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外面的流言还真是信不得,是我多心了。”楚后拉过苏菱的手,道:“阿菱,你同母后说实话,三郎待你如何?”
苏菱道:“自然是好的。”
楚后笑道:“那便好,不然我还真怕他那冷心冷面的,招了你的厌。”
苏菱也跟着笑道:“母后说的这是哪儿的话?”
楚后又道:“日后你若没事,就常进宫陪我坐坐吧。”
苏菱道:“若是母后不嫌弃,那臣妾就常来叨扰了。”
楚后爽朗地笑了两声,道:“你要是不来,看我怎么罚你。”
——
中秋佳节,嘉宣帝在保和殿设宴,以贺团圆之喜。
文武大臣和侍卫的筵席设于丹陛上,檐下安设宫悬乐器,这宴席比之往年,已算不得丰美。
苏菱坐在萧聿身侧,整个人如坐针毡,可苏淮安和苏景北离她并不远,她只能同萧聿继续上演举案齐眉的戏码。
萧聿自然也是配合,还给她倒了两杯果酒。
酒过三巡,嘉宣帝与楚后离场,众人也跟着散去。
苏菱和萧聿一同出宫,蹬上了马车。
她肌肤白的欺霜赛雪,碰一下就会红,饮了点酒尤甚,萧聿看了她的脖子一眼,旋即撩起纱帘,看向窗外。
一路沉默,马蹄声和车轮的辚辚声都比他俩和谐。
半晌,车夫拉紧缰绳,停稳后,回头掀开幔帐,道:“殿下,前面便是梦月楼了。”
萧聿低低“嗯”了一声。
躬身下了马车。
苏菱在马车上握紧了拳头。
梦月楼是什么地方,她怎会不清楚,旁的时候也就罢了,她可以装瞎装聋,装不知道他在外面鬼混,可今日,他当着自己的面也敢这样无所顾忌?
“殿下。”苏菱喊住了他。
萧聿回头,提眉道:“王妃有事?”
许是年少本就冲动,又许是喝酒壮了胆量,她看着萧聿的眼睛,轻声道:“待日后殿下得偿所愿,妾身别无他求,只求一封休书。”
这日子,她是无论如何也不同他过了。
泠泠月色下,萧聿眸色沉了又沉,他凝着苏菱的眼睛,淡淡道:“王妃倒是真敢说。”
苏菱心跳怦怦变快,她软了软语气,道:“殿下应吗?”
萧聿一笑,道:“你若真想要,本王现在也能给你。”
真当我稀罕?
说罢,他的身影便消失在无边的黑夜中。
萧聿转身进了后巷,贴身侍卫范成,硬着头皮开口道:“殿下,何不与王妃解释?”
解释他们并非是去寻欢作乐,而是去查成王私造兵器的罪证。
萧聿勾了下嘴角没说话。
心道:解释什么?她又不是真的介意我寻欢,她想要休书,那自然是因为有人在等她。
何子宸的信上写的清清楚楚。
再者说,男人寻欢作乐,也未尝不可。
圆月被烈日取代,画面一转,是英国公夫人设的赏菊宴。
八月十五之后,正好赶上菊花的花期。
苏菱作为晋王妃,自然在各家的受邀之列,外面的流言蜚语挡不住,她能推的尽量推,推不掉的,也只能硬着头皮去。
这回的赏菊宴,成王侧妃和燕王妃都在场,见到苏菱前来,立马将笑意挂在脸上。
“阿菱,到我这来。”燕王妃道。
苏菱走过去,和她俩凑成一小桌。
虽然三人的关系早已水火不容,但有句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这在她们三人间尤为适用。
成王是穆贵妃所出,不仅背靠穆家,还深得帝王喜爱,可谓是胜算最大的皇子。
而燕王则是贺妃所出,虽说贺家只是清贵之家,并无实权,但燕王却比二人多了一个优势。
不是嫡出,却是长子。
朝堂之上,他的呼声亦是不低。
比之这二位,萧聿的胜算确实低了一筹。
可近来萧聿在朝堂上频频崭露头角,又得了苏家这样一门好婚事,已是引起了两位的忌惮。
皇帝的儿子,哪儿有一个简单的。
谁也不会小瞧了谁。
光是赏菊略有些无趣,英国公夫人还请了戏班子来助兴。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戏台上的花旦缓缓开腔,声音婉转动听,身姿妩媚婀娜,转身、甩袖,每一个动作都让人入迷。
桌上放着水晶桂花糕,燕王妃吃了一口,又放下,叹了一口气道:“这近来烦心事太多,能出来看场戏,我这心情舒坦多了。”
成王侧妃连忙接腔,“姐姐近来有何烦心事?这也无外人,不妨说说?”
燕王妃叹了一口气,道:“还不是因为何家二郎么,何家大夫人整日来找我诉苦,说二郎的婚事相看了好几次都不成,你说这种事,我哪儿来的法子?”
何家二郎,指的便是何子宸。
何子宸与苏菱那点事,成王侧妃和燕王妃都是知晓的,今日这话,摆明了就是故意的。
苏菱一心一意看戏,全当听不见。
燕王妃说了半天,见苏菱没反应,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便给成王侧妃递了个眼神。
成王侧妃生的狐狸相,声音也是格外妖娆,“妹妹。”
苏菱被她喊的下意识抖了下肩膀,看向她,“怎么了?”
成王侧妃道:“要我说啊,晋王殿下可真是不知怜香惜玉,有妹妹这样的美人在怀,居然还舍得日日离府?外面那些秦楼楚馆,就那般有趣吗?”
苏菱喝了口茶,没说话。
心道:肯定有趣啊,无趣,能常去吗?
成王侧妃又道:“我今儿斗胆劝妹妹一句,有时候啊,管不了也得管管,万一在外头有了子嗣,后悔都来不及。”
苏菱撩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幽幽道:“我与姐姐真是相见恨晚,姐姐还有什么心里话,今日一并说出来,免得日后没机会了。”
听了这话,成王侧妃不由皱起了眉头,柔着嗓子问道:“什么叫日后没机会了?”
苏菱道:“我听闻,近来陛下正在给成王选妃,这妻妾终有别,待成王妃入了府,日后便是我想见姐姐,也不是说见就能见的了。”
妻妾终有别。
这可真是往成王侧妃身上捅刀子。
成王侧妃气得胸脯起起伏伏,当即恼羞成怒。
她身子前倾,朱唇抵在苏菱耳畔,咬牙切齿道:“我便是给成王当侧妃,也比你强,妻又如何?你可知陛下为何不喜晋王?你真当虞昭仪是在宫里病死的?他生母与太医那些勾当,真的说的清吗?”
话音甫落,苏菱将手中的茶水直接泼到了她脸上。
她知道成王侧妃是故意想激怒她。
旁的能忍,这等大逆不道的话,她不能忍。
成王侧妃双眸瞪圆,用食指指着苏菱道:“你!你……”
苏菱睥睨着她,“你什么?你若敢把方才的话再说一次,我泼的便不是水了!”
成王侧妃双手掩面,“呜”地一声就哭了出来。
燕王妃也连忙道:“阿菱,你这是作甚!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啊。”
见状,英国公夫人连忙跑过去,道:“这是怎么了?诶呦,嬷嬷,快去给侧妃拿件衣裳。”
晋王妃当众欺辱成王侧妃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萧聿耳朵里。
这厢苏菱和扶莺正说着话,萧聿一把推开了内室的门。
他抿着唇,眸里盛着怒火,大步流星地朝她走来。
萧聿道:“王妃好脾气啊。”
冷静下来后,苏菱也知道自己闯了祸,这事若是闹到陛下那儿去,他定会受牵连。
她深吸一口气:“殿下听我解释,此事……”
“不必解释。”萧聿看着苏菱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从今日起,你不得再出这屋子半步。”
苏菱不可置信道:“你要把我关起来?!”
萧聿冷声道:“苏家这些年没教会你的,本王亲自教你。”
苏菱心脏一颤,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萧聿继续道:“你这一个月内不得出府,需将《女范捷录》、《内训》、《女诫》各抄十遍交给我,好好学学,何为谨言慎行、何为秉礼待客、何为立身事夫。”
苏菱委屈地深呼吸了两次,瞪眼睛道:“这些我爹教过我,我不抄。”
“殿下若是容不下我,我回国公府便是。”
说罢,她头也不回地朝门口走去。
萧聿一把将她拉回,将人桎梏于他的手掌中,声音冷肃:“我是你丈夫,你惹了祸,我还罚不得你了?你就在这好好思过,没抄完,就哪儿也不能去。”
“来人,把长恩堂给我封上,没我允许,王妃不得擅自离开。”
苏菱眼看着自己的院子,被层层围住,气得指尖都在抖。
萧聿离开长恩堂,回了书房,范成道:“殿下,成王那边的意思,只要王妃亲自过去给侧妃道个歉,此事就算揭过了。”
“让本王的妻子去给他的妾室道歉?”萧聿撂下笔,嗤笑道:“有什么要求让他提,道歉的事,没可能。”
范成犹豫道:“那属下可要把王爷亲自罚王妃的事……”
“不必了。”萧聿抬手捏了捏鼻梁,道:“就她那脾气,定不会听我的话,派人看好她,这个月别放她出府。”
范成道:“属下明白了。”
而另一边——
苏菱抿着唇,提笔蘸墨,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在抄写《女范捷录》、《内训》、《女诫》。
眼下,已是第七遍了。
扶莺看着心疼,道:“王妃若是累了,就别抄了。”
苏菱小声道:“我不累。”
扶莺又道:“王妃何不与殿下说,那日的事,根本就是因为成王侧妃说了那些大逆不道之言。”
苏菱手腕一顿,轻声道:“既是大逆不道,我又怎能再说一遍。”
扶莺叹了口气,道:“我的主子啊,您怎么这么犟呢?”
“扶莺,再给我拿些纸来。”
苏菱写完第八遍《女诫》,甩了甩手腕,恨恨道:“人不怕做错事,怕的是不长记性,以后他的事,通通跟我没关系,等抄完这些破玩意,我就回我的国公府。”
掌灯时分,萧聿回了晋王府,见 眼前长恩堂不似平日灯火通明,脚步不由一顿。
萧聿下意识以为苏菱溜出去了,便阔步走了过去。
扶莺正颔首在门口执帚洒扫,忽一抬头看到萧聿,忙躬身道:“见过殿下。”
萧聿道:“你主子呢?”
“王妃自昨日起,一直在屋里头写……”扶莺看着萧聿眸色愈发凌厉,便下意识回头瞧,喃喃道:“这灯……灯何时熄了?”
萧聿推门而入,环顾四周。
然,他料想的事并没有发生。
苏菱只是伏在案上睡着了,檀香管毛笔斜躺在她的虎口,袖口还沾着墨汁。
风透过支摘窗吹进来,案上的书页刷刷作响。
借着月光,萧聿看见了她手边厚厚的一摞纸。
他拿起来,看着字迹,彻底怔住。
她竟然真抄了这些?
许久之后,他俯下身,将她整个人打横抱起,放回到榻上。
她继续睡,萧聿在黑暗中凝视她。
心道:你明知那些人是故意的,却还是为了何子宸闯祸,是要置我于何处啊?
半刻后,苏菱缓缓睁开眼,感觉四周漆黑一片,下意识哼着鼻音道:“扶莺,点灯,太黑了。”
萧聿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起身给她点灯。
两人在烛光下四目相视,一同开口。
萧聿柔声道:“多大了,还怕黑?”
苏菱瞪眼睛道:“你怎么在这儿?!”@泡@沫
西风过廊,刚燃起的烛火“呼”地一下再度熄灭。
皇帝和秦婈睁开了眼。


第24章 婕妤 这是姑姑吗?
萧聿睁开眼,神情恍惚地盯着床榻旁燃烧殆尽的烛火。
这一场旧梦,好似直接将他拖拽至六年前。
那时的他年少气盛,半点儿都不肯让着她,她做初一,他便做十五,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还偏偏自以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以为成亲那日喜娘说的结发白头,乃是理所应当。
从未想过,他爱的姑娘,从穿上嫁衣的那一刻,就为他受尽了委屈。
他薄唇颤了一下,似乎想要唤她的名字,却又发不出声音。
萧聿是在失去中悔恨,秦婈却是在悔恨中重生。
她听着身边错乱的呼吸声,这一次可以断定,她与他,做了三场同样的梦。
她到底是从鬼门关走过一遭,哪怕曾经确有诸多委屈,但时至今日,再回头去看,她也不再怨他。
其实她也无甚资格怨他。
毕竟,与情爱相比,苏家通敌叛国,害的六万将士命丧沙场,这才是真的罪无可恕。
这天下已经是他的了,以他的性子,没有剥去她皇后的封号,肯善待她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念及那场夫妻情分。
只是这情分,应当立于人亡政息之上。
此番进宫,她再不想在深宫里迷失挣扎,只想与他再做一次君臣,好好带韫儿长大。
太妃说的对,她想养皇子,还是得有宠。
静默半晌后,秦婈伸出细白的手指碰了碰他的肩膀,柔声道:“陛下今日还要上朝,该起了。”
萧聿的思绪瞬间回拢,他喉结微动,“嗯”了一声,坐起了身。
秦婈趿鞋下地,手捧十二章衮服,似前几次那般柔声问询:“臣妾替陛下更衣吧。”
萧聿凝眸睼来,没有如往常那边拒绝,而是起身走到她面前,张开了双臂。
秦婈微怔,随后小心翼翼地伺候他更衣,系冕冠、系玉带,最后抚了抚青缘领的中单,这做过无数次的动作,眼下却是格外笨拙。
萧聿看着她慌乱的指腹神色微暗,随后推门而出。
秦婈跟上去目送他离开。
今日秋色甚好。
萧聿朝太和门走去,玄色的龙纹长袍在朱墙的映衬下赫然生威,如记忆中某一日晨起,天青色时。
“盛康海。”萧聿道。
盛公公碎步跟在帝王身后,笑道:“奴才在。”
“给长宁送封信,实话实话,叫她即刻回来。”
盛公公点头道:“奴才明白。”
萧聿脚步一顿,又道:“再传朕口谕,道与礼部,秦美人遵仪知礼,贞静持躬,着封为四品婕妤,择日搬入景阳宫正殿。”
六品美人封为四品婕妤,这……这是越级的封赏啊。
盛公公一怔,思及这两道圣谕的关联,立马道:“奴才这就吩咐下去。”
同礼部备过案,盛公公便将册封的圣旨送到了谨兰苑。
随后司礼监的总管太监王复生又来了。
这回王公公脸上的笑意,可比秦婈初入宫门那会儿谄媚多了。
“奴才给婕妤请安。”王公公道。
王公公从描漆托盘上拿过一张单子,双手奉上道:“这是咱们景阳宫的分例单子,若是有不够用的地方,尽管同奴才说,奴才立即便会给您送来。”
“公公太客气了。”秦婈笑道。
“应该的、应该的。”王公公又道:“上回分给美人的女史太监,可还得用?若是不得用,奴才下午就给您换人。”
秦婈道:“都还得用,劳公公费心了。”
王复生走后,秦婈将分例简表缓缓打开——
四品婕妤:
年俸银四百量,所用器皿为银;瓷色为蓝地黄龙,唯伞、扇、冰数量加半。
白蜡两支,黄蜡两支,羊油蜡四支。
她总算是不用整日计算着过了。
秦美人荣升秦婕妤的消息,彷如战场上的一道狼烟,狼烟一起,各宫的眼色都变了个样。
这后宫历来如此,谁失宠了、谁犯错了,大家都是当笑话听。
可得宠,那便不一样了。
孙太妃的身体各宫心里都有数,眼下频频唤秦婈去寿安宫,皇帝也跟着宠,这显然是准备将大皇子交予秦婈抚养的意思。
后宫上下就这么一根独苗,这可不是小事。
薛妃一掌拍在桌案上,厉声道:“不是说陛下厌弃她了吗?怎么还升了分位?”
长歌躬身道:“娘娘息怒,前两日,秦美人是真没个受宠的样子,今日、今日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不知怎么回事?”薛妃怒道。
长歌立马跪下道:“既然如此,咱们还不如做点什么,娘娘吩咐便是,奴婢无有不从。”
“做点什么?”薛妃“嗬”了一声,道:“你真当那秦婕妤是个傻的?刚一入宫,本宫就叫她来抄经文,她明知我那是故意为难,可偏偏仪态规矩就是丝毫挑不出错,你做点什么她能上钩,你告诉我?”
长歌双腿颤颤道。
薛妃呼吸两口气,道:“再等等,再等等。”
这深宫大院子里,坐不住的,又不止她一个。
——
翌日便是万寿节。
由于大周国库仍算不得丰盈,皇帝便要求万寿节一切从简,为此,礼部和户部都无异议。
大清早,锦衣卫指挥使陆则带人立于太和殿两侧,銮仪卫跟着在殿前安设法驾卤薄及步撵。
宴请过文武百官后,才是家宴。
东西六宫的人今日全都到了。
一人一筵,席地而坐,案几上摆放着不少珍馐美馔,勃勃一盘,羊腿一盘,桂鱼一盘,果品一盘。
秦婈按照品级,她刚好做到李苑边上。
李苑看着她,神色复杂,但还是悄声道了一句,“恭喜秦婕妤了。”
秦婈道:“谢娘娘。”
前两日不过还是个美人,今日摇身一变成了婕妤,若说谁心里最难受,其实都不是宫中的三妃,而是那一旁拾掇的妩媚逼人的何淑仪和徐淑仪。
这两人出身高门,姿色又是上佳,说实在的,他们压根就没把秦婈放在眼里。
尤其是徐淑仪,她父亲同她说过,皇帝眼下提拔寒门,十分看重徐家,这回她进宫,为的是后位,陛下的正妻之位。
可眼下别说正妻了。
皇帝都还没来过她宫里。
她今日特意着了桃粉色的低领广袖长裙,也没见殿上那人多瞧自己一眼。
谁都知道以色侍人不长久,可若是连皮肉都吸引不着人,又谈何以后。
徐淑仪握紧了拳头。
年轻都是这样,自以为把不甘心隐藏的很好,可落在太后和太妃的眼里,却是再明显不过了。
太后笑着发了话,“今儿既是家宴,大家也就别拘着,听尚仪局的人说,徐淑仪给陛下备了舞,哀家也很是期待。”
徐淑仪面上一红,起身道:“臣妾舞艺不精,今日只怕是要丢人现眼了。”
这种话,没个十年舞艺,那是万万不敢说的。
徐淑仪来到殿中央,乐声一起,她仿佛变了一个人。
虽说徐淑仪这广袖长袍乃是缎面的,可腰间用的却是薄薄的纱,弯腰甩袖的姿态,便是女子都要多瞧两眼。
美眸含情,这可真是勾着皇帝走。
这样的风情,搁那个皇帝,今夜也是要翻她牌子的。
可偏偏萧聿,时不时就要瞧秦婈一眼,准确来说,是瞧她桌上的那条鱼。
秦婈心里知道怎么回事,旁人却不知。
皇帝探究的目光,则变成了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眉眼来去。
就连太后就察觉出不对劲来。
这眼神,可真是与瞧旁人不一样。
难不成皇帝就喜欢这张脸?看见这张脸就把持不住?
一曲终了,众人见皇帝兴致都在秦婕妤那儿,而不在舞蹈上,瞧向徐淑仪的目光也不由多了两分讥讽。
柳妃缓缓开口道:“徐妹妹这样的好舞艺,都要说成不精湛,实在是过谦了。”
徐淑仪耳根子微微红,道:“只堪堪学过两年,确实谈不上精湛。”
柳妃颇为无语地“唔”了一声,道:“堪堪两年……那徐淑仪可真是天姿聪颖,天赋绝佳。”
柳妃乃是内阁首辅之女,虽说家事显赫,但姿色却是这后宫里最为平淡无奇的,如今到了双十年华,更是看不得年轻鲜艳的姑娘。
徐淑仪张张嘴,也不知该说甚,须臾才道:“多谢娘娘夸赞。”
太后打圆场道:“好了,哀家也觉得徐淑仪这舞跳得不错,皇帝以为如何?”
这一刻,萧聿好似又同红尘万丈中的男人没有区别,他笑着道:“朕也觉得不错。”
这男人一开口,徐淑仪立马红了脸,连忙福礼道:“多谢陛下。”
萧聿偏头对盛公公道:“赏。”
徐淑仪落座后,太后看向秦婈,道:“不知秦婕妤备了什么贺礼?”
秦婈起身,柔声道:“臣妾的舞艺比不得徐淑仪,就准备了一幅画。”
太后道:“快拿来看看。”
秦婈把画交给两位小太监。
画卷缓缓展开,是一幅中规中矩的江南烟雨图。
太后偏头同太妃道:“太妃觉得这画,画的如何?”
太妃弱声道:“笔力灵巧,笔致翩翩,是幅山水佳作。”
说罢,太妃便咳了起来。
一声接着一声,任谁听了都不免揪心,这是大限将至了。
袁嬷嬷赶紧捧着一碗汤药,从后绕过来,悄声道:“太妃小心热。”
就在这时,外面的小黄门突然来报,“启禀陛下,长宁长公主到!”
萧聿道:“快让她进来。”
众人的目光立即投向殿门口。
长宁长公主,萧琏妤,先帝爷最疼爱的小女儿。
她身着青绿色金缠枝纹花缎袄,下着月白色留仙裙,莲步朝殿中央走来。即便面容略显憔悴,人也瘦了一圈,可那一双弯弯杏眼,仍似明珠般璀璨。
“长宁祝陛下龙体安康。”长宁行了个大礼。
“免礼。”萧聿道。
谁也没想到今夜长宁长公主会来,正惊愕时,太妃怀中的小皇子突然小声道:“这是,姑姑吗?”


第25章 太妃 原来,原来。
萧韫小声道:“这是,姑姑吗?”
大皇子有哑疾,这是阖宫上下默认的事,眼下突然开了口,众人自然是惊的舌桥不下。
殿中央的小太监手腕一抖,差点没将江南烟雨图掉在地上。
楚太后用余光扫过面容平静的皇帝和秦婕妤,暗暗攥紧了手上的佛珠。
心中了然,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了。
怪不得太妃那般护着她,怪不得皇帝会封她为婕妤。
楚太后看向太妃,若无其事道:“韫儿这是……”
孙太妃颔首道:“他这两日也不知怎么了,居然肯开口了,臣妾正要跟您说这事,就被大皇子抢了先。”
瞧瞧,这便是太妃说话的本事。
“居然肯开口。”和“居然开了口。”这两句话截然不同。
太妃的意思是:大皇子从前不是不能说,而是不想说。
楚太后了然一笑,“这是好事、好事。”
后宫嫔妃们看萧韫的眼神彻底变了。
她们心里一清二楚,皇长子若无哑疾,那便是另一番天地。
萧聿对盛公公道:“给长公主赐座。”
长宁长公主坐到太妃身侧,一抬头,刚好同秦婈对上眼,她杏眸瞪圆,咳了两声道:“皇嫂?”
对这种反应,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太妃拽住长宁的袖口,低头耳语了几句,长宁低声道:“可这也……”太像了。
家宴继续进行,听琴观舞,其乐融融。
萧聿时不时就要看秦婈一眼,目光坦荡露骨,可谓是丝毫不避讳。
在众人炙热的注视下,秦婈垂眸看着碗里的桂鱼,犹豫半晌,到底还是伸了筷子。
一口接着一口,给皇帝的心都吃碎了。
散席之前,太妃突然又咳了起来,长宁长公主低头看着太妃死死攥在手里的帕子,眼眶倏然一红。
——
亥时一刻,寿安宫内。
太医院院宁晟否给太妃诊过脉,长宁的泪珠子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她跪坐在太妃身边道,颤着嗓子道:“此番若非皇兄叫我回来,母妃打算瞒我到什么时候?”
太妃看着她道:“阿妤。”
太妃抬手抚着她的脸,柔声道:“阿妤,人或早或晚,都得走这么一遭。”是人都有。
长宁长公主一直摇头,她将头埋在太妃膝盖上,含着哭腔道:“可您给我的信上,明明不是这样说的,阿妤还没在母妃身边尽孝……”
太妃拍了拍她的背,笑话她:“还尽孝呢,我只盼你别闯下大祸。”
长宁抬眸道:“母妃放心,我心里有数。”
“你在骊山,还好吗?”
长宁点头,“自然好,骊山青山绿水环绕,女儿的病已好了许多。”
太妃看着自家小公主的眼睛,忽然悲上心头。
这是先帝最疼爱的小女儿,真正的天之骄女,她或嗔或怒,或喜或悲,都带着女儿家独有的娇憨,绝不该是今日这般。
即便掩饰的再好,可岁月带来的所有磨难,都会在脸上留下不可抹去的痕迹。
她曾以为她的小公主会一生无忧,直到她遇见苏淮安。
太妃低头叹了口气。
谁能想到,先帝的一双儿女,都栽在了苏家兄妹手上。
这几日寿安宫闭了宫门,只有秦婈和长公主在里头伺候。
长宁长公主恨不得不眠不休,太妃上吐下泻,她也不假于人手。
太妃若是阖眼休息,她就在一旁睡下。
可大家心里都知道,太妃的身体半点没有好转。
人的身体有时候真是向心而生,倘若长宁不来,哪怕太妃的生命无时无刻都在流逝,可总有一口气吊在那里。
一旦等到想见的人,也就失了那股力气。
待长宁呼声渐匀,太妃睁开了眼睛,抬手去抚她的长长的头发。
她的眼前渐渐模糊,往事层层叠叠。
她啊,出身低微,不过是宫中一个小小的女官,可命运却喜欢捉弄她。那日春光葳蕤,她在御前伺候,忽地一双大手,抚上了她的腰,问了她一句,“叫什么?”
她曾恨极了那双手,可自打生下长宁,她又从不后悔,入这宫门一遭。
十月十五,圆月高悬。
孙太妃斜斜地靠在榻上,呼吸越来越弱,手中的杯盏“哐”地一声落在地上。这是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