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公道:“起筵的人江侯也认识,正是江侯贵婿。”说着一笑,“忌浮今日刚从息州回上京,设宴大家聚一聚。我明日一早还要练兵,所以先走一步……诶,江侯赶了半夜的路,何不进去歇歇脚?”
江珩听是魏国公起的筵,倒有进去会一会面的意思。尤其是酒桌上,花红柳绿地人也温存,好说话。只是顾忌向君劼在场,相顾难免会尴尬,便有些迟疑地问:“我正好有事要与舒国公商议,不知他人可在呀?”
陈国公说不在,“今日是侍卫司和殿前司的聚会,只邀了两司的人,并没有下帖请舒国公。”其实其中内情陈国公是知道的,不过为了顾全江珩的面子,不好多说什么,于是踅身比手,亲自将人领进了雅阁。
江珩来得突然,众人不知情,进门便见席间坐着一位打扮入时的行首,正替将领们倒酒劝饮。
魏国公一手搭着凭几,一手捏着羊脂玉杯,阁子四角燃了方灯,照亮他略显慵懒的眉眼,眼梢一点清雅胜殊冠绝,正松散地和身边同僚说话。
陈国公笑着招呼了声,“忌浮,瞧瞧是谁来了。”说着引了引江珩,“我出门正巧遇上江侯,江侯赶夜路,才进城,想是人也乏累了,因此请他进阁内同饮一杯。”
魏国公是守礼的人,忙起身作了一揖,“不知江侯来了,未及远迎。”向门上酒博士抬抬手指,立刻便有人取了凉垫过来放下,他牵袖向江珩一比,“江侯请坐。”
在场的官员们虽然不在一处任职,但大多是相熟的,大家热热闹闹见礼,幽州防御使赵重酝是魏国公好友,打趣道:“先前还说点几位角妓来对诗呢,忌浮偏说不要,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要成亲了,可要笑死我们了。这会儿想想,好在没有传人来,否则被江侯拿个正着,岂不尴尬?”
大家又是乱哄哄一顿嘲笑,如今的年月,哪有守身如玉的男子,大家嘴上不说,眉眼官司打得热闹,暗道江侯自己还有一名宠妾呢,就算要来拿女婿的奸,自己身不正,府上妾代女君之职,还有什么颜面管教女婿。
江珩勉强和他们虚与委蛇了一番,反正他志只在魏国公一人。翁婿两个临近坐着,魏国公对他还是很尊重的,亲自替他满酒,又闲聊了几句幽州眼下的重建,酒过三巡后江珩终于找准机会一叹:“不瞒你说,我已经多日没见到巳巳了。”
关于这个问题,准女婿也不好随意插嘴,魏国公沉吟了下道:“那日我去舒国公府上拜会,见过小娘子,舒国公夫人将小娘子照应得很好,江侯可以放心。”
这哪是照顾得好不好的问题,是即将大婚,却不认祖归宗的问题。
江珩缄默下来,又不便将那天在向家遭受的冷遇和盘托出,只得迂回道:“舒国公夫人自然是疼爱巳巳的,但如今你们要大婚,家下的婚宴总要办起来。巳巳人在舒国公府上,我这头却难料理了,原想接回巳巳,可因上次的误会,舒国公夫人对我颇多抱怨,也不叫我见一见巳巳……父女两个就算有不快,说开了便过去了,总不能弄得老死不相往来,叫人说起来也不好听啊。”
魏国公低垂着眼眸不做表态,待了半晌方和声道:“江侯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这件事并不由我做主,一切还得问过小娘子。我是大男人,外头四处闯荡,她在深闺里,我想见她一面也不容易。”顿了顿道,“这样吧,请江侯稍待两日,等我找个机会问过小娘子,再给江侯答复。”
好在、好在……好在这女婿识礼,不像妇人似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江珩心里总算有了指望,男人毕竟要在官场上行走的,为了往后相处自在,魏国公也会设法解决这个难题。
“如此,一切就托付国公了。”言之凿凿,仿佛朝中公务交接。
魏国公道好,如常替他斟酒,和同僚们周旋。
江珩看在眼里,对这佳婿是极为满意的,心说男人还是应当和男人打交道,上回去舒国公府上向明夫人陈情,实在是最傻的决定了。幸亏烟桥机灵,想起直接找魏国公,他们小夫妻间商议,不比和明月情那个悍妇周旋强百倍吗。
一场筵宴到了丑时前后,就已经酒意阑珊了,又听行首击着红牙板唱了一曲《墙外花》,什么“春昼风凋海棠花,飘墙过院落邻家”,似乎也有三分意境,唱出了江珩心内的一点凄凉。
御街上远近的灯火,渐渐变得葳蕤了,一行人裹着酒气从门廊上出来,外面候着的小厮忙上前替魏国公披上了氅衣,小声道:“夜深了,公子别着凉。”
魏国公如今虽已经领了爵位,早前的梁王府也改成了国公府,但因上头还是祖母及母亲掌家,贴身伺候起居的人依旧称他为“公子”。朗朗月色下,那公子也确实如他身上的兰桂香气一样,很有亭亭净植的清朗,谦恭地先送走了江珩,方回身登上自己的马车。
马蹄叩击着香糕砖铺就的道路,一盏白纱灯笼挑在车辕前,微微晃动着。
扶與行走的小厮听见车内人轻轻咳嗽了两声,忙问:“公子可要喝些热水?”
车内人说不必,略过了会儿,挑起窗上帘子叫了声辟邪,“明日替我送一封拜帖到舒国公府上,就说我午后登门拜会云娘子,问娘子是否方便。”
辟邪应了声是,又好奇地打探,“公子当真觉得,舒国公夫人会答应让云娘子回开国侯府?”
车里人淡淡道:“江侯既然找到门上,我不好推诿,等问过了她的意思,若是她不愿意回去,再想个两全的办法吧。”
第25章 她的闺名叫巳巳,听着很……
他办事,一向是这样慎之又慎。宦海沉浮,多年下来已经养成了习惯,就算是去拜会未婚妻,也要先具一封拜帖,问一问人家得不得闲。
头天夜里宴请同僚,半夜时分才到家,未及禀报祖母和母亲,第二日一早请安,说起夜遇江珩的事,太夫人脸上显出一点鄙薄的神情,“这江侯也是个古怪人,先前纵容婢妾作乱,如今知道亲事定下了,又急着接回人。想是在舒国公府吃了闭门羹,这才特意去寻你,这样嘴脸未免难看了些。”手里的青瓷盏搁下来,接过女使呈上来的手巾掖了掖嘴,“认真说,要不是宫中下了令,我是看不上这门亲的,倘或渔阳县主还在,倒有一说,可如今她不在了,这江珩是个什么出身?不过沧州没名没姓的小吏罢了!”
是人总有自己的立场,令太夫人对这门亲事分外不满的原因,更是因为配婚的令儿出自太后之口。
一个老对头,难道能便宜了你不成!当初先帝在时,太后并不十分得先帝的宠爱,反倒是自己和另两位娘子更讨先帝的欢心。魏美人和郑贤妃,因为一个无后,一个生了女儿,都自请去守陵了。自己呢,儿子封了梁王,却未能承袭帝位,先帝去后便搬出禁中,随儿孙居住了。
对于好胜的人来说,成败之心至死不灭,争夺太子之位那一战败北后,原本眼不见为净还算过得去,可那张太后又把手伸到她的内宅来了,其中内情不言自明,却又反抗不得,实在叫人越想越生气。
长辈有些牢骚要发也是难免,但他看得很清楚,不管娶谁都难逃这样的安排,看开些,日子才能过得下去。
他笑着,说了些宽慰的话,然后从园子里退出来,顺着木廊向前,还没走多远,迎面遇见了惠存。
惠存是他一母的妹妹,今年刚及笄,许了左卫将军耿方直,只等哥哥完婚,就可以着手预备她的婚事。但亲事虽定了,脾气还是小孩子脾气,娇养在家的郡主,纯质得像水一样,看见他便叫一声哥哥,急忙跑上前,托着两手给他瞧,“你猜这是什么?”
他低头看看,“一只开了窗的核桃。”但那小窗后,隐约又有些什么,实在不明白她又得了什么宝贝。
惠存眨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笑着说:“这是阿嫂给我的,昨日叫人送到门上,我从舅舅家回来,阿娘就命人拿到我房里了。”
说着把这核桃打开,里头有一间茅草小屋,有白雪红梅,甚至屋前的小水塘里已经结了冰,冰面上也覆着薄薄一层雪花。那是一个微观的世界,比现实多了些圆融美好,仿佛住在里面能够无忧无虑一辈子似的。
“哥哥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好玩?”惠存小心翼翼捧着,由衷地赞叹,“真没想到,阿嫂竟有这样一双巧手。想来她一定是个有趣的人,往后咱们家可热闹了,连阿娘都说她做得好呢。”
他听了半天,有些不解,“哪个阿嫂?”
惠存说:“还有哪个阿嫂,当然是哥哥的夫人呀。”
哥哥的夫人?他想了想,才知道她说的是江云畔。不过这小小的核桃确实做得很好,石膏里头调和的颜色鲜焕,有欣欣向荣之感。看来惠存是很喜欢这位阿嫂的,人家还未过门,她就已经充满期待了。
“公子,”这时辟邪进来,站在台阶前叉着手向上回禀,“马车已经准备妥当了,只等公子出门。”
他道好,举步下了廊庑,一面问拜帖是否送达舒国公府上。
辟邪说是,“已经打发长松送过去了,回头等长松回来,就知道小娘子得不得空了。”
他点了点头,想起那个白雪红梅的核桃屋子,倒也觉得有意思。女孩子闺中的日子,说清闲很清闲,但要是有了可堪一玩的消遣,大概也会忙得很吧!
登上车辇往侍卫司去,今日不用上朝,衙门里的公务还是需要处置的。两地相距不算太远,两柱香时候就到了官衙前。辟邪卷起竹帘,搬来脚凳,他撩袍下了车,进门便见陈国公在堂上坐着,他堆出了个笑脸,“大哥的兵练完了?”
陈国公唔了声,“天太热,五更就点兵了,早些操练完,好早些回来。”看看案上更漏,笑道,“你这卯点得可真够晚的,我在这里等了你好半天了,你现在才来。”
他还是不紧不慢的样子,坐在那里盥了手,有闲心取茶碾末。见陈国公站着,便抬眼笑了笑,“大哥坐吧,我得了上好的绿雾,点与大哥尝尝。”
他总是这样,一身和官场格格不入的闲情逸致。陈国公无奈,只得在另一边坐下来,看他取出束口兔毫盏,加入茶粉注水。那只白洁的手捏着茶筅筛打,豆绿色的浓汁逐渐起了乳雾,云气暾暾地,茶香也随之飘散出来。
陈国公垂眼看着,心思却不在这里,低声道:“官家有意改革上京禁卫,早前的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几乎掌管着京畿及皇城所有班直。现如今形势暧昧不明,侍卫司划分成了马军都指挥使司和步军都指挥使司,我那里也弄出个殿前都指挥使司来。衙门一多,掌权的人就多,兵权一削再削,不知什么时候,就要在你我头上开刀了。”
他却并不显得焦急,七汤过后将盏放在陈国公面前,那乳雾澎湃,如积雪浮浪,他比了下手,“大哥吃茶。”
陈国公将建盏端起来,轻轻抿了口,舌尖上醇味弥散,带着一点朦胧的惆怅,不由叹了声好茶。
对座的人舒展着眉目,捋了捋袖子,正色道,“官家的新政意在分权,如今衙门里多出好些生面孔,都是从别处抽调出来的散阶。我的意思是,眼下风声鹤唳,局势对你我未必坏,李氏嫡传的子弟只有我们三人,手握重权本来就是大忌,侍卫司和殿前司被划分了,天德军目下尚且没有动静,三哥比我们更惴惴。大哥不防看开些,诸班直最坏也不过如此,比起天德军瓜分三成划入平卢军,咱们这点变动,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陈国公听他这么说,心里倒安定下来,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官家提防每一个人,他们在上京的因为便于管辖还好一些,远在丰州的楚国公李禹简,却更应当提心吊胆。
他们这堂兄弟三个,并没有出现三足鼎立的状况,李禹简的父亲雍王本来就是个不好打交道的人,李禹简也随他父亲一样,骁勇但桀骜,和陈国公明争暗斗了好些年。李臣简呢,年纪最小,小时候就追着大哥哥跑,到了这么大年纪,虽说封了爵,执掌了官衙,也还是唯大哥哥之命是从,因此兄弟三个里,只有李臣简和陈国公最亲厚。
是啊,万事不可操之过急,他们急,自然有人比他们更急。两司的大权被瓜分了,他们还有闲工夫坐在这里喝茶,传出去,似乎也可以暂且稳定官家那颗无处安放的心。
既然公事毋需多谈,那就谈谈私事。陈国公想起昨夜他把江珩送进雅阁后,自己便离开了,后来他们谈论些什么,自己并不知情,便追问李臣简,“江侯来,可和你说了什么?我和他提起筵是你起的,看他很有见一见你的意思,想必又是为了那桩婚事吧?”
李臣简点了点头,“所以今日我要去舒国公府上拜会,听一听江家小娘子的看法。”
陈国公笑起来,“六礼都过了,只等亲迎,你还管人家叫小娘子?”
他有些不好意思了,赧然说:“不叫小娘子,还能叫什么?”想了想哦了声,“对了,她的闺名叫巳巳,听着很是灵动,对吧?”
陈国公简直忍不住想笑话他,一个没见识过女人的汉子,对那未过门的妻子真是满含着向往和热爱。
唉,这样的感情真难得,想当初自己也曾对夫人一腔赤城,可惜夫人是最矜重的那等大家闺秀,放到场面上力压四方,但就过日子而言,未免无趣了些。天长日久,感情渐渐消退,最后剩下的,也只有对正室夫人的敬仰和尊重了。
说起灵动,倒又想起一桩来,陈国公笑着说:“听说你那位小娘子,如今成了上京的红人,我前日回家,看见静存正摆弄一个核桃屋子,说是开国侯家小娘子送给每位贵女的小礼。静存喜欢得什么似的,直说忌浮哥哥娶了位好夫人,等下月你们成了亲,她还要去你府上借住两日,跟着阿嫂做乾坤核桃。”
李臣简听了一笑,“这样很好,让她们在闺中做伴,日子过起来才不无聊。”
可陈国公直和他打趣,“你眼下是这样说,等将来夫人果真被她们缠住了,只怕你又要生闷气,吃妹妹们的醋。”
兄弟两个聊这些家常,只要不掺杂政事,就是最快乐的时光。
陈国公又略坐了会儿方起身告辞,他送到门前,转回身时见长松从外面跑进来,喘着大气说:“公子,拜帖送到了,小娘子说恭候公子大驾。”
他颔首说好,重入衙门处置公务,一上午忙得很,待一切安排妥当,日已中天了。
衙门里有现成的饭食,他寥寥用了两口,便让小厮备车赶往舒国公府。眼下时节暑气正盛,早些去,把话说完了,不耽误姑娘午睡。
其实再三见她,本来是不相宜的,当初与舒国公嫡女定亲,印象中似乎只有下聘那日来过一回,后来的两三年他一直在息州任团练使,也似乎找不到任何需要登门的理由。倒是如今这门婚事,牵扯的家务事多了些,见了舒国公夫人还需先陈情,再三地说自己冒昧了,这么大热的天,来贵府上叨扰。
这么个霁月光风的人,做不成郎子,做外甥女婿也是极好的,明夫人笑着说:“这是哪里话,总是我那没气性的妹婿找上了你,否则哪里要麻烦你来调停。”
说着将人往内院引,前院和后院之间有道木柞回廊,交界处的亭子做得很雅致,拿直棂移门和竹帘隔出一个小小的茶室,正适合用来会客说话。
他走上木廊,远远便看见有个身影站在亭子前,穿着海天霞的高腰襦裙,胸前霜地色的裙带随着微风柔曼地飘拂着,任何时候都是沉静无波的样子。及到面前,也照例不见半点怯懦之色,稳稳向他纳福,叫了声“魏公爷”。
他还了一礼,说:“惊扰小娘子清净了。”
云畔欠了欠身,“公爷客气,请室内说话。”一面让到一旁,搀扶明夫人进来。
明夫人最是知情识趣,这个时候哪里会在跟前点眼,笑着推脱:“前头还有些琐事要处置,我就不相陪了。”边说边冲侍立的檎丹挤挤眼,檎丹立时会意了,忙扶着明夫人的胳膊退出了茶室。
这下子就剩两个人了,彼此都有些不自在,对望一眼后,各自调开了视线。
所幸云畔端稳,并不会因此失了体统,坦然比手请魏国公坐,替他斟了一杯早就备好的果茶,双手捧杯敬献到他面前,“公爷请喝茶。”
他微点了点头,“多谢。”
两个人就这么对坐着,彼此间充斥着莫名的尴尬。
最后还是李臣简先开口,斟酌道:“今日来拜会小娘子,是因为我昨夜见过了令尊。令尊和我说起举办婚宴的事,听他话头是想在幽州操办,但小娘子不回开国侯府,设宴便师出无名,因此托付我,来问过小娘子的意思。”
终究是把主意打到了他的头上,其实云畔早就料到柳氏不会坐以待毙,必定鼓动爹爹再作最后一搏。
家里那些腌臜事,家里处置不好,竟还要闹到人家跟前,实在扫脸得很。
云畔也怨怪爹爹没有主张,反正日后自己是要和眼前这人过日子的,便也没有什么讳言的,权衡了下道:“贵府上过六礼,是在舒国公府,原就没和开国侯府有任何牵扯,那么婚宴就不该在幽州办。我的事,公爷面前不需隐瞒,当日我被拒之门外,明明一脚就能回家的,却转了那么大一个圈子,投奔到姨母这里,难道我就没有怨恨么?半月前,姨丈在三出阙前一通大骂,倒是将我爹爹骂得登门了,但他把来意说得清清楚楚,就是不要我回去,一应请姨母为我做主,如今又要接我,这是什么道理?”
她说得有些急了,气涌如山,微捺的唇角能够看出她的委屈。
大概是察觉自己有些失态了,忙又正了正脸色,平下心绪道:“我母亲上年过世了,想必公爷也听说了,家里如今全由一位姨娘做主,倘或我回去,姨母便不能插手了,届时又会听凭那位姨娘弄出什么笑话来,我连想都不敢想。成婚是人生大事,我并不愿意让外人替我操持,倘或失了礼数,公爷面前也交代不过去。所以公爷请替我转达爹爹,我不打算在开国侯府出阁,一则爹爹公事繁冗,不忍心再为爹爹多添烦恼,二则幽州离上京百里,天气又炎热,两地辗转劳民伤财,大大地不上算。”
她这样说,已经很明确地表明自己的心思与立场了,魏国公听后道好,“小娘子的意思我都明白了,江侯那里由我转告,小娘子不必烦心。不过有一桩,我想与你商议,江侯终究是你父亲,人又健在,要是婚事彻底绕开了他,只怕他脸上过不去。那个家你不想回便不回,但也不能放任不管,江侯要是被那妇人彻底调唆坏了,将来少不得带累你的名声,到时候再去收拾,就为时过晚了。”
云畔静静听他陈述他的看法,自己意气用事的时候,需要这样一个能够及时给她提醒的人。
细想想,也确实无奈,父女之间血脉相连,哪里说断就能断。开国侯府如今已经成了两地的笑谈,要是不整治,任由它这么烂下去,迟早会毁在柳氏手上。
自己确实不能做得太绝,若是彻底和爹爹断了来往,以后再插手侯府的事就难了。那个家是阿娘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好歹守住它,让它门楣不倒,也不枉阿娘操劳一场。
“是我欠思量,让公爷见笑了。”她红着脸低下了头,“你说得对,爹爹对我有养育之恩,倘或果真绕开他,外头传起来也不好听。”
一个能采纳良言的人,总是聪明且心胸开阔的。他微微笑了笑,“那么小娘子有什么良策?”
云畔略思量了下道:“侯府有那位姨娘在,我不便回去,容我问过姨丈姨母的意思,要是他们答应,就请爹爹来这里送我出阁吧。”
这确实算得上是个两全的好主意,既将侯府那个妾室及庶弟妹摒除在外,又顾全了江珩的体面。
这是两人头一回正式解决一件事,能够顺畅地交流,彼此有商有量,让人很有旗鼓相当之感。各自怀着各自的理解,然后坦荡地说出来,错漏之处加以更正,言之有理便顺势推敲,这样的开端,对一场不知前途的婚姻来说,不算太坏。
静坐着对饮,上京的午后虽炎热,却有微风习习吹进茶室。
矮桌上供着的粗陶花瓶里,插着一高一矮两支荷花,被风一吹,花苞轻轻颤动起来。
第26章 看不见的刀。
魏国公走后,云畔将这件事呈禀了舒国公及明夫人,“我仔细思量了,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勉强顾一顾我爹爹的体面。不过这也是我的小孩儿念头,不敢随意定夺,所以禀报姨丈姨母,想听听二位大人的意思。”
舒国公抚着膝头,对这建议还是很赞同的,“到底他是你爹爹,老话怎么说来着,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他丧了德行,你却不能全然不顾父女之情。况且忌浮和他同朝为官,只要上朝,他们两人就斜对面站着,翁婿两个弄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也不是办法。咱们虽恨你爹爹糊涂,但他离了那婢妾脑子也还算清醒,我看就依着你的意思办吧,到时候让他受你们一个大礼,日后见了面也好说话。”
明夫人则有些不情愿,嘟囔着说:“主意都打到魏国公身上去了,八成又受了那小妇的调唆。好在魏国公不是斤斤计较的人,要是换了旁人,连带着都要轻视你。一个父亲,不为自己的女儿考虑,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好处前程,真是白活了那么大岁数!”
“好了好了……”舒国公也来劝解她,“就看着孩子的面子吧!这是一辈子的大事,图个吉利不好吗?这回咱们是给足了他体面,他要是再矫情,那就由得他去。横竖忌浮面前咱们交代得过去,就是姨丈姨母能为他们尽的心了。”
明夫人听了,这才略微缓和下来。抬起手替云畔捋捋鬓边垂落的发,说:“那些先不论,眼下有一桩要紧事要办,把你阿娘的灵位请回上京来。你爹爹愿不愿意出席随他的意,你阿娘是万万不能落下的。”
云畔说是,“阿娘早前留给我的房产里头,有花景街的一处别院,这些年一直雇人看守着,只是我没去过,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倘或可行,修整修整把阿娘的灵位供奉在那里,日后我去祭奠方便些。明年他们都要搬到上京来了,把阿娘一个人扔在幽州的宅子里,我也不忍心。”
明夫人点了点头,复又道:“那处宅子我知道,原是孙美人进宫前借住的园子,小巧玲珑,格局好得很。那家家主因举家搬到许州去了,因此才售卖,你阿娘买下后一直闲置着,上回我去蛮王园子经过那里,远远看见打理得不错。”
云畔笑道:“那就好,不过灵位要进去,总得再归置归置,还要劳烦姨母替我请几个人,把屋子和花园再修葺一番。”
这点不是难事,国公府上小厮男仆多得是,点几个过去支应,再请几个泥瓦匠就成了。
一切商定之后,云畔向舒国公和明夫人福下去,“多谢姨丈姨母成全了,我原想着这个念头有些荒唐,不知怎么向姨丈姨母开口呢。”
舒国公摆了摆手,“你思虑得周全,这点和你母亲很像。”
明夫人想起妹妹,心里就难受,“你阿娘早前在闺中,谁不夸她聪明灵巧!她能持家、擅经营,长公主府里一应产业问她,她全知道。可惜那样一个能干人儿,唯独看你爹爹看走了眼,想来是因为你外祖父走得早,她是遗腹子,并不知道男人究竟是什么样儿,因此遇见了一个,那人千般万般对她好,她就鬼迷了心窍。这一输可真输了一辈子,到如今还连累得你,要经受那些坎坷。”
好在能够彻底从那个家脱离出来了,女人嫁人诚如第二回投胎,好不好谁也不敢下定论,就是瞧着门第高,郎子人品好,至于婚后的酸甜苦辣,全看自己怎么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