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篇都是车的小说推荐言情上一章:剑修师姐反内卷
- 整篇都是车的小说推荐言情下一章:雄蜂只会影响我尾针速度
那要么就是上次没提,要么就是男人这次坐地起价,刘美云更偏向于后者。
“厂子里每条生产线都是钱,你们这种又没什么保障的个体户,我们肯定是要严格一些,不然万一生产出来找不到人,或者你们赖账,那我们上哪儿找人去。再者说,我们这是国营厂,每一笔订单都是有登记手续的,你们交过来的钱,我们又赖不掉。”
男人说着说着,开始打起了官腔。
本来嘛,他们厂子就算再小,那也是正儿八经的国营厂,外边那些个体户想要跟他们合作,那肯定得顺着规矩来。
刘美云不用问,单看男人一脸自以为占据主导的表情,就能猜出来他心底在想什么。
在改革开放以前,国营厂在人们心里的地位确实就跟大山一样屹立不倒,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开始飞速发展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座大山也会轰然倾塌,毕竟国家也不傻,一直没有效益的厂子还得养活最少上千人,每年就靠拨款喘息着,长此以往谁能经得住这种内耗。
而且国营厂之间业务往来,情况好的时候,给个定金,交货期一到尾款还能收回来,要是遇上效益不好的时候,可能交货期都过去一年半载了,尾款还挂在账上,一直到挂成坏账都要不回来,也是常有发生的。
“郝厂长,我们华美虽然目前只有两家门店,但不会一直止步于这两家,我这次来是真心实意想要跟您谈合作的,单品3000件这个量我们目前肯定是吃不下,毕竟我们是开服装店的,不是搞批发,按这个量走的话,我们款式就没法多样。而且还要先付百分之70的货款,实在有点太为难我们了,我这边最多也就能按规矩先付您百分之二十。”
刘美云越说,男人脸色越难看。
“不过,我这意向书上面承诺的年订单总量绝对是没问题的,就算达不到,我们也会直接按这个量来结款。”
意向书上面的年订单量,是刘美云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的数字,自己能消化的同时,对一个效益不好的小型国营厂来说,也就比苍蝇腿的肉多一些。
但刘美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能保证自己店铺供货的同时,还能暂时吊着这个小厂子,这样等政策出来,她才能第一时间吃上这个螃蟹。
而且她清楚记得,要到1984年才出现私人承包国企第一人“马胜利”,人家承包第一年就让一个原本入不敷出的造纸厂不但扭亏为盈,利润还直接翻了好几倍。
从原本默默无闻的销售员,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闻名大江南北的“马厂长”,更甚至后面还成就了一个造纸业“帝国”,虽然这个“帝国”在91年的时候就轰然解散,但人家曾经的辉煌,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美云不想改变历史,当什么承包第一人,她只想紧随大佬的脚步,闷声发财。
那边郝厂长还在犹豫,他摸不准刘美云话里有几分真假,一个小小的个体户,就算按照意向书上年订单总量,那也足够让人吃惊的了。
“郝厂长,诚意我已经表明得很清楚了,您要是觉得一点考虑余地都没有,那就当我们今天冒昧打扰了。”
刘美云从座椅上起身,一副就要走的架势,旁边姚顺六见状松了一口气,小声嘀咕:“我就说还是乡镇公社那边更合适些,你非不信。”
“两位同志别那么心急嘛,水都还没喝一口呢,咱们坐下来慢慢聊。”
男人态度一转,不仅叫人给刘美云他们泡了茶,还换了副笑脸:“我们厂子虽然规模不大,但全部员工加起来也有上千了,光是流水线上工人就有八九百,机器也是前几年才置换的,生产效率那绝对没话说……”
开惯了大会小会的郝厂长,要真有心跟人聊天,那从天亮说到天黑都不成问题,从厂子建成,到机器改造,甚至连职工的家庭情况,人都能给你说个一二三四五六来。
刘美云要是真有那个耐心在这儿听他讲厂子发展史,还不如直接回家陪儿子。
“郝厂长,您说那些我们来之前都有了解过,但我们就是小本生意的,能力有限,能拿出的诚意就这么多,要实在不行,我们今天就先撤了,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刘美云第二次准备要走的时候,男人终于收起嘴角笑容:“哎呀,两位同志莫着急嘛,你们不是要看生产线吗?我先带你去车间看看,咱再慢慢聊。”
“……”
要不是有上辈子干销售磨炼出来的耐心,刘美云是真不爱跟郝厂长这种老油条谈生意。
浪费一早上功夫,废话说了一堆,这才转回到刚进门时候他们的初衷:看生产线!
第95章
生产车间和刘美云预料的差不多,十条生产线有好几条都是闲置,工人多半都无所事事,松懒懈怠充斥在车间的角角落落。
这样不能全怪工人,确实没活儿,不闲着能干啥。
“我们刚做完一个外贸单,就这两天过渡期而已,等年后我们这里生产线自己都还要紧着用呢。”
郝厂长脸不红心不跳的睁眼说瞎话,刘美云也不拆穿他,只点点头逛了一圈就从车间出来了。
“怎么样?”
看刘美云不说话,郝厂长一时有点摸不准,心里后悔刚才把话说得太死,蚊子再小也是肉,反正有多余的生产线,还不如直接一口答应了,要点款子多少让职工过年能有个心里安慰。
“厂长,我们回去再考虑一下吧。”刘美云毫不掩饰打起了“退堂鼓”。
“等等”郝厂长语气终于有点急了。
见刘美云不肯回办公室喝茶,他叹了口气,这才松口:“看你们这些个体户也不容易,这样吧,我给你们单件最少2000的生产量,不过年前你们就得把款式样板定下来,然后按货款的百分之七十预付定金,等年后一开春,我保准给你们一条最好的生产线,工人师傅也挑厂子里最熟练的,绝对保质保量的完成你的单子,怎么样?”
郝厂长觉得自己这个让步已经很大了,谁知道刘美云却还能淡定的跟他讨价还价:“百分之五十吧,可以的话,今天咱就把合同签了。”
“……”
不论郝厂长费多大口舌,刘美云那边咬死了百分之五十的预付款,一点不带让步的。
为了能让员工过年的时候不至于两手空空,郝厂长一咬牙,就让厂办去打了合同。
“做你们这个单,真是一点钱都不赚啊,回头我还不好跟上头交代呢。”郝厂长不情不愿的在合同上签了字盖章。
刘美云要是第一天在社会上混,肯定就信了厂长这一脸的纠结和为难。
她笑了笑:“郝厂长,我们是长期合作,说不定明年这个时候,单件3000的量产,我们这边直接就给提上去了。”
刘美云语气自信而笃定,郝厂长原本是想笑来着,可是这短暂相处下来,他还真有点摸不准这两个干个体户的,是真的能把生意铺那么大,还是纯粹口气狂妄。
“这没几天就过年了,咱资金都垫在货里,怎么提前给人家百分之五十的预付款?”
拿着合同走出国营厂大门,憋了半天的姚顺六才忍不住担忧的问道。
“那就卖货。”刘美云倒没那个顾虑,两个店铺的存货一变现,钱不就来了吗。
“问题是时间太紧了。”
这要是拖到年后再付定金,姚顺六也不头疼,但眼看着离过年就只有不到一个礼拜了,他们手里的闲置资金再加上这几天流水连一半都凑不齐,除非缓到年后才能宽裕些。
“放心吧姚大哥,年前咱们肯定能筹齐款子。”
人家郝厂长虽然老油条了一点,但也是好心想让职工这个年过得熨帖些。
钱是死的,脑子是活的。
新店开业快一个月,没有了八折活动以后,每天的流水日都趋稳定,老店那边因为地里位置在中心区的缘故,日流水要稍微高那么一点。
她只要想个办法让两家店的流水这几天翻个倍,就付得起国营厂那边的款子了。
而刘美云想的这个办法,就是后世被商家用烂了的抽奖促销活动。
刘美云用自行车扛着一袋子乒乓球回家的时候,正好撞见玩得满头大汗的三胞胎兄弟。
陆大宝拍着篮球,耍帅的走到刘美云跟前,自然而然从他手里接过袋子:“妈妈,你买这么多乒乓球干啥啊?”
刘美云锁了自行车,还没来得及回答大儿子的疑问,就听“乒乓球国手”陆小宝同志在那边眉飞色舞的喊:“肯定是给我买的啊。”
“你要是喜欢,这就是你的新年礼物了。”刘美云朝走路都不忘拿拍子颠球的陆小宝说道。
陆小宝赶紧摇头:“那算了,我抽屉已经好多乒乓球了,妈妈你送礼物不能敷衍。”
“收礼物的人也不能挑剔。”
“……”
“妈妈,弟弟不要你可以给我。”陆二宝脑子一转,又是一个鬼主意。
刘美云直觉没好事:“你要那么多乒乓球干啥?”
“我可以卖给同学啊。”陆二宝眼睛亮晶晶的,已经在心里默默开始算账了。
“……”
看着从小到大总是对赚钱抱有莫名热情的二儿子,刘美云真不知道该说啥好。
“你今天写作业了吗?要是没写,等过完年,我把你卖给你们班主任吧。”
“妈妈,我写完作业才出去玩的。”陆二宝吐了吐舌头,咧嘴一脸得意的笑着,露出一口锃亮的大白牙:“而且,你肯定舍不得。”
刘美云搭着大儿子肩膀进屋:“我太舍得了。”
“我也舍得”陆小宝丢着球拍,肩膀往陆二宝身上一撞:“妈妈,把二哥卖了,你还有俩儿子呢,留我跟大哥在身边孝顺你就好了。”
刘美云挑了挑眉:“你怎么孝顺?”
“等你老了走不动路,我力气大可以背你啊,给你洗脸洗脚揉肩捶腿喂饭……”陆小宝掰着手指头一条条说。
刘美云越听越不对劲,咋从小儿子嘴里说出来,自己老了以后好像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你要是真这么孝顺,那妈妈可以好好考虑一下。”
陆小宝嘿嘿一笑,提溜着两大眼珠子,顺杆子就往上爬:“那妈妈,你要是能给我买一副新的乒乓球拍,我以后还会更孝顺你的。”
“……”
被俩儿子气得不想说话的刘美云,进屋瘫坐在沙发上,疲倦的身体直接往大儿子肩膀上一靠,没好气道:“我同意了,陆小宝你明天就去找老师吧。”
“找老师干啥?”陆小宝一脸警觉,听到老师,他脸上笑容下意识就挂不住了。
陆二宝则是在旁边幸灾乐祸的笑:“肯定找老师给你补课啊,你这次语文又不及格,作文还写得乱七八糟。”
“你就比我高了一点点,那我地里这次还考得比你好呢。”陆小宝不服气。
眼看着哥俩又要争起来,刘美云揉了揉眉心,心累道:“我已经决定把你俩都卖给你们班主任了,明天你们就收拾书包,搬去老师家里住吧,记得把寒假作业带上。”
“……”
抽奖促销活动,在隔天中午正式开始,两家店同时进行。
只要进店消费满二十元,就能在店门口参与一次抽奖。
门口纸箱子里装了红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只有红色乒乓球,刘美云让家里三胞胎用彩笔在上面写了数字。
一等奖飞鸽牌自行车一辆,二等奖热水壶一个,三等奖肥皂一块,摸到没有标记数字的红色乒乓球,则可以获得一张满50减5元的代金券。
“美云,你怎么想出来的这个点子?”宋琦在门口贴着宣传报,实在忍不住好奇问。
这种促销模式她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效果好不好暂时先不说,就是她自己看着摆在门口的那些奖品,都有些心动。
尤其是那辆飞鸽自行车。
她原本也有一辆的,可是在她搬去棚户区没多久就被人偷了,现在去哪儿都不方便。
“多看书就行了。”刘美云随口回道。
她总不能说,等再过几年,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满大街都是吧。
两人正说着,门口就走过来一个提着菜篮子的大妈。
“这是干啥的?”大妈不认识字儿,就是看到服装店门口摆了两辆崭新的自行车,自行车车把上还系着红色绸子,搞得跟谁家结婚似的,她就过来凑个热闹。
“阿姨,我们店今天搞抽奖活动,只要您在我们店里消费满20元就可以抽一次奖,这些都是奖品。”宋琦一秒进入工作状态,声音柔和的跟大妈解释。
“真的假的?”大妈有点不太相信,瞅了瞅桌上密封得严严实实的纸箱子,一脸怀疑:“抽到自行车真能直接送?不要票也不要钱?”
“是的。”宋琦点点头,余光朝刘老板看了眼,果断道:“只要您抽到自行车,直接当场带走就行,绝对不收您任何费用。”
除了自行车,宋琦又按照刘美云刚才给她讲的,把奖品和抽奖规则仔仔细细说给大妈听。
大妈提着菜篮子,摸着兜里的几十块钱,心思摇摆不定。
要花二十块买一件衣裳,她不是不舍得,而是去年全家才置办了新衣,今年又买,有点太奢侈了,可她看着摆在门口的那些奖品,就是挪不动道。
自行车和热水壶不用说,都是家里紧俏物资,再不济还有那肥皂,那么大一块呢,还不要肥皂票。
“那我……先进去看看吧。”
大妈犹犹豫豫,眼睛粘在自行车上就是挪不开,最后一咬牙,一跺脚,还是进去了。
第96章
大妈进店以后看了半天,眼睛都挑花了,最后还是在售货员的推荐下,给自己的小孙子买了一件小夹袄。然后满脸期待地走到抽奖箱跟前。
“阿姨,您是我们这次活动第一个抽奖的人,祝你好运呀。”刘美云站在抽奖箱旁边,朝大妈露了个亲切笑容。
大妈却没顾得上看,她现在眼里可只有一旁整齐放着的,让人心痒痒的奖品呢。
“她这要是抽中了,你们真能白给?”人群中有人好奇的问道。
刘美云挑的这个时候正是饭点,很多下班准备回家的厂职工,看到服装店门口堆放的自行车和热水壶,都不约而同被吸引,停下来看热闹。
在搞清楚是抽奖促销活动后,他们大部分人,对于抽中就能免费送的承诺还是半信半疑。
“当然了,不信的话大家可以试试”
刘美云笑了笑,并没有多余解释什么,只是把抽奖箱递到大妈跟前。
大妈手伸进抽奖箱里,摸索了又摸索,足足犹豫十几秒,才掏出一个乒乓球。
“中了!”有人先一步,惊呼出声。
“真的中了。”大妈激动的说话声音嗓子都尖了,当着众人的命,把手里的黄色乒乓球翻来覆去的看。
“老板你说话算话吧,我这是个黄色的乒乓球,你看这上面还有数字呢。”生怕刘美玲反悔,女人说话声音都忍不住拔高,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听见。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老板要是不认账,那少不了得挨唾沫星子。
“嗯,恭喜你啊阿姨,还是二等奖呢,您手气真好。”
刘美云咋可能赖账呢,她反而恨不得敲锣打鼓的宣传。
“那……我能直接拿一个热水壶回家?”
大妈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虽然没有抽中最值钱的自行车,但是这热水壶也不便宜啊,供销社还要卖十几块呢,而且还要票。
“当然可以啦。”刘美云再次肯定的点头:“阿姨您要红色儿的还是绿色儿的,我帮您拿。”
“红的,我要那个红的!”
大妈挎着菜篮子,给孙子买的小夹袄被她塞在篮子里,眉开眼笑的抱着热水壶就快步往家去,这么好的事儿,她等不及要回家说一嘴,还有住她隔壁的好姐妹,前两天还嚷嚷着要去供销社扯布给闺女做身新衣,相看对象的时候穿,照她来说,扯啥布啊,直接在这儿买现成了。
那墙上挂的年轻人穿的衣服可都贼好看了,贵是贵了点,但好看又省事儿啊,关键是还能抽一波奖。
“老板,买满20块就能免费抽一次是吧?”
服装店门口,围观凑热闹的越来越多,尤其前面亲眼见证大妈抽中热水壶带回家的人,一个个都摸摸口袋,灼热目光盯着自行车,跃跃欲试。
“是的,满20就免费抽一次,除了一二三等奖,还有幸运奖5元代金券,全场满50直接抵现金5块,而且还能再抽一次奖。”
尽管门口的大海报上已经把规则写得明明白白,但甭管是认识字儿的还是不认识字儿的,都习惯性要找刘美云问一嘴。
也不怪人们要一遍遍确认,抽奖促销活动在这个时候来说十分罕见,刘美云花心思挑选的奖品又是家家户户需要的,除了肥皂便宜点,其他两样价格都摆在那儿,奖品有多吸引人,人们的怀疑度就有多高。
刘美云预备到是这么个情况,所以手边早早准备了枸杞红枣水润嗓子。
宋琦和陈丽丽也一样,面对店铺逐渐增多的客流,两人更是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而老店那边也同样是忙得脚不沾地的情况。
而且那边人流更密集,姚顺六抽奖箱拿出来才一会儿,有个手气好的小伙子,进去给对象买了件毛衣,出来碰运气,没想到直接抽中一辆自行车。
巨大的惊喜砸头上,他开心得眼泪水都要飞出来了。
本来他就是准备结婚的,正好家里还在筹钱买三大件呢,这下好了,花三十块钱给对象买件毛衣,直接白捡一自行车,换了谁不得高兴得掉眼泪啊。
亲眼见证小伙儿把系着红绸子的自行车推走以后,人群中更是炸开了锅。
进店选购衣服的人络绎不绝,换了一批又一批,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运气那么好的,能抽中一等奖,但是偶尔总有那么一两个人能把热水壶抱回家,就算只是一块肥皂,人也很高兴,这玩意儿虽然便宜,但是肥皂票不好弄啊。
刘美云要不是找了姚顺六这么个合伙人,这些东西她也不好弄。
仅仅就花了一天时间,华美服装店抽奖促销的活动,很快就大街小巷传开。
刘美云他们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关门,还有人大老远骑自行车赶过来买衣服的。
晚上等店铺关门,姚顺六和刘美云一块儿对着账本统计流水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短短一天时间,营业额直接翻了一倍,照这个流水稳几天,那年前给厂子那边的款,真的不用头疼了。
“姚大哥,明后两天人肯定会更多的,店里人手不太够,你问下嫂子能不能把小飞带到我家去,请她来店里给咱帮个忙,我白天的时候也跟陈丽丽提了一嘴,她说找她嫂子过来。”
姚顺六的妻子,刘美云很熟了。
从老家农村跟着丈夫来京城,人虽然话不多,但是聪明而且上过学,就算干不了销售,帮忙按个计算器收收账也是好的。
“不用,我爸妈前两天过来了,小飞直接在家给他爷爷奶奶看着就行。”
姚顺六也觉得让自己妻子过来帮两天忙挺好的,自己也能轻松些,今天就差点没给他嗓子喊冒烟了。
“叔叔婶子是来这边过年,还是不回去了?”
姚顺六口中的爸妈,也就是他岳父岳母,刘美云之前就听他说起过,他自己的亲爹亲娘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着堂哥一家,然后那几年困难的时候,他早早辍学到处想办法挣钱,不但养活了自己,还贴补着堂哥一家,冒着在刀口上赚钱的风险,供着堂哥家里的两个侄子上学。
只是后来发生了一些龌龊事,他跟堂哥一家不但闹翻还反目成仇被赶去了北大荒,他的一条腿也是在那时候被人打折的。
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姚顺六,既然给江秀兰家当了上门女婿,那江秀兰的爸妈,自然就是孩子亲爷爷亲奶奶了。
“不回去了,我让他们过来带孙子的,平时我忙,就他们娘俩在家我也不放心。”
姚顺六好不容易说服老人把家里土地承包出去给别人种,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在这边,就打算扎根京城,这样她媳妇儿也不用惦记家里。
“姚大哥,既然老人家都过来了,等年后开春,咱们把厂子里尾款结清,你拿分红去买一套宽敞点的院子吧,这样你户口也能迁过来。”
这会儿买房,跟后世比,真就是白菜价,几千块就能拿下一套,留在京城,房子是一定要买的,尤其是四合院。
刘美云现在名下就三套房产,一套是陆家的老宅,还有就是这两间门面房。
姚顺六买房是刚需,她再买就是长线投资。
但她要做生意,一套四合院稍微好点的要几万块,钱不紧张的时候,她肯定就随便买了,但现在是生意扩张的起跑阶段,花几万块囤房等几十年后房价上涨,她还不如拿这几万块去市场上滚两圈,要不了一年,她也能滚两个四合院出来,毕竟这几年房价上涨的幅度跟后世跳水式的增长比起来,还不算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她赚得不够多。
“嗯,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姚顺六点头。
他这辈子能遇到刘美云,跟她一起做生意,真是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命里有贵人相助。
从身无分文,到现在把妻儿丈母娘都接到京城这种地方安家,甚至都能考虑买房了,真是像做梦一样。
抽奖促销活动持续了一个礼拜,刘美云就起早贪黑的忙了一个礼拜。
吴妈怕她吃饭随便对付,每天到点就让大宝他们仨轮流送饭过来,有时候干脆三兄弟一块儿,骑着自行车就风风火火的过来了。
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仨还能在店里搭把手。
比如给客人找个钱,或者在抽奖箱旁边维持秩序啥的。
头两天的时候,三兄弟都觉得新鲜,送完饭在店里一呆还能呆上个半天,后面大宝和小宝就不耐烦了。
大宝嫌人多吵得慌,店里人一多空气还不好,不如在家看书来得清净。
小宝则是约了大院里的小伙伴打乒乓球,一天不摸拍子,他说手痒痒。
只有陆二宝连着坚持了好几天,一点不喊累,反而还乐在其中。
刘美云坐在店铺外边的台阶上,一边吃着吴妈给她做的营养餐,一边看陆二宝在抽奖箱旁边跟打了鸡血似的,在那儿热情洋溢的活跃气氛。
“哇,姐姐你运气真好,抽中了二等奖!”
“叔叔你也好棒啊,三等奖送一块肥皂呢,这么大一块,可以用好久了!”
刘美云也不知道这小子哪来那么多精力,大冷天,就带着个雷锋帽,嫌碍事儿连手套也不愿意戴,站在人堆里跟上了发条似的,一刻也不停歇。
直到活动最后一天,他们准备的奖品也都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刘美云才撕了宣传海报,停止搞抽奖,并且提前半天结束营业。
“美云姐,这时间还早,怎么就关门了?下午还能卖不少呢。”
陈丽丽收拾着衣服,很是不解。
“就是啊,我还有个客人说回家拿钱,下午就过来呢。”
宋琦如今在店里也干得颇有成就感,主要是算着自己的提成,每天再累都能忍。
“我知道!”陆二宝抱着抽奖箱子,抢答道:“妈妈说下午请吃大餐!”
宋琦和陈丽丽妯娌俩都不约而同看向刘老板。
“是的。”刘美云点点头:“我在全聚德订了包厢,犒劳大家这几天的辛苦努力,也是提前请大家吃年夜饭了。”
这几天要说辛苦,刘美云肯定不是最辛苦的那一个,在店里负责销售的人才是,尤其宋琦出乎刘美云意料的卖力,不但大小姐脾气没了,连嗓子都说哑了,中间有个男客人无理取闹,说些难听的话,宋大小姐居然还能忍着没发脾气。
老板请吃饭,还是全聚德那种地方,员工当然高兴,就宋琦却惦记着她那个回去拿钱的客户:“要不你们去吧,我守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