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这本书的前序后跋都是我自己,非常的个人。

  一部前前后后写了七年的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城市写了它原先的故事、它润色后的故事、它的序、它的跋,期间名片上的头衔换了,工作的地方换了,住的地方换了,甚至爱的人都换了。

  有时候觉得一部作品还在发黄的纸页上绵绵讲述过去的故事时,写它的人却已经变了,不知道是该庆幸或者惊惶。

  写下前序信誓旦旦要出版的时候,还是四年前。但这次出版前,我把那篇序删掉了。

  重新翻开这部稿子是在上海到北京的航班上,东航的乘务小姐告诉我北京今夜有雷暴,我们的飞机久久地停泊在跑道尽头。我打了电话告诉原本约定夜间碰面的客户取消计划,百无聊赖中翻开笔记本,找到了这部稿子。

  我开始进入蚩尤的世界时,雷声穿过天空,暴雨打在飞机的舷窗上,地勤车的黄灯在雨幕中闪过。我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那个穿着铁甲的人,他在树林里欢笑舞蹈,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忘记了一切的烦恼和忧愁,但是暴风雨就要到来,宿命里注定要唤醒他的人就要到来,那是个女人,思念他入骨的女人,会用颤抖的声音喊出他的名字——“蚩尤”。

  于是天雷暴作天穹撕裂,看不见的虚空中,魔鬼们咆哮着扑向大地。

  狂魔醒了,他回头,眼眶中流动着绝世的凶戾,他向整个世界发问,“谁?在喊我的名字!”

  小动物们惊恐地逃离他的身边,只有那个女人脚步轻轻地走到他面前,紧紧地拥抱他,仿佛拥抱一个回家的孩子。

  我把双手按在键盘上,期待一个温暖的拥抱能够暂时让我平静,周围乱哄哄的,人们在议论着今夜能否起飞,头顶的空调在无休止地吹着冷风,黄色的灯光照进舷窗一再扫在我的身上,我的眼睛酸涩,觉得泪水就要控制不住地滴落到键盘上。没有拥抱,也没有温暖,我二十四岁时的悲惶和无奈在这个雷雨夜回到我的身上,那时我常常买一提啤酒,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公寓的窗前,拉黑了灯,看着下面空无一人的街道上,红绿灯重复地变化颜色。

  我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在美国,过着一生里最彷徨挣扎的日子。我无法再用语言来描绘当我想到这个故事时的心情,悲伤、仇恨和快意像是杂草那样在我那片封闭的内心世界里疯狂生长,我趴在电脑前不眠不休地打字,整整从实验室逃了半个月班,每天写一万字。我的老板在找我,我说我病了,我在镜子里看见自己日益枯瘦,但我没有时间去整顿一下我的饮食,没有时间刮胡子,没有时间好好洗个澡……我要省下所有的时间写完这个故事。

  “即便写完这个故事我就死掉。”

  是的,我确实是那么想过。

  这是我自己的青春祭语。我是故事里那个孩子,那时候正在艰难地长大,学习对外面对黑色的沉重的世界,对内面对自己怯懦的内心和幼稚的期望。我近乎疯狂地书写,情节零碎,脑海里的场景怪诞,人物的对话时而嚣张时而苦涩。写到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件东西在我心里破灭了,我却至今不能准确地说出那是什么。

  只知道那是很珍贵的。

  写到三十章的时候,我力尽了,把这个故事扔在硬盘里,就这么过去了很多年,只是偶尔还翻出来滑动鼠标的滚轮,看着那些文字在屏幕上翻滚而过,像是咀嚼旧时光。

  那个雷雨夜,我决定写完这个故事,补足我很多年已经想好的最后四章。那是第二个结局,虚幻的结局,它的名字叫做——《残烛照月的结局》。

  我感谢这个故事,它让我可以像是泼墨写意那样把曾经困扰我多年的情绪倾泻出来,而我自己,就是这故事的第一个读者。在那个荒诞而昏暗的涿鹿城里,我不必顾忌任何小说的法则,我不必构架《九州缥缈录》那样宏大的世界观,也不必像写《此间的少年》时那样一再地揣摩回味大学时代的青涩少年心,写《涿鹿》总在深夜,那时我变了一个人,肆无忌惮,嚣张又跋扈,描绘那个存在于我心深处的秘密之城,是孤独的坏孩子们的城。

  它的名字就叫“涿鹿”,是一朵盛开在虚空里的花。经过了那么多年,我仍如此赞美它的美丽,不知道说执着好呢,还是说幼稚。

  那些涿鹿城里的坏小孩,一直用着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对抗着成人世界。而我做不到,所以我盛赞他们。

  以这部书纪念我那已经成为过去式的青春少年,而我并没有真的失去它。当我重新翻开它的稿子并且在那架夜班飞机上茫然若失的时候,我知道当初那个姜姓少年的声音尤然在我心底的某个地方哭泣,和咆哮。

  附录:《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黄帝的篇章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