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统一,就不能因人而异。标准惟一,就不能政出多门。标准固定,就不能朝令夕改。标准公开,就不能暗箱操作。这样一来,任何人想做手脚,都弄不成。这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人与人的平等。
一个“以法治国”,就把儒家和道家统一起来了,即“无为而有序”。同时,也把儒家和墨家统一起来了,即“有序而平等”。
【十七】
国家和社会之所以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心和人性出了问题。所以,要“救世”,就得先“救人”;而要“救人”,又得先“救心”。
【十八】
在韩非这种沉甸甸的冷峻面前,孔子的厚道,墨子的执着,庄子的浪漫,几乎一下子就失去了分量,变得单薄、空洞、苍白无力,甚至滑稽可笑。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讲功利,讲实惠,承认趋利避害的合理性,是墨家和法家的共同之处。不同的是,墨子以利害说道德,韩非以利害说制度。 
只有“良法”,没有“好人”,天下还是不能太平。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想,有时候比“做”还恐怖。
孔子的道德主张,连自己的学生都治不了,还能治国?
道德虽然不能治国,却可以育人;法制虽然不能育人,却可以治国。一个国家,如果法制既健全,社会又道德,岂能不长治久安?
【十九】
消极决不意味着不好。相反,消极的仁(恕)比积极的仁(忠)更重要。
己之甚欲,也勿施于人。这才是完全、彻底也更重要的“恕”。
既然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只做好事,不做坏事,那我们凭什么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孟子认为,就看他有没有“不忍之心”。
【二十】
仁是境界的追求,义是行为的准则。
义,是一把刀剑,而且是双刃剑。对别人,也对自己;杀坏人,也可能伤好人。
讲“忠义”,往往不问是非;讲“侠义”,往往不守法制。
人类之所以要有道德,要有正义,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幸福,而且是每个人、所有人、一切人的幸福。因此,但凡违反人性的,便一定都是“伪道德”。
正义有如真理,并不一定就掌握在谁手里,任何人都没有“专利权”和“独占权”。
真理与真理,正义与正义,有时候也是会冲突的。 
【二十一】
真实而自由地活着,是每个生命体同等拥有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剥夺,也没有资格去嘲笑。
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思想言论,也是平等的。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比谁高明。
任何人都不能以己之长笑人之短,不能以一种自由嘲笑另一种自由,以一种真实嘲笑另一种真实。
只要主张真实和自由,就一定会主张宽容。因为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
以理杀人,用道德杀人,并不比用刀子杀人温柔。所谓“拿起笔,做刀枪”,除非是面对强权,否则是很恐怖的。
【二十二】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
可以“各取所需”,但不要“厚此薄彼”;可以“学以致用”,但不要“急功近利”;可以“弘扬继承”,但不要“全盘照搬”。
传统社会是宗法社会,现代社会是宪法社会。宗法社会的人,是“臣民”;宪法社会的人,是“公民”。公民是个体,臣民是群体;公民是独立的,臣民是依附的;公民受宪法保护,臣民受宗法制约;公民与公民是平等的,臣民与君主是不平等的。
拒绝和说“不”,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区别,就在人权。没有人权,就没有法治。没有人权,也就没有民主。
没有人权,就什么都谈不上。所以,传统社会虽然也讲“以人为本”,却只有“民本”,没有“人本”;或只有“民本”,没有“民主”。
民本是“为民做主”,民主是“人民做主”。为民做主,做主的还是君,所以是“君主”,即“主权在君”。人民做主,做主的是民,所以是“民主”,即“主权在民”。
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人事;西方人讲科学,中国人讲道德。所以,西方哲学是“物理学之后”,中国哲学是“伦理学之后”。
我们在继承思想文化遗产的时候,必须兼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样才能荡起双浆,驶向彼岸。  

  ◎篇章选读
问: 最近,你大讲先秦诸子,是不是想“救市”啊?
答: 救市?救什么市?股市?楼市?奶市?哈!怕是管不了吧?远水不救近火嘛!再说人家又不是救火车、消防队。
问: 不是吗?孔夫子怎么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闲事”。反过来,意思也很清楚——如果社会出了问题,我孔丘就不能不管。那么,孔子管了吗?管了。这就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当时世道不好;第二,孔子挺身而出。这不就是“救市”吗?
答: 倒也是。不过不是“救市”,是“救世”。当然,打个引号,说是“救市”,也行。
问: 其他人,也都这样吧?
答: 应该说,最早是孔子发表了他的“救市主张”,比如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让世界充满爱等等,然后就有人出来支持或者反对他。先是墨家反对,后是道家反对,最后是法家反对。儒家自己这边,孟子和荀子支持。不过孟子和荀子,观点也不完全相同,也有争论。
问: 对不起,先打断一下。你说“孔子最先发表救市主张”,难道老子不在前面?
答: 恐怕有两个“老子”,或者至少有两个。孔子曾经问礼的那个,在孔子之前,或者同时。写《道德经》(《老子》)一书的,我想应该在孔子之后。这个问题,只要比较一下《老子》和《论语》两书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结论。简单地说,《论语》只是自说自话,基本上没有对立面;《老子》却是多处批判儒家,以儒家为靶子。批判者总是在被批判者之后,这是常理。如果要深究,建议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和李零先生的《人往低处走》,我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也有说明。
问: 这样一说,就清楚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恐怕就因为当时“天下无道”,社会出了问题,得有人来“救”,来发表“救市”的主张。这就有了先秦诸子。但如何救,救什么,问题出在哪,观点不同,说法不同,方案也不同。这就有了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是不是这样?
答: 也是也不是。天下无道,需要“救市”,只是百家争鸣的直接原因,不是全部原因。他们讨论的问题,也不全是这个。不过,救市,确实是焦点。
问: 核心就是“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答: 也不光是“拿什么来救”和“怎么救”的问题,还包括“救不救”。实际上,也有主张“不救”,或认为“没救”的。
问: 为什么?
答: 因为在他们看来,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坏透了,烂透了,根本就不可救药。
问: 这是什么人的观点?
答: 孔子时代的隐士。他们是“道家之前的道家”,简称“前道家”。孔子为什么会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就因为有个隐士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现在普天之下都是滔滔洪水,谁能改变,你们又和谁一起去改变?你们与其像孔子那样“避人”,还不如像我们这样“避世”。避人,就是拒绝与那些坏人合作;避世,则是拒绝与整个社会合作。为什么拒绝与社会合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救嘛!
问: 天下无药可救,又怎么样呢?
答: 能拯救的也就是自己。
问: 这又是谁的观点?
答: 墨子时代的杨朱。杨朱是先秦道家第一人,第二是老子,第三是庄子。这三个人,观点并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拯救天下,先得拯救自己。不能拯救自己的,也不能拯救天下。相反,如果每个人都能拯救自己,天下也就不需要拯救了。
问: 这可以说是“要救市,先救己”,对吧?
答: 可以这么说。而且,杨朱、老子、庄子都认为,现在社会之所以出问题,就因为很多人自己都管不了,却去管别人,自己都救不了,却想救世界。结果自然是管事的越多,事也越多,越想救市,越救不了。如果人人都管别人,人人都来救市,势必天下大乱。他们的结论也很简单:别救。
问: 不救怎么行呢?不救又怎么办呢?
答: 所以儒家、墨家、法家都主张“救市”。其实道家也不当真“见死不救”,而是认为不能像儒家、墨家他们那样救。在道家看来,那不是“救市”,反倒是“添乱”。因此,要紧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甚至“什么都不做”。不做,反倒有救。
问: 不救之救?
答: 是的。
问: 不救之救也是救吧?
答: 当然。  

  一、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当时的“救市大辩论”
问: 最近,你大讲先秦诸子,是不是想“救市”啊?
答: 救市?救什么市?股市?楼市?奶市?哈!怕是管不了吧?远水不救近火嘛!再说人家又不是救火车、消防队。
问: 不是吗?孔夫子怎么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又何必多管闲事”。反过来,意思也很清楚--如果社会出了问题,我孔丘就不能不管。那么,孔子管了吗?管了。这就至少说明两点。第一,当时世道不好;第二,孔子挺身而出。这不就是“救市”吗?
答: 倒也是。不过不是“救市”,是“救世”。当然,打个引号,说是“救市”,也行。
问: 其他人,也都这样吧?
答: 应该说,最早是孔子发表了他的“救市主张”,比如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让世界充满爱等等,然后就有人出来支持或者反对他。先是墨家反对,后是道家反对,最后是法家反对。儒家自己这边,孟子和荀子支持。不过孟子和荀子,观点也不完全相同,也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