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薛放上山的那些巡检司的差人们,以及跟随乔国公跟忠宁伯的随从,多半都已经被惊吓倒了。
跑去吐的吐,腿软的腿软,惨叫的惨叫,能好端端立在薛放身边的,除了老关,屠竹两人外,仅存两个巡差。
薛放道:“把乔国公拉回来。”
老关亲自上前,将昏死的乔建拉扯回来。
那只猞猁看看他们,伸出赤红的舌头舔了舔嘴。
薛放盯着它:“你这是还没吃饱呢,还是诚心的……”
猞猁眯着眼。
乔国公雪白一张脸,没醒,老关一时也不敢如何。
薛放道:“怕什么?打他耳光。”
老关还在犹豫,屠竹上前给了乔国公一记。
乔建幽幽地醒来,却又惨嚎了数声,似乎一时不认得屠竹等人是谁。
薛放道:“国公爷,你想怎么处置?”
乔建的目光疯了似的闪烁:“处、处置……”他残存的一点理智降临:“是了,小侯爷,快救救小舍,救救他……”
薛放的眼中难得的多了点怜悯:“国公爷,你看清楚点儿,他的情形,神仙难救了。”
就算是杨仪有回天妙手,但是要缝补这么一个千疮百孔只剩一口气的……再说薛放也绝不会让杨仪这么干。
乔建几乎不知道要往哪里看,但他不能再往那岩石上看:“不、不……不。”他好像忘记了该怎么说话,而只会重复一个字。
薛放道:“再说,这猞猁极其护食,它是因为没有威胁,所以才一口一口地吃,留猎物一条命,倘若我们贸然靠近,它势必会一口咬断猎物的喉管。”
他没有提“乔小舍”的名字,而只用“猎物”代替。
但他说的却是实话。
方才乔建才靠近,猞猁便立刻呲牙警戒,就是此意。
国公爷脸上的肉开始抽动,他悲惊到极致,那表情反而不像是哭,到如同要笑。
“为何、为何会这样,为何!”他的声音沙哑,仿佛是走投无路的野兽。
无人回答。只有猞猁冷飕飕的注视。
此时忠宁伯总算反应过来,他拉住欧逾,有些结巴而急促:“逾儿。咱们……咱们走。”
欧逾不动,不错眼珠地盯着那边,嘴里道:“猫,是那只猫……那只猫吃了小舍。”
忠宁伯心头一股寒气儿冒出来:“逾儿不要胡说,那是一只猞猁,走吧。”这里他实在呆不下去。
之前被薛放带着来找人,忠宁伯知道后,心中不怒反喜。
毕竟还有乔国公同行,他们也算是同仇敌忾。
假如能够找到那背后的凶徒更好……总之是一件好事。
可现在他无比后悔。
欧逾仿佛没听见他的话,兀自自言自语:“猫吃了小舍,猫杀了小舍……猫回来报仇了……”
“逾儿!别说了!”忠宁伯忍无可忍。
不料欧逾一抖,举手抱着头:“别吃我,别吃我!”他尖声大叫,拼命摆手。
正在忠宁伯错愕地想去拉他的时候,欧逾用力将忠宁伯一推,转身就跑!
“逾儿!”忠宁伯大惊失色,忙追了过去!
乔国公木然看着这一幕。
却不知因为他们闹嚷,又惊动了猞猁,猞猁微微伏身,向着这边警惕打量。爪子摁在乔小舍的头上,扣出几个血印。
乔小舍蠕动,用喘气似的声音:“父亲、父……救我、杀了……”
他的目光都已经涣散,按理说看不见乔国公。
杀了……谁?
今时今日,此时此刻,乔小舍心里想什么?是叫乔建杀了猞猁,杀了害他的人,还是杀了……他自己?
薛放皱眉,垂眸看看自己的左手。
他很听杨仪的话,右臂因不能一直吃力,所以在出城的时候又吊在了脖子上。
回头看向老关:“从这里射箭过去的话,你有几分把握?”
老关道:“射那只猞猁?”
“废话,难道射人?”
老关吞了吞唾沫,谨慎地:“十七爷,你知道我的箭术只是寻常,这猞猁又极敏捷的,我只怕射不中它,反而惊动了它。”
乔国公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他的嘴唇翕动,似乎在说话。
老关看见了,小心翼翼地问:“国公爷,您想说什么?”
乔国公的耳畔,又听见乔小舍的声音,他幽魂似的,好像在叫自己,叫父亲救救他。
“射……”乔国公回头,望着岩石上微微抖动的乔小舍:“射……”
“国公爷也说射那只猞猁?”
“人、人!”乔国公仿佛拼了老命,才把这个字说了出来。
薛放闻言,才多看向乔建:“你真的要射人?”
“射、射死他!”乔国公尖叫起来,却还是难以遏制地发着抖,“射准些!”
老关的箭术而言,射一个半死不动的人显然比射一只猞猁要稳的多。
但干这种事?
那可是国公府的公子。
虽说如今是为了他好,又是乔国公的意思,但谁知以后……
老关还没开口,薛放回头看看,指着国公府一个随从道:“把你的匕首给我。”
那随从正在哆嗦,闻言想也不想,俯身从靴筒里抽出一把匕首,双手奉上。
甚至都没想,为何对方竟知道自己藏着此物。
薛放拿了匕首在手中,于左掌中掂量了会儿。他看向乔国公:“您想好了?”
乔建攥着双拳,双眼红的要滴血:“杀、杀!杀!杀啊!!”
在他的嘶吼声中,猞猁也跟着吼叫起来。
一人一兽此起彼伏的吼声中,薛放抬臂,一挥手。
匕首带着一道寒光激射而出,阳光下,如同晴空闪电。
猞猁本正怒吼,当那寒芒掠过之时,猞猁无比敏捷地纵身一跳,竟跃到了旁边。
与此同时,匕首直直地钉入了乔小舍的胸口。
他的身子仅仅一颤,甚至连声音都没发出,就归于死寂。
那只猞猁在旁边,金黄的双眼闪闪地看着这一幕。
终于它低沉地又吼了几声,扭身几个起落,于山石野树之中不见了踪迹。
乔建脱下外袍,哆嗦着把乔小舍的尸首盖上,包起来。
他自己也像是变成了行尸走肉。
那边欧逾因为神智失常,狂跑乱窜之时滚落沟壑,摔的昏死。
忠宁伯带人冲过去,好歹把他弄上来。极其狼狈地下山。
发生了这样的事,乔建自然不会立刻回城。
乔家在城外自有庄子,就直接去了庄上。
薛放简略地说了一遍,并没跟杨仪提猞猁吃乔小舍的细节。
俞星臣只是听着,就觉着不适。
乔小舍的死,间接印证了他对于马缟下落的猜想。
毕竟假如是死后才被吃了,现场所留血迹绝不可能到那么惨烈的地步。
薛放道:“这猞猁本来就有活吃猎物的习性,我们到之前,那乔小舍不知受了多少折磨。”就算英雄如他,一想起那情形,也自不寒而栗。
乔小舍当初残害那大狸花猫的时候,仗着自己是“人”,是有权有势的“人”,于是可以肆意欺凌虐杀别的生灵、或者其他的人,哪里能想到有朝一日,所造之孽,悉数加倍还了回来。
简直正应了当日老滕的那句话。
俞星臣强忍不适:“那元如璧的下落,竟丝毫不知?”
“这个人倒是不容小觑,”薛放道:“他必定把乔小舍往那一扔……自然就走了,源山极大,把京城内的兵派出去还不够搜的,我就安排了人,在山脚下必经之处看守。不过……”
“不过怎么样?”
“源山野兽极多,也许这元如璧知道山下天罗地网,他逃不了,在山中畏罪自尽,或者遇到野兽被咬死吃了也未可知吧,要这样就好了,也给我们省事。”
俞星臣斜睨他。
薛放道:“怎么,俞巡检觉着我说的不对?”
俞星臣道:“恰恰相反,我觉着小侯爷言之有理。”
薛放哼了声:“原先还想着法网恢恢,现在看来,更是天网恢恢,乔小舍被猞猁吃了,欧逾,我看他好不了,疯疯癫癫的,又从山上滚了下去……”
马缟丁镖,也不消说。
黄鹰杰并非是其中造孽至深的,也算良知未泯,才被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如今好像只有一个陈少戒还安然无恙了。
可是,真的会安然无恙?
作者有话说:
虎摸宝子们,压惊~


第365章 一只加更君
◎下九流苦谋出身,宣王爷迫不及待◎
黄昏时候,下了一场雨,雨点细细密密,很快打湿了地面。
国子监内一番紧锣密鼓的整饬,俞太息忙的无法喘息,连国子祭酒也一并坐镇,只有司业尚且卧病在家。
本来想要将此事压下处置,可如今皇帝都已经知道了,又连死了几个人,又哪里能压得住。
何况那些监生们,多多少少也听说了此事。
乔小舍丁镖几人无法无天,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只是听闻是元学正动手杀人,监生们却多半不能相信。
毕竟元如璧品性端直,这是有口皆碑的,他素日对于监生都是一视同仁,多加照料,很是耐心温和,当得起“学正”两字,也无愧“师长”之称。
监生之中不少人都对元白甚是敬重仰慕,比如谭珣,就算是黄鹰杰,也对元如璧敬爱有加,甚至不惜为他自戕以护之。
如今乔小舍几人都不在国子监,那些监生们商议之后,便去寻找俞太息。
他们想替元如璧分辩,他们认为这其中必定有什么误会!也许是……国公府他们故意地针对元学正。
监生们恳请俞太息做主,别冤屈了元如璧。
俞监丞面对来请愿的监生们,面上平静应对,心中未免不一声叹息。
正如俞星臣所见,俞太息之前确实察觉出了元如璧的异样,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元学正,也不愿这样的人物就此毁了,所以想要竭尽全力,把元白从这个混沌复杂的局面中拔离出去。
可惜,元如璧并未领情。
也许,只有当事之人自己清楚,他早就不能回头了。
俞太息告诉了俞星臣,元白的出身。
原来他确实不是那元学儒的亲生儿子,而是被收养的。
据说有一日,不知是什么人把元如璧放在了元家的大门外,元学儒早年娶亲,曾有过一子,奈何命短。
此后只醉心于书本,并没有再娶妻。
门口那孩子不过四五岁,看着十分机灵,长的又粉妆玉琢,身上只有一个字卷,写着“如璧”两个字。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如璧如玉,高洁清白。
这正更适合了元学儒之心意,当下就叫这孩子跟了自己姓,认作公子,并且起名“白”。
元如璧确实天资聪颖,被元学儒精心教导,十二三岁上就在本地薄有名声。
很快考中了秀才,历经科考,扶摇而起,到了京城。
竟在年纪轻轻之时,就成了国子监的学官。
本来都以为是前途无量之人,却没想到……
薛放问俞星臣:“那个滕玉,是元如璧什么人?”
俞星臣道:“应该系父子。”
薛放道:“既然是父子,怎么就会分开呢?”
俞星臣目露惋惜之色:“那滕玉是梨园中人,下九流的身份,朝廷的律例,他们的子孙,也同样是贱籍,是无法科考的。”
老滕虽是梨园中的翘楚,但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跟他一样,如此庸碌无为,被人低看一眼。
他唱念做打,迎来送往,自然有一番识人之能。
老滕选择元学儒,必定也是精心挑选比对之下的决定,一来元学儒品行靠的住,二来他是饱读诗书之人,三来他是孤老,膝下无子……见了元如璧那样聪明,自然会尽心教导视若己出。
老滕是尽其所能,为元学正谋一份正经出路。
他确实做到了,而且他看的很准,元如璧的成就,足以让他引以为傲。
只不过他年纪渐渐大,恐怕是思念儿子之情无法按捺,于是才上京找寻。
在国子监里谋一份门房的差事,也不过是为每天能够看到元如璧罢了。
为此,也甘愿受尽冷眼,却仍笑脸相迎。
可惜……天不从人愿。
竟成人间惨剧。
薛放想的是,其实刘博士说滕玉也积攒了些家财,倘若他不把元学正送人,元如璧又将怎样?
薛放道:“他只管以为那样做是为了元如璧好,却想不到孩子离开父母,是何等心情?虽以为元如璧年纪小……可他未必不清楚那种被抛弃的滋味。”
薛放原本不懂元如璧为何竟那么凶狠地辱骂老滕,说了这句后,心里却依稀明白了他当时的心情。
元学正并非愚人,他必定是看出了什么。
四五岁也不算很小了,自己的出身难道就完全忘了?
被抛弃了的孩子,心中是何等的痛苦愤懑,所以才会口不择言,骂的越狠,其实他心里越是难过。
先前薛放跟杨仪说的那句如“老子骂儿子”一般,竟也是歪打正着了。
俞星臣摇头。
薛放问:“你又有什么说法?”
俞星臣道:“滕玉这么做,是有他之苦衷的。你只觉着他有些家财,总能保住自己跟儿子衣食无忧?”
“不然呢?”
俞星臣望着窗外簌簌而落的雨丝:“各行有各行的规矩,他是下九流的人,又有名声,你真以为元如璧跟着他身边,会摆脱贱籍的身份,会离开梨园安生度日么?滕玉能在那一行熬出头,什么光怪陆离的没有见过,他当然是知道这条路不能走……因不想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所以宁肯狠心送他离开。”
薛放一想,皱了眉。
他们都没有亲眼见过老滕,只看见过他的一只手。
那样保养的极好的、被误认为是女人的手。
再加上欧逾等人的供词,此刻老滕年纪已经大了,还引发了丁镖等的觊觎呢。何况是年青时候的滕玉。
他又是唱戏的,时不时地过个堂会,或者被权贵、豪富等相招,他岂有抗拒之理?
薛放虽然不沾此道,但知道对于戏子而言,有些事情,确实免不了,其中的龌龊凄凉,无法言说。
俞星臣说的没有错,老滕大概是苦心孤诣,才给元学正谋了这样的一条出路。
杨仪问道:“老滕说要离开京城,不知是何故?”
俞星臣看向她:“他应该是被元如璧看破身份……何况他心里清楚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万一给人看出来,只会影响到元如璧。所以决定离开。”
偏偏出了意外。
如今元如璧不知下落,不知生死。
回头到了巡检司,还要命人制一份海捕文书。
只是听着外头来请愿的监生们吵吵嚷嚷,三人彼此相看,都且无言。
不过,经过这件事,想必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纨绔横行霸道的恶事了。
天已薄暮。
屠竹找了一把伞来,薛放撑着,跟杨仪一同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