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梅芬能像巳巳一样有多好,自己能省多少心力!可见世事总没有那么遂人愿,也愈发地心疼巳巳,便吩咐向序:“梅芬是不能尽地主之谊了,往后你妹妹要出府,你多看顾着点。”
向序道是,冲云畔笑了笑,“国子监公务不忙,我时常闲着的,妹妹有事,只管来找我。”
云畔应了,转而向明夫人福了福,“姨母,我上里头陪阿姐去。”
明夫人颔首,复又叮嘱:“巳巳,你表姐就劳你多费心了,如今我们说什么她都不听,只有你能开解她。”
云畔“嗳”了声,打起帘子进去了,明夫人只觉脑仁儿生疼,苦闷地揉了揉。半晌抬起眼,见向序还望着那面帘子发呆,不由愣了下。心里隐约浮起一点预感来,只是不好说什么,便清了清嗓子唤哥儿,“回头瞧瞧你父亲去。先前梅芬冲撞,气得他不轻,你宽慰他几句,也好让他消消火。”
向序回过神来,因失态不免有些羞赧,忙应了声是匆匆转过身去,暗自还在庆幸走得快,否则被母亲瞧见自己脸红,引出什么误会来就不好了。
他快步出了院门,明夫人却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一旁的姚嬷嬷压声道:“夫人操劳了半日,想必累了,回去歇一歇吧。”
明夫人站起身嗟叹,“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儿女们都大了。序哥儿下月弱冠,也该张罗起来,替他觅一门好亲事了……”
***
那厢云畔接过了女使送来的汤药,坐在榻前的绣墩上叫姐姐,“药来了,我给你预备了梅子,喝完即刻含上就不苦了。”
梅芬之前因母亲他们都在,还在气头上,扭着身子不愿意见人,这会儿只有云畔一个人在,便撑身靠在榻头上,说:“我没病,用不着吃药,只是和他们说不明白,一时气急攻心了……”说着难为情地觑了觑云畔,“吓着你了吧?”
云畔把药碗交还给了女使,和颜悦色道:“吓着我倒没什么,只是姨母受了惊,一味地哭呢。阿姐,这是多了不得的事,值当这样?你心里有什么话,和姨丈姨母好好说,我瞧二位大人开明得很,没有什么是不好商量的。”
然而梅芬直摇头,“别的事好商量,唯独这一桩,说什么都没用。我自己的婚事,他们从来不肯听我的,当初过定不听我的,如今要完婚也不听我的。我心里想些什么,他们不在乎,他们只要一位贵婿,只要名门联姻。说什么为我着想,其实养大我,不过为了让我做他们的棋子罢了。”
人一生气,常会口不择言,云畔只得劝慰她,“现在的年月,都是盲婚哑嫁,谁也不能为自己的婚事做主。就比如我,阿娘在时替我定下了郡公府的二公子,若是没有他家悔婚那事儿,再过不久我就得嫁进李家了。你瞧,人人都一样,父母替你觅一门他们觉得上佳的婚事,婚后自己好好掌持,只要日子过得去,其实在哪儿都一样。”
梅芬脸上却显出为难的神色来,低着头说:“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没法子和那些不认得的人,住在一个屋檐下。我只想一辈子留在我这小院子里,一辈子不要上外头去。我看见陌生人就心慌,和外人说一句话,心都要从腔子里蹦出来,连气都喘不上……我这样的人,难道还指着我做当家主母,教训底下那些女使小厮吗?”
云畔见她越说越急,气喘吁吁脸色潮红,忙和声安抚,“咱们闺阁里的女孩子大多怕见人,你的意思我明白。前两天我和姨母说家常,姨母说阿姐小时候曾落水,究竟是怎么回事,阿姐和我说说吧。”
提起这个,梅芬脸上就一黯,垂着眼睫道:“六岁那年,我跟着阿娘赴姑母家的寿宴,阿娘遇见了几位夫人,忙于和她们交谈,我一个人闲着无聊,就偷偷溜进了花园。姑母家的花园里,有好大一个假山池子,我蹲在边上看金鱼,看见一条白底红纹的长得极好看,忍不住伸手摸了一把。谁知姑母家的表兄恰好路过,一把将我推下了池子,我呛了好几口水,险些淹死,被人捞上来后说是表兄推我下水的,可没有一个人相信。人人都说表兄平时守礼知节,绝不会做这样的事,那位表兄也辩称自己没见过我,一定是我呛糊涂了,才会胡乱指认,连爹爹和阿娘都让我不要胡说,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她露出一个无奈的笑来,“你瞧,名声那么好的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何况那位素未谋面的魏国公。万一哪天我不如他的意,他也把我淹死在池子里,到时候谁又能为我做主?所以还是躲在我的小院里最好,起码这里没人会害我……巳巳,你在阿娘面前替我说说好话吧,就说我愿意一辈子不嫁,留在爹娘跟前尽孝。求他们不要逼我,我要是换了地方,一定会活不下去的,真的。”
云畔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些内情,小时候受到的伤害,确实会影响人一辈子,尤其求告无门的时候,会对至亲的人都灰了心,还怎么去指望一个从未有过交集的陌生人。
可是亲事定下了,家里不答应退婚,魏国公府更不可能承担背信的骂名,这桩婚事就得继续下去,无法化解。
倒是梅芬自己想了个办法,挺直脊背迫切道:“我装疯吧,疯了魏国公就会主动退婚了。”
云畔吓了一跳,“不成,这招不单会毁了你自己,也会毁了公府的名声,毁了大哥哥。”
好好的府邸,忽然出了个疯子,将来向序也好,向俨和兰芬也好,婚事都会为此受到牵连,那姨母经营一生的心血就都白费了。
梅芬泄了气,抽泣着自言自语:“怎么办……怎么办……”忽然两眼盯紧了云畔,抓住她的手道,“巳巳,好妹妹,你不是和东昌郡公府退亲了吗,索性替我出嫁吧!论身份,魏国公不知比那个李二郎高出多少,论辈分,李二郎还得管他叫叔父呢……好妹妹,你就帮我这一回,替我嫁给魏国公吧,成吗?”
第15章 向竹芬。
云畔惊诧于她的突发奇想,也知道她病急乱投医,便笑道:“姐姐快别闹了,这种事岂是开玩笑的。”
“真的,不是和你闹着玩,我是说真的!”梅芬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急急道,“不是你说的吗,如今人人盲婚哑嫁,日后去谁家过日子都是一样。既然如此,魏国公府门第不算低,那个李臣简我也见过,生得一副周正模样,绝不会辱没了你。你同东昌郡公府的婚事不成了,横竖将来要定亲事的,何不许了魏国公?如此既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你自己的婚事也有了着落,这样两全其美的法子,妹妹就应了吧。”
她说得言之凿凿,绝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一面说着,一面拉着云畔的腕子就要起身,“走,咱们去见阿娘,请阿娘替我想办法。”
云畔简直被她弄得哭笑不得,后挫着身子顿住脚步,慌忙说:“阿姐……阿姐……婚姻不是儿戏,哪里有说换人就换人的道理!魏国公府是瞧准了姨丈在朝中的威望,才定下这门婚事的,并不是谁家的女儿都能嫁进魏国公府。况且我上回入上京,就是得魏国公相助,人家早就见过我,也知道我的根底了,你想糊弄他,万一人家追究起来,一状告到官家面前,那咱们两家的脸可丢尽了,还不知道要毁了多少人的前程呢。”
梅芬原本兴致盎然,结果听了这番话,不由萎顿下来,失魂落魄地瘫坐在罗汉榻上,眼泪流了好几缸,照旧喃喃自语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然而这替嫁的念头一动,又好像怎么止都止不住。无论如何想试试,便不顾云畔的劝解挣扎,一气儿把她拉到了明夫人跟前。
明夫人看梅芬一脸迫切的样子,不知道她的盘算,奇道:“你拖着你妹妹做什么?看看这满头满脸的汗!”
梅芬顾不上其他,把云畔往前一推道:“阿娘,让巳巳替我出嫁吧!只要爹爹和阿娘认巳巳做女儿,巳巳就是舒国公府正经的嫡女,作配魏国公正相宜。”
明夫人被她的天马行空弄懵了,好半天才斥了声胡闹,“你不愿意嫁,就叫你妹妹来顶替你,这么大的事儿,是咱们一家之言能定夺的吗?”
云畔也被她弄得慌了手脚,红着脸道:“阿姐,你这样,可是让我在府里呆不下去了……”
“巳巳别听她胡说,她这是得了失心疯,竟不知长了个什么脑子,能想出这样的馊主意来!”明夫人气得直瞪眼,“各人有各人的姻缘,哪有你这样乱点鸳鸯谱的。你妹妹是因你姨丈糊涂才到咱们家来的,你倒好,比你姨丈更糊涂!这话快不许说了,看让你爹爹知道了,非打你不可!”
梅芬大觉失望,这个想法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赞同,不由觉得悻悻然,最后气急败坏地一甩袖子,回滋兰苑去了。
明夫人一下子瘫坐下来,捶着桌子道:“这可怎么好,我瞧着梅芬,心思有些不正常似的。”
云畔想起梅芬先前说的落水经过,追问那个姑母家的表兄,明夫人到如今还觉得是梅芬看错了,只道:“何啸是个知进退的孩子,早前我们带着梅芬去她姑母家,何啸对她很是照顾,常妹妹长妹妹短问个不休。可那回梅芬偏说是何啸把她推下水的,这件事却闹得咱们很对不住何啸,叫人家受了委屈。”
父母有时候就是这样,忙着替儿女打圆场,却并不在意事情的本质。
“万一阿姐说的都是真的呢?”云畔试探道,“该是多叫人惧怕,才令她十年不肯迈出府门,姨母想过吗?”
明夫人怔了怔,但很快便甩掉了那股念头,“她那时候才六岁,慌乱之中看错了也是有的。要紧一宗,何啸这孩子是咱们看着长大的,一向循规蹈矩,从没做过一件出格的事,如今更是名动上京,连宰相都上赶着宴请他,要说是他推了梅芬,那我也是万万想不通的。”
所以刻版印象有多难更改,从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别说梅芬心灰意冷,就连局外人的云畔,也深深感觉到求告无门的绝望。
明夫人这一整天,着实被梅芬闹得一个头两个大,有时候心里恼恨起来,越性儿想不管她了,看她怎么样。只是连累云畔跟着陀螺一样转,自己觉得很过意不去,唯恐孩子投奔到这里来,被梅芬弄得身心不自在。
“往后你姐姐的事儿,你就别管了,我原还想让你帮着劝解,现在看来她是入了魔,任谁都劝不醒她了。不过她有一句话说得很是……”明夫人和蔼地望着云畔,温声道,“认你做女儿,好让你长久留在咱们公爵府里。你不知道姨母多心疼你,自你到了身边,越发不能让你受一点委屈。”
一个被自家拒之门外的人,听见这样的话,心里那份暖意真是无法形容。
云畔红了眼眶,低头说:“好在我有姨母,纵是自己家里没了容身之处,还有姨母疼我。”
可一旁的姚嬷嬷却打趣:“夫人错了,就是认作女儿,也终有嫁出去的一天。要想长久把云娘子留在府里,唯有配了咱们公子,横竖外头表兄妹做亲的多了去了,放在咱们家,也是一桩美谈。”
云畔先前的感动,被姚嬷嬷这几句话生生吓了回去。她难堪不已,结结巴巴道:“嬷嬷快别……别说笑,大哥哥是自己家里哥哥,我万万没有这样的心思。”
姚嬷嬷是明夫人的陪嫁嬷嬷,倘或不是事先得知了明夫人的意思,也不敢随口这么说。
明夫人见云畔惊愕的样子,含笑道:“嬷嬷和你闹着玩呢,你别当真。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和你哥哥打了这半天交道,瞧你哥哥人品怎么样?”
要说向序的人品,想必是没有什么挑拣的。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固然不错,但行止是否端正,有时候只消一个眼神就能甄别。
然而有了姚嬷嬷打前站,反倒让她不便评价了,斟酌了一下说很好,“大哥哥很照顾我。我阿娘只生了我一个,我很羡慕梅表姐,有这样一位至亲的哥哥。”
既是至亲的哥哥,可见确实没有别的意思,明夫人是聪明人,听见便会意了,不过有意无意地向她说起,“你姨丈是武将出身,多年征战落了一身病,并不愿意让你哥哥入军中历练。合序又喜欢读书,现如今在国子监谋个差事,等再过上一年半载必要入朝为官的……”见云畔茫然看着自己,忽然觉得荒唐起来,失笑道,“罢了罢了,说这些做什么!你从外头回来,连口气都没喘上,陪你姐姐闹了这半天,想必累坏了,快回去歇着吧。她先前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等她刹了性子,我再狠狠教训她。”
云畔道是,敛裙肃了肃,从上房退了出来。
眼见女使扶着她向院门上走去,明夫人望着她的背影喃喃:“听她的话头儿,似乎对序哥儿没那个意思。”
姚嬷嬷掖着手道:“女孩子家面嫩,况且又是候府千金,纵是江侯糊涂些,她自小受县主教导,自然守礼得很。”
明夫人一手搭在矮几上,大有看穿了红尘的味道,喃喃说:“头几年我确实想着替儿女觅一门好亲事,不说日后有助益,就是保得富贵不散,也就足了。可你瞧这事儿被梅芬闹的,争如要拿她下油锅似的,虽攀了这样的门户却没法交代,也是愁煞人。我才刚细想过,郎主的爵位于外姓来说算是做到头了,序哥儿要入仕,也犯不上求别人帮衬,自己家里略走动走动,没有不成的。将来还是由他挑个自己喜欢的吧,一个梅芬已经让我愁出白头发来了,再加上一个序哥儿,我还活不活了!”
再说开国侯府的门第实则不低,嫡女也是百家求的。刚才在滋兰苑,看向序盯着云畔身后的垂帘直愣神,明夫人就瞧出端倪来了。自己心里也有了成算,江珩再混账,总不见得舍弃亲生女儿。来日云畔回去,前脚走后脚就下定,在家略呆几天立刻迎回公爵府来,一则免于她再受腌臜气,二则名正言顺得个可心的孩子,多好!
只是明夫人这个想法未及和舒国公说,舒国公得知侯府办了丧事,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天上朝晤对了幽州的灾情,散朝后众臣从大庆殿退出来,穿过宽绰的中路直出宜德门,舒国公迈着八字步走在后头,江珩就走在前面不远处。
其实今天一直憋着,想瞧瞧江珩会不会主动告知云畔的“死讯”,谁知等了半晌,等到将要各自登车,也没等来江珩的一句交代。
战场上征战过的人,眼睛里头不揉沙子,舒国公终于忍不住了,一句声如洪钟的“江侯留步”,引得众多同僚纷纷侧目张望。
江珩自然也嗅出了火药味,他回身望向舒国公,拱起手作了一揖,“镜清兄,不知有何吩咐?”
舒国公皮笑肉不笑地踱到跟前,“听说玉藻兄府上前几日办了丧仪,怎么不知会咱们一声,好歹亲戚一场嘛。”见江珩脸上讪讪,又长叹了一声,”这回的天灾,叫多少人家遭了难啊,没想到贵府上也……不知罹难的是哪一位啊?如此从简,想必是如夫人。哎呀,上年县主辞世,今年又送走一位,府上接连损失人口,实在令人痛心啊。”
向君劼是什么人,江珩哪能不知道,他平时从不爱过问那些琐碎,今天阴阳怪气说了这一大套,看来是有所耳闻了。
江珩不免一阵惆怅,说起巳巳他就伤心,但这是家事,外人没有责问的权力,便振作起精神道:“我正要告知镜清兄呢,上回地动……遇难的是长女巳巳。原本我是打算派人上贵府报丧的,可正如镜清兄所言,上年县主病故,今年巳巳又出了事,我也担心长姐过于悲痛,伤了身子,因此把消息瞒了下来。”
“这么说来,倒是为内子考虑了。”舒国公掖着笏板道,“可玉藻兄也别忘了,县主临终前曾托付长姐照看巳巳,如今孩子出了意外,玉藻兄连知会都不知会一声,怕是忘了孩子还有姨丈姨母可依靠吧!”
江珩心里不耐烦起来,又不便发作,勉强拱手道:“没有立时派人通禀,是我的疏忽,实则是家里出了这样的事,我已无暇他顾了。镜清兄是明理之人,想必不会因这事同我计较。”
舒国公脚下慢悠悠转了两圈,哂笑道:“计较自是不计较的,可我有一桩想不明白,如何一个妾室说什么你都信?倘或有人借着地动之名谋害了巳巳,你又不在家,巳巳岂不走得冤枉?”
江珩护妾的这份心,真可谓日月可鉴了,只见他变了脸色,勉力按捺着,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来,“向公爷,家下遭逢大难,已经够不容易的了,你又何必无中生有,挑起事端。”
结果舒国公拧着眉头打量了他半晌,最后撇了下唇道:“很好,既然江侯一口咬定巳巳已经不在了,那就没什么可商量的了。想必巳巳的户贯已经消了,那往后她的一切再不和江侯相干,我府上正愁人口少,来日就给孩子改名叫向竹芬,我看甚好。”
第16章 小娘儿嘛,原本就是玩物……
这番话,说得江珩头晕,什么不和他相干,又是什么向竹芬……
他记得向君劼府上只有二子二女,哪里又忽然冒出第三女来,且看情况,还和自己很有关系。
江珩蹙了眉头,“镜清兄,你一向是爽快人,怎么今儿这么积黏?没有到府上通禀是我的错漏,回头我亲自登门向长姐姐夫致歉就是了,你也犯不着这样吊人胃口。我家巳巳已经没了,我痛失爱女,这份愁绪谁能知道!你又是消户贯,又是人口少的,你究竟想干什么?”
谁知舒国公白了他一眼,“我的话,捅了江侯的肺管子?江侯有空置气,倒不如回去问问你那妾室,究竟瞒着郎主做了什么。江侯,男人重情义,应当用在该用的地方,放着好好的嫡妻嫡女不去庇护,一味地抬举小妾,可是要招人耻笑的。小娘儿嘛,原本就是玩物,小菜一样的东西,你见谁家款待宾客拿辣瓜儿当主菜?你到好,捂着眼睛耳朵,被个内宅小妇玩弄于股掌之间。我是瞧着小姨子嫁了你,才不辞辛苦说你两句,要是换了旁人,我瞧都懒于瞧你。”
舒国公要么不骂人,要骂起人来,军中训斥效用、生兵的词儿能骂上三天三夜不带重样。
散朝同路而返的同僚们见吵起来了,都不忙回去了,左右阙楼之间巨大的广场上,三三两两站着拔长了耳朵的官员们,个个觉得其中大有隐情,也都盼着看一看江珩怎么应对。
江珩呢,这回脸扫得不轻,耳根子辣辣烧起来。活到了这把年纪还要遭人教训,实在是不甘。如今县主已经没了,说得好听两人是连襟,说得不好听不过同朝为官罢了,自己又不在他舒国公手底下谋职,凭什么要听他讥嘲。
然而无论如何,脸面总是要顾一顾的,他深吸了一口气道:“江某家事,不敢劳国公费心……”
可话还没说完,就被舒国公打断了。老将征战沙场的犷悍一夕重现,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江珩脸上,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腌臜混沌,枉你在朝为官,棺材里躺的是不是亲生的女儿都闹不清,衙门事物交你处置,且等着出纰漏!我看你是巴不得死了老婆死闺女,好扶正你那妾室,一双泼男女直在幽州过你们的鸟日子!那小娘儿说死了的是巳巳,你就一概不疑,我问你,你看过金纸底下的脸没有?是瞎了狗眼,还是将错就错,你今日不给个说法,咱们就上官家面前评理去!”
江珩脑子里“嗡”地一声,差点没背过气去,这忽来的消息让他没了主张,只是怔怔愕着两眼,一再地追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
舒国公忽然觉得和这种愚人说话,简直辱没了自己,往常县主在时,也没觉得他糊涂成这样。如今主母没了,小妾当道,把个男人弄得乌眉灶眼一脸晦气,自己在这里和他说了这半日,他一副没睡醒的模样,真叫人恨得牙根痒痒。
一拂袖,舒国公转身就要走,可却被江珩拦住了去路。
“姐夫,你是说巳巳还活着?人在你府上?”他一时彷徨起来,“那……那……那家里下葬的是谁?”想了想又不对,“巳巳从没出过远门,怎么会上你府里去?姐夫可是在和我开玩笑啊,还是你们弄错了……”
舒国公的眉毛直竖起来,“你当我们是你,连人都认不得了?回去问问你那爱妾,地动那天为什么换了门上小厮,强拦着巳巳不让她进门。幸而她求得魏国公相助,才平安抵达上京,倘或她遇见了心存不良的人,恐怕就如了你那爱妾的意了。”
为了印证自己的话,舒国公在人群里寻找起来,恰好魏国公此时从宫门上出来,舒国公叫了声忌浮,“你来同江侯说说,那天是怎么遇见江侯嫡女,怎么把人送到上京的。”
众人都看向魏国公,一个清贵人,夹裹进这种是非里,难免有些格格不入。不过原本一团乱麻似的局面,也因他的一句话而变得确实可信起来。
他还是那样端稳从容的样子,头顶的烈日和绯色公服,映衬得眉目愈发清雅温润。他就站在阙楼规整的石壁前,掖着手如实道:“那日我奉命赈灾,傍晚时分有军士将两名女子带到驻地,其中一人声称是江侯府上千金,要往舒国公府去。我见天色已晚,唯恐她们行动不便,就命人点了两名效用,护送她们到了上京。”
江珩终于窒住了口,简直不知道这场闹剧是怎么发生的。他冥思苦想了半日,茫然比划着手道:“那……那我不是也在上京吗,她怎么不来找我……”
魏国公抿唇笑了笑,“我也奇怪,明明江侯在上京,令爱为什么偏去舒国公府上。”
江珩终于面色难堪起来,这软绵绵的一句话,不正是对这位父亲失败之处的强调吗。
可着全幽州去问,恐怕没人不知道开国侯府上乱了套,毕竟这种嫡庶混淆的事为人所不齿,魏国公答应把人送到上京,不单是因为和舒国公府有婚约,更是因为听说了开国侯府的现状吧!
这一问,倒让自己下不来台了,虽说人没死是好事,但一个姑娘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令父亲沦为了笑谈,喜悦转眼就被冲散了,转而恼恨起她来。
江珩匆匆向魏国公和舒国公拱了拱手,“小女无状,给二位添了许多麻烦,江某这里先赔罪了。既然人在镜清兄府上,那我这就把人接回家,不敢再叨扰长姐和姐夫了。”
可惜舒国公不买他的账,横眉冷眼道:“把人接回家容易,谁知道下回你那妾室又会做出什么残害她的事来?你这当父亲的全不拿嫡女的性命名节当回事,我们做姨丈姨母的却心疼。且别说接不接人的话,先把那个兴风作浪的小娘儿处置了是正经。”
这却是留脑袋还是留命的问题了,孩子他想接回,但要为此处置柳氏,又让他陷入两难。
四下看看,同僚们兴致盎然,大有看热闹的意思,江珩遂放软了语气,压声道:“姐夫,有话咱们私下商议吧,这么多双眼睛瞧着,内宅的事放在台面上议论,实在失了体面。”
“江侯还知道体面?”舒国公冷笑,“别和我扯那些闲篇,一句话,处置了那个妾室,你来我府上接人,若还是舍不得,那巳巳就改了户贯,从此跟咱们姓向。”
舒国公不愧是武将出身,办起事来丝毫不拖泥带水。撂下狠话,转身登上自家的马车,也不给江珩再啰嗦的机会,命小厮驾辕往东榆林巷去了。
一出好戏,最后并没有明确的收梢,这令官场岁月略显平淡的官员们有些意兴阑珊。反正事情发生了,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值得关切进展的趣闻,大家扮出一点或茫然,或同情,或了解男人困惑的面貌,尴尬却不失礼貌地保持着微笑,寻找各自的马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