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见大家哄笑,却是眉头一皱,想到了女儿那双天足。
女儿六岁那年,请了人来给她裹脚,她满院子的跑,把老爷引了来,她躲在老爷身后就是不出来,老爷看着她可怜巴巴的,说“等大些再裹”。过了两年,人大了,越发有主见了,请来的婆子教她给打发了不说,还撺了闵先生出来说项,把老爷给说动了,这脚硬是没有裹成…
看见李氏盯着自己的裙裾,沈穆清暗叫不好,忙挪了挪,想把脚藏到裙里。
却是晚了,李氏又想起这桩心病来,脸上的笑意就淡了,吩咐一旁的汪妈妈:“进财媳妇以后就不用上大灶了,到我小厨房里当差,也不用管茶水吃食,只一心教导姑娘就是。”
满屋子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李氏为什么说变脸就变脸,汪妈妈忙应了,带着进财媳妇退了下去。
沈穆清心里是明白的。叫橙香换了李氏爱喝的凌云白毫,亲手递给李氏:“太太放心,我一定跟着进财媳妇好好学,保证比她做出来的菜还要好吃。”
李氏见她一副嘻皮笑脸的样子,想着这几年她在自己身边吃的苦头和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心里又是爱,又是怨。叹了一口气,到底是接过茶盅喝了一口。
******
到第二天,沈穆清就开始跟着进财媳妇学做饭。
什么是连珠酱,什么是元灵酱,什么是红螺酱,这些酱又是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是腊醋,什么是桃花醋,什么是白酒醋,这些醋又各用在什么样的菜上…细细琐琐的事多得数也数不清。好在沈穆清学什么都很认真,前世又在大酒店里进进出出的,因此很快就把这些食材都认得个七七八八的了,开始跟着进财媳妇学怎么升火,怎么烧柴,怎样控制灶上的火候。
沈月溶知道了,跟李氏说,也想跟着学学。
自从给沈月溶做了两套衣裳以后,李氏又赏了她几匹妆花料子,让她给自己做几件冬衣,想借着把她拘在屋里。谁知道,这沈月溶也是个人物,几天就做了三件夹袄,两件褙子,倒让李氏吃了一惊,也有些不敢小瞧她。现在听她这么一说,倒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拦她,只怕反而让她轻瞧了去,便点头答应了。
沈月溶到了厨房,见沈穆清竟然拿了一个漏钟摆在厨房里,看着漏钟加柴火,不由笑道:“姑娘也不用这样仔细,就是嫁了,家里也有灶上的婆子…”
沈穆清笑了笑,冠冕堂皇地道:“既然太太让跟着学,怎么能随随便便糊弄了去。”
实际上,她是因为以前读书的时候只讲书读得好就行,家务事全不在行,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学学…
(明天12点钟以后就可以投票了,各位姊妹,多多支持啊!)

第十一章 拜药王庙
更新时间2009-11-1 17:16:38 字数:3127

不过,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累。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到李氏屋里给她请安,然后立在一旁看李氏怎么处理家务事,下午则呆在小厨房里学着切菜,晚上回了安园,还要把那两块绣帕赶出来…搞得她夜夜倒头就睡。
就这样,她还是发现了李氏的一些异样。
先是她商量汪妈妈,重提让人给她裹脚的事。
汪妈妈苦笑道:“姑娘都十二岁了,就是裹上了,只怕也迟了些…好在是姑娘的脚不大,到时候想办法做了高低鞋穿上,也能糊弄的过去。”
李氏听了,让汪妈妈把手里的事放一放,专请了一个在灯丝胡同开鞋铺子的给沈穆清做鞋样子,每次做了,就拿来给沈穆清试。高高的坡跟,当然不如平底鞋穿着舒服。沈穆清嘟呶了两回,李氏狠狠地瞪她:“你是裹脚,还是穿这高低鞋。”
吓得沈穆清唯唯点头。李氏就要沈穆清每日穿着那鞋在家走动,还特意嘱咐沈穆清屋里的人:“谁要是敢帮着姑娘拿主意,立刻乱棍打死!”
搞得沈穆清身边的丫鬟媳妇天天盯着她的脚看,一刻也不敢放松。
沈穆清知道李氏是为她好,乖乖地穿了鞋在家里练习走路,还自我安慰:“我就当是穿花盆鞋好了。”
其次是李氏对她的态度。出乎意外的严厉。有次跟着进财媳妇学着怎么顺着牛肉的纹理用刀,一不小心,把大拇指的指甲尖刮了一层下来,吓得厨房里的人脸都白了…要是平时,李氏定会叫她歇歇,那天却冷着脸,叫落梅把沈穆清蓄的长指甲全剪平了:“厨房里的事可不比针指间的活,要做就要做的有样子!”以前,沈穆清梳子上的头发多了几根落发她可都是要叫厨房里给她做胡桃松子羹吃的。
再就是李氏的模样,好象越来越胖,脸色黄黄的,精神也不见振作。沈穆清看着,觉得她不象是胖,象是浮肿似的。
这很不正常!
沈穆清就喊了珠玑:“你和周百木都是家生子,应该认识吧!”
珠玑神色间有些不自在:“奴婢和百木是一块长大的。”
沈穆清心里藏着事,哪里还顾得这多,低声道:“你悄悄去找百木,让他把太太的病方子拿给我看看!”
每次刘太医给李氏看过病后,药方和脉理都要交给沈箴,沈箴把它们放在外书房里。
珠玑红了脸,应声而去。
沈穆清望着墙上挂着的青绿小双环悬瓶发起怔来。
到了晚上,珠玑果真把李氏的药方子拿了出来:“说是今年的…去年的收了起来,如果姑娘要,怕是要等几日。”
沈穆清拿着十几张药方子仔细地比较。
全是以“丹参、当归、茅根、车前子、泽泻各三钱,益母草六钱,红花、川芎、牛膝、白术各二钱半,麻黄二钱”为主味。或是把丹参换了鸡血藤、泽兰、赤芍,或把白术换了莲子肉、山药、茯苓…只是绕着这益母草、泽泻、车前子、白术、麻黄添添减减…
她捏着药方子,眉头紧锁。
久病成良医。沈穆清虽然没有病,也没有成良医,但因李氏的原因,在闵先生的指导下,她对药理方面的知识也略有涉及。
如果开的是益气聪明汤,就应该有人参、黄芪之类的温补脾阳的药物才是,怎么这几味药通不见,反而全是些利尿之物,而且济量还这么大…
她就想到了李氏那张浮肿的脸!
沈穆清心内突突乱跳。
一个念头浮了上来。
她立刻变得心浮气燥起来。
又想着闵先生和沈箴,现在不知道在干什么,那个鬼折子写得怎样了…对情形的估计有没有出入…
辗转反侧的,沈穆清整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强打起精神去给李氏请安,找了机会求李氏道:“我想去药王庙拜拜。”
自从李氏病了,沈箴时常带着沈穆清去药王庙祷祀,有时李氏病的重了,沈箴不得闲,沈穆清也会带着家仆自己去。
李氏忙安慰她:“我好生生的,去什么药王庙。”
沈穆清就拿眼睛睃汪妈妈。
汪妈妈忙笑道:“过两天就是十月一日岁腊祭了,到时候家家户户上坟,各家庙里也喧闹。我看姑娘这时去最好。免得到时候跟着挤来挤去的。”说着,在李氏耳边低声道:“这段日子,姑娘也辛苦了,让她出去散散心也好。”
李氏终是被“姑娘也辛苦了”这句话打动,爽快地点头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