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中天上一章:
- 易中天下一章:易中天中华史1第一部:中华根 卷六:百家争鸣
这样看来,袁盎他不可能是一个小人。
实际上,袁盎这个人,无论在朝廷当中,还是在江湖当中,都有崇高的威望。汉文帝时期有一个有名的*官叫张释之,张释之判决所有的案子都是依法办事的,就是说按照当时的律条,规定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分,他就给一个什么样的处分——为了这个事他曾多次顶撞汉文帝。这个人是谁发现的?袁盎,张释之是由袁盎发现以后推荐给汉文帝的。
汉武帝时代也有一个有名的清官,一个很正派的官员,叫汲黯。汲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他在皇帝面前从来都是说实话的。他曾经非常直言不讳地批评汉武帝,那话说得非常重,他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说皇帝您这个人内心深处有很多很多的欲望,说得好听叫“雄才大略”,说得不好听就叫“好大喜功”,说得再难听一点就是“贪得无厌”——您是这样一个人,可是外面还装出一副仁义的样子,您能做尧舜之君吗?这个话说得非常重。另外他还有一个话也说得非常直。因为汉武帝亲政以后他要提拔自己的人,就是那些赞成他的治国理念、赞成他的政治路线的人。他从基层把他们迅速地提拔起来,把以前朝中的那些老人逐渐排挤出去。所以,很多出身很低很差的人青云直上,坐直升飞机似的、坐电梯似的往上升官。汲黯又去跟汉武帝说了,陛下用人怎么跟堆柴火似的,堆柴火就是后面来的反而放在上面——“后来居上”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汲黯是这么一个耿直的人,汉武帝这样一个皇帝对汲黯是非常敬重的。我们知道,汉武帝的亲信大司马卫青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卫青到宫里见汉武帝,汉武帝可能会坐在马桶上接见他——当卫青求见的时候,如果汉武帝正在上厕所,那来来来,坐在马桶上就跟他谈话;丞相公孙弘,就是总理,职位很高的了,如果他求见汉武帝,还要先问一问是什么事儿,如果没有什么事,就是说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汉武帝即便衣冠不整也就接见了。但如果手下说汲黯求见陛下,汉武帝则要说“等一会儿,我把衣服穿好”,一定要把衣服穿好,把帽子戴好,衣冠楚楚,才跟汲黯谈话。这就是汉武帝给汲黯的最高礼遇。
而汲黯这么一个人最佩服的人是谁呢?是袁盎,汲黯最敬佩的就是袁盎的为人。我们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汲黯这样的人最敬佩袁盎,袁盎还会是小人吗?所以说袁盎不是小人。
袁盎不但不是小人,而且是真正的“士”,堪称“无双国士”。那么“士”又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叫做“士”呢?我这里给大家看的,就是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一个“士”字——战士的“士”这个字,最早就是这个字形。从这个字形看,很清楚的,“士”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他的头发梳起来,上面用一根棍,把头发串起来,这就是“士”。所以,“士”的本意就是成年男子,特指未婚的成年男子。
古时候一个男子成年的标志就是这个——把头发梳起来然后插上一根棍。我们知道,在清代以前汉民族是留全发的,人的一生只剪一次头发,就是出生三个月以后——大概是百日,或者不一定是百日,是一个吉日,三个月以后的吉日——剪一次头发,就是把胎毛剪掉。这一天母亲就抱着孩子来到父亲面前,由父亲抚摸着孩子的头,给他起一个名字——这个仪式叫做命名礼,就是说从此这个小孩有名了,表示承认他来到了人间,加入了我们家族。然后这个小孩子的头发就继续长,长长以后不再剪了,从当中齐眉毛往两边分,这个叫做“两髦”,所以这个小孩子也叫“童髦”。头发再长长以后,就开始往两边盘,男孩子盘在两边,要盘成一个兽角的形象,即野兽的两只角,这个叫做“总角”,所以儿童时代也叫“总角之时”;女孩子呢,也往两边盘,盘到最后这个形状像什么呢?像一个树桠,所以小女孩叫“丫头”。
那么男孩子长到二十岁,女孩子长到十五岁,就不能再是总角、丫头了。这个时候就要把头发往当中梳,盘起来,给他戴上一个帽子,再插上一根棍,这个男孩子的礼仪就叫做“冠礼”;女孩子不戴冠,而是插一根簪子,这叫“笄礼”。这个时候,表示你已经成人了,正式加入社会,可以有自己的社交活动了。
但是在周代、秦代、汉代,社会上有一个等级制:只有贵族家的男孩子才能够举行冠礼。就是说,只有贵族的男子才能戴冠,才能戴帽子;平民不行,平民只能戴头巾,只能把头发盘起来,弄一个头巾盖在上面,把头发一捆——平民没有资格戴帽子——所以高帽子不是随便好戴的,戴高帽子是要有资格的。
这样一来,“士”,我们就明白了,它就是贵族的成年男子。贵族分四个等级:最高一级就是王,就是天子,第二级就是诸侯,第三级是大夫,第四级是士。那么前三级的贵族和“士”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之间的区别在于,天子、诸侯、大夫除了可以加冠外,还可以加冕。冕是什么呢?就是皇上上朝的时候戴的那个礼帽。冕,它的上部有一块板,这块板叫延,延的前后要垂着珠串,用珍珠一串一串地串起来垂在前面和后面,这个东西叫旒。有一个细节我们可能不一定注意到,就是除了前后要垂旒以外,在耳朵旁边也要垂两颗玉,这两颗玉叫做充耳,它的意思是:正确的话你就听,不正确的话你就不要听——什么谗言、恶语、污秽之言,不要听,这叫做“充耳不闻”——“充耳不闻”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那么前面的这个旒是什么意思呢?是视而不见的意思。不该看的你不要去看,不该听的你不要听,这是冕的作用。如果又有冠又有冕,那就叫做“冠冕堂皇”。天子、诸侯、大夫都有资格加冕,士加冠不加冕。所以,天子、诸侯、大夫是有冕之士,士是无冕之王。来看一下,这个“王”字实际上是“士”字上面再加一个冕,就是王了。
但是,不管你是哪一级的贵族,都是要加冠的,加冠一共有三次。我们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可以看到这个镜头,汉武帝十五岁的时候,还是太子,汉景帝来给他加冠,举行冠礼,一共加三次。第一次加的叫缁冠。缁冠就是一个黑的帽子,加了缁冠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有治权,就是有统治权。第二次加的冠叫皮弁。皮弁是什么呢?皮弁是军帽,也是猎装,加了皮弁以后就意味着有兵权;加皮弁的同时往往佩剑。所以我们看《汉武大帝》,你会发现皇帝一天到晚剑不离身,走到哪儿都把剑带着,因为佩剑是当时贵族男子的特权,也是他身份的象征,你必须有一把剑佩在这里。第三次加的叫做爵弁。爵弁是宗庙之冠,就是有祭祀权,有资格参加祭祀天地、祖宗的活动——我们知道当时国家大事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战争,“国之大事,惟祀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