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帝笑,“就依母后的意思吧。”

秦淑妃被禁足淑和宫,秦老太太椒房请安时也未能见到孙女,回家后,到底惊惶不安,一家子商量主意。

秦峥静静的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话,并没有说个一句半句的意思。最后,大家的意思,还是去仁德亲王府打听一二。这事,自然要落在秦峥身上,这是仁德亲王府的准女婿。

不想,秦峥直接拒绝,秦峥淡淡道,“秦家是秦家人的秦家,不是淑妃娘娘的秦家。不论叔伯兄长如何想,我把话放这里,淑妃娘娘安分,我尚且不敢高攀娘娘威仪;淑妃娘娘不安分,秦家本就不是外戚权贵之家,更无需为一宫妃私探内闱之事。”

“我十年寒窗,为的是报效君王,而不是为了淑妃娘娘。”

秦峥话音一落,秦淑妃的长兄,于工部为六品员外郎的秦嶂已气的脸都白了,忍不住道,“峥弟这话何意!”秦老尚书三子皆为同母嫡出,堂兄弟姐妹素来亲密,故而,一的秦峥此话,秦嶂立刻便恼了。

秦峥脸色不变,道,“大哥,先时老太太进宫时,早与娘娘说过我与宋家议亲之事。此事,我不想再提。娘娘精于谋算,不过,须知世上还有一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说完,秦峥对老尚书道,“请祖父帮我安排与亲王府定亲之事以,再请祖父允准将母亲自家庙中接回来,我年纪不小,想尽快与郡主举行婚礼。”

听到秦淑妃被禁足的消息,宋荣对宋嘉言道,“你所料不差。”

宋嘉言微微一笑,秦淑妃是个很谨慎的人,这样谨慎的人,忽然之间插手堂弟亲事,令秦家与亲王府联姻,必有所谋!若说秦淑妃是为了讨方太后喜欢,焉何要选在秦家与宋家联姻的时候呢?哪怕秦淑妃想让秦家攀慕亲王府,也不该用秦家失信的名声做为代价!

秦淑妃这样急切,必有原由!

能让秦淑妃不择手段的原因,宋嘉言的猜测就是:秦淑妃已有身孕!

一个妃子,想保住自己的身孕所能用到的法子,秦淑妃用尽了。

但是,秦淑妃不应该忘记,这世上,不只她一个聪明人!
第122章 清风

秦淑妃知道宋嘉语升为德妃的消息,抚摸着肚子微微一叹,她较宋嘉语早有身孕,她一直以为待她诞下皇嗣,昭文帝定会以德妃之位以酬她之功,不想…

秦淑妃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好在,她还有孩子。

孩子。

宋嘉语将身子调理妥当,方太后对她依旧格外关照。

宋嘉语听小纪氏说了秦家毁婚之事,心下微怒,道,“秦家素来虚情假意。”说着,往淑和宫的方向撇了撇嘴。经过小产一事,宋嘉语的心思逐渐细密起来。她有了身孕,御医请出滑脉,她便与昭文帝说了,不想孩子刚来便就又失去。而秦淑妃的孩子,月份儿远比她的孩子大,结果秦淑妃这样的心机,将孕事隐下不说,又寻机让秦家联姻仁德亲王府,若非秦淑妃孕事外泄…想到自己的孩子,宋嘉语眸光一暗。

小纪氏叹,“你大姐姐,不说样样出挑儿,在帝都也是一流的闺秀,不想在婚事上几番不顺。”嫁妆早已齐备,结果宋嘉言几番嫁不出去,这里头的郁闷哟,就甭提了。

宋嘉语叹道,“只得慢慢寻罗人家儿了。”宋嘉言两次婚事,男家都出了意外,实在…宋嘉语道,“母亲好生劝劝大姐姐,莫叫大姐姐太过伤心了。”

小纪氏道,“你大姐出了这样的事,老太太和我们都气的狠,你大姐姐还反过来宽我们的心。这帝都,比她更加心胸宽阔的闺秀委实不多。”

“要我说,大姐姐的亲事,还是往亲戚里寻罗,非但知根知底,日后大姐姐嫁了也不会吃苦。”

小纪氏没说话。

自打秦家这桩亲事鸡飞蛋打后,宋荣就开始重新考虑宋嘉言的亲事,其中不乏有同僚好友家的公子,宋嘉言都没应,只说过段时间在考虑亲事。

宋荣连着给闺女应了两门不靠谱的亲事,宋嘉言现在不愿意说亲事,宋荣便也由她去。

倒是秦家与仁德亲王府低调的定了亲,小郡主身份高贵,秦家却不只秦峥一个孙子,尤其秦峥把对秦淑妃的话说了,大房与三房便隐隐的生出一丝嫌隙来。秦家子孙的定亲成亲的例都是一定的,小郡主身份高贵些,也只能酌情添上一些,并不能太过丰厚。总不能为了一个秦峥,底下孙子都打光棍儿啊。

好在,仁德亲王府并不挑这个。

待女儿定亲礼热热闹闹的结束,仁德亲王心里总有几分说不出的滋味儿。李王妃满面欢喜,由侍女服侍着换下华丽繁重的头饰,笑道,“我瞧着王爷似有心事。”

“我看秦家的聘礼加起来不过五千银子。”

“王爷怎么计较起这个了。,能有多少银钱?我看中的是秦家家风。”

“秦家先时与宋家议亲,因咱家富贵就能弃了宋家而就王府,你喜欢这种家风?”

李王妃笑意微僵,皱起秀丽的眉毛,“好端端的,女儿大喜的日子,王爷怎么说这样的话来。秦峥那孩子,王爷不是也夸过好的?再说,这可是太后娘娘赐下的亲事。”连昭文帝都想召秦峥为婿,端睿公主不要。与尚公主不同,娶郡主对前程可没有任何影响,相反,凭他们王府的面子,这对于秦家可是难得的助力。得到这桩亲事,李王妃愈发自信满满。

仁德亲王一声长叹,女儿得到秦家这门亲事,难道宋家是傻的?如今他在一日,有陛下的面子,并无大碍。亲事原是两家之喜,而今虽与秦家结了亲,却也与宋家结了仇。

仁德亲王虽是闲王,人却不傻,宋荣深受昭文帝信任,将来能走到哪步,实在不好说。夺了他家闺女的亲事,而且想一想宋嘉言,那也不是好相与的人哪。

如今秦淑妃被禁足后宫,这里面说不得就跟宋家有关…

这些天,不好相与的宋嘉言并不在家,她去了纪家。

外祖母冯氏听到宋秦两家的亲事吹了,心下很不好受,本来好转的身子又不大妥当。宋嘉言去了纪家,时常劝慰外祖母。因天气渐暖,常同外祖父、外祖母、韩氏带着儿子一并去踏青散心,偶然在庄子上住几日,一家子倒也和乐。

待冯氏身子大安,已是七月骄阳如火天。宋老太太早想孙女想的不成了,着人来接了几趟,冯氏笑的欣慰,“我身子没事了,你回家去吧,你们老太太也惦记着你呢。”

宋嘉言一笑,也没说什么客套话,令丫环收拾东西,便回家去了。

两月未见,总觉着孙女长大许多。望着孙女秀丽的面容,宋老太太抱怨着问,“叫人接了你几回都不回来,你外祖母大安没?”

宋嘉言笑,“外祖母自打去年冬天身子就不大妥当,反反复复了许多遭。我知外祖母是记挂着我的事,我过去,正好宽慰下老人家。“外祖母一直非常内疚吴双的事,不能否认,因为吴双,宋嘉言的名节受了些影响。原本秦家是门不错的亲事,结果,秦家却毁诺负亲…虽然明白人都晓得是秦家不地道,但,世人对于女子向来苛刻,帝都说宋嘉言闲话的却是不少。每每想到这个,冯氏就既气且恨又愧疚。心绪不宁,这病便有些反复。

宋老太太有些吃醋,道,“你就不想着回来看看你祖母。”

宋嘉言扯扯老太太的袖子,微微晃一晃,拉长声音唤了声,“祖母——”

心下到底是欢喜孙女儿回家的,宋老太太立刻笑了,眉飞色舞又神秘兮兮的对宋嘉言道,“好丫头,这么急着叫你回来,可是有正经事。如今我认识了一位大仙,就是为了带你跟我一道去见见大仙。”接着,老太太就跟宋嘉言说起了大仙的种种神通。

老太太一幅虔诚信徒的模样,“可灵了,我一进去,大仙儿掐算起咱家的事儿,说的事半点儿不差。赶明儿我带你去,叫大仙儿给你算算命。”

宋嘉言简直无语,看老太太这模样,不知给那神棍忽悠进去多少银子。宋嘉言问,“祖母,以往不是都去西山寺烧香的吗?”西山寺好歹是正经的佛教寺院。

宋老太太不以为然,“我平日里也没少往庙里烧香,结果家里总出事,可见那里菩萨不大灵的。这回的大仙儿可是灵的很,去一回得排号才能见大仙儿一面。我早差了奴才去排号儿的,过两日就轮到咱家了。”

“大仙儿这么灵,要不少银子的吧?”

“大仙儿不收银子的。”

宋嘉言一愣,就听宋老太太满脸敬畏的模样,“就是给银子,那银子也不是大仙儿收,是给道观做功德。”

宋嘉言不想去,道,“只要收银子的地界儿,我都不信。”

“你去见见大仙儿就信了。”

宋嘉言原本不想去见这个佛啊道的没兴趣,不想不仅是宋老太太笃信这位大仙儿,就是小纪氏、戚氏也都信的很,劝宋嘉言过去算命打卦。

老太太强烈要求,宋嘉言只得一道去了。

观叫三清观,连在青山秀水畔。

观主是位四十岁上下的道人,自号清风居士,生的白净面皮,收拾打扮的很有几分仙风道骨,说的话却是险些没气晕宋嘉言,清风道,“看小施主面露桃花之相,若不及时破解…”掐指一算,清风道,“得嫁八回才嫁的出去。”

宋老太太险没厥过去。

宋嘉言翻个白眼:这就是活神仙?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啦,我的心肝儿们~~~~~又一重要人士,清风~~~~~~~

(PS:又到除夕,蛛蛛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送你好心情——甭管大海再多水,大山有多伟,蜘蛛再多腿,辣椒再辣嘴,无论有多累,总之你最美,快乐永不悔!)

第123章 如愿,心机

宋老太太一听清风说自家孙女得嫁八回才嫁得出来,顿时急的险些脑溢血。宋嘉言却是没有半分动容之色,淡淡道,“听说道长素有神通。”

清风能干神棍这行,别的不说,察颜观色的本事是一流的。宋老太太已是急的了不得,当事人宋嘉言还神色浅淡,从容如常,完全没当他一因事儿的意思,清风便知宋嘉言沉稳冷静、心志坚定,绝非好糊弄之人。宋嘉言有所问,清风谦道,“神通不敢说,贫道修行数载,于道法倒有几分心道。”

“愿得一观。”

宋嘉言镇定冷淡至此,清风瞧着她不与寻常闺秀相似,心下已知遇到了硬茬子,便不是那么想给宋嘉言看自己的“神通”。清风正在沉吟不语,宋老太太已是急不可迫,说宋嘉言一句,“道长神通什么时候不能看?”又道,“请问道长,我这孙女的命相可有破解之法?”

在宋嘉言的注视下,清风没敢开灵符给宋嘉言喝神符水,送了一枚桃木牌,道,“此物乃终南山五千年桃仙身上所取,家师传下至宝,佩于贵小姐身上,定能逢凶化吉,姻缘如意。”

宋老太太珍而重之的收下,吩咐家下仆人献上银子,清风推辞一番,令道童收下。

老太太又问,“那依道长看,我这丫头的姻缘何时能成?”

清风道长装模作样的算一算,“约摸就在…”叹口气,清风道,“今年怕是不成的。”

老太太急问,“那明年呢?”

清风温声道,“老夫人,许多人卜吉问凶,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吉凶其实不在贫道这里,而是在自己手上。贵小姐宽额广目,福泽之相,八字大旺,五行主水主金,可见贵小姐聪明颖慧,远胜常人,唯一不足之处,父母缘薄,再看小姐八字,乃旺父旺夫之相,故而,小道推断,小姐怕是幼时失母。”

老太太已是信服的五体投地,清风继而道,“小姐命犯桃花煞,待过此劫,日后便是大富大贵、福寿永全之相。”

听到“大福大贵、福寿永全”八字,老太太这心就撂回了肚子里,脸上露出欢喜来。

灌了两耳朵的废话,宋嘉言陪着老太太同清风道长告辞,打道回府。

清风的话,令老太太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宋嘉言如今的性情较之少时平和安静许多,也没心思去拆穿清风,索性用银子买得清静。

倒是老太太,在宋荣请安时,忍不住与儿子道,“大仙儿说了,咱们言丫头是命犯桃、桃花煞,姻缘大约在明年。等过了这道坎儿,日后大福大贵的命相!”

宋荣笑,“那就好。”心里对于什么大仙的话儿是半字不信,依旧为女儿亲事发愁。

老太太斩钉截铁,“早我在西山寺给丫头求签,每每都是上上的好签。这回,大仙儿也这么说,断不会错的!”

宋嘉言现在对姻缘什么的,实在是看淡了。如果说吴家兄弟败在不知根底,秦峥的失败,让宋嘉言的兴致越发寡淡。

因吴家兄弟与四皇子逃往西蛮,东穆国与西蛮关系紧张,摩擦屡生,西蛮生意不似从前那般好做。如今,铺子里多是在倒卖北凉的物产,幸而先时李睿跑过杜若国,又有宋耀在福闽,李睿与杜若国的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宋嘉言手里的银钱愈发充裕。

她设计的秦淑妃禁足失宠,既撕破了脸,秦家也没客气,到处疯传宋嘉言清白有失的闲话,把宋荣气的够呛。

宋嘉言不愿在闺中消磨时光,时常换了男装去铺子里打理生意。至于秦淑妃的事,宋嘉语升了德妃之位,即使宋荣有意要弄死秦家,此时宋家也不好再出手做什么了。

秦峥大婚那日,宋嘉言正在铺子里看账,听到外面锁呐锣鼓鞭炮之声,宋嘉言出去望一眼,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宋嘉言出了铺门,抬头正看到秦峥望向铺子方向。两人四目相对,秦峥心下大恸,宋嘉言轻声一叹。

转眼喜队已过。

探花郎联姻亲王府,今日秦家很热闹。

秦老尚书亲自出面与来客寒暄,秦家子弟都出来招呼客人,出嫁的秦斐也回来了。秦峥与宋嘉言之事,秦斐也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至于秦三太太,已自家庙接了回府,养好脸上的伤,等着佳儿佳媳向她行大礼了。至于其他交际往来之事,则交由其他太太奶奶负责,秦三太太只要跟在秦老太太身后就好。

这婚礼,热闹是够热闹,只是这热闹中,似乎少了些什么。

来的客人很多,却没有秦老尚书的得意门生宋荣,大家都是聪明人,默契的没有提宋家的事。秦峥神色斯文,只是斯文中只见客套有礼,而不见多少喜气。

及至拜了天地,秦峥敬酒至夜半,送走来客,在书房喝了一盏醒酒汤,就去了新房。

小郡主已经换下喜服,重洗过脸、匀过脂胭,烛光之下,容光美艳。见秦峥进来,有掌事嬷嬷问,“郡马要用醒酒汤么?”

秦峥将手一摆,掌事嬷嬷道,“热水已经备好了,郡马还是先沐浴,再与郡主圆房。”

秦峥转身就出去了,掌事嬷嬷连忙吩咐侍女,“还不服侍郡马沐浴。”

在侍女的服侍下,沐浴薰香更衣之后,秦峥与小郡主圆房。

第二日,拜见翁姑、认过家人,又去祠堂祭过祖宗,于族谱之上添了小郡主的名子。及至用过早饭,秦峥去书房念书,小郡主对掌事的张嬷嬷道,“今晚郡马过来,嬷嬷万不能多话了。”

张嬷嬷笑,“老奴明白,只是先让郡马知晓郡主威仪,日后好敬重郡主三分。”

小郡主微微一笑,她知道秦宋两家议亲在先,不过,谁叫她相中了秦峥了呢?她相中了,秦峥就是她的。虽然她自认半分不比宋嘉言差,但,还是叫秦峥先识一识宗室贵女的威严才好。只要秦峥对她好,她也会爱他、敬他。

她是郡主之尊,生而富贵,于王室,她见多了不学无术纨绔之流,她却是最瞧不上这样的人。她是郡主,天之骄女,有资格有条件为自己寻一个心仪之人。

洞房之日先给了秦峥一个下马威,今日该是给他一个甜枣,一硬一软,她就不信秦峥会不爱她!对着妆镜里艳光四射的容颜,小郡主自信满满的一笑。

秦峥中午是在书房用的,及至晚上,小郡主苦等不见秦峥回房安歇,她刚要差人去打听缘故,就来了二门当差的婆子回禀秦峥在书房念书,请郡主先行安歇。

因这婆子只在二门当差,并不知晓书房的事,小郡主便是想问一问书房的情形,都无从得知,只得令人赏了银子,命婆子退下了。

张嬷嬷很是不满,道,“要不,老奴过去瞧一瞧郡马?”

小郡主的脸早拉下来了,扭了扭手中精致的绣帕,点点头,“嬷嬷就去一趟吧,令小厨房做几个精致小菜,一并给郡马送过去,告诉郡马,莫要太过用功,身子要紧。”

张嬷嬷点头。

及等第二日,更是连秦峥的影子都未看到。

三朝回门,秦峥早早的准备好,送小郡主回了亲王府。

新婚时节,又是初婚,能如秦峥这样淡然的人委实不多。你要说他不恭敬,那是假话,秦峥言行举止,无一不妥。

还是那句老话,欠一丝喜气。

大喜的日子,脸上无喜。

女婿这样,仁德亲王心下微沉,温声道,“我这女儿,在家时被宠坏了,还要女婿多包容她。她有不对的地方,女婿多指点她。”

秦峥道,“王爷言重了,郡主贵女之身,样样妥当,事事周全,无一不好。”

仁德亲王笑,“哦,你们刚刚成亲,你就看出她妥当周全了?”

秦峥道,“是。”

仁德亲王原是想打听闺女嫁人后的情形,见秦峥只说了一个“是”,仁德亲王顿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仁德亲王的世子、小郡主的亲兄长穆宣见秦峥半死不活的模样,心下便有不悦,沉下脸问,“妹夫,你有不悦之事吗?”

“回世子的话,没有。”

穆宣道,“看你脸上无半分喜气,我还以为你对我妹妹不满呢?”

“太后赐婚,郡主贵女下嫁,秦家满门荣耀,秦峥三世之幸。”

穆宣也被噎的没了话。

与嫂子母亲相见过,李王妃便打发儿媳妇去查看宴席,挽着女儿的手到卧室询问女儿嫁人后的情形,小郡主眉间一抹哀愁,低首轻声道,“女儿一切都好,母妃不必为女儿担心。”

看这模样,哪里像“一切都好”的?李王妃秀丽的眉毛一挑,“怎么,秦家对你不好?”说着就看向陪嫁的张嬷嬷。

张嬷嬷低声禀道,“郡马只在第一日与郡主圆房,余者再未踏入新房半步。”

李王妃大怒,“这是什么意思!”

不论秦峥是什么意思,李王妃就是气死也不能说女婿不进女儿的房门是错!人家又不是没有圆房!不过,在秦峥与岳父大小舅子用过午饭,想着接小郡主回家时,李王妃派人传话出来说要留女儿住几日。秦峥恭恭敬敬地,“王妃吩咐,秦峥万不能有异议,待小郡主何时驾临秦家,知会秦峥一声,秦峥必定恭敬以待。”说完,礼数齐全、恭敬无比的辞别仁德亲王与大小舅子,秦峥便告辞了。

仁德亲王暗暗叹气。

果然,回房就看到李王妃哭的红肿的眼睛,李王妃抱怨,“你还有心思与那小子喝酒,你可知道秦家是怎么委屈咱们女儿的?”

接过来,仁德亲王细细的听李王妃说了秦峥成亲后倍加冷落女儿之事。仁德亲王皱眉,“这亲事,咱们心知肚明,是从人宋家手里抢的。你觉着女婿是傻子?他能不知道里头的内情?”

“秦宋两家,通家之好,说不得女婿与宋大姑娘以前就认得。咱们闺女抢了亲事,女婿心里不见得不别扭。”仁德亲王叹道,“他心里别扭不乐,就该让女儿好生在婆家服侍公婆,做足了媳妇的本分。女婿看到她的好处,自然心软,慢慢的也就回转过来了。你这样拦下女儿,他正好自己回去!女儿总是在娘家住着,与女婿见面都不能,愈发生疏,这样感情何时能好?”

李王妃并不是个笨的,哭道,“我舍不得。我自己千娇百宠的女儿,送过去这样给人作践,我舍不得!”

“什么是作践!”仁德亲王怒拍几案,道,“难道服侍公婆是作践!”

李王妃泣,“原本以为他中了探花,定是个知礼的,如今看来,不过如此。”凭女儿的身份,哪家不是高待三分,偏生秦峥就能做出这样的事,想到女儿面容之上的憔悴,李王妃心中已有悔意!

仁德亲王亦是心烦,道,“先时我便不同意这桩亲事,还不是你想方设法的要给女儿求了来!”

“王爷只知抱怨我,倒是想个法子叫那小子服了软儿才好。”

“服什么软?女儿不是公主,没法子自建府第。好生在家住几日,就送她回去,叫她好生在秦家住着。”

李王妃哽咽着应了,第二日又教导了女儿些驭夫之术,及至女儿在家住了三日,就着人往秦家送信儿。秦峥亲自接了小郡主回家,继续住书房。

小郡主满腹心机手段,苦于见不到秦峥的面儿,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小郡主并非坐以待毙之人,将心一横,直接哭到秦老太太面前,“虽是读书要紧,如今五爷于书房夜夜苦读,我实在担心五爷的身子骨儿是否吃的消。又不敢打扰他读书上进,只得命人夜夜送了宵夜过去。我听说书房里连个细心的丫头都没有,心里记挂的很。求老太太开恩,让我过去服侍五爷吧?”凭她郡主的身份,要去书房啥的,根本没人敢拦!不过是礼法上知会秦老太太一声,不令秦家人挑理罢了。

孙子的事,她如何不知?眼瞅着孙子日子过成这般模样,秦老太太叹道,“婚前,峥哥儿便把他房里的大丫环都打发了。至于书房,因在前院儿,向来没有丫环服侍。郡主贵女之身,去前院儿,未免不妥。”她深知孙子的脾性,不是拦着小两口亲近,而是秦峥的脾性,怕是不吃这一套。

小郡主执意要去看个究竟,泣道,“我嫁过来,是想与五爷一心一意的过日子。如今连好生服侍五爷都不能,还有什么脸呢?”

秦老太太无奈,“那你过去瞧瞧她。”

小郡主当晚就去了,第二日,秦峥干脆连家也不回了。

这时,小郡主才明白,她嫁的这个男人心有多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秦峥大婚了,宋嘉言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李睿自福闽从帝都,已是隆冬时节。

李睿回家就知道了宋嘉言与秦峥婚事告吹的事,李睿微怔,没有说话,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李思于去年已经嫁了,李睿还光棍儿着。打量着儿子的脸色,李太太斟酌道,“若是你觉着还成,我厚着脸皮去探探宋家的意思。”

“大姑娘无一不好,只是今人势利,她给逆党做过人质,同秦家议亲的事也没成,现在流言不少,她这婚事就有些艰难。”李太太深知宋嘉言的脾性品格,很为宋嘉言不平,心下却又有几分庆幸,道,“我是真心喜欢她这的脾性,以往她跟你妹妹常来常往的,这几年你不在家,大姑娘时常来看我。咱们家,不是那等幸灾乐祸的刻薄人家儿…”

“娘,你说什么呢。”李睿俊美的脸上有丝羞恼。

李太太叹,“你是我生的,你想什么我能不知道?这也不是趁火打劫的意思。就是现在,我也没外待过她。再者说了,我看大姑娘不是那种势利的人。”瞧不起儿子做生意什么的。

李睿听母亲说完,呷口茶,已然恢复平静,道,“不成。宋大叔不会答应的。”宋荣朝中重臣,就是为自己阖府名声考虑,也不会把嫡长女下嫁商贾之人。虽然李家并非商贾之家,李睿也算不得商人,只是,他于官场上的前程根本看不到,与宋家是两路人。如今宋嘉言的情况,进一流的人家有些难了,若是宋荣能降底些标准,许嫁宋嘉言并非难事。

“就是言妹妹,我看她对我根本没其他的意思。”这也是李睿拦住母亲的原因,他知道宋嘉言不差,起码与宋嘉言相处,让人觉着很舒服,但…在这个时节,把这种意图打到宋嘉言身上,实在是辱没了宋嘉言。寻常女人,在她落魄的时候求亲,或许是爱。对于宋嘉言这样骄傲的女子,你见过她荣耀光彩的时刻,那时不曾开口。此时开口,已经晚了。