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男子,身为太子,都已经快被这个时代逼疯。若是女子穿越,会活得多艰难?
诚然,他会对未来的太子妃好。可作为现代女子而言,他的好,真的能给予对方慰藉吗?
不会。
他所有的自以为的温柔和幸福,对现代女子而言,都是理应获得之物。
关上门那一点小小的幸福,比起大环境对女子的摧残……
富察氏不是穿越者,真的太好了。
胤礽重重喘了几口气,脑袋因大喜大悲,有些眩晕。
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床榻,缩进温暖的被子中,闭上了双眼。
在梦中,他回到了自己应该存在时代。
梁九功悄悄给胤礽掖了掖被角。
他看到小太子在睡梦中露出的幸福的睡颜,嘴角也不由浮现出开心的微笑。
……
第二日,胤礽带着这一叠资料找到康熙:“汗阿玛,太子妃什么的是小事,这个富察氏的爱好和才华可以做大文章。”
康熙本等着胤礽羞涩地问他要富察氏的画像,没想到等到胤礽这非常严肃的一句话,不由呆滞。
“汗阿玛!儿子在和您说正事呢!!”胤礽非常不规矩的按着坐在椅子上的康熙的肩膀晃了晃,“汗阿玛!别发呆!”
康熙摆了摆手,让胆敢晃悠他的儿子一边去:“行行行,什么大文章。”
胤礽先抢了康熙的茶水灌了几口润嗓子,才道:“富察氏是个女性发明家和科学家。可以作为大清新女子的榜样。汗阿玛不是正在头疼怎么让满族女子别学汉族女子的陋习?”
康熙之前禁止女子裹脚,但遭到了包括满族女子在内的抵制。
在这群贵族女子们以裹小脚为时尚,认为这是自己高贵的象征,对康熙多有怨言。
顺治当初禁止裹脚的时候,也被贵族女性自发抵制,最后懒得管了。
康熙也差点懒得管了,直到他发现如果大清要在世界舞台上争夺霸权,需要极多的劳动力。
大清能卖出去的商品,大部分制作的时候都不需要多大的力气。比如纺织品,更是女子为主要劳动力。
康熙不愿意在大清的土地上搞奴隶贸易玷污他仁君的名声,就要利用其大清所有能利用的劳动力。
裹脚的陋习原本源自于北方贵族。
北宋南迁之后,北方贵族女子的陋习被带到了南方,很快风靡南方。
原本产粮大区没有女子裹脚,以免劳动力不足。后来汉族都挤在南方,劳动力过甚,包括四川、两广、福建等在内的原本没有裹脚陋习的地区裹脚风气大盛,一度超过了北方。
对于游离在封建王朝边缘的南方贵族而言,家中女子裹脚仿佛是证明自己“高贵”最简单的办法。
满族女子自发裹脚,也是源于对传统汉族贵族“高贵”的自卑。
裹脚证明自己不工作,证明自己家境优越,证明自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真正的大家闺秀,这样也更好嫁出去。
可康熙要的就是这群女子出门成为劳动力。
贵族女性虽然不劳动,裹脚也不会影响劳动力的数量。但上行下效,只要贵族女性一日裹脚,底层的老百姓也会学着贵族女性裹脚,以寻求心理上的“高贵”。
“满族女子想要让自己同等高贵,就不能走汉人贵族小姐的路。对方历史沉淀,不是我们能比的。所以我们要另外开辟一条道路。”胤礽拿出一大本计划书。
康熙揉着眉角道:“你啊……又是这么厚一本,你不累吗?”
胤礽笑道:“我口述,哥哥弟弟们帮我记录,不累。”
康熙抱怨:“他们功课偷懒,帮你的时候倒是积极。”
胤礽干咳一声,道:“汗阿玛,说正事,正事!”
康熙叹气:“好好好,正事。你尽会给朕找事。朕不累吗?”
胤礽脸上堆着谄媚的笑,绕到康熙背后,给康熙捏肩膀:“汗阿玛千古一帝,绝对不累。”
“就算千古一帝也会累,用力些。”康熙指挥道,“上面点,嗯,继续捏。”
胤礽呼哧呼哧给康熙捏肩膀捶背,康熙终于翻开了计划书。
胤礽在计划书中,阐述了让满族女子走与“无才是德”相反的路的好处。
其中最大的好处,便是满族人少、人才也少,之后大清在世界范围内权力增大,可能人手不够,贵族女子可以填充一部分人才缺口。
如果依赖汉族人才,海外殖民地孤悬,可能把满族朝廷架空。所以海外殖民地的总督,最好是满族人。
满族人才不够多怎么办?那就让满族高管夫妇共同上任,让夫妻共同管理,把女子也利用起来。
正好西方许多当权的贵族都是女性。他们对女子外交特别重视。我们大清若是男人与其交往,肯定会生出许多事端。所以培养满族的贵族女子,迫在眉睫。
至于女子会不会挤压男子的地位,这一点大清不用担心。因为满族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就算让女子也上去,也抢夺不了什么位置。
至于抢夺汉族男子的地位,那不是更好吗!
康熙看得苦笑不已。
满族人才少,这的确是大清统治者的心病。
即使他已经决定要消灭大清民族的概念,把所有民族的人才都运用起来,但就算现在他废除了八旗,民族的概念只在他这一代,是不可能消灭的。
在关键职位上,康熙仍旧只信任满族人。
“若要开发海外殖民地,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才。”康熙曲起手指,手指关节轻轻敲动桌面。
胤礽手累了,趴在康熙肩头道:“在大清国土上若让女子参与政务,估计那群士大夫会疯。但海外就不一样了,只要说海外国情与我国不同,就可以避免争端。”
你去见海外的女王、女公爵的时候,总不能男人去吧?
其实西方人不在乎,但咱们大清的人注重男女有别,非常在乎。
“咱们的命妇,可以当做西方的爵位,让我们的命妇与西方的女公爵们平等交流。”胤礽道,“如果有汉族女子愿意做到这一点,我们也支持。肯违背汉人对女子规矩的汉族女子,已经是纯粹的大清人了。”
胤礽想了想,补充道:“无论男人女人,沾上了权力都会上瘾。为了维持她们在海外的权力,这些贵族女子绝对会是最支持大清、最支持我们爱新觉罗的人。”
康熙头皮不由有些发麻。
他转头,深深看了胤礽一眼。
胤礽笑颜如旧,仿佛丝毫没有察觉康熙的探究似的。
“朕考虑一下。”康熙道,“不过表扬富察氏的事,可以现在做。朕实在是不希望看到满族女子学汉人那些陋俗。”
被胤礽影响后,想起那些汉人女子畸形的脚,和脚上裹脚布的恶臭,康熙厌恶地皱紧眉头。
“汗阿玛慢慢考虑,儿子去找弟弟们玩去啦?”胤礽想往外跑,被康熙一把拖住。
康熙训斥:“你都说了无论男人女人,沾上了权力都会上瘾,朕怎么没看到你上瘾?一天天就只知道玩!快来帮朕!”
胤礽使劲扭动,试图从康熙的手中挣脱:“我才不要。汗阿玛这个皇上当得好累啊,一想到将来我会这么累,我就恨不得当一辈子太子,让汗阿玛一直累,我一直玩!”
康熙:“?”
他正要撸袖子揍儿子的时候,进来通报的太监拯救了即将挨打的胤礽。
太监报,汉军正白旗副都统石文炳已到,在乾清宫外候着等召见。
康熙赶紧整理衣衫,坐回椅子上,瞪了胤礽一眼:“老实点!”
胤礽乖乖站到康熙身边一侧:“老实,我可老实。”
石文炳……原本太子妃她爹?
石文炳,汉军正白旗人。
所有皇子的福晋,要么是满洲上三旗,要么是与蒙古联姻。独独太子妃的出身为汉军旗,即使她祖上为满人,这个身份也特别格格不入。
这也是胤礽在满洲勋贵中孤立无援的原因之一。
胤礽突然感到太阳穴针扎似的疼。
他眼前,跟走马灯似的闪过一些破碎的画面。
伴随着这些破碎画面的,还有强烈的愤怒、伤心、悲伤和失落。
“您做这些事之前不能和妾商量吗!”
“商量?让你再去汗阿玛那里卖我一次?!”
“妾从来没有出卖过太子殿下!殿下不要污蔑妾!”
“我知道。你只是一个完美的儿媳妇,只是明哲保身,只是要保住你们石家,不可能与我同进退。”
“我已经不是太子殿下,但你还是太子妃。”
胤礽晕倒前,仿佛看到了一个面容臃肿的可怜男子,正在强忍着眼泪。
石文炳于康熙三十三年病逝。
大清皇太子胤礽与太子妃石氏于康熙三十四年成婚。
太子妃石氏守孝三年后,即使期间只育有一女,胤礽也独宠其八年。
直到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被宗人府拘禁,被康熙赐死。胤礽才于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和侧福晋生了孩子。
那之后,胤礽再未与太子妃同房过。
从康熙三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这个太子在康熙心中地位不断降低、不断被厌恶;
从康熙三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石氏这个太子妃在康熙、皇太后心中地位不断上升,离完美的儿媳妇、太子妃的形象越来越近;
胤礽身边伺候的人不断被康熙处死流放;管理胤礽身边宫人的太子妃却仍旧是康熙口中最完美的太子妃,从未被康熙训斥过。
在康熙心中,胤礽身边的人都是带坏胤礽的人,唯独胤礽的枕边人石氏清白无暇。
在一片黑暗的空间中,十一岁的胤礽睁开眼睛。
在他面前,一个和他差不多大小、比他稍瘦一些,明明还是孩子,眉眼间已经有了细细因经常皱眉而形成的纹路的少年郎,正平静地看着他。
“从后世常理来看,一家儿子被家中长辈深深厌恶,他的妻子却被家中长辈不断赞扬,显而易见……”
从康熙三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七年,从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五十七年。
胤礽和石氏,为了各自的利益,渐行渐远。
“若有来世,妾必再不入帝王家。”
“若有来世,最好这世界上别再有什么劳什子帝王家,哈哈哈哈哈……”
作者有话说:
古代完美的儿媳妇不是做到丈夫的要求,而是做到公公婆婆的要求,当康熙和太子发生裂痕时,太子妃和太子自然也会渐行渐远,不是谁的错(是康师傅的错)。
这辈子石氏如果遇到康熙这样的公公还是会悲剧,换个粗神经的儿媳妇气死康熙更好。
另:和谐讨论,会引起读者斗殴的评论我删除了。
第110章 (霸王票加更)
“太子?”小胤礽惊讶极了。
太子平静的脸庞浮现微笑:“你叫我太子,我叫你保成?”
小胤礽尴尬笑。自己和自己面对面说话,感觉怪怪的。
太子席地而坐:“坐吧,我只是第一世的执念,马上快要消散,想和你聊聊。”
小胤礽乖巧跪坐。
太子无奈笑:“你和我……性格真不一样,就像是不同的人。”
小胤礽干笑:“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性格都完全不同,何况转世?”
太子沉默了一会儿,幽幽道:“的确。”
两人相对无言。
半晌,小胤礽主动开口问道:“那个,太子,您想和我聊什么?”
太子无语,他无语的模样特别像康熙:“你对自己用敬语,不尴尬吗?”
小胤礽再次干笑:“是、是有点。”
“别紧张。我不过是第一世残存的执念,有什么紧张?”太子单手托腮。
小胤礽小声问道:“你是因为见到了岳父才被激活吗?那个,我感受到了你对太子妃的愧疚和对那段婚姻的不甘。放心!有我在,什么悲剧都能扭转成喜剧!”
小胤礽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已经扭转了多少悲剧。
太子想要的父爱,太子想要的兄弟情,太子想要的既不揽权又完美的太子,还有索额图、常泰,所有太子第一世的不甘,小胤礽都会帮其抹平。
太子妃也一样。
太子静静地托腮看着小胤礽手舞足蹈。
待小胤礽炫耀完之后,太子才收起笑容,平静道:“那你岂不是很可怜?”
小胤礽呆滞:“啊?”
太子道:“转世之后,就是不同的人。你这一世只为重复我的过往,抹平我的不甘,你岂不是可怜?”
“说白了,我的不甘和你有什么关系?我错过的伤害的人,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凭什么你要用你的一辈子来抚平别人的伤口。”
“你的性格和我不同,喜欢的人和我不同。石氏是最完美的太子妃,所以你绝对不可能和她交心。”
“我相信你,你会用一辈子对她好,容忍她的一切,让她成为最幸福的女人。”
“可凭什么?”
太子淡淡道:“造成我和她悲剧的是皇家。只要我被废,我们就注定是悲剧。而我注定被废。和我没关系,和她也没关系。”
小胤礽攥紧膝盖上的布料。
他知道太子说得对。
这辈子他可能不会被废,是因为他的人格和记忆都是第二世,他虽然废物,但也算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
若一个真正的孩子处于这种境地,除了被废,没有其他未来。
太子走向毁灭;太子妃想活着,想保护家人,她只能和太子渐行渐远。
谁都没错,错的是这个世界。
如此中二病爆发的一句话,居然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写实。
“你……不是我。”太子道,“这个世界也不是我的世界。已经发生的事不能改变,你已经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太子低头:“谢谢。”
小胤礽小声道:“但你也是我,你是第一世的我,你的遗憾也是我的遗憾。”
太子摇摇头:“可你也该为自己活。你的父亲、兄弟、舅舅……所有身边的人,都是第一世记忆中的人。你被这一切束缚,说是生活,却像是赎罪。”
赎罪……
小胤礽仰起头。
是吗?原来如此。是这样啊。
他心中萦绕着的淡淡灰暗情绪,原来是这样。
小胤礽苏醒第一世记忆之后,总会忍不住自问,千错万错,难道自己没错吗?被逼疯了也好,养成那样的性格并非自愿也好,他终归做错了许多事,害死了许多人。
所以,他就像是一个提线木偶,已经固定好的剧本中演出。说是在改变,也是在重复。
有时候,小胤礽会想,他真的活着吗?
太子站起来,抱住和他一样年纪的另一个世界的小太子:“所以,够了。至少你的枕边人,陪你走一生的人,选一个第一世不认识的吧。”
“何况,石氏那性格要强极了。你若娶她,她这辈子还是完美的太子妃。她累,你也累。”太子勾起嘴角,“她上辈子说过,不愿意再入皇室。你帮她选一个合适的适合她的、家世不那么复杂的男子,我知道你做得到。”
太子说起记忆碎片中没有的、第一世关于石氏的印象。
石氏是一个类似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能干女子。
当太子和康熙的关系生出裂痕的时候,她更是拼了命的当这个完美的太子妃,满足康熙对太子妃所有的要求,导致她累得没有时间和太子交心,也导致她累到生不出孩子。
石氏为了做完美的太子妃,完美的儿媳妇,没有余力再做胤礽的妻子。
可这不是她的错。
是她没用的丈夫的错,是康熙这个多疑的帝王的错,是封建时代对于太子妃的束缚的错。
以石氏的性格,入宫后会再次按照康熙的要求,事事以完美太子妃优先,压抑、劳累、痛苦,即使有丈夫宽慰也不得解脱。
“保成,为自己而活,也放过石氏吧。”太子拍了拍第三世、或者说第二世的自己的背,“我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完全融入你的身体。你……保重。”
小胤礽看着怀中消散的光点,问道:“石文炳找借口带着女儿进京,将女儿托付给康亲王杰书教养,就是奔着太子妃之位来的吧。”
石文炳妻子为曾经的铁帽子礼亲王世系继承者,贝勒常阿岱之女。后常阿岱因罪削爵,铁帽子到了堂弟杰书头上,并从礼亲王改称康亲王。
常阿岱英年早逝。康亲王府代替了常阿岱,成为了石氏的外祖父家,照看接下几年需要相看亲事的石氏。
太子微笑:“嗯。”
小胤礽道:“现在的石氏肯定也想成为太子妃。你怕我满足她的愿望。”
太子微笑:“为了赎罪完全不顾自己,那太可怜了。何况她的愿意,不是她自己的意愿。人生在局中,自己无法跳出来。”
即便是后世,也有女子被家庭教育束缚,一辈子都不会为了自己而活。要改变她们,首先需要一个没有任何人逼迫她们的环境。皇宫显然那不适合。
小胤礽看着光点消失,在再次晕厥之前,才喃喃道:“我可怜吗?”
好像有一点啊。
原来他即使理智上知道自己变成那样情有可原,但也深深唾弃着堕落颓废和疯狂后的自己,并且想要重新来过,想要……赎罪。
冷漠猜忌的父亲,彼此仇视的兄弟,被他连累而死的太子党众人……他一直没有与自己和解。
“保成!保成!”
“弟弟!!!”
“呜呜呜哥哥!!!”
胤礽还没睁开眼睛,先抬手捂住耳朵。
吵、吵死啦!
“御医!”
“都让开,让开,别闹了,外面待着。汗阿玛,我带弟弟们出去,等会儿再来。”
“好。出去和太皇太后说,太子已经醒了,让太皇太后别担心。”
“是,汗阿玛。”
胤礽眼睛紧闭,双手死死捂住耳朵。
“醒了就睁开眼睛。”康熙磨牙,“保成!你差点吓死朕!”
胤礽睁开眼睛,讪讪道:“又不是儿子愿意这样。我怎么了?”
御医冷汗涟涟。他完全检查不出太子为什么晕倒。
康熙瞪了御医一眼,让中外名医再次会诊。
这次中外名医都诊断不出来胤礽晕倒的原因,只看出胤礽晕倒的时候在脑袋上磕了一个肿包。
胤礽:“……”
康熙:“……”
康熙泄气:“先把……先把太子头上的肿包治好吧。”
胤礽默默拉起被子遮住脸。
康熙被胤礽逗笑了,笑出声的时候,心中郁气也一扫而空。
太子还是这么活泼,还知道害羞,身体应该没事了吧。
中外名医查不出原因,康熙大概已经知道太子晕倒的原因了。
他数了数日子,这段时间大清第一次参与世界战争,他忙得脚不沾地,胤礽也给他当帮手忙得脚不沾地,一直没有离宫。
胤礽在宫里待太久就会被诅咒侵蚀。以前胤礽每隔几日就会出宫玩耍,会去丰泽园种地,这段时间他们父子俩都忙得忽略了这件事。
“再过几日,就带你泡温泉去。咱们去温泉行宫过冬。”康熙点了点胤礽头上的小肿包,“免得你再次晕倒,满头肿包。”
胤礽讪讪道:“倒也不会满头肿包。”
康熙失笑。笑着笑着,他叹了口气:“你这诅咒,究竟什么时候能好。”
胤礽道:“那儿子怎么知道?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偶尔吓汗阿玛一跳。”
康熙气得吹胡子瞪眼:“吓我一跳叫没事!”
胤礽道:“汗阿玛习惯了不就没事了?”
康熙气得捏胤礽的脸,胤礽连连求饶。
太皇太后冲进来,拎着拐杖把康熙揍走:“太子才刚醒!你干什么!”
康熙被太皇太后赶去继续处理政务。石文炳还被他晾在乾清宫。
太皇太后让胤禔带着小阿哥和公主们离开,胤禔走之前,给了胤礽一个担忧的眼神。
胤礽对胤禔眨眨眼,示意自己无事。
胤禔对胤礽点点头,才带着弟弟们离开。
太皇太后坐在床头,抹着眼泪道:“又是诅咒?”
胤礽蠕动蠕动,把脑袋蠕动到太皇太后膝盖上后,才道:“保成不孝,让乌库妈妈担心了。乌库妈妈放心,曾孙儿无事,只是太忙了,这段时间忘记出宫。”
太皇太后轻轻抚摸着胤礽的额头,道:“我不该同意皇上让你当太子。”
胤礽笑道:“保成是嫡子,若需要一个太子,保成让给其他兄弟,像什么话?乌库妈妈,保成真的无事,您看,现在保成除了头上有个小包,一点事都没有。”
太皇太后心疼地抚摸着胤礽头上的小肿包:“得找个人随时跟着你,你晕倒的时候好接着你。就算晕倒无事,摔坏了怎么办?”
胤礽轻轻点头:“对对对,这件事很重要。”
其实不是特别重要。他这次晕倒是意外。以前晕倒都是自己找个地方睡觉,不是摔倒。
不过这次一摔,他因诅咒而晕倒的事,大概更真实了。
胤礽和太皇太后说了一会儿话之后,肚子开始咕咕直叫。
太皇太后抹着眼泪,被胤礽的肚子叫乐了。
胤礽立刻从床上翻起来吃饭。看他风卷残云的吃相,哪像个病人?
但太皇太后还是拘着胤礽吃完饭就洗漱睡觉。她守在胤礽床头,还给胤礽念经。
胤礽:“……”乌库妈妈您别念了!
胤礽明明不想睡觉,被太皇太后这一念,很快就睡着了。
太皇太后又心疼地抹了抹眼泪。
康熙办完事之后,见胤礽已经睡了,也心疼地叹了几声气:“朕将来得给他选个知冷暖的人。”
太皇太后点头:“以保成这性子,肯定万事都顺着太子妃,不会让太子妃受委屈。若太子妃性子太强,保成……唉。”
关上门后,太子万事顺着太子妃,自己不叫苦,他们也不知道太子苦。
太皇太后擦拭了一下眼泪:“那石文炳来,是不是想着太子妃的位置?”
康熙坐到床头,亲自给太皇太后奉茶,待太皇太后喝完茶之后,才道:“他代表汉军旗的意思。”
太皇太后叹气:“汉军旗吗?”
以前大清需要联合蒙古的力量,大清的后宫便都是蒙古女人;
现在大清需要满汉融合,但满汉不通婚,太子妃的位置给汉军旗确实最好,其他皇子的侧福晋肯定也会多是汉军旗的人。
汉军旗并非汉人,但沾了个汉字,汉人心里会舒服些。
石文炳并非来“逼宫”。他只是作为安插在汉军旗中的“钉子”,作为瓜尔佳氏而非石氏,来向康熙报告这件事。
若康熙有意从汉军旗中选太子妃,本身其实是满军旗编入汉军旗的石氏身份地位最为合适;若康熙无意,石文炳也尽到了上报的职责。
石文炳处事一直坦荡,康熙就喜欢他这一点。
若只从理性上出发,康熙认为石文炳之女作为太子妃很合适。
石文炳这样清醒理智的人,教养出来的女儿绝对同样清醒理智,能成为太子的贤内助;太子妃为汉军旗,普通百姓可不懂汉军旗的弯弯道道,彰显满汉一家亲,还能巩固汉军旗军权。
太皇太后皱着眉,轻轻抚摸胤礽熟睡的眉眼:“保成这太子的位置难道还需要别人支持?皇上支持就够了。何况他为大清已经立下了许多功劳,这些功劳封一个铁帽子亲王绰绰有余,哪还需要别人帮衬?”
康熙点头:“皇玛嬷说的是。”
康熙在太子晕倒前,他还有着看看石氏女儿如何,再做打算的想法。
富察氏也好,石氏也好,又不是说现在就定下来。他会多选一些太子妃候选人,好好为太子相看。
但太子晕倒,石氏就被他排斥出了太子妃候选名单。
原因无他。
晦气!
你石文炳一来,我的宝贝儿子就晕倒,这不是晦气是什么?!
康熙迁怒起人来,可一点道理都不讲。
五阿哥出生时御膳房失火,他都能因为不吉利迁怒五阿哥,把五阿哥丢给皇太后养。迁怒石文炳要什么道理?
说不定,就是上天用太子晕倒的事提醒他,石文炳要让自己女儿当太子妃这件事,很不好!
胤礽醒来之后,也知道了石文炳非常直白地告知康熙,汉军旗想要一个出身汉军旗的太子妃的事。
胤礽眨了眨眼,道:“汗阿玛,汉军旗当自己是汉人,不如把汉军旗废了吧。”
康熙本想说胤礽胡闹,但他一思索,有道理!
以前为什么有满汉蒙八旗?因为后金就那么点人,所以把人全部编入了八旗中。
现在大清治下这么多人,还编什么八旗?
汉军旗中许多人都是前明降将。满人回归满军旗,汉人不射旗,再废满汉不通婚,说不定,废汉军旗,比废包衣还容易些。
毕竟下五旗包衣原则上属于王府家奴,废除下五旗包衣,就等于废除王府蓄奴,王府的人肯定不舒服。
“不过拒绝了汉军旗的要求,应该安抚一下,给石氏指门朝中满族勋贵的好亲事,可以彰显汗阿玛对石家的肯定和鼓励。”胤礽道,“纳兰家的容德就不错。”
康熙疑惑:“为何是纳兰容德?”
胤礽道:“容若说,耿聚忠看上了容德。耿聚忠的妻子是安亲王的女儿,明珠不太想让自家儿子和宗亲走得太近。石氏虽也是宗室之女,但她外祖父一家已经去世,康亲王只是她的叔外祖父。”
胤礽一手握拳,敲在手心:“和索额图与我的关系一样。”
康熙冷哼:“康亲王比起安亲王,更受朕的信赖,他是打这个主意吧。”
胤礽道:“不是他打这个主意,是儿子我打的这个主意。”
康熙揉了揉胤礽的脑袋:“石文炳忠于朕,杰书忠于朕,石氏嫁给纳兰家的二儿子,的确很合适。明珠那个老狐狸,有两个儿子绑在朕这条船上,应该不会再左右摇摆。”
胤礽点头:“正是这个道理。”
给石氏选纳兰揆叙,不只是这个原因。
纳兰揆叙也是难得的不纳妾的人,他有一点感情洁癖。
但他的妻子耿氏嫁给他后,虽然两人身体都很健康,一直生不出孩子。所以耿氏十分痛苦,逼着纳兰揆叙纳妾无果,最后郁郁而终。
纳兰揆叙后来过继了弟弟的儿子作为嗣子。
难得深情,却反倒是伤了两个人的心。
后世研究,有的人就是天生基因不合,双方结合生不出孩子,换了个人就有孩子。
这个世界对无子的女性太过苛刻,趁着纳兰揆叙和耿氏还没相遇,胤礽给他们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