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作者:江晓英
版权信息
书名: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 (丑牛系列之民国的婉约)
作者:江晓英
ISBN 978-7-5171-0654-8
Ⅰ.①林… Ⅱ. ①江… Ⅲ.①林徽因(1904~1955)-生平事迹 Ⅳ. ①K826.1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33188号
出版发行 中国言实出版社
版 次| 2014年9月第1版 2014年9月第1次印刷
规 格|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10.25印张
字 数| 223千字
书 号|ISBN 978-7-5171-0654-8
内容推荐
《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以女性的心理与林徽因隔空对话,同气相连,心与心的碰撞,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引领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林徽因。从家族的精神抽丝剥茧,留学英、美的梦想启航;到情定终身,东北行的丰硕收获,病疼中引擎的文学创造;再到三段情缘的众说纷纭,友谊的缔结与延续。在这一段段华光剪影中,林徽因向我们走来,丰姿绰约,灼灼芳华,一步一个精彩。
作者简介
江晓英,笔名紫翘,四川人。已出版《月若有情月长圆 ,最痴不过张爱玲》《林徽因:民国最美的女神》《不为回首,只为阑珊》《山水问君心:古诗词中的山水世界》《苏青:风从海上来》等,即将出版《左手沙漏,右手水月(暂定名)》《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暂定名)》《乐山乐水》等。在二十多家平面纸媒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作品百余篇。目前累计正式出版发表文字一百余万字。网络发表文字三百余万字。



林下别致——民国才女林徽因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这样形容她:“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
·林下别致(一)
想象她“吆喝”骡车的样子,单薄的身子,甩头的秀发,与并肩的倩影行进在偏远僻静的阡陌纵横间。一挑素简行头,几尾星子如影随形,月辉或静默在灰扑扑的老庙大柱上,斑驳中打望着去来。她和他,便一起走进一座座墙垣的梦里。千年的寂寞,千年的等待,也许,就为了这一次际遇的偶逢,它们就被发掘、演绎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走向时光的向阳处,赋予了生命的更新价值!
她为了这一份初心,陪伴他走遍了15个省份的山野乡林,高山云梯。他们采撷的历史风云,不同于厚沓的文字记载,在这源远流长的时间长河中,最为朴实直接的科学考证,就是那些尚存的历代建筑物,这些,成了他们眼界里的宠儿。于是,他们从南到北的找寻足迹和线索,将这些“活着”的历史一一发掘、翻新,形成一种建筑学术体系。
她和他,都是著名的建筑学历史家。她是民国才女林徽因。他是梁思成,林徽因的丈夫。
她和他,志趣相投,信任有加。他们交相辉映的光芒,至今很少有伴侣能超越这种高度和境界。
她和他是学友、战友,是相濡以沫的爱人同志。
她是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女公子。他是维新变法推动者梁启超的公子。
·林下别致(二)
就今天而言,她的文学才情,被关注的程度似有与她学术成就并驾齐驱的势头,在某些领域或文人眼里,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游轮驶向大洋彼岸的时候,没有人会预见有一种冥冥之中的牵引力,注定了一次美丽的邂逅。她成为了他诗作的源泉,他为她开启了文学殿堂之路。
他引领着她走向一种情怀的浪漫,他为她编织了一件梦的衣裳,洁白在飞扬。那年她16岁,正值花样年华。他长她7岁,已婚育有一子。他们的炽热碰撞,卷起的众说纷纭,半个世纪也没消停、湮灭,随着对他们诗作的挖掘和热捧,一朵朵浪花更加恣意地飞舞,赋予了新的故事内涵。
他是徐志摩。她和他的爱情一直受到争议和妄猜,他们到底是爱了,放了?最后或爱与不爱,他都在奔赴她一堂精彩的建筑艺术讲座中,千里化了羽翼,殒命于空中,年仅36岁。
一生中,她都是文学的吹鼓手,啦啦队长。她在“太太的客厅”里摆擂设局,为民国时期一些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提供艺术沙龙的据点,为文学文艺的发展,营造了一种生动的氛围。
新月社的成立,加速了新诗空间的拓展,她是重要成员之一。
她的诗作师承徐志摩,又别具“林氏”风格,烙上了一种无以媲美的抑扬顿挫,读来骨子里更有硬性。她一生保留下来的诗作仅有几十首,却都极为出色。小说、话剧、文评等,深受大家的好评、喜欢。
她爱这变幻!
多才多艺的她,在舞台剧上的演绎洋溢逼真,得到了泰戈尔的激赏。
她是诗人林徽因。她和诗人徐志摩的情缘纠结,一晃快一个世纪了,故事还依旧精彩!
·林下别致(三)
“爱和喜欢是两种不同的情感和感觉。这二者经常是统一的。不统一的时候也不少,有人说还非常之多。”
有人说呵护,说懂得,说这女子是我今生的唯一!但是,这些话语都没他的践行、落实来得铿锵有力、直接。
他为她终生不娶!他一直追随她,做她的左邻右舍。她住前院,他就在后院为她撑起一份暖。他不扰她,他们都活得明明白白,清楚大方。包括她的丈夫和他们的朋友,没有人会在乎有这么一个男人爱着这个女人。一爱就是一辈子,甚至到了晚年,他都是住在她的儿子家里安享黄昏斜阳的美。
她的孩子视他为亲人,最亲的人!他一直陪伴她的孩子们学习,玩耍,作了自己的后代和延续来看待,这是何等的爱!
他是金岳霖,为了爱,他一生“逐林而居”。
有人说,柏拉图的爱情在童话里,而金岳霖的爱,不是童话,却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心甘情愿,人间几人能做到?
她是幸福的!林徽因这三个字,让她成为女人的“公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竟可以得到这么多无私的爱情和被爱?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都曾问过。
他是理性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却做了一件世上人不能看透却又很崇拜的情事——无悔地爱她!
一个别致的女子。林徽因。
让我们一起扑向时间的海,回溯到民国的某一天。


第一卷 一身肝胆任记取


第一章 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林觉民
她的眼睛很美,如果用会说话来形容,倒是有些肤浅。因了这一抹出神的流彩,祖父一直很宠爱她。娇小玲珑的身子,清雅静怡如兰草般永远的雏芽姿态,像极了林孝恂夫人游氏的模样。她是林家长孙女,周身散发的神气和智慧,都刻录着林氏家族的风采和丰骨。这是一个继承了优良血统的女子,她秉承的家风和遗训,无一不彰显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个侧面,另一种精神。而作为女性,在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璀璨闪耀的多才女子,终是极少,大多命运多蹇。
而她则不同,一生鲜艳如初放,性灵高洁似璞玉,心怀柔美,亦不乏棱角。丰美的人生,丰硕的成就,几多赞叹。世人谈及时都百般地崇敬,尊爱丛生。
她是风华女子的标杆,因为她成就了毕生的光耀!
她从哪里来,又在哪里栖息,生命的跫音曾驻足过哪儿的天地?她的天空,恣意着怎样的斑斓七色,为何一直这般高远和深邃?
那么,让我们满怀虔诚,慢慢地走进她的世界去看一看,在凌乱不堪的民国时代,曾有这么一支青莲濯濯地绽放,便是林徽因!
三坊七巷,有人说福建闽侯县(现福州市)杨桥巷17号走出了两位近代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活跃着闽籍三大才女,林徽因、冰心和庐隐,其中林徽因和冰心与这幢清中叶建造的老房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房子最初的主人无从知晓,据记载,一个别号崧甫的人,曾是这儿的房主。那么这人是谁,他与林徽因和冰心会有什么牵连呢?
崧甫,是林长民、林觉民和林尹民的曾祖父,经历及其他不详,也只有他传下来的这栋房子记载着这个家族的延续,其中的一支后人林觉民一家到了民国时期就安住在这儿。
林徽因是林觉民的堂侄女,这杨桥巷17号也算是林家的祖屋。故居在福州,即使出生在浙江杭州市,林徽因籍贯也是福建闽候县。她和冰心、庐隐同乡,而且同里,这巧合的确是不一般的重合,让人不由地会遐想这条古老街巷的魅力。据说庐隐也是出生在三坊七巷里的,只是无法考证故居是哪一幢屋子了。
冰心一家其实是后来迁入杨桥巷17号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由缘份,让两个毫无瓜葛的才女扭在了一起说文道地。
1911年4月,黄花岗的72位壮士遇难。其中,就有林徽因的堂叔林觉民,当时年仅24岁。在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挑灯写下了那封几乎每一个上过高中的人都熟悉的《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这封《与妻书》缠绵悱恻,又慷慨激昂,决绝中的柔情复转,悲壮而不舍的情怀使人怆然而泪下。革命与现实的交错,为了无悔的理想,舍小家为大家,永别了,爱人!永别了,亲人!锥心之痛难以名状。当是感触任何人!
林觉民(1887—1911)
此番荡气回肠的书信成了千古绝唱,有人说足可以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争辉和媲美。
林觉民的家国大爱,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后来人,他们以各种方式祭奠这一位英雄人物,而那些影片中的演绎和一首首为之而作的经典歌曲,无不彰显出人们对他的敬意和深情。其中,齐豫作词以林觉民妻子口吻创作的《觉》,更是让听过此歌曲的人不禁泪下。千秋道义夺爱人,寒夜孤灯守天明。
觉(遥寄林觉民)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先生在清华演讲,有学生问他最敬仰谁?他答曰:林觉民!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一句催人泪下的拷问,便是今生的诀别。
革命人,大气、豪放、坚定、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让林家人撒播的种子一脉相承,包括林徽因骨子里涌动的爱国情怀,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后来,无不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气节内核。
林觉民牺牲了,革命的浪潮还在继续,而杨桥巷17号,对于这个失去了主心骨的家庭已经很不安全,清政府对于革命党的清肃是满门抄斩!不得已,已经怀有身孕的林觉民妻子陈意映忍着满腔的伤悲,携老扶幼,一家子仓惶地搬到了光禄坊早题巷一幢偏僻的小屋中安顿下来。过了不久,受到打击的陈意映不足月便产下了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思念成疾的陈意映追随亡夫而去。这位与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同宗的美好女子,为爱抒写了最为坚贞的一笔。林家人的坚毅,林家人的痴情,这是一种少有的铮铮铁骨气质!
林家人卖掉了杨桥巷17号的房子,而它的新主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后来,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这幢朱门灰瓦的老房子做过生动的描绘,更加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
老房子虽然从林氏过到谢氏,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林徽因族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虽然她未曾居住过(1927年林徽因新婚回到故乡,杨桥巷17号已卖给了谢家),但是,这里外的因缘纠结,道不清说不明的冥冥注定,为后来两人的故事,多了一记伏笔。
在这幢房子中,还埋藏着更多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林觉民是觉醒的革命人,他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女校”,先是将新婚妻子陈意映动员进来,再发展了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多人入学。林觉民任教员,不仅教授她们国学,还大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与束缚,同时也介绍西方国家的男女平等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情况。受他的思想影响,林觉民的姑嫂放了小脚,走出家门,进入刚建立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这是一个传承中国文化,有着知识氛围的家庭,也是一个摈弃痼疾和思想新潮的家庭。林家的开放思想和觉醒意识不同于普通人家,先知先觉,氛围浓烈。而在杭州的林长民这一家族,同样也受到进步和解放思想的极大影响,林长民的父亲,林孝恂眼光明亮,意识开阔,给予了子女和家庭不一样的知识和时事灌输,这与他文人的气质是分不开的。
林孝恂,字伯颖,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根系福建闽侯林氏,旧年林氏是望族。林氏至林孝恂这一支已渐沦为布衣。但林孝恂勤奋,以光绪年间进士之身列翰林之选,与康有为同科,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地方官。当年在京时,觉官场社会应酬开销太大,家底单薄无以支撑维计,萌发了外放地方官的想法,而外放的捷径就是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时只要故意写错一个字,考官即明白此人希望离开京城。林孝恂依此行事,便如愿到了江南任职,最后代理杭州知府。
作为地方小官吏,林孝恂能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和教学观点,在晚清摇摇欲坠的政治大环境下,是开拓的,也是开阔的。他以敏锐的视角和灵敏的嗅觉感知到了一场变革的蠢蠢欲动,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后代谋求一个发展的空间,确立一条适合的路径。他的前瞻性高远辽阔,超越了许多同僚的眼界和视角,运筹帷幄之中,谋定布局占了先手,让林氏家族延续着兴盛繁荣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