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任飞鸿将金子一揣,随即干脆地翻身上马,虽然对方带着的人马数量看似不多,自己这边也不是没有反抗的可能,然而以宋氏身份,会突然出现在此,还能听哪位的号令行事?只能是奉天子之命过来拿人。
既然那位天下至尊有意如此,她无论往何处躲,都免不了被捉拿的下场。
除了对局势有着清晰的认知外,任飞鸿本身对前往武安城这件事,也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她的家族本来跟宋氏一样,都是德行名望无可挑剔的老牌世家,然而自从家中遭遇剧变后,任飞鸿的性情也免不了往离经叛道的路上走了一大截——既然时人都推崇中原士族,任飞鸿便偏要跑去给一个西夷土人做幕僚;既然时人认为贤才择主后,应当终身不移,那她就要轻易改换门庭。
随任飞鸿而来的心腹本是云氏家养的宾客,无论小主人如何离经叛道,都以她为主,既然任飞鸿决定跟着宋南楼走,他们也就默默调转马头,跟在后面。
沿途任飞鸿有意引宋南楼交谈,想要借此提前探知武安城内的消息,宋南楼本人也心知肚明,只跟对方闲聊丹台两地的风俗,却不肯有一言涉及禁中事。
察觉对方心意,任飞鸿也就不再深问,反倒顺着话茬抱怨了两句气候潮湿。
任飞鸿多年来僻居西夷,故交断绝,就算家学渊源,讯息到底不如在中原时那般通畅,直到如今才能确定,建平阵营中那位高手,就是温晏然本人。
自己想要借此地豪强之力,给武安城来一记背刺,她以为计策高明,直到被宋南楼堵住后路,才发觉此前竟只是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而已。
任飞鸿想,当日泉陵侯覆灭于北苑时,或许也有过跟自己类似的感慨,不过温谨明到底是一代王侯,就算明知事不可为,也会一条路走到底,绝不会像她这样,轻轻松松就另投明主——不过若是换在三十年前,建州云氏之女,又哪里会公然与朝廷作对呢?
*
温晏然此前托宋南楼绕路办的事情,就是把任飞鸿捞来武安。
此人工作能力不错,又能够因势更易门庭,显然不算一位忠直之士,再加上家族的缘故,内心多半对建平存在一定成见,当朝廷势头正盛时,对方一定会老实效命,等日后天下秩序崩乱,朝廷权威尽丧之时,说不准会调转矛头,回来对付故主,对温晏然而言,算是一个颇为合适的人才。
任飞鸿被宋南楼交给内官,在宫人们的提点下先盥漱了一番,又换了身能够面圣的衣衫,才被宣入后衙。
武安城的官衙虽小,在内侍们的维持下,却显出一种与往日截然不同的有序之风来,任飞鸿明白,内官乃是皇帝权力的延伸,这些人的行事风格,也一定会存在有皇帝本人的影子。
后衙窗前,有一位少年人正在临窗读书,她没戴旒冕,用来束发的是一顶纱冠,坐下的时候,苍色的长衫垂曳而下,看服饰,很有些南地那边轻服广袖的风格,比起朝中权贵,更像文人名士,唯独目光清凛如霜,让人联想起将露未露的剑刃。
——要是温晏然知道任飞鸿在想些什么,大略就会发觉,其人确实是很多年没回中原,像冠幅衣饰等物品每隔几年都会产生变化,类似的南地风格早在十年前就传到了建州,大周立国年久,上层生活堕落腐蚀,有些士人的衣服甚至宽大到了行走时必须让仆从帮忙牵引的地步。
任飞鸿被引至廊下,先拜了一拜,然后才被引入屋内,再度俯首:“草民任飞鸿,参见陛下。”
温晏然笑笑:“私下相见,且不必拘礼。”
任飞鸿注意到天子手边摆着一盘蜜桔,这不是丹州本地物产,多半是从建平送来的供奉。
天子言语和气,注意到任飞鸿在水果上有所留意,竟然还亲手递了一枚蜜桔给她。
温晏然:“回建平后,任卿就先在少府中待诏罢。”
大周有一个挂名在少府中的九品朝官,叫做内廷待诏,人员没有定数。不少内廷待诏要么是文采好,要么是乐理强,属于因为一技之长被举荐到朝廷的特殊人才。
任飞鸿顿了一下,道:“草民受之有愧。”
温晏然微微一笑:“任卿能够在此,已是帮了朕大忙了。”
任飞鸿闻言,心头微微一跳,对方此言,似乎是在暗指自己离开崇绥城时,顺手把那些豪强首领都收拾妥当,没有引起太大的乱子,后续入城的禁军,几乎兵不血刃便将崇绥顺利收服,那些豪强大族的人口部曲钱财,自然也顺势补充到了前线。
除此之外,这句话似乎也藏了一层深意——天子知晓扶何汸的许多计策,都是任飞鸿的手笔。
任飞鸿有些胆寒,自己行事素来低调,又已经改名换姓,却还是没逃过对方的注视。
当然要是让温晏然评价的话,这跟任飞鸿本人低调与否关系不大,主要是剧透的功劳,而且攻略区玩梗浓度一向比其他区域要低,对任这位谋士做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温晏然之前看过的帖子里,对任飞鸿的形容是极好弄险,也就不奇怪她为什么有胆量孤身跑到武安的后方来。
温晏然看她一眼,不紧不慢道:“等扶何氏覆灭之后,任卿可否帮朕安定西夷?”
任飞鸿微微一顿,向前沉默一礼,算是默认。
她虽然同意跳槽,不过终归有点作为幕僚的职业操守,就算现在身在武安,也不好吐露此前都替曾经的上司出过什么主意,天子体谅她曾经的职场经历,并给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只要扶何氏集体GG,任飞鸿自然也就可以甩脱历史包袱,无须继续缄口不言。
温晏然笑了笑,让人把任飞鸿带下。
西夷势力庞杂,虽然如今已经遭到了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越是遭到巨大的压力,越容易叫这些人团结起来,拼死反抗。
温晏然思忖,任飞鸿此人离经叛道,再加上西夷与中原之别,扶何汸大约也只肯信这位幕僚五分,所以任飞鸿才潜入崇绥,想要做出一些大事来彰显自己的能为。
“让宋将军过来见朕。”
宋南楼把任飞鸿送到武安后,没有立刻离开,他恭候半日,果然有内官过来宣他觐见。
天子一见他面,便直接道:“如今台州四族中,有三家都受重创,剩下的人里,自然以扶何氏为主。”又道,“若换做朕是扶何汸,如今正好从容收拾州中势力,然后据州而守,与建平相持。”
宋南楼顺着天子的话想了想,也觉得有些为难,自古以来,攻城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日来安城外,温晏然为什么让陶氏父子示敌以弱,借此将人主力诱出再行击溃,实在是因为真要强攻,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如今台州整体实力固然被严重削弱,扶何汸若是因此选择采用拖字诀,死守不出,那建平这边,也不知要花多少心力才能将台州彻底收服。
温晏然笑:“凭王游之能,大约也猜到自己是在为人作嫁。”顿了下,又道,“你们不是擒住了劳氏的劳百捷么,且在此人身上做一做文章。”
*
前军的军营当中。
一个西夷人打扮的小厮正在低头走路。
他叫做劳百胜,正是劳百捷的弟弟,西夷人重视亲族,而且劳百捷又是家族下一任首领,此次率兵出征,本意是借此机会,攒一攒威望功劳,如今功劳还未到手,人却被钟知微俘虏,消息传回台州,劳氏一族赶紧派人过去,表示愿意许以重财,只求能把人放回。
本来建平那边的态度已经缓和了一些,近来却又冷漠了起来,劳氏的使者几次上门,都被人打回。
劳百胜忍耐不住,决定亲自带人去救姐姐出来,他也是悍勇之辈,顺利摸进了劳百捷此刻所在的岩城,却被巡视的兵士们察觉,就在他以为自己必然难以幸免的时候,却又被对方轻易放过。
他心中茫然不解,然后留神探问,才晓得对方是将自己当做了扶何氏之人,方才没有动手。
——扶何氏之人也是西夷土人出身,为何会与建平前军有联系,还被对方另眼相待?
劳氏与扶何氏也有姻亲关系,劳百胜自认为对扶何汸颇为了解,大着胆子假装成对方的亲族,居然当真被他假借对方的名义,从容混入了军营当中。
他本来想再忍耐些时日,慢慢探查军情,却意外听说,建平近日就打算将劳百捷明正典刑。
夜幕当中,几个军士围着火炉吃喝闲谈,劳百胜隐在帐后,咬紧牙关,偷听那些守军交流。
“莫要那么戒备,门曲坡一战后,大局已定,咱们很快便能回家。”
“是么?我却不信!就算西夷那边死了那么多人又如何,如今大军可还没有进入台州,万一生出波澜该如何是好。”
“你消息实在太不灵通,现在哪里还能生出什么波澜?实不相瞒,在下的姐夫就在将军身边效力,自然知道不少内情。”
一阵说笑声与饮酒声后,之前那自称姐夫在宋南楼身边的人的声音再度传来,说话时还带着熏熏醉意:
“扶何氏早就投了天子,台州其实已被建平所控,只是顾忌那三家还有些残存势力,才无法立刻举州而降,如今黎氏家主已然病倒,劳氏素无能为,王游也不被信任。不然你们以为将军为何不留着那劳氏小儿的命做人质,实在是因为扶何氏已投了建平,留着那劳氏小儿的命也没用,不若杀了完事。”
劳百胜听得肝胆俱裂,他晓得无法继续拖延时间,当即去营房那边偷了两身建平人的衣服,趁着守卫换班没人盯看的空档,摸到姐姐被看管的地方,把人带出,原来的被褥中则塞了两个摆成人形的枕头,用来迷惑守卫视线。
西夷人身手矫捷,虽然劳百胜身上背了个成年人,行动间依旧是悄无声息,兔起鹘落间,劳氏姐弟的身形悄然隐入夜色当中,而在他们身后,几个建平将士打扮的年轻人正在用力抻着懒腰。
“咱们陪他演了那么久的戏,那小子总算愿意动手。”
“他要再不动手,我都忍不住出手替他救人算了!”
“这些日子以来,咱们一面哄人,一面还要装作扶何氏的人在营中躲躲闪闪地惹劳氏的疑心,也实在忒辛苦了些,回去得问将军多要些赏赐。”
这些人是宋南楼的亲兵,他们都是建平出身的年轻人,文武双全,不少人甚至懂得西夷那边的方言,此刻说笑一阵,便回去向上官复命。
第78章
此地距离劳氏大本营路途并不近,劳百胜身边带着的亲随又不多,加上姐姐被俘后身体一直不好,需要休养,他一咬牙,居然就近跑去投奔了王游。
虎威将军的兵营中。
年轻的西夷勇士单膝跪在大营内,语气诚恳:“请将军收容。”
看见这一幕,王游面色不动,内心却有些不解,不过这二人虽然是劳氏嫡系,到底还是尚未掌权的小辈,她还是让两人住下,又派人延医问药,替劳百捷看病。
安顿好这对姐弟后,王游立刻找了心腹幕僚过来商谈。
心腹幕僚也颇为惊讶:“劳家的孩子,居然跑过来投奔将军……”
她顿了下,到底没“岂不是羊入虎口”的后半截话给讲出口。
王游:“再往后走几里路,就能找到扶何家的人,扶何氏跟劳氏也是旧亲,如今遇见危难,去投奔亲戚,岂不比投奔我更为合适?”
心腹幕僚虽然有些想法,犹豫了下,还是不曾说得太直接:“难道他们不晓得扶何家的士卒也在此处?”
王游缓缓摇头:“旁人不知,他二人也该晓得。”
与其他三族相比,扶何氏本身人口不多,此次与建平交战,主要负责后勤事务,所以派上前的多是民兵,不过即便如此,也会单独设营驻扎,不与其他几家合流在一处。
王游:“其实自门曲坡一役后,台州局势便与往日不同,四族当中,唯独扶何氏骑兵未受损伤,如今我弱而彼强,扶何汸要是有什么心思,咱们又该如何防备?”
她坐在桌案前深思,心腹幕僚连大气也不敢出,只在身侧静立。
随着王游年老势弱,西夷许多家族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顺服,然而作为跟随对方多年的心腹,幕僚却知道,自己的主君虽然不如年轻时那样武力充沛,心思却愈发深沉了起来。
王游虽然没有诸侯之名,私据台州多年,也有诸侯之实,对于此次建平与台州之间的大战,也做了不止一重准备。
最好的自然是继续掌握一州权柄,要实在打不过对方,举州而降也并非不可考虑。
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新帝,王游却觉得,如今的中枢比厉帝时期要有条理的多,要是她真的能带着台州归附于建平的话,说不准当真能带着台州王氏,跻身于世家之列。
黎氏跟劳氏那边也不算看错了王游,她同意幺女随崔新静离开,确实是做好了两头押注的打算。
王游喃喃:“以西夷如今的情势,若是要固守,必定是以扶何氏为首……”话音一顿,忽然道,“那两个孩子是自建平的营中跑出来的。”
心腹幕僚闻言,神情一时间也是变幻不定,低声:“将军的意思是,他们发觉了什么?”
王游一直觉得,跟建平私下有所勾连的西夷大族不止自己一家,结合上劳氏姐弟对扶何氏忽然冷漠下来的态度,总觉得扶何汸此人也十分可疑。
“多半如此。”
王游心中还是有些怀疑,她到底老谋深算一些,无法确定扶何氏是当真与建平勾连,还是那两个小辈有所误解,然而不管情况真实与否,凭现下的局势,她实在是太过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对扶何汸下手,所以纵然此事只是端坐在武安城中的那位小皇帝在弄计,她也不得不上对方的当。
至于劳氏跟黎氏两家,以王游本人对他们的了解,既然此次作战不利,那比起自己承认自己带兵无能,他们更愿意承认是有叛徒下了黑手。
王游站起身,负手踱步,片刻后道:“喊信使过来,我有话要告知黎劳两位乡长。”
她的语气格外坚决,甚至带了遏制不住的杀气。
*
台州,扶何氏主宅当中。
扶何汸身侧得力的谋士日前一去无踪,许多事情不得不由他亲自处理,比起往日,实在是繁忙了许多。
虽然有些遗憾那个叫做任飞鸿的文士不在此处,然而扶何汸心中明白,自己跟对方在后续该如何行事上存在一些分歧,就算对方愿意留下,两人相处起来也未必愉快。
作为一个野心之辈,扶何汸的许多想法与王游十分相似,他甚至同样也考虑过要不要举州投降,只是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打算。
在任飞鸿的计划中,扶何汸需要趁着其他家族势力尽数出动的空档,把台州攥在自己手中,若是前线作战不力,扶何氏就正好趁势而起,若是黎氏,劳氏还有王氏等人占据上风,就干脆举州投降,然后凭借献州之功,问朝廷要一个刺史之位跟将军头衔。
任飞鸿的眼光本来不算错,在原来的支线里,哪怕继位的皇帝是素有贤名的泉陵侯,最终也会天下大乱。如果以数年后天下动乱为前提条件进行谋划的话,那扶何氏不妨暂时向朝廷低头,借着中枢权威为自己牟利,等这世道的乱象再难遏制的时候,再以西地之力,图谋中原,若是现在就选择据州而守,那在消耗朝廷力量的时候,台州自身的力量也会被消耗。
扶何汸有选择性地采纳了对方的意见——自立为西夷之主的诱惑实在太大,他原本打算,就算建平那边打不过西夷,他也要从后勤上做些手脚,以便消耗其他几家的力量,当日黎怀刀之所以急切地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也有后勤拖延,身边粮草有限的缘故在。
如今王氏等人连连战败,扶何汸又派人出去散播流言,指责王氏与建平有所勾连,而黎氏跟劳氏昏聩无能,同时暗暗替扶何氏宣扬,表示能拯救西夷于水火之人,唯独扶何汸而已。
就在扶何汸默默思忖之时,他的亲兵过来汇报,说前方战事不利,西夷大军已经打算撤到来安附近。
——又是来安。
此战两度以来安为中心,然而今时今日,西夷那边的心情与刚开始显然大不相同。
王游到底老成,在黎劳两军溃散之后,她一人被钟知微跟陶驾两军围攻,虽然同样连续战败,但保留下来的力量居然还要超过黎氏跟劳氏的总和。
也正因如此,扶何汸已经在暗自定下拿王游杀鸡儆猴的计划,并想要借此吞并对方的兵卒。
扶何汸把出言告退的亲兵喊住,笑道:“且等一会,我正要写信交给黎氏跟劳氏,你多留片刻,替我把信带过去。”
*
陶驾所领的前军与钟知微所领的后军已经汇合到了一处,如今正在缓缓向前推进。
之所以是“缓缓推进”,名义上是谨慎行事,实则是故意留手,给西夷那边缓和的机会,毕竟光凭有着铁骑营为尖刀的前军,钟知微就可以击败王游,然而陶荆自武安归来后,也顺道带来了天子的最新指示——
温晏然在锦囊中只写了四个字,“欲擒故纵”。
如今台州已经被扶何氏所控制,倘若王游被击败得过于惨烈,那正好给了扶何氏吞并王氏实力的机会,然而只要给王游留上一口气,凭她的性格,便不会甘心引颈就戮,一定会与扶何汸斗争到底,他们完全可以先隔岸观火,看两遍内讧。
陶驾感慨:“此计已然近乎于阳谋,以王游的能耐,未必看不出不对,然而她与扶何汸之间,早呈水火不容之势,纵然有所察觉,也只能顺势而为。”
他年轻时候也总在军中,战场经验丰富,厉帝有一点跟当今天子相仿,便是总想把亲信派到军中,这对于做皇帝的人而言,本是常见行为,不过跟新帝相比,厉帝别说提供作战的可靠思路,前线将领们每次都得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来解决皇帝亲信的拖后腿问题,当时台州一战后,王游在得意时,甚至还公然宣称,她能屡战屡胜,虽然有自己的原因,也多亏了当时的天子不断帮忙。
第79章
曾经的厉帝固然折磨得建平大臣苦不堪言,却在王游那边得到了好评,自从此人成为台州刺史之后,每年上表赞颂天子功德时,措辞都格外真心实意,不过出来混总是得还的——陶驾第二次来台州,也为西夷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皇帝。
因为皇帝已然定下了欲擒故纵的计划,钟知微跟陶驾便不忙着立刻发动攻势,时不时还碰个面,沟通一下对眼下战局的感想。
钟知微年纪轻,而且勇武过人,屡立功勋,又深受皇帝信赖,原本十分容易有些骄傲之气,但她早年间因为边人血统的缘故在禁军中受到打压,等被天子提拔至身侧时,性格已经磨练得十分稳重,无论敌人如何智计百出,都岿然不动。
在此之前,扶何汸还用了任飞鸿的计策,想试着离间钟陶二将,他们以刺史王游的名义,把信件夹带过去,里面的内容以赞扬钟知微对战争的贡献为主,然后又表达了一些不解——陶驾屡战屡败,钟知微一战奠定大局,结果武安那边,却把主要的功劳放在陶驾身上,简直是怠慢功臣,说不定还是因为钟知微有边人血统,才会加以打压。
钟知微看到信后,不过冷笑两声,倒点了些人马,想要顺着信件的来路,抓住西夷人的尾巴,奈何这个计划由任飞鸿亲自布置,收尾收得干净,钟知微那边最终也只是抓了几个被西夷买通的小人物而已。
她到底是能在评论区留名玩梗的人物,不止武力强横,综合素质也同样出色,钟知微当然明白,建平那边的计策能如此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军带兵之人乃是陶驾。
陶驾心中对于一雪前耻的执念之重,中枢跟西夷都十分清楚,也正因为此,哪怕老成如王游,都没有怀疑过此人只是诈败,况且当时前军的普通将士并不知晓天子计策如何,队伍士气一定会因为表面上的不利而下降,陶驾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住队伍阵型,实在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所以平定西夷的功劳,除了天子之外,陶驾当论首功,至于她自己,钟知微倒是觉得,有皇帝这样英明的主君在,又配置了铁骑营随行,换了谁上都跑不了一个胜利的局面,自然不该居功。
陶驾与钟知微相识多年,还曾经教导过对方一些兵法谋略,彼此有些香火之情,在知道对方的想法后,还额外提点了一句:“陛下此举,怕还有想要继续重用你的意思在。”
钟知微闻言微顿,随即恍然大悟,拱手致意:“多谢老将军指点。”
她如今已经有了宫中、北苑两次平叛之功在身上,又率铁骑营击退了西夷大军,要是此战不以陶驾为首功,而以她为首功,那钟知微的权势便过于显赫了一些,反而是陶驾,其人年纪已老,且劳苦功高,正好做两年武将之首,然后从容退下,慢慢安排年轻人接替。
在许多老臣心中,正因为天子不愿意过河拆桥,所以才安排钟知微稳扎稳打地往上走,若是心中生疑,反倒会行捧杀之计。
陶驾知道钟知微心里明白,也就不再多言,开始与对方讨论起西夷的战事。
钟知微谦逊道:“在下初至前线,对诸般事务不甚了然,不过天子既然有意行反间之计,那此事关节或者便落在黎氏跟劳氏两家人身上。”
陶驾感受着对方话里对天子的敬重信赖,再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旧事,一时间半是欣喜,半是怅然。
*
武安城内。
细雨濛濛。
这个季节,丹台两地放晴的日子不多,宫人们只得在屋中生火来烘烤被褥衣物,一时间十分怀念建平的气候。
王有殷也凑了过去,在火炉边考了会外袍,摸着差不多干了,才套上衣服出门,看看今日有没有需要递到禁中的文书。
她出身袁言时的府邸,作为一位士族文官,王有殷对稳定的局势有一种天然的推崇,她一开始也觉得天子有些过于锋芒毕露,如今也明白过来,其实皇帝御驾亲至武安并非是一件冒险的行为,相反对于整个天下的局势来说,这是最为稳妥而且成功率也最高的做法,旁人以为皇帝喜好弄险,其实是能力不足,看不出陛下布局的高明之处。
抵达丹州之后,王有殷曾听得不少人抱怨丹州的生活,如今也慢慢少了,毕竟连主君都不曾抱怨当前生活艰难,做臣下的难道还害怕吃苦吗?
——不过王有殷虽然也算天子近臣,却实在不太了解温晏然的想法,对方倒不是觉得建平好而武安差,而是觉得两边的生活条件都不怎么样……
王有殷动作轻快地把文书整理好,然后送去后衙。
雨中落英,为此方庭院增添了几分遗世独立的清逸之态。
无论外界如何,天子居处都有一种令人心神安稳的沉静之感,似乎只要温晏然在这里,所有大臣便有着充足的依仗。
王有殷注意到,自己来的时候,天子正立在窗下看雨。
她以前是觉得天子心中忧虑,借此排遣忧思,现在则知道自己有所误会:陛下分明是胜券在握,故而悠然自得。
王有殷的想法能代表很多近臣们的共同心声,不过包括池仪张络在内所有人的猜测其实都跟事实关系不大——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温晏然深知,在伏案读书一段时间后,需要适当远眺来防止近视。
武安这边办事流程没建平那么复杂,温晏然也不太喜欢繁文缛节那一套,巡幸在外,官吏向来从简,王有殷看着池仪在,就将装着文书的木盒呈给对方,再由这位中谒者呈给天子。
木盒里装着的是前线的情况,如今西夷那边军队虽然已被击溃,天子却没有露出半丝放松之态,反而格外肃然,不管传来什么情报,都一定亲自垂询,事必躬亲,每日都批阅到夜间。
王有殷佩服之余,想起此前曾听老臣酒后抱怨过两句——但凡先帝能有一分陛下的风格,这世道又何至于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