:“可真?”
李斯点头:“微臣一直等到继位仪式结束,也不曾看到赵国来人。”
嬴政突然笑了:“看来这几个月,赵国的日子不好过。”
“听说一直不曾下雨。”
“一直不曾?”
“快三个月了。”
“粮食都绝收了吧?赵王心情只怕不好。”
“想必是的。”
“既如此,我们再给赵王添点儿堵吧。”
李斯抬头,一眼便对上了嬴政那双蓄满了勃勃野心的眼睛。
嬴政笑了笑:“说来,再不久粮食就要收获了呢。”
李斯跟着笑:“谨遵陛下命令!”
……
李斯走后,林阡反应了好一会儿,才总算明白了这两人是在打什么哑谜。
赵国大旱,粮食绝收,嬴政决定抓住机会在秋收之后……
派兵伐赵!
在此之前,秦国先一步进入了秋收之中。
而最早收获的,便是林阡之前以花种的名义种下去的玉米。
早在玉米长高到人大腿高的时候,嬴政殿中的宫娥内侍们,乃至于负责嬴政安全的蒙恬手下的士兵们都对其生出了无限的好奇心。
毕竟他们从未见过有哪种花的叶片,竟然生得那般翠绿宽大。
上面还有好多绒毛,若是不小心被叶片边缘割到了还会出现一道血红的口子。
但确实是漂亮的。
玉米姿态昂扬,颜色碧绿如洗,随着一日日的长高,活像是戍边的将士让人移不开眼睛。
蒙恬甚至因手下士兵的站姿不如玉米挺拔,而将士兵收拾了好几次。一直到士兵背对着站在玉米前面,脊背挺拔如两根青松,这才满意。
不久,玉米枝头长出柱头,开出不起眼的橙红小花,玉米杆上也冒出一到两个鼓包。
知情者的视线落在了鼓包上,不知情者也将视线落在了鼓包上。只是前者已经从鼓包的形状上猜出了那是玉米的种子,也是珍贵的粮食;而后者则还在满心期待着,两个鼓包能开出让人一见倾心的花朵。
然后,到了收获的季节。
收获前夕,林阡没忍住,从玉米杆上掰下来了两个还没成熟的玉米。
她自己和林陌分食了一个丢进锅里煮熟的玉米,剩下那个玉米一半丢进水里煮,一半丢进灶里面烤,熟了之后直接送到了主殿,放到了嬴政面前。
她尴尬地笑了下:“妾身尝了尝,味道相当不错。”
嬴政扯了扯嘴角,有些拿林阡没辙。
她要再和之前一般遮遮掩掩,嬴政许是还能找机会“教训”她一下,但林阡偏这么坦坦荡荡地“贿赂”他,嬴政总不能让她滚。
何况,这玉米闻起来还挺香的。
嬴政没忍住,拿起煮熟的玉米掰了几粒下来丢进了嘴里。
甜糯可口,比大部分粮食都好吃。
【直接上嘴啃才是正确的食用方法啦!】
嬴政看了林阡一眼。
林阡挑眉,乖乖闭嘴。
……
在尝过嫩玉米后不到一周时间,玉米就老了,再等几天,玉米便彻底成熟可以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