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爱小说上一章:凌叔华:中国的曼殊斐儿
- 爱爱小说下一章:苏青:风从海上来
何风林听了非常高兴,当场就答应了,卢筱嘉也觉得这个买卖不错,也替自己的老爹应了下来。
这样一来,不仅大家不是敌人,反而成了合伙人了,黄金荣自然也就该放了,不过,杜月笙就是杜月笙,他不仅考虑到了何风林和卢筱嘉的面子,还考虑到了黄金荣的面子。于是他跟二人提议说,想自己出面,请出青帮上一代“大”字辈的老先生张镜湖做个调停人,然后大家办个酒宴,握手言和,这样两方都不失面子。
卢筱嘉和何风林得了诸多好处,自然不会阻拦,当即就应了下来。就这样,黄金荣被放了出来。
由这件事可见杜月笙的手段,本来是一对敌人,却让他变成了朋友。以后有了何风林做靠山,做事自然方便了很多。
很快,黄金荣就被放出来了,不过这个跟头栽得实在太大,他想自己以后怕是没有什么威望了。而且,从这次事件中,他也发现了,杜月笙实在是个人才,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自己救了出来,还结交下了这些手握兵权的人,以后上海滩的天下,必定是此人的。于是,到了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出杜月笙当初拜他为老头子的帖子,还给了杜月笙,并不无惭愧地说:“月笙老弟,从此你我就以兄弟相称吧!”
杜月笙见此,自然心花怒放,不过面上还是客气了一番。之后,他才接过帖子,并说:“师父,您永远都是我的师父。”
从那以后,杜月笙的地位便差不多可以比肩黄金荣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孟小冬的眼皮底下发生的。看着这风云变幻,孟鸿群着实是被吓到了。他知道,共舞台绝非久留之地,因为想要在这种地方立足,不光凭表演实力和人气,更重要的是人脉、关系。而这些恰恰是自己没有,也不想有的。于是,当孟小冬跟共舞台一年合同期满之后,孟鸿群便跟仇月祥商量,匆匆带着孟小冬离开了上海。
其实,目睹了这一番争斗后,孟小冬的心里也是不太舒服的,她感觉到了在名伶光环下,演员们的无奈与凄凉。他们可以掌控舞台,却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离开了共舞台之后,孟小冬一行人先去了福建,做了一段短期的演出,然后又越海去了南洋,在菲律宾演出了几个月。
第三章 北上深造声动京城
孟小冬一行人从南洋回来后不久,共舞台的老艺人马春甫受人之邀,请孟小冬去汉口演出,约定时长为三个月,包银一共两千四百元。孟鸿群答应了这次邀约,不久,一行人前往汉口。
这时候,前面曾提到过的孙老元已经在孟小冬的身边了,他也在一行人之内。
那时的汉口非常发达,经济繁盛,是我国商业与交通的重镇。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追根溯源起来,汉口也可以算是京剧的发源地之一,京剧中生行两位大师谭鑫培、余叔岩师徒均为湖北籍。这里也确实出了很多京剧名家。因此上,当时的汉口京剧异常流行,有很多京剧戏迷。
戏迷多的地方,生意自然好做,但想要做好也有难度。因为戏迷多,自然懂戏的人就多,因此如果唱不好,就会得到观众的冷遇。汉口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演出机会多,但观众鉴赏能力极高。它和当时的天津一样,是最难应对的唱戏码头之一。在当时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有三个码头是最难唱的,分别是天津、汉口和上海,就是因为京剧在这些地方非常受欢迎,而这些地方相应的也有很多懂戏的人。
左起孟小冬、姚玉兰、章遏云
那个时代,最为流行、最受追捧的是谭派,当时甚至有“无腔不学谭”的说法,而孟小冬的师父仇月祥是孙派学徒,小冬自小学习的也是孙派唱腔。因此,孟小冬到了汉口能否一炮打响,当时的孟家队伍也没有太多的把握。不过,团队里有孙老元这样的琴师,压力相应会小一些。
孟小冬于农历七月到达汉口,打炮戏分别为《逍遥津》《徐策跑城》和《击鼓骂曹》。由于很久之前就已经张贴了孟小冬将来汉口的海报,所以当地的戏迷早已经翘首企盼,因此戏票卖得异常火爆。能否在汉口大火,就看演出的效果了。
结果非常好,汉口的戏迷们听完孟小冬的三天打炮戏之后,非常激动,纷纷表示孟姑娘是有实力的。不仅扮相好,而且嗓子好,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唱得好。伴随着孟小冬一起火爆的,还有孙老元的胡琴。早年间,孙老元曾经跟随余叔岩到过汉口,当时就得到了汉口观众的认可,甚至被当地人称为“全国第一琴”。如今再来,威风不减当年。
孟小冬在汉口的演出,不仅征服了听戏的戏迷,成为当地的大事件,同时震惊了许多同行。这其中有一位跟她戏路相近的同行,也是女老生名叫姚玉兰的。
那时候,姚玉兰也在汉口演出,她听别人说孟小冬技艺了得,孙老元的琴声更是独步天下,不禁内心痒痒,想要亲自去观摩一番。没想到这一看便不可收拾。她听了孟小冬的几场戏之后,竟被深深吸引住了,最后干脆跟自己的母亲告假,暂停演出,专门去听孟小冬的戏。
两人本是同行,而且戏路相近,见过面后又很投缘,于是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没多久,二人拜了金兰姐妹。姚玉兰年长孟小冬4岁,做了姐姐,孟小冬则做了妹妹。谁也想象不到,这对年轻的佳人,许多年之后,竟然都做了杜月笙的姨太太。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本来孟小冬约定的是在汉口演出三个月,可是由于当地的戏迷太喜欢她了,各界挽留声不断,因此三个月满之后,又续演了两个半月。这次码头,直到1923年春天才结束。
在汉口将近半年的演出,孟小冬的技艺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不仅得益于每天演出的实践锻炼,还得益于孙老元的帮助。
前面曾经介绍过,孙老元17岁就崭露头角,前后跟过程长庚、汪桂芬、谭鑫培等人,这些人都是伶界大王级别的,孙老元跟他们合作已久,对每个人的唱腔、特点都非常熟悉。仇月祥非常看重这点,让孟小冬多向孙老元请教,而且孟小冬也是一个爱钻研的人,身边有这么一个高手,自然不会放过。而孙老元因为跟孟小冬配合得好,本身也是一个爽快之人,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知道的如数教给了孟小冬。
不过,孙老元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给小冬讲谭派唱腔是没问题,不过想要真正掌握谭派唱腔的精髓,光靠我讲不够,而且,再回上海共舞台那种地方,也不会有所帮助,像我们现在这样四处跑码头,一样不行。想要在谭派唱腔上有所成就,必须要进京深造,那里才是京剧的大窝子,有的是高人。”
仇月祥听了孙老元的话,也深以为然。他们都明白,想要成为真正的高手,就必须要去高手云集的地方。如果所处的地方没有高人,即使在这里做了头头,也难免有坐井观天之弊。
孟小冬对此也是没有异议的,她本就尊重孙老元和自己的师父,对两位的意见自然听从。而且,她也想去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试试,看看自己有多少斤两,也看看别人有多大的能耐。
最后,他们决定还是先回上海,然后再做商议。回到上海之后,仇月祥和孙老元将自己的想法跟孟鸿群说了。孟鸿群还没开口,在场的孟鸿茂已经出声了,这个孟小冬的六叔听了二位的话后拍手称赞,说道:“好!这个想法好!不如让我家孟小帆(孟鸿茂之子,攻武生兼文武老生)也跟你们走一趟。”孟鸿茂话音刚落,孟鸿群也开口了,说道:“那里是我的老家,如今我体力早已不比从前,估计在上海也待不久了,你们先去那边,站稳脚跟后我也跟过去,落叶归根也好。”
说到这里,孟鸿茂突然想起一件事,插嘴道:“等等,我听说大舞台的白老板最近也要北上,不如我去问问他,他是名角儿,有号召力,如果让他带着,把握更大些。”孟鸿茂嘴里的白老板就是著名的京剧演员白玉昆,乃是著名武生,有人甚至称他为“全才演员”,是绝对的名角儿。众人都觉得这个想法好,于是便让孟鸿茂去探听一下情况。
孟鸿茂来到了白老板的住所,请安问好之后,便问白老板是否有北上的打算。白老板跟孟鸿茂说确有此事。原来,丹桂第一台散班之后,原定的是由白老板来主持后台的工作,可是白老板考虑本来这一工作都是由麒麟童周信芳负责的,自己取而代之不太好,而且杂事太多也怕最后落得个出力不讨好的名声。正好这段时间天津有人来托请他组班去演一段时间,两下一合,便决定北上。白老板的手里已经有了些人,像小翠芬、王庆奎、张雨亭等,可是还凑不成一个班子,需要再约上几位方可。
白老板大概介绍了情况之后,便问孟鸿茂所来到底为了何事。孟鸿茂笑着说:“我有个侄女小冬,之前在大世界、共舞台演戏,后来合同期满,没再续期,前一段时间去了汉口,如今回来了,想要去北方再求深造。还有就是犬子孟小帆,虽然也在共舞台挂牌表演,但不成器,我想让他投白老板门下,望您指教。”白玉昆本来就在招兵买马,正愁着无处找人呢,一听有人要来搭班,自然高兴,就说:
“六哥但请放心,我们这次是男女合班,令郎、令侄女来自然不成问题。何况他二人我早有所闻,孟小帆的戏我是看过的,唱得好,也有生气,去外面见见世面定有所获。小冬这孩子更是厉害,将来必有出息,你们孟家三代梨园,这次总算出了个金凤凰。如今正是她该到京城一展身手的时候。再说,我和五哥鸿群也是老朋友了,还有仇老先生跟着,哪里还会有错儿。你听我的消息就好!”
后来,孟鸿茂又去白玉昆那边催了两次,白玉昆的班子才搭好。1923年冬,孟小冬和师父仇月祥、琴师孙老元以及堂弟孟小帆跟随白玉昆一行人从上海出发,一路北上。
白玉昆一行人并没有直接去北京,而是先去了济南演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25年春,才到了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天津。
白玉昆,著名京剧演员
天津是当时著名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在曲艺方面尤其发达。天津人热爱曲艺,也懂曲艺,所以这里是伶人最想去的地方,也是最不想去的地方。想去是因为如果在天津得到了认可,那么不管是行内地位,还是个人表演水平都算得到了公认。不想去是因为这里的观众鉴赏水平实在太高,演员极不好演。直到今天,当红的杨派京剧演员于魁智还说过:“天津的观众鉴赏水平高,在这个地方唱戏不能有半点闪失,台下内行太多。”他又说“杨派传人如果不经过天津观众的检验,算不得真正的杨派传人。”而且,不光是京剧,在相声界也有类似的说法,一位相声演员,如果不经过天津的观众检验,算不得真正的成功。
由此可见,在天津唱戏,是很有难度的。而且京剧界也确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钱。”说明高手都在北京,需要在那里学习才能学到真东西,而想要得到业内承认,需要到天津接受当地观众的检验,过了关,就可以去上海赚钱了。当时上海比较繁华,消费高,机会多,人们也愿意在听戏上花费钱财。
孟小冬一行人抵达天津后,应当地老板赵广顺的邀请,在日租界的新民大戏院演出。这一次,孟小冬除了每晚的夜戏之外,也经常会演一些白天戏。孟小冬是挂头牌的领衔主演之一,其他两个头牌是白玉昆和赵美英。当时,他们的班底较为豪华,有赵小楼、赵玉英、晚香玉、马少山等人。
孟小冬除了单演《空城计》《珠帘寨》《捉放曹》等骨子戏之外,还和青衣赵美英合演《四郎探母》《打花鼓》《坐楼杀惜》等对戏,而且很多时候她也要参加集体演出。此外,孟小冬还和赵鸿林合演了《连营寨》,在其中饰演刘备,而赵鸿林则饰演赵云。本来赵云这个角色应该是孟小冬的堂弟孟小帆来演的,可是孟小帆到了天津后不久,就离开了白玉昆的戏班,去往他处了,因此由赵鸿林来代替。
孟小冬在天津待得时间并不久,不过却得到了行内外的一致好评。天津谭派的著名票王王君直更是对小冬赞赏有加,甚至惊为奇才。王君直除了经常看孟小冬的戏之外,还常到孟小冬的住处去,跟她谈天说地,有时候则是教孟小冬些戏。
提起王君直,在当时的天津可是非常有名的。王家是天津的名门望族,清末的时候,王君直曾经担任过学部的主事、朝议大夫等职位。更为重要的是,王君直学问很大,是当时天津的诗文、书法大家,很有名气。
王君直在北京做官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喜爱京剧了,那时,他常和著名的琴师陈彦衡等参加春阳友会的活动。春阳友会是北京京剧界的著名大票房,不仅知名票友常去,而且很多著名的京剧演员也经常光临,像余叔岩、余振霆、金钟仁等著名的演员都经常去那里。王君直喜欢的是谭派老生,他不仅爱听戏,有时候也自己去演戏,而且还曾跟著名演员梅兰芳、陈德霖、王长林等配过戏。王君直嗓音纯正,唱腔质朴,尤其对谭派的精髓,掌握得极为独到。曾有传言说,有一天王君直在茶座里清唱,正好那天谭鑫培本人也在那间茶座闲坐。谭听了王君直的演唱之后,颇为震惊,亲自前往拜会,并结为知交。而且,谭鑫培后来还曾说过:“学我者众,得我精髓者唯君直一人耳。”由此可见王君直的实力。
王君直虽不是专业演员,但在梨园圈内的名气,绝对不比著名演员小,而且接触的都是高手,懂得的戏也多,因此算得上是一位京剧艺术修养极高的人了。据传,当年像余叔岩、杨保忠这种大牌演员,有时候也会登门向他请教。
孟小冬初到天津,便得到了王君直的赏识,并主动为孟小冬解说唱腔,并在咬字、发音等诸多方面加以指点,可见小冬的幸运,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君直老先生的古道热肠。
天津历来是演戏最难的地方,如今孟小冬在天津已经唱红了,也算是得到了业界的认可,自然名气更大。而孟小冬也即将向自己的目的地——北京——进发了。
1925年6月5日晚,孟小冬第一次在北京城唱戏。她的打炮剧目是全本的《四郎探母》,孟小冬饰演杨四郎一角。孟小冬因为扮相好,台风漂亮,一出场,喝彩声四起,演唱的过程中,更是叫好声不断。孟小冬在北京这一炮,打响了。
凭借着一出精彩的《四郎探母》,孟小冬在北京城一炮走红,从京城梨园界脱颖而出,也算是熬出头了。到此时,孟小冬可以说是一个角儿了。而那天的那场戏,不仅孟小冬唱得好,在她的生命中,也是极重要,极有意义的一场戏。因为这出戏,让她扬名北京,并很快红遍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