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上一章: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
- 男主又狠又糙女主会撩的糙汉文下一章:反派们的团宠小师妹
重度收集控的李联有两套房子,不住人,专门用来做仓库,用来分门别类地放置他所有的“纪念品”。
他认为这些都是他这一生留下的痕迹,万一今后他飞黄腾达,成了名人,这些东西可是都能直接进博物馆的。
夏皎并不觉着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如今她已经忘掉自己当时写的英文作文会是什么。
不过能够想象到,一定非常羞耻。
夏皎曾经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语文作文,当时被老师高度赞扬的内容,放在现在就是回看都要昏厥过去的黑历史。
三天后,温崇月收到李联寄来的夏皎作业和试卷存档。
事实上,温崇月对夏皎的印象已经淡到如水,假使不是夏皎主动提起,他早就忘记自己曾经教过她,更不要说夏皎提到的下雨天送她回去这件小事。
温崇月的记忆力并不算差,只是这种细枝末节的东西,不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隔着多年光阴回望过去,像是铅笔留下的痕迹,只剩下淡淡一团晕染。
教夏皎的时候,温崇月已经在读大学,性格也收敛了很多。
他年少时轻狂气盛,高中刚毕业那会,和朋友组过地下乐队,他是贝斯手,是乐队里性格最好(相对其他人而言),打架时话最不多的一个。地下乐队之间起冲突时,温崇月沉默地按着人的头狠狠往墙上砸。
后来没多久,乐队解散,温崇月读大学没多久,痴迷钻研技术,和几个同学组建团队做黑客。彼时红客联盟早已解散,网络环境监管也少,温崇月带着几个伙伴乘机飞来飞去参加一些比赛,团队里有同学经济困难,温崇月便包揽了整个团队参加比赛的花销——当然,这笔钱并不是伸手向温父要,都是温崇月自己赚的。
和朋友合伙开设假期的辅导机构就是温崇月的赚钱途径之一。
温崇月年少时跑的地方多,做过的事情也多。和其他温室里长大的富家子弟不同,父母失败的婚姻让温崇月提前感知到世界的利己主义和人性。
温崇月的物欲值并不高,不过乐于尝试其他享乐、略带有危险性的事物,他在斯图加特尝试过高空跳伞,也曾在福克斯挑战过冰川徒行,去阿拉斯加体验直升机滑雪,也和表弟一块儿考取帆船证,驾驶游艇出海。
在这些东西的刺激下,温崇月早就忘记了自己教过的学生。他更不会想到,顺手帮助的一个腼腆女学生,会在多年后成为他的结发妻子,他此生的伴侣,枕边人。
周六,夏皎回家探望父母,温崇月白日里去了户外攀岩,归来后拆开李联寄来的包裹,拿到妻子读书时候写的作业和当时一些零散照片。
难为李联花费心思找齐,温崇月打电话过去道谢,李联声音发坏:“行啊你老温,没想到你当时看上去为人师表的,居然找了自己学生当老婆。”
温崇月笑骂他:“贫嘴。”
都说字如其人,夏皎的英文字体写得规整,不出格,就是当时学生们都统一练的所谓“衡水体”。
毕竟是为了高考拿高分,整洁干净、易辨认为重,温崇月不会对字体下过多评价,他只是慢慢阅读着夏皎彼时写下的东西,尝试在回忆中拼凑出这个不擅长社交的女性。
当时的辅导班是小班制度,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数量少。温崇月做事负责,都说潜移默化,他骨子里有点温父的平和从容,随着年龄增加而愈发凸显,授课也耐心。
下课时,来找温崇月问问题和倾诉烦恼的人不少,但夏皎从来没有来过。
李联还寄来了当时的照片,夏皎的位置就在窗边。彼时她骨头都没定型,要比现在更纤弱可怜的多,瞧着像伶仃无助的鸟,就算是合照也微微低着头,眼睛中是一种游离之外的茫然,像是无法融入族群的幼鹿,又如失了队伍的雏鸟。
温崇月捏着照片,想起夏皎在相亲时说过的话。
“有天晚上,我错过了车,您开车送我回了家。”
家中无人,窗外只有清风动枝,三钱月色越过玻璃入户,温崇月抚摸着膝上乖乖巧巧的温泉,终于从记忆中捕捉到一些残片。
他的确送过夏皎回家,不过也是看她可怜,班上的学生只有她是外地人,讲并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常常分不清“n”和“l”。同学们逗她讲刘奶奶和牛奶奶,夏皎讲不出,憋得脸红眼也红。
或许少年少女之间的玩笑并无恶意,但这应当给她带来切实伤害,温崇月从未见夏皎和人谈笑风生,在课余时间,她永远低着头看书,写作业,背影瘦弱纤细,像甩上去的一道墨点。
温崇月并不记得自己和她讲过什么话,一个沉默胆怯的学生会让老师的用词也变得谨慎。大约是一些鼓励的话,也仅仅是鼓励,不会伤害到学生敏感而脆弱的内心。
仅此而已。
小虾米钻进垃圾桶中,哪怕结束流浪生活,它也习惯性地去垃圾桶中翻一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猫重桶轻,摇摇晃晃地啪啦一声摔倒,声音惊起温崇月,他放下照片,若有所思。
那时候的温崇月的确未曾想过,自己会选择和顺手帮助的学生结婚。
夏皎也没有想过,自己会选择在苏州定居。
她长于江南水乡,习惯了接近一个月的梅雨天气,衣服只能烘干,到处潮哒哒、湿润润,呼吸的空气里似乎都含着缠缠绵绵的雨。夏皎原以为自己永远都会在江苏,但后来有了目标,辛苦读书,终于成功在心仪城市中读大学,在北方生活多年,这里没有梅雨,四季分明,冬天不再湿冷,还有踩上去暖热暖热的地板。只是“春脖子短”和偶尔有雾霾,夏皎努力适应了这个干燥、快节奏的城市。
再度回到梅雨中,夏皎也并未觉着不适。
大概感觉到舒适从来都不是城市,而是人。
花店里的有专门的员工用餐休息区域,也有微波炉。其他人大多选择点外卖,或者去附近的店里吃饭,夏皎不用,她有温崇月做好的便当。
温崇月选择的玻璃便当盒,可以直接放进微波炉叮一下,密封性也好,放到包中不用担心会将书也染上食物的味道,除了重一点外完全没有毛病。
大学看日剧,夏皎对其中妈妈为孩子准备的便当盒惊叹不已,没想到她上班后居然享受到这个待遇。
在前一天晚上,夏皎就会和温崇月一块用酸奶、蕃茄酱、蜂蜜和咖喱粉、酱油等调料腌制鸡肉。第二天,在夏皎还蒙着脑袋睡觉的时候,温崇月就已经起床,先用纸巾吸去鸡肉表层调料,再放进烤箱中烤。
温崇月喜欢为她准备的还有菌菇饭,用五常大米,混合了香菇、蟹味菇、白玉菇,吸足了芝麻和柴鱼的香味,每次加热后都会惹得同事赞叹。
当然,夏皎最喜欢的还是三明治,她简直是三明治的狂热爱好者,以前工作时候的早餐永远是三明治,方便快捷不脏手,吃完就可以丢入垃圾桶。
温崇月就变着花样做——最简单的蔬菜沼三明治搭配烟熏三文鱼,奶酪渍物法棍三明治中包裹着苦苣、牛油果和水煮大虾,旁边永远是切得整整齐齐的厚蛋烧。
在夏皎拒绝工作日的早操后,精力充沛无处用的温崇月重新开始了晨跑。不过,在晨跑之前,他会先用烤箱做一份蔬菜鸡蛋马芬或者蓝莓酥饼。等晨跑结束,烤箱里的东西也散发出迷人的香味。温崇月将烤制好的点心放进夏皎的便当盒中,增加她上班背包的重量、也增加她摄入的热量,以此当做自己失去晨间运动权的无声抗议——
是的,如今两个人的运动只剩下夜间。
在经历过好几次晨起锻炼导致的精神不振后,夏皎和温崇月开诚布公地谈了一场。双方权衡利弊,以及体检报告作为重要证据,这对新婚夫妻达成共识。
无意外情况,在两人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一日三餐,坚持不动摇。
新的家庭规则试运行后,获得夏皎的强烈好评,她可以有更多的睡眠时间,上班时候的精神更好,就连陪猫咪玩耍的次数都多了。
温崇月拒绝对此做出评论。
七月夏日长。
绿荫浓,梅雨停,绿塘清水涌。吴江地区有首民谣,“六月六,买点馄饨落一落;七月七,买个西瓜切一切”。
事实上,七月的苏州不止是西瓜,太湖西山的杨梅熟了,李子红,蜜桃甜。
夏皎对桃毛过敏,碰不得,偏偏又爱吃桃子,只能笨拙地戴着手套剥皮——西山的水蜜桃甜啊,又大又白,透点淡淡的粉,一只手握不住,得捧着,小心翼翼在桃子上戳个口,低头吮吸满满的蜜桃汁。对桃毛过敏的人不能这么吃桃,夏皎只能可怜兮兮地揭掉桃皮,在尽量不触碰桃毛的状况下吃桃肉。
西山水蜜桃的优点就是汁多,夏皎当然知道自己这样太浪费,可别无办法。
直到被温崇月发觉。
“早该和我说一声,”温崇月有些无奈,他手法熟练地揭开桃皮,将白白净净的桃肉喂到夏皎唇边,“咬——你以为丈夫的作用是什么?”
夏皎咬了一口甜嘟嘟桃肉。
到底是做菜熟练的人,就连一颗水蜜桃也能揭得这样好,她满足地喟叹一声,回答温崇月的问题:“嗯……丈夫的作用,做家里的顶梁柱?”
温崇月说:“皎皎,说心里话不犯法。”
夏皎松了口气,想了想,认真地说:“提供稳定的X生活?满足食欲和X欲?”
“你这样理解也没有问题,”温崇月说,“我们是伴侣,皎皎,明白伴侣的意思吗?再遇到这种小麻烦,我希望你第一个想到的是找我帮忙,好吗?”
夏皎就着他的手,一口一口吃桃,她苦恼:“但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温崇月:“不会。”
的确不会。
温崇月并不介意剥一颗水蜜桃,喂给对桃毛过敏的妻子吃,这并非毫无代价,夏皎还会捧着水蜜桃让他吃,将饱满的桃子咬出紫红如熟透的杨梅色,直到皎皎蹙眉咬唇才松开。
随着七月的到来,锦溪古莲长堤长,拙政园中菡萏碧波如荡,太湖东山花西山果香,或者在同里摇橹悠悠,或者提一盏灯,夜游网师园。来苏州游玩的人比往时更多,有小情侣,也有一家人出行,苏州博物馆前排队的人能够到百米之外。游客如织,大大小小园林都难觅清净,太湖旁边的农家乐也是,每逢节假日也必定爆满。
花店的生意也更好了。
虽然夏皎如今还不具备参与大型设计的资格,但在花店中和植物共处也让她感觉到放松自在。现在的工作环境并不需要夏皎再去购买昂贵的衣着首饰来妆点自己,只需要淡妆干净就好,之前的工作实在太累了,现在的夏皎每天都素素净净地去上班,更何况,处理花材总有意外,也不适合穿材质娇贵的衣服。
之前那位老人成了花店里的常客,他还是一脸严肃,不爱说话,每次来都急匆匆,买的也不多,每天一朵玫瑰,雷打不动。
夏皎尝试向他推销店里的会员制度,想要说明会有优惠,可惜老人并不领情,冷淡地打断她:“别想哄我办卡,我不充钱。”
夏皎说:“是这样的先生,不需要您充卡,我们只需要您留下手机号和姓名——”
“不要,”老人硬邦邦地说,他还在坚持用现金,掏钱包,“不用。”
夏皎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倒是郁青真吃吃地笑起来,她颇有些同情地拍了拍夏皎的肩膀:“我都说了,没必要把心思花在这种购买力低的客人身上。”
夏皎不赞同她的说法。
夏皎说:“客人都一样的。”
郁青真不这样认为,她看不上这些零散的、只会按枝购买花朵的人。在郁青真眼中,像白若琅那种级别的客人,出手就是几十万,买一卡车一卡车的花,眼睛都不眨一下,才是需要耗费精力去维持的优质客源。
上次去布置场地的时候,郁青真也看到宋兆聪的照片,虽然称不上一表人材,但也是五官端正。这是郁青真第一次触碰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不免有些心猿意马。
郁青真若有所思:“有钱人一次购花的订单,提成得赶上我们好几个月的基础工资了吧?”
夏皎不与她辩解,她在为自己的第一份订单而烦恼。
花店中有一项特殊的定制服务,是客人先给出预算,再说自己想送花的对象性格、送花的场景,花艺师会根据客人填写的要求来制定专属的花束。
夏皎接到的订单,客人是位女性,腼腆内向,还在读大学,预算只有一百五十元,想要送花给暗恋的男生。
她想要一束能够委婉表达心意的花束,但不要玫瑰这样寓意太过招摇的花材。
夏皎尝试了好多种花材来进行搭配,都没有找到心中的感觉。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离订单结束的前四天,夏皎不幸感冒了。
并没有发烧,只是鼻塞,头晕,症状从周五傍晚开始,原定的周末出游计划全部取消,温崇月煲了糖水给她,夏皎病恹恹地喝着,躺在沙发裹着小被子,一只胳膊搂一只猫,老老实实发汗。
屏幕中放着一部老电影,《苏州河》,阳台上的茉莉花开了,幽幽的清香一直飘到客厅之中,慢慢扩散。
温崇月在用夏皎送他的茶壶煮茶,他做事情永远都是这样,不紧不慢。
两只猫窝在夏皎身上睡觉,舒服地打着呼噜,夏皎将胳膊抽出来,用湿纸巾擦了擦红掉的鼻子。
她说:“温老师,你暗恋过人吗?”
温崇月语调平静:“我不会暗恋。”
纯净水煮开了,咕咕噜噜地冒着细碎的小气泡,蒸汽升腾,温崇月说:“喜欢就去表白,暗恋只会感动自己。”
夏皎狠狠地擦了一把鼻涕。
温崇月转身,他挑眉:“皎皎暗恋过?”
夏皎的回应是模糊不清的一声嗯。
这样很正常。
少女嘛,情窦初开,喜欢上一个人,就算身份差距很大,就算明明知道不可能,就算清醒地意识到可能性为零……
要是能控制住就不叫情窦初开了。
温崇月看着夏皎抽出湿巾狠狠擦着鼻尖,他的视线重新落回面前的茶壶。
他似乎应该说“听起来很有趣”。
温崇月没有,他语调平静,换了话题:“今天想吃什么?”
夏皎闷闷地说:“枫镇大肉面。”
——如果不是这场病,原计划中,两人去虎丘,去十里山塘街,去寒山寺,在清晨去吃一份枫镇大肉面,这个被《舌尖上的中国》带到更火的面。
遗憾的是夏皎生病了,最好不要出门。
温崇月想了想:“要不要试着做做看?”
夏皎:“啊?”
温崇月是一个乐于尝试的人,除了“今天想吃什么”外,他还说“要不要试着做做看”。
不止在床上,沙发上,浴缸里,阳台上。
夏皎害怕失败,很难坚定迈出第一步。温崇月不一样,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无妨,他并不介意去尝试,试错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夏皎已经被他鼓励着试了好多次。
这次做枫镇大肉面也是。
苏州人吃面讲究浇头,面如何倒是其次,重点的是汤如何。汤得“吊”,还要卤,卤红汤白汤,搭不同浇头,甚至还会有苏州人早早起床,去尝一碗“头汤面”。
一碟阳春面,配几碟不同浇头,精致又雅致。
精致的苏州人,浇头也要讲究时令划分,春天食三虾面,夏时点特供的枫镇大肉面,秋日吃“秃黄油”拌面,冬寒要来一份冻鸡面。
枫镇大肉要等夏天才会出品,这个倒不难,温崇月已经购置来,难得是得吊汤。
做面汤的师傅,往往凌晨三点起就开始吊汤,更不要说每家老字号的独家卤方。
茶水清清幽幽地煮着,温崇月在网上查阅着资料,思考着在家中做枫镇大肉面的方法。
夏皎凑过去,感冒让她的声音听起来绵绵:“姑姑让我周四陪她去昆明看花,说是先坐飞机过去,到了那边就得开车了。”
温崇月唔了一声:“昆明?老秦在那边有车,你如果用得到的话,我就将他微信推给你——对了,你有驾照吗?”
说到这里,温崇月才想起来这个问题,他甚至不知道妻子有没有顺利拿到驾照,会不会开车。
夏皎说:“有啊,2014年就拿到了。”
温崇月刚想说将自己的车钥匙给她,在心里算了算时间,讶然:“14年?你那时候还没成年吧?”
夏皎点头:“对啊。”
温崇月不解:“你拿的什么驾照?”
夏皎无辜地笑:“QQ飞车的驾照。”
第24章 枫镇大肉面
柠檬风味泡蔬菜
温崇月叹气:“真不错,可惜我没有碰碰车来让你开。”
夏皎想说什么,但鼻子一痒,重重地打了个喷嚏,她立刻扯了湿巾,用力擦着鼻尖,不想在温崇月面前失态,即使对方见过她很多次失态失控甚至失禁。
泪失禁。
温崇月顺手捏了捏她的手腕:“瘦了。”
夏皎沉默两秒,告诉温崇月:“你知道吗?你刚才捏我的感觉,和挑猪肉似乎差不了太多。”
温崇月否决:“不可能。”
他说:“卖猪肉的可不让随便碰肉。”
夏皎:“……”
难得的好天气,却不能出行。
玻璃窗外树荫浓,温崇月购置的房子在三楼,背阴面可以看到漂亮的树冠,以及栖息在上的鸟雀。向阳面视野开阔,尤其是樱花开的时候,遥遥看,一团粉海,阳光之下,若灿灿锦缎。
猫咪贪玩,总是眼巴巴地守着看窗外偶尔停驻的鸟雀,不过如今一大一小两只宝贝都缩在夏皎怀抱中,蝉鸣还未始,夏皎看着温崇月在尝试寻找枫镇大肉面的配方。
季节交替,一般会讲究食疗滋补。更何况,苏州地理位置优越,太湖三万六千碧顷,三分之二归苏州。
温崇月喜好吃肉,春天做酱汁肉,红曲米和酱汁调和出樱桃的色,浓香馥郁。夏皎之前不吃鱼,但温崇月做得细致,不会被刺误伤,也忍不住破了戒。
就像太湖上歌谣唱的那样,正月捕细肉头塘鳢,二月桃花流水鳜鱼肥,三月补菜花甲鱼,四月昂刺鲜掉舌头,五月吃太湖银鱼细炒蛋,六月有白鱼。
鱼之外,还有滋补汤,流水一般地补着夏皎的身体。
冬末春初,温崇月用蜜枣和藕煲章鱼,炖花胶更是必不可少,不过花胶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胀滞,就改成木瓜汤,往里面放一些墨鱼提鲜,天气渐渐热,夏皎偏好一些素淡点的汤水,温崇月改炖玉米红萝卜马蹄汤,加了瑶柱慢慢煲……如今入夏,温崇月刚好买了鳝鱼,原本想做紫苏黄瓜鳝鱼,现在看来,可以更改一下做法。
猪骨、鳝骨剔出来煲汤,温崇月在厨房中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沙发上,夏皎裹着毛毯,闷出来一些汗,身体开始发热,她知道不能晾着,再闷一闷就会好。两只猫咪从毛毯下面拱出来,跳跳蹦蹦地去阳台上爬通天柱,在剑麻柱上磨爪子。厨房门开着,夏皎能够闻到淡淡的香味,电影还在播放,但她已经看不下去了,慢慢地躺在沙发上,蜷缩着身体,睡觉。
就眯一会。
夏皎想,就眯一会,然后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忙的。
人的大脑总是违背心意,夏皎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她梦到夏季潮湿闷热的北京,她坐在并不熟悉的人车中,车内放着一首节奏缓慢的歌曲,能让她这个英文差生也能清楚地听到歌词。
“……Two drifters,off to see the world……”
是《Moon River》。
开着车在下雨的北京中穿梭,隔着湿了的玻璃窗看出去,霓虹灯光,闪耀如织,仿佛能牵扯出通往月亮的道路。夏皎低着头,她穿着普通的衣服,懊恼今天怎么穿了旧鞋,出门时还不小心踩了水坑,运动鞋的边缘将老师车子里铺的地毯踩脏了。
夏皎小声说了抱歉,老师笑了:“你为什么总是小心翼翼的?”
夏皎说:“我不太会说话。”
“是害怕说错?”
“嗯。”
他笑:“人都会犯错。”
夏皎抿唇,抱紧了书包。
“后面有个水果礼盒,”老师说,“拿着,是你英语进步的奖励。”
一份奇特的水果,是夏皎来北京后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来自他人偶然的一份善意。
Moon river。
车子在月亮河中穿梭,月亮在空,雨水成河。
皎皎月明,明月何皎皎。
“皎皎。”
月亮河戛然而止,她从雨天的梦境回到晴朗的现实。
夏皎睁开眼睛,她出了一身的汗,大口大口喘着气,阳光越户,将地板和室内一切都映照得亮灿灿。
夏皎眯了眯眼睛,看不太清。
温崇月说:“吃饭了。”
夏天适合吃白汤面,猪骨和鳝骨熬得久,一团软软脂香骨汁全融到汤中,温崇月尝试往里加了酒酿吊香,用螺狮来配,带着淡淡的清香气,丝毫不腻。
鳝鱼肉也没有浪费,单独剔出来做一份紫苏黄瓜炒鳝肉,蔬菜鳝肉三二分,更显清香。
爱吃苏式面的人,浇头得来上好几碟,家中材料有限,温崇月只做了两份,一份卤鸭碟,一份三虾碟——虾脑、虾籽和虾仁,如今梅雨季已经结束,再往后的虾就不若此刻鲜了。
好菜都得赶时令吃,过了时令,美味要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温崇月还做了其他小菜,一碟清灼菜心,一碟葱油香菇、一碟糖醋藕片,一碟细细生姜丝——
“生姜丝?”夏皎愣了,难以置信,“直接吃吗?”
温崇月泰然自若,他夹了一筷,放在自己的面上:“试试?”
夏皎猛烈摇头。
她看着温崇月面不改色地将姜丝和面一起吃掉,仿佛自己的舌头也跟着辣起来。哆嗦一下,夏皎选择暂时不尝试,先吃面。
温崇月擅长做肉,夏皎没有吃过正宗的枫镇大肉面,但现在的这份也不错,肉选的肥而不腻,软烂且不柴,筷子夹起来的时候都要小心,一不留神就夹断了肉。焖得味道也好,入口即化,香味像是乘着滑梯,嗖地一下稳稳落入胃中。
汤底也鲜,清汤中有酒酿米粒,清爽可口。难得夏天吃热汤面不热不急,舒适宜人。
趁着温崇月不注意,夏皎偷偷地夹了一条姜丝——她看温崇月吃得镇定,总感觉这平平无奇的姜丝似乎也具备着奇妙的鲜味儿,毕竟这可是温崇月做的饭菜耶!
怀着这样美好的期望,夏皎咬了一口。
的确很鲜,是嫩嫩的鲜姜,一口咬破整个春天的嫩,像是强劲的东风在口腔中刮起一阵青青草木林。
但再鲜嫩也掩盖不了这是姜的事实,夏皎的眼泪唰地一下辣出来,忍着吞下去,才开始吃面。
她听见温崇月闷声笑了一下,他站起来,离开,过了一会儿又端了杯柠檬水过来,里面加了鲜切的柠檬片和冰块,杯子边缘点缀薄荷小苗。
夏皎咕咕咕地灌水。
她尝试挽回自己的颜面:“看上去很清爽。”
温崇月没有坐下,确认:“想要清爽?”
“嗯。”
清爽的小菜很容易,温崇月之前做了柠檬风味泡蔬菜,原本是预备放在夏皎的便当盒中做配菜,现在刚好派上用场。
在鲜柠檬和香醋、粗盐、砂糖、月桂皮、黑胡椒粒和小红椒的浸泡下,细细的芹菜梗和黄瓜仍旧有着美味的颜色,更不要说红红的甜椒。
倒在白底绘着小草莓的瓷碟上,干净又整洁。
泡蔬菜放在冷藏箱中储存,夏皎夹了一块小黄瓜,被腌泡的脆生生,黄瓜特有的清香在柠檬催化下到达奇妙的巅峰,凉凉的口感让味蕾都要跳起来,她满足极了:“好吃。”
夏皎夸赞温崇月:“太厉害了,我感觉你好像什么都会。”
温崇月说:“你做的菜味道也不错。”
“不一样的,”夏皎摇头,坦诚告诉温崇月,“其实我感觉自己有点笨,什么都想学,但学好的东西很少很少,我好像要比同龄人晚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