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把扯住自己腰带,恶狠狠道:“杜若离,我警告你别乱来,发疯是吧,我也会,逼急了我跑到外边去脱衣服,我羞也羞死你!”
芈秋听完差点笑出猪叫——夭寿,这儿有个人想跟我比谁脸皮厚!
然后她气势汹汹的回答皇帝:“脱衣服是吧,有种你就来啊!以为我不敢是吗?!人生在世,谁不是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你豁得出去,我没道理不行!”
说完芈秋一把扯开腰带,哗啦啦把身上衣服往下扒。
皇帝万万没想到她会这样无耻,一时怔住,竟没阻拦,眼睁睁看着杜若离脱个精光,昂首阔步往外边走。
一阵风打外边吹来,皇帝打个寒颤,猛然惊醒,下一瞬几乎是屁滚尿流的追了上去:“不要啊!!!!!”
那是朕的身体!
朕的脸!
杜若离你不能用它裸奔!!!
朕还要做人的!!!
这会儿功夫芈秋都走到外边书房了,再开一道门,就能跟满殿郎官碰面。
杜若离要是就这么进去了……
皇帝毛骨悚然,压根不敢再想下去,一边尖叫一边狂奔,眼泪甩出去老远,一把将人给拽住了。
他也不知道打哪儿分出来一点精力将身上外袍扒下来,追上去之后二话不说先给杜若离围上,拽着她,一边大哭一边往里边书房走。
芈秋很不爽:“你追我干什么?别挡啊!我不怕人看!”
皇帝嚎啕大哭:“可我怕啊!!!”
皇帝嚎啕大哭:“杜若离你是不是人啊!!!”
皇帝嚎啕大哭:“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皇帝嚎啕大哭:“起居郎何在?算了管不了那么多了,不管他看见没有,都赶紧把他抓起来杀了以绝后患!!!”


第15章
皇帝哭得肝肠寸断,伤心欲绝,就差没把心肺肠子一起呕出来给芈秋瞧一瞧了。
芈秋起初还阴沉着脸,一副怒气未歇的样子,听得久了,终于无奈起来:“好了好了,你别哭了,叫人看见多不好。”
“叫人看见多不好?你怎么好意思这么劝我?!”
皇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愤怒不已:“刚才是谁裤子一脱,就那么赤条条出去的?是谁天不怕地不怕,恨不能让所有人都出来瞧瞧的?!”
再一看这会儿杜若离身上就那么胡乱的披着件女式外袍,胳膊跟腿儿还漏在外边,视线再往下一扫——
皇帝更伤心了,这苦瓜一样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你还愣着干什么!快把衣服穿好啊!还有起居郎,马上叫人把他抓起来杀了啊!”
芈秋“哈”的冷笑一声,不仅没有配合皇帝的要求老老实实把衣服穿上,还很渣男的开始推卸责任:“难道是我想这个样子的吗?难道我不知道光着身体出去很丢脸吗?还不都是你逼我的!”
皇帝生生给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我逼你的?我怎么逼你了?难道你身上的衣服都是我脱的不成?难道是我押着你往外走的?!”
芈秋理直气壮道:“不是你先威胁我要脱衣服的吗?‘羞也要羞死你’,这话难道是我说的?!”
皇帝这辈子都没这么气愤过:“我那不是说了吓唬你的吗?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那么豁得出去?再说,要不是你在朝堂上胡闹,我又怎么会出此下策?!”
芈秋可算是找到突破口了:“好啊,你搞这么多事情,又是冲我大喊大叫,又是脱光衣服威胁我,果然都是为了贤妃!”
“……”皇帝:“????”
这关贤妃屁事,你总care她干什么!
皇帝听她这样胡搅蛮缠,心头的小火苗噌的一下就起来了,只是见杜若离用自己的身体和面孔、一副君子坦蛋蛋的模样同自己说话,他又实在觉得辣眼:“停,暂且打住!你先把衣服穿好,剩下的我们慢慢谈。”
芈秋从鼻子里哼出去一声,瞥一眼落在地上的天子常服,趾高气扬的说:“那你去帮我把衣服捡回来。”
皇帝:“……”
杜若离你诚心想吵架是吧?
算了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而且最重要的是……
气死,根本吵不过她!
皇帝硬逼着自己“嗯”了声,忍辱负重的把杜若离方才一股脑儿脱下来丢地上的衣服抱起来,一件件从里到外抖搂开,搭在臂上走到他跟前。
芈秋低头觑了他一眼,眉眼间那股子得意都要溢出来了,半点不心虚的伸开手臂,示意他给自己更衣。
皇帝给气笑了,狠狠剜她一眼,一把将他身上虚虚挂着、勉强蔽体的红色外裳扯下,单手递了条裤子过去,磨着牙道:“赶紧穿上,可别在我跟前晃了!”
芈秋也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知道这时候不能真把人逼急了,兔子急了都咬人呢,何况是皇帝。
她嘿嘿笑了两声,接过那条裤子开始往腿上套,又在心里暗暗盘算今日之事是否有所疏忽。
先是大力削减外戚在朝中的势力,紧接着斩断后妃与前朝勾连的手臂,之后把最熟悉皇帝言行的起居郎除掉,最后再以办事不利、朕很失望为由把内侍监弄死,逐步将皇帝在内廷中所有的权柄架空,然后再将触角伸向外朝。
至于太后?
那就更简单了。
承恩公府等了又等,却始终不见子弟起复,宫里淑妃也不得后位,他们心浮气躁之下,难免要入宫求见太后。
可太后娘娘是谁?
那是士林称颂、天下皆知的,古代贤后一般的人物,岂会与不知分寸、忤逆不敬的承恩公府沆瀣一气,威逼君上?
这么高洁傲岸的太后娘娘决计容得下这样不成器的母家,惊怒愧疚之下卧病安养,也是理所应当了。
人是不经念叨的,要不怎么会有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呢。
她裤子刚套到一半儿,就听外边内侍高声唱喏:“太后娘娘驾到——”
饶是芈秋,也被这一声给喊懵了几秒钟。
芈秋懵了,皇帝也懵了,只是他心里边始终绷着一根弦儿,这时候反应的更快,看一眼书房里这情状,只觉“轰”的一声,仿佛是有一座火山在自己脑海里爆炸了。
书桌上原本摆放整齐的奏疏乱得不成样子,那些个外衣绶带腰带玉佩一股脑堆在旁边,杜若离光着身子,裤子只穿到腿弯,露着两条毛腿,好一幅青天白日宣淫图……
被起居郎看见皇帝裸奔还能把起居郎干掉,可要是被太后看见这一幕——难道还能把太后干掉吗?!
皇帝的大脑空白了两秒钟,或许更久,谁知道呢。
然后他回过神来,以一种惊悚中蕴含着绝望的目光看着芈秋,抓起书桌上的衣服胡乱往她身上套,苍白又无助:“快,快点啊……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芈秋七手八脚的把裤子提上,中衣没来得及穿,先把外袍披上了,这时候就听“吱呀”一声,书房的门被人从外推开,太后身后跟着六七个宫女内侍,雍容贵气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
非静止画面。
“……”
看清楚书房内的情状后,太后瞳孔地震,再一看那女人是谁,她额头青筋瞬间鼓得老高。
杜若离,又是你!
都没用太后说话,她身后的嬷嬷就赶忙把侍从们打发出去了,小步快速的出去,反手把门合上,退后十几步守在附近,不许闲杂人等靠近。
芈秋心里有点发虚,手搭在系了一半的腰带上,不知道是应该继续系好,还是应该先向太后请安。
她尚且如此,皇帝就更别说了,他甚至都记不起来上一次见到母后露出这么可怕的神情是什么时候了。
芈秋梗着脖子没说话,还试探着把腰带系好了,皇帝更不敢吭声,眼睛盯地,瞥见自己掉在地上的外裳后,犹豫着是捡起来好还是当没看见继续装死。
几瞬之后,太后宕机的大脑终于恢复运转,双目如刀,直直的刺向皇帝,盛怒到声音打颤:“你,你这个下作的东西,居然如此淫乱无耻!青天白日便勾着皇帝在御书房里胡天胡地!”
皇帝:“……”
我不是,我没有!
我是个要脸的人,是杜若离不要脸!
他慌忙道:“母后,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样,您听儿臣解释——”
太后:“好,你解释吧。”
皇帝:“……”
啊这。
皇帝瞬间宕机了。
他求救般的看向芈秋。
芈秋跟世间任何一个无法在婆媳矛盾中发挥作用的废物男人一样,心虚的转过头去,若无其事道:“说啊,你不是要同母后解释吗。”
卧槽,杜若离你这个渣女你不是人!
皇帝憋了半天,硬是没想出来该怎么解释,局促的站在原地,满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太后见状,便笑起来:“皇后不是说要解释给哀家听吗?哀家给了你说话的机会,你怎么不用啊?”
她猝然冷了脸,厉声道:“哀家从前虽不喜欢你,但念着你对皇帝一片真情,总也是有些可取之处的,可是现在你都干了些什么?!堂堂中宫,竟使出这种下三滥的勾栏手段,笼络着皇帝白日宣淫,你把皇帝的颜面放在何处?又把天家体统放在何处?!要不要哀家宣了起居郎过来,给你们记上这一笔?!”
皇帝一听起居郎三个字,就跟个被针扎了的气球似的,立马便虚了,瞬间痛哭流涕,痛改前非:“母后,一切都是儿臣的错,儿臣一时糊涂,儿臣错了,还请您给陛下留几分颜面吧!”
又呜咽道:“方才儿臣与陛下,真的没做什么。”
“没做什么,呵,”太后目光讥诮:“那皇后不妨告诉哀家,你们把侍从们都差走,两个人在书房里关门解衣,都做了些什么啊?”
皇帝:“……”
稍加思索.jpg
构思语言.jpg
欲言又止.jpg
真的什么都没干!
就是杜若离发疯,要用朕的身体裸奔,朕制止了她!
可这能往外说吗?
皇帝:“…………”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两行热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皇帝卑微的低下头,背起了这口大锅:“是儿臣,儿臣与陛下一时情不自禁……”
太后半点都不觉得意外,轻蔑的看着他,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嗤笑:“不要脸的东西!”
皇帝:“……”
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第16章
皇帝生来就是先帝嫡子,没几年又顺理成章的被册封为太子,前二十年活得那叫一个一帆风顺,从没挨过生活的毒打,直到他跟杜若离在那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交换了身体……
唉,往事不堪回首。
不提也罢。
今天闹了这么一场,没能把杜若离镇住也就罢了,反而挨了亲娘一通骂,行吧行吧,皇帝苦中作乐的想——好歹这一回没挨打。
他耷拉着头,躺平任嘲。
太后见状倒也没再说什么,冷冷觑了他半晌,终于道:“哀家今日来此,原是有事要同皇帝商量,现下一看,倒没有商量的必要了。”
芈秋一副羞愧不已的样子:“是儿臣太过孟浪……”
相较于面对皇帝时的愤怒与不屑,此时太后脸上便要平添上几分恨铁不成钢,无可奈何的叹了声“你啊”,复又正色道:“宣室殿乃是天子居所,帝后感情再好,皇后也没有在这儿久居的道理,今日便叫杜氏搬回椒房殿去吧。”
芈秋听得心念微动,却不做声,目露担忧,看向皇帝。
太后也将目光转向皇帝,只是相较于同芈秋言语时的情状,语气便要冷肃许多:“皇帝既有心抬举你,你就好生接着,哀家已经传了懿旨,明日起恢复六宫请安,皇后也是时候该担起中宫的责任了。”
皇帝脸色顿变,满心不愿。
这等紧要关头,他怎么能回椒房殿?
那岂不是把杜若离一个人留在了宣室殿?
他不在这儿守着,谁知道这头没了缰绳的野马会跑到哪片草原去!
虽然本来就拴不住,但这会儿好歹还能盯着他在哪儿啊!
更别说椒房殿跟宣室殿离得那么远,后妃未经传召,又不得擅往……
皇帝是有苦难言,意欲张口推拒,可太后根本没有给他任何拒绝的机会,说完之后霍然起身:“此事哀家已经决定,无需再议!还有,皇后——”
皇帝后知后觉的起身:“儿臣在。”
太后目光里带着十成十的不满与冷漠:“把宫规和《女诫》一起抄上十遍,静静心吧!”
皇帝心如那个死灰:“……儿臣遵命。”
……
这一日,宫墙之内风起云涌。
先是礼部侍郎串通了诸多外戚上表弹劾皇后,紧接着就是皇帝龙颜大怒,雷霆手段将这伙人处置掉,随后内侍监持皇帝手令,彻底清查后妃与前朝勾结一事。
这位内侍监从前做惯了好人,各宫或多或少都有所孝敬,他也乐得松一松手,谋些好处,只是这一回皇帝铁了心整治此事,他如何敢吃拿卡要,徇私枉法,真正是做到了铁面无私,甭管是膳房还是花房的、出自琼华殿还是寿康宫,但凡牵涉其中的,一律逮起来送进掖庭,谁出面说情都不好使。
后妃们这几日屡经变故,倒没人敢在这时候往外跳,尤其是见内侍监从寿康宫提走了几个内侍而太后却始终不置一词时,更是噤若寒蝉,严厉约束宫中侍从,等闲不肯出宫闲逛。
如此冷酷的清缴之下,宫中仆婢五失其二,后妃们及前朝外戚损失惨重,从此被拘束在后宫之中,轻易不得与外朝串通消息,另有外戚因此获罪去职,无需赘言。
这场风暴究竟会持续多久?
还有多少高门会牵涉其中?
偌大的长安风声鹤唳,人心惶惶,而宣室殿内一名起居郎不慎落水而死的消息,就像是一颗石子落入水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
胳膊拧不过大腿,皇帝悻悻的收拾了那一点不多的行李,对着杜若离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满心忧愁的乘坐轿辇回了椒房殿。
明日六宫前去问安,他也须得有所准备。
芈秋立在层层台阶之上,目送皇后轿辇远去,放眼望去,但见碧空如洗,一望无际。
她唇角几不可见的翘起一点弧度。
内侍监领命办事去了,近来怕不得闲,芈秋随意转过眼去,冲侍从在后的一个小内侍招了招手:“你叫什么来着?”
那小内侍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眼珠黑亮,看着就有些聪明气,冷不丁得到皇帝看重,又惊又喜,近前来扑通一声跪下,毕恭毕敬道:“奴婢名叫吉春。”
芈秋问过是哪两个字之后,便叫他再近前几步,低声道:“内侍监不在这儿,你替朕去办件差。今日上朝时听见徐太傅咳嗽了几声,朕心里便有些忧虑,记得库里边有云贵总督新献的川贝枇杷露,你取两瓶给太傅送去,悄悄的,勿要惊动旁人。”
吉春先拍了一句马屁:“陛下圣恩关怀,料想太傅用不了几日便要康复的。”
又应声说:“奴婢保管把事情给您办好。”
芈秋“嗯”了声,微笑道:“去吧。”
越是聪明人,就越容易多想,吉春惦着陛下交代“悄悄的送,勿要惊动旁人”,便禁不住在心里边思忖。
自打陛下开蒙起,徐太傅就给陛下当老师了,此后虽也有几位大人奉先帝命令教导过当今,但当今最敬重的,始终都是徐太傅这个蒙师。
原因吉春也知道,当年慧贵妃所生的三皇子聪敏不凡,先帝曾经有意易储,是徐太傅坚持应当遵循宗法立嫡,否则便要当庭死谏,才使先帝改了主意,保全了当今的帝位。
故而当今登基之后多看重徐太傅几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只是天家做事,总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不然既伤了其余几位太傅的心,也叫徐太傅无法与同僚共处,陛下今次令自己悄悄的送了东西过去,大抵就是为着这个缘故吧。
今日并非休沐,又没到下差时候,徐太傅此时自然尚在宫中。
吉春去取了东西,用一只檀木盒装了,低着头快步往官署去。
徐太傅年近六旬,精神倒还矍铄,下颌处三缕长须,面容清癯而端肃,眉心深深一道沟壑,有些刻板的模样。
将御赐的川贝枇杷露收下,徐太傅旋即面宣室殿而拜,又要往皇帝面前谢恩。
吉春赶忙将皇帝所言“勿要惊动旁人”的话讲了。
徐太傅神情刻板而严肃:“礼不可废。”
吉春进退两难,既不愿叫皇帝觉得自己办事不力,又不愿得罪皇帝信重的老师,略略踌躇之后,终于道:“不妨以政务为由求见……”
看徐太傅变色,马上就要反驳,他赶紧道:“还请太傅体谅陛下对您的拳拳关怀之情啊。”
徐太傅眉头皱起几瞬,到底不曾坚持:“罢了,就这样吧。”
……
吉春往官署去见徐太傅,芈秋则往御书房去习字。
皇帝在这儿留下的笔墨甚多,她吩咐人取了厚厚的一沓纸来,一笔一划紧盯着临摹,力求得其形,谙其骨,每每书就一张,便丢进火炉烧掉,起初两两对照还有些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是愈发相似,到最后,几乎难辨真假。
写完最后一张之后,外边近侍躬身入内,回禀道:“陛下,徐太傅在外求见。”
芈秋和颜悦色道:“外边天冷,快快请太傅入内。”
不多时,徐太傅便被近侍引入内来,一板一眼向皇帝谢恩。
芈秋早知他这老儒秉性,并不奇怪,吩咐赐座之后,便打发了近侍们出去,同他说起明年春闱之事:“虽有些早,但也是时候该着手筹备了,先前闹出科举舞弊案来,惹得士子们心思浮动,怨囿朝廷,朕总想着,这一回,非得找个老成可靠的人做主考官才好。”
徐太傅闻言,不禁面露赞赏,隐约欣慰:“科举是兴旺朝廷的根基啊,陛下挂心此事,正是万民之福。”
他欣然领命。
芈秋则面露难色,低声叮嘱:“因着前番之事,朕不欲早早将此事告知天下……”
徐太傅心知这是为了防备举子们根据考官猜度考题,改变文风,又或者是朝中官僚知情后与他进行人情走动。
只是他向来行得正站得直,自然不怵:“陛下宽心,老臣自有分寸,明旨落下之前,此事绝无第三人知晓。”
芈秋欣然不已,就此事同徐太傅商讨诸多,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方才吩咐好生送他出去。
因着芈秋方才那随意一点,吉春俨然成了御书房的红人,待徐太傅走后,他殷勤小意的奉了茶过去,唯恐哪里不合天子口味,吃了排头。
芈秋接过茶盏来用了一口,便蹙起眉。
她这才转头去看吉春:“朕仿佛尝着,跟从前的味道相差无几?”
吉春恭谨中带着一点初初得到权力之后的兴奋,回话说:“内侍监是奴婢的师傅,从前师傅为陛下泡茶的时候,奴婢有幸在旁边看着,略微得了几分师傅的手艺。”
芈秋于是就把茶盏搁回到托盘里,视线仍旧落在奏疏上:“老成有老成的好,新式也有新式的好,你师傅老了,但你还年轻,穿着新衣在御前侍奉,可不兴走老路。”
她转眸看他一看:“明白吗?”
吉春怔了几瞬,旋即豁然开朗,跪下身去,结结实实的磕了几个头:“奴婢蠢笨,只知道一心侍奉陛下,为陛下万死不辞!”
芈秋就笑了:“要不说年轻人机灵呢。”
她把手中奏疏合上,吩咐道:“摆驾椒房殿,朕去瞧瞧皇后。”
吉春赶忙道:“是!”


第17章
皇帝被太后客气的请出了宣室殿,这会儿回到椒房殿,那可真是两眼一抹黑。
在宣室殿的时候,周围近侍都是他用惯了的,衣食用度也都与从前相仿,身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他饶是别扭于男女身份的转换,但舒适度却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然而到了椒房殿……
天可怜见,他总共也没来过这儿几次,从前跟杜若离关系尚可的时候,也就是初一、十五到这儿过夜,第二天提上裤子就走,最熟悉的莫过于那张床,哪知道里边详细的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偏偏他此时就被困在椒房殿里边了!
跟随杜若离一起进宫的婢女早就被她打发走了——就算她们在这儿,皇帝也不敢毫无顾忌的用。
那几个婢女都是跟杜若离一起长大的,朝夕相处十几年,略微相处一段时间,就能发现壳子里边换了人。
杜若离心里眼里全都是他,拿到皇帝的壳子后虽然也教训后妃出过气,但平心而论,她是没有夺权登位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的,可此事若是叫杜家知道了,只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想到这儿,皇帝倒有些庆幸了——杜若离遣散陪嫁婢女、斩断后宫与外朝的消息往来也好,歪打正着,彻底斩断了杜家得知此事的途径,使他再无后顾之忧。
杜若离身边的人没法用,至于宣室殿的近侍——想都别想,作为皇后,胆敢从宣室殿抢人,太后一巴掌把你扇的你妈都不认识你!
到最后还是尚宫局那边儿重新挑选了人手,到椒房殿来侍奉。
宫里的人最会看风向不过,风往哪边儿吹,人往哪边儿倒。
时隔数日,皇帝再度来到椒房殿,便见昔年倍遭冷落的椒房殿早就被人重新布置起来,不过几日便焕然一新。
入内打眼一瞧,端是富丽堂皇,暖香袭人,一侧案桌上整整齐齐的码着宫里这些年的账目和对牌——雨夜罚跪之后的第二日,淑妃、贤妃便打发人送来了。
皇帝随手拿起一册翻看几眼,很快便百无聊赖的搁下了。
淑妃跟贤妃都不是蠢人,不会拿几本坏账让他查的,再则,此时他一意挂怀着宣室殿里的杜若离,哪有心思关注后宫这些芝麻谷子的小事儿。
皇帝绕着椒房殿转了一圈儿,对周遭有个大略印象之后,便往寝殿去更衣。
宣室殿的近侍们见帝后修好,有意在他面前逢迎,日日都取了华服艳饰与他妆扮,皇帝要是个女人也就算了,可他偏生是个男人,虽然用的是杜若离的身体和杜若离的面孔,但被人按在绣凳上涂脂抹粉也叫他打心眼里觉得反感。
皇帝隐约记得杜若离刚与自己大婚的那段时间,衫裙只是寻常剪裁,并不十分华美庄重,发间也少有珠饰,只是她气质端凝,上身之后倒也落落大方。
左右不能在宫里女扮男装,他倒情愿找一身素简些的衣裙上身。
倭金描蝴蝶围屏的后边是一整排的鸡翅木雕凤柜子,肃穆而气派,这也是当时杜若离入宫时的陪嫁之一,皇帝没叫宫人帮忙,自己绕过去开了柜子翻找。
这边儿柜子里装的不是,这边儿也不是,这边还不是……
皇帝一边翻找,一边在心里嘀咕,就几件衣服,杜若离你把它们藏哪儿去了?
随手将柜门合上,电光火石之间,皇帝忽然想起了一桩几乎被他遗忘的往事,他身形随之顿住,一股隐晦而幽微的痛楚猛地向他心房席卷而来。
他怎么能忘了呢。
杜若离刚入宫的时候,不喜奢侈,衣饰都颇简朴,而她的这种做派却与淑妃南辕北辙,相差甚远。
淑妃是个怎样的女子呢?
她出身高门,家世显赫,父母宠爱纵容,宫里边还有个做皇后的姑姑,真正是享用过人间富贵,也最爱灼灼艳色、宝石珠玉。
那时候他前朝事多,无心关注这些女人们之间的琐事,只是在去贤妃宫里时,听她提过几句:“太后娘娘今天训斥皇后娘娘了呢……为着什么呀,太后娘娘说,陛下还正年轻,尚无子嗣,后妃们穿得鲜艳些也不出格,指责皇后娘娘沽名钓誉,假意简朴,实则邀名,所图甚大。”
彼时皇帝歪在塌上昏昏欲睡,贤妃亲昵的依偎在他怀里,面容清丽,声音低柔:“不过臣妾觉得,太后娘娘应该是误会了,听说杜太尉府上也是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下,皇后娘娘效仿高堂行事,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