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燕京大学动物系,后在老师周作人帮助下,转入外文系。
一九二三年 二十三岁
八月二十五日,《读了纯阳性的讨论的感想》一文,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
一九二四年 二十四岁
一月一十三日,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发表于《晨报副刊》。
二月二十八日,散文《朝雾中的哈大门大街》发表于《晨报副刊》。
四月二十九日,在家招待泰戈尔访华一行,结识徐志摩、陈西滢。
秋,毕业于燕大外文系。因在校期间编英文短剧《月里嫦娥》、《天河配》并演出,得“金钥匙”奖。
秋,徐志摩、凌叔华自此起,通信多达数十封。
年末,《现代评论》创刊,凌叔华参与编务。
是年,凌叔华加入新月社。
一九二五年 二十五岁
一月,小说《酒后》在《现代评论》发表,轰动文坛,被公认为成名作。之后,相继有小说《吃茶》、《绣枕》、《再见》、《茶会以后》、《中秋晚》、《花之寺》、《有福气的人》、《太太》等发表,是她创作丰收的一年。
八月,送妹妹淑浩去上海候船赴美留学。
十月,卷入晨报副刊刊头画风波。
十一月,《花之寺》又卷入抄袭事件。陈西滢发表“闲话”,不指名为之辩护。
是年,诗人廉南湖为《叔华为通伯画菊》等画作题诗八首。
一九二六年 二十六岁
三月底,到北京大学参加“三·一八”惨案追悼会。
是年,又发表小说《等》、《说有这么一回事》、《春天》、《小英》;译英女作家曼殊斐儿小说《小姑娘》并发表。
七月,与陈西滢结婚,父陪嫁史家胡同房二十八间。婚礼在东单协和小礼堂举行,胡适为主婚人,设宴于欧美同学会。后回陈西滢老家两月。
一九二七年 二十七岁
小说《弟弟》、《病》、《绮霞》等发表。
十月,陈西滢、凌叔华以北大海外撰述员名誉赴日,为期一年,居京都东山脚下。
是年,北伐日紧,父移居上海,不久又去广州女儿家。
一九二八年 二十八岁
一月,小说集《花之寺》由海新月书店出版。
九月,从日本回国。陈西滢受聘于新成立的武汉大学任教,凌叔华同往,住武昌昙华林大街。
是年,有小说《疯了的诗人》、《小蛤蟆》和散文《登富士山》、剧作《她们的他》、译作契诃夫小说《一件事》发表。
武汉(1928—1938)
一九二九年 二十九岁
是年,小说《小刘》、《小哥儿俩》、《送车》、《杨妈》、《搬家》等小说发表。
是年,任北京古物陈列所专门委员(至1934)。
一九三○年 三十岁
四月,小说集《女人》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六月,陈西滢接替闻一多任武大文学院院长。
是年,小说集《小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另有小说《凤凰》发表。
是年,女儿陈小滢出生。
一九三一年,三十一岁
秋,父亲故于广州荔枝湾二姐凌雪山处,回南奔丧。
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
十二月六日,参加北京大学徐志摩追悼会,《晨报副刊》发表悼文《志摩你不回来了吗?》。
十二月卷入“八宝箱”事件。
是年,小说《倪云林》、《写信》、《旅途》、《晶子》发表。
一九三二年 三十二岁
一月二十二日,凌叔华交给胡适徐志摩全部日记。
秋,与袁昌英、杨瑞六夫妇等同游衡山、湘潭。
是年,武大新校址在珞珈山落成,陈西滢、凌叔华迁珞珈山“十八栋”第三排第二栋。
一九三三年 三十三岁
是年,散文《衡湘四日游记》发表。
一九三四年 三十四岁
八月二十二日,与陈西滢同游泰山、曲阜。
是年,小说《千代子》、《无聊》、《奶妈》,散文《泰山曲阜纪游》、《我们怎样看中国画》,创作谈《我的创作经验》发表。
一九三五年 三十五岁
二月十五日,应约创办武汉日报《现代文艺》副刊。
九月,英国青年诗人朱利安·贝尔应邀来武汉大学任教。
十二月,小说集《小哥儿俩》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是年,发表小说《春天》、《开瑟琳》、《转变》,散文《悼花狗》、《西京日记》,童话《红色的冬青》和书评《十七岁》等。
一九三六年 三十六岁
一月初,赴北平吊唁克恩慈女士,借机与朱利安私会。
春,致信天津女师三年级学生张秀亚来京会面。
七月,带小滢回北平与从美国探亲的妹妹淑浩相聚。
十月,与朱利安·贝尔婚外情事发。朱辞职。
十二月末,武汉日报现代文艺副刊停刊。
是年,发表小说《小床与水塔》、《一件喜事》、《死》,散文《悼克恩慈女士》、《春的剪影》等。
是年,美术作品参加南京全国美展。
是年,《大公报》评选“文艺奖金”,应邀担任裁判委员。
一九三七年 三十七岁
二月下旬,赴广州与朱利安见面并送其到香港回英。
七月下旬,随陈西滢赴庐山,参加蒋介石举行的“共商国是”谈话会,会后游山并与胡适会面。
七月十八日,朱利安在西班牙马德里被德机炸死。
十月三日,参加武汉大学战时服务团,赴汉阳劳军。
是年,发表小说《疯了的诗人》、《八月节》,散文《小莹》、《慰劳汉阳伤兵》。
是年,与朱利安母亲瓦内萨·贝尔开始通信。
是年,陈西滢父亲被日机炸死。陈冒死回老家把母亲和姐姐接到武大同住。年末,陈把母亲和姐姐转重庆弟弟处,遂赴四川乐山安排迁校事宜。
四川乐山(1938—1946)
一九三八年 三十八岁
三月三日,凌叔华致信弗吉尼亚·伍尔夫,后伍复信鼓励其用英文创作自传。
三月二十七日,陈、凌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凌为会员,陈为理事。
六月,“武汉会战”在即,随武大西迁四川乐山,住城北嘉乐门半壁街57号。
一九三九年 三十九岁
八月十九日,日机轰炸乐山。
八月初,其母病逝,携小滢绕道赴北平奔丧。
是年,与伍尔夫信件往还,至伍尔夫自杀身亡。现存伍回信六封。
是年,发表散文《后方小景》。
一九四○年 四十岁
暂居北京,在燕京大学兼课,住海淀燕大南门外羊圈胡同。小滢入燕大附小读书。
一九四一年 四十一岁
秋,因陈西滢赴英主持中英文化协会工作,携小滢离北京回乐山。
一九四二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六日,绕道香港、广州、贵州回到乐山。十三日,陈西滢与桂质廷同行赴英。
九月,发表中篇小说《中国儿女》。
一九四三年 四十三岁
七月,自筑屋万景山破庙旁,并在平房上搭建小楼,小可容腾,与凌云、乌尤二山遥遥相望。
是年,在成都、重庆举行几次画展。
是年,发表散文《回忆一个画会及几个老画家》、《山居》。
一九四五年 四十五岁
秋,杭战胜利后到重庆陈西滢胞弟家候机。
一九四六年 四十六岁
春,乘机返回北平。
八月初,由北平赴上海候船出国,借住复旦大学靳以家。
九月二日,乘“麦琪将军号”赴美,去印第安纳州胞妹淑浩家相聚。
十一月,到达伦敦。陈西滢出任国民政府驻新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因总部设在巴黎,此后数年陈西滢往返于伦敦和巴黎间。
英国伦敦(1946—1956)
一九四七年 四十七岁
是年,定居伦敦,住亚当森街十四号。
一月,邀瓦内萨到伦敦会面。
春,访弗吉尼亚·伍尔夫故居。
一九四九年 四十九岁
八月二十五日,凌叔华、陈西滢到英国南海边伯恩茅斯公寓参加李四光女儿婚礼。陈告知李四光国民政府外交部阻其回国信息,李听后只身渡英吉利海峡,经法国、瑞士,由意大利返国。
十二月,在伦敦纽邦德大街亚当斯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一九五○年 五十岁
结识英国桂冠诗人维塔·萨克维尔·韦斯特,在其帮助下与伍尔夫丈夫伦纳德取得联系,找回早年寄往英国的自传底稿。
是年,苏雪林自法国来访。
一九五三年 五十三岁
是年,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由霍加斯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四年 五十四岁
春,巴黎马塞·森纳斯奇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十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哈仑美术学院、纽约、波士顿举办画展。
新加坡(1956—1960)
一九五六年 五十六岁
五月,由苏雪林推荐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为期四年,住裕廊山十七号宿舍。
一九五九年 五十九岁
年初,重游日本东京、京都等地。
冬,首次返大陆观光,回故乡深井、武汉、北京探访亲友。
一九六○年 六十岁
二月,散文集《爱山庐梦影》由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出版。
春,辞去南洋大学教职。
五月,《凌叔华选集》由新加坡星洲的世界书局出版。
是年,《凌叔华短篇小说选》由马来亚青年书店出版。
英国伦敦(1960—1989)
一九六二年 六十二岁
十二月,凌叔华绘画和她收藏的中国古代名家书画及文物展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
一九六六年 六十六岁
是年,陈西滢辞去国民政府驻外职务,在家赋闲。
一九六七年 六十七岁
是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
一九六八年 六十八岁
是年,大英艺术协会展出凌叔华绘画和她收藏的中国古代名家书画及文物。
是年,应伦敦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之邀,讲授中国近代文学和中国绘画艺术。
一九七○年 七十岁
三月二十九日,陈西滢病逝,终年七十四岁。
四月,台湾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台湾大学学生联合会举办追悼陈西滢活动,凌叔华应邀参加。
六月,参加国民政府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古画研讨会。在台期间,与叶公超、苏雪林、张秀亚、林海音等故旧相会。
是年,剧本《下一代》发表于台湾《纯文学》杂志。
一九七二年 七十二岁
春,回国旅游约三个月。
一九七四年 七十四岁
回国旅游,见老友蒋恩钿、沈从文。
一九七五年 七十五岁
四月,从北京赴甘肃敦煌参观,圆了她多年的敦煌梦。
是年,《我的回国杂写》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一九七八年 七十八岁
是年,拜会老同学邓颖超。
是年,散文《敦煌礼赞》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一九七九年 七十九岁
是年,患乳腺癌做切除手术。
是年,《凌叔华选集》由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
一九八○年 八十岁
八月,美籍华人女作家木令耆访凌叔华于伦敦寓所。
一九八一年 八十一岁
春,回国观光。在北京新侨饭店与萧乾、文洁若夫妇,干女儿杨静远晤面。
一九八二年 八十二岁
十月十五日,致信陈从周,谈及徐志摩“八宝箱”往事。
一九八四年 八十四岁
九月,萧乾、文洁若夫妇赴英,在中国驻伦敦大使馆的一次晚宴上与凌叔华晤面,并说拟回北京定居。
十一月,小说《一个惊心动魄的早晨》发表于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
一九八五年 八十五岁
是年,拟出售部分房子回国定居,因事摔伤未回。
一九八六年 八十六岁
三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小说集。
四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凌叔华散文选集。》
九月,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小说集《花之寺》,收作品三十二篇。
一九八七年 八十七岁
春,台湾《联合报》记者郑丽园访凌叔华,以《如梦如歌——英伦八访文坛耆宿凌叔华》之题,刊于五月六、七日《联合报》。
北京(1989—1990)
一九八九年 八十九岁
十二月初,在女儿陈小滢、女婿秦乃瑞护送下,回北京住石景山医院晓园国际保健部治疗腰伤。
一九九○年 九十岁
三月二十五日,在石景山医院度过九十华诞,亲朋好友前往祝贺。
四月,乳腺癌复发,并转移到淋巴,医院会诊后改二十四小时特别护理。
五月十六日,在医务人员护理下,到北海公园看白塔,又去看东城史家胡同旧居。
五月二十二日六时四十五分,在石景山医院病逝。
六月六日,举行凌叔华遗体告别仪式。后在家人护送下,与陈西滢骨灰一并合葬于无锡西郊胡埭乡姚家湾陈氏墓园。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访谈资料
[1]费佛颐. 广州城坊志[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
[2]江长仁. 三一八惨案资料汇编[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5.
[3]杨静远. 飞回的袁昌英[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4]天津市志[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0.
[5]宋美云. 天津近代商会[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6]郭风歧. 天津的城市发展[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1.
[7]雁华. 忆旧[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
[8]凌叔华 陈西滢. 双佳楼梦影[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
[9]金凤. 邓颖超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10]李跃森. 司徒雷登传[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11] 杨静远. 让庐日记[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12] 民国人物录[M]. 北京:中华书局, 1997.
[13] 凌叔华 傅光明. 古韵[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
[14]傅光明. 古韵精魂凌叔华[M]. 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4.
[15] 陈西滢. 西滢闲话[M]. 上海:上海书店, 1982.
[16]朱东润. 朱东润自传[M]. 北京:东方出版中心, 1999.
[17]吴鲁芹. 师友文章[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18]卓如. 冰心传[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0.
[19]陈漱渝. 许广平一生[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20]凌叔华. 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21] 陈小滢、李菁. 我的母亲凌叔华[M]. 上海:三联生活周刊, 2009.
[22] 虞坤林. 志摩的信[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4.
[23] 黄兴涛. 闲话辜鸿铭[M]. 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
[24]冯祥光. 我所知道的金融巨头[M]. 北京:文史出版社, 2005.
[25] 仪兰、张倡华. 苏雪林自传[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26] 郑逸梅. 近代名人丛话[M]. 北京:中华书局, 2005.
[27] 朱万章. 陈师曾[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8] 陈从周散文[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29]苏雪林、于青选. 花都漫拾[M]. 北京:群众出版社, 1999.
[30]陈群、张祥光. 李四光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31]张放、陈红. 朋友心中的徐志摩[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2.
[32]张菊香、张铁荣. 周作人年谱[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
[33]倪墨炎. 苦雨斋主人周作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34]胡思敬. 国闻备乘[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
[35]帕特丽卡·劳伦斯. 丽莉·布瑞斯珂的中国眼睛[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36]虹影. 英国情人[M].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37]胡适日记[M]. 台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38]胡适书信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39] 胡适往来书信选[M].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40]张学继. 袁世凯幕府[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41]侯宜杰. 袁世凯[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
[42] 魏淑凌. 家国梦影:凌叔华和凌淑浩[M].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
[43] 陈学勇. 凌叔华文存[M].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8.
[44]袁鹰、曾敏之. 海天·岁月·人生[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6.
[45]晨光辑注. 徐志摩书信[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6.
[46]韩石山. 徐志摩传[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1.
[47] 清代现代人物大事纪年[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48]钱实甫. 清代官制表[M]. 北京:中华书局, 2000.
[49]文洁若. 梦之谷奇遇[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2.
[50]姜德明. 梦书怀人录[M]. 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6.
[51]文洁若、费友文. 萧乾文萃[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4.
[52]梁实秋. 梁实秋怀人丛录[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
[53] 番禺市地方志办公室. 番禺县续志[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54]陈小滢、高艳华. 散落的珍珠:小滢纪念册[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
[55] 阎晶明. 鲁迅与陈西滢(论战文选)[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56] 冰心、萧乾. 燕大文史资料[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谨向上述著作者和提供文献资料诸位先生、女士致以衷心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